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 早 教学实录

时间:2019-05-13 22:3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下册 早 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下册 早 教学实录》。

第一篇:五年级下册 早 教学实录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 指名读

2、回顾上节课讲的内容:三味书屋的陈设

二、精讲课文

师:三味书屋是鲁迅当年学习、生活的地方。鲁迅先生当年怎样在三味书屋学习的呢?也许我们能从他书桌上的一个“早”字中找到答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在书桌上刻一个“早”字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8自然段,找出相关词句。生: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师:面对鲁迅的迟到,老先生的态度是怎样的? 生:严厉、生气。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

师:那你想想老先生说这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生:严厉、命令。

师:那哪位同学想做这位严厉的老先生给我们读一读这句话。生读

师:注意标点符号“!”,表达的强烈语气。生再读

师:大家都的真不错啊。那面对老先生的批评,鲁迅是怎么做的?

生: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师:那由此咱们感受到鲁迅的心情谁是怎样的? 生:难过、伤心。生:内疚、自责。生:愧疚。

师:可见鲁迅的心情糟糕透了。那鲁迅没有说什么,是他真的没什么可说吗?

他为什么要迟到呢?

生: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师:原来他迟到是有原因的。一个“躺”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鲁迅的父亲病很重啊。

师:正是因为父亲的病重,所以身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可是喜爱读书的鲁迅又不舍得放弃学业,所以,他不得不这样做。那同学们再来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 生:鲁迅很辛苦。生:鲁迅的忙碌。

师:那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出来的呢? 生:一面....一面.....师:你能用一面...一面...造个句子吗? 生造句

师:通过造句咱们知道一面..一面..是同时做事情,那鲁迅该多忙碌啊,除此之外,鲁迅还去哪里啊? 生:药铺与当铺

师:也就是说鲁迅一天要去几个地方? 生:四个。

师:那你能通过朗读读出鲁迅的忙碌与辛苦么? 生朗读 指名读

师:为了家务、学习两不误,他尽力缩短在药铺与当铺的时间,他不得不加快速度,这句话中哪个动词准确的反应了这一幕? 生:奔走。

师:你这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 生:跑、快速的跑。

师:鲁迅是一天这样奔走吗?两天?三天? 生:不是,天天。

师:天天如此啊。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鲁迅太辛苦了。生:鲁迅很辛苦啊。

师:那你们能再次通过朗读,读出鲁迅的辛苦吗? 指名读 齐读

师:从上述内容咱们可以看出鲁迅迟到是故意的吗?他是为了什么啊? 生:不是。为了家庭,为了父亲。

师:按理说他应该告诉老师,可他说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生:没有。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师:由此,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

师:鲁迅不仅没有向老师申辩理由,还把一个“早”字刻在书桌上。他为什么要刻一个“早”字呢? 生:告诫自己不要再迟到。生:让自己记住这次的教训。生:提醒自己不迟到。

师:那同学们再来想一想,鲁迅除了提醒自己不迟到,还把什么刻到了这个“早” 字里面了? 生:坚定的信念。生:决心。

师:咱们同学真棒。那鲁迅把自己的决心刻在了里面,提醒自己不要迟到,那他做到了吗?你从哪看出的?

生:做到了。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师:从那以后中的这个“那”指什么时候? 生: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生:从刻了“早”字以后。师:你是怎样“再也没有”的? 生:从来都没有。

生:一次也没有。师:鲁迅他做到了吗? 生:做到了。

师:鲁迅是一个说道做到的人,他不仅做到了,还做到了...生: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师:什么是“时时早”? 生:珍惜时间。生:与时间赛跑。生:把握时间。

师:从这个词咱们感受到鲁迅对待时间的态度是? 生:珍惜时间。

师:那“事事早”又该怎样理解呢? 生:做什么事都走在别人的前面。师: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在干什么呢?

简介鲁迅的背景: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为了唤醒劳苦大众,为了与黑暗势力、与反动派作斗争,鲁迅本来是学医的,他毅然弃医从文,通过写文章唤醒国人的麻木,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鲁迅先生的文章像匕首、像枪头直刺敌人的心脏。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用文字与敌人作斗争的,并且用尽了他的一生。

师:多么可敬的鲁迅先生啊!那我们能把这种赞美、赞叹朗读出来吗? 生 指名读 齐读

师:鲁迅先生就是这样工作着、奋斗着。鲁迅先生的可贵精神和事件观念几十年来一直激励着、鼓舞着人们努力工作、努力学习。那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读到这老师想到一句谚语: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那清晨和春天象征着什么啊? 生:最好的是时光。

师:对呀,清晨和春天就是象征着咱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那你是怎样理解“东风第一枝”呢?什么是“东风第一枝”呢?

