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土特色在班级区域、角色游戏中的渗透(定稿)
本土特色在班级区域、角色游戏中的渗透
首先介绍下我们小四班的植物角“花草长廊”。排头“花草长廊”四字悬挂在走廊中央,用太湖芦苇和秸秆制作成篱笆围成芦苇荡的样子加以装饰。同时在地面上铺上黑白灰褐四色鹅卵石,和中大班的特色游戏区地面遥相呼应。在植物角区域的划分上,我们采用了竹网,将两三张竹网编织在一起,将植物们划分了观赏区、体验区、种植养殖区。
考虑到小班上学期植物角的开设,仅仅是让幼儿自带植物,幼儿的参与度仅仅限于观察植物的生长,所以本学期,我们深化要求,积极地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植物种植体验中,如:体验自己种植小葱大蒜,自己发土豆,并且通过家园合作,请家长们提供了大量的种植照片。在体验区中布置了大量幼儿种植成功的影像照片,以及幼儿完整种植兰花的照片,还投入了幼儿贺老师一起观察绘制的土豆发芽记录表。通过幼儿、老师、家长三方的多种努力,将“花草长廊”打造成真正让幼儿参与的植物角。
接着,介绍下我们小四班的特色区域:“太湖垂钓”。幼儿已经进入到小班下学期,在区域游戏中,除了投入适合能力弱的幼儿富有趣味性的的操作材料可以简单摆弄外,还要深化操作要求,逐层增加难度,以供能力强的幼儿操作,基于这些考虑,我们设计了“太湖垂钓”这个地面游戏区域。
在“太湖垂钓”中,我们将芦苇杆、竹子截断,利用吸铁石、棉线有机结合,制作成能够幼儿安全操作的钓鱼竿,用海绵纸只做了数量多、种类多、颜色多的水产品,供全体幼儿感受利用磁力垂钓带来的乐趣。并且还提供了贴有水产种类、不同颜色、数字的网袋,引导幼儿进行水产品分类,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相融合。而装好袋的水产品又能投放到特色游戏“太湖水产”中,将区域游戏、角色游戏中的操作材料循环利用。
最后,介绍下我们小四班的特色游戏:“太湖水产”。我们利用苏州古镇特有的蓝印花布,做了一个屋檐效果的排头,将“太湖水产”四字订于草席之上,并在墙面上编制了一张绿色的大网,悬挂上各种鱼类、虾类、贝类。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制作了大量的太湖特产,如:白鱼、大闸蟹、银鱼等,并将家长带来的装蟹的竹篮用蓝印花布将毛边包裹住,将太湖特产放置其中。还提供了店员佩戴的蓝印花布头巾,使“太湖水产”既有撒网打鱼的氛围,又流淌着古色古香的气息。
除了开设这些与农村本土特色有关的区域游戏,角色游戏,我们在其他角色游戏中也加入了树山本土元素,如,在果蔬店背景墙面上,添置了两颗大树,分别是翠冠梨树和杨梅树。在娃娃家旁,树立了一块刻有“树山村”的大石头,将通安树山的特色文化融进幼儿的游戏环境中,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家乡的特色。
班级:小四班 教师:许梦琦、潘丹雅
2014年5月23日
第二篇:让孩子在角色游戏中成长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愿意进行的一种游戏,即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由幼儿自己确定游戏主题、构思内容、分配角色和测定规则,更多地发挥创造性的有趣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也是极好的教育手段。小班幼儿由于语言和动作的发展,与人交往的范围更加扩大,独立性增强。他们希望摆脱成人的帮助,凡事愿意自己去摸一摸,动一动,他们渴望参加或模仿成人的活动。角色游戏很适合幼儿的这种需要。因此,我们在这学期里重点放大角色游戏的创设和开展,将个别化学习融入角色游戏中。
一、角色游戏内容的甄选
起初,我们讨论商量,决定的角色游戏内容是:娃娃家、小医院、理发店、糖果店、动物园。因为娃娃家是最适宜小班幼儿进行角色模仿的一个区域,也能满足小班幼儿角色扮演的需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小医院和理发店也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糖果店是根据孩子喜爱糖果的程度高而开展的,符合他们的兴趣。
但是我们忽略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各领域之间的均衡性、平衡性,不能满足幼儿的多种发展需求和内在需要。于是我们重新思考,又将角色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动,原先的糖果店不太符合接下来几个主题的开展,而且幼儿的兴趣逐渐淡去,于是就换成了奶茶铺和蛋糕店,又根据主题《春天的小花园》的开展创设了一个小花园,满足幼儿画、剪、贴、玩色等多种美工技巧的发展需要。在教室的前面,借助一个桌子开辟了一个“小银行”。借助教室走廊外的空间,开设了一个小舞台,符合幼儿唱唱跳跳的兴趣。
