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体育学说课稿大全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首先是教材分析: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理论中的核心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是体育教学目标的细化,清晰、深刻理解体育教学里的内容,是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前提!
依据新大纲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85%的学生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情感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能养成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系统理解
教学难点:设计体育教学目标以及表述体育教学目标
说教法:本次课是新授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我围绕“目标”这一主线,通过启发引导,运用讲解、问答、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结构的直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你,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说学法: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
学生,学生年龄在20—22岁之间,该年龄段是学生形成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的关键时期,体育学院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但对理论知识缺乏兴趣,我将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来调动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并根据学生讨论情况适时引导。
教学程序:
1、课堂常规部分:师生问好,考勤(2分钟)
2、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开始,我先宣布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我将先带着学生回忆上节课所上的内容,并给予一定的提问,如:体育教学目标、目的、任务的关系,这是上节课的难点部分。(8——10分钟)
3、梳理完上节课的内容,将课堂教学引入到新授课内容部分,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浏览本节课的内容框架,随后教师进行讲解: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部分,我将用讲解法分别对学段、学年、单元、课时体育教学目标进行讲解,用问答法来区分它们的不同及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是本节课的次重点部分,我将之重点提出国外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的海德洛特的教学目标分类和国内《课程标准》中的分类(30——35分钟)。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本节课重点及难点部分,我会用讲解法讲解从哪些方面考虑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举两所不同等级的体育院校在设计体育教学目标时考虑的因素差异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是作为体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在讲解教学目标表述所包含的四个要素后,我将结合一定的例子进行讲解,再将一些错误的例子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一一找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将学生按照就近原则分成5人一组讨论,每组派一个代表表述一个体育教学目标,相互指出不足,共同进步,老师给予一定的纠正指导!(25——30分钟)
总结部分:是对授课内容及课堂表现的归纳总结,对积极参与互动的学生进行表扬。给出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提问,提出本节课的疑点,学生和老师共同给予解答。(8——10分钟)
课的结束部分:布置作业,师生告别,宣布下课!(2分钟)
准备一份教案,把这一模板放进党校规定教案中
第二篇: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1、说课的内容: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场地器材,效果预计,课的特色与创新。
2、平均心率参照标准:小学生120-130次/每分钟,初中生120-140次/每分钟,高中生(女)120-140次/每分钟,高中生(男)130-150次/每分钟。
3、在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的内容和形式,与现代体育十分相似。
4、在体能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一个连续的增长速度较快的时期,而且还有一个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即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
5、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情感的发展,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6、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7、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其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
8、学校体育目标为:有效的增进学生的健康;使学生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9、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10、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般规律:社会制约性规律、认识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像统一的规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特殊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的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11、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体能发展的适应性规律。(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身体成分。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速度、力量、灵敏性、神经肌肉协调性、平衡及反应时。)
12、P70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13、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身体直接参与,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14、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整体性、连续性、层次性。
15、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与体育课程目标相关、有教育价值、目标描述要准确、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找到学生与内容的结合点、合理的目标分类、及时调整。
16、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语言法(讲解、口令与指示、口头评价、口头汇报、默念与自我暗示),直观法(动作示范、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采用多媒体技术、助力与阻力、定向与领先),完整法与分解法(完整法、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强化概念法、转移法、降
低难度法、信号提示法、外力帮助法),游戏与竞赛法(游戏法、竞赛法)。
17、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特点: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注意事项:合理设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注意运动技能学习的特点。教学步骤:提出问题、分组讨论、验证方案、评价与提高),发现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领会教学法。
18、体育课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要求:建立课堂常规、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慎用与巧用批评与惩罚、合理使用指导与指令、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期待值。
19、教案:教案亦称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所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它是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依据。
20、编写体育课程教案应考虑的问题:确定课的目标、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安排选定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步骤、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及措施、对课中各种活动时间进行恰当的安排和分配、教案力求简单明了。
21、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健康行为的评价。
22、体育课程学习的特征: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在体育学习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独到的作用。
23、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学习阶段划分: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况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
24、P145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及特点:认知与定向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熟练阶段。