生:春天第一枝开放的梅花。

师:那鲁迅先生是怎样做到“东风第一枝”的? 生:他珍惜时间,做什么事情都走在别人的前面。生:不畏艰难,成为大家表率的人。

师:那身为学生的我们怎样做“东风第一枝”呢? 生:上课不迟到。

生:老师讲课之前,提前做好预习。生:早早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作业。

师:是的,鲁迅就是这样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最后终于成为世界有名的大文豪,一生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那身为学生的我们也应当学习鲁迅先生“早”的精神。老师在这里也收集了关于鲁迅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和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

间等于慢性自杀。—— 鲁迅

师:同学们,文章已经学完了,但我们认识鲁迅才刚刚开始。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希望同学们能去读一读鲁迅的一些作品,进一步走近鲁迅,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教学实录

通分实录案例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通分,掌握通分的方法,会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比较大小。

2.通过寻找比较分数大小来体验通分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转化的思想,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通分的意义和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年我市正在深入开展创建全国环保城市活动,我们学校积极响应号召,也开展了环保活动。环境教育对同学们来说已经不陌生了。还记得我们去年参观过我市垃圾处理厂吗?你还记得垃圾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出示信息窗一:请看,这是某个城市一天来的垃圾处理情况。师: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说出数学信息。

师:看到这些数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填埋处理的与堆放处理的垃圾谁多? 生:填埋处理的与堆放处理的垃圾谁少? 生:如何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3/7和2/5谁多? 谁少?)(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1.师:同学们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与小组内交流一下。2.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3.师:同学们,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动脑筋自己解决,大家试着比较以下谁大谁小。看谁解决的好。

4.总结:

师: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个组想出的办法最多? 师:说一说比较填埋处理的与堆放处理的垃圾,哪类多?你的做法是什么。

(三)集体进行交流。

1、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将三种情况板书

生1:化成小数比大小 3/7≈(0.429)2/5=(0.4)因为(2.429)>(0.4),所以 3/7>2/5 师:你是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比较的。

生2:化成同分子分数比大小 2/5=(6/15)3/7=(6/14)因为(6/15)>(6/14),所以 3/7>2/5 师:你是分子相同,分母谁小那个分数就大的方法做的。生3:化成同分母分数比大小 3/7=(15/35)2/5=(14/35)因为(15/35)>(14/35),所以 3/7>2/5 师:你是分母相同分子谁大那个分数就大的方法做的。师: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

生:分母相同,只比较分子的大小就可以了。

通分异分母分数33×515==77×535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22×714==55×735同分母分数 2.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化成小数比大小,有的化成同分子分数比大小,也有的化成同分母分数比

大小,这三种方法都对。其实都是将新知识转化成了已有的知识来解决。

3.优化方法

师:用三种方法中你喜欢的方法比较这两个的大小? 师:通常情况我们习惯用化成同分母分数比大小,这样分母相同了,便于比较。

4.总结学习情况

师:观察两组化成同分母方法比较的过程,你能不能自己尝试着总结一下什么叫做通分? 出示:像这样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叫做通分。

师:公分母是什么意思?

通分时,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5.比较3/4和5/6的大小,引导学生理解通常情况下通分时我们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比较3/4和5/6 的大小:

师:用24做公分母对呢,还是用12做公分母对? 师生:都对。

师:你觉得用哪一个数做公分母好? 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做的? 生:用24做公分母,数字太大了。生:12正好是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师:刚才有的同学用24作为3/4和5/6的公分母。有的同学是用12作为3/4和5/6的公分母。还可以用那个数作为3/4和5/6的公分母? 生:分母的公倍数都行。

师:那你们觉得用哪个数做3/4和5/6的公分母简单? 师:通常情况下通分时我们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最简便。(四)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1.把3/5和4/15通分。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如果较大的分母是较小分母的倍数,较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练一练3你会把533×3=55×3415=4154和通分吗?159=15如果较大的分母是较小分母的倍数,较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看你的眼睛亮不亮(找公分母): 3.实战演练

