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斜面》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斜面》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斜面》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8课。
教学目标: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观察实验。能用测力计等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并做好实验记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示研究过程和结论。
2.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知识能改善生活。
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简单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过程与方法:用木块、木版、小车等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
教学重点:对斜面的作用和省力规律的研究过程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小车、测力计、记录纸(学生)、长短不一的木版、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斜面
1.师:同学们,我听说你们最爱动脑筋,最爱帮助别人,是吗?(是)好!老师领同学们去公益劳动好不好?(课件:工人叔叔想办法运油桶)工人叔叔遇到困难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帮他们吗?(学生想办法:直接搬,用木板搭桌子上,用吊车)你们认为哪个办法比较好?(用木板搭桌子上)你们都同意?(同意)老师也同意,看,工人叔叔也采用了我们的意见。其实像这样抬起木板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在科学上就叫做斜面。〈板书课题:斜面〉 2.谁能帮老师在黑板上搭个斜面?(斜面的高度、长度)
3.师:刚才你们为什么要用沿着斜面推而不直接抬呢?(用斜面有什么好处?)省力?猜的?感觉?(学生发言)今天我们就来亲自验证一下。
4.要验证斜面是否省力,用小车代替油桶,还需要准备些什么?(学生:测力计、搭个斜面)5.先搭个斜面吧(学生动手)
二、初步探究,斜面能省力
老师看每个小组都把斜面搭好了,你想怎样来研究呢?实验时,为了保证收集的数据更准确,老师给你一点小提示:课件出示 1.小组合理分工,密切合作
2.拉动小车时要均匀用力,让小车在斜面上做匀速前进,并在前进中读出数据。
下面开始实验!
3.(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及时巡视指导。4.(交流实验结果)
师:我们请第一个做出实验的小组来交流一下他们研究的结果。
其他小组的研究结论一样吗?看来斜面的确有省力的作用!我们的推测是正确的。
三、深入探究,斜面的省力规律
1.(汇集各组的探究数据)
这是刚才几个小组的实验时搜集到的数据。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从中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和疑问?(学生自由发言,师引导)垂直提力相同,为什么每个小组沿着斜面匀速前进,所用的拉力不同呢?我也有同样的困惑?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斜面装置不一样造成的?能具体说一下,斜面的哪个因素可能影响拉力的大小?(板书:长度)可能是什么关系(斜面越长,越省力)。刚才这位同学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想可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前提,继续猜,还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板书高度)有什么关系,具体说一下(高度越低越省力)。这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到底省力的大小与斜面的高度和斜面的长度有没有关系呢(同学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怎么办?)对了,让实验来说话。由于时间的关系,就请每个小组选择你们感兴趣的一方面来探究,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2.(小组讨论方案)(集体交流方案)3.师:方案定好了,来交流一下,一组,你们想研究哪方面的?具体操作,其他小组有没有要补充的?你来,进行斜面高度的探究必须保证斜面的长度不变,做同样实验的小组请举手,明确方案了吗?那么剩下的小组就是研究斜面长度对拉力大小的影响了。各个小组定好方案了,我们就动手验证吧!
4.(小组实验)教师及时巡视指导参与小组探究活动
5.交流结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你们的研究结果,这是一组的,他们研究的是斜面长度不变,改变斜面的高度,结果是高度越低越省力,另一个小组的结论是一样的。再来看看研究斜面长度对省力大小的影响,结论是高度不变,斜面越长越省力。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科学探究,不仅研究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还探究出斜面的省力规律。
四、拓展延伸,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1.斜面能够省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这就我们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谁能说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斜面?(身上的衣服拉链、教室里面的斜面)
2.老师这里也搜集到一些图片,你能从中找到斜面吗?
(1)出示图片(向车上运送货物,斧头,拉链,楼梯里有斜面吗?)(2)盘山公路图
想想,骑自行车上坡怎样比较省力?