25、元认知:元认知可以简单定义为对认知的认知,及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事项(任务、目标、方法等)的认知,其实质是个体对自己认识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26、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强化体育教师对体育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提高指导能力;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和运用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加强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元认知的能力和水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
27、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多样性、潜在性、多质性。
28、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基本方法:其一,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使其既能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的心理和生理负担;其二,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使其能适应广大中学生的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其三,降低负荷要求,使运动负荷易于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满足学生健身需求;其四,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调整和转换竞技运动特点,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更多的考虑教材的健身、建心以及促进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
29、P162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因素:修改内容、降低难度要求、简化技术战术、改造场地器材。
30、课外体育活动是指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31、P175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目的任务的多向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3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33、P187运动场是道德的镜子。
3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共同点:提高运动成绩是主要目标、承担较大的运动负荷、训练内容手段的有机联系。不同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业余性、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性、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广泛性。
35、周训练计划: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每周一般安排3-4次,每次训练时间为1.5-2小时。
36、P206根据训练的目的确定各站的内容和站的数量:站的数量一般为7-10个为宜。
37、练习负荷的安排要从每站练习的数量、强度、间歇时间、循环次数等全面考虑。每站的负荷一般为学生所能承担的最大负荷的1/3-1/2。循环一周的时间为5-20分钟,各站之间间歇一般为15-20秒。
38、P213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课余性、群众性、教育性、多样性。
39、体育节是指将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体育文化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有机融合的活动,包括体育竞赛和表演、体育知识竞赛、体育知识讲座等。
40、体育竞赛日程计划是对全校一学年的体育竞赛活动所做的全面规划和安排。其内容一般包括:本学年的竞赛项目、竞赛时间、竞赛地点、参赛单位、参赛人数和主办单位等。
41、竞赛规程是指根据学校体育竞赛日程计划,开展某一项比赛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课余体育竞赛工作的只要依据。竞赛规程的内容一般包括:体育竞赛的名称,目的、任务和要求,时间地点,参赛单位和人数,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竞赛办法(分组、竞赛规则、录取名次和计分方法等),奖励办法(精神与物质方面及名额),报名方法(各项目参赛人数、报名资格、手续、截止日期等),注意事项(运动员服装、号码、队旗、资格审查及处理规定等)等。
42、制定竞赛规程时应考虑的方面:竞赛规程的制定应明确可行、竞赛规程应利于更多的学生参加、竞赛规程应提前下达。
43、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紧密相结合;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工作任务繁重复杂;体育教师的工作是面向全社会的。
44、P28细节透视。
45、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运动形式活泼;具有健身性、知识性、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用性;有适用性。
46、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有哪些内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体现;体育教学目标是否得到实现;体育教师的实践能力;课堂创新能力。
47、理想的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较强的运动、教学、组织指导、科研、教育能力等);合理的知识结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教学竞赛训练锻炼管理等专业知识);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
48、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以健身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健心)为目的;内容丰富,空间广阔;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群众性广泛,面向全体学生;具有补偿性、联系性和区别性。
49、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校园健身文明建设。
50、早锻炼的医务监督与卫生要求:早锻炼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均不可过大,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以身体微微出汗、发热即止。运动时一定要循序渐进。运动的内容一般以慢跑、做操、拉伸韧带等轻柔的活动为宜。冬天要注意保暖。雾天要注意呼吸方式与人身安全。
51、课间操的医务监督与卫生要求:课间操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不宜过大;为调剂精神,课间操一般以轻松愉快的活动为主;做操时姿势要正确,动作要到位,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幅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做操不用力,动作走过场,就达不到锻炼效果;一般在体育课后,可不必进行课间操活动,以防止活动时间过长,体力消耗过大,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影响学习和健康。
52、大课间的活动,每次课件活动时间为25-30分钟左右。
53、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54、体育实践课组织:体育课堂常规(课前常规、课中常规、课后常规);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队伍、队形安排与调动;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55、体育课密度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56、密度测量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组织措施、帮助与保护、观察与休息。
57、课密度安排与调控,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的要求:认真备课,周密设计;改进和提高组织水平;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技巧;加强学生思想、纪律教育。
58、体育课密度测定一般为2-3人一组,1人计时,1人记录,1人分析。(人盯人,中等水平)。
59、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与强度对机体的刺激强度。测定时间为2分钟测一次或者练习前后测(课前、课后2分钟和4分钟都要进行测试),总次数不少于20次。
60、心率指数是课中平均心率与课前安静心率之比。
61、研究表明体育课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趋势一般表现为:注意的高峰一般出现在课的15分钟处(45分钟一次课);情绪的高峰一般分别出现在课的4-18分钟和36-40分钟处;意志的高峰一般出现在课中20-30分钟处,它与机体生理活动变化规律所出现的工作状态一致。
62、体育课心理负荷的测定时间,一般每4分钟测一次。测试过程中一般观察被测者的注意、情绪、意志的外部表现。
63、体育实践课的准备:了解学生情况;研究教材教法;准备好场地器材;编写教案;培养体育骨干;教师预练。
64、实践课课堂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检查学生,安排见习生,宣布教学目标、内容、要求。组织教学、讲解示范、演示、辅导、帮助、保护、纠正错误等。指挥和调动队伍,使队伍符合教学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思想、纪律和安全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安排调整场地器材,保护器材。小结布置课外练习。
65、编写实践课教案的步骤、方法与要求: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安排课的内容、组织教法与学练法。合理安排课的各部分时间,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预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计划课所需要的场地、器材和用具。课后小结。
66、编写理论课教案的步骤,方法与要求: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找准并弄清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与编写教学内容和过程。设计板书。课后小结。
第三篇: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1: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特征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特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政治等多种因素制约的特征。
发展趋势:1: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 3: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4:竞技性进步加强 5:逐渐整体化方向发展 6:管理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2:何为终身体育?它的思想是由何人在什么时代提出的?
