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参赛作品(马仲小学)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课题:伸出你的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
姓名:高宁
学校:马仲中心小学 电话:*** 邮编:112521 通讯地址: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马仲河
镇马仲中心小学
参赛访问链接:http://wenku.baidu.com/new?fr=uc
2012年2月26日
第四课 伸出你的手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心理健康教育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1)收集爱的名人名言(2)预习教学内容(3)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二.教学课题:
使学生了解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要伸出手去帮助他人,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课题为《伸出你的手》。1.教育学生要学会互相帮助 2.体会帮助别人的感受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教育同学要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在学生明白每个人都需要帮助,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我们的手去帮助他。教学难点:
真正发自内心的去帮助别人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的爱的名言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实例、大胆说出自己助人为乐的事,并通过大量图片和多媒体课件,生动再现身边的爱心事,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帮助他人的重要性。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帮助过别人吗?看看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看完图片你们说爱是什么?
3.听了这首歌,老师想到了我们身边有许多人需要关爱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伸出你的手》(出示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听一听(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
1.观察第一幅图片,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呢?(书图片)
2.你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吗?(书图片)说说你当时的心情吧!3.你得到了别人的帮助,那你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后,你的心情如何?
(三)、活动过程
1、游戏:盲人闯关
游戏规则:
(强调体验活动要求:真诚、认真地感受盲人的世界,一定不能随便睁开眼睛。)
(1)盲人必须从两两相对的障碍物中间穿过;
(2)引路人可以牵盲人的手,与可以给予语音提示;
(3)两轮游戏计时,以作对比。、挑选盲人开始第一轮游戏;盲人独立过障碍。、采访盲人,谈感受。、挑选引路人,守成第二轮游戏;引路人带着盲人过障碍。(多选几组同学参加,辔真实感受。)、请盲人和引路人分别谈谈感受。、问题:看了小组表演的两个朋友之间的心灵沟通,你想说点什么呢?
小结:好,通过这个游戏我们知道了帮助别人,给别人方便,是一件多么快乐、多么有意义的事啊!这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情,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还有好多小朋友上不起学,过着挨饿困苦的生活啊
7.观察图片(孩子图片)说一说:看完图片后你想说点什么?(小组讨论)
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身体有病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么我
们今天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我们感到怎么样?幸福不?那你要怎样做啊?
8、角色转换,体悟困难。
出示:如果我是孤儿,我最需要„„。如果我是失学儿童,我最需要„„。如果我是盲人„„我最需要„„
9、情景演示,培植爱心。遇到下面的情况,你准备怎么做?
(1)、在一座小桥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正颤悠悠地过马路,这时我()
(2)、王强家里很穷,父母又多病。家里没有钱给他读书了,他渴望读书,于是我()
(3)、黄亮同学学习成绩很不好,心里很难过,于是我()(四)、读一读名言: 1.花要叶扶,人要人帮。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4.我们每个人都是太阳,当我们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被人温暖和照亮。
5、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收集的类似名言 急他人所及
雪中送炭
扶贫帮困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待续)
大家说得真好!老师希望你们不仅能明白,还要做到,好不好?老师相信你们。也希望同学们互相帮助,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成为朋友,快乐就会天天有!