因此,角色游戏内容的选择一方面要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是幼儿平时所接触到的熟悉的内容,不能选择一些幼儿平时陌生的、远离他们生活经验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需求,在满足幼儿兴趣的基础上保证各个角色游戏内容的均衡性。
二、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
《纲要》中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探索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不断发展。而小班的角色游戏环境创设应该以幼儿熟悉的、喜爱的、情境化程度高的环境为上乘。教师并不是要激发幼儿不断创造出新的主题而是应该观察发掘幼儿的兴趣点和经验,配合幼儿支持幼儿开展新的主题,创设相关的环境,让真实丰富的环境激发幼儿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
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更应时时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作为指导思想,小班的幼儿对于环境喜欢温馨的感受,例如在娃娃家里面,比起冷冰冰的板凳,也许他们更喜爱温暖的沙发、柔软的床,仿佛像在自己家中一样舒适温情,因此我们为孩子创设了铺有粉红色桌布的桌子、铺有粉红色床单的小床,还有红色的沙发等。
小班幼儿对于环境的感受都是直接的,因此我们在奶茶铺和蛋糕店在墙面上贴上各种口味的奶茶、蛋糕的照片,将环境作为一种隐形的暗示指导幼儿制作蛋糕和奶茶。
对于环境的更替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发展差异性,在新主题出现的时候,仍然需要保留一些比较宽松的环境让发展水平相对低的幼儿找到熟悉的游戏内容和环境。同时在创设环境时,老师还需要注意的是安全隐患,谨防过于拥挤等不安全因素。
三、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
鲁迅先生说:“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马卡连柯也曾说过:“玩具是游戏的中心,没有中心,游戏就玩不起来。”可见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开展游戏的物质条件。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我们要重视选择各种适宜孩子的玩具,并把玩具作为教育孩子促进认识,发展想象,锻炼身体,培养高尚的道德行为的一种手段。”
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喜欢摆弄材料是正常的行为,特别是新投放的。当然,摆弄材料不应该是幼儿角色游戏的最终停滞部分。材料的过于多样丰富,也会将幼儿的注意力分散以至无意产生模仿行为。在我班的娃娃家中,有一套很有趣的“迷你型”厨具,这些厨具非常精致和小巧,颜色也很鲜艳,一些幼儿每天在游戏时间仅仅重复对这些厨具的摆弄,不亦乐乎。新鲜有趣的玩具对于他们的刺激太大了,太多的玩具让他们不知所措,所以适当地以其他玩具来代替能使这些幼儿将精力花在烹饪食物上了,也就是有了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角色行为。
每次将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撤走当然也不是上上策,关注如何提供有效有趣的游戏材料才是关键。小班幼儿开展游戏必须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适当适宜的材料就能够引发他的经验,也正因为幼儿比较依赖外界的支持,老师提供的材料必须形象具体安全趣味。比如我班理发店里由教师精心收集来的发夹、剪刀、吹风机、梳子等,这些如此真实的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缺失了以物代物的机会,简单的场景重复使幼儿的游戏兴趣很难维持。但是后来当我们在理发店投放了一些画有螺旋线、波浪形的手工纸和剪刀后,幼儿的兴趣又高涨了,他们开始与这些材料开始互动了,用剪刀剪剪、卷卷和贴贴,设计了很多发型。