(讨论交流,延长了斜面的长度省力。提醒:注意安全。)(3)录像展示生活中斜面的应用。
(出示螺丝钉图片)(板书:变形)你真了不起,连变形的斜面都找都找到了。你想不想真正体会一下斜面是怎样变形的?那课后请同学们参考课本,自己做一个螺丝钉的模型,不过,我们要来个比赛,看谁做的螺丝钉最省力。有信心挑战吗?
(4)这节课老师收获很多,你们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谁表现的比较好,好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等进行评价)
《斜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观察实验。能用测力计等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并做好实验记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示研究过程和结论。
2.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知识能改善生活。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简单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过程与方法:用木块、木版、小车等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
教学重点:对斜面的作用和省力规律的研究过程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小车、测力计、记录纸(学生)、长短不一的木版、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课件情境:重物水桶、卡车,用哪些机械能解决问题? 引入“斜面”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重物模拟,学生亲自体验,得出:用斜面比较省力。
(二)学习新课
环节一:如何进行验证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实验一)授课过程:
你能用手中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斜面能省力吗?先和学生一起认识认识实验材料,提示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教师查看各组实验情况。通过实验,发现实验中斜的木板有省力的作用。(板书)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指导学生认真写好实验记录。
汇报:简单汇总几个小组的实验数据,通过数据对比。从不同的结果中猜想斜面省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可能跟斜面高度、斜面长度有关,以此导入下一个环节。
环节二: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的关系。做好对比试验。(实验二、三)
(三)、深入探究,斜面的省力规律
1、利用学生猜想,提示他们自己进行省力大小与斜面高度关系的对比实验。明确对比实验过程中的改变条件和不改变条件。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汇报结论。
2、指导学生进行省力大小与斜面长度关系的对比试验,汇报结论。
实验得出:斜面省力跟高度、斜面长度的关系,总结引入坡度的概念。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跟踪观察、指导学生进行对比试验。3.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1)讨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省力作用? 观察课件中的图片,讲解斜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演示(螺纹是斜面变形示意)
教师演示,拉开螺纹成为坡度平缓的斜面,了解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讲解:螺钉是利用斜面省力的原理制成。螺钉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
(四)、拓展延伸,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1.留意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省力的特点?
2.思考:斜面虽然能省力,但有什么缺点?高楼中的电梯,虽然费力,但有什么优点?
斜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主探究研讨活动,认识斜面能够省力,且是越平缓越省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设计实验,处理数据科学严谨的态度。
2、通过严谨进行模拟实验,学生能初步认识到能量守恒大科学观(用斜面省力,路程长,费时,不用斜面费力,路程短,省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合作的精神。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设计实验,处理数据科学严谨的态度。难点:学生能初步感受建立大科学观。
材料:小车(上加钩码),测力计,斜面板子,铁架台,数据记录表,量角仪。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朗读《挑山工》一文中有关挑山工怎样登山的句子,并提问:你们有什么样的想法?
课件展示:工人叔叔将一只笨重的油桶沿着斜面推上一辆汽车。
提问:工人叔叔为什么要沿着斜木板推,而不直接把木桶抬上汽车?请作出你的猜想。
教师导出课题:斜面
1、学生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学生认真观看并积极思考。
3、各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汇报猜想结果——省力。
二、新课:
(一)设计模拟实验证明斜面省力
1、明确模拟实验:你如何能证明斜面省力?
(1)让学生充分讨论:如何模拟工人运油桶?也就是说,在这个模拟实验中,谁模拟谁?(意识到小车模拟油桶,测力计模拟等于推力,铁架台高度模拟汽车货斗高度,木板模拟工人用板子。更要明确用测力计在木版拉上模拟用斜面向上推,用测力计直接拉模拟直接抬)对照情境图
(2)模拟实验设计:你如何能证明斜面省力。
孩子讨论,明确对比实验斜面推比直接抬(提)省力。注意对比公平性问题,什么是唯一不同的条件(直接用测力计拉与用斜面拉),什么是必须保证相同的条件(同样高度,同一个测力计,同一个小车,同样匀速拉动)。
2、小组实验,并进行实验记录。
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尽量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并且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实验结果。提问:我们在实验中只实验一次就记录一次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可不可以?
