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15:1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共)》。

第一篇: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共)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

第一部分 总则

一、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家制定的《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学前教育现状及其发展需要特制定本纲要。

二、本纲要是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课程编制、组织实施以及评价的依据。

三、本纲要适用范围是以2-6岁儿童为对象的学前教育机构。

四、本纲要应实现的学前教育任务是,建构后继学习及终身发展的卸丸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

五、制定和实施本纲要的指导思想学前教育机构根据儿童自身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使其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儿童的发展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教师必须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实施教育。

儿童是活动的主体。

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

儿童的自主活动不是单独的个体活功,而是以与同伴、教师及其他人共同生活为背景的。儿童通过交往逐步认识自我并接纳他人,初步了解社会生活必需的基本行为规范。教师必须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了解儿童的内在需要、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在的发展可能性,给予儿童自我发展的机会。

教师必须尊重儿童的合法权益与人格。

2、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儿童的发展受到来自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会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学前教育机构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互相协作配合,提高对儿童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并加强与初等教育的衔接、联系和配合。

教师应善于利用人、物、时空等各种要素,综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效应,以促使儿童自主活动的生成。

促使儿童在与环境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认识个人以及生活共同体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积累与环境作用的必要体验和经验。

3、儿童在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和表现方式。儿童是以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动作、图象、符号、视觉艺术,音乐、舞蹈、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式)表达和表现所认识、体验和感受到的一切。

学前期的种种活动应尊重并促进儿童的多种表达和表现方式,教育内容也应以多种方式呈现,以适应儿童认识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内在认知结构的差异性。

教师应鼓励儿童自由选择各自偏爱或擅长的方式以及运用多种方式的组合进行表现与表达。

第二部分 教育目标

一、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二、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责任感。

三、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四、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

五、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六、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它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本纲要提示儿童所需要的基本活动内容及其要求,分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现与表达三个方面,教育目标应通过上述活动内容的综合设计来实现。

一、共同生活

1、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睡眠、排泄、盥洗、饮食等生活卫生习惯。

2、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产生认同感、亲切感,能觉察并尊重他人的情绪和需要。

3、喜欢集体生活,体验到与老师和同伴共处的快乐。

4、愉快主动地参加各类游戏和活动,有充实感。

5、爱护玩具和用具,能共同使用和参与整理。

6、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7、愿意与人交流,待人文明大方,有礼貌。

8、有同情心,乐于关心和帮助老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

9、接触不同职业的人,了解他们的职业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

10、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以及他们的风俗和文化。

二、探索世界

1、了解身体器官,学会关心与保护自己身体,能配合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在走、跑、跳、爬、钻、投掷、平衡、攀登等活动中,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与耐力,乐意在自然环境中进行锻炼。

3、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它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感受风、雨、雷、雪、电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特征及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逐步形成数、形、时空等概念,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排序、测量、比较、推理等智力活动。

6、接触衣、食、住、行等基本物品,懂得珍惜和学会合理利用。

7、在参观、游览、远足等活动中,了解周围自然、文化景观和设施,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初步了解人类取得的科学成果,尝试用简单的科学方法探究问题,喜欢动手操作与实验。

9、关注、收集、交流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并对此发生兴趣,逐步扩大探索的视野。

三、表达与表现

1、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

2、学说普通话,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喜欢听故事,看图书,逐步提高感受、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

4、接触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标志、文字等,初步理解它们所表达的意思。

5、留意和感受生活中的声、形、色及音乐、舞蹈、美术作品中的美。

6、在唱歌、舞蹈、演奏、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活动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7、自主地选择各种材料、器具和多种形式进行表达和创造。

8、接触和运用多种媒体,扩展认知和表现能力。

第四部分 组织与实施

一、学前教育各种课程模式的组织与实施,应以本纲要为依据,并将本纲要的内容结合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体现在一日活动之中。

二、注重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增强目标意识。整体地理解和把握目标的特定功能和内在联系,并注意不同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同时还要确立过程意识,针对儿童的发展变化和个体差异,有效地实现目标。

三、选择、编排教育内容要依据目标进行。要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贴近儿童实际,并适当顾及内容的结构与序列。既要汲取历史上的科学、艺术、道德等方面的文化传统,又要适当反映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成果,但这一切都应注重建立在儿童直接体验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儿童发展性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是因地制宜地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积极的、支持性的环境。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发展水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发展儿童的重要资源。

五、学前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要合理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方式,为每个儿童提供充分活动和发展的条件,使儿童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发展。

六、教育方法运用要恰当、灵活、多样。充分体现儿童是教育过程的主体的原则,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一日生活中,把各种活动有结合起来,做到动与静、室内与室外、教师组织与儿童自主活动交替进行,并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七、制定贯穿儿童发展全过程的、体现儿童经验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的指导计划。计划的执行要灵活和富有创造性,注重在观察和评估儿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行适时调整。

八、确立大教育意识。充分利用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伙伴。努力实现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与家庭社区生活一体化,并保持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五部分 评价

一、评价包含对儿童发展状况的把握与对课程和教育计划适宜性的反省两个方面,其目的是使课程和教育计划更适宜于儿童的发展。

二、评价是学前教育机构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融舍于整个教育之中。

三、对儿童的发展评价应注意:

1、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理解儿童的内在感受和表现。

2、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既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更应关注儿童的发展潜能,注重儿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3、评价应当承认和尊重儿童在经验、能力、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4、评价应反映儿童的整体发展,尤其要注重儿童的自我意识、群体意识、环境意识和基本能力的发展,防止评价的片面性。

5、评价者应在日常活动中采用观察、记录、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同时注重来自家庭、社区等多种渠道的信息。

6、评价是教师、儿童、家长及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

四、对课程和教育计划适宜性评价,应着重考查:

1、是否确立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课程方案。

2、是否提供与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相一致的学习活动的环境、过程。

3、教育内容是否切实可行,适合学前教育机构所在地的文化背景。

4、是否既符合大多数儿童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又顾及儿童的个体差异。

5、是否鼓励和引导儿童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第二篇: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试行稿(2004.7.23)目 录

一、课程理念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1.课程结构 2.结构要点说明

四、课程内容 1.生活活动 2.运动 3.学习活动 4.游戏活动

五、课程实施 1.总体要求 2.具体活动要求

六、课程评价

七、课程管理 附件 1.年龄特征 2.阶段目标 3.教育策略 4.幼儿发展的评价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

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

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

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3、凸现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

教育内容和要求,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课程实施强调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集体、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最佳教育时机,以适应幼儿个体差异。