材料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幼儿时时在发展,所以材料必须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域内浮动。例如在小医院里,我们一开始投放了很多逼真的医用器具,但是这些材料大多适合小医生使用,而护士显得无事可做了,因此我们投放了各种颜色的自制药片供护士进行按数量和颜色分类,当孩子操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发现材料过于简单了,于是就投放了一些画有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的药片和剪刀,让护士剪一剪、分一分。
材料的争抢也是小班游戏中时常会出现的状况,排除了该年龄阶段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来说,也说明材料的提供过少或者缺乏均衡性。首先,材料不能太多,太多的材料让幼儿产生不必要的分心,使他们不知如何抉择。其次,材料不能太少,过少的材料必定引来争抢,幼儿很可能因为材料的缺乏而感到游戏的意犹未尽。所以需要教师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幼儿的需求和实际操作情况适时、及时、动态地对材料的数量品种进行调整、更替和补充。
四、角色游戏的介入指导
1、帮助幼儿分配游戏角色
为了帮助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标记材料。如给“娃娃家”提供各种角色的挂牌;给“理发店”的理发师提供帽子;,给“奶茶铺和蛋糕店” 的师傅们提供白色围兜和帽子;给“小医院”的护士和医生提供粉红色的护士服和白色的白大褂,用标记来提示幼儿,这样他们能尽快地进入角色,知道扮演的是谁,继而产生角色行为。这种做法提高了幼儿扮演角色的稳定性。
2、语言启发幼儿游戏意识
小班幼儿往往充当了角色,但并不明确自己应如何去做,需要教师给予启发和帮助。如一个幼儿用小被子裹着娃娃,用手拍拍,我问他:“这孩子是谁呀?”“你是孩子的妈妈吧?你这个妈妈要为孩子做些什么事呢?”这样就帮助小班幼儿从对模仿动作的兴趣,转为对扮演角色的兴趣。小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还时常忘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身份,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提醒。如一个当“售货员”的小朋友不坚守岗位到处乱跑,我就立即到商店买东西,并提醒他:“售货员可不能离开柜台呀!不然谁来接待顾客呢?”有时,我也直接向幼儿提出角色,让幼儿选择,如说:“我们的娃娃家里缺少个爸爸,谁愿意来当娃娃的爸爸?”
3、参加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小班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强,当看到老师和他们在一起,成为他们游戏的伙伴时,感到格外亲切。他们喜欢游戏又不会游戏,需要具体指导和帮助,教师以角色身份提出意见,幼儿更容易接受。在小班,教师可以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或一般角色,也可以不固定角色,仅用游戏的口吻提醒幼儿,要根据需要灵活掌握。如发现幼儿在 “娃娃家”游戏中,反映的内容十分单调。我便去扮演妈妈:给娃娃喂饭,哄孩子睡觉,还叫爸爸去买菜,姐姐去洗衣„„由于教师担任了主要角色,使幼儿明确了自己所担任角色的职责,使游戏不断丰富起来。又如一次在玩“理发”游戏中,我担任了“理发师”,有礼貌地向“顾客”询问,给“顾客”洗发、吹发、剪发等,幼儿看见老师当理发师也特别高兴地来模仿。
五、角色游戏的分享评价
角色游戏的评价是游戏组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能对游戏的发展起导向作用。一次成功的评价对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发展游戏的情节、巩固游戏中所获得的情绪体验等都有着直接的作用。
游戏结束时,幼儿还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游戏,这时,我组织幼儿进行评议、小结,主要方式有几种:
1、游戏中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
讨论在游戏中幼儿遇到的问题或者碰到的困难,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老师从中帮助幼儿小结一些好的方法,以便让每位幼儿获得相关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
2、评价角色间的相互关系