通分:1/3和1/4 2/3和5/6 8/9和5/8 3/4和9/10 4.比较大小

3/5○5/8 7/12○14/25 9/10/○4/5 4/7○2/3 5一个普通的鸡蛋,蛋黄的质量约占2/5,蛋清的质量约占1/2,其余的是蛋壳,蛋黄和蛋清哪部分重一些?(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 你能用这节课学的知识解决哪些问题? 生:知道了什么是通分。生:学会了通分的方法。

师: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真正把通分的知识掌握起来,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三篇:五年级下册 桥 教学实录

桥 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自读课文 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生读

师:大声点。生再读。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桥!生:斜拉桥 生:吊桥

师:今天的桥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桥,打开课本,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以见过什么样的桥导入,看似切题,可是这样的导入为下文起什么样的作用呢?如果不能起到导火索的作用,不如直接进入文本。)生读。

一生没读完,师提示让学生读完。(在这样的分秒必争的大赛上,老师让学生读完,从容镇静,关注学生。)

二、教学词串,概括大意

读词: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正音

师:这些词语在文中都表示什么? 生:表示洪水。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咆哮的洪水,都带有口字旁,张着大嘴,像什么? 生:像狮子 生:像魔鬼。

师:像猛兽,它发出的声音就 生:咆哮

师:能不能想象猛兽发出声音的样子读词。生读几个词

师:推想词的意思,再想画面,就能把词读得有滋有味了。师:这组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这是描写什么的?

生读“清瘦 沙哑地喊 冷冷地说 师:能不能再冷些 生再读

师:再冷些 生读

师:大家一起读。齐读。

师:这个词是什么

生读:祭奠 师:什么意思? 生说意思。

师:来纪念他,是吗。看。这是两个字的象形文字。师解释两个字的象形意义。

右边是一个大酒坛子,形象不形象,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字发生了变化。(出示汉字演变。)师:汉字怎样? 生:博大精深 生:变化多端

师:请端端正正地写写这个字。注意坐姿与执笔。生写字。

师:写字如做人,来不得半点马虎。师:课文中是谁祭奠谁?

生:是老太太祭奠丈夫与儿子。

师:文中的丈夫我们可以指他为老支书。儿子是文中的小伙子。生说。

师:还写了哪些人? 生:乡亲们。

师:洪水来临之后,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写了什么事? 生说。

师:说出了起因经过结果,如果加上时间地点,会更完整。生再说。

三、紧扣关键,感悟课文

师:概括能力提高就来源于不断的练习。所有的人命运都和桥联系在了一起。这是怎样的桥? 生:窄窄的桥?

师:还是什么样的桥、生:血肉筑的桥? 师:联系上文说说? 生:挽救人生命的桥。师:从哪看出来的? 生说。

师:还从哪看出是‘救命的桥? 生说。

师:这是救命的桥,一百多号人一起拥上窄窄的木桥,会怎样? 生说后果。

师:那就成了?

生:通向死亡之路的桥。

师:成了夺命桥。是谁让它成了救命桥? 生:老支书。师:读书,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现老支书语言神态动作的词语,认真读,认真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学。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划的哪里? 生:请大家看第15小节。生读第15小节。我们知道小伙子是老支书的儿子,他爱儿子,更爱乡亲们。

师:抓住了一个“揪“字,很好。生:请大家看13小节。生读。

师:这是老汉的语言神态吗?你看、生:我从第20小节看出,他很爱自己的儿子。不想让儿子被洪水吞没。师:一个是揪,一个是推,两个动词之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他对乡亲的爱与对儿子的爱。师:因为他,所以他(引导用因为所以说话。)生说。

师:找到了动作,有没有划语言的?

生:请看第十小节,生读最后一句话。他不愧是让人拥戴的老汉。

师:告诉大家原因,又告诉大家怎么过桥,最后提出一个特殊的要求,在危难面前,把人民群众放在前面。看一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有三个感叹号!生说理由,生读。(桥窄一句)师:多么关心群众,还能看出什么? 生:关心群众。

师:有点急,再急点。生再读。

师:再看看这句话,还有什么发现? 生:文字特别地少。师:为什么少?

生:为了让群众更快地脱离洪水,只是简短地说,让乡亲们很快脱离洪水!师:你读懂了别人没读到的。生读

镇静自若 生读

不容商量 生读

大家一起读 师:我们抓住语言动作就能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就能够体会到老支书的心理。这是很好的写作文的方法。记住了吗?