1: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即从一个人的生命开始到生命的结束都要适应环境与个人的需要进行身体锻炼已取得生存,生活,学习与工作的物质基础或条件。
2:提出: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20世纪60-70年代提出。
3: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2: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2.1:课内外相结合 2.2: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2.3学校体育与卫生保健相结合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4: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5: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4:何谓体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怎样构成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1:在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2:教学过程: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放松阶段,实施阶段,检查与评定阶段。
3:基本要素: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人际关系,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的反馈等。
5: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过滤分别是什么?
1:一般规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教材,通用知识。
2:特殊规律:1: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规律
2: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4: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发展规律
5:人体机能适应性的规律
6:何谓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原则有哪些?
1: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时间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2:一般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直观性原则
3:特殊性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安全性原则,巩固提高原则
7:何谓语言法,何谓直观法?
1语言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2:直观法: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演示和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教学方法。
8:简述讲解示范的感念及要求。
1:讲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作用、要领、方法要求,一直到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讲解的要求:讲解的要明确并具有教育性,讲解的要生动形象、简明易懂,讲解要富有启发性、讲解要注意时机和效果、注意精讲多练。
动作示范: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知道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示范要求:要有明确目的、示范要正确熟练具有感染力、示范的方向和位置要利于学生观察、示范与讲解相结合。
9:简述完整法、分解法、的概念和优缺点?
完整法:是指以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的连续的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优点:能使学生完整的掌握动作,不至于破坏动作结构和产生动作脱节。缺点:不易于较快的掌握动作技术中较为复杂的要素和环节
分解法:把完整的动作合理的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逐渐进行学习达到全部掌握的一种教学方式。
10: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预防及纠正?
1:学生因素:学习目标不明确积极性不高,怕受伤,缺乏信心,有畏难情绪 学生对所学的动作技术的概念
教学的外部环境与条件因素,主要是受到了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多方面环境的影响
2:预防和纠正:运动分解法解决复杂技术问题 通过诱导性练习及转移性练习等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全方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11:实施矫正法的程序是怎么样的?
预测错误—-发现错误—-分析原因---纠正错误---验证效果---总结经验
12:体育教学中的一般教育法有哪些? 批评法、说服法、评比法、榜样法、表扬法
13:确定体育课结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体育课的典型结构各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基础结构的依据:人体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规律“工作能力”逐步上升阶段“稳定阶段”和“下降和恢复阶段”
具体结构依据:体育课的任务,板材性质,学生特点,场地器材特点,季节气候特点。2:准备活动的主要任务:集中学生,明确课的内容任务和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做好准备活动,使机体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完成基本部分的任务做好准备。
部分基本的任务:学习式复习,考核教学进度规定的教材,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发挥体能。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
结束部分的任务: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有组织的结束教学活动。
14:体育课的组织教学包括哪些内容?
体育课常规,学生学习队形安排与调动置场体器材和确定教学组织形式。
15:安排学生学习队形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有利于学生看的清“示范”“演示”“听得清教学”学生尽可能背对阳光、背风沙、背干扰站立。
队伍的站立应有利于教师观察、帮助、指导、调动。
16:体育课的分组轮换形式有几种?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在学生人数不多,技材比较困难复习板材也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采用。
17:何谓体育课的密度?有效利用的各项教学活动和教学辅助活动包括那些?