(五)、激发情感总结:
我们是一群幸运儿,可以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但我们不能忽略了生活在艰难和不幸中的人。当有人遇到不幸,生活、学习有困难时,别忘了伸出我们的手,献出我们的爱,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六)欣赏歌曲:
《爱的奉献》
(七)小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记住这节课,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伸出你的手多多去帮助别人好不好?下课!附板书设计:
5.伸出你的手
伸出你的手
快乐天天有
伸出我的手
六.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规定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因而认真理解和掌握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内容,具有纲领性的意义。通过对全校学生进行的心
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在小学中,却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我本节课的重要课题。本节课,通过大量的实例,图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是爱,什么叫助人为乐,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多角度的感悟,理解本课内容。例如,在观察图片的环节,我让学生自己去谈感受,换角度想,要是你你会怎么做?在游戏环节,让学生扮演角色,感悟到老人、盲人、失学儿童的心理变化,真正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去帮助他人,体会快乐。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征集活动参赛作品-艾滋病教育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征集活动参赛作品
教学案例《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
2、学科:健康教育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百度搜索与艾滋病有关的网页。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在网上搜索“艾滋病”的相关材料作参考,同时将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图片和视频等做成PPT在课堂给同学们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学生:课前了解有关艾滋病的知识
二、教学课题
教学课题《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三、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让中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艾滋病有那些危害,确保学生在身心上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完成学业,并为国家预防艾滋病行动做出应有的贡献。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艾滋病、性病的基本概念、危害及其传播途径。
2、技能目标:增强预防艾滋病、性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3、情感目标:减少歧视,正确对待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艾滋病、性病。
教学难点:掌握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方法和措施。了解获取相关信息、寻求帮助的相关途径和机构。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
五、教学过程
【百度视频导入】
艾滋病宣传教育片《警世录》
http://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有关艾滋病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进一步总结知识点。
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
http://i1.sinaimg.cn/dy/z/aids2007/U2414P1T63D3391F1218DT20071128145806.jpg
【百度搜索】http://aids.edugd.cn/index.html(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网)
2、艾滋病的危害有哪些? 【百度视频】
艾滋病妇女90天身体变化过程
http://(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网)【课件展示】
(1)对个人的危害(2)对家庭的危害(3)对社会的危害(4)对儿童的危害
【教师点拨】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区别是什么? 【课件展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
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学生讨论】通过浏览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网(http://aids.edugd.cn/index.html)的相关知识,接着回答三个问题。
a、两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教师点拨】
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
b、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终生具有传染性吗? 【教师点拨】
就艾滋病来说,从感染到发病死亡前都属于传染期。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将终生具有传染性。因为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清除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
C、目前有能够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疫苗吗?有可以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吗?
【百度视频】
美国一男子成全球艾滋病痊愈第一人
http://v.ifeng.com/news/society/201112/118b7fe0-723c-49ad-8d87-53ae1645b6c0.shtml 【教师点拨】
尽管艾滋病的治疗药物正在取得进展,艾滋病疫苗也正在缓慢地突破;但是,目前我们还只能很遗憾地告诉同学们,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研制出能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有效预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疫苗。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课件展示】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及制品等)性传播(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母婴传播(通过胎盘、分娩、哺乳等)
http://img.yuquan99.com/d/file/p/20110421/5-110421092t54k.jpg http://(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网)【课件展示】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性和母婴传播。
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6、不会感染艾滋病的途径有哪些? 【百度搜索】
http://aids.edugd.cn/index.html(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网)【师生活动】教师展示几张图片,学生进行判断,这些途径是否能传染艾滋病?
