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探索

时间:2019-05-15 02:0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探索》。

第一篇: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探索

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

探索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竞争加剧,大学生在学习、就业、经济等各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运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工作方法,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对帮助大学生解决个人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149-02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也加快了我国社会化发展的进程,高校教育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问题,当前社会变化加剧,人口增多,社会就业问题,已经让每一个学生都不能独山其外了。学生在学校学习,面临着诸多压力,如果这些压力不能得到及时释放就会对学生心理造成诸多问题。另外,目前大学生正处于青年走向成人的过渡时期,心理和生理正在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阶段,对待事物还是缺乏较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理想和现实差距过大,心理极容易遭受打击,普遍的问题是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这时候如果不及时疏导,就极易造成心理上的问题。

因此结合当前时代环境的新要求,也为了大学生更好的成长,把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去,既关注大学生的成长需求,也关注大学生心理变化,通过开展案例辅导、小组讨论等学习方法,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弥补性作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这一基本理念。

一、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应用科学,专业理念和理论是社会工作的基础,规范了社会工作学科的功能和目标,以及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行为和态度。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1、对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视;

2、自主和自我实现的权利;

3、尊重个人的潜力并支持个人的志向使其得以实现;

4、每一个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权利,应该尊重这些区别。”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层面商,社会工作主要是强调解决相关的社会问题和一些社会冲突,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专业层方面,则是强调个人发展,助人自助,通过对其他有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其解决困难,最终也可以让自己从帮人的实践中获得自我心灵的愉悦,使得自己更加富有爱心,自强不息。

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有运用类似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方法,但是跟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有所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更倾向于单个的个体,而社会工作更看重个体在群体里的作用,整个社区,乃至社会对个人的影响。

二、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补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是使大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自身心理的变化,有计划、有目的的提高其心理健康素质,同时也是心理咨询的拓展和延续。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的原因,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教师以兼职教师为主,专职教师为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了个别文科类师资队伍较强的院校能做到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外,许多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一般由专职辅导员、学工干部以及少部分心理学教师等组成。兼职人员缺乏专业心理学知识,在课程教学和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时,只能凭借自身的经验和理解对学生进行辅导,难以形成系统、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在社会工作方法中,个案工作可以由心理专业教师联合兼职教师进行,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内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有所交叉,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后,完全可以由专职辅导员来完成。

2、以课程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资队伍紧缺,而心理健康教育又必须在全体学生中开展,这就使得教师授课只能进行在100-200人的大班中开展。这种情况下,最高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课堂讲授,教学内容以心理学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性教学可行性较弱。而实践体验式教学在学生人数多、教师力量薄弱的困境中,往往难以采用。社会工作方法里,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大部分都是实践和体验式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互帮互助,能够极大的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忽视学生主体性,限制学生个性发展

大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目的,主要在于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学习心理调试方法,从而在面临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问题时,能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试,理性地面对和解决。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为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和实际心理需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社会工作方法中的小组工作中,按小组的功能,可分为社交小组、成长小组、教育小组、服务或志愿者小组、意识提升小组、任务小组、社会化小组,社会行动小组等,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极大的发挥出课程教学中的效果。

三、社会工作方法理论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弥补性作用为预防性作用,是当前课程改革创新的主要方向。社会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都以人为工作对象,通过对个人的关怀和关注,及时了解到个人最新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有助于帮助个人及时排解心理方向的不良情绪,这使得二者具有很强的相通性,这种相似性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社会工作提供了基本前提。

1、小组工作方法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重要方法

通过在实际的心理课题上引入小组工作方法,心理任课老师可以和同学们之间相互建立信任和了解,还可以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都获得一种归属感,帮助自我排解心理上的孤独和恐惧。通过这种方法开展教学,也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相互认识、了解、沟通,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与团体心理辅导所不同的是小组工作方法不一定要针对有心理困扰或者心理障碍的学生,普通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在某方面进行提高或者学习,教师只需要从旁进行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分享感悟。

2、个案工作法的特点

个案工作方法的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展开的,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心理咨询方法,这种方法强调人是变化的,尤其是人的心理状态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个案工作理论认为,个人问题的产生不是心理方面的问题,而是环境带给人的影响而产生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助人自助”的理念,不仅仅只通过咨询简单的解决学生个体的心理问题,而是通过了解对学生个体的全面了解,立足于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而带来的一些解决办法和想法,充分结合个人家庭、所在的环境等因素来展开针对性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制定专属性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学习应对困难的方法,重新开始自信的生活,以此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性。

