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教案 高一 历史《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时间:2019-05-15 02:1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点高中教案 高一 历史《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点高中教案 高一 历史《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第一篇:重点高中教案 高一 历史《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认识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和文物插图对于证史的重要作用。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本单元中前三节的知识,推断中国最主要的经济政策,以及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和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资料)等探讨有关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重农抑商政策做出一个正确认识,理解政府决策对经济的作用,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改,理解其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 难点: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类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本课教材选自必修②经济史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第四课。本课内容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诠释了我国古代经济政策。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内容:

1.土地制度的演变(演变过程、基本特点)2.“重农抑商”(实施情况、作用分析)3.“海禁”与“闭关政策”(具体表现、消极影响)

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国家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为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讲授新课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问题一:我国古代土地所有制有何变化?总体趋势是什么?(了解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

问题二:井田制有何基本特征?为什么在春秋时期开始瓦解?(认识井田制的实质。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历史现象)

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什么会出现土地兼并现象?土地兼并会带来什么社会问问题三:○2古代封建政府采取过哪些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为什么不能真正阻止这一现象?(抓住题?○中心,集中突破,以点带面。)

二、重农抑商政策

1、概念: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即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 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作为“末”业。从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执行这项政策。

2、原因:

(1)统治者推行这项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即自然经济。(2)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3)农业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

(4)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3、评价:

(1)积极:重农,能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际生活中也发挥过巨大作用,比如商鞅变法时期使秦发展最为强大,汉武帝时国力强盛,都与此项政策有关。

(2)消极:人为的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从政府行为与经济自身规律来看,抑商政策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人为的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束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材料一: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商君书、垦令》

材料二:明朝对工商业者衣服的规定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令农衣紬、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紬、纱。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令农夫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农业者不许。„„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材料三:“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雍正帝

结合史料和教材,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实施情况。战国时,重农抑商政策产生 西汉时,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明清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历代封建王朝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直接目的:保护农业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1、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和明清时期有何不同?

2、重农抑商政策与重商主义政策的作用有何区别?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汉唐的开放政策: 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唐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成为当时国际大都会。唐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远远超过以往各代。

2:明朝的海禁: 明皇帝朱元璋颁布一系列海禁政策,禁止私人出海贸易,“ 寸板不许下海”,海外贸易完全由政府控制,“寸货不许入番”。

明初为什么要实行海禁?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 及明朝的统治。

3、清代的闭关锁国:规定只开放广州一口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清代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规定只开放广州一口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清代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 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源)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台湾郑成功的抗清政权。

从16世纪开始,西方早期殖民者葡萄牙、荷兰在我国东南沿海进行侵略活动。思考探究:

1、清代闭关锁国政策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2、中国实行海禁,而同一时代的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第二篇: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

知道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

2.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并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政策,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

以“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有机引入】

设问:同学们在学习“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时,你是否发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过程中,曾深受国家哪一政策的重要影响?为什么?

引导:简要评析学生回答后,指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自主学习】

1.中国古代不同的社会阶段土地制度有何变化?你能指出其基本内容和变化原因及总体发展趋势吗?

2.“重农抑商”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请概述这一政策产生与发展概况,你能正确评价这一制度吗?

3.请概要指出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的表现,试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与影响。

【知识梳理】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以土地私有制为主,国有为辅

4.总趋势:由国有向私有发展

二、重农抑商

1.来历:由战国时期商鞅首先倡导,汉武帝大力推行,此后为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

2.内容:重视农业,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

3.目的:①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②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可概括为:a、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b、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4.明清两代执行“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

(1)沿袭“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

(2)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压制民营商业,歧视商人。

(3)限制、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注意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

5.后果: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代官方海外贸易与民间“海禁”并存(原因、内容、结果)

(1)原因:明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的统治。

(2)内容:严禁人民不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府的主持下进行,禁止民间贸易。

(3)结果:倭寇之患消除后,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

2.清代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概念、原因、后果)

(1)闭关锁国政策的概念: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交往的政策。

(2)原因:①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②根本原因: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③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④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3)闭关锁国的后果:

①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发展生产力,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也因此由先进变为落后,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③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

【探索攻关】

探索攻关一: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问题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仲舒又说上曰:“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兴,循而未改。古井田法虽难猝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竟不能用。

──《文献通考·田赋考》

材料三(太和)九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何时何种土地制度?你能指出这种土地制度的实质吗?