http://www.xiexiebang.com/),继续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学校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问答试题
一、对错题:(每题3分)
1.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
2.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以后,会很快发展成艾滋病病人。()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是艾滋病病人。()
4.艾滋病病毒对体外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弱,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都可以将其杀灭。()
5.如果认真服用医生开的药,艾滋病患者就能痊愈。()6.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危害。()
7.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没有生病症状的时候不会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8.艾滋病的潜伏期可以长达10年以上。
9.几个人共同进餐,如果食物略有污染,正常人可能不会因此而发生腹泻,但艾滋病病人却有可能发生腹泻。()10.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11.不应该歧视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
12..和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游泳会传播艾滋病。()13.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子体内繁殖。()
14.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拥有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的权利。()15.规范的无偿献血不会传播艾滋病。()
二、单选题(每题5分,共25分)
1.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人体的什么系统?()A)神经系统 B)免疫系统 C)运动系统
2.正处于什么发展时期的病人,被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A)急性感染期 B)无症状感染期 C)艾滋病发病期 3.艾滋病的英文缩写名字是?()A)ASID B)ADIS C)AIDS 4.世界艾滋病宣传运动是以每一年的哪一天为中心?()A)12月1日 B)11月12日 C)9月1日
5.2011年世界艾滋病宣传运动的主题是什么?()A)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B)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 C)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三、多选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下列哪些途径可以传播艾滋病病毒?()
A)性关系 B)咳嗽和打喷嚏 C)输血 D)共同进餐E)共用注射针具吸毒 F)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哺乳
2.下列哪些途径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A)公共游泳池游泳 B)同班学习C)握手 D)刺破皮肤的手术器械 E)礼节性拥抱
F)蚊虫叮咬
3.艾滋病毒通过血液途径传播的方式有哪些?()A)通过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毒品 B)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C)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如:针头、针灸针、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
D)共用剃须(刮脸)刀及牙刷
4.青少年学生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有哪些?()A)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B)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C)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
D)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等用具
E)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等。5.为什么说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温床?()A)吸毒者常共用针头、针管 B)吸毒者常聚集在一起 C)吸毒者体质下降 D)毒品中有艾滋病病毒
六、教学反思
由于传统观念束缚,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公开、坦诚的向孩子传授青春期和性知识,仍存在诸多障碍。而今天的年轻人生长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网络的普及,意味着年轻人整天暴露在许多开放的的图像和文字面前。家长不讲,学校不讲,孩子在准备好之前,因为好奇就已经有了冲动,越轨行为难免发生。因此几年来,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并危及青少年及其家庭,因此学校要肩负起这一艰巨任务,切实搞好青春期的健康教育,让我们的青少年在宽松的氛围中掌握正确的青春期健康和性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并为以后的健康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次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使同学们接受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青春期教育,学生对艾滋病有了正确地认识,及时解答了目前部分学生内心存在的一些问题,使他们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懂得了预防艾滋病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学会正确对待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我也深深感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不断给学生明确的讨论主题,设计精美、有趣的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渲染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第三篇: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参赛作品-《轮椅上的霍金》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材分析】
《轮椅上的霍金》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讲述了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霍金在自身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正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面对命运的挑战,为科学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故事。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这一年龄层次的学生大多对霍金的情况不了解。因此,补充一定数量的有关霍金的课外知识就成了学生能够深入学习的先决条件。在网络资源异常丰富的今天,通过学校信息课的系统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积累,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课前所有学生都通过上网搜索础。
【教学目标】,积累了大师的和霍金有关的文字、视频等资料,预习工作的充分到位为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准确把握课文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其中的两个词语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霍金不仅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以过渡段为着眼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了解全文脉络的情况下,深入体会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通过学生的读、悟、说来进行内容和情感的内化。因为是六年级的学生,课上还安排了自学能力的训练,由扶到放,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自由表达的能力。适当辅以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感受,升华内心的情感,这样的安排使得后面的写作练习水到渠成。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学流程图】
一、复习导入,感受命运残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指读课题――《轮椅上的霍金》。生读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请大家回忆一下,霍金遭受了命运怎样的摧残呢?