1:一般密度:一节课中,有效利用的各项教学活动,教学辅助活动的时间与总时间之比。专项密度:指某种活动合理运用时间,课后总时间之比,比如学生做练习总时间与课的总时间之比又叫“练习密度”。
2:有效的活动包括:教师的指导,学生的练习,学生的自练、讨论、分析、相互观察与帮助,学生必要的休息,必要组织教学活动。
18:合理安排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课的类型和教学目标安排生理负荷 根据教材的性质和数量安排生理负荷
生理负荷的强度及过程的安排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展水平。根据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安排生理负荷 考虑作息制度。
19:如何调节体育课的生理负荷?
改变练习内容
改变练习重复次数、延长或缩短练习时间和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 改变动作的某些基本要素 改变练习组合和顺序
改变课的组织教学形式,如采用循环练习式增加竞赛因素等 改变练习条件:如场地大小,器材的重量
20:体育实践课应如何准备?
了解情况:包括学生情况和学校情况
钻研教材教法:钻研教材的特点和作用,钻研教材的技术规格及其重点,研究教法。田径运动会秩序册制作过程
1:封面(运动会的名称,主办单位)2:目录(根据秩序册的内容表明内容页码)3:竞赛规程(竞赛规程和报名报提前下发)4:补充通知 5:开幕式,闭幕式程序 6: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名单(技术代表,技术官员)7:仲裁委员会名单 8:裁判员名单 9:各单位参加人数统计表 10:各项参赛人数统计表 11:兼项人数统计表 12:大会作息时间表 13:各代表队名单 14:竞赛日程表 15:竞赛分组表(蛇形分组、斜线分组、抽签分组)16:男女最高记录表 17:场地平面示意图
第四篇:学校体育学
1、试述我国西周时期学校体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是当时主要的军事技能,在学校教育中也是体育。乐的舞也有体育的意义。
特点:学校是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是培养统治者和官吏的专门机构,其中射御可以培养统治阶级镇压奴隶反抗的军事本领,最受贵族教育的重视,所以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很先要的地位。
2、体育教学具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讲解法?运用时应注意哪些要求?
4、什么是动作示范?运用时要注意哪些要求?
5、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及纠正的办法有哪些?
6、什么是游戏与竞赛练习法?其特点是什么?运用时要注意哪些要求?
7、试述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并做案例设计。
8、什么是运动负荷?构成运动负荷的因素有哪些?
9、课余体育训练有哪几类?10、17、试述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并做案例设计。
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也被称为“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或“创造式教学模式”等,是主张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并使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的原理,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智育”因素。这种理性的为终身体育服务的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认知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的。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这种教学模式在设计时,先将运动教材中有关原理和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组成“课题串”和“问题串”,每个问题都有其验证、讨论和归纳的方法,然后将几个大的问题分别放在各节课中;课的教学过程一般有问题提出、验证学习、集体讨论、归纳问题、得出结论等几个学习阶段,运动的学习和练习则紧密地穿插其中,多采用提问、设疑、讨论等教学方法。
3、具体案例:F教师进行高一的跨栏跑教学,单元按课题“什么是跳栏、跨栏、跑栏”,“跨栏为什么要攻栏”,“攻栏的要素”,“如何练习攻栏的动作”,“你的同伴的攻栏动作如何”等相互有关联的问题,放在8个课时的单元中进行教学。如第三节课时,课题是“攻栏的要素”,教师先让学生测量自己起跨点到栏的距离和下一栏第一步着地点与栏的距离,以诱导学生认知攻栏的技术结构,在实地验证和讨论中得出攻栏与速度、身体柔韧性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找到练习的方向,并实践了如何理性地进行运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11、简介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的基本步骤?
1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如何正确处理师生间的人际关系
13、试述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作用
1、把先进的竞技运动文化作为学校体育内容,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以部分竞技运动手段作为学校体育内容,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体质;
3、通过体育教学掌握各种竞技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4、竞技体育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5、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6、通过学校竞技体育的开展,可以及时发现竞技体育人才。
14、如何正确处理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时间进行训练,不得占用文化课上课时间,平时上课时间,运动员负荷也不宜过大,避免学生出现过度疲劳,影响其文化课学习,节假日期间,可适当增加训练时间,在学习任务繁重如学段考试和升学考试时训练时间可减少,甚至停训。
15、如何用简易的方法计算一次练习的负荷强度并举例说明?
用运动成绩和心率计算。
16、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一个项目或一组练习的负荷强度?
