第一篇: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试行稿(2004.7.23)目 录
一、课程理念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1.课程结构 2.结构要点说明
四、课程内容 1.生活活动 2.运动 3.学习活动 4.游戏活动
五、课程实施 1.总体要求 2.具体活动要求
六、课程评价
七、课程管理 附件 1.年龄特征 2.阶段目标 3.教育策略 4.幼儿发展的评价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
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
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
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3、凸现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
教育内容和要求,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课程实施强调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以适应幼儿个体差异。
4、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
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多渠道收集有关幼儿发展状况、教师教育行为及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信息和意见,并与改进措施相衔接,逐步形成通过评价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和幼儿园发展的有效机制。根据课程目标,改进和完善原有的幼儿发展评价体系和方法,着重探索过程性评价和个别化评价,发挥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不同作用,突出质性评价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势。要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体系,重视教师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多方参与的评价制度。
5、落实以民主为原则的课程管理 要发挥幼儿园和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强调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更突出民主性,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为幼儿园和教师开展个别化教育创造条件。要增强课程选择性,赋予幼儿园和教师合理的自主权,允许不同条件的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和本园幼儿的特点对课程进行园本化的设计。要调动教师与幼儿积极的互动中,促进课程的生成,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为引导幼儿园个性化的发展,满足幼儿与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课程目标
通过上海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健康水平以及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课程的具体目标是: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它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课程结构
整体构建学前教育四年一贯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启蒙性、整合性和开放性,以适合不同幼儿园、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1、课程结构
幼儿园课程结构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共同性课程、选择性课程
课程既要确保为幼儿提供其终身发展所需的基本经验和机会,也要适应个体幼儿的特殊需要,从幼儿园课程功能维度分为共同性课程、选择性课程。
共同性课程是指面向各类幼儿园和全体幼儿,体现促进幼儿基本发展的课程。它着眼于最基本的经验积累,使每个幼儿积累相应的体验和感受,获得最基本的发展。选择性课程是指因园而异、因人而异,体现尊重幼儿园和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它着眼于幼儿经验的扩展、提升,满足幼儿的兴趣、特殊需要,尊重幼儿园的自主性以及幼儿的选择权,使之形成个性化的风格和特色。(2)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
幼儿园课程内容主要指向幼儿直接接触到的经验范围。从幼儿直接接触的经验领域出发,将课程内容分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三个维度。
共同生活,主要指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教师交流,参与营造共同的生活,养成自理生活的能力与习惯,并与周围更多的人接触和交流,体验人与人相互交流、理解、协作的快乐和重要,从而认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倾听他人的意见,关心和同情他人,逐步构建良好的个性基础。
探索世界,主要指幼儿主动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发现身体运动的可能性,并借助工具和器械,安全、灵活地活动;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亲近大自然,表达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与现象的看法,初步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接触和使用各种生活及学习用品、工具、器具等,认识和表述它们的作用及其与生活的关系。表达表现,主要指让幼儿通过认识和感受生活中的声音、色彩、符号、标志以及学习儿童文学作品、音乐、舞蹈、美术等,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地、有个性地、创造性地表达和表现在共同生活和探索世界的活动中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并体验表达与表现的乐趣。
(3)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
幼儿园课程主要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形式组织实施。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主要活动归为四类,即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它们既综合指向课程目标与内容,又保持各自活动的特点。
生活活动主要指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方面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在共同的生活中能够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长。
运动主要指体操、器械运动、自然因素锻炼等活动,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动作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幼儿健康的体质奠定基础。
学习活动主要指讨论、阅读、听赏、制作、表演、实地参观、收集信息等活动,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态度上不断进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游戏活动指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地发展。
2、结构要点说明
(1)共同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是两种不同功能的课程。幼儿园应充分重视共同性课程的实施,要保证各类活动的展开,尤其是游戏活动、运动、生活活动,增强基本目标、内容的落实度。选择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既要满足幼儿参与多种活动的需要,注意控制学习活动的总量、时间和要求,又要注重培养幼儿基本的能力和方法,注重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的养成。
(2)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对幼儿发展各具功能。幼儿园要合理安排各活动的时间比例。每天保证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一小时为运动;要保证充裕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的时间;随着年段的递升,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的时间可逐渐减少,运动、学习活动的时间可适当增加;要控制集体的学习活动时间,大班每天最多不超过一小时,幼儿年龄越小,集体的学习活动时间应减少。
(3)恰当处理幼儿园课程形成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预设”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幼儿的兴趣以及已有的经验,对环境布置、材料提供、活动内容和方式等进行有计划地设计和安排。教师可以把目标和内容渗透在环境中,激发幼儿自己的目的性活动,也可以直接设计并组织幼儿参加的活动。
“生成”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和他人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交往,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也指教师在幼儿游戏与其它活动中发现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及时介入进行随机教育,或者对该活动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展。
“预设”与“生成”是一个连续过程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在预设活动的开展中,教师需根据活动展开中的实际情况,对活动内容、材料、开展过程等做及时的调整。即“预设”与“生成”自然地相融,使各种活动真正成为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交流、共同建构的过程。
四、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从活动的经验指向角度进行表述。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以活动的基本经验为核心要求,并辅之相关的内容示例,游戏活动从游戏的特性以及教师要关注的方面进行阐述。
1、生 活 活 动 基本经验 内容示例
1.有规律地作息,积累文明生活的经验。
·良好习惯:日常的起居、进餐、盥洗、使用及整理物品·遵守规则:集体生活常规、公共卫生规范。·文明礼仪:礼貌招呼、大方应答、行为举止文明
2.学习保护自己,体验健康安全生活的重要。
·需求表达:生理需要、情感需要·安全常识:安全使用物品、避开危险、简单的求救与自助方法·健康常识:饮食饮水、营养睡眠、排泄·卫生常识:个人卫生、疾病预防
3.适应集体生活,感受共同生活的乐趣。
·交往技能:分享、协商、合作、沟通·情感体验与表达:家庭亲情、师生情、同伴友爱·自我意识:认同自己、认同他人,合理的情绪宣泄 4.学做自己的事情,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
·个人生活自理:自己进餐、穿脱、盥洗、如厕,自主有序地处理自己个人的事情 ·简单劳动:扫除、帮厨、种植、饲养、整理物品、值日
2、运 动
基 本 经 验 内 容 示 例 1.用动作模仿周围事物的形态和动作特征,感知运动节律的变化。
动作模仿操:徒手操、轻器械操。各种变化的动作节律
2.大胆进行各种身体运动,体验各种肢体动作的可能性。基本动作:走、跑、跳、踢、转、抛接、投、拍、推拉、悬、团身、滚动、钻、攀爬、平衡。
3.借助各种材料和器械进行活动,尝试新的内容和玩法,获得身体运动的经验。
物品:桌椅、梯子、纸盒、布袋、管道、轮胎、橡筋、棍棒、稻草、竹节。
体育器械:球、绳、圈、积木、毽子、陀螺;童车、滑板、平衡台、羊角球、滑梯、秋千等大型运动器具。4.对信号能作出反应。
动作反应:开始、停止、动作变化、方位变化、速度变化。5.体验运动的方向,根据运动中对象的空间位置和距离,调整自己的动作。方位:上下、前后、左右。距离:远近。
6.在大自然中锻炼,尝试新奇、有野趣的活动。
活动:远足、负重、爬山、游泳、溜冰、玩沙、玩水、玩冰、玩雪。
7.对危险的事情能及时做出反应,控制自己的动作和行为,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安全:野外活动时不远离成人、身体运动时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3、学习活 动 基本经验 内容示例
1.用各种感官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感知特征:物体的轻重、大小、形状、色彩、高矮、软硬、轻响、甜酸。
发现关系:发现沉与浮、斜坡与速度、空气与燃烧、植物与阳光、水与温度的关系。
分类排序:按物体的特征、功用等进行分类,按一定规律排序。2.尝试多途径收集信息、物品与材料,乐意交流和分享。方式:咨询、访问、参观、调查。
媒体:海报、照片、图书、广告、报纸、刊物、录像、电视、广播、网络。
物品与材料:日常用品、玩具、废旧材料。
3.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及生长中的变化和需要,比较自身与他人的不同,体验成长的快乐。外形外貌特征 五官四肢功能 性别差异
生长变化 :身高、体重、高矮、胖瘦、年龄、换牙。个人喜好 :喜爱的东西、爱做的事、自己的长处。
4.亲近大自然,有观察、探索周围事物与现象变化与发展的兴趣,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物:沙、石、水、泥、土、木、稻草、竹子。
自然现象:风、雨、云、雷、闪电、太阳、月亮、星星、彩虹及季节、天气的变化。生物体变化:蚕宝宝、蝌蚪、果树等动植物的变化
相关活动:种植园地、自然角、小动物的照料、收集种子、拾落叶活动。
环保实践:垃圾分类安放,节约用水、用纸,废品回收及利用,美化环境。
5.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敏感,运用已有经验和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数认知:唱数,点数物体,认数,默数,认识时钟、货币面值。数运用:测量长度,比较高矮,统计数量,数量守恒,买卖游戏。各种规则和不规则的形状。
空间:上下、前后、左右、里外、中间。
时间:上午、下午,白天、晚上,现在、昨天、今天、明天、日、星期、月、四季、年。
6.接触、了解周围生活的环境的人、事、物,感受身边熟悉的科技成果对生活的影响,理解并遵守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
周围的人:家庭成员、幼儿园工作人员、同伴、社区中相关职业的人。物品:玩具、食品、工具、家具、生活用品、电子和电器产品。设施:幼儿园环境设施,社区中超市、医院、健身区、自助银行、博物馆、自助售货亭。
交通设施与工具:地铁、隧道、高架,火车、飞机、轮船、磁悬浮列车、各种车辆。
标志:与生活有关的指示标志、警示标志、禁止标志。规则:公共场所中的交通规则、交往规则、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的规则。
7.欣赏、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性,有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了解一些接触到的多元文化。
民间习俗:参与民间节日活动,玩民间游戏。民族文化:多种民族、传统艺术、发明创造。人文景观:本地、本市及全国的著名景观、特产。国家标志:国旗、国歌、国徽、国庆节。
多元文化:国际节日以及世界上一些国家和不同人种、语言以及标志性建筑。
8.学说普通话,大胆用语言与人交流,注意倾听,理解日常用语,爱看图书,对经常出现的文字感兴趣。图书:童话故事书、科学常识书、生活故事书。
讲述:故事、儿歌、新闻、生活小事,自己的探索与发现,要求、意见与建议。
倾听:成人、同伴讲话,幼儿故事磁带、广播。
9.接触各种富有情趣的作品,大胆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和体验,理解他人的表达方式。
感受:儿童文学作品,不同类型的音乐和美术作品,日常生活与环境中美的人、事、物。
表达:用唱歌、动作、绘画、制作、乐器、语言、符号等进行表达。
4、游 戏 活 动
游戏活动是一种基于0~6岁儿童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反映,也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在游戏中,教师必须了解游戏的价值,尊重幼儿爱游戏权利,保证游戏的时间。教师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教师在游戏中要对幼儿进行关注和引导,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自由感、安全感、成功感的体验中,获得愉悦、乐观和自信。
二、主动的认知表现,让幼儿在多样化探索、多途径表现过程中,进行发现、想象和创造。
三、鼓励同伴交往,让幼儿在玩伴关系中认识自己和他人,逐步产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
四、自发的动作练习,让幼儿在环境诱发的身体运动和双手操作中,实现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五、课程实施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幼儿园、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目标,从本社区、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活动。课程实施分为总体要求和具体活动要求两方面。1.总体要求
(1)编制和组织实施幼儿园课程计划,加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制定具有个性化和可操作性的课程计划。幼儿园在遵循课程基本设计思想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本园实际及办园风格,设计个性化、切实可行的幼儿园课程计划,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加强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幼儿园要根据课程结构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所赋予的课程自主权,加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共同性课程的实施,应充分考虑课程的平衡性问题,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课程的保障。选择性课程的开发与择定,既要综合考虑本园的条件和特点,也要能充分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逐步形成办园特色。
加强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幼儿园要通过质量分析、课程评价、专家咨询等多种途径,动态把握课程实施情况,并及时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园长应尊重教师对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权利,鼓励教师在课程实践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幼儿园的课程管理,既要体现一定的规范性,又要为教师教育方案的选择留有充分的空间,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