交流:
1.“1963年„„轮椅上。”扣住“完全瘫痪“、”长期禁锢“导读。2.“40年过去了„„变形。”理解“彻底”的意思,引出霍金身体变形后的样子。
出示:“头只能朝右边„„样子。”指导朗读。
3.“他不能写字„„逐页阅读。”这些对于我们常人而言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对于霍金而言却是那样的困难。指导读出困难。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了解学情,让学生整体感受霍金遭受的残酷的命运,为能更快地进入课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突出重点,理清文章脉络。
师:《轮椅上的霍金》这篇课文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句子。
1.“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强者。”引导学生弄懂霍金不仅是物理天才,还是生活强者。
出示:“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强者。” 师相机板书:物理天才 生活强者
2.提示过渡段的概念。理解这段话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3.理清这段话强调的两层意思:第一层的是说霍金是物理天才;第二层是说霍金是生活强者。
4.扣住“充满传奇色彩”和“令人折服”导读。
[设计意图:本文的内容衔接非常明显,是由过渡句连接上下两部分内容的,精读课文由此入手。我承接导入部分,让学生打开课本,提问:本文的作者是怎样评价霍金的?扣住了文中的关键词之一“非凡”。为什么说霍金是“非凡”的科学家呢?你能文中的语句简略地回答吗?这一问旨在让学生发现文中的过渡节,也启发学生认真阅读文本,要学会从文章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学生在找到过渡节后可以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它在文章中的作用,感受它的表达效果。这对平时的习作训练也是颇有好处的。]
三、阅读探究,走进科学巨人。
课文是怎样表现霍金是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的呢?请大家打开书,默读课文第四小节,注意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些批注。
交流:
1.“医生曾诊断„„科学巨人。” 抓住“巨人”引导学生读得响亮些。
生谈感受:他对科学和书籍的热爱使他拥有了生命的力量,他的成就是所有人公认的。
2.“他被选为最年轻的„„讲授。”
生谈感受:霍金他是个残疾人,他失去了最基本的说话、写字、翻书的功能,但是他居然能和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相媲美,可以看出霍金有非常伟大的成就。这一点是值得所有人敬佩的。
扣住“最年轻”体会成就之伟大,进行导读。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读书激活学生的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究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书时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每一次读书都有非常明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确的目的,让学生深刻了解霍金的成就缘于他对生活的热爱、乐观,为学生进一步体会霍金的魅力起到了很好的主导作用。] 3.读“虽然他的身体„„黑洞。”
导读:认识这段话是排比句,总结排比句的特点,朗读时,语调可以应该越来越高昂;霍金的思维飞得越来越远,朗读的声音也可以越来越轻,越来越飘渺。
4.过渡:霍金的身体不能走动,但是他的思维却可以任意地驰骋,他真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生:物理天才。
师:除了这两个方面表现了霍金是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哪儿还有? 5.读“他思考着„„模型。”
抓住省略号,拓展交流霍金取得的其它伟大的成就:他撰写了科学巨著《时间简史》;他被称为“宇宙之王”;“霍金辐射”理论的创立过程。
过渡:霍金仅仅是物理天才吗?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自我阅读感受,并加以适当点拨,围绕“霍金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他还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乐观向上,懂得感恩”及时将孩子的感受总结、升华。] 6.他还是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出示文字。“霍金的脸上却充满着„„感恩的心„„”。
抓住“合成器发出的声音”结合这段文字的内容启发学生想象朗读的语气和情感。
(1)扣重点词导读:从“面带微笑”和“缓缓”可以体会到的朗读时要饱含深情的、缓慢的。
(2)扣住内容引读:
师:是啊,霍金已经完全瘫痪,但他却说,――指屏幕 生齐: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师:霍金已被禁锢在轮椅上30余年,但他却说――指屏幕 生齐: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师:命运对霍金如此残酷,但他却说――指屏幕 生齐: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3)生自由练读、交流、展示。
补充点拨:最后是省略号,要读出意犹未尽的感觉。
[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了命运对霍金的残酷无情以及霍金所取得成就的卓越辉煌,从而对他产生由衷的景仰,大家都被霍金那没有抱怨,为自己现在所能拥有的一切而感恩,正视命运、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
四、激励自学,体悟文字内涵。
师:我们读书,既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能够理解字里行间隐藏的含义,将它正确地表达出来,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自学课文5-7小节,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生自学)
交流:
1.“此时的他„„好几个小时。”
抓住“好几个小时”体会霍金对科学执著追求的精神。2.“比起整天„„被外人打扰。”
不接受外来的拜访,从中体会霍金淡泊名利。3.“周围两三„„照片。”
适当体会亲情的力量对于激励霍金奋斗的作用。4.“每天下午„„咧嘴笑容。”
从“每天下午四点”体会霍金有非常好的工作习惯;从“学生提出质疑,他却给学生笑容“,读懂霍金的平易近人。