17、你认为创新型体育教师应具有哪些特征?
第五篇:学校体育学整
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基本不考,可能有选择题)1、1979年扬州会议 2、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同时颁布了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 3、2001年9月,各学科“课程标准”在部分学校开始实施。4、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次年在海南、广东、宁夏、山东四省全面进行试验。5、1923年公布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正式把学校“体操课”改名为“体育课”,第二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点)
1、学生的心理发展内容包括:
①、认知发展:感知、注意、思维 ②、情感和意志发展:情感、意志
③、个性发展: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
2、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①、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②、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③、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④、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⑤、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3、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①、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②、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③、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4、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①、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 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5、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①、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②、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③、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④、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重点)
1、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3、课外体育活动:指学校在课余时间开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健身、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的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
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5、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6、健康教育: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
7、家庭教育:是学生在家庭中进行的、为了增进学生健康的各种各样体育和健康保健活动。
8、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
9、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
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10、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体育竞赛(其他体育健身活动)
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基本不考)
1、选择题
体育课程的编制:体育课程设计阶段;体育课程实施阶段;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基本不考)
1、选择题
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包括起始阶段,实施阶段,维持阶段或称制度化阶段
第六章 体育教学(重中之重)
1、体育教学的本质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组成形式。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我国学者对体育教学的界定的观点:强调体育教学的双边性;强调体育教学的教育性;强调体育教学的技能练习)
2、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①、身体直接参与
②、体力与智力活动结合 ③、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3、体育教学目标
概念:是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境中预期产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标准。制定:
(一)、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程序
①、分析教学对象;②分析体育教学内容;③编制体育教学目标
(二)、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①、整体性;②、连续性;③、层次性
(三)、体育教学目标陈述
①、明确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②、准确使用行为动词 ③、规定学习条件 ④、说明预期结果
(四)、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
①、与体育课程目标相关 ②、有教育价值 ③、目标描述要准确
④、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⑤、找到学生与内容的结合点 ⑥、合理的目标分类 ⑦、及时调整
4、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
5、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①、根据体育教学目标 ②、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 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④、根据教师的条件
6、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整体性、启发性、灵活性
7、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一)语言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方法。
①、讲解:是教师给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练习)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规则与要求等,指导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讲解法时应注意:要明确讲解的目的;讲解内容要正确,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讲解要生动形象,精简扼要;讲解要具有启发性;注意讲解的时机与效果。
②、口令与指示;③、口头评价;④、口头汇报;⑤、默念与自我暗示
(二)直观法: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
①、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教师指定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运用动作示范时应注意:要有明确的目的;示范要正确;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与方式;示范与讲解有机结合。
②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③采用多媒体技术;④助力与阻力;⑤定向与领先
(三)完整法与分解法
①、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运动作的方法。
运用完整法的几种常用方式:直接运用;强调重点;降低难度;改变练习的外
部条件。
②、分解法:是将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完整教授动作技术的方法。
(四)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是在动作技能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形成与掌握运动动作中产
生的错误动作及其原因,采取有效地手段措施,防止出现和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方法。
①强化概念法;②转移法;③降低难度法;④信号提示法;⑤外力帮助法
(五)游戏与竞赛法:
①、游戏法:是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预定任务的方法。
②、竞赛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8、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一)自主学习法:(又叫主动性教学)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目标、选择内容、规划学习步骤,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模式。
意义: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体育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学习效果。
特点: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步骤:自定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活动与学习方法;自主评价;自我调控。
(二)探究式学习法: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领域或体育活
动过程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
特点: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
注意事项:合理设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注意运动技能学习的特点。
步骤:提出问题;分组讨论;验证方案;评价与提高
(三)发现时教学法:又称问题法,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发
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结构化的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步骤:①提出问题或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疑难和矛盾,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带着问题去探索。②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动作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③组织学生提出假设和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开展讨论与争辩,对动作技术的原理方法和争论的问题作出的总结,得出共同的结论。