如在“小医院”游戏中,医生的职责是为病人看病,他应先询问病人的病情,了解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在通过看看、摸摸等确定是否发烧了等,接着根据病人的病情开出药方。护士应先给病人挂号,然后根据医生的指示,给病人打针挂盐水,以及配药等。要使游戏顺利进行,各角色必须各司其职。通过游戏,幼儿学习了医生和护士各自的职责是什么,对看病的流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3、对整个游戏进行讲评
表扬那些表现好的幼儿,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鼓励他们获得相关的发展和提高。并为幼儿进一步游戏提出了方向。如请“娃娃家”中的成员一起说一说他们当中谁当的最好?为什么?可以把评出来的“家庭成员”是如何表现的详细地作评价,也可以请他来作“现场表演”,让大家学习等等。
游戏活动是幼儿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因而我们教师必须了解游戏的价值为幼儿创设一个好的游戏环境、提供孩子所需的材料,也要学会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掌握介入的时机和方法指导幼儿游戏,还要借助游戏交流分享的环节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经验,提高游戏水平。
第三篇:在体育游戏中渗透环保意识
在体育游戏中渗透环保意识
体育游戏是各年龄段孩子都很喜欢的游戏。体育游戏有利于激发孩子们参加运动的兴趣,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各种动作得到进一步的协调发展。一般的、传统的体育游戏已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要,他们喜欢有挑战性的游戏。因此,在体育游戏中需要有辅助器具,对年龄较小的幼儿还要有情景的创设。这样的游戏才能吸引孩子,达到运动的目的。于是,每个幼儿园都会购置或制作一些运动器具,现成购置的运动器具费用贵,品种还有局限,然而,自己制作的运动器具则不同了,它既经济有实用,而且品种上、数量上都很丰富。在制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废旧纸盒、瓶瓶罐罐都可以成为制作运动器具的材料,由此,也可将环保意识融入到体育游戏中。
一、收集各种废旧物品,做好制作健身器具的材料准备
为了确保运动器具制作的材料品种更加的多样化、材料数量上更加的丰富,首先向幼儿及家长收集废旧物品,让幼儿及家长参与到节约资源的活动中来,也为我们制作健身器具作好了充分的制作材料上的准备。
二、通过各种途径,设想出多种不同用途的运动器具。
通过孩子们平时的运动经验征求孩子们的意见,让他们想如何创新体育游戏的玩法,其中,提倡一物多玩法,以及品种上的多样化。依据这一特点,我们最终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制定出幼儿既可操作、又可让幼儿有想象空间的运动器具。小班幼儿多以将废旧物品进行简单的装饰后,根据废旧物品的材料直接用来充当体育游戏中的辅助器具使用,如高矮不同废弃的铁盒子、罐子当“梅花桩”走,玩“过小桥”的游戏;用报纸团纸团,当球滚、玩打“野兽”的游戏等;用大小不等的纸箱子连接起来玩钻山洞的游戏;而中大班幼儿就要注重幼儿动手的操作性,将一种或多种废旧材料进行制作、加工与组合成各种运动器具。例如,中班用挂历纸卷紧或直接用长的纸心桶制作成小棒当“曲棍球棒”,玩打“曲棍球”的游戏或则是用纸心桶制作成的小棒推小球走,玩“赶小猪”的游戏;用木夹子后面夹上彩色丝带或绳子制作“流心球”用来投掷等;大班用布和沙子制作沙包用来投掷,用油桶贴上“碉堡”的图片,玩“炸碉堡”的游戏;用多份报纸连接成一个大圆圈用在走的运动中,玩合作性游戏“滚车轮”;用可乐瓶的头部一段制作羽毛球;用废弃的笔干、牙膏壳等插上羽毛或丝带制作成飞镖等。在制作中教师为幼儿提供技能上的帮助,保证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制作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这些小小制作都是可以一物多玩的,可以在多个体育游戏中使用,也可被同时使用于一个体育游戏中,例如每个孩子手中都拿着打洞串细绳的易拉罐,罐内装有小石子。一声哨响,孩子们立即排成六行队伍,放开手中“沙球”的绳子,成为“易拉罐小高跷”,小朋友踩着高跷过“小河”后,收起“小高跷”绳子,摆放到场地的记号上,又成为了“梅花桩”。幼儿踏桩而过兴奋无比,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功能,运动的安全性也在活动中得到保障。又如,给每个孩子提供一根塞满旧海绵用废布缝制的软棒,孩子们用软棒排成弯曲的小路走过小路。随后,拿起软棒把它当作曲棍球棒,将报纸制成的纸球打入球门。玩过曲棍球后,孩子们两两结伴,一名幼儿将软棒的一端塞进衣服背后,另一幼儿去抓抢,玩起抓尾巴的游戏。孩子们玩的很开心,手中的健身器具充分发挥了一物多玩的作用,同时,走、跑、投等动作在健身运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其它的诸如“风车接力”、“纸足球射门”、“卡纸十字飞标投掷”、“纸绳跳绳赛”、“纸呼啦圈赛”、“纸盘飞碟投接赛”、“铁盒滚圈赛”等等。