4、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

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多渠道收集有关幼儿发展状况、教师教育行为及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信息和意见,并与改进措施相衔接,逐步形成通过评价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和幼儿园发展的有效机制。根据课程目标,改进和完善原有的幼儿发展评价体系和方法,着重探索过程性评价和个别化评价,发挥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不同作用,突出质性评价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势。要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体系,重视教师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多方参与的评价制度。

5、落实以民主为原则的课程管理 要发挥幼儿园和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强调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更突出民主性,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为幼儿园和教师开展个别化教育创造条件。要增强课程选择性,赋予幼儿园和教师合理的自主权,允许不同条件的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和本园幼儿的特点对课程进行园本化的设计。要调动教师与幼儿积极的互动中,促进课程的生成,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为引导幼儿园个性化的发展,满足幼儿与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课程目标

通过上海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健康水平以及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课程的具体目标是:

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

3、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6、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它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课程结构

整体构建学前教育四年一贯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启蒙性、整合性和开放性,以适合不同幼儿园、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1、课程结构

幼儿园课程结构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共同性课程、选择性课程

课程既要确保为幼儿提供其终身发展所需的基本经验和机会,也要适应个体幼儿的特殊需要,从幼儿园课程功能维度分为共同性课程、选择性课程。

共同性课程是指面向各类幼儿园和全体幼儿,体现促进幼儿基本发展的课程。它着眼于最基本的经验积累,使每个幼儿积累相应的体验和感受,获得最基本的发展。选择性课程是指因园而异、因人而异,体现尊重幼儿园和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它着眼于幼儿经验的扩展、提升,满足幼儿的兴趣、特殊需要,尊重幼儿园的自主性以及幼儿的选择权,使之形成个性化的风格和特色。(2)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

幼儿园课程内容主要指向幼儿直接接触到的经验范围。从幼儿直接接触的经验领域出发,将课程内容分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三个维度。

共同生活,主要指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教师交流,参与营造共同的生活,养成自理生活的能力与习惯,并与周围更多的人接触和交流,体验人与人相互交流、理解、协作的快乐和重要,从而认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倾听他人的意见,关心和同情他人,逐步构建良好的个性基础。

探索世界,主要指幼儿主动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发现身体运动的可能性,并借助工具和器械,安全、灵活地活动;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亲近大自然,表达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与现象的看法,初步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接触和使用各种生活及学习用品、工具、器具等,认识和表述它们的作用及其与生活的关系。表达表现,主要指让幼儿通过认识和感受生活中的声音、色彩、符号、标志以及学习儿童文学作品、音乐、舞蹈、美术等,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地、有个性地、创造性地表达和表现在共同生活和探索世界的活动中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并体验表达与表现的乐趣。

(3)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

幼儿园课程主要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形式组织实施。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主要活动归为四类,即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它们既综合指向课程目标与内容,又保持各自活动的特点。

生活活动主要指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方面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在共同的生活中能够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长。

运动主要指体操、器械运动、自然因素锻炼等活动,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动作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幼儿健康的体质奠定基础。

学习活动主要指讨论、阅读、听赏、制作、表演、实地参观、收集信息等活动,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态度上不断进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游戏活动指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地发展。

2、结构要点说明

(1)共同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是两种不同功能的课程。幼儿园应充分重视共同性课程的实施,要保证各类活动的展开,尤其是游戏活动、运动、生活活动,增强基本目标、内容的落实度。选择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既要满足幼儿参与多种活动的需要,注意控制学习活动的总量、时间和要求,又要注重培养幼儿基本的能力和方法,注重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的养成。

(2)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对幼儿发展各具功能。幼儿园要合理安排各活动的时间比例。每天保证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一小时为运动;要保证充裕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的时间;随着年段的递升,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的时间可逐渐减少,运动、学习活动的时间可适当增加;要控制集体的学习活动时间,大班每天最多不超过一小时,幼儿年龄越小,集体的学习活动时间应减少。

(3)恰当处理幼儿园课程形成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预设”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幼儿的兴趣以及已有的经验,对环境布置、材料提供、活动内容和方式等进行有计划地设计和安排。教师可以把目标和内容渗透在环境中,激发幼儿自己的目的性活动,也可以直接设计并组织幼儿参加的活动。

“生成”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和他人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交往,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也指教师在幼儿游戏与其它活动中发现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及时介入进行随机教育,或者对该活动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展。

“预设”与“生成”是一个连续过程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在预设活动的开展中,教师需根据活动展开中的实际情况,对活动内容、材料、开展过程等做及时的调整。即“预设”与“生成”自然地相融,使各种活动真正成为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交流、共同建构的过程。

四、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从活动的经验指向角度进行表述。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以活动的基本经验为核心要求,并辅之相关的内容示例,游戏活动从游戏的特性以及教师要关注的方面进行阐述。

1、生 活 活 动 基本经验 内容示例

1.有规律地作息,积累文明生活的经验。

·良好习惯:日常的起居、进餐、盥洗、使用及整理物品·遵守规则:集体生活常规、公共卫生规范。·文明礼仪:礼貌招呼、大方应答、行为举止文明

2.学习保护自己,体验健康安全生活的重要。

·需求表达:生理需要、情感需要·安全常识:安全使用物品、避开危险、简单的求救与自助方法·健康常识:饮食饮水、营养睡眠、排泄·卫生常识:个人卫生、疾病预防

3.适应集体生活,感受共同生活的乐趣。

·交往技能:分享、协商、合作、沟通·情感体验与表达:家庭亲情、师生情、同伴友爱·自我意识:认同自己、认同他人,合理的情绪宣泄 4.学做自己的事情,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

·个人生活自理:自己进餐、穿脱、盥洗、如厕,自主有序地处理自己个人的事情 ·简单劳动:扫除、帮厨、种植、饲养、整理物品、值日

2、运 动

基 本 经 验 内 容 示 例 1.用动作模仿周围事物的形态和动作特征,感知运动节律的变化。

动作模仿操:徒手操、轻器械操。各种变化的动作节律

2.大胆进行各种身体运动,体验各种肢体动作的可能性。基本动作:走、跑、跳、踢、转、抛接、投、拍、推拉、悬、团身、滚动、钻、攀爬、平衡。

3.借助各种材料和器械进行活动,尝试新的内容和玩法,获得身体运动的经验。

物品:桌椅、梯子、纸盒、布袋、管道、轮胎、橡筋、棍棒、稻草、竹节。

体育器械:球、绳、圈、积木、毽子、陀螺;童车、滑板、平衡台、羊角球、滑梯、秋千等大型运动器具。4.对信号能作出反应。

动作反应:开始、停止、动作变化、方位变化、速度变化。5.体验运动的方向,根据运动中对象的空间位置和距离,调整自己的动作。方位:上下、前后、左右。距离:远近。

6.在大自然中锻炼,尝试新奇、有野趣的活动。

活动:远足、负重、爬山、游泳、溜冰、玩沙、玩水、玩冰、玩雪。

7.对危险的事情能及时做出反应,控制自己的动作和行为,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安全:野外活动时不远离成人、身体运动时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3、学习活 动 基本经验 内容示例