(2)材料二表明中国土地制度在本质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二表明土地制度变化带来了什么不良后果?请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统治者为解决这一不良后果所采取的对策。

〖参考答案〗(1)时间与制度: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实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2)变化:由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演变为封建土地私有制。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从西周中期开始的土地关系的松动,周王和诸侯无法再控制土地。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④各国变动运动的推动。(3)不良后果:土地兼并,造成两极分化,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对策:严格限制地主占有土地数量;实行均田制,对私自卖买国家土地绳之以法。

探索攻关二:关于“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一(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材料二(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今若干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

多一个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请回答:

(1)材料一揭示哪些历史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雍正帝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根据是什么?

(3)结合所学习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历史上的“重农抑商”政策。

〖参考答案〗(1)现象:明清时期,许多地主和商人发家以后,用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地,建豪华的家宅,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影响: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严重影响了扩大再生产,不利于生产规模的扩大;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2)关系:重农抑商。根据:雍正帝认为,农业为人民生活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3)“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从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执行这项政策。统治者推行这项政策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即自然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在封建社会建立之初,该政策维护了封建经济尤其是保护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具有历史进步作用。明清“重农抑商”,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但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情况。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新生事物。但资本主义萌芽受到的封建王朝“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正是这种“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相结合,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并使中国与世隔绝,不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从而埋下了日后落后挨打的祸根。

【智能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

──《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四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

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董煟《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

(3)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封建政治经济的内在矛盾。

〖参考答案〗(1)自耕农是古代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自耕农具有较强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2)有利因素:各王朝初期往往采取奖励垦荒和扶植自耕农的政策。不利因素:国家加于自耕农的沉重的徭役负担;自耕农经济难以抵抗自然灾害;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3)统治的安定依赖于大量自耕农的存在,但是政府的剥削和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又不断地破坏自耕农经济,形成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深刻的矛盾。

第三篇:《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认识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和文物插图对于证史的重要作用。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本单元中前三节的知识,推断中国最主要的经济政策,以及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和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资料)等探讨有关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重农抑商政策做出一个正确认识,理解政府决策对经济的作用,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改,理解其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学习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

【学习难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质疑探究法、阅读指导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商鞅变法是指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政治改革。商鞅姓公孙,卫国贵族,又称卫鞅或公孙鞅。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商鞅变法的两个内容对我国古代经济政策产生巨大影响,一是“废井田、开阡陌”,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从法律形式上承认封建土地私有制。二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商鞅首次明确提出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这在当时有利于增加人口、征发赋役地租,发展了封建经济。

二、学习新知识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国家出现了,公社的土地所有权被国家掌握。2.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实行井田制。(1)基本特点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正如《诗·小雅·北山》所说:“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②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①②所有制关系)

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使用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劳动方式和产品分配)

④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形状)

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可以参看本课第16页的甲骨文图)。(2)瓦解

A、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从西周中期开始的土地关系的松动,周王和诸侯无法再控制土地。

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B、井田制瓦解的过程:以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变化的情况

表现

春秋时期

井田制开始崩溃,私有制开始产生。

“公田”被抛荒 私田成为私有土地

税制改革:客观承认土地私有 的合法性, 加速井田制瓦解 齐国:“相地而税征” 鲁国:初税亩

战国时期

各国变法运动:以法律形式,最终确立起土地私有制

秦国商鞅变法等

“除井田,民得买卖” “依军功行田宅”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①在春秋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

②其中,最典型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也较为彻底。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③各诸侯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

(2)发展途径: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进行土地兼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封建国家、农民控制土地数量急剧减少,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其影响有: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3)抑制土地兼并

历朝政府都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以维护统治;另外达到增加政府收入。所以土地制度往往和赋税制度相结合,政府往往把土地作为收税的依据之一。

①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②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③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合作探究】1:中国古代有哪些主要的土地制度?如何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调整? A主要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实质上属于国王私有,这样的土地制度称为井田制。(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有土地国有制、地主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而封建土地国有制度中的典型土地制度是均田制。B认识:

(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而土地制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2)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二)“重农抑商”

1、原因

(1)根本原因:①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

2、含义: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4、主要表现:

(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合作探究】2:阅读P17【学思之窗】,思考

(1)结合史实思考,这些重农抑商的具体措施,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2)请你谈谈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看法。

(1)保护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

(2)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为保障农业生产劳动力,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首倡“重农抑商”,保障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保证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限制富商大贾,有利于稳定封建经济,维护国家统一。

(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阻碍了工商业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评价

①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转化,严重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含义:

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2、原因(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

①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 ②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③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3、表现

(1)明朝:明太祖实行“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禁海,实行“闭关锁国”。(3)明清统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实行闭关政策。