老支书把小伙子用力地推上木桥,可是桥却塌了,洪水淹没了小桥,洪水也把小伙子吞没了。(音乐起)也把老支书(师边说边擦去黑板上的人名)吞没了,看到课文的最后一段。五天后,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请你接着读 生读: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的丈夫和她儿子。师:两个人

生:她丈夫和她儿子

师:老人家失去了世界上最亲的人,丈夫和孩子。老支书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名与姓,他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的只是他的形象,还有他在洪水当中的语言动作,我们来回味一下。

灾难来临的时候他是一位镇定自若的共产党员,读 生读“老汉清瘦的脸上……像一座山“ 师:一座山,乡亲们的靠山,再读。生再读。

师:在最危险时刻,这位果断的老支书,读 生读“桥窄…… 师:沙哑地喊,再读 生读

师:他也是爱着自己儿子的老父亲,读。生读

师:木桥消失了,但是共产党人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架起了生命的桥。(生起立读桥)下课!

第四篇:早 j教学实录

《早》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早》这篇课文(板书)。咱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张美妙的图片,看——出示一幅梅花图:你由这幅图想到了什么?谁来说说? 生:不惧严寒

生:梅花香自苦寒来 生:迎风傲雪 生:坚强不屈

师:看来,美妙的东西总会让人产生美妙的联想,难怪面对梅花,诗人们能写出那么多的优美诗句。三味书屋的后院里,就种着梅花,这些梅花是什么样的呢? 生: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师:看看梅花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下心读读,画出你认为写梅花最美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觉得特别好的词句也可以圈画一下。

生:我画的句子是“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很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师:那你说说这花美在哪里?

生:我觉得作者笔下梅花的颜色很美。

师: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梅花的颜色很美?

生:“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这几个词写出了梅花颜色与众不同。师:真不错,找的非常到位。那你是怎样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冰清玉洁”这个词语的呢?

生:形容像冰那样清澈透明,像玉那样洁白无瑕。师:那冰清玉洁这个词是什么的象征呢? 生:品格高尚的象征。

师:嗯,非常好!还有谁也像他一样画了这段话?也来说说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这段话中还写出了梅花的形态很美。

师: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梅花的形态美?

生:从很“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这句话中我仿佛看到了梅花那高雅的姿态。师:除了这句话,你们还画了其他句子吗?

生:我还画了这句话:“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梅花是开得最早的一种花,它具有“早”的精神,它的品质很美。

师:通过上节课的了解,你们还记得什么是“二十四番花信风”吗?

生:古人认为,应花期而来的风,其来有信,所以称“花信风”。由小寒到谷雨共8个节气,120日,每5日为一候,计24候,每候应一种花信。因为梅花在二十四花信风中排在第一,所以课文中说“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从这些词语与句话中就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深层的含义,真了不起!作者将梅花的颜色、外形、品质写得那样美,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它的美吗?赶快练习吧!(生练习)

师:嗯,你读得真棒!都快赶上老师了!还有谁向他挑战?

师:读得真棒!连老师都听得入迷了!那同学们,老师又有疑问了,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梅花和鲁迅有什么关系呢? 生:因为他们身上都有“早”的精神。

师:是啊!作者站在三味书屋后院的梅花下,也像同学们一样,品味着梅花最独特的韵致——“早”,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鲁迅

师:鲁迅书桌上的“早”还有一段来历呐。请同学们自由读6—8节,看看这个“早”怎么来的,然后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并在书上空白处做上批注,为什么这些句子给你的感受最深。

师:(巡视指导)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要边读边思边画边写。可以写你从这个词中看出什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什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总之,你怎么想就可以怎么写。师:我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在书上写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下面请前后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相互交流一下你们的感受。(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投入!谁来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我感受到鲁迅每天特别的辛苦。

师:从哪些重点词语可以看出鲁迅每天忙碌的身影呢? 生:一面、一面、天天。

师:想象一下:鲁迅每天早晨所做的事情。

生:每天早晨天还没亮,鲁迅就早早的起来,赶忙在家里找找能当钱的东西,然后急忙跑到当铺换几个钱,再跑到药铺给父亲买药,再把药送到家里,最后背上书包来到书塾。

师:鲁迅小小的年级就扛起了家庭的重任,每天多么的忙碌,不过,有一天,鲁迅上学还是迟到了,那等待他的是什么呢?