(至少三次,取平均数才比较科学,如果其中一次数值差距太大,还应该进行第四次再求平均数)
3、学生小组合作,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要求:汇报实验结果和你们组的发现,几组汇报后,大家讨论得出结论。
5、组织学生反思:你是否很好地模拟了工人运油桶这个情境了呢?如果学生说不上来,可找一个小组到前边来演示,让学生找存在问题。重点找直接拉的高度问题,找出关键谁跟谁比也就是直接拉到底拉到哪?如果学生做得多数有问题,那就不着急,给学生时间再来做这个实验,看看学生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直接拉省时间。
6、板书:斜面可以省力。
(二)证明斜面更省力
1、刚才我们通过动手研究发现斜面可以省力,那么斜面怎么样才能更省力呢?(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
2、让学生自己提出猜想:并且记录下来。简单交流(角度设计,如果有重物猜想,各组的重物是不同的,可以两组配合用相同角度实验)
3、设计实验:如何证明自己的猜想?(主要设计不同坡度的对比实验,设计斜面角度实验只能改变斜面角度,不能改变高度,高度必须保持不变才能保证是模拟实验,因此板子可以抬高,但是测量高度不能变)。
4、观看微课视频
5、学生小组合作,动手研究不同情况下斜面用力大小,及时记录。
6、汇报数据和自己组的发现。
7、汇总数据,说一说我们有什么共同的发现。你还有什么别的发现(能够意识到斜面平缓省力费时,斜面陡费力省时)
板书: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三、巩固:
1、情境,抬空水桶到车上,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不是越省力越好,省力与省时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
2、说一说,生活中都哪些地方用到了斜面。可以出示山路、立交桥、螺丝钉等图片让学生理解。
四、板书设计
斜面
省力
斜面越长越省力,斜面越光滑越省力。
五、作业:找一找生活中用到的斜面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斜面》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斜面》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等。
2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知道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2.知道斜面的变形螺旋及其作用。
3.了解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3.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认识斜面的变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斜面。
1、图片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麻烦,瞧,小明今天就遇到了一个麻烦,要搬自行车上台阶很累、很不方便,你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2、学生交流解决方法。(预设:可以把台阶改造成斜坡,可以用木板铺成斜坡……)
3、随机出示示意图,介绍斜坡的坡度。
4、激发研究兴趣:大家想的这种办法到底好不好呢?
二、体验活动、发现问题。
1、引导活动:这是一辆小车,垂直提升小车要用多少力呢?搭建斜坡提升小车又要用多少力?想不想测量一下呢?
2、学生讨论实验做法:
(1)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读出读数。测力计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指针。)
(2)搭建斜坡,用测力计拉起小车,读出读数。用测力计在斜坡上拉小车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呢?(测力计要与木板相平,用力要均匀等)
3、学生分组体验活动:垂直提升小车与搭建斜坡提升小车
4、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课件统计数据。
5、观察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6、交流发现:使用斜坡能省力、各组斜坡省力不一样。
三、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1、再次创设情境:小明也想到了搭建斜坡,但现在有三个不同坡度的斜坡,1号、2号、3号,但是他不知道选择用哪一个斜坡就能很省力的把车推上去?
2、讨论:如果让你来选,你会选择哪一个斜坡?为什么?
3、学生提出各种猜想:
预设一:学生提出不同猜想。
(1)选择3号,3号坡度小,推起来省力;
(2)选择1号,1号坡度虽然大,但距离很短。如果从省力的角度考虑,你会选择哪种?
(3)选择1号,1号坡度大,推起来省力
预设二:学生提出“选择3号,3号坡度小,推起来省力”一种猜想。
1、引导探究,讨论做法:要知道哪种猜想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学生课内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的做法:
(1)你能利用材料造成大小不同的坡度吗?
(2)不同坡度会造了,那我们在每一种坡度上实验时应该测几次?