4、评价

①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②消极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5、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才能超越世界先进的国家。

三、巩固练习(见PPT或导学案)

四、本课小结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画面二: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十全大武功”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画面三: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落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明清(鸦片战争前),随着中国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在自然经济的母体内,变异出一种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这种萌芽初露出中国向近代工业文明演进的曙光,体现了中国近代前叶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王朝的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的压制阻碍,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只能在农耕经济结构的细小缝隙中迂回曲折地缓慢潜流、渗透,未能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洪流。最终,中国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中衰亡。【作业设计】

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比较近代前夜中西方的差距。【板书设计】

第四篇: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

必修2第4《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设

#TRS_AUTADD_1204913329{ARGIN-TP:0px;ARGIN-BTT:0px}#TRS_AUTADD_1204913329P{ARGIN-TP:0px;ARGIN-BTT:0px}#TRS_AUTADD_1204913329TD{ARGIN-TP:0px;ARGIN-BTT:0px}#TRS_AUTADD_1204913329DIV{ARGIN-TP:0px;ARGIN-BTT:0px}#TRS_AUTADD_1204913329LI{ARGIN-TP:0px;ARGIN-BTT:0px}/**---SN--{“":{”argin-tp“:”0“,”argin-btt“:”0“},”p“:{”argin-tp“:”0“,”argin-btt“:”0“},”td“:{”argin-tp“:”0“,”argin-btt“:”0“},”div“:{”argin-tp“:”0“,”argin-btt“:”0“},”li“:{”argin-tp“:”0“,”argin-btt“:”0“}}--**/DIVFav_120494942648PsNral{TEXT-USTIF:inter-idegraph;FNT-SIZE:10pt;ARGIN:000pt;LR:indtext;FNT-FAIL:”TiesNeRan“;TEXT-ALIGN:ustif}DIVFav_120494942648LIsNral{TEXT-USTIF:inter-idegraph;FNT-SIZE:10pt;ARGIN:000pt;LR:indtext;FNT-FAIL:”TiesNeRan“;TEXT-ALIGN:ustif}DIVFav_120494942648DIVsNral{TEXT-USTIF:inter-idegraph;FNT-SIZE:10pt;ARGIN:000pt;LR:indtext;FNT-FAIL:”TiesNeRan";TEXT-ALIGN:ustif}DIVFav_120494942648P{FNT-SIZE:12pt;ARGIN-LEFT:0;LR:bla;ARGIN-RIGHT:0;FNT-FAIL:宋体}DIVFav_120494942648DIVSetin1{page:Setin1}DIVFav_120494942648L{ARGIN-BTT:0}DIVFav_120494942648UL{ARGIN-BTT: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

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并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政策,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

文新授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请同学们查阅本,然后归纳古代中国主要产生过哪些土地制度。

板书(教师归纳)

(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二)【奴隶社会】井田制

(三)【封建社会】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

3、明清时期,封建土地制度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

(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二)【奴隶社会】──井田制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井田制特点?井田制是什么时候瓦解的呢?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因素是什么?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权);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劳动产品。(使用权);(春秋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私田的开垦)井田制瓦解的标志是什么?

(三)【封建社会】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①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二、重农抑商

让学生阅读前提示和各子目内容,让学生明白古代中国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其中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让学生阅读本思考“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各朝代实施的具体措施,师生共同探讨其历史影响,侧重于指出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分析原因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加深学生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

(一)“重农抑商”政策

1、来历:由战国时期商鞅首先倡导,并为此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

2、内容:重视农业,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

3、目的:①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②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可概括为:a、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b、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二)明清两代执行“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

1、沿袭“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

①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②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2、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压制民营商业,歧视商人。

官府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独占专利。民营商业,不断加增商税。有许多歧视商人的规定,商人社会地位底。如穿衣不能穿好的、家用器皿不许用银。阻碍了工商业发展。

3、限制、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注意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

①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占用的工匠人数很多。限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空间。

②采取征收重税、压价收购等手段,压制民营工业的发展。

(三)后果

1、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

2、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在讲述明清“海禁”时,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加深学生对“海禁”政策的理解。使学生明白这种“海禁”政策使得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挫,加速了中国落后与西方。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一)明代的海禁

【中国的海外贸易历史悠久。明代的外贸分民间贸易和官方贸易。】

1、官方贸易:一直没有中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郑和下西洋。

2、民间贸易,明初实行海禁政策:

①原因: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的统治。

②内容:申禁人民不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府的主持下进行,禁止民间贸易。

③结果:倭寇之患消除后,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

(二)清代的“海禁”与“闭关锁国”