1.用各种感官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感知特征:物体的轻重、大小、形状、色彩、高矮、软硬、轻响、甜酸。

发现关系:发现沉与浮、斜坡与速度、空气与燃烧、植物与阳光、水与温度的关系。

分类排序:按物体的特征、功用等进行分类,按一定规律排序。2.尝试多途径收集信息、物品与材料,乐意交流和分享。方式:咨询、访问、参观、调查。

媒体:海报、照片、图书、广告、报纸、刊物、录像、电视、广播、网络。

物品与材料:日常用品、玩具、废旧材料。

3.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及生长中的变化和需要,比较自身与他人的不同,体验成长的快乐。外形外貌特征 五官四肢功能 性别差异

生长变化 :身高、体重、高矮、胖瘦、年龄、换牙。个人喜好 :喜爱的东西、爱做的事、自己的长处。

4.亲近大自然,有观察、探索周围事物与现象变化与发展的兴趣,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物:沙、石、水、泥、土、木、稻草、竹子。

自然现象:风、雨、云、雷、闪电、太阳、月亮、星星、彩虹及季节、天气的变化。生物体变化:蚕宝宝、蝌蚪、果树等动植物的变化

相关活动:种植园地、自然角、小动物的照料、收集种子、拾落叶活动。

环保实践:垃圾分类安放,节约用水、用纸,废品回收及利用,美化环境。

5.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敏感,运用已有经验和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数认知:唱数,点数物体,认数,默数,认识时钟、货币面值。数运用:测量长度,比较高矮,统计数量,数量守恒,买卖游戏。各种规则和不规则的形状。

空间:上下、前后、左右、里外、中间。

时间:上午、下午,白天、晚上,现在、昨天、今天、明天、日、星期、月、四季、年。

6.接触、了解周围生活的环境的人、事、物,感受身边熟悉的科技成果对生活的影响,理解并遵守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

周围的人:家庭成员、幼儿园工作人员、同伴、社区中相关职业的人。物品:玩具、食品、工具、家具、生活用品、电子和电器产品。设施:幼儿园环境设施,社区中超市、医院、健身区、自助银行、博物馆、自助售货亭。

交通设施与工具:地铁、隧道、高架,火车、飞机、轮船、磁悬浮列车、各种车辆。

标志:与生活有关的指示标志、警示标志、禁止标志。规则:公共场所中的交通规则、交往规则、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的规则。

7.欣赏、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性,有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了解一些接触到的多元文化。

民间习俗:参与民间节日活动,玩民间游戏。民族文化:多种民族、传统艺术、发明创造。人文景观:本地、本市及全国的著名景观、特产。国家标志:国旗、国歌、国徽、国庆节。

多元文化:国际节日以及世界上一些国家和不同人种、语言以及标志性建筑。

8.学说普通话,大胆用语言与人交流,注意倾听,理解日常用语,爱看图书,对经常出现的文字感兴趣。图书:童话故事书、科学常识书、生活故事书。

讲述:故事、儿歌、新闻、生活小事,自己的探索与发现,要求、意见与建议。

倾听:成人、同伴讲话,幼儿故事磁带、广播。

9.接触各种富有情趣的作品,大胆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和体验,理解他人的表达方式。

感受:儿童文学作品,不同类型的音乐和美术作品,日常生活与环境中美的人、事、物。

表达:用唱歌、动作、绘画、制作、乐器、语言、符号等进行表达。

4、游 戏 活 动

游戏活动是一种基于0~6岁儿童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反映,也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在游戏中,教师必须了解游戏的价值,尊重幼儿爱游戏权利,保证游戏的时间。教师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教师在游戏中要对幼儿进行关注和引导,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自由感、安全感、成功感的体验中,获得愉悦、乐观和自信。

二、主动的认知表现,让幼儿在多样化探索、多途径表现过程中,进行发现、想象和创造。

三、鼓励同伴交往,让幼儿在玩伴关系中认识自己和他人,逐步产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

四、自发的动作练习,让幼儿在环境诱发的身体运动和双手操作中,实现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五、课程实施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幼儿园、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目标,从本社区、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活动。课程实施分为总体要求和具体活动要求两方面。1.总体要求

(1)编制和组织实施幼儿园课程计划,加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制定具有个性化和可操作性的课程计划。幼儿园在遵循课程基本设计思想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本园实际及办园风格,设计个性化、切实可行的幼儿园课程计划,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加强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幼儿园要根据课程结构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所赋予的课程自主权,加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共同性课程的实施,应充分考虑课程的平衡性问题,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课程的保障。选择性课程的开发与择定,既要综合考虑本园的条件和特点,也要能充分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逐步形成办园特色。

加强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幼儿园要通过质量分析、课程评价、专家咨询等多种途径,动态把握课程实施情况,并及时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园长应尊重教师对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权利,鼓励教师在课程实践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幼儿园的课程管理,既要体现一定的规范性,又要为教师教育方案的选择留有充分的空间,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

(2)根据幼儿的生活与经验,选择、开发和组织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应以观察、了解幼儿为基础,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既满足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能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为幼儿的和谐发展、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应合理地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机地综合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各项活动,并自然地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内容的启蒙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可选择性,并具有地方和幼儿园特色。

(3)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需要,合理地选择个别、小组及集体活动的组织形式,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外交替,注意混班、混龄活动结合,并避免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和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应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保证幼儿每天有充分的游戏活动时间。

教师的教育方式应由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自主活动为主。优化幼儿的学习方式,使幼儿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注重幼儿学习的过程,丰富幼儿活动的经历和体验,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条件。

应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处理好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之间的关系,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尊重幼儿的自主活动,注重活动的过程,支持幼儿的发展。应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以关怀、接纳的态度倾听幼儿的表述,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积极活动。

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能力、情感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同时,也要关注智能超常与发展障碍儿童的特殊需要,满足每一个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

(4)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中的有效应用,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优化整合。

建立由教学辅助软件和多媒体学习软件交织构成的立体的信息环境,发挥各种网络技术手段的作用,以实现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时空。

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课程管理与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5)幼儿园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上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以及与相邻阶段的教育衔接

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认同、支持、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同时,应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的课程与实施要注意与0-2岁的婴幼儿保教工作以及小学课程的衔接。

2、具体活动实施要求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除了遵循上述共同的原则要求外,还应注意各类活动在组织实施中的特殊要求。(1)生活活动 组织要点