(2)根据幼儿的生活与经验,选择、开发和组织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应以观察、了解幼儿为基础,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既满足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能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为幼儿的和谐发展、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应合理地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机地综合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各项活动,并自然地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内容的启蒙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可选择性,并具有地方和幼儿园特色。
(3)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需要,合理地选择个别、小组及集体活动的组织形式,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外交替,注意混班、混龄活动结合,并避免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和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应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保证幼儿每天有充分的游戏活动时间。
教师的教育方式应由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自主活动为主。优化幼儿的学习方式,使幼儿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注重幼儿学习的过程,丰富幼儿活动的经历和体验,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条件。
应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处理好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之间的关系,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尊重幼儿的自主活动,注重活动的过程,支持幼儿的发展。应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以关怀、接纳的态度倾听幼儿的表述,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积极活动。
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能力、情感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同时,也要关注智能超常与发展障碍儿童的特殊需要,满足每一个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
(4)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中的有效应用,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优化整合。
建立由教学辅助软件和多媒体学习软件交织构成的立体的信息环境,发挥各种网络技术手段的作用,以实现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时空。
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课程管理与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5)幼儿园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上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以及与相邻阶段的教育衔接
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认同、支持、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同时,应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的课程与实施要注意与0-2岁的婴幼儿保教工作以及小学课程的衔接。
2、具体活动实施要求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除了遵循上述共同的原则要求外,还应注意各类活动在组织实施中的特殊要求。(1)生活活动 组织要点
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日积月累的,并具有反复的特点,生活教育要强调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练习,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养成良好习惯、适应共同的生活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宽松的盥洗、睡眠等生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并通过游戏活动、运动、学习活动的渗透,让幼儿不断积累健康生活的经验,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主要在饮食、睡眠、盥洗、整洁、来园、离园等日常生活中实施。开展生活教育应考虑到幼儿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体质等差异情况,如在午睡的时间、饮食的习惯等方面要尊重幼儿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建议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要尊重家长作为幼儿照料者及影响者的主体地位,以多种形式加强家园沟通,保证幼儿在家中与在幼儿园中的自理行为和生活习惯保持一致。帮助家长理解、体会让幼儿参与劳动和自理生活的重要性,获得家长的支持。学习、吸收家庭教育经验,在园内推广,促进家庭之间的交流。幼儿园的餐饮器具、盥洗器皿、桌椅床、衣帽架以及材料架等设施配备与安置应考虑到幼儿的安全以及独立的使用。保教人员要充分利用园内设施为幼儿创造自己动手、自我服务的机会,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注意不要过多干涉与包办代替。幼儿同伴及幼儿园教师和工作人员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重视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保教人员的言传身教,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榜样。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带领幼儿积极参与“爱牙日”、“环保日”、“保护视力”等社区宣传活动。组织外出参观、游览的途中可以不断渗透环保和安全教育的内容,使幼儿逐渐积累对公共生活规范的认识和经验。(2)运动 组织要点
促进幼儿的健康和尊重幼儿的生命,是幼儿园开展运动课程的重要前提。在进行各类活动时,要遵循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切实保障幼儿的安全,严禁任何有损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比赛、表演、训练等活动。
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是幼儿园开展运动课程的重要目标。要因地制宜地创设各种有趣的运动环境,开展形式多样,富有野趣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体验运动的快乐。综合地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使幼儿肢体的均衡发展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保证幼儿每天有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一小时的运动时间要分段进行。活动时要注意高密度、低强度,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并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调节活动内容与活动量。
教师对幼儿活动时的场地、设施、器械、服饰、以及擦汗、喝水等都要予以关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幼儿的活动能安全有效地开展。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建议
在选用运动教材时,教师要从幼儿各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的特点出发,依据运动目标、基本经验、幼儿兴趣和运动水平,综合地统筹各项活动内容。同时,还要根据季节的特点和幼儿生成活动的需要,灵活地、有针对性地选编、组织内容。
要积极开发运动资源,可以结合季节特点,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锻炼幼儿的身体,例如,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及游泳、玩雪、溜冰等;可以结合各园实际,开展民间传统运动,例如,武术操、走高跷、骑竹马、放风筝等;还可以利用家长的资源,组织亲子运动游戏,让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的运动课程。
设施资源的开发,要因园而异。合理规划、统筹协调,安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设施、器械的使用率。在活动中要利用各种材料自制小型活动器具,丰富活动内容;要充分利用大型运动器械开展活动,开发新的运动项目。同时,要借助社区和周边的环境资源,开展安全、适宜的运动,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远足、郊游。(3)学习活动 组织要点 教师要重视幼儿学习的过程,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学习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学习探索的过程,教师应根据课程指南和本班实际,对活动的可能方向、所需环境、资源和材料作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善于将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自发生成的,具有发展价值的兴趣点与预设活动的内容有机结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应关注幼儿即时生成的内容,并给以适时、适宜、适度地回应。
学习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充分体现全面、整体的要求,有利于对幼儿经验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拓展和基本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学习内容的组织,还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综合性,以帮助幼儿更有效地学习。同时,学习活动的内容,既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有助于幼儿经验、视野的扩展和潜能的发挥。
学习活动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认知风格; 鼓励并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与探索,表达与表现。对学习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尤应给予特别关注。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强调个别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增加集体学习活动的比例,但整班集体学习活动时间每次不宜过长。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建议
教师应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善于利用和开发幼儿园空间、设施设备、活动材料等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以支持幼儿的学习活动。开辟种植园、饲养园、气象站等实践基地;丰富操作、实验材料与资料的品种;利用墙壁、廊道以及专用活动室,引导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进行探索和学习。
社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蕴涵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和周边的环境,如自然景观、小区街景、少儿图书馆、中小学校、儿福会、敬老院等,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为幼儿的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
幼儿的同伴群体、家长以及其他成人都是教育资源。教师应重视同伴之间合作学习、互相影响的作用。同时,幼儿家长的文化背景、藏书、收藏品以及家庭中有关物品,也是幼儿园课程可利用的资源。幼儿园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帮助家长理解和指导幼儿的发展。(4)游戏活动 要重视游戏环境的创设。
材料投放应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全面,满足每个幼儿的游戏需要。材料投放应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并及时更新和增添。师生应共同收集游戏材料,材料的摆放应方便幼儿取用、搭配和随意组合。材料应为幼儿的想象留有余地,多样化地使用。师生合作安排游戏空间,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作更改和随时变动。同一空间可让幼儿自主地变化使用,满足幼儿的多种游戏需要。空间的划分使各种游戏,特别是安静的和活跃的游戏不互相干扰。
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商定使用材料和空间的必要规则,并督促遵守。
应积极开发游戏活动的资源。
经验可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水平,提高游戏的兴趣性。教师应利用春、秋游和各种庆祝活动、外出散步、参观的机会,丰富幼儿对社区、社会中的人文环境、公共设施和场所以及不同职业人们的了解,积累生活经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中蕴涵着丰富的游戏资源。教师应指导家长让幼儿参与走亲访友、庆贺婚礼、乔迁、过生日等活动,鼓励幼儿获取各类社会信息。
材料可以刺激和引发幼儿游戏的发生和发展,教师应多途径地挖掘材料的来源,鼓励幼儿和同伴、家长一起收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中的各种可利用的废旧物,以丰富游戏材料。
幼儿游戏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展开,教师应注重空间资源的开发,为幼儿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空间。例如,教室内同一空间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发挥多种功用;走廊、阳台、操场都可成为幼儿的游戏场所;同一楼面或不同楼面的教室可以协同或交叉使用,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各活动室也可成为幼儿游戏空间的一部分。
教师要注意介入幼儿游戏活动的方法。
为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游戏的顺利开展,遇到以下情况时,教师可适度地介入:
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有多种,但以不干扰和打断幼儿的游戏为前提。教师可作为玩伴参与到某一幼儿、某一主题的游戏中去,或在一旁与幼儿开展平行游戏以示范和暗示,也可作为游戏旁观者给予建议、欣赏和鼓励。
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从中分析幼儿的需要、经验背景以及动作、语言、情感、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现有发展水平,为设计教育环境、投放材料、组织教育活动收集信息。以下是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要点及其发展提示。表征行为 观察要点 发展提示
能否清楚地分辨自我和角色、真和假的区别 自我意识 出现哪些主题和情节 社会经验范围
动机出自物的诱惑、模仿、意愿 行为的主动性 行为仅仅指向物还是指向其他角色 社会交往、语言表达 行为指向哪些相对应的角色 社会关系认知
行为与角色原型的行为、职责的一致性程度 社会角色认知 同一主题情节的复杂性和持久性 行为的目的性 行为是以物品为主还是以角色关系为主 认知风格 是否使用替代物进行表征 表征思维的出现 同一情节中是否使用多物替代 想象力 替代物与原型之间的相似程度 思维的抽象性 用同一物品进行多种替代 思维的变通和灵活 用不同物品进行同一替代 思维的变通和灵活 对物品进行简单改变后再用以替代 创造性想象
构造行为 对结构材料拼搭接插的准确性和牢固性 精细动作、眼手协调
对造型是先做后想,还是边做边想,或先想好了再做 行为的有意性
构造哪些作品 生活经验
是否按一定规则对材料的形状、颜色有选择地进行构造 逻辑经验
注重构造过程还是不同程度地追求构造结果 行为的目的性 是否会用多种不同材料搭配构造 创造性想象力 构造作品外形的相似性 表现力 构造作品的复杂性 想象的丰富性
有无探索和发现材料特性并解决构造中的难题 新经验与思维变通
合作行为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合作游戏 群体意识 更多主动与人沟通还是被动沟通 交往的主动性 更多指使别人还是跟从别人独立性
是否会采用协商的办法处理玩伴关系 交往机智
是否会同情、关心别人和取得别人的同情和关心 情感能力 交往合作中的沟通语言 语言与情感的表达与理解 是否善于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他人 自我意识
规则行为 是否能爱惜物品、坚持整理玩具、物归原处等 行为习惯
是否使用一定规则解决玩伴纠纷 公正意识 是否喜欢规则游戏 竞赛意识 是否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规则意识 是否创造游戏规则 自律和责任 游戏规则的复杂性 逻辑思维
六、课程评价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开发和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程发展的全过程。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是对课程建设进行正确导向,促进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对教育实践分析、调整的过程,也是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发展的过程。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幼儿的评价等。