这些制作简单、操作性强、又很有趣的运动器具,不仅保证了运动器具的层次性与挑战性活动,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参与游戏、主动参加运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些运动器具是用废旧材料和丢弃物制作成的,所以,种类多样,数量充足,又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幼儿在有趣的体育游戏中既得到了身体的锻炼、动作的发展的同时,又得到了环保教育。
第四篇:中班语言教案:在角色游戏中(语言)(推荐)
在角色游戏中(语言)
目 标
培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运用语言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丰富和发展游戏情节。准 备
创设各种活动角,如娃娃家角、表演角、商店角、医院角等。
过 程
1、选择游戏内容
① 让幼儿自由讨论,选定游戏内容、游戏伙伴,确定游戏主题和玩法。
② 幼儿与教师交谈,说出自己想参加哪个活动角的活动,为什么?
2、分配角色
① 能大胆地讲出自己想承担的角色,并征得其他小朋友的同意。
例如:“我想当妈妈,你们同意吗?”,“我想当值班经理,你们同意吗?”
② 分配角色时,能运用语言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当几个幼儿争当同一个角色时,能通过协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
两个幼儿都想当医生时可以这样协商:“咱们分白班、夜班,我上夜班,我先回家做饭。”
两个幼儿都想当值班经理时可以这样解决:“咱们轮流当,你当一会儿,我当一会儿。”
3、发展游戏情节
① 教师参加到游戏中去,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对幼儿的思路加以引导。通过提问,设置困难、障碍,让幼儿边想边说、边行动。例如,做“开小饭馆游戏”。
师:请问有什么饭啊?
生:馒头、面条。
师:没有菜吗?
生:有白菜、西红柿、土豆丝。
师:请来碗面条,放点西红柿。
生:好吧,请等一会儿。
……
② 在游戏中,根据角色的身份、特点、学习与人交往的对话技能,扮演好角色。
例如,商店的售货员在接待顾客时,能热情地同顾客打招呼,介绍货物,推荐货物。顾客能清楚地说明自己想买什么东西,并向售货员表示谢意。
4、游戏评价
引导幼儿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① 谁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什么问题?即让幼儿主动发现游戏是怎样发展的?与以前的玩法有什么不同?
② 你在游戏中缺少企么材料?下次想玩什么游戏?为什么?
幼儿园中班早期阅读:变色蜗牛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上实物的颜色以及人物身上的色彩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2、能关注画面中“第×天”的数字,并初步学习根据“第×天”的提示翻阅图书。
3、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述,并在讲述过程中充分享受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绿色、橙色、蓝色、红色、黄色、紫色的蜗牛图各一个,与蜗牛颜色相同的字卡各一个,分别写上“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树叶、桔子、喇叭花、草莓和辣椒、梨子和柠檬、葡萄和茄子各一份。白色蜗牛一个。大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蜗牛图,导入活动。
1、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是谁来了?窸窣、窸窣、窸窣,谁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啦?