生: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以后要早到!” 师:那鲁迅是怎样做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鲁讯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这段话给我的感受很深,可以看出鲁迅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

师:说得多么到位呀!说明你真正用心读书了!还有谁也画了这段话,来谈谈你的看法。

生:鲁迅早晨迟到是为了给父亲看病,是有原因的,可他听了老师的批评并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以此激励自己要时时早,事事早。师:真不错!你能从哪些重点词感受出来呢?

生:我画出了“默默”、“再也”、“没说什么”这几个词,这些词语最能看出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

师:通过品词也能领悟人物的品格。从这个“轻轻地”“小小的” 可以看出什么呢?

生:鲁迅把“早”字刻在了书桌上,实际上是把“早”字刻在了心里,时时鞭策自己,勉励自己,要时时早、事事早。

师:好一个“早”字刻在心里。你真正走进文中去了。那这段话中有“从那以后” 中“那”之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理解。生: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师: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你还觉得哪段话给你的感受最深? 生:我觉得这段话给我的感受最深,“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我觉得这句话中的“清晨”、“春天”都是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间,我们一定要珍惜。

师:说得真好!还有谁也画了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生:有句谚语说得好: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我想我也要像梅花和鲁迅那样珍惜时间。

师:你还能结合谚语来谈自己的体会,真好!谁还知道关于珍惜时间的谚语? 生:我还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谚语,也是告诫我们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

师:那怎样才能做“东风第一枝”呢?结合梅花、鲁迅来谈一谈。生:事事走在别人前面,不畏艰难,成为大家表率的人。

师:同学们的见解深刻,说得真透彻!那你们再思考一下:“早”、“梅花”、“鲁迅”这三者有什么联系?

生:作者写梅花和鲁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早”。

生:梅花“早”的品质就是鲁迅“早”的品质!

师:对,这种写法就是“以物喻人”。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这句话也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师:有人说鲁迅就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落的梅花,结合本文讨论一下:鲁迅的“早”体现在哪里?

生:从小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生:觉醒的早,奋斗的早。

师:是的,鲁迅就是这样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最后终于成为世界有名的大文豪,一生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老师也收集了关于鲁迅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和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

间等于慢性自杀。—— 鲁迅

师:同学们,文章已经学完了,但我们认识鲁迅才刚刚开始。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希望同学们能去读一读鲁迅的一些作品,进一步走近鲁迅,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

第五篇: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斜面》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斜面》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斜面》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8课。

教学目标: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观察实验。能用测力计等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并做好实验记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示研究过程和结论。

2.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知识能改善生活。

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简单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过程与方法:用木块、木版、小车等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

教学重点:对斜面的作用和省力规律的研究过程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小车、测力计、记录纸(学生)、长短不一的木版、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斜面

1.师:同学们,我听说你们最爱动脑筋,最爱帮助别人,是吗?(是)好!老师领同学们去公益劳动好不好?(课件:工人叔叔想办法运油桶)工人叔叔遇到困难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帮他们吗?(学生想办法:直接搬,用木板搭桌子上,用吊车)你们认为哪个办法比较好?(用木板搭桌子上)你们都同意?(同意)老师也同意,看,工人叔叔也采用了我们的意见。其实像这样抬起木板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在科学上就叫做斜面。〈板书课题:斜面〉 2.谁能帮老师在黑板上搭个斜面?(斜面的高度、长度)

3.师:刚才你们为什么要用沿着斜面推而不直接抬呢?(用斜面有什么好处?)省力?猜的?感觉?(学生发言)今天我们就来亲自验证一下。

4.要验证斜面是否省力,用小车代替油桶,还需要准备些什么?(学生:测力计、搭个斜面)5.先搭个斜面吧(学生动手)

二、初步探究,斜面能省力

老师看每个小组都把斜面搭好了,你想怎样来研究呢?实验时,为了保证收集的数据更准确,老师给你一点小提示:课件出示 1.小组合理分工,密切合作

2.拉动小车时要均匀用力,让小车在斜面上做匀速前进,并在前进中读出数据。

下面开始实验!