1、建立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幼儿发展的评价不仅是将幼儿已经学到的或表现出的行为与课程目标相比照,更应该注重评价幼儿的兴趣、态度、情感、交往、学习特点等。评价既要关注幼儿的自理能力、适应集体、自我认识、遵守规则、交往合作、探索欲望与操作能力等,也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对于“投入度”的评价可以从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程度、情绪愉悦、活动的持续性、接受活动的挑战性等方面进行考察,以全面衡量幼儿的发展状况。评价视角的全面性。重视过程评价,要将评价活动要与日常的各类活动自然地结合。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看他们的成长过程,关注他们的潜在能力与发展方向。既要看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又要关注幼儿某一方面的突出表现。要承认并尊重每个幼儿在经验、兴趣、认知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评价者的广泛性。幼儿发展受到家庭教养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评价过程中还要注意收集来自家长及其他保教人员的信息,同时也要关注对幼儿发展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与教育实践。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对幼儿发展评价的方法主要有: 观察法
以自然观察为主,教师要收集大量真实的通过自然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提供丰富的反映幼儿发展状况的事实依据;同时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情境性观察,即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景中,由评价人员对幼儿进行观察。
观察记录可以采用文字描述、表格式,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调查与访谈 可根据需要设计问卷,了解幼儿在园内和园外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广泛收集幼儿发展的信息。问卷调查的对象可以是保教人员和家长,或小学教师,也可以直接询问幼儿,由成人填写。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提供时间、机会让幼儿表述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教师要注意倾听并从中获得幼儿的真实想法。还要经常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进行交流,以便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发展。建立档案袋
档案袋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它包括对幼儿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进行观察与记录,收集并分析幼儿的作品,经过整理后进行评价,以反映幼儿在一段时期内的学习过程与成长轨迹。测试法
主要运用于幼儿健康的分析。对幼儿进行定期的体质测定,了解幼儿体质发展的现状以及变化趋势。并可结合生活中的各项记录、分析影响幼儿体质强弱的因素。
评价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有侧重地选用多种评价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考虑,全面地评价幼儿各方面地发展。2.建立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评价体系 强化课程评价的意义。从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出发,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的教育行为,将直接影响着课程的实施效益和幼儿的发展。对教师教育行为评价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重视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评价。教师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创设教育环境、设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三方面。
教育环境创设:主要看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否为幼儿营造了安全、温馨的氛围,保证幼儿自主地开展活动;是否创设了对幼儿有激发性的环境,使环境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在各类活动中,教师是否提供了适宜的活动材料,注重材料的丰富性和多功能性,有助于幼儿自由选择、探索与表现。
设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主要看教师目标的设定是否建立在对幼儿的实际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了解的基础上;教育的内容选择是否切实可行,适合学前教育机构所在地的文化背景以及幼儿的发展需要;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否引发幼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活动,促进幼儿自主探索与思考;在教育过程中是否关注、尊重来自幼儿的信息,并能作出相应的回应。教育教学活动是否既符合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又顾及幼儿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与幼儿的互动:主要看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关注幼儿与环境材料、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否能在观察的基础上,作出恰当的判断,并及时地、积极地与幼儿互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要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教学行为及效果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的评价制度,教师可以设计自评卡或反思笔记的方式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态度等进行分析,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同时也要经常采用由园长、教师、专家、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他评的方式,在观摩与教学研讨等活动中,进行相互交流,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教学相长,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育与研究能力。
3、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评价机制
对课程的评价是幼儿园及相关部门根据课改精神,对幼儿园实施与开发的课程进行价值判断,旨在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不断提升课程的质量。课程评价要促进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有机结合。
课程的评价重点考察的方面是:幼儿园是否有完整的课程方案,其方向性和可行性如何;一日活动安排及其各活动的时间比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顾及了幼儿参与各种活动的需要以及各年龄段幼儿的不同特点;课程内容是否体现启蒙性、平衡性以及具有地域性特点;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开发,教材选用与编写是否科学、适切,是否适合本园特点和本园幼儿的发展;幼儿园课程管理与保障机制是否有利于培育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幼儿园管理人员、教师、家长是课程评价工作的参与者。管理层要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幼儿园施行的课程进行分析评估,针对问题寻找改进对策。要鼓励教师、教研组在日常反思的基础上,诊断、发现幼儿园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及时反馈调整。同时,也要注重收集来自家长的信息,使幼儿园课程日臻完善,形成课程不断革新和更新的机制。
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使外部质量监控和幼儿园内部不断追求课程质量的完善相结合,促进课程建设与有效实施。
七、课程管理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受国家教育部委托,在上海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统筹管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由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负责编制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由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教材的编制,负责教材管理;由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审查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教材的审查,审查通过后的教材供幼儿园选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各职能处室或部门负责课程的实施、保障以及课程的监督和评估。各区(县)教育部门根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本区(县)的实际情况,具体规划本区(县)学前托幼机构的课程实施,并对本区(县)幼儿园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进行管理;各区(县)教育督导室负责对本区(县)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负责对全市幼儿园课程实施进行研究和指导;各区(县)教研室负责对本区(县)的幼儿园课程实施进行研究与指导。
各幼儿园根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总体要求、本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规划并落实幼儿园课程的实施。鼓励幼儿园结合自身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积极进行课程开发,创造性地落实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幼儿园的课程计划应接受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审查和指导,幼儿园的课程计划应向幼儿家长公开,接受家长、社会的监督。
各幼儿园应加强课程实施的有效培训,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施在岗培训,并建立园本培训机制,以鼓励教师自我进修、自我提高,适应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优化教师的整体素质。
完善学前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课程指南》组织编写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以及教材编写、推广、引进应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有关规定进行。其他单位或个人编制的教材以及配套材料要进入幼儿园课程的须按有关的程序审批。
第二篇:学前教育原理课程
学前教育原理课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教育的功能是由(A)
A结构所决定的B价值所决定的C目的所决定的D社会期望所决定的2、从作用层次来看,学前教育功能可分为B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B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C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D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3、学前教育功能是客观呈现的实际产生的作用,是一种A
A实际效应B期待效应C文化效应D自然效应
4、从主观意愿出发评判学前教育应当发挥何作
用,是一种A
A期待效应 B经济效应C生态效应D事实效应
5、工业社会是期的托幼机构大多带有C
A教育性质B教学性质C慈善性质D发展性质 6、1809年,英国空想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开办了专门招收1-6岁贫穷儿童的机构称为A
A性格形成新学园B儿童之家C幼儿学校D幼儿园
7、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的教育机构称之为A
A儿童之家B幼儿园C幼儿学校D托儿所8、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首次提出了A A全纳式教育B开放式教育C补偿式教育D合作教育
9、回答学前教育“应该具有什么作用”“应该做什么”等问题,体现的是一种A
A期待效应B事实效应C经济效应D生态效应
10、回答学前教育“具有什么作用”的这一问题,体现的是一种A
A事实效应B价值效应C期待效应D发展效应
11、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既影响学前教育目的的视角,又影响学前教育目的的A
A内容差异B方法差异C手段差异D途径差异
12、认为教育作用在于培养“绅士”,即“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的教育家是A A洛克B卢梭C杜威D布鲁姆
13、提出教育要应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的教育思想家是A
A卢梭B洛克C尔巴特D杜威
14、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的演变过程是从知识本位到A
A活动经验本位B学科本位C计划本位D目标性本位
15、在较小规模的班级中,教师才可能有-------的行为,儿童才会有积极的发展结果A A建设性B教育性C重复性D巩固性
16、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也被称为A
A工具功能B本体功能C基本功能D内部功能
17、在托幼机构中,较大的班级规模意味着教师只能做出较少的社会刺激和反应,对儿童有更多的消极影响A
A限制B鼓舞C放任D宽容
18、注重对儿童的生活照料、身材养护和德行早期教育。这是哪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学前教育特点B A原始社会B农业社会C工业社会D现代社会
19、反映学前教育本身固有的客观属性的是A A学前教育功能B学前教育职能C学前教育效益D学前教育职责
20、把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作出明确的年龄范围划分,并把学前教育确定为“仅指入学一年的教育”的国家是B
A英国B美国C法国D前办联
21、最能充分反映与体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性的是D
A交往活动B学习活动C练习活动D游戏活动
22、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的起始阶段是B A成长阶段B顺应阶段C同化阶段D发展阶段
23、在国际教育民主化的推动下,全纳式教育兴起于D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24、托幼机构由专职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幼儿实施教育,体现了托幼机构的D
A社会性B群体性C计划性D专业性
25、把教师和儿童作为不同的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A
A人际关系B社会关系C交往关系D亲情关系
26、对婴儿来说,最好的营养品是D A牛奶B乳制品C含钙乳品D母乳
27、多元智慧理论的首创者是D
A布鲁姆B斯金纳C布鲁纳D加德纳
28编年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首先应当A A确定评价标准B确定评价指标C确定评价权重D确定评价量表
29、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幼儿教师应是幼儿学习的B
A管理者B扶持者C评估者D强化者 30、狭义的教育专指A
A社会教育B家教教育C学前教育D学校教育
31、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形式,包括学前家庭教育和B
A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B学前公共教育C学前社会教育D托幼机构教育
32、对儿童实行公有公育,并且儿童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与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是A A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B农业社会的学前C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D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33、从近代起,我国学前教育的终止年龄确定为A A6-7岁B6岁 C7岁D8岁
34、把2岁前称为学前早期,2-7岁称为学前期,学前教育对2-7岁儿童(实施)的国家是D A美国B英国C法国D前苏联
35、在家庭之外成立学前公共教育机构的需求产生于C
A原始社会后期B农业社会早期C工业社会早期D现代社会初期
36、回答学前教育“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一种事实效应的是B
A学前教育价值B学前教育功能C学前教育效率D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37、20世纪50年代,把“学前教学”这一概念引入幼儿园的是D
A皮亚杰B杜威C维果斯基D乌索娃
38、使幼儿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与之共鸣,改善幼社会行为的方法是B
A自然后果法B移情训练法C生活锻炼法D社会评价法
39、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A A家庭B社区C幼儿园D少年宫
40、幼儿园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开始于C
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50年代
41、我国最早重视因材实教的教育家是A A孔子B孟子C朱熹D荀子
42、我国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中指出,教与学的共同基础是A
A一日活动B游戏C活动D教学
43、在美国,各种日托中心,保育学校托收幼儿的年龄为B
A0-3岁B2-5岁C2-6岁D3-6岁