3、社区工作方法的引入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根本举措

此处的“社区”区别于传统的社区,此处的社区是指学生集中生活的场域。心理健康课教师通过整体教学、分别交流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以及种类繁多的社团活动,使学生真正具有校园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外一个方面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诸方面的关注和关怀,让学生心理不在有孤独、恐惧,心理感觉暖暖的,使得自我精神状态处于积极,愉悦的状态。同时,从大学生身处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入手,持续不断的挖掘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相关因素,帮助学生不断增强自我心理承受能力。社会工作方法是一个经过实践检验课帮助学生构建自我强大心理的一个最基本和最持久有效的办法。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政法学院)

注解:

①Paula Allen-Mearse编.陈蓓丽.蔡屹等译.学校社会工作[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文献:

[1]张斯虹.社会工作嵌入高校学生工作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2]Paula Allen-Mearse编.陈蓓丽.蔡屹等译.学校社会工作[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蒋蕊.学校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14

[4]陈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5]赵清文.社会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的启示[J].党政干部学刊,2009(1)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材料总结

近因效应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们认知具有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阐释的后摄作用。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固然重要,最后的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对陌生人的认知中,首因效应比较明显;而对熟识的人的认知中,近因效应比较明显。这就告诉我们,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既要注意平时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也要注意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

晕轮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别人作出全面的结论。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这种光环效应。光环效应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断泛化的结果。在光环效应状态下,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环被扩大,其优点或缺点也就隐退到光的背后被别人视而不见了。在人际交往中,你有过这种情形吗?对外表吸引人的同学赋予较多理想的人格特征,或为那些长相比较靓的同学设计美好的未来。例如,“你气质好,将来求职就业一定没有问题”,“那个人第一次见面就对我关心倍至,令我难忘”等等。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就是投射效应的一个侧面。投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指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具有某些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了他人身上。例如,一个对他人有敌意的同学,总感觉到对方对自己怀有仇恨,似乎对方的一举一动都有挑衅的色彩。另一种是指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不称心的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例如,在考场上,想作弊的同学总感觉到别的同学也在作弊,倘若自己不作弊就吃亏了。目的是通过这种投射重新估价自己的不称心的特性,以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

刻板效应

刻板印象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主要表现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主观、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人,不管他是否呈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是该类人的代表,进而把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他。刻板印象作为一种固定化的认识,虽然有利于对某一群体作出概括性的评价,但也容易产生偏差,造成“先入为主”的成见,阻碍人与人之间深入细致的认知。例如,男生认为女生心细、胆小、娇气;女生则认为男生心粗、胆大、傲气。农村来的同学认为城市来的同学见多识广,但狡猾、小气;城市来的同学则认为农村来的同学孤陋寡闻,但忠厚、老实,等等。

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极端的首因效应:一见钟情。

晕轮效应(英文The Halo Effect),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例:唐骏学历门事件。

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例:广东人、教师、工程师等不同的角色举例,可随机。

投射效应:所谓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故事: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我们推断的他人想法,往往其实是自己的想法。

心理异常(精神疾病)的判断方法

(一)一般心理问题:

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的依据为:

1、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存协调性一致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结合案例,如:根据此三原则判断,该求助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而且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

2、根据心理冲突的常形与变形来分析:心理冲突的常形是与现实刺激相关联,而且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常人可以理解;而变形是指与现实处境不相联系,涉及到往往是一般人不值得为之操心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常人觉得不可理解。本案例中,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是常形,属于正常范围,不是神经症性的,由此可以排除神经症。3: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心理冲突由现实刺激引起,由此体验到不良情绪;持续时间为„„,超过一个月,不满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的控制之下,行为始终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的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其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考试时需要结合案例回答。)综合以上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二)严重心理问题:

1、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存协调性一致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结合案例,如:根据此三原则判断,该求助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而且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

2、根据心理冲突的常形与变形来分析:心理冲突的常形是与现实刺激相关联,而且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常人可以理解;而变形是指与现实处境不相联系,涉及到往往是一般人不值得为之操心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常人觉得不可理解。本案例中,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是常形,属于正常范围,不是神经症性的,由此可以排除神经症。3: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初始情绪反应剧烈,甚至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内心痛苦,不依靠专业干预难以摆脱,对社会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情绪反应已经泛化,与最初刺激相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发不良的情绪反应。(考试时需要结合案例回答。)综合以上,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三)神经症(以恐怖症为例):