总结: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读书、理解,表达,已经真切地感受到:轮椅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上霍金的魅力,引读不仅在于----生:“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 师:更因为----生:“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设计意图: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反复读、细致读,读出独特的感受、体验,读出了学生的个性与自由,也读出了霍金的非凡。]
五、情动辞发,交流心得感言。
师:让我们近距离地去看一看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和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播放霍金生活、工作、学习的视频片段)
(视频链接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Y2NTkwMjMy.html)1.结合视频资料,回顾课文内容,写下此时心中最想说的话写下来。2.生写。
3.配乐、学生交流。
4.总结:霍金的精神打动了你,你的文字打动了我们,老师相信,霍金的精神不仅激励着你,激励着我,它还会激励着更多的人。因为他是一位充满――(指黑板)
[设计意图:孩子们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充分认识到霍金伟大的同时,视频的介入无疑为他们打开话匣子注入了活力。音视频的信号启开了他们阅读与写作双向交流的窗口,触动了孩子们心中最受震撼的心弦。] 生: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师:他更是一位--(指黑板)生: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师:他就是―― 生:《轮椅上的霍金》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提供平台,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充分地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感。训练读写结合技能,升华对文本的情感认识,真正体现了高效、有效的理念。] 【作业布置】
1、搜集霍金的2-3条名言,并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2、搜集更多霍金的故事,准备在班队会上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物理天才(传奇色彩)轮椅上的霍金
生活强者(令人折服)
【课后反思】
1.本课是国标本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饱含着浓浓的情感,让人深受感动和鼓舞的文章。史蒂芬·霍金是不为学生熟悉的,很多学生都没有听过他的事迹,但学生却被霍金深深的吸引了。除了因为霍金的事迹令人感动外,还因为作者那饱含激情的叙述和明快透彻的议论深深地打动人心。为了帮助学生很快走近霍金、理解课文,我抓住了教材中的一个过渡段设计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霍金既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一位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2.在课的一开始,我就以复习导入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回顾“身体残废,身患绝症”的霍金,也就是课文第三自然段。这部分是在上节课学习过的,在第二教时开始花时间复习,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通过对比不断加深学生的印象,以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产生灵魂的共鸣。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深入理解霍金是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和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文中很多地方都能让我们感受到霍金的“伟大成就”。文中更是用了许多精练的词句来突出他的成就:宇宙之王、科学巨人、物理天才、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等,这样的成就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可以称之为“非凡”,更何况是一个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动的人呢?教学至此,再次回复到上文,对比的效果水到渠成。
4.霍金是一位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在理解这一内容时,我设计抓住霍金的回答进行有效地挖掘。霍金的回答虽然短短五行,却饱含诗意,留给我们的启迪很多很多。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一次次地被霍金地精神感动着,他们入情入境,又一次次用自己饱含深情的语调向每个人传达着这份感动。
5.这一节课的教学之旅,是我带领孩子们走近霍金这位非凡伟人的过程,也是我们一起接受一次心灵洗礼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放弃了很多繁复的文字讲解,也回避了过多华丽的多媒体课件的展示,穿插的霍金生活的视频起到了“四两搏千斤”的功效。
6.当然,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本课文本内容较详实,篇幅较长,虽然在设计时想方设法抓住重点展开教学,但仍然觉得时间很紧,对霍金回答女记者话的理解仍感觉挖掘不够,预设与生成有所偏颇,深感遗憾。
第四篇:“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参赛教案-《金子》教学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参赛教案
教案背景:
《金子》一课对于三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说,语言有深度,内涵也有深度。首先他们不了解“淘金”,不知道19世纪中期美国西部的淘金潮这样的时代背景;第二,文章较长,词语较多,朗读和理解都存在难度;第三,学生刚进入中年级,处于低中衔接阶段,对于中年级的语文学习要求,能力水平跟不上。
教学课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金子》。
教材分析:
《金子》主要讲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的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课文缘事说理,在具体生动的事例中给人深刻而多元的启示。
教学方法:
“金子”在课文中出现了多次,含义也各不相同。对于学生来说,理解“真金”的含义,体会彼得获得成功的原因,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围绕这一重难点,我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探究——感悟——明理”。
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彼得为什么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这一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其他淘金者为什么没有找到金子?体会他们的盲目;二是彼得是怎样找到真金的?感受彼得的坚持、执着、善于变通„„如抓住课文第1自然段第一句中的“听说”“无意”明白消息的不确定性,但淘金者们仍“蜂拥而至”,体会他们缺乏理智,盲目跟从;接着抓住“不甘心落空、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等,感受彼得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习4—6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理解并读好词语“若有所悟”,揣摩彼得情绪的变化,使学生明白正是改变了思路使他看到了希望。然后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彼得一边擦着汗一边看着美丽娇艳的鲜花,他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感悟彼得此时的高兴、自豪、欣慰、庆幸等,悟出彼得取得成功的各种因素以及他选择种花带来的优势效应。这一切,为揭示“真金”的含义打下基础。最终,相信学生在引导下一定会挖掘到真正的“金子”,这“真金”有勤劳、有执着、有变通、有分享、有共赢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金子。2.“金子”在字典中有9种意思
(出示:http://&W925&H617&T8626&S98&TPjpg
(2)发财梦让他们变得盲目了!(板:盲目跟从)。想象着人们蜂拥而至的场面,我们一起读一读。
2.这蜂拥而至的人群中就有彼得,他也曾经盲目跟从,但他和其他淘金者又有不一样的地方,你发现了吗?(1)生答第一句。
别人都走了,只有他还坚持不懈。(板:坚持不懈)(2)出示,指名读。(3)你有什么感受?。(4)读出感受,评价。
(5)他是唯一坚持的人,他找到金子了吗?(没有)师引读: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
3.他究竟是怎样找到真金的?谁来读。引读:他发现了„„他想到了„„他做到了„„
(1)用自己的话说说彼得是怎样找到金子的?(2)指名读,评价。
(3)这个发现,让他若有所悟。师范读第5自然段。(4)什么是“若有所悟”?读出“若有所悟”。
(5)彼得想得入神了。他“小草”想到了„„(土地很肥沃)由“土地肥沃”想到„„(可以种花)由“可以种花”想到„„(人们会来买花)由“人们买花”想到„„(可以获得成功)
(6)他的情感也在慢慢变化呢,可以读出这种变化吗?(7)指名读。
(8)本来彼得已经陷入困境了,可他却能在困境中发现希望。了不起啊!如果 3 彼得是巷子里扛木头——直来直去,或是固执得撞倒南墙也不回头,你们说他能走出困境吗?他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
(9)小结: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如果改变一下思路,就能豁然开朗。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板书:改变思路)
4.为了梦想的实现,为了找到真金,彼得留了下来。引读第6自然段。(1)出示图:你看他一边擦着汗,一边看着美丽娇艳的鲜花,又会想些什么呢?(2)交流。
(3)现在的彼得这么高兴,这么欣慰,这么自豪,看来当时他在困境面前改变思路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
五、揭示“真金”。
1.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成功了。(板书:获得成功)难怪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引读)
2.这时,同学们一定知道真金是什么了?现在就拿起你的笔,用一两句话写下你最深刻的感受。生写话。交流讨论。
3.彼得·弗雷特终于明白“真金”的含义了,所以他不无骄傲地说——齐读。获得这样的“真金”容易吗?(不容易)所以他不无骄傲地说——齐读。我们也跟随彼得找到了“真金”,让我们也一起不无骄傲地说——齐读。4.拓展阅读:《19世纪中期美国西部的淘金潮 》
(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5e529ac689eb172ded63b77f.html)
其实,在19世纪中期美国西部的淘金潮中,还有一些人和彼得·弗雷特一样找到了真金,他们另辟蹊径,同样实现了“黄金梦”。(学生资料速读)
六、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给随彼得在书本中找到了真金,我们更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寻找生活的真金。只要你是一个勤劳的人,并且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生活必然给你丰厚的回报。
教学反思:
《金子》一课的教学,是一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创造性解读教材。对于本课的主题,教师用书解读为“事实要想获得财富 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教师并不拘泥于这样的解读,而是发挥创造性,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引导学生感悟“在困境中,需要坚持不懈,更需要改变思路,才能取得成功”,即“有思路才会有出路”。应该说,这样的解读更贴近教材的本义,也更具时代精神。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表明,在教师的指导下,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完全可以达成的。