44、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中,不属于托幼机构组织的活动是D
A家长会B家庭访问C家长学校D家长委员会
45、目前的研究表明,现已知道的学习类型主要有B
A视觉型、听觉型、嗅觉型、书面型和群体互动型 B视觉型、听觉型、肢体型、书面型和群体互动型 C视觉型、听觉型、肢体型、口语型和群体互动型 D视觉型、触觉型、肢体型、书面型和群体互动型
46、一般由各班开办、教师用书面形式及时向家长反映本班幼儿的最新情况、幼儿的点滴进步、阶段目标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这是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中的C
A园(所)刊B家园(所)专栏C家园联系册D家园(所)之窗
47、在假设的情境中,幼儿的利他行为A A较多B较少C很少D几乎没有
48、在学前阶段,最为明显的、直接体现出来的效益是
A内部效益B社会效益C个人经济效益D个人精神效益
49、幼儿园教学的基本途径是D A上课B生活活动C劳动D游戏
50、信息时代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在师幼关系方面,教师要由师幼控制者转变为师幼关系的A
A协调者与合作者B引导者与合作者C领导者与协调者D指导者与合作者
51、个人本位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C A柏拉图B英格曼C卢梭D乌索娃
52、面对幼儿的告状行为,专业化的教师会做出的反应是D
A抓紧了解情况,当务之急是消除争端
B能过转移注意力、大声训斥、拿走玩具、分开、说教等息事宁人
C考虑“怎样迅速解决这场纠纷”,尽量不要影响正在开展的教育活动
D把这一场事件以及对它的思考作为课程设计和班级管理的依据
53、表现出平静、性情平和、可信赖、克制、有思想、谨慎、被动等特征的是
A稳定的内倾型B稳定的外倾型C不稳定的内倾型D不稳定的外倾型
54下面关系不属于师幼关系单向表现的是D A教师—儿童的代言人 儿童---教师的应声虫 B教师-引导者 儿童-探索者
C教师-规则的维护者 儿童-规则的执行者 D儿童-教师的玩具教师—“玩具的操纵者
55、认为“课程是儿童和青年获得这些目标所必须具有的一连串经验”的是D
麦克唐纳B 杜威C坎萨斯D博比特
56、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辅导的主要和主导力量是A A教师B家长C班级生活D集体舆论
57、下面不属于建立优质师幼关系策略的是C A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谈B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C以旁观者的身份观望幼儿的活动D积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58、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主要有互动性、民主性、激励性和C
A平等性与分享B互主体性与平等性C互主体性及分享性D互主体性与启发性
59、从历史上看,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的B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60、当一名幼儿试图爬上攀登架但又犹豫不决时,教师支持、鼓励的目光会使他感到安全并能够自信地继续自己的活动,这体现了哪种师幼关系?D A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关爱
B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一定的师幼关系中
C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注
D幼儿获得来自教师的安全感 61、结构主义的幼儿园课程提倡B
A平行式课程B螺旋式课程C直线式课程D渐进式课程
62、认为“教师应当是父母的替代者,是幼儿自我实现和人格建构的支持者和引导者”的理论流派是B
A成熟主义理论B精神分析理论C行为主义理论D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63、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在教学方面的特色是A A合作式教学B直接式教学C间接式教学D支架式教学
64儿童最早的社会交往对象,也是獐的“第一任教师”是C
A幼儿园教师B产院护士C幼儿的父母D幼儿保育员
65、当前学前教育主体性问题得到重视,人们普遍认定学前教育的两大价值是C
A政治价值、经济价值B经济价值、文化价值C个人价值、文化价值D育人价值、社会价值
66、相对于家庭教育的遇物而教、随机而教,托幼机构教育具有较强的C
A灵活性B群体性C计划性D社会性
67、反映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能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概念是B
A学前教育的效能B学前教育的效益C学前教育的效率D学前教育的效果
68根据《儿童权利公约》精神,儿童权利分保护工作者首先应作为C
A家庭职责B学校职责C政府行为D社会行为 69、我国托幼机构担负“双重任务”是A
A教养儿童和社会福利B培养幼师和社会福利C教养儿童和培养幼师D教养儿童和教育家长
70、决定幼儿园班级教育工作质量的量重要因素是C
A幼儿玩具、学具B幼儿园规模大小C幼儿园班级人数D幼儿园教师的活动
71、认为教师应当成为父母的替代者,成为幼儿自我实现和人格建构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这是哪种理论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观点?B
A成熟主义理论B精神分析理论C行为主义理论D建构主义理论
72、在托幼机构教育过程中诸多关系中,最重要的是D
A教师与幼儿家长的关系B教师与同事的关系C教师与园、所领导的关系D教师与幼儿的关系
73、在对幼儿进行行为辅导或对期不良行为表现的矫正和治疗过程中,应当慎用的D A强化法B练习法C榜样法D惩罚法 74、“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了什么对人的成长或发展有很大的影响B
A遗传B环境C家庭D住宅
75、具有结构简单、色彩鲜艳、富有感官刺激等特点的幼儿园物质环境较适合于A A小班B中班C大班D学前班
76、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要全面考虑到有利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有利于幼儿的智力和非智力品
质发展,有利于幼儿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这是什么原则的要求?C
A挑战性原则B主体性原则C平衡性原则D效用性原则
77、幼儿活动室应B
A尽量安装空调B以自然通风形式为主C使用变速风扇D以使用换气扇通风为主 78、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是A
A互动性、民主性、互主体性、分享性、激励性 B相互性、双向性、互主体性、独享性、激励性 C互动性、平等性、双主体性、共享性、激励性 D相互性、民主性、双主体性、分享性、激励性 79、幼儿班级保教活动的基本要求是B
A合理安排幼儿的一周生活,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B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C合理安排幼儿的室内活动,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D合理安排幼儿的户外活动,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80、制定幼儿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制度的规则应本着C
A以幼儿园为本的原则B以幼儿教师为本的原则C以幼儿为本的原则D以幼儿家长为本的原则
81、现代的行为辅导观点认为,幼儿行为辅导应当是(作为)一种C
A矫正性教育B治疗性教育C发展性教育D预防性教育
82、下列幼儿的行为属于品行方面的行为问题是B A厌食、口吃B说谎、欺骗C多动症D抑郁症 83、从历史上看,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的C A汉朝B宋代C唐代D清朝
84、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最根本的,课程必须以儿童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儿童的需要,爱好潜力的自由发展这是A
A个人本位课程观B社会本位课程观C回归生活课程观D进步主义课程观85、1923年在南京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并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D
A陶行知B张宗麟C张雪门D陈鹤琴
86、凯米课程和海伊斯科普课程属于典型的B A行为主义的幼儿园课程B认知主义的幼儿课程C多元智慧理论的幼儿园课程D结构主义的幼儿园课程 87、“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这一颇具特色的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凯洛夫、查包活塞兹B赞可夫、查包活塞兹C乌索娃、查包活塞兹D维果斯基、福辽莉娜 88、20世纪80年代.,全美早期教育协会提出的0~8岁儿童最优教育方案,即D
A提前开端计划B全纳式教育计划C确保开端方案D早期教育适宜发展性方案
89、无论是教育行政人员、幼教科研人员,还是幼儿教师和园、所领导,在对托幼机构教育质量作评价时,都必须遵循一般评价标准,即对托幼机构教育的A
A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一般要求B合统一性和合多元性的一般要求C合社会性和合家庭性的一般要求D合专业性和合业余性的一般要求
90、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最后一个阶段是A A评价结果的分析处理B撰写评价正式报告C自评材料的审查核实D提交评价结果信息
91、教育评价制度和理论的真正形成和发展是在D A19世纪前半叶B19世纪后半叶C20世纪前半叶D20世纪后半叶
92、认为幼儿教师首先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的理论流派是B
A行为主义流派B建构主义流派C社会建构主义理论D成熟主义理论
93、对幼儿进行必需的社会知识和概念,也健康生活有关的安全、卫生等常识,周围环境有关信息的传递时,教师采用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是B
A间接教学B直接教学C合作教学D支架式教学 94、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包括A
A客观性、多样性、整合性和方向性B客观性、单一性、整合性和方向性C客观性、多样性、复杂性和方向性D客观性、多样性、整合性和动态性 95、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关键的构成因素是B A玩具的数量B班级规模C活动室的大小D托幼机构的规模
96、某幼儿发现鱼缸里的水少了,就告诉老师说:“是鱼把水喝掉了,应该再给它加点水。”老师立刻纠正了他的错误,告诉他:“水不是被鱼喝掉的,是蒸发到空气中去了。”这位老师的做法主要违背了学前教育的原则中的C
A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B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C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D寓教育于幼儿流动之中的原则 97、幼儿真正成为班级生活的主体的年龄段为C A小小班B小班C中班D大班
98、下面关于“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所依据的关键期理论已经遭人质疑B保障学前教育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释放C从儿童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角度看,这无异于“杀鸡取卵”“拔苗助长”D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夸大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99、为幼儿提供和同伴及教师交流、讨论、合作和分享经验的机会,同时更容易让幼儿主动积极地操作材料,并可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去做所要求做的事的教学方式是B
A集体教学活动B小组教学活动C个别教学活动D混龄教学活动 100、下面关于我国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B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教育途径观C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D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教育作用观
10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通常有D
A效果标准、经济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B效果标准、效率标准、经济标准、素质标准C效果标准、效率标准、职责标准、经济标准D效果标准、效率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
102、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形式,即A
A学前教育和学前公共教育B学前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C学前家庭教育和托幼机构教育D学前社区教育和幼儿园教育
103、有研究表明,诱发幼儿的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可以通过增加A
A挑战性B活动性C选择性D计划性
104、从作用表现形式的角度,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分为C
A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B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D现实功能和潜在功能 105、制定幼儿生活管理工作中的制度与规则应遵循的原则是B
A以教师为本B以幼儿为本C以教育为本D以教学为本
106、美国的“早期开端”和“追随到底”方案,英国的“确保开端”方案等,体现了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中的A
A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B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C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D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107、20世纪70年代末的理论研究表明,托幼机构教育并不必然会对幼儿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关键在于B
A幼儿在园的时间长短B托幼机构的高质量C幼儿入园的年龄D托幼机构的办园形式
108、信息时代要求幼儿教师的角色实现诸多转变,其中之一就是由课程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D A课程教材的变通使用者B课程教材的参与者C课程教材的开发者D课程教材的研究者 109、幼儿园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反映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的A A广泛性B计划性C多样性D平等性
110、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可以分为C A顺应阶段、同化阶段、发展阶段和专业化阶段 B焦虑阶段、适应阶段、发展阶段和专业化阶段 C顺应阶段、适应阶段、发展阶段和专业化阶段 D顺应阶段、适应阶段、提升阶段和专业化阶段 111、幼儿班级保教活动的基本要求是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合理安排幼儿的A
A一日生活B教学活动C游戏活动D教育活动 112、实践中,有时可以发现幼儿丧失了自我,完全机械地听命于教师,形成了教师的强烈依赖性。教师让他往东,他必须往东,教师叫他往西,他必须往西。这是师幼关系单向度表现中的D A教师儿童的代言人,儿童教师的应声虫 B教师---抛球者,儿童----接球者
C教师---规则的维护者,儿童---规则的执行者 D儿童---教师的玩具,教师---玩具的操纵者113、20世纪50年代,把“学前教育”这一概念引入幼儿园的是D
A皮亚杰B杜威C维果斯基D乌索娃
114、现代优质师幼关系具有互动性、互主体性、分享性和A
A民主性和平等性B平等性和激励性C民主性和激励性D民主性的对话性
115、幼儿班级生活管理的目标是
A幼儿发展的目标B幼儿班级发展的目标C幼儿园教育发展的目标D幼儿教师发展的目标 116、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的根本目的是A A在良好的师幼关系状态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B维护教师在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 C树立和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与威信 D营造有条不紊的秩序,便于管理 117、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
A最近发展区理论B多元智慧理论C行为主义理论D实用主义理论
118、以下关于建立优质师幼关系策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A满足幼儿的所有要求B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谈C观望幼儿的活动D忽略幼儿消极的社会性行为 119、以下最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是D
A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B生活活动和教学活动C教学活动和户外活动D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 120、现代社会学前教育发展呈现出的一个趋势是C A托幼机构教育职能逐渐弱化B托幼机构教育逐渐民办化C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D关注特殊儿童,以心理学模式为主,注重测试和分类 121、陈鹤琴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课程实施应采用C
A分科教学法B生活教育法C整个教学法D活动教学法
122、面对幼儿的告状行为,与专业化教师相而言,非专业化教师最常见的反应是B A判断情境潜在的意义 B当务之急是消除争端 C做出一些临床诊断
D 把这一事件以及对它的思考作为课程设计和班级管理的依据
123、为幼儿提供和同件及教师交流、讨论、合作和分享经验的机会,同时更容易让幼儿主动积极地操作材料,并可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去做所要求做一事的教学方式是B
A集体教学活动B小组教学活动C个别化教学活动D混龄教学活动
124、托幼机构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主要由园长、所长或其他领导接待家长来访,以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一般是每月一次,这种形式是D
A家长开放日B咨询接待日C家长会D家长接待日 125、加德纳认为在销售人员和谈判人员身上得到高度发展的是B
A语言能力B人际智力C内省智力D空间智力 126、提高学前教育效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B A提高托幼机构学前教育质量