1、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存协调性一致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结合案例,如:根据此三原则判断,该求助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而且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

2、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为变形,与现实处境不相联系,不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常人无法理解。而且按许又新教授六分法来评判: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4—5分为可疑病例,不小于6分为确诊神经症。(结合案例)3:符合恐怖症的诊断:对„„有强烈恐惧,恐惧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在发作时,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有反复的或持续的回避行为;明知恐惧过分,不合理,或者是没有必要,但是无法控制。(结合实际案例)综合以上,诊断为恐怖症。

当你身边有同学患有精神疾病并且行为异常时作为大学生你应该怎么办?

1.首先,报告老师或者辅导员

2.控制事态发张(控制现状)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并注意附近是否有尖锐物品,例如,刀具,石块棍子等可至人受伤的工具 3.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保护自己及同学的安全

ABCDE理论的应用(合理情绪疗法):

完整的治疗模式由ABCDEF六个部分组成。

A:activating events,指发生的事件。

B:beliefs,指人们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

C:emp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 指劝导干预。E:effect,指治疗或咨询效果.F:new feeling,指治疗或咨询后的新感觉。人们面对外界发生的负性事件时,为什么会产生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人们常常认为罪魁祸首是外界的负性事件(A)。但是艾里斯认为,事件(A)本身并非是引起情绪反应或行为后果(C)之原因,而人们对事件的不合理信念(B)(想法看法或解释)才是真正原因所在。因此要改善人们的不良情绪及行为,就要劝导干预(D)非理性观念的发生与存在,而代之以理性的观念。等到劝导干预产生了效果(E),人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及行为,心里的困扰因此消除或减弱,人也就会有愉悦充实的新感觉(F)产生。

ABCDE模式在心理自助中的运用

合理情绪疗法是艾里斯通过切身体验感悟和总结出来、用于帮助自己同时帮助他人进行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这种疗法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人们培养更实际的生活哲学,减少自己的情绪困扰与自我挫败行为,也就是减轻因生活中的错误而责备自己或別人的倾向(消极目标),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未来的困难(积极目标),其操作模式如下。(1)找出使自己产生异常紧张情绪的诱发事件(A),例如当众讲话、考试、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

(2)分析挖掘自己对诱发事件的解释、评价和看法,即由它引起的信念(B),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信念,并且探讨这些信念与所产生的紧张情绪(C)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到异常的紧张情绪之所以发生,是由于自己存在不合理的信念,这种失之偏颇的思维方式应当由自己负责。

(3)扩展自己的思维角度,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D),动摇并最终放弃不合理信念,学会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还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或实际验证的方法来辅助自己转变思维方式。

(4)随着不合理信念的消除,异常的紧张情绪开始减少或消除,并产生出更为合理、积极的行为方式。行为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又促进着合理信念的巩固与情绪的轻松愉快。最后,个人通过情绪与行为的成功转变,从根本上树立起合理的思维方式,不再受异常的紧张情绪的困扰(E)。

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此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 ABC 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艾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艾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有竞争精神及行动有成效。

2.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思维所造成。

3.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其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

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因此,艾利斯认为,人可以通过治疗D(disputing)来把那些不合理的信念转化为合理的信念。在ABC理论中,通过D来影响B,认识偏差纠正了,情绪和行为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解除或减轻,最后达到E效果(effects),负性情绪得到纠正。

ABCDE技术案例分析

她是一个中师毕业的年轻教师,为使自己更具有职业竞争力而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一次考试中,由于情绪过度紧张,头天晚上还记得牢牢的东西,看见考试题目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结果,三门功课成绩都很差。她非常沮丧,更糟糕的是从此对考试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心理。每次考试前总担心自己没有学懂,复习不够全面,在忧虑、集躁的情绪中夜以继日地学习,搞得精疲力竭。上考场的时候,情绪紧张万分,记忆与思维受到严重抑制,考出的成绩总是很不理想。在一段时期内形成了恶性循环:越紧张,就越考不好;越考不好,就越害怕考试,在考场上就更紧张,成绩也就越差。

眼看原定进修计划不能按时完成,于是她决心调整自己的情绪,设法控制、消除这种有害的紧张。她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进行自我调适。