1、闭关锁国政策的概念: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交往的政策。【清代一直实行这一政策。】

2、原因:

①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②根本原因: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③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④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3、执行情况:

①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厉行禁海,迁界,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无许片帆入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正常的海外贸易,陷入停顿;

②康熙时,统一台湾后,开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口通商,仅过了二十多年;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

③乾隆时只开广州一处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闭关锁国的后果

1、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衍生物,因此说,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发展生产力,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也因此由先进变为落后,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3、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

堂小结

本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情况。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新生事物。但资本主义萌芽受到的封建王朝“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正是这种“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相结合,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并使中国与世隔绝,不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从而埋下了日后落后挨打的祸根。

堂检测

材料题: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材料反映统治者实行何种经济政策?其目的是什么?统治者是如何推行政策的?

第一问:重农抑商

第二问: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第三问: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学生讨论完成表格:

近代前夜中西方历史差距比较

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观念 中国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封建专制 统治腐败 装备落后 海防松弛 闭关锁国 顽固守旧 妄自尊大 西方

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船坚炮利 战斗力强 殖民扩张 开放进取 用于探索

第五篇:必修二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渗透法制教育教案doc[最终版]

必修二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此外,不可忽视超越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因素;理解区域经济管理的方式的差异和统治集团的阶级属性的深层次关系。

导入新课:

据说在明朝中后期著名的丝织业城市苏州附近有一个水乡小镇叫盛泽镇,那时你一走进这镇子,听到的全是织绸机的响声,镇上一座石桥上还刻有这样一幅对联: “晴翻千尺浪,风送万机声。”晴天时本无浪,可织机声音之大就好象翻起千尺波浪似的,风把巨大的织机声送向远方。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丝织业生产繁忙)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繁忙的景象?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极大发展,促进了对产品的需求。于是许多手工业者门纷纷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这就出现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先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和各子目内容,让学生明白古代中国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其中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则是“重农抑商”政策。

一、重农抑商

1、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2、各朝代实施的具体措施

结合教材以及“学习思考”,简单介绍即可。

3、历史影响

虽然开始时,一度促进农业发展,但是这一措施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二十七条 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配合调查,并提供有关资料。

第二十九条 国家建立土地统计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部门共同制定统计调查方案,依法进行土地统计,定期发布土地统计资料。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提供有关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共同发布的土地面积统计资料是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

最后补充一道历史材料题,加深学生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最为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室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倾,或数百倾。——李文治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的?他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1)材料一说明了雍正帝提倡重本抑末政策。他认为,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动。(2)材料

二、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课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

可依据教材讲清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重点阐述秦朝和西汉的具体政策。在讲述东汉六朝全国经济重心东南移时,注意补充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资料。

三、工商业的管理

首先使学生明白这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然后介绍从秦代开始的各朝具体措施,重点阐明秦汉时期措施。在讲述明清“海禁”时,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加深学生对“海禁”政策的理解。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惟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国人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材料二 清政府利用“十三行”行商,避开与外商直接发生关系,这是虚骄自大的“天朝上国”意识。闭关锁国反映出统治集团极力防范域外新事物的传入,防范民众视野的开拓,实际上暴露出虚弱和无能,它最终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使学生明白这种“海禁”政策使得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挫,加速了中国落后与西方。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四、禁奢侈

重点阐明两点:

一、“禁奢侈”政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具体步骤。

二、古代中国禁奢之风无法抑制的原因是统治者“自上”的腐败。

下载重点高中教案 高一 历史《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点高中教案 高一 历史《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4课《蚂蚁》教案

    第4课《蚂蚁》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 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3.借助,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中的第......

    第4课 画中画教案

    第4课画中画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过程与方法:画一副画中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

    美术课教案 第4课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

    第4课 音乐教案

    第二课 盼红军 教学内容 一、歌曲《盼红军》 二、综合训练 三、欣赏《二泉映月》——华严钧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找出歌曲节奏的特点。 二、通过为歌词选择旋律的练习,进一......

    高一语文《第4课采薇》教案 人教版

    湖南省郴州市第五完全中学高一语文《第4课采薇》教案 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

    书法教案 - 第4课 两点水

    第4课两点水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点水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冰、准、资”,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教学重点:掌握两点水旁......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过程与......

    第4课 图文并茂显身手 教案

    第 4 课 图文并茂显身手 教学目标 1、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插入文本框。 2、图片格式的设置,艺术字格式的设置。 3、培养学生整体排版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图片格式的设置,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