B学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和不断开发 C合理调整学前教育机构
D改革托幼机构教育体制和运行 127、社会本位的课程思想改革,最早比较系统化的反映在D
A《爱弥儿》B《教育论》C《教育漫话》D《理想国》 128、作为学前公共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学前教育重要实施形式的是A
A托幼机构B幼儿园C学前社区教育D学前家庭教育129、1965年,美国要求对“处境不利者”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的是B
A0-8岁发展的课程方案B提前开端计划C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D全纳式教育 130、一般反映的是整个托幼机构的工作,设在园所门厅或其他人员往来相对集中的地点,用来公布全园的园所制度、作息制度、保健知道等。这是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中的B
A园(所)刊B家园(所)专栏C家园(所)之窗D家园联系册
二、名词解释
1、学前公共教育4
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
2、学前教育价值13
指作为客体的教育活动与社会或个人等教育个体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
3、学前教育价值取向15
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进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4、学前教育功能22
是学前教育本身固有的客观属性,是由学前教育的结构所决定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5、学前教育效益30
主要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6、托幼机构54
是集体教养儿童的社会教养机构,是在家庭教养基础上的伸扩展和提高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
7、儿童观105
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各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
8、教学效能感110
一般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
9、显概念121
是教师从学校里学习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教育理论
10、隐概念121
是教师大脑中已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传统观点和过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经验
11、社会角色149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具有特定的社会职权,履行社会职责承担特定的社会义务的社会成员
12、幼儿班级188
是幼儿园计划安排和组织保育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
13、亲社会行为208
我们把那些符合或适合社会文化和行为准则及价值观和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
14、幼儿行为辅导208
主要指对幼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人为的干预。
15、同步教育213
又称一致性教育,即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幼儿园内部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或同步教育
16、过程模式262
不预先设定目标,而是在设计中详细地说明所要学习的内容,所要采取的方法以及该活动中固有的标准
17、生成课程263
是与幼特定环境相呼应而生存的课程
18、托幼机构教育质量354
就是教育活动中满足某种需要的特征
19、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366
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幼儿园的发展变化及其构成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20、效果标准368
是从工作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的标准,用以考查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果
三、简单题:
简述提高托幼机构教育效益的途径34
答:提高托幼机构教育效益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1、适度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
2、提高托幼机构学前教育质量,托幼机构学前教
育质量是托幼机构教育效益最要本的内涵,也是最直接而外在的表现形式
3、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结构,检验学前教育结构合理与否的尺度,是看它是否满足了休体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学前教育的需要
4、优化托幼机构教育资源配置,学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和不断开发是提高学前教育效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5、改革托幼机构教育体制和运行 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40
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和基本观点,我国学前教育实践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
2、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
3、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
4、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
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的特点47 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有如下特点:
1、早期性:家庭教育的早期首先影响的是孩子的智力发展
2、全面性:父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人生道路的选
择,为人处事社会交往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3、情感性
4、灵活性;针对孩子个别的教育和训练,在内容
和方法上有很大的灵活性
5、渗透性
社区教育的特点58
1、整体性
2、区域性
3、全面性
4、平等性
5、有效性
信息时代对幼儿教师角色提出的要求991、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
2、由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
者
3、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知识的终身学习者
4、由师幼关系的控制者转变为师幼关系的协调
者与合作者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122
答: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成为专业化的教师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如下几条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2、微型教学
3、教育活动决策训练
4、通过反思来提高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幼儿行为辅导的技术214
幼儿行为辅导技术主要是采取心理疏导的方法,具体如下
1、自然后果法
2、移情训练法
3、生活锻炼法
4、同伴交往法
5、榜样影响法
怎样建立优质的师幼关系
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且从与幼儿的交往或互动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策略
1、关爱幼儿
2、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谈
3、参与幼儿的活动
4、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
5、积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现代优质师幼关系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从人际交往互为主体三个维度对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进行总结,现代优质师幼关系至少应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互动性
2、民主体
3、互主体性
4、分享性
5、激励性
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意义
我们探讨师幼关系的本质,并不止于认识师幼关系的本质,更主要的是要清楚地意识到师幼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意义以及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得到关爱
2、幼儿获得来自教师的安全感
3、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一定的师幼关系中
4、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注
5、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幼
儿之间的同伴关系
班级生活的组织与管理应满足幼儿的哪些需要203
1、满足幼儿在班的一切生理需要
2、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3、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需要
4、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
5、满足幼儿从事不同活动的需要 列举国内外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流派240 蒙台梭利教育法
行为主义的幼儿园课程(代表人物斯金纳、伯雷特和英格曼
认识主义的幼儿园课程(凯米、皮亚杰、海伊斯科普)
结构主义的幼儿园课程(布鲁纳)
多元智慧理论的幼儿园课程(加德纳)列举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的途径68
1、加强家园双方的沟通和了解可以采用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活动形式上来分,大致有以下几种
家长委员会 家长会 家长学校 咨询接待日 家长开放日 家长接待日
2、教师工作来看: 家庭访问日 电话联系 随访
家园联系册
3、征集意见工作 家长信箱 意见征询表
4、宣传工作 家园(所)之窗 家园(所)专栏 园(所)刊
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297
1、平等性:幼儿园教学活动建立在教师与幼儿平
等的关系的基础上
2、目的性与计划性: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对幼
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与指导
3、广泛性:幼儿园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
活的各项活动之中
4、多样性: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有多种形式
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模式310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模式有很多类型,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1、直接教学
2、间接教学
3、支架式教学
4、合作教学
四、论述题
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学前教育实践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
人类社会是幼儿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儿童保护工作首先是政府行为。儿童保护工作也是每一个成人,尤其是父母与教师的责任
在教育过程是,保障幼儿基本权利的实现,以对幼儿的尊重为前提。要求
尊重幼儿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不歧视或忽视一个幼儿,不随意处置幼儿或损害幼儿的人格 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的主体性,鼓励与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尊重幼儿的观点与意见,保障幼儿的意见发表权和参与权
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别差异,对每个幼儿抱有同等的期望,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充分的发展,切实保障每个幼儿发展权的实现
2、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
家园紧密联系做好孩子的保育和教育工作
全社会共关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
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教育影响幼儿的发展方向。教育参与幼儿发展,可以改善幼儿发展的水平与质量,不断引导幼儿的发展,实现新的发展可能性
观察和了解幼儿已有的学习与发展水平面
创设能够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情境,主动的促进与引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联系实际,谈谈你打算如何成为一名专业化的幼儿教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2微型教学
3教育活动决策训练
4通过反思来提高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联系实际,论述班级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1、满足幼儿在班的一切生理需要
2、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3、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需要
4、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
5、满足幼儿从事不同活动的需要
尝试从功能论的角度,对“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进行分析
学前教育功能是学前教育本身固有的客观属性,是由学前教育的结构所决定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学前教育的功能依据不同,分类角度不同,有如下几种
1、承受对不同分 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
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它可以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有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2、作用层次分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
3、作用方向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4、作用表现形式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处于学前期的幼儿虽然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是这种发展特点只能说明幼儿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可能要成为现实,还需要成人为之提供适宜发展的环境。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竞争激烈,于是人们将学习的年限提前便有了“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所依据的关键期已遭到人们的质疑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单强化训练破坏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
总之他们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夸大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学前教育只是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中的一个,而且学前教育作用发挥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为原则,在儿童的生理及心理条件基础上才可能实现。“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鼓吹学前教育的万能论,最终必将导致学前教育的无能。
第三篇:学前教育课程论
(0411)《学前教育课程论》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行为目标
2、表现性目标
3、生成性目标
4、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5、幼儿园课程
6、方案教学
7、幼儿园课程内容
8、幼儿园课程组织
9、、幼儿园课程评价
10、整个教学法
三、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
2、幼儿园课程的特征。
3、课程模式的要素。
4、海伊斯科普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5、张雪门幼稚园课程编制的原则。
6、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7、方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8、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中的教育内容。
9、陈鹤琴所指出的当时幼儿园课程存在的四大弊病。
10、张雪门关于幼稚园课程来源的观点。
11、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中的五个领域。
12、海伊斯科普课程实施的过程。
13、行为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适用范围。
1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
15、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园本课程这个概念?