(3)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3、学生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教师巡视,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4、组织汇报,课件统计数据,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
5、解疑:你们猜猜小明最后选了哪一个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动画)看来,斜坡确实是个好办法。
四、联系实际,认识斜面变形。
1、出示公路模型,引出问题:现在有高、低两条公路(距离较远),你有办法让两条公路的车辆在这一段互相流通起来吗?
2、学生交流办法:搭建斜坡。
3、提出更难的问题:现有这两条公路距离很近,你还有办法让两条公路的车辆互相流通起来吗?你还有办法让两条公路上的车辆还像刚才一样省力互相流通起来吗?
4、引导观察:将直线斜坡引桥变成了什么形状?
5、小结:像这种变形斜坡叫螺旋。这种螺旋引桥在哪里可以见到呢?
6、出示图片:这些图片中哪里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有什么作用?
五、课内小结,延伸课外: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了哪些收获?
2、指导课外探究: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我们可以开展更深入的观察、记录,看一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1)你能利用材料造成大小不同的坡度吗?
(2)不同坡度会造了,那我们在每一种坡度上实验时应该测几次?
(3)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在这里要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很重要,但观察、记录也同等重要,要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4)、学生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教师巡视,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5)、组织汇报,课件统计数据,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学生课内汇报各组的实验数据,教师随机汇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6)、解疑:你们猜猜小明最后选了哪一个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动画)看来,斜坡确实是个好办法。
(7)、出示图片:这些图片中哪里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斜面
斜面—→
—— 省力
大
费力
坡度
小
省力
变形斜面:盘山公路、螺丝钉
第三篇: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斜面》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斜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3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字典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2、课件——引桥比较长的大桥、盘山公路、盘旋的楼梯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教师提问:在一个粮油批发商店前,停着一辆大卡车,准备要运一车油,这么重的一桶桶油,怎样能把它运到车上呢?如果是你,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回答。(3)教师小结。
二、设疑猜想,设计方案
那么像斜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你们认为斜面省力吗?
1、学生大胆猜想
2、设计方案 实验一:
(1)提供实验材料。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一个测力计、一块短木板、圆铁、木块),现在,老师想让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
下,利用这些实验材料,开动脑筋,想个什么方法来证明斜面省力呢?
(2)讨论实验方法。(3)汇报实验方法。(4)教师小结。实验二:
过渡:现在,老师有一个新问题,想挑战大家,同学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如果我们用不同坡度的斜面实验,你认为哪个会更省力呢?(1)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来做这个实验呢?(2)讨论实验方法(3)汇报实验方法
(4)教师小结。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哪些呢?
三、合作探究,实验验证
1、实验验证
(一)斜面省力
(1)按照实验计划学生做实验。(边实验边填好实验报告单)(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斜面省力)(3)教师小结:斜面能够省力。
2、实验验证
(二)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1)按照实验计划学生做实验。(边实验边填好实验报告单)(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斜面越平缓越省力)(3)教师小结。
四、交流分析,总结提炼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能自己想方法动手做实验,验证了斜面不但有省力的作用,而且不同的斜面省力的大小不同,斜面越平缓越省力,反之则越费力。
五、回归生活,实践运用
过渡:同学们真厉害!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探究了两个问题,不但知道了斜面省力,还知道了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正因为如此,斜面在日常生活应用的相当广泛。
看课件上的图片哪里运用了斜面?