A(诱发事件):考试失败。

B [自己对考试产生的一些不合理信念(要千方百计挖出来)]:成绩必须超过别人,否则就是糟糕透顶;考试成绩代表了我的价值,门门都得好成绩,我的人生才有价值;教师各方面都应该为人师表,考试也是这样,教师考不好是最没面子的事,同事和学生都会笑话我,我就没脸站到讲台上;一次考不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自己每次考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不管对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

以上不合理信念,有的对自己提出了过分完美的要求,有的歪曲了考试分数对人的意义,有的是缺乏根据的自我怀疑、自我挫败。这表明,我的思维是缺乏理性的,有绝对化、以偏概全和主观臆测的倾向。

C(由以上不合理信念导致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考前害怕、担忧、焦躁不安,考场上紧张万分,导致身心疲惫,考试成绩下降。

D(与不合理信念展开辩论):一一将其驳倒。

①成绩必须超过别人,否则糟糕透顶。──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都不一样,在有的方面可能优于别人,在另一些方面可能比不上别人,这是正常的。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即使考得不如人家又能怎样呢?天又不会塌下来!

②考试成绩代表了我的价值。──考试只是检查学习成效的一种手段,考试成绩只能表明学习中的成绩与不足,说明不了更多。一个人的价值由许多部分组成,表现在品德、知识、能力、个性、理想、事业、家庭、友谊等方面,仅仅学习上的缺点与不足,并不能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价值。

③我应该门门都得好成绩。──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大多数人只能在其擅长的方面做得优秀,而其他方面平平,这并不妨碍他们事业有成。我也不例外,我并非全才,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就应该满足了。个别科目若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达到名列前茅当然最好,但是没有必要斤斤计较,苛求自己十全十美,否则只会给自己造成难以承受的精神负担。

④教师各方面都应该为人师表,考试考不好,没脸上讲台。──考试成绩差,对自尊心的确是一种打击。但是,教师也是人,教师不是神,偶尔经历失败情有可原,大家应该能谅解。而且考试并不是为人的面子设立的,是为了检查前阶段的学习效果。如果我能够不为面子所累,就会以更平实的态度对待学习中的每一个缺点与不足,就会在平静的心态中稳步前进。而背负沉重的面子的压力,只会在忧虑不安中越走越累,越走越慢。

⑤每次考试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考试既然是对学习成效的检验,那么它必然符合我们所学知识的范围。自己每次考前复习得相当详细、深入,应当相信考题不会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正是因为不必要的担心才使我在考前忧虑不安,分散了注意力,又迫使我超量复习,搞得疲惫不堪,考试中又神经紧张、思维迟钝,结果导致失败。这种无根据的担心使我自我挫败,必须清除。

⑥一次没考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偶然的失败不能证明能力差,重要的是客观、全面地总结教训,找到原因,针对可改变的因素千方百计以求改进。对那些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不必怨天尤人,纠缠不休。一旦我真正改正了自己的缺点,下一次考试就一定有希望成功。倘若因暂时的失败把自己彻底否定,那么这种毫无自信的心态会埋下再一次失败的祸根。

⑦不管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如果不是我的大脑出了毛病,那么我应当同正常人一样服从记忆的一般规律,即只要对某一材料达到一定的熟记程度,就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完好的记忆。我在考场上忘记了有关的知识,并非我的大脑记忆功能低于常人,而是我的心理状态出了问题。紧张的情绪妨碍了我对头脑中贮存的信息进行成功的提取,出现了所谓“意识窄化”的现象,严重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因此,我不必怀疑、贬低自己的记忆力,要紧的是恢复自信心,以放松、镇定的情绪去迎接考试,表现出自己的真实能力。

E:放弃了关于考试的种种不合理信念之后,我开始用更为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考试,情绪与行为随之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后的考试,我不再担心自己考不过别人,也不再把得高分看得那么严重,在复习时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本身,不再分心,不再焦躁不安,心情平静而稳定。上考场时情绪平和,头脑清晰,充满自信,遇到难题时能充分调动所学的知识,做出合理的假设与推理,考试的结果令自己十分满意。这使我信心大增,恐惧考试的情绪被有效地遏制了。