2、陈鹤琴认为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来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观点的?
3、如何看待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课程。
4、试论中国幼教课程改革的趋势。
5、幼儿园课程评价中为什么要进行儿童发展评价?
6、你对计算机进入幼儿园课程怎么看。
7、评述西方早期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
8、当前很多幼儿园都开展双语教学,对此你有何评论?
9、试评价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10、陈鹤琴曾经提出“做中教学,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谈谈你时如何理解做中学的。()《学前教育课程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的是一种用可以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幼儿行为来表示的对教育效果的预期。每一项行为目标应该包括三个构成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发生的情景、行为、和行为表现标准。
2、表现性目标强调的是个性化,指向儿童创造性地培养,不规定儿童在学习活动结束以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关注儿童在学习活动中个性化的表现,追求的是不同儿童在学习活动中有不同的表现。
3、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目标,关注的主要是过程。
4、张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行为课程与别的幼儿园课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行为课程完全来源于生活,从生活而开展,也是从生活而结束。
5、结合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主的特点,可以将幼儿园课程定义为: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6、指这样一种教学: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指引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课题或者认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
7、幼儿园课程内容指的是一系列经过选择的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是幼儿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对象。
8、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9、课程评价系判断各个层次课程(如理想的课程、正式课程、知觉课程、运作课程、经验课程等层次)的优劣价值,指出其缺陷或困难所在,从而能够做出行动的决定。
10、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教给儿童的方法。
二、简答题
1、一般认为儿童发展、社会生活和人类的知识是课程目标的来源。
2、一般认为,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特点:启蒙性;生活化;游戏化;注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以直接经验的获得为主。
3、理论基础、管理过程和政策、课程模式的内容和方法等。
4、High Scope认为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的核心,教师的责任是支持儿童的发展,通过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可以帮助儿童发展。理想的教师进入儿童的活动但是不打断活动的流程,能够立足儿童的想法进行指导,避免告诉儿童他们错了,而是鼓励他们的新想法,让幼儿向别的幼儿求教。但是实践中教师的角色经常是侵入式的,教师为了追求理论性的目标,经常插入一些任务式的、不能反映儿童兴趣的提问和评论。
5、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据此他确定了编制课程的一些原则:整体性原则、偏重直接经验原则和偏重个体发展的原则。
6、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有: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发展的作用;有益于儿童认识过程及其支持系统的进行;有益于幼儿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习;有利于幼儿园课程中各个学科的整合和教学。
7、在方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创设环境和条件,激发儿童的兴趣,提升儿童行为的动机,使得儿童能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关注儿童的经验,尊重儿童的选择;适时介入儿童的活动,并对儿童提出挑战;与儿童一起学习生活交流。
8、实际生活练习(清洁、秩序、安静和会话);肌肉训练;自然教育与体力劳动;感觉教育。
9、与环境的接触太少,在游戏室内的时间过长;功课太简单;团体动作太多;没有具体的目标。
10、张雪门认为课程来源于儿童的直接活动,这些可以构成幼儿园课程的直接活动有:儿童的自发活动;儿童与自然接触而产生的活动;儿童与人事接触而产生的活动;人类智慧活动中适合儿童的经验。
11、五指活动课程由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一次为健康活动:包括饮食、睡眠、游戏、早操、户外活动、散步等;社会活动:包括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以及社会常识等;科学活动:包括植物的培植、动物的饲养、自然现象的研讨、当地自然环境的认识等;艺术活动:包括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语文活动:包括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12、High Scope强调儿童有意识的活动:制定计划——做——回顾。在儿童开始他们的工作时间之前,他们结合成小组并被要求决定他们要做什么,教师则帮助他们完善他们自己的想法。工作时间之后,他们再次聚集在一起,讲述他们的所做和表征他们的所做。目标之一就是让儿童为整个工作时间制定尽可能详细的初始计划;计划和回顾的原理就是要孩子自己感觉到自己是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任,能够控制自己的所做。计划的价值被认为在于发展儿童的表征能力和思考如何执行计划的实际目的。回顾发生于整个工作时间当中。
13、行为目标明确可操作化,适合表达知识、技能类的目标;表现性目标适合表述复杂的心智活动。
14、课程评价的作用主要有:可以检验原有课程计划的效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完善原有的课程计划;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可以为将来的课程开发提供有益的建议。
15、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过程以及课程效果三个方面的评价。
四、论述题
1、园本课程来源于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本位课程和地方本位课程而言的,它们主要是按课程开发主体的不同划分而成的,可见园本课程就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学校共同体(主要是教师)来决策,共同开发的课程;园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相当水平的课程开发知识和技能,不是几个人随便就能做出来的;开发园本课程的目的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不是为了出特色,而是为了使自己的课程更加适应本园的幼儿。
2、这种观点反映了一种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即来自于生活和社会的知识才是有用的,才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幼儿的学习不是以间接的知识为主,而是以直接经验为主;幼儿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为期提供的课程内容更应该是具有长远发展价值的基础性内容。
3、吸收了进步主义教育的理念,并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状况,构建了自己的幼稚园课程理论基础——活教育理论;在批判吸收国外教育理念的同时,始终坚持中国化和民族化,为现代中国幼教课程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五指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等,至今看来仍然不过时,对当前的幼教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4、中国幼教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多元化、自主化;改革发展的重点更多地放在儿童一边;为0-6岁幼儿设计一体化的课程;幼儿园教育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融合;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在课程改革的同时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关注教育公平和民主方面的问题。
5、课程评价当中进行儿童发展评价的目的,是以儿童发展为指标,来衡量某个课程设计及其课程实施的效果,在这里儿童发展是作为评价指标出现的,是衡量课程方案、课程材料以及课程实际效果的一个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教学评价需要进行儿童发展评价,这是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但这不是最主要目的,最主要是要通过儿童发展评价,描述儿童本身发展的轨迹与状态,确认儿童学习的潜力,以及为教师的下一步教学提供决策信息。如果追根问底,就会发现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只不过在课程评价里表现得不够明显罢了。
6、计算机进入幼儿园课程是信息时代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计算机是否适宜于幼儿和幼儿园课程,关键在于看如何使用,本质上来看计算机是幼儿学习的工具和教师教学的工具;通过选用适宜的软件,计算机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成为教学的手段;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儿童的健康。
7、课程中的多元文化主义;保育教育整合;全纳教育;课程综合化;课程个性化;课程科技化和信息化。
8、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是对整个社会外语热的一种被动反应;很多幼儿园在没有思考清楚的情况下,为了吸引生源,就不顾自身的条件,匆忙上马双语教育;双语教育的进入必将引起幼儿园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双语教育必须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处理好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9、永久的贡献:儿童观——尊重热爱儿童,儿童在本质上是自我教育的;其大部分教育内容已成为当今幼儿教育内容中的常规内容;教师也是自我教育的;在方法论和材料方面的贡献。
当代的挑战:工作与游戏——蒙台梭利相信游戏主要是为儿童参与承认生活作准备,并将其简化为“儿童的游戏就是工作。”按照她的观点,只有那些具有一种适应的、准备功能的游戏才能被儿童之家接受,而其他诸如想象游戏等游戏形式则不可接受。运用材料的结构与自由——蒙台梭利材料运用的问题并不在于一开始就对儿童进行指导。应该让儿童在掌握了恰当使用材料的方法之后,让儿童对材料进行新的试验和尝试。这种自由是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的自由,是有建设性的。
10、做中学意在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肯定儿童自身的能力;改变儿童的学习方式,让儿童的学习以直接经验的获得为主;做中教学是为了改变当时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将教学方式从灌输训练转变到鼓励儿童操作动手上来;该观点具有重大的教育家价值。
第四篇:学前教育课程论文
教师教育系学前教育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幼儿教育法规》
专业班级:10学前二班
学生姓名:
任课老师:倪振强 任课老师评语
幼儿教育法规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是幼儿园教师资格培训的必训课,是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增强依法治园的意识、水平和能力
经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初步的了解到幼儿法律的基本知识,比如说: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好与幼儿园的关系、教师应如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幼儿园及幼儿教师应依法处理与幼儿的关系。在日趋重视的幼儿教育中,学习这门课程是重要的,迫切的。幼儿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浇花人,我们是她们的启蒙者,我们教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她们的成长,当然我们在教育中也要注意她们的安全,让我们拿一个案例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摘要:幼儿是一个因身心尚未成熟而需要特殊保护和照料的群体,然而近几年来,幼儿园里危及幼儿稚嫩的生命和健康的伤害事故频发。本研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了34个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对案例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对幼儿园安全工作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事故
归因
预防对策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2001年6月5日,南昌某幼儿园发生火灾,造成13名幼儿死亡; 2004年8月4日,北京某幼儿园门卫挥刀连砍15名幼儿和3名教师……近几年来,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食物中毒、设施不良、外来侵害等原因造成的幼儿伤亡事故不断增多,给儿童幼小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2、研究意义: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日益被当今的人们所重视。幼儿期更是一个稚嫩的脆弱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一方面,大肌肉的迅速发展使幼儿具有爱玩好动的特性;但是另一方面,幼儿的思维和行为活动带有明显的不随意性而使控制、调节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很差;再一方面,幼儿来到世上不久,对什么事都感到好奇,又缺乏生活经验,对周围环境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判断力差。因此幼儿期幼儿更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关注幼儿的安全,就显得尤为必要。
从现实意义来说,近几年以来,幼儿园里安全事故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人们的法制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相关的立法也在不断的建立和完善。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和这样的现实,幼儿园再也不能忽视安全管理了,否则,一旦事故发生,不但会打乱良好的教学秩序,更严重的会给幼儿和幼儿园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与损失。防范胜于补救,如何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重大研究课题。
国际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第三条所示缔约国应确保负责照料或保护儿童的结构、服务部门及设施符合主管当局规定的标准,尤其是安全、卫生、工作人员数目和资格以及有效监督方面的标准。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宣言》指出:“儿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适当保护”。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应当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有可能发生危险时,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个人应当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防止事故发生”; 2002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的周一定为学生“安全教育日”……国际国内有关学生安全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显示出全世界对儿童生命安全的极大关注和重视。