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日积月累的,并具有反复的特点,生活教育要强调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练习,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养成良好习惯、适应共同的生活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宽松的盥洗、睡眠等生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并通过游戏活动、运动、学习活动的渗透,让幼儿不断积累健康生活的经验,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主要在饮食、睡眠、盥洗、整洁、来园、离园等日常生活中实施。开展生活教育应考虑到幼儿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体质等差异情况,如在午睡的时间、饮食的习惯等方面要尊重幼儿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建议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要尊重家长作为幼儿照料者及影响者的主体地位,以多种形式加强家园沟通,保证幼儿在家中与在幼儿园中的自理行为和生活习惯保持一致。帮助家长理解、体会让幼儿参与劳动和自理生活的重要性,获得家长的支持。学习、吸收家庭教育经验,在园内推广,促进家庭之间的交流。幼儿园的餐饮器具、盥洗器皿、桌椅床、衣帽架以及材料架等设施配备与安置应考虑到幼儿的安全以及独立的使用。保教人员要充分利用园内设施为幼儿创造自己动手、自我服务的机会,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注意不要过多干涉与包办代替。幼儿同伴及幼儿园教师和工作人员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重视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保教人员的言传身教,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榜样。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带领幼儿积极参与“爱牙日”、“环保日”、“保护视力”等社区宣传活动。组织外出参观、游览的途中可以不断渗透环保和安全教育的内容,使幼儿逐渐积累对公共生活规范的认识和经验。(2)运动 组织要点

促进幼儿的健康和尊重幼儿的生命,是幼儿园开展运动课程的重要前提。在进行各类活动时,要遵循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切实保障幼儿的安全,严禁任何有损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比赛、表演、训练等活动。

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是幼儿园开展运动课程的重要目标。要因地制宜地创设各种有趣的运动环境,开展形式多样,富有野趣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体验运动的快乐。综合地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使幼儿肢体的均衡发展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保证幼儿每天有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一小时的运动时间要分段进行。活动时要注意高密度、低强度,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并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调节活动内容与活动量。

教师对幼儿活动时的场地、设施、器械、服饰、以及擦汗、喝水等都要予以关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幼儿的活动能安全有效地开展。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建议

在选用运动教材时,教师要从幼儿各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的特点出发,依据运动目标、基本经验、幼儿兴趣和运动水平,综合地统筹各项活动内容。同时,还要根据季节的特点和幼儿生成活动的需要,灵活地、有针对性地选编、组织内容。

要积极开发运动资源,可以结合季节特点,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锻炼幼儿的身体,例如,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及游泳、玩雪、溜冰等;可以结合各园实际,开展民间传统运动,例如,武术操、走高跷、骑竹马、放风筝等;还可以利用家长的资源,组织亲子运动游戏,让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的运动课程。

设施资源的开发,要因园而异。合理规划、统筹协调,安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设施、器械的使用率。在活动中要利用各种材料自制小型活动器具,丰富活动内容;要充分利用大型运动器械开展活动,开发新的运动项目。同时,要借助社区和周边的环境资源,开展安全、适宜的运动,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远足、郊游。(3)学习活动 组织要点 教师要重视幼儿学习的过程,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学习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学习探索的过程,教师应根据课程指南和本班实际,对活动的可能方向、所需环境、资源和材料作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善于将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自发生成的,具有发展价值的兴趣点与预设活动的内容有机结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应关注幼儿即时生成的内容,并给以适时、适宜、适度地回应。

学习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充分体现全面、整体的要求,有利于对幼儿经验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拓展和基本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学习内容的组织,还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综合性,以帮助幼儿更有效地学习。同时,学习活动的内容,既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有助于幼儿经验、视野的扩展和潜能的发挥。

学习活动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认知风格; 鼓励并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与探索,表达与表现。对学习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尤应给予特别关注。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强调个别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增加集体学习活动的比例,但整班集体学习活动时间每次不宜过长。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建议

教师应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善于利用和开发幼儿园空间、设施设备、活动材料等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以支持幼儿的学习活动。开辟种植园、饲养园、气象站等实践基地;丰富操作、实验材料与资料的品种;利用墙壁、廊道以及专用活动室,引导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进行探索和学习。

社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蕴涵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和周边的环境,如自然景观、小区街景、少儿图书馆、中小学校、儿福会、敬老院等,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为幼儿的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

幼儿的同伴群体、家长以及其他成人都是教育资源。教师应重视同伴之间合作学习、互相影响的作用。同时,幼儿家长的文化背景、藏书、收藏品以及家庭中有关物品,也是幼儿园课程可利用的资源。幼儿园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帮助家长理解和指导幼儿的发展。(4)游戏活动 要重视游戏环境的创设。

材料投放应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全面,满足每个幼儿的游戏需要。材料投放应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并及时更新和增添。师生应共同收集游戏材料,材料的摆放应方便幼儿取用、搭配和随意组合。材料应为幼儿的想象留有余地,多样化地使用。师生合作安排游戏空间,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作更改和随时变动。同一空间可让幼儿自主地变化使用,满足幼儿的多种游戏需要。空间的划分使各种游戏,特别是安静的和活跃的游戏不互相干扰。

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商定使用材料和空间的必要规则,并督促遵守。

应积极开发游戏活动的资源。

经验可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水平,提高游戏的兴趣性。教师应利用春、秋游和各种庆祝活动、外出散步、参观的机会,丰富幼儿对社区、社会中的人文环境、公共设施和场所以及不同职业人们的了解,积累生活经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中蕴涵着丰富的游戏资源。教师应指导家长让幼儿参与走亲访友、庆贺婚礼、乔迁、过生日等活动,鼓励幼儿获取各类社会信息。

材料可以刺激和引发幼儿游戏的发生和发展,教师应多途径地挖掘材料的来源,鼓励幼儿和同伴、家长一起收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中的各种可利用的废旧物,以丰富游戏材料。

幼儿游戏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展开,教师应注重空间资源的开发,为幼儿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空间。例如,教室内同一空间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发挥多种功用;走廊、阳台、操场都可成为幼儿的游戏场所;同一楼面或不同楼面的教室可以协同或交叉使用,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各活动室也可成为幼儿游戏空间的一部分。

教师要注意介入幼儿游戏活动的方法。

为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游戏的顺利开展,遇到以下情况时,教师可适度地介入:

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有多种,但以不干扰和打断幼儿的游戏为前提。教师可作为玩伴参与到某一幼儿、某一主题的游戏中去,或在一旁与幼儿开展平行游戏以示范和暗示,也可作为游戏旁观者给予建议、欣赏和鼓励。

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从中分析幼儿的需要、经验背景以及动作、语言、情感、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现有发展水平,为设计教育环境、投放材料、组织教育活动收集信息。以下是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要点及其发展提示。表征行为 观察要点 发展提示