后来,这位教师再也没有出现过考试焦虑,顺利地取得了高教自考专科文凭,又圆满地学完了本科课程。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得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 这学期,我们选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下就是在我听了尹子臣等诸位老师的课程之后的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高等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们,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那么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就成为我们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一个人如果有再健壮的体格,可心理不健康也只能是行尸走肉。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心理健康是什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个性、工作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人人的沟通和交流,这也是我们人生的主要内容。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学校里天天和同学在一起学习,与舍友之间的共同生活。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在一起探讨和研究,可以求助于老师,同时这也促进了学习的进步;生活中遇到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开心的时候能够有人分享,难过的同时也有同学一起分担。所以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学业进步;如果我们很少跟同学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日积月累问题会越来越多,这也会使我们产生各种消极情绪,导致学习退步。所以缺少人际交往可能会引起我们心理失衡,产生心理问题,影响生活和学业。同学之间的交流同样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才能让我们自我完善。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心理健康者与外界正常交往的结果,是我们对自己和对他人以及两者之间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的结果。

通过学习,我们的自身心理素质有了提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1、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3、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4、乐于学习,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5、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通过学习我还知道了我们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全面提高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人与人需要交流,有好朋友才有好健康。人类本来就是群居性的。亲密的朋友会使我们生活充实,让我们在孤独和脆弱的时候找到精神的依靠。友情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让我们不会被困难击垮,勇敢面对挑战和考验。另外要确定适当的目标。过高的要求会使自己丧失前进的动力,屡次失败会打击自己的信心和激情。建立适当的目标,让自己取得一定的成功,使自己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建立良好的情绪。总的来说人要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康的生活。故让我们为了明天的美好, 让我们拥有一颗健康的心吧!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模板

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调查及启示(宋体三号)

(仿宋小四,要注明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如:电信学院 多媒体班 张 娟 2013XXX

摘要:(楷体小四加粗)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是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当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启示(楷体小四)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职业教育,也是基础教育,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中,良好的思想道德是核心要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群体,其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与普通高校学生既有相同点,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目的、价值取向以及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社会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意识多元化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应正确认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以增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正文为宋体小四)

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内涵(宋体四号加粗)要调查研究和探索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首先要科学认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内涵,它不仅有助于全面调查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并为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是增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针对性及实效性的前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思想观点、政治信念、政治立场、道德品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公民意识、法制观念等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它包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培养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诚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法制观念等内容。

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为增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对天津市15所高职院校800名各年级高职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素质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89份,其中有效问卷789份。通过问卷调查,从总体上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良好,政治立场坚定,关注祖国发展,价值取向也是比较健康、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1.政治立场坚定,但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和现实性

调查显示,学生对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等观点的态度表示十分的赞同,赞同率均在89%以上。对我国其他思想政治观点的赞同率也均超过85%,不赞同率不足4%,这一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党和政府的各项举措比较满意。

在入党动机上,有27.23%的同学是为了追求理想信念,21.1%的同学是对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理念有信心,但是同时也有16.67%的同学是为了增强就业的竞争力,18.02%的同学为了寻求政治荣誉感,17.98%的同学为了谋求仕途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由于高职学生的理论功底不够深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解不够透彻,对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认识不足,在政治观念上存在着较多模糊的认识,对于入党缺乏深刻的认识,入党动机上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和现实性。

2.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向上,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缺乏

调查显示,同学们对于诚信是做人之本的态度高度赞同,占98.32%,对于其他做人和生活的态度也较为端正。同学们关注自身的成长,对培养自身人际交往能力、身体素质、诚信意识、理想信念和文明素养的要求较为突出,分别占47.00%、31.52%、25.06%、22.30%和19.80%。调查同时显示,学生在团队合作精神、爱国热情、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表现的评价较强,分别占82.54%、77.87%、79.86%和75.81%。而在社会责任感、吃苦耐劳精神、奉献精神以及集体观念等方面的表现评价较弱,分别为16.07%、8.40%、9.72%和8.52%。

这说明高等职业院校大部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向上,对国家民族发展与自身发展关系认识较为清楚、准确,对自己和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但由于部分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不够,在个人发展过程中片面强调个人利益相关的现实目标的实现,缺乏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3.道德认知水平较高,但知行不统一

调查显示,97.3%的学生都能利用闲暇时间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或社区有公益劳动时,大多数同学能够参加或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占85.24%,仅有4.70%的学生从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于社会上和校园里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例如买饭插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给需要的人让座、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在宿舍使用违禁电器、教室长明灯、水龙头长流水、任意践踏草坪等有超过93%同学表示坚决反对。