2、(出示小蜗牛图)看,原来是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你会象小蜗牛一样慢慢吞吞地爬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引导幼儿一边学爬一边嘴里说:“窸窣、窸窣,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
二、引导幼儿根据字卡颜色猜测小蜗牛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1、这只小蜗牛每天要吃许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吃了好东西以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分别出示字卡及彩色小蜗牛)第一天,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第二天,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第三天,它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小蜗牛呢?请你猜猜。你怎么知道是红色的蜗牛?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猜猜、找找、配对的方法,让幼儿感受蜗牛变化的乐趣。
三、引导幼儿观察大图书,并根据图书画面进行简单回忆,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1、小蜗牛每天变来变去,真奇怪!妈妈到底给它吃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本大图书。
2、出示大图书封面,向幼儿介绍图书名称《变色蜗牛》。
3、教师用较慢的速度翻书,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观察食物。
4、提问:小蜗牛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会变颜色了?
5、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采用个别与集体练习的形式,鼓励幼儿大声学一学。)
四、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大书《变色蜗牛》。
五、发散思维:
小蜗牛每天都吃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多开心。如果让你给小蜗牛送好吃的东西,你会给它吃什么呢?它又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鼓励幼儿用“第七天,它吃了……,变成了一只×色的蜗牛。”讲述)
附:故事:变色蜗牛
“蟋唆,蟋唆。”一只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
第一天,“沙沙,沙沙。”它吃了一片绿色的叶子,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
第二天,“嚓嚓,嚓嚓。”它吃了一片橙色的桔子,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
第三天,“咂咂,咂咂。”它吃了两朵蓝色的喇叭花,变成了一只蓝色的蜗牛。
第四天,“咕兹,咕兹。”它吃了一只红色的辣椒和一颗红色的草莓,变成了一只红色的蜗牛。
第五天,“咔嚓,咔嚓。”它吃了一黄色的梨子和一个黄色的柠檬,变成了一只黄色的蜗牛。
第六天,“啊呜,啊呜!”它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和一个紫色的大茄子。这回它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第七天,小蜗牛,它会吃什么颜色的东西?又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请你想一想,画一画,再说一说。
第五篇:浅谈观察法在角色游戏中的运用
浅谈观察法在角色游戏中的运用
一、背景
任何活动没有机动灵活性都不会成功,在角色游戏中,更应淡化计划,只有加强观察才能了解幼儿活动的来龙去脉,才能进行适时的指导。观察可以使你了解幼儿的游戏、幼儿的表现以及游戏存在的问题。才能对幼儿游戏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适宜本班幼儿的游戏目标并加以指导。《纲要》中说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而不是游戏的包办者,替代者。但这也决不是说就可以“放羊式”的管理幼儿游戏,让幼儿在活动室中吵吵闹闹、来回地晃动在我们眼前乱成一团,这样就起不到角色游戏的作用。《纲要》中要求我们要适时地给予幼儿指导,通过周密地观察我们就可以不失时机地给予幼儿启发性地建议,以游戏的口吻隐性地指导幼儿,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导幼儿扩展新的游戏主题。如果教师没有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就无法及时把握指导契机,就不利于幼儿游戏的发展更无法提高角色游戏的质量。因此,在游戏中教师的仔细观察才是游戏指导的前提,才能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
二、理论依据
① 什么是观察
观察作为日常用语《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仔细看客观事实和现象。”观察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是寻找新发现获取经验事实的方法。
② 什么是观察法