2.突破式组织教学。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并筛选出两个最具价值的核心问题:为什么彼得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真金”到底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以此为突破口组织教学,扣读导悟,以读促悟,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过程简洁,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多元化实施评价。学生总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观点。个体的差异,导致体验往往是因人而异的,价值观也是多元的。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实施多元评价: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一方面肯定每个学生敢于主动质疑的精神,另一方面对问题的价值度予以不同的评价;对学生关于“真金”含义的不同感悟,教师一方面尊重独特体验,另一方面点明其不同的境界。这样,教师的多元评价,不但保护了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而且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第五篇: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山东省诸城市舜王街道箭口初中刘永兰
教学目的:
1、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3、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4、通过诵读,训练学生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本文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
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马的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二、简介作者:
1、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 不平则鸣 ”,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三、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教师:我们学过的“说”有哪些?
四、一读课文,疏文意。
1、听朗诵(多媒体)正音。
2、学生对照课文随录音读。语音正确,培养文言语感。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4、针对学生朗读情况,教师适当点拨。
5、学生齐读。
五、二读课文,找难点。
(一)学生七嘴八舌解译窦
1、通过自主阅读出现的疑难词句,首先,小组内部解决。
2、组内共同疑点,班内小组之间共同探讨。
(二)教师精讲点拨敲重点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死:骈,两马并驾。骈死意为并列而死。
②才美不外见()外见:表现出来。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
④祗()辱与奴隶人之手祗:只是。
⑤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或许。
⑥食之不能尽其材尽:竭尽,充分。
3、通假字:
食()马者,而食,食之:食,通“饲”,喂。
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4、词类活用:
祗辱与奴隶人之手:辱:名动,受到屈辱。
策之不以其道:策,名动,用鞭子打。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名动,日行千里。
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动,竭尽。
六、三读课文,探文意。
(一)学生聚焦问题,分组讨论。
①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与无奈的?
(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愚蠢无知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二)教师民主集中,明确指导。
七、四读课文,悟主旨
(一)学生合作探究,领悟深意
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2、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韩愈说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
3、作者在本文中所提的看法,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面对韩愈你想说什么?
5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二)教师妙语引领,拨开迷雾。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巧妙点拨,通过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来来引领学生明确主旨。即: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通过论证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
八、五读课文,品技巧(生讨论展示后,教师明确)
1、谈谈对 “托物寓意”的写法的理解。
文章谈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直接提到人才。但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才能施展的观点,以及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嘲讽批判,寓于其中。这种手法,就是托物寓意。文字生动活泼,极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我们学过的用这种手法的课文还有那些?
九、六读课文,能成诵
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十、拓展辩论:
1、在当今社会人才的成长是否还需要“伯乐”?(学生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教师随机点评。)
2、古今中外有许多千里马和伯乐一样的人,你知道哪些?说一说,看谁知道的多。
十一、作业
联系课文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备用范文网址:http://
通讯地址:山东省诸城市舜王街道箭口初中
个人介绍:本人自1985年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已经有二十八年了。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从教以来,热爱本职工作,积极进取,曾多次获得诸城市级荣誉称号,辅导学生作文多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如今,虽已近知天命的年龄,但也毫不懈怠,与时俱进,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敢于拼搏,不断地挑战自我。甘愿在教育这片绿洲上撒下自己全部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