但是对于“以上不文明现象自己是否制止”这一问题,有62.37%的同学表示会制止,20.41%的同学表示无所谓或不确定,17.22%的同学表示不制止。对于“你是否有过以下行为:践踏草坪、随地吐痰、在宿舍使用违禁电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买饭插队”这一题目,高达83.40%的同学选择了“有”。

这说明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家庭观念意识较强,表现出对高尚道德人格的钦佩,对不道德行为的谴责,道德认知水平较高。但是在实际践行过程中,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道德践行能力较弱,对自己道德行为的要求不严格,导致道德认知与思想道德践行相脱节,知行不统一。

4.职业岗位认知清楚,但择业观期望值偏高

调查显示,面对就业压力,学生需要学校能够加强就业指导,开拓就业市场,提供就业信息与服务,占57.08%;有25.30%的学生对学校提出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有15.86%的学生希望学校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有7.67%的同学希望学校能够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创业支持。说明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对自身岗位认知清楚,主体意识较强。

调查同时显示学生对于毕业的就职意向更倾向于政府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分别占28.73%、29.38%和18.59%;部分同学倾向于到外资企业就业,占13.67%;倾向于自主创业的学生占15.49%。同学们对于毕业后到西部或基层就业的需求中有20.61%的学生不愿支援西部或到基层工作。

这一结果说明,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不能够认清目前的就业现状和就业形势,自我评价较高,择业时注重单位性质,择业期望值较高,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另一方面,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国家的就业政策不了解,目前国家加大力度引导大学生去基层、西部就业,由于部分高职学生对政策了解不够导致选择去西部和基层就业的人少。

三、对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特点和现状,结合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育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上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希望通过明确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科学规划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时掌握学生信息,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开展特色素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等渠道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明确道德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科学规划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宋体小四加粗)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道德素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高等职业院校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把高职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引向深入,全面提高本校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

因此,高职院校要切实提高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来讲,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具有高等职业院校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各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以德育创新为先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学风建设工程为龙头,以素质教育为载体,以爱国主义、人文素养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宿舍管理教育和诚信教育、网络教育为重点”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基本框架。通过丰富的教育内容、创新的工作方法,致力于提高本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为学生的快乐生活营造更加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将“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理念落实在工作实践中。

2.适时掌握学生信息,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适时、较为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日常生活、价值取向等情况,对于正确把握和研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院校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抓手:

1)定期掌握学生信息。第一,组织做好本校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到每学期两次学生档案的更新管理和各年级、各专业学生档案管理“互观互学”的展览、交流,以达到“互学互促”的目的。第二,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学生基本信息(即台账)管理工作,基本信息中重点包括学习困难、心理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宗教信仰等信息,建立动态的学生信息库,定期更新,为学校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第三,完善并落实学生突发事件上报、存档制度。明确突发事件上报的要求、时间节点,为学校第一时间掌握和处理学生突发情况提供有力保障。

2)适时开展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在每学期开学初、国家长假休息返校后以及国内外出现重大社会问题后,组织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摸底调查。以适当的组织座谈和问卷等形式的调研,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学校应鼓励辅导员深入学生中间,根据思想动态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交流。特别强调的是,调查中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率很高,学生们经常浏览不同论坛和网络群,偶尔也会参加网络群组织的线下活动。因此,学生工作队伍,也要能够跟上时代步伐,多关注此类群体,并利用学生骨干,开通各班级团支部微博平台,对网络资源有一定的重视,保证本校学生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3.积极开展特色素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

根据学生问卷中体现出来的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缺乏,以及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脱节的实际情况入手,我们要继续坚持全面落实好校院两级素质教育方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实施具有高等职业院校特色的“活动品牌战略工程”,细化教育环节,保证学生政治思想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综合素质、创新创业素质全面发展。

在学生入学时,开展一系列的专业教育、学业生涯教育等入学教育活动,增强学生适应性。同时,注重以月度为主题素质教育项目的细化,注重每一学年典型时期的素质教育项目的设计,如每年3月份的雷锋志愿服务月,5月为心理健康宣传月,11月为生命安全教育月,毕业季的文明离校及感恩奉献教育活动,以“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为契机开展的优秀学生表彰及巡讲活动,以各学期考试为契机的诚信教育等。