能否清楚地分辨自我和角色、真和假的区别 自我意识 出现哪些主题和情节 社会经验范围

动机出自物的诱惑、模仿、意愿 行为的主动性 行为仅仅指向物还是指向其他角色 社会交往、语言表达 行为指向哪些相对应的角色 社会关系认知

行为与角色原型的行为、职责的一致性程度 社会角色认知 同一主题情节的复杂性和持久性 行为的目的性 行为是以物品为主还是以角色关系为主 认知风格 是否使用替代物进行表征 表征思维的出现 同一情节中是否使用多物替代 想象力 替代物与原型之间的相似程度 思维的抽象性 用同一物品进行多种替代 思维的变通和灵活 用不同物品进行同一替代 思维的变通和灵活 对物品进行简单改变后再用以替代 创造性想象

构造行为 对结构材料拼搭接插的准确性和牢固性 精细动作、眼手协调

对造型是先做后想,还是边做边想,或先想好了再做 行为的有意性

构造哪些作品 生活经验

是否按一定规则对材料的形状、颜色有选择地进行构造 逻辑经验

注重构造过程还是不同程度地追求构造结果 行为的目的性 是否会用多种不同材料搭配构造 创造性想象力 构造作品外形的相似性 表现力 构造作品的复杂性 想象的丰富性

有无探索和发现材料特性并解决构造中的难题 新经验与思维变通

合作行为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合作游戏 群体意识 更多主动与人沟通还是被动沟通 交往的主动性 更多指使别人还是跟从别人独立性

是否会采用协商的办法处理玩伴关系 交往机智

是否会同情、关心别人和取得别人的同情和关心 情感能力 交往合作中的沟通语言 语言与情感的表达与理解 是否善于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他人 自我意识

规则行为 是否能爱惜物品、坚持整理玩具、物归原处等 行为习惯

是否使用一定规则解决玩伴纠纷 公正意识 是否喜欢规则游戏 竞赛意识 是否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规则意识 是否创造游戏规则 自律和责任 游戏规则的复杂性 逻辑思维

六、课程评价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开发和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程发展的全过程。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是对课程建设进行正确导向,促进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对教育实践分析、调整的过程,也是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发展的过程。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幼儿的评价等。

1、建立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幼儿发展的评价不仅是将幼儿已经学到的或表现出的行为与课程目标相比照,更应该注重评价幼儿的兴趣、态度、情感、交往、学习特点等。评价既要关注幼儿的自理能力、适应集体、自我认识、遵守规则、交往合作、探索欲望与操作能力等,也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对于“投入度”的评价可以从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程度、情绪愉悦、活动的持续性、接受活动的挑战性等方面进行考察,以全面衡量幼儿的发展状况。评价视角的全面性。重视过程评价,要将评价活动要与日常的各类活动自然地结合。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看他们的成长过程,关注他们的潜在能力与发展方向。既要看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又要关注幼儿某一方面的突出表现。要承认并尊重每个幼儿在经验、兴趣、认知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评价者的广泛性。幼儿发展受到家庭教养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评价过程中还要注意收集来自家长及其他保教人员的信息,同时也要关注对幼儿发展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与教育实践。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对幼儿发展评价的方法主要有: 观察法

以自然观察为主,教师要收集大量真实的通过自然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提供丰富的反映幼儿发展状况的事实依据;同时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情境性观察,即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景中,由评价人员对幼儿进行观察。

观察记录可以采用文字描述、表格式,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调查与访谈 可根据需要设计问卷,了解幼儿在园内和园外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广泛收集幼儿发展的信息。问卷调查的对象可以是保教人员和家长,或小学教师,也可以直接询问幼儿,由成人填写。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提供时间、机会让幼儿表述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教师要注意倾听并从中获得幼儿的真实想法。还要经常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进行交流,以便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发展。建立档案袋

档案袋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它包括对幼儿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进行观察与记录,收集并分析幼儿的作品,经过整理后进行评价,以反映幼儿在一段时期内的学习过程与成长轨迹。测试法

主要运用于幼儿健康的分析。对幼儿进行定期的体质测定,了解幼儿体质发展的现状以及变化趋势。并可结合生活中的各项记录、分析影响幼儿体质强弱的因素。

评价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有侧重地选用多种评价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考虑,全面地评价幼儿各方面地发展。2.建立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评价体系 强化课程评价的意义。从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出发,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的教育行为,将直接影响着课程的实施效益和幼儿的发展。对教师教育行为评价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重视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评价。教师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创设教育环境、设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三方面。

教育环境创设:主要看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否为幼儿营造了安全、温馨的氛围,保证幼儿自主地开展活动;是否创设了对幼儿有激发性的环境,使环境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在各类活动中,教师是否提供了适宜的活动材料,注重材料的丰富性和多功能性,有助于幼儿自由选择、探索与表现。

设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主要看教师目标的设定是否建立在对幼儿的实际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了解的基础上;教育的内容选择是否切实可行,适合学前教育机构所在地的文化背景以及幼儿的发展需要;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否引发幼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活动,促进幼儿自主探索与思考;在教育过程中是否关注、尊重来自幼儿的信息,并能作出相应的回应。教育教学活动是否既符合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又顾及幼儿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与幼儿的互动:主要看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关注幼儿与环境材料、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否能在观察的基础上,作出恰当的判断,并及时地、积极地与幼儿互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要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教学行为及效果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的评价制度,教师可以设计自评卡或反思笔记的方式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态度等进行分析,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同时也要经常采用由园长、教师、专家、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他评的方式,在观摩与教学研讨等活动中,进行相互交流,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教学相长,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育与研究能力。

3、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评价机制

对课程的评价是幼儿园及相关部门根据课改精神,对幼儿园实施与开发的课程进行价值判断,旨在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不断提升课程的质量。课程评价要促进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有机结合。

课程的评价重点考察的方面是:幼儿园是否有完整的课程方案,其方向性和可行性如何;一日活动安排及其各活动的时间比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顾及了幼儿参与各种活动的需要以及各年龄段幼儿的不同特点;课程内容是否体现启蒙性、平衡性以及具有地域性特点;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开发,教材选用与编写是否科学、适切,是否适合本园特点和本园幼儿的发展;幼儿园课程管理与保障机制是否有利于培育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幼儿园管理人员、教师、家长是课程评价工作的参与者。管理层要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幼儿园施行的课程进行分析评估,针对问题寻找改进对策。要鼓励教师、教研组在日常反思的基础上,诊断、发现幼儿园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及时反馈调整。同时,也要注重收集来自家长的信息,使幼儿园课程日臻完善,形成课程不断革新和更新的机制。

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使外部质量监控和幼儿园内部不断追求课程质量的完善相结合,促进课程建设与有效实施。