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网上查阅,国外未见有相同研究。在国内,自从2001年6月江西南昌某艺术幼儿园火灾特大伤亡事故发生后,尤其是2002年6月《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颁发以来,幼儿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教育部门和有识之士们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章有:《关于儿童安全问题的思考》(2002年4月《幼儿教育》刘建君)一文从整个社会层面研究幼儿的安全教育问题,着重从幼儿自身安全意识、能力培养方面提出相应措施;《幼儿园常见事故类型及教师义务》(《上海学前教育网》郭春发)一文简单概括了幼儿园常见事故类型,着重从幼儿园和教师的义务、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针对幼儿园范围发生的事故案例分析归因,并提出操作性较强的预防对策的研究,目前尚未发现。
二、定义界定
幼儿园安全事故:是指入园儿童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离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人生伤害事故。它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内发生的人身伤害,也包括幼儿园组织的外出活动(如郊游等)中发生的人身伤害。
归因:将事物现象(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后归纳其所发生的原因的方法。本研究是指对幼儿园安全事故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的归纳分析。
直接原因:是指事故发生的第一原因。
间接原因:是指隐藏在第一原因背后的其他原因。
三、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近几年来发生的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性、值得研究的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的归因分析,揭示出幼儿园常见事故发生的内在原因,并针对不同事故类型提出整改建议,力图能对幼儿园安全工作起警示和参考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采用案例研究法:在本研究中是对所收集的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作全面、深入的分析,从而找出幼儿园安全事故形成的普遍性的规律和原因所在,并提出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
五、研究过程:
(一)收集案例:通过生活中及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收集近几年来有关幼儿园安全事故方面的案例共34个(附件2)。由于缺少条件,仅凭个人能力随机收集,在来源渠道、完整性、数量上都还缺乏权威性和系统性,只是仅限于对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性、值得研究的案例的收集,可能还不能涵盖全国的状况。
(二)归类统计:采用表格的形式即《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归因统计表》(附件1),对34个案例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大类进行归类统计,结果如下:
1、造成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统计:
(1)因外来的侵害造成幼儿被冒领接走、绑架、伤害等共10起,占事故总数 29.4 %,列第一位;
(2)幼儿自身原因所致走失、游戏、顽皮打闹等造成的事故共8起,占事故总数23.5 %,列第二位;
(3)因教工恶意行为和过失行为造成的绑架、砍伤、火灾、食物中毒、烫伤等7起,占事故总数 20.6 %,列第三位;
(4)因设施不良造成5起,占事故总数14.7%,列第四位;(5)家长原因造成3起,占事故总数 8.8%,列第五位;(6)园组织外出活动1起,占事故总数 2.9 %,列最后位。摘要:幼儿是一个因身心尚未成熟而需要特殊保护和照料的群体,然而近几年来,幼儿园里危及幼儿稚嫩的生命和健康的伤害事故频发。本研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了34个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对案例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对幼儿园安全工作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事故
归因
预防对策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2001年6月5日,南昌某幼儿园发生火灾,造成13名幼儿死亡; 2004年8月4日,北京某幼儿园门卫挥刀连砍15名幼儿和3名教师……近几年来,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食物中毒、设施不良、外来侵害等原因造成的幼儿伤亡事故不断增多,给儿童幼小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2、研究意义: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日益被当今的人们所重视。幼儿期更是一个稚嫩的脆弱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一方面,大肌肉的迅速发展使幼儿具有爱玩好动的特性;但是另一方面,幼儿的思维和行为活动带有明显的不随意性而使控制、调节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很差;再一方面,幼儿来到世上不久,对什么事都感到好奇,又缺乏生活经验,对周围环境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判断力差。因此幼儿期幼儿更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关注幼儿的安全,就显得尤为必要。
从现实意义来说,近几年以来,幼儿园里安全事故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人们的法制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相关的立法也在不断的建立和完善。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和这样的现实,幼儿园再也不能忽视安全管理了,否则,一旦事故发生,不但会打乱良好的教学秩序,更严重的会给幼儿和幼儿园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与损失。防范胜于补救,如何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重大研究课题。
国际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第三条所示缔约国应确保负责照料或保护儿童的结构、服务部门及设施符合主管当局规定的标准,尤其是安全、卫生、工作人员数目和资格以及有效监督方面的标准。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宣言》指出:“儿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适当保护”。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应当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有可能发生危险时,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个人应当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防止事故发生”; 2002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的周一定为学生“安全教育日”……国际国内有关学生安全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显示出全世界对儿童生命安全的极大关注和重视。
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网上查阅,国外未见有相同研究。在国内,自从2001年6月江西南昌某艺术幼儿园火灾特大伤亡事故发生后,尤其是2002年6月《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颁发以来,幼儿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教育部门和有识之士们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章有:《关于儿童安全问题的思考》(2002年4月《幼儿教育》刘建君)一文从整个社会层面研究幼儿的安全教育问题,着重从幼儿自身安全意识、能力培养方面提出相应措施;《幼儿园常见事故类型及教师义务》(《上海学前教育网》郭春发)一文简单概括了幼儿园常见事故类型,着重从幼儿园和教师的义务、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针对幼儿园范围发生的事故案例分析归因,并提出操作性较强的预防对策的研究,目前尚未发现。
二、定义界定
幼儿园安全事故:是指入园儿童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离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人生伤害事故。它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内发生的人身伤害,也包括幼儿园组织的外出活动(如郊游等)中发生的人身伤害。
归因:将事物现象(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后归纳其所发生的原因的方法。本研究是指对幼儿园安全事故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的归纳分析。
直接原因:是指事故发生的第一原因。
间接原因:是指隐藏在第一原因背后的其他原因。
三、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近几年来发生的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性、值得研究的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的归因分析,揭示出幼儿园常见事故发生的内在原因,并针对不同事故类型提出整改建议,力图能对幼儿园安全工作起警示和参考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采用案例研究法:在本研究中是对所收集的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作全面、深入的分析,从而找出幼儿园安全事故形成的普遍性的规律和原因所在,并提出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
五、研究过程:
(一)收集案例:通过生活中及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收集近几年来有关幼儿园安全事故方面的案例共34个(附件2)。由于缺少条件,仅凭个人能力随机收集,在来源渠道、完整性、数量上都还缺乏权威性和系统性,只是仅限于对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性、值得研究的案例的收集,可能还不能涵盖全国的状况。
(二)归类统计:采用表格的形式即《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归因统计表》(附件1),对34个案例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大类进行归类统计,结果如下:
1、造成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统计:
(1)因外来的侵害造成幼儿被冒领接走、绑架、伤害等共10起,占事故总数 29.4 %,列第一位;
(2)幼儿自身原因所致走失、游戏、顽皮打闹等造成的事故共8起,占事故总数23.5 %,列第二位;
(3)因教工恶意行为和过失行为造成的绑架、砍伤、火灾、食物中毒、烫伤等7起,占事故总数 20.6 %,列第三位;
(4)因设施不良造成5起,占事故总数14.7%,列第四位;(5)家长原因造成3起,占事故总数 8.8%,列第五位;
(6)园组织外出活动1起,占事故总数 2.9 %,列最后位。
2、造成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统计:
(1)与幼儿园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有关的事故27起,是事故总数的79.4%,列第一位;
(2)与教工责任心差有关的事故有16起,是事故总数的47%,列第二位;(3)与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缺乏有关的有6起,是事故总数的17.6%,列第三位。
在以上的分析中详细的列举了幼儿发生安全事故的种类原因,以及发生事故的百分比,从以上的归纳中清晰地看出原因涉及,家庭,社会,以及学校,那么我们发现了问题所在要有怎样的应对措施及对策呢?以下是我们面对问题所要做出的对策。
(三)分析与对策:
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分析与对策:
1、因外来的侵害,幼儿被冒领接走、绑架、伤害等事故。案例1--10均为外来人员侵害而引起的幼儿伤害事故。此类事故在幼儿园发生率最高,且往往伤害面大,程度严重,影响恶劣,说明在园门管理和幼儿接送环节中,漏洞最大,隐患最多。
分析:目前幼儿园在接送孩子环节存在不少隐患:有的是门卫管理不严,外来人员乘家长接孩子时人多混进幼儿园内;有的幼儿园只认接送卡不认人,外来人员拿着捡到或偷来的接送卡将孩子冒领;有的是别有用心的亲戚或熟人骗领孩子,教师易放松警惕,因此种种造成了幼儿伤害事故。对策:
首先,幼儿园要实行接送卡制度,必须由固定接送人持卡接送,卡上只标明班级代码和幼儿编号,不出现幼儿姓名和照片,以防被对应冒领。其次,对于非固定接送者来接孩子,包括亲戚朋友,教师要多留个心眼,无论是否有卡,都必须与原固定接送者取得联系(如打电话),并得到许可后方能让其接走。再次,门卫应是50岁以下强健男性,经过安全保卫技能培训,并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家长接送孩子时必须站在门口把关,无接送卡的人拒绝进园,对陌生人要严加查问,严防可疑人员进入。必要时还可预备一些防卫的器械,如电警棍、木棍等。
2、幼儿自身原因所致走失、游戏、顽皮打闹造成的事故。案例11--18均为幼儿自身原因所致的事故。此类事故发生率在幼儿园事故中高居第二,说明来自幼儿自身的安全问题极易发生,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控能力还非常缺乏。
分析:一是由幼儿自身疾病(如癫痫、心肌炎等)引起的事故。在教师不知情的情况下,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针对性的救治。
二是幼儿走失。多数情况是幼儿初入园时情绪焦虑,为逃避集体生活,乘人不备独自出走回家,途中迷失;或是自感在幼儿园受了挫折而独自出走;也有在幼儿园组织的郊游等外出活动时游离集体而走失等。
三是幼儿在游戏时受伤。幼儿在活动中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不小心绊倒,相互碰撞等。这种意外的伤害,即便教师在现场也是较难避免的。
四是幼儿间的打闹受伤。多数是幼儿间争抢玩具等类似原因而发生矛盾冲突,教师不及时制止而造成的。
对策:
如何避免幼儿自身疾病引起的事故?一方面,幼儿园可在孩子入园前与家长签定协议,要求家长不得隐瞒幼儿曾患过的哮喘、癫痫、心肌炎、过敏等较严重的疾病,否则一旦幼儿旧病复发,因不能及时获得针对性的救治而产生不良后果,责任应由家长自负。另一方面,教师对身体状况较差的幼儿随时注意观察,给予适当的照顾;幼儿园还应组织教师进行“应急抢救”知识的培训,一旦幼儿病情发作,教师就能在第一时间恰当地抢救处理,为救助幼儿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怎样防止幼儿走失?针对幼儿初入园时易出走迷失的特点:教师在孩子入园前应通过上门家访、组织亲子活动等详细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创造尽量多的机会和孩子相处,让孩子消除陌生和不信任感;在开学后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教师要经常清点幼儿人数,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门卫特别要提高警惕,防止幼儿外溜。针对孩子受挫后易出走的特点:教师对易走极端的幼儿要注意及时地安抚、疏导,抑制其出走的苗头。
怎样预防幼儿在游戏时受伤?首先,教师应对将要做的游戏有充分的估计,如游戏跑动较多活动量较大,就应选择较宽敞的场地,且最好是软地垫的;其次,游戏前可和幼儿一起说说该游戏的危险之处,让幼儿有意识地控制、保护自己。
怎样预防幼儿打闹伤害。幼儿间的矛盾冲突也来自于利益关系,因此,一方面教师应采用故事表演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幼儿要谦让和宽容,懂得分享是快乐的,要遵守规则,减少矛盾冲突;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间发生打闹应及时介入,帮助幼儿化解矛盾,将打闹伤害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1、因教工恶意行为和过失行为造成的绑架、砍伤、火灾、食物中毒等事故。
案例19--25均为此类事故,发生率位居第三,说明教工恶意伤害幼儿和玩忽职守的过失行为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不乏存在,教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责任心殛待加强。
(1)恶意伤害
分析:如案例23--25,有的教工(特别是临时工)思想动机不纯,为了钱财铤而走险,不惜拿幼儿的人身安全作代价;有的是曾经患有精神分裂症,一旦病情发作,难以自控,伤及无辜的幼儿。对于内部有不良企图人员的防范:一方面,招工时必须对其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家庭状况、社会关系、工作经历、身体状况等,以保证所招职工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加强师德学习,培养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情感;再一方面,园领导要关心教职工的生活,经常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轨迹,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2)火灾:
分析:幼儿使用的桌椅、教玩具、被褥等都是易燃品;有的幼儿园内装修用的建筑材料也是易燃可燃的;厨房、液化石油气储存间、烧水间等与幼儿园活动场所相连;电热板饮水机等电器工作时间过长等都是火险隐患。如教工火源、电源管理不慎,麻痹疏忽,极易引发火灾,案例14就是教工在易燃物旁边放置点燃的蚊香而造成的特大火灾事故。
对策:
a)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每个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以增强全体教职工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有关消防安全制度。
b)幼儿园内装修要符合《内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
c)要有专人管理火源和电源。厨房、液化石油气储存间、烧水间应当严格按专业管理部门要求建造。由正式电工管理电器线路,定期检查。
d)要加强对幼儿的消防安全教育。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幼儿进行防火知识教育,并教会其基本的自救逃生知识,并经常组织消防疏散演习。
e)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达到人人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幼儿疏散逃生的要求。
(3)食物中毒
分析:幼儿园内中毒事故原因较复杂:农药残留;进货变质;清洗不过关;容器消毒不到位;菜烧煮不熟;炊事员个人卫生不合格;人为因素---投毒等。
对策:
a)厨房的格局设施必须严格按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设置。b)专人负责管理食堂。
c)严格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出入食堂。
c)把好进货关,必须到正规渠道采购食品,并向商家索要该批次食品的卫生检验合格证,严禁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入园。每天必须将食物留小样,以备事故发生后待查。
d)豆浆、刀豆等食物必须煮透烧熟,防止中毒。
4、教学设施原因引起的事故。案例26--30均为幼儿园设施引起的安全事故。此类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居第四位,说明幼儿园内的教学设施存在着诸多的隐患,应引起幼儿园的足够重视。
分析:有的幼儿园设备(如滑梯、攀登架等)陈旧、老化,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教师又未尽注意义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就很容易发生事故;幼儿园校舍中楼房占大多数,楼道、走廊、楼梯等也是事故易发地;午睡室高低床的使用不当,教室里的桌椅、柜子边角尖锐,设计不合理,室内摆设拥挤等对幼儿都有潜在的危险。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安全无疑是幼儿教师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幼儿的安全在从教人员的工作中是第一位的,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之后对幼儿安全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在实践工作中,有更好的运用,为做一名出色地教师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第五篇:上海市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方案
关于加强对我市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两级政府对幼儿教育工作非常重视,相继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配置硬件资源;加强薄弱学校师资、促进校际软件均衡;深入关心弱势群体、保障特殊学生平等受教育权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我市幼儿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等现象还仍然存在,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一、我市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中主要存在问题
(一)对学前教育的整体规划欠合理。一是由于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造成了对我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缺乏专门领导、计划保障和政策规范等整体规划。二是对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缺乏合理规划,造成了城乡间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大都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幼儿园办学质量相对不高。而且,农村大量集体办的或个体民办幼儿园,尽管这是目前学前教育的主体,但管办分离后,集体、民办幼儿园大多自主投资、自主经营,比较之下问题较多。三是对公办园、民办园的共同发展缺乏合理规划,缺乏良性竞争机制、合理补贴机制。由于公办园、示范园总体上具备了优越环境、保障资金、完善教学设施、规范管理等条件的优势,成为家长首选的买方市场;由于与公办园间缺乏公平竞争机制,且许多民办园经营成本相对较高、获得资金较难等,久而久之造成了公办园、民办园之间更大的差距。
(二)我市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不够理顺。一是目前市外经贸幼儿园等有条件的部门、系统举办幼儿教育状况仍然存在,由此产生了多头管理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市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体化。二是县区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由于人员、经费等实际问题,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不力、热情不高,即使有人管也是兼管,眼睛往往只是盯着几所公办幼儿园,对大量的民办幼儿园根本顾不过来。因而村一级民办幼儿园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很容易陷人资金少、师资差、教育质量低、生源缺的恶性循环之中,至使农村有些地方学前教育质量不高,幼儿入园率还相对较低。三是由于老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归属和性质问题还不能得以妥善解决,形成了阻碍我市幼儿教育发展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此外,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家庭作坊式的无证办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问题。
(三)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不够。一是我市用于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前教育的经费很少。由于没有刚性的规定以及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较为淡薄等原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很少,大多只是对公办幼儿园给予一些差额补贴,农村幼儿园基本上很少给予补贴。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前教育的经费不足,造成了我市学前教师收入普遍不高,而编制外的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大部分比较低。二是对民办的学前教育扶持力度不够,民办教育法规和政策往往难以得到充分落实。当前,我市的民办幼儿园由于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职后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落后,总体上缺少优质教育资源,缺少吸引力,绝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会把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作为自己对工作岗位的首选;是缺少创办时期的资金投入,致使场所难以达标、教学设施较简陋、幼儿活动材料较为匾乏;政府职能部门对民办与公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有时并非一视同仁,给民办园办学带来种种困难。
二、完善我市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建议
(一)要增强政府责任意识,完善对学前教育规划体系建设力度。虽然我市学前教育是走“坚持谁主办谁投入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学前教育的办学经费”、依托市场发展的路子,但政府办学仍应成为学前教育的主导,只有政府在政策和措施上大力扶持学前教育尤其是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市的学前教育才会有较大的改观。因此建议:一要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做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工作,实行正确决策和统筹规划,确保学前教育的投入,在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学前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并逐年增长。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实施意见》,在建设用地、立项与减免税收、建设费用等方面制订各种优惠政策。二要不断健全对学前教育管理的地方规章,在扩大办园自主权的同时,通过办学规章来规范各类幼儿园的教育行为。要建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基金和园长基金,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在等级评定、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学前教育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学前教育机构的公用事业费(水、电、煤气、场地租金等费用)执行中小学校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的学前教育机构缴纳的相关费用,参照中小学校标准执行。三是要扶持优质公办幼儿园通过名园办民园、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办学,扩大办学规模,建立“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实行园长负责制和教职员工聘用制。此外,要鼓励学前教育机构改善办学条件,对学前教育机构使用自有资金或贷款投资更新设备、改善办学条件,给予适当的投资补贴,经费由市学前教育专项资金负担。
(二)要建立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为不同性质学前教育机构的公平竞争提供条件。民办园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作用,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已成为目前学前教育的主体。对大量的、小规模的民办园存在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帮助他们规范办园、发展壮大,才能推进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保证公办、民办幼儿园有平等的发展主体地位,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民办教育机构与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同等的待遇,一视同仁、公平公正。要加大对公共教育资源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园条件,要缩小公办园、民办园在办学条件上的差距。公共教育资源是由全社会的劳动公共积累或历史遗留下的非市场机制配制形成的公共财产,包括税收和各种政策资源。民办园应当“自筹资金”,但并不排除利用政府筹集到的扶持资金和公共教育资源。我市要对民办幼儿园加强扶持,使其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上个台阶,就能使整个学前教育事业前进一大步。要通过办学收费成本化,尽量提高民办园教师的收人。政府要与家长共同出资,形成合理的、城乡基本平衡的收费价格标准。
(三)要进一步推进办园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公办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一要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机制。建立县(市、区)、镇、园三级教研体系,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确立以儿童健康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市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对学前教育教研项目进行立项、评估等制度,公开向全市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教研项目招标,所需研究经费由市学前教育专项资金负担。二要充分发挥优质学前教育机构的示范作用。发挥等级幼儿园在办学理念、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每个县(市、区)至少办好一所以上省一级幼儿园,使其成为全市课程改革、教育研究、师资培养的基地,发挥其对薄弱园所的指导作用和在区域学前教育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以公办为示范、民办为主体的多元办学体制基础上,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并且选取民办幼儿园中的佼佼者作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典型。鼓励和扶持优质学前教育机构承担市、镇教科研推广任务。三要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育与教育并重,培养幼儿健康活泼、好奇探索、文明乐群、自主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等基本素质,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建立家园联系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及时与家长沟通学前儿童的发展情况,促进家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四要由公办园与民办园实行联合办学,以名园带民园,在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实质性联合,一方面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真正发挥示范园在办学各个方面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办园积累有关市场发展的经验,增强竞争意识。就是说,公办与民办幼儿园要注重结合与互补,还要积极探索股份制办园、优质民办幼儿园连锁办园、规模化集团化运作的模式,以提高办学效率。在城市要构建社区、幼儿园互动的早期教育体系,依托社区由政府、房产商和业主多方办学或联合办学,小园化、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四)要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断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要切实组织实施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相关政策。要负责各类幼儿园的许可、管理和督导工作,还要考虑园长、教师的职前职后培养培训、考核和资格审定、职称评定,开展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等。要理顺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落实以教育教学辅导网络管理和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龙头的业务管理体制,逐级健全管理网络。乡镇中心幼儿园或示范幼儿园要切实承担起全乡镇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定期进行有关业务的培训和检查,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和送教下乡提升村一级幼儿园的业务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应做大量的指导工作,首先必须依法治园,提高园长依法办园的自觉性,从而实行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同时要加强教育评估,由教育部门、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估,建立起以评估为手段与导向,以家长为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机制。还应按检查与评估的结果给幼儿园划分档次(而不是以公办、民办划分),表彰先进幼儿园,设立奖励基金,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敦促调整改革甚至撤消不合格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督导制度。将学前教育考核指标纳入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目标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和保教质量。
此外,要建立学前教育行业性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在业务上予以指导。鼓励学前教育机构按照自愿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原则,建立全市学前教育行业协会,促进全市学前教育机构自主管理、规范自律。行业协会作为学前教育机构利益的代表,以服务和规范学前教育发展为目的,制定学前教育行规行约,协助政府制定、修改行业标准,维护市场秩序,加强会员和行业自律,抑制不正当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