目前,高职学生关心自身前途和感受就业压力大是一种普遍现象。首先,学校应当加强教育和引导,从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日常教育当中坚持让同学能够认清自我,了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优势,并能客观的根据自我的现状,选择适当的工作。其次,要认清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校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对毕业生的要求也由单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向培养“专长兼顾、全面发展”上转变。高职院校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变革,组织开展以职业为背景、以专业为依托的技能大赛,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同时以开展创业就业大赛、经典系列讲座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校内就业创业竞赛、创业项目评审、创新项目培育和“挑战杯”大赛等,帮助广大学生形成强烈的职业归属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素质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选取15所天津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调查的结果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其他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情况,在启示中提出的个别对策还缺乏可操作性等。以上问题都值得进行深入探索,在将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并开展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加粗)

[1]胡会庆.高等职业院校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与思考[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

学校学报,2004(3).(宋体小四)

[2]邓俊.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概述[J].赤峰学院报,2013(2).[3]唐木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实效性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2).[4]张晓琳.大学生社会化视阈下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效性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6).[5]王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0.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爱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理解心理健康的理论;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自我调适的策略。

1.知识要求:能掌握普通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2.运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深入分析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有意义的解决思路;

3.重塑自我能力:运用所掌握的心理健康教育原理,分析自己心理素质方法存在的优劣势,并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加大践行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的身心素质。

三、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主要适用于各专业本科大一新生教育。总学时是16学时。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基础必修课程,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联系紧密,是大学生心理通识知识课程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的课程,是学习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让心灵追上人生的脚步——大学生心理成长导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心理健康教育》 黄希庭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版

《心理健康训练手册:成功心理素质》 李媛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版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教程》 郑洪利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版

《社会心理学(第8版)中文版》(美)戴维·迈尔斯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版

《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中文版》(美)格里格,津巴多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版

《人格心理学(第七版)》(美)柏格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版

六、主要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

本课程利用多媒体辅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为学生自学指定必读书目和参考阅读文献目录,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进行指导。教学主要以教材为基础,以恰当合理的结构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知识。同时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并与其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辅助设施主要是电子书籍、网络等。

2、课堂互动

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及讨论,通过活动互动和分享讨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成长,把心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心理生活的层面,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作业

每次课后提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题目,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资料或者网络平台查阅文献,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开课及编写大纲单位、课程负责人

本教学大纲的编写单位是西南政法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教研室,课程负责人是王安白教授,审定人是王安白教授。

第一章绪论及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3学时)

1、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1)什么叫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的标准

(3)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4)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的途径和方法

2、认识自我(1)大学生的生理自我与社会自我(2)大学生的自我与自我意识发展

3、大学生常见认识自我的偏差及健全

(1)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

(2)了解后重在接纳和欣赏

(3)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了解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逐步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使学生认识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体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勇于面对自我、面对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

1、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极其调适

2、自我意识的评估

第二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3学时)

1、人格的基本知识

(1)人格概述

(2)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2、气质——天赋秉性

(1)气质概述

(2)气质类型与分法

(3)气质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3、大学生常见人格障碍与调适

(1)人格发展异常的表现与评估

(2)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途径和调适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格的基本知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自我人格发展状况。认识气质是天赋秉性而非后天习得的特性,能分析自身气质类型。掌握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的表现、形成原因及调适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气质类型与测试量表

2、人格塑造和优化

第三章大学生学习心理(3学时)

1、大学生常见学习障碍与调适方法

(1)常见的学习困扰及其原因

(2)常见的考试困扰及其原因

(3)考试焦虑的消除

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1)正确认识大学的学习

(2)尝试全新的大学学习

3、大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方式的培养

(1)大学学习的酸甜苦辣

(2)学习与记忆

(3)学习与思维

(4)学习与潜能激发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学习动机、兴趣和信心对学习的作用,理解学习概念的新内涵,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应对考试焦虑。正确认识学习中的压力和挫折,在实践中树立有效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增强学习自信心和胜任力。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第四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爱情心理(3学时)

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人际交往的含义

(2)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技巧

(3)大学生常见人际交往障碍及调适

2、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

(1)网络时代人际交往的变化特点

(2)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依赖及调适

3、大学生恋爱面面观

(1)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原因

(2)大学生常见恋爱的误区

(3)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特点及类型,理解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恋爱观。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人际关系障碍的类型及调适方法

2、关于失恋、网恋等恋爱误区的解读和调适方法

第五章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压力调节与挫折应对(3学时)

1、情绪是内心的体验

(1)情绪概述

(2)大学生情绪特点及其影响

2、大学生情绪管理

(1)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

(2)情绪调节的方法

3、大学生压力调节与挫折应对

(1)大学生挫折与压力的产生