1、立交桥的引桥
2、盘山公路
3、楼梯
4、老师这里有两个螺丝钉想取出来,有一把羊角锤和一把螺丝刀,假如是你你想用哪个工具?说一说为什么?上前面来试一试?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多观察、多动脑、多实践了解斜面的更多的用途。
七、板书设计
20、斜面 省力
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教学反思:
在做探究斜面作用的实验时,出现了直接提起小木块用的力与利用斜面拉小木块用的力相同的情况,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当时我就想是不是学生的实验操作有问题,于是我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结果还是如此,这是怎么回事呢?细一琢磨原是摩擦力在作怪。因为木板与小木块的表面光滑度不够,摩擦力较大,影响了实验效果,才出现了上面的情况。为了不影响后边的实验,我及时调整了方案,把小木块改为滚轴,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使摩擦力相对变小,于是学生顺利的完成了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教学中,虽然用滚轴代替了小木块,减小了摩擦力,但由于滚轴质量轻,产生的数值差距
较小,效果也不是很明显。我想下次再上这课时,把滚轴的质量变大,效果会不会更好些。
通过本课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课堂教学效果好,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需要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出发,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内容,善于取舍,不断反思,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
第四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斜面》教学设计
《斜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观祭实验;
2.并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做好实验记录; 3.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4.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
5.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教学重点】
l、探究坡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2、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影响坡度火小的因素
2、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教学准备】
课件、激光笔、实验记录单、测力计、小车、木板、木块 【教学过程】
一、贴近生活,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学生非常聪明,善于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老师这里就有一个难题,大家想不想帮忙?请看视频。(播放视频)
效果怎么样呢?大家请看。(播放视频)
二、探究斜面的作用
(一)初步探究:斜面可以省力
1.提出问题
这次轻松的就把电动车搬上来了,那是不是电动车的重量变轻了呢?还是老师的劲儿变大了?
2.大胆猜测
那这都是谁的功劳?
板书课题:斜面
斜面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省力?
3.设计实验
运用斜面真的可以省力吗?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我们需要——实验验证。
我们首先得搭一个斜面,你们小组能利用桌面上的材料搭一个斜面吗?
现在斜面有了,如果我们用小车来替代电动车,那么你打算怎么来设计我们的实验呢?
在做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4.实验验证
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5.交流汇报
通过观察这组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二)深入探究:坡度越小越省力
请再看我们刚才的实验数据,你还有什么发现? l、提出问题
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板书:坡度)
你认为坡度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
2、大胆猜测
你认为坡度大小与省力多少有什么关系?
3、设计实验
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是不是这样呢,需要我们实验来验证。由于我们只有一块木板,所以今天,我们就通过改变高度来改变斜面的坡度。
你打算怎样来设计这个实验呢?
出示温馨提示。
4、实验探究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指导
5、交流汇报
通过我们的实验数据,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
(板书:越小越,连接省力两字)
三、应用拓展
从古代起,人们就利用斜面提高工作的效率,改善人们的生活,现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广泛。
交流南浦大桥的引桥建设。
四、课外探究
同学们,你还能用斜面省力的原理来解决生活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斜面
坡度越小越省力
第五篇:斜面教学实录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镜头一:工人直接用手把油桶抬上车;镜头二:工人用木板搭成一个斜坡搬油桶)生:(看录像)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录像中的工人们同样是在搬油桶,从车下搬到车上,那么用手直接搬运和用木板搬运有什么不同呢? 生:用木板搬运省力
生:油桶是圆柱形的,利用滚动的原理,用木板搬运比用手直接搬要省力的多。师:还有吗? 生:(没人回答)
师:其实像这种斜架的木板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斜面。(板书:斜面)师:刚才有同学说斜面省力,是吗? 生:是
师:你能证明斜面省力吗? 生:(有为难情绪)
师:刚才有好几个同学说斜面省力,你能证明吗? 生:圆柱体在地上滚的时候,利用下坡力省力。师:刚才老师是问你,把油桶从车下搬到车上,对吗? 生:是
师:斜面真的能省力吗? 生:(有为难情绪)师:你觉得斜面省力吗?
生:我觉得斜面不省力,它往上搬的时候要用更大的力。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你觉得呢? 生:我觉得用斜面比较省力。
师:你觉得用斜面比较省力?能证明斜面省力吗? 生:能!
师:你怎么证明?
生:我觉得用手搬得用好几个人的力气,用斜面搬只要两个人的力气就可以了。师:你能想办法证明给大家看吗? 生(回答不了)
生(另一位):老师,可以做实验。师: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你想怎么做这个实验呢? 生:我们可以用桌子上的材料 师:那你怎么做呢?
生:(好长一段时间,没人回答)
师:用手直接搬和用斜面哪一个省力,你怎么做实验? 师:怎么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用斜面到底是不是省力呢? 生:用测力器 师:怎么用?