是人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对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感知方法。
③ 前人对观察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儿童的认识首先是由观察构成的,教师必须善于在儿童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过程中,在游戏、参观、休息时间内观察儿童,而且善于把观察结果转变或体现为对儿童施加个别影响的方式和方法。”巴浦洛夫也谆谆告诫:“应该先学会观察,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作为教师,不会观察就难以走进孩子的活动,更难走进孩子的心。
④ 角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然的游戏,它来源于生活,孩子们耳濡目染,喜闻乐见,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按自己的愿望进行游戏活动,以模仿、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为此,角色游戏成了幼儿期最典型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模仿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行为准则等等,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有助于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在游戏中幼儿为实现游戏的愿望,需要按照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去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按自己的意愿作用于周围环境,发挥想象、开动脑筋积极地、独立地从事游戏,有助于幼儿独立性、创造性、主动性的培养。
三、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1、幼儿的观察——通过观察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以转化为游戏经验。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掌握和积累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产生的源泉,是角色游戏开展的基础,不管是幼儿园中哪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与主题也会越充实、越广泛,情节也越深入,甚至越具创造性。要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就要通过平时日积月累的观察,幼儿园中往往采用参观等直接观察的方法来使幼儿获得直接具体、细致的印象,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关系,幼儿对观察的情节只是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记住了,具有片面性、局部性,对整个活动的流程的了解不连贯只是断断续续地片段,为了使幼儿对所参观的活动有全面的系统的感性认识,我还通过录象、录音、课件多媒体等间接的观察方法进行反复观察,了解详细的活动过程,以便使幼儿多次接触同一事物发展的过程,对事物发展了解更深入更透彻。
如:在参观菜场的活动中,幼儿对人们讨价还价的过程很感兴趣,在参观后谈话中是滔滔不绝,对小贩的叫卖声更是记忆深刻。而对整个买菜的流程却不很清楚,通过录象介绍才弥补了其中的不足。
2、教师的观察——通过观察以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获得指导信息。
《纲要》说:“教师是指导者,又是游戏伙伴,更重要的是教师是一个观察者。”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来自幼儿的多方面信息,以使教师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偏差、特别需要、突出表现、精彩瞬间。在反复实践中,我们明确了这一点,因此,我们把观察的内容大致概括为:
(1)观察幼儿的行为:
有一句话说:“世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孩子更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特思维和行为的个体。游戏中我常会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发展情节的?是否有角色意识?有哪些行为表现?出现哪些问题?尽量多地关注他们在师幼互动中的体验以及那些被我们视作不可思议的表现,以掌握时机、适时介入,协助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路过菜市场,只见盛心怡撅着嘴巴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哎呀,客人怎么撅着个嘴巴呢,是营业员欺负你了吗?”“不是,她是营业员。”祝贺在一旁解释着“那营业员,就更不应该撅嘴巴拉,客人都要逃走了,要没生意的。”“不是的。”祝贺指着赵艺秋说,“她们两个都要当营业员,所以才这样的。”“哦,我明白了,那你们想想怎样才能让大家都高兴呢?”祝贺想了一想:“可以让他们轮流玩,那不做工的时候怎么办呢?”我问。“可以去休闲吧跳跳舞,看看书,放松放松呀。”赵艺秋接口道。“对呀,我还可以去理发店理发。”盛心怡也忘了刚才的不快开始出主意……大家很快便开始忙碌起来,要是没有教师的细心观察,也就没有及时的发现,孩子们还不知道要不快到什么时候呢!