3.(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及时巡视指导。4.(交流实验结果)

师:我们请第一个做出实验的小组来交流一下他们研究的结果。

其他小组的研究结论一样吗?看来斜面的确有省力的作用!我们的推测是正确的。

三、深入探究,斜面的省力规律

1.(汇集各组的探究数据)

这是刚才几个小组的实验时搜集到的数据。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从中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和疑问?(学生自由发言,师引导)垂直提力相同,为什么每个小组沿着斜面匀速前进,所用的拉力不同呢?我也有同样的困惑?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斜面装置不一样造成的?能具体说一下,斜面的哪个因素可能影响拉力的大小?(板书:长度)可能是什么关系(斜面越长,越省力)。刚才这位同学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想可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前提,继续猜,还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板书高度)有什么关系,具体说一下(高度越低越省力)。这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到底省力的大小与斜面的高度和斜面的长度有没有关系呢(同学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怎么办?)对了,让实验来说话。由于时间的关系,就请每个小组选择你们感兴趣的一方面来探究,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2.(小组讨论方案)(集体交流方案)3.师:方案定好了,来交流一下,一组,你们想研究哪方面的?具体操作,其他小组有没有要补充的?你来,进行斜面高度的探究必须保证斜面的长度不变,做同样实验的小组请举手,明确方案了吗?那么剩下的小组就是研究斜面长度对拉力大小的影响了。各个小组定好方案了,我们就动手验证吧!

4.(小组实验)教师及时巡视指导参与小组探究活动

5.交流结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你们的研究结果,这是一组的,他们研究的是斜面长度不变,改变斜面的高度,结果是高度越低越省力,另一个小组的结论是一样的。再来看看研究斜面长度对省力大小的影响,结论是高度不变,斜面越长越省力。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科学探究,不仅研究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还探究出斜面的省力规律。

四、拓展延伸,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1.斜面能够省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这就我们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谁能说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斜面?(身上的衣服拉链、教室里面的斜面)

2.老师这里也搜集到一些图片,你能从中找到斜面吗?

(1)出示图片(向车上运送货物,斧头,拉链,楼梯里有斜面吗?)(2)盘山公路图

想想,骑自行车上坡怎样比较省力?

(讨论交流,延长了斜面的长度省力。提醒:注意安全。)(3)录像展示生活中斜面的应用。

(出示螺丝钉图片)(板书:变形)你真了不起,连变形的斜面都找都找到了。你想不想真正体会一下斜面是怎样变形的?那课后请同学们参考课本,自己做一个螺丝钉的模型,不过,我们要来个比赛,看谁做的螺丝钉最省力。有信心挑战吗?

(4)这节课老师收获很多,你们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谁表现的比较好,好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等进行评价)

《斜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观察实验。能用测力计等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并做好实验记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示研究过程和结论。

2.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知识能改善生活。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简单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过程与方法:用木块、木版、小车等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

教学重点:对斜面的作用和省力规律的研究过程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小车、测力计、记录纸(学生)、长短不一的木版、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课件情境:重物水桶、卡车,用哪些机械能解决问题? 引入“斜面”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重物模拟,学生亲自体验,得出:用斜面比较省力。

(二)学习新课

环节一:如何进行验证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实验一)授课过程:

你能用手中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斜面能省力吗?先和学生一起认识认识实验材料,提示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教师查看各组实验情况。通过实验,发现实验中斜的木板有省力的作用。(板书)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指导学生认真写好实验记录。

汇报:简单汇总几个小组的实验数据,通过数据对比。从不同的结果中猜想斜面省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可能跟斜面高度、斜面长度有关,以此导入下一个环节。

环节二: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的关系。做好对比试验。(实验二、三)

(三)、深入探究,斜面的省力规律

1、利用学生猜想,提示他们自己进行省力大小与斜面高度关系的对比实验。明确对比实验过程中的改变条件和不改变条件。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汇报结论。

2、指导学生进行省力大小与斜面长度关系的对比试验,汇报结论。

实验得出:斜面省力跟高度、斜面长度的关系,总结引入坡度的概念。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跟踪观察、指导学生进行对比试验。3.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1)讨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省力作用? 观察课件中的图片,讲解斜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演示(螺纹是斜面变形示意)

教师演示,拉开螺纹成为坡度平缓的斜面,了解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讲解:螺钉是利用斜面省力的原理制成。螺钉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

(四)、拓展延伸,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1.留意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省力的特点?

2.思考:斜面虽然能省力,但有什么缺点?高楼中的电梯,虽然费力,但有什么优点?

斜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主探究研讨活动,认识斜面能够省力,且是越平缓越省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设计实验,处理数据科学严谨的态度。

2、通过严谨进行模拟实验,学生能初步认识到能量守恒大科学观(用斜面省力,路程长,费时,不用斜面费力,路程短,省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合作的精神。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设计实验,处理数据科学严谨的态度。难点:学生能初步感受建立大科学观。

材料:小车(上加钩码),测力计,斜面板子,铁架台,数据记录表,量角仪。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朗读《挑山工》一文中有关挑山工怎样登山的句子,并提问:你们有什么样的想法?