七、课程管理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受国家教育部委托,在上海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统筹管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由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负责编制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由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教材的编制,负责教材管理;由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审查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教材的审查,审查通过后的教材供幼儿园选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各职能处室或部门负责课程的实施、保障以及课程的监督和评估。各区(县)教育部门根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本区(县)的实际情况,具体规划本区(县)学前托幼机构的课程实施,并对本区(县)幼儿园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进行管理;各区(县)教育督导室负责对本区(县)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负责对全市幼儿园课程实施进行研究和指导;各区(县)教研室负责对本区(县)的幼儿园课程实施进行研究与指导。

各幼儿园根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总体要求、本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规划并落实幼儿园课程的实施。鼓励幼儿园结合自身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积极进行课程开发,创造性地落实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幼儿园的课程计划应接受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审查和指导,幼儿园的课程计划应向幼儿家长公开,接受家长、社会的监督。

各幼儿园应加强课程实施的有效培训,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施在岗培训,并建立园本培训机制,以鼓励教师自我进修、自我提高,适应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优化教师的整体素质。

完善学前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课程指南》组织编写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以及教材编写、推广、引进应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有关规定进行。其他单位或个人编制的教材以及配套材料要进入幼儿园课程的须按有关的程序审批。

第三篇:上海市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方案

关于加强对我市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两级政府对幼儿教育工作非常重视,相继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配置硬件资源;加强薄弱学校师资、促进校际软件均衡;深入关心弱势群体、保障特殊学生平等受教育权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我市幼儿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等现象还仍然存在,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一、我市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中主要存在问题

(一)对学前教育的整体规划欠合理。一是由于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造成了对我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缺乏专门领导、计划保障和政策规范等整体规划。二是对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缺乏合理规划,造成了城乡间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大都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幼儿园办学质量相对不高。而且,农村大量集体办的或个体民办幼儿园,尽管这是目前学前教育的主体,但管办分离后,集体、民办幼儿园大多自主投资、自主经营,比较之下问题较多。三是对公办园、民办园的共同发展缺乏合理规划,缺乏良性竞争机制、合理补贴机制。由于公办园、示范园总体上具备了优越环境、保障资金、完善教学设施、规范管理等条件的优势,成为家长首选的买方市场;由于与公办园间缺乏公平竞争机制,且许多民办园经营成本相对较高、获得资金较难等,久而久之造成了公办园、民办园之间更大的差距。

(二)我市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不够理顺。一是目前市外经贸幼儿园等有条件的部门、系统举办幼儿教育状况仍然存在,由此产生了多头管理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市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体化。二是县区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由于人员、经费等实际问题,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不力、热情不高,即使有人管也是兼管,眼睛往往只是盯着几所公办幼儿园,对大量的民办幼儿园根本顾不过来。因而村一级民办幼儿园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很容易陷人资金少、师资差、教育质量低、生源缺的恶性循环之中,至使农村有些地方学前教育质量不高,幼儿入园率还相对较低。三是由于老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归属和性质问题还不能得以妥善解决,形成了阻碍我市幼儿教育发展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此外,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家庭作坊式的无证办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问题。

(三)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不够。一是我市用于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前教育的经费很少。由于没有刚性的规定以及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较为淡薄等原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很少,大多只是对公办幼儿园给予一些差额补贴,农村幼儿园基本上很少给予补贴。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前教育的经费不足,造成了我市学前教师收入普遍不高,而编制外的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大部分比较低。二是对民办的学前教育扶持力度不够,民办教育法规和政策往往难以得到充分落实。当前,我市的民办幼儿园由于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职后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落后,总体上缺少优质教育资源,缺少吸引力,绝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会把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作为自己对工作岗位的首选;是缺少创办时期的资金投入,致使场所难以达标、教学设施较简陋、幼儿活动材料较为匾乏;政府职能部门对民办与公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有时并非一视同仁,给民办园办学带来种种困难。

二、完善我市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建议

(一)要增强政府责任意识,完善对学前教育规划体系建设力度。虽然我市学前教育是走“坚持谁主办谁投入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学前教育的办学经费”、依托市场发展的路子,但政府办学仍应成为学前教育的主导,只有政府在政策和措施上大力扶持学前教育尤其是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市的学前教育才会有较大的改观。因此建议:一要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做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工作,实行正确决策和统筹规划,确保学前教育的投入,在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学前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并逐年增长。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实施意见》,在建设用地、立项与减免税收、建设费用等方面制订各种优惠政策。二要不断健全对学前教育管理的地方规章,在扩大办园自主权的同时,通过办学规章来规范各类幼儿园的教育行为。要建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基金和园长基金,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在等级评定、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学前教育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学前教育机构的公用事业费(水、电、煤气、场地租金等费用)执行中小学校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的学前教育机构缴纳的相关费用,参照中小学校标准执行。三是要扶持优质公办幼儿园通过名园办民园、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办学,扩大办学规模,建立“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实行园长负责制和教职员工聘用制。此外,要鼓励学前教育机构改善办学条件,对学前教育机构使用自有资金或贷款投资更新设备、改善办学条件,给予适当的投资补贴,经费由市学前教育专项资金负担。

(二)要建立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为不同性质学前教育机构的公平竞争提供条件。民办园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作用,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已成为目前学前教育的主体。对大量的、小规模的民办园存在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帮助他们规范办园、发展壮大,才能推进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保证公办、民办幼儿园有平等的发展主体地位,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民办教育机构与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同等的待遇,一视同仁、公平公正。要加大对公共教育资源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园条件,要缩小公办园、民办园在办学条件上的差距。公共教育资源是由全社会的劳动公共积累或历史遗留下的非市场机制配制形成的公共财产,包括税收和各种政策资源。民办园应当“自筹资金”,但并不排除利用政府筹集到的扶持资金和公共教育资源。我市要对民办幼儿园加强扶持,使其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上个台阶,就能使整个学前教育事业前进一大步。要通过办学收费成本化,尽量提高民办园教师的收人。政府要与家长共同出资,形成合理的、城乡基本平衡的收费价格标准。