生:用测力器挂在这个油桶上。师:继续说
生:然后往上拉,看看刻度。
师:你想的方法非常好。他想用直接提油桶和用斜面提的数据来比较。(板书:直接提 用斜面提)
师: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直接提还是用斜面提省力了,对吗? 生:对
师:那么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生:木板、油桶
师:木板和油桶,我们大油桶没有,用小油桶来代替可以吗? 生:可以 师:还有吗? 生:测力器 师:还有吗? 生:(摇头)师:没有了 生(另一位):架木板的工具 师:用架木板的工具来代替什么? 生:代替车
师:桌子上老师提供了木板、油桶、测力器、铁架台,那么你来看一看这些实验器材,做这个实验还有什么困难吗? 生:(看实验器材)
师:(发现一学生举手)你有困难了,你说。生:这个油桶没有口子
师:不好用,老师也为你们发现了这个困难。师:(发现一生举手)你还有什么困难吗? 生:(拿起木板)这样放是不是会滑下去
师:老师为他(指前一位)这个油桶不好用是吧,老师准备了一个秘密武器。(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油桶钩)看,这是什么?一个钩钩。这个钩钩怎么用啊?仔细看,油桶的两侧各有一个小孔,我们只要把钩子的两端分别夹在小孔里,油桶就可以自由地滚动了。(说着示范)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师:那么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为了测量的准确,在斜面上测力器尽量与斜面平行,并且匀速地慢慢地向上滚动。(演示实验)
师: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容易出现误差,所以我们多做几次。最后再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中。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开始
生:(实验)(老师巡回指导)(8分30秒)师:停!现在我们进行小组汇报,先请第一组。
生(第一组):直接提3.8(N),用斜面提1.7(N)(N---牛顿)生:(第二组):直接提3.7(N),用斜面提2(N)生:(第三组):直接提3.7(N),用斜面提2(N)生:(第四组):直接提3.8(N),用斜面提1.8(N)生:(第五组):直接提3.8(N),用斜面提1.5(N)生:(第六组):直接提3.8(N),用斜面提2.3(N)
师:刚才我们用实验得到的这些数据,请你仔细看一看,你有什么反应? 生:我发现用斜面提省力
师:你发现用斜面提比直接提要省力。那么我们可以说用斜面是省力的,对吗? 生:是
师:(板书:用斜面省力)
师:那么我想请同学再来看一看这些数据,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为什么都是3.8牛顿?
师:对了,我们看一看这些都是3.8的数据,直接提3.8牛顿,用斜面呢? 生:有1.7、1.8、1.5、2.3牛顿 师:直接提的时候用力都是3.8牛顿,那为什么用斜面时的数据会不一样呢?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我觉得是我们做的误差 生:我觉得是木板造成的
生:有可能是提的速度快慢造成的 生:我觉得是木板的斜度不一样 师:木板的斜度是什么意思?
生:木板的斜度就是木板架在一个地方,高度和低度不同。师:高度和低度是木板的吗? 生:是的
师:好,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原因(见一同学要说),你要说是吗?你说。生:我觉得是滚动原理,滚动的比直接提的肯定要轻。师:那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有木板造成滚动,滚动就减轻重量,我觉得是这个原因。
师:好的,坐下。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原因,那么你们认为究竟哪一个原因是主要原因?造成直接提和用斜面提比,用斜面省力?哪个原因是最主要的? 生:我觉得用木板有一个缓冲的作用 师:你觉得哪个是最主要的? 生:木板的高度 师:木板的坡度是吗? 生:是
师:木板的坡度缓一些或者陡一些影响了我们的用力情况,是这样吗? 生:是
师:那么,你觉得斜面的坡度到底与我们的用力情况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越陡,木板的承受力越小。
师:那你觉得我们的用力就越费力,是吗? 生:是
师:好的,请坐。那你们能想办法来证明你的想法吗? 生:做实验
师:那你想怎么做实验?