课件展示:工人叔叔将一只笨重的油桶沿着斜面推上一辆汽车。

提问:工人叔叔为什么要沿着斜木板推,而不直接把木桶抬上汽车?请作出你的猜想。

教师导出课题:斜面

1、学生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学生认真观看并积极思考。

3、各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汇报猜想结果——省力。

二、新课:

(一)设计模拟实验证明斜面省力

1、明确模拟实验:你如何能证明斜面省力?

(1)让学生充分讨论:如何模拟工人运油桶?也就是说,在这个模拟实验中,谁模拟谁?(意识到小车模拟油桶,测力计模拟等于推力,铁架台高度模拟汽车货斗高度,木板模拟工人用板子。更要明确用测力计在木版拉上模拟用斜面向上推,用测力计直接拉模拟直接抬)对照情境图

(2)模拟实验设计:你如何能证明斜面省力。

孩子讨论,明确对比实验斜面推比直接抬(提)省力。注意对比公平性问题,什么是唯一不同的条件(直接用测力计拉与用斜面拉),什么是必须保证相同的条件(同样高度,同一个测力计,同一个小车,同样匀速拉动)。

2、小组实验,并进行实验记录。

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尽量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并且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实验结果。提问:我们在实验中只实验一次就记录一次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可不可以?

(至少三次,取平均数才比较科学,如果其中一次数值差距太大,还应该进行第四次再求平均数)

3、学生小组合作,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要求:汇报实验结果和你们组的发现,几组汇报后,大家讨论得出结论。

5、组织学生反思:你是否很好地模拟了工人运油桶这个情境了呢?如果学生说不上来,可找一个小组到前边来演示,让学生找存在问题。重点找直接拉的高度问题,找出关键谁跟谁比也就是直接拉到底拉到哪?如果学生做得多数有问题,那就不着急,给学生时间再来做这个实验,看看学生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直接拉省时间。

6、板书:斜面可以省力。

(二)证明斜面更省力

1、刚才我们通过动手研究发现斜面可以省力,那么斜面怎么样才能更省力呢?(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

2、让学生自己提出猜想:并且记录下来。简单交流(角度设计,如果有重物猜想,各组的重物是不同的,可以两组配合用相同角度实验)

3、设计实验:如何证明自己的猜想?(主要设计不同坡度的对比实验,设计斜面角度实验只能改变斜面角度,不能改变高度,高度必须保持不变才能保证是模拟实验,因此板子可以抬高,但是测量高度不能变)。

4、观看微课视频

5、学生小组合作,动手研究不同情况下斜面用力大小,及时记录。

6、汇报数据和自己组的发现。

7、汇总数据,说一说我们有什么共同的发现。你还有什么别的发现(能够意识到斜面平缓省力费时,斜面陡费力省时)

板书: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三、巩固:

1、情境,抬空水桶到车上,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不是越省力越好,省力与省时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

2、说一说,生活中都哪些地方用到了斜面。可以出示山路、立交桥、螺丝钉等图片让学生理解。

四、板书设计

斜面

省力

斜面越长越省力,斜面越光滑越省力。

五、作业:找一找生活中用到的斜面

下载五年级下册 早 教学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下册 早 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早》

    3.早 学习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早》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文章以真挚朴实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全......

    下册体育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下册体育《自然地形跑》教学实录 辛置小学韩云国 学习目标:积极参与游戏活动,轻松自然地进行自然地形跑。 学习内容:游戏 自然地形跑 学习步骤: 四、 游戏活动,积极参......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走近京剧》教学实录

    走近京剧 教材分析: 《京韵》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第六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课本中第二次出现的京剧音乐,第一次是二年级下册出现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新版音乐课程标准》......

    《早发白帝城》教学实录(精选5篇)

    [《早发白帝城》教学实录] 24 古诗两首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教学实录。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实......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学实录

    杠 杆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让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那位同学勇敢的到前边来试一试?老师给他找一个对手,现在大家猜想一下谁会赢呢?(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你......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早》课件

    教学目标: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学实录[推荐阅读]

    《杠杆》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提出问题:“什么是杠杆?什么情况下使用能够得到巨大的力?”从而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并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