(三)要进一步推进办园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公办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一要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机制。建立县(市、区)、镇、园三级教研体系,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确立以儿童健康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市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对学前教育教研项目进行立项、评估等制度,公开向全市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教研项目招标,所需研究经费由市学前教育专项资金负担。二要充分发挥优质学前教育机构的示范作用。发挥等级幼儿园在办学理念、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每个县(市、区)至少办好一所以上省一级幼儿园,使其成为全市课程改革、教育研究、师资培养的基地,发挥其对薄弱园所的指导作用和在区域学前教育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以公办为示范、民办为主体的多元办学体制基础上,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并且选取民办幼儿园中的佼佼者作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典型。鼓励和扶持优质学前教育机构承担市、镇教科研推广任务。三要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育与教育并重,培养幼儿健康活泼、好奇探索、文明乐群、自主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等基本素质,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建立家园联系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及时与家长沟通学前儿童的发展情况,促进家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四要由公办园与民办园实行联合办学,以名园带民园,在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实质性联合,一方面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真正发挥示范园在办学各个方面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办园积累有关市场发展的经验,增强竞争意识。就是说,公办与民办幼儿园要注重结合与互补,还要积极探索股份制办园、优质民办幼儿园连锁办园、规模化集团化运作的模式,以提高办学效率。在城市要构建社区、幼儿园互动的早期教育体系,依托社区由政府、房产商和业主多方办学或联合办学,小园化、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四)要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断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要切实组织实施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相关政策。要负责各类幼儿园的许可、管理和督导工作,还要考虑园长、教师的职前职后培养培训、考核和资格审定、职称评定,开展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等。要理顺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落实以教育教学辅导网络管理和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龙头的业务管理体制,逐级健全管理网络。乡镇中心幼儿园或示范幼儿园要切实承担起全乡镇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定期进行有关业务的培训和检查,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和送教下乡提升村一级幼儿园的业务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应做大量的指导工作,首先必须依法治园,提高园长依法办园的自觉性,从而实行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同时要加强教育评估,由教育部门、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估,建立起以评估为手段与导向,以家长为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机制。还应按检查与评估的结果给幼儿园划分档次(而不是以公办、民办划分),表彰先进幼儿园,设立奖励基金,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敦促调整改革甚至撤消不合格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督导制度。将学前教育考核指标纳入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目标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和保教质量。

此外,要建立学前教育行业性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在业务上予以指导。鼓励学前教育机构按照自愿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原则,建立全市学前教育行业协会,促进全市学前教育机构自主管理、规范自律。行业协会作为学前教育机构利益的代表,以服务和规范学前教育发展为目的,制定学前教育行规行约,协助政府制定、修改行业标准,维护市场秩序,加强会员和行业自律,抑制不正当竞争。

第四篇:学前教育指南纲要重点总结

健康(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提供和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睡眠,适宜的锻炼,满足生长发育需要)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身心状况(具有健康体态,情绪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动作发展(具有一定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有一定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生活习惯于生活能力(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语言(交流、运用)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倾听与表达(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愿意讲话并能清楚表达,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阅读与书写准备(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社会

1能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分享,有同情心3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人际交往(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尊重关心他人)★社会适应(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归属感)科学(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探究能力)

1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会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科学探究(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数学认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理解数量和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艺术(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感受与欣赏(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表现与创造(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有初步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幼儿园教育

*对3周岁以上事实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制度)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学习特点和认识和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互相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教材灵活运用。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幼儿园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教育评价

*是幼儿园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适应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幼儿发展,提高家偶遇质量必要手段。

*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是教育评价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面共同参与、互相支持和合作的过程。*是教师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重要途径。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参评。

*教育评价方法:观察、谈价、作品分析。

*幼儿园分为全日制、半日制、定时制、季节制和寄宿制。

*幼儿园一般不超过360人。小25,中30,大35 *幼儿园教职工必须具有安全意识,掌握基本急救常识和防范、避险、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在紧急情况下优先保护幼儿人身安全。*幼儿园应当营造尊重、接纳和关爱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同伴和师生关系。

★幼儿园任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体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体和谐发展。同时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

★教育活动选择原则: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挑战性;既满足现实需要又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生活又利于拓展经验视野

★科学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时间安排相对稳定性灵活性,既利于形成秩序又满足幼合理需要照顾个体差异。直接与间接指导相结合,保证幼儿积极参与,避免时间隐形浪费。减少不必要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消极等待现象。建立良好常规,引导幼儿自我管理。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鼓励大胆表达。善于发现隐含教育内容,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活动中表现,形成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尊重幼儿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关注幼儿特殊需要。

★教育工作评价方面: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目标是够建立在本班幼儿现状基础上。教育内容方式策略是否调动幼儿积极性。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教育内容要求是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别差异。教师指导是否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学习。

★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明确评价目的是为了解幼儿发展需要,以提供更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全面了解幼儿

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在日常生活中采取自然教育方法,平日幼表现及作品是评价重要依据。承认关注幼个体差异,慎用横向比较。以发展眼光看待幼儿。★幼儿园教育要求和原则:德智体美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面向全体热爱幼儿,坚持正面教育。综合组织五大领域,渗透于一日生活,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交互作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中。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活动和表现机会。

★幼儿园教师职责: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班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创设良好教育环境合理组织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玩具和游戏材料开展适宜教育活动。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做好卫生保健。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商讨教育措施,相互配合完成教育任务。参加业务学习和保育教育研究。定期总结评估保教工作实效,接受园长指导检查。

社会性人际关系。

★幼儿教育 内容:培养主动性、独立性,意义:促生长发育提高身体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规素质。开发大脑千里促进智则意识任务意识,发展动作力发展。发展个性促进人格增强体质。缩小与小学差健康发展。培育美感促想象异,改善时间生活环境,开力创造力。为之后打下基展适应小学的教育活动,举础。为家庭提供便利。行毕业典礼、特殊原则:保教结合。游戏原则:整体性协调性双向为基本活动。教育活动性活性,全面性,渐进性。动多样性。一日生活整体教 育功能。

一般原则:尊重人格尊严合 法权益。促全面发展。面向 全体注重个别差异。充分利 用儿童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发展适宜性。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发展

适宜性,保教结合,综合性,启蒙性,活动性。

特点:启蒙性生活化游戏性 活动性潜在性

★幼儿教师

职业特点:劳动对象主动幼 稚性。劳动任务全面性细致 性。劳动过程创造性。劳动

手段主体性。劳动周期长期 性。能力:观察、沟通、组织活 动、教育、创造、设计、评 价、意外事故紧急处理。

良好师生关系:主语幼儿获 得关爱,安全感,建立同伴 关系,教师专业成长发展。

良好师生关系做法:消除幼 儿对教师恐惧。让幼儿学会 如何尊重他人。与幼儿共同 制定良好师生关系基本原 则。★幼儿游戏: 特征:幼儿主动自愿活动。

假象中反映周围生活。自发 学习,幼儿在意过程而非结 果。伴随着愉悦情绪。没有 社会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 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主题活动特点:知识横向联 系,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生 活化游戏化学习,富有弹性的计划,遵循幼儿已有经验 建构规律。影响个体因素:性别差异,年龄,个性、健康、情绪差 异。教师引导:诱发幼儿游戏兴 趣,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及时给予合理化建议,巧妙