生:把架子往下放一次,再往上放一次。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因为看看是不是跟刚才那位同学说的那样? 师:你想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是吗? 生:是的
师:好的,请坐下。想法非常好,我们同学只要对不同坡度的斜面进行研究就可以得到结论,是不是? 生:是 师:一会儿,我们小组可以对坡度陡一点的斜面进行测量,再对坡度较缓一点的斜面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数据记录下来。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好!开始!
生:(实验: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用力情况)4分钟
师: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坡度较缓、坡度较陡的斜面用力情况。
生(第一组):我们组坡度较缓的是0.6牛顿,坡度较陡的是3.9牛顿。生(第二组):我们组坡度较缓的是0.3牛顿,坡度较陡的是3.5牛顿。生(第三组):我们组坡度较缓的是1牛顿,坡度较陡的是3牛顿。生(第四组):我们组坡度较缓的是0.3牛顿,坡度较陡的是4.4牛顿。生(第五组):我们组坡度较缓的是1.2牛顿,坡度较陡的是3.4牛顿。生(第六组):我们组坡度较缓的是1.9牛顿,坡度较陡的是3.2牛顿。师:那我们来看一看刚才得到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呀? 生:我发现了坡度越缓用的力越小,坡度越陡用的力越大。
师:好的,请坐。看来做实验我们发现了一条规律:斜面的坡度越平缓,越怎样? 生:越费力 师:越怎么样? 生:用的力越小。
师:(板书: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斜面越平缓,越省力,可以吗? 生:可以
师:咱们一起说一遍
生:斜面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师:刚才我们做实验得到了数据,现在请大家闭上眼跟老师想想这样的画面:如果现在油桶的体积变小一点,重量也变轻了,那它还会不会适用这条规律? 师:睁开眼睛,看我。你说。生:会
师:你能肯定吗? 生:能肯定
师:你能证明给大家看吗?你有什么办法? 生:(说不出)
师:可用实验证明吗? 生:(点头)
师:那怎么做这个实验呢? 生:用小一点的油桶
师:好的,用小一点的油桶,是吗?请坐。师:我们用小油桶再次来做这个实验好吗? 师:(每组发小油桶)
生:(实验:研究小油桶的用力情况)2分50秒 师:好!第一组把你们得到数据汇报一下。
生(第一组):坡度较缓的0.2牛顿,坡度较陡的3.7牛顿。生(第二组):坡度较缓的0.5牛顿,坡度较陡的3.8牛顿。生(第三组):坡度较缓的1.5牛顿,坡度较陡的2.5牛顿。生(第四组):坡度较缓的0.8牛顿,坡度较陡的2.5牛顿。生(第五组):坡度较缓的1.5牛顿,坡度较陡的1.8牛顿。生(第六组):坡度较缓的1.1牛顿,坡度较陡的2.6牛顿。师:好的,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这些数据,你发现什么了? 生:我发现坡度较缓的要比坡度较陡的要省力。
师:也就是说斜面的坡度越平缓就越省力,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再次验证了这条结论。
师:好了,工人们也正是发现了这条结论,才在工作中有所应用。我们看一下,回顾一下刚才看的画面。
生:(看录像,内容:工人用木板达成一个斜面搬油桶)师:看到这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生:木板是用两根的
师:和用一根的一样。刚才我们实验验证了斜面的坡度越平缓越省力,可是工人们为什么不使用一个坡度更平缓的斜面来工作呢?
师:发现了吗?(演示)如果这是工人工作的斜面,在不改变斜面高低的情况下,你能不能搭个更省力的斜面? 师:能吗?你来。
生:可以在木板的底部再垫上点东西。师:你为什么这样做?
生:这样可以使斜面的坡度变得更缓一些。
师:实际上这样木板怎么样了?你想达到什么目的? 生:使斜面的坡度变得缓一些。师:(发现另一位同学举手)你来说 生:木板变长
师:木板变长,斜面的坡度就变缓了,对吗?