注意问题:①教师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②要因势利导,运用已知,探求未知;③要善于设问激疑,利用矛盾,启迪思维;④采取由简到繁,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步步深入的方法;⑤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⑥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四)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形式。
特点:小组成员之间的正相互依赖;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小组自评;混合编组 步骤:
1)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 2)制定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目标;
3)选择学习的具体课题,并进行组内分工; 4)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5)小组间的比较与评价; 6)学习效果的评价
(五)领会教学法:是在球类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认知活动为主线,将指导学生领会球类运动的特性与战术作为教学的重点,以便发展学生的认知经验,领会球类运动规律的教学方法。
特点:体现现代球类运动特点;强调对战术的领会理解;注重决断能力的培养训练
步骤:项目介绍;比赛概述;战术意识培养;瞬间决断能力的培养;技巧演示;动作完成。
9、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行政班;男女合班分组或单班男女分组;按兴趣爱好(选修项目)
分班;小班化教学
10、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同质分组;异质分组
11、体育课组织与管理:学生学习体育动机的激发;体育课堂纪律的维持;
12、体育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要求:
①、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 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③、具有实效性 ④、符合学生的运动兴趣 ⑤、具有科学性
13、水平教学计划的制定的基本要求:整体性;连贯性;灵活性
水平教学计划制定的步骤:
1)认真研究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 2)根据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将内容标准进行标准细化,并安排到各学段的每一个学期中去。
3)根据水平目标以及各学段的每一个学期进一步具体化了的内容标准,选择有利于实现四个学习领域学习目标和水平目标的内容集群。4)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全年和学期的教学时数,然后再确定各教学内容或单元教学内容的时数分配。
5)制定出水平教学计划,在上述基础上设计出水平教学计划。
14、体育教学方案的设计: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所设
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
15、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
意义:单元教学计划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单元教学计划是制定课程计划的依据。
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的意义:单元教学计划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是制定课程计划的依据 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的步骤:
1)根据水平计划的各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以及内容标准,全面确定单元教学计划的学习目标。
2)从水平计划的每一个学期内容集群中,确定出一项或一组学习内容,并将其分解成有机联系的几个部分
3)根据这一项或一组学习内容的结构和特点,确定学习步骤,并对各步骤的课时数进行分配。
4)在单元教学计划中安排一些辅助性的教学内容,以起到对主要学习内容的补充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5)制定出单元教学计划
16、编写体育课教案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①、确定课的目标
②、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安排选定教学内容 ③、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步骤 ④、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及措施
⑤、对课中各种活动的时间进行恰当的安排和分配 ⑥、教案力求简单明了
17、体育课程学习评价
理念: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目的: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判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内容: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健康行为的评价
实施:①、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标准的实施(采用多元评价标准;提倡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②、体育学习评价方法的实施(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
③、体育学习评价形式的实施:自评、教师评、学生互评。(不知道要不要!)
第七章 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
1、体育学习的特征: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在体育学习中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独到的作用。
2、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指向性;调控性;操作性;灵活性;综合整体型
第八章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2、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多样性、潜在性、多质性。
3、体育课程资源分类:(1)根据来源分类:校内体育课程资源;校外体育课程资源。
(2)根据存在方式分类:显性体育课程资源;隐性课程资源。
(3)根据功能特点分类: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条件性体育课程资
源。
(4)根据形态分类: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体育课程场地器材资源;
体育课程人力资源。
4、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内容包括:体育教师、学生、其他人力资源。
第九章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1、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是在体育课程以外,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以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而举办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
2、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
目的任务的多向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3、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⑴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 ⑵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 ⑶俱乐部活动 ⑷小团体活动 ⑸个人锻炼活动
第十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
1、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
2、输送后备人才,培养群体骨干
3、塑造良好的品质,提高适应能力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具有业余性、基础性、广泛性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共同点(具体的看书)
1、提高运动成绩是主要目标
2、承担较大额运动负荷
3、训练内容手段的有机联系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训练的不同点:(具体的看书)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业余性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性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广泛性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的运用
1)重复训练法:正确运用重复训练法、规定适量的练习负荷 2)变换训练法:明确目的与任务、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3)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目标确定各站的内容和站的数量、针对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地确定负荷、组织和变换循环练习的形式。
4)竞赛训练法: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运用时机
第十一章: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
1、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
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2、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淘汰法、循环法、顺序法、轮换法。
第十二章:理想的体育教师
第一节:理想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1、专业能力:(1)教师的一般能力: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运用现代教育
技术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
(2)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能力:(具体的看书本p239)
1)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能力 2)体育教师应具精力充沛,体魄健壮 3)体育课堂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各项条件,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
2、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具体看书本p269)
1)岗前培训:新体育老师脱产培训、校内由本校组织学习提高 2)院校培训:学位课程培训、短期进修培训
3)校本培训: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单位,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以教师在工作中
学习为基本特征,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结合起来的一种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