扮演游戏角色。

★环创

原则: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 性。适宜性。幼儿参与。开 放性。经济性。安全性。

重要性:为幼儿发展提供保 障。促进身心健康。激发创 造潜能。

★幼小衔接: 现状:社会要求提高,生活 制度变化,师生关系不同,生活环境改变,教育内容加 深形象化方法减少,身体睡 眠不足、疲劳。心理负担大,★心理发展总趋势: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主动到被动,凌乱到成体系。基本特点:发展高速度,不平衡性,整体性,连续性,阶段性。★注意 趋势:定向注意早于选择性注意,无意注意早于有意注意。特征:无意占优势有意初步发展。

防止注意分散:排除无关系刺激干扰。根据幼儿兴趣需要组织教育活动。注意教学方法时间。妥善安排教学环节维护纪律。注意培养:创立良好环境防止注意分散。选用新颖教具吸引。明确活动目的,帮助有意注意。注重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所发展。★记忆

趋势:记忆保持时间延长。提取方式发展、再认到回忆。容量增加。内容变化,运动、情绪、形象、言语记忆

特点:无意为主有意发展。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发展。形象占优势词语记忆发展。记忆恢复现象。回忆发展。★想象

特点:无意占主有意发展,再造占主创造发展,内容夸张性,混淆现实与假想。夸张性原因:认知水平低,情绪影响,想象表象能力局限。

策略:丰富表象,发展语言表现力。文学艺术活动中创造发展条件。游戏中鼓励大胆想象。活动中适当训练提高想象力。★思维

趋势:思维方式变化,直觉性冻死味道具体形象,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思维工具变化,感知动作到表象到语词。

发展阶段:感知运动0-2,练习性游戏,获得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象征游戏,自我中心,不可逆,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集体运算7-11,规则性游戏,守恒概念形成,可逆性。特点:直觉行动思维不断发展,思维具体形象性。首相逻辑思维萌芽。培养: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机会。教学中突出具体性形象性。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思维发展。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言语

语句趋势:句型: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简单句到复合句,无修饰到修饰,陈述到

非陈述。语句结构:混沌一提到逐步分化。松散到逐步严谨。压缩呆板到扩展灵活。口语:对话语言发展独白语言发生。情境言语发展连贯言语发生。讲述逻辑性发展。住进掌握语言表情技巧。★情绪

功能:适应功能,动机,组织,信号,保健

趋势: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培养:营造良好情绪环境。成人控制。积极的教育态度。帮孩子控制,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教孩子自我调节,反思法自我说服法想象法

★社会性:

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端正父母教育态度方式。形成亲子安全依恋关系。了解尊重儿童成长规律。保证亲子沟通时间质量。开放儿童自主活动时间空间。多形式的亲子活动。

攻击性行为特点:主要是为了抢夺玩具等工具性攻击。更多身体攻击而非言语。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明显的性别差异。攻击影响因素:父母惩罚、榜样、强化、挫折 同伴交往因素:幼儿自身特征。早期亲自交往经验。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父母鼓励。教师影响。

第五篇:全国学前教育数据采集工作总结(上海市)

全国学前教育数据采集工作总结

松江区机关幼儿园

张益华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工作方案》系统部署、用户培训、数据采集和审核报送工作,2012年11月底,机关幼儿园园长和信管员认真听取了上海市《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工作方案》的会议,为了更好的配合市区教育局关于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工作,做到采集数据的真实有效,通过统筹分工、培训操作完成了学前教育数据采集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立保障

全国学前教育数据采集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为了在规定的时间有效地完成数据的上报从三个层面的管理机制,确保工作有序的完成。领导层面:成立了由园长为组长,幼儿园中层领导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内容分配、培训管理、检查审核。教研组、后勤等部门发挥各自职能,完成相应的数据的采集。参与层面:全体教师积极学习、掌握age06后台数据上报的基本操作和相应数据的填报要求,成为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数据采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辐射层面:作为试点园,要起到辐射的作用,将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向全区广大信管员推广、辐射。

我园坚持“谁录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逐步建立数据录入、审核责任制,严把数据采集质量关,同时建立保密制度,确保信息的安全!

二、内容分析,统筹分工

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全国学前教育数据采集工作,上海培训会议结束后,领导层面就数据采集的内容进行分析。数据采集内容:1.园所信息——园所基本信息、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收入/支出、教育收费标准。2.教职工基本信息。3.幼儿基本信息。内容理清后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落实人员和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园所信息由总务、人事和财务相关部门负责,每位教师负责自己个人信息完善以及班级幼儿基本信息的完善,各班老师本着认真负责,及时联络家长完成孩子基本信息和家庭信息。

三、系统培训,规范操作

各部门明确自己填报的内容后,为了让教师很快上手来完成这项工作,就操作要求、内容要求进行了培训。首先强调了本次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全体教职工明确工作的态度;表格内容进行解释,让教师明确自己需要填报的内容;操作方法的培训,让教师清晰了解操作的流程。

在谢园长为首的领导下,幼儿园各领导、老师及家长全力配合,尤其是在上海市学前教育信息部相关领导的技术指导与监制下,我园于12月20日前顺利完成全国学前教育数据采集工作。

下载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世界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复习纲要

    当代世界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复习纲要 引言 一、 填空题 1、比较学前教育起源于旅行见闻。 2、法国朱利安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教育”术语,开创了比较教育的“实证”风 气 3、1900......

    上海市中小学活动课程实施纲要(合集)

    上海市中小学活动课程实施纲要 宝娣 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生全员参加并在活动中自主发展的课程。 为进一步推动上海市中小学活动课程的实施,提高活......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目录 序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1.促进公平2.追求卓越 3.推动创新 4.服务发展......

    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5篇材料]

    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目录 一、上海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总体部署(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总体部署 二、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任务(一)建......

    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5篇

    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 目录 1.总则 2.装备的安全要求 3.设施设备的配备要求 4.2-6岁儿童玩教具的配备要求 5.0—2岁儿童玩教具的配备要求 前言 为适应本市学前教......

    学前教育(共5则)

    2012/05/04 本报讯(记者 周仕敏 宋潇潇)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工作方案》指出,广西将加大对农村幼儿园建设的扶持力度,困难农村孩子上......

    比较学前教育(共五则)

    《比较学前教育》模拟试卷一 1、美国的学前教育形式多样,在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儿童为中心,通过幼儿园的 一日活动,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美国的幼儿园是的一部分,招......

    上海市松江区东北部乡镇学前教育资源需求预测

    松江东北部乡镇学前教育资源需求预测近十年来,松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外来人口数量暴涨,造成社会公共资源短缺,其中学前教育资源的紧缺尤为突出。尽管这些年政府投入不少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