师:看来,他发现这个了。要想坡度变缓,就需要更长的…… 生:木板
师:工人们在工作的时候会考虑到客观的因素。好了,刚才我们对斜面说了这么多,生活中你在哪使用过或见过斜面吗? 生:爬楼梯
师:爬楼梯,是吗? 生:在工地上
师:在工地上,是吗?看来生活中还真不少,只要我们同学细心地去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下课!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师: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跟听课的老师们再见。
《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
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制定一个较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激发研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
3.科学知识:经历“斜面省力”研究活动,知道从斜面拉上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和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的原理,了解生活中斜面原理的多种多样的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科学实验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课前准备:
学生材料:搭斜面的材料(表面同样平整光滑,长度分别为 30厘米、50厘米、80厘米的木板和三角架等),重物(小滚筒、载重小车、小木块等不同重量三组),测力计(平板),实验记录表等每组一份。
演示材料:相关图片或者视频材料的课件,纯净水桶一个,厚实的大木板三块(长、中、短)。
教室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组合,全班成马蹄形组织;在中间空地上放置装满水的饮用水桶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谁能把这桶水搬到这桌子上来?(先请一男生提,再请一女生提)(估计女生有困难)我这儿还带来了几块木板(出示),你能利用这些木板,用比他小的力把水桶放上桌子?
2.学生反馈交流,并让该女生去操作。后问:两次搬水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师:看来这木板还真有些作用,其实像这种斜架的木板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斜面。(板书:斜面)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感觉到利用斜面来搬能怎样?比谁省力?(贴图出示:
并板书:斜面能省力)
4、师:如果把这两块木板也分别搭成斜面,再让大家来搬这个水桶,你估计会怎么样?如果按谁更省力来给这四种方法排排队,你会怎么排?(根据学生发言的意见把示意图贴在黑板的相应位置)
5、师:既然大家都说斜面能省力,那为什么这三种都是斜面,却有些更省力些呢?(生分别阐述其推测理由)
二、自主实验,探究问题
1、那我们的感觉、我们的这些推测到底对不对呢?到底斜面是否真能省力?如果能省力,是不是斜面坡度越平缓越省力?(幻灯显示两个问题)我们又能不能通过科学的实验和数据来证明这些问题呢?
2、我们桌子上也有材料,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材料,互相讨论一下你们组将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去验证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
3、交流讨论,质疑修正。师作以下引导:验证这两个问题至少要做几组实验?哪几组?那每组实验做几遍比较合适?为什么至少要做3遍?(由于做实验的时候容易出现误差,所以我们每组都应多做几次。最后再取平均数作为实验的结果。明白了吗?(幻灯逐步出现各项内容直至出现整个学生记录表)
4、师:由于在实验中我们还要用到测力计,我们是第一次用到,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为了测量的准确,老师有几个注意事项想给大家提一下。(幻灯图文及动画依次出示——注意事项:①使用之前先检查测力计竖直时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②拉动时要匀速、缓慢。③在斜面上测力器尽量与斜面平行。④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手别放松,视线要与刻度一致。)
5、师指导学生讨论当指针在两个刻度中间时该如何读数。
6、分发记录单,并开始小组实验
7、分小组上台汇报数据,师汇总数据(幻灯),组织讨论:刚才我们通过实验获得了这些数据,请大家仔细看看,从中你有什么发现?这些科学数据能不能说明我们的问题?说明了什么问题?
8、学生归纳结论(师幻灯出示结论):同意这个结论吗?
三、联系生活,延伸问题
1、师:刚才我们通过科学的实验验证了我们的问题,得出了关于斜面的这些结论。那么在生活中你在哪使用过或见过斜面吗?(学生举例并说明,质疑。)
2、老师这儿也收集了一些照片请同学们看看,想想其中的奥妙,看看跟我们今天研究的斜面有什么联系?如果有,是哪个地方应用了斜面?(出示生活中人们应用斜面的照片,让学生说说其中的斜面原理。如果学生在解释螺丝钉时有困难,可以用卷纸的方式进行演示。)
3、师:看来生活中斜面还真不少,是吧?其实咱们今天研究的只是关于斜面一小部分知识,关于斜面还有更多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呢。今天下课回去后,就请大家加倍用心地去寻找、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斜面,好吗?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