(2)观察幼儿所选择和操作的材料:
材料是游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游戏活动中的第二个老师。然而,在游戏中有时材料也会成为一种累赘,为了使游戏材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游戏中我常常会观察孩子们使用材料的情况,如:他们常用哪些材料,如何操作?能一物多用吗?怎样用?有突发性需要的材料吗?能否使用其他替代品?有不感兴趣的材料吗?有过时的、废弃物吗?通过观察我会适时调整材料的摆放。
刚开张的茶楼里,生意是特别的好,大家都忙碌着,可是问题很快就发生了,由于人太多茶杯不够了煮水的壶也缺了,虽然经理很快就想到了百宝箱,但是翻来翻去只拿到了一个空的橡皮泥罐,进行加工后也只多了一只水壶。为了保证他们的游戏顺利进行我及时地加进了橡皮泥罐、空瓶子等以备用。而此时的娃娃家却是另一翻情景,堆积如山的物品,真令爸爸妈妈头疼呢,娃娃家是挤得转不开身了,(3)观察幼儿的能力水平:
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一个好途径,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好渠道。我在游戏中比较重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独立游戏还是串联游戏;能否主动结伴;是否能协调解决同伴间的矛盾以及突发事件;碰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通过观察使我能够及时分析、总结,调整指导策略适应孩子们游戏的需要。瞧,在理发店里,理发师的剪刀坏了,需要修理怎么办,只见他,搬了两张凳子把门给挡住了,“怎么回事呀?”“哦,我要去修剪刀,可又怕人家不知道理发店没人,所以我关门了,客人看见我关着门就不会再进去了,可以先去玩别的游戏。”呦,小家伙还想得真周到啊。
在观察的过程中为了不使幼儿受到老师权威的影响,我们灵活运用了多种观察方法达到了最佳观察效果。
①介入观察: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进行观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生互动、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游戏。使我们能够获得幼儿游戏行为表现的第一手资料。最直接地使幼儿获得教师的指引。如:鲜花房刚开张时,卖出去的花,都是躺在篮子里乱糟糟的,遭到了许多客人的意见,本来拥挤的鲜花房逐渐冷清下来,为了改变现状,我参与了进去做插花的师傅,收了几个徒弟,指导他们如何插花才会更漂亮,更吸引顾客,使孩子们学会了如何插花,漂亮的花艺作品又把“顾客”吸引过来了……②外部观察:是局外人的身份从旁对正在进行游戏活动的幼儿进行的观察,不直接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去,不干预他们对情节的发展,只是搜集一些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信息,能够在讲评时使用,更可把观察到的案例进行仔细分析,为提高自己的角色游戏指导能力作后盾。在银行里张思远为前来领钱的顾客快速地发放着钱币,嘴巴里也没闲着:“欢迎光临,请问你要领多少钱?”“我要二十元。”“请稍等,二十元就是四个五元钱,哦,还给我二个五元,这里有十元的给你一张。”他一边有礼貌地接待着客人一边嘴巴里还叨叨着手里更是麻利地数着钱……一个中班的孩子有这本事,要是不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吗?再看,公交
车司机和售票员丢下桌椅做的公交车不见了,原来他们站到了一个写着垃圾回收箱的大纸箱里,一路跟踪仔细观察,只见他们把车牌贴到了箱子上,原来聪明的孩子们想要它动起来变成会跑的汽车呢!假如过早干预的话,就不是扼杀了他们的创意,冤枉了他们颤离职守吗?可见,还是冷眼旁观的好啊。
③系统观察:有目的地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情节发展过程以及与各游戏区的横向联系进行的观察。观察孩子们在各个游戏中的情况:哪里最热闹、哪里最冷清、从而分析原因再作处理,以使游戏活动得以改进;观察孩子们最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再与幼儿分析讨论为什么并加以共同解决,以提高游戏质量。如:通过观察发现为点心店服务的加工厂很是冷清,怎么回事呢,原来那些剪剪捏捏以不再吸引幼儿,所以他们都“罢工”了。通过观察我们及时调整了一些材料:换掉了在点心店中制作 “食品” 被粘得分不出颜色的橡皮泥;扩大了加工厂中的加工范围,增加了加工品种,使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进行挑选加工,加工厂又红火了……观察使我们掌握了孩子的兴趣、需要以及思维方式从而有效地调整环境,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
④跟踪观察:在游戏中为了了解某一幼儿的行为情况,在游戏中的情节发展情况我们还采取跟踪观察法,特别是对一些在活动中行为有欠缺的调皮幼儿的观察,一些默默无闻、不善于交往孩子的观察,以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好针对情况实施相应的“治理措施”对症下药。一些不爱言语的娃娃往往会被忽视,游戏时他们也会跺到没人注意的地方,常此以往他们的能力会提高吗?而一些调皮的孩子总是“祸事”连连……其实他们都是些需要被关心的人群,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到他们,从而改变他们,让他们正确、主动地进行交往。
当然,多种观察方法不是独立地分割开来的,还需要相互联系,相互穿插,灵活使用。而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都应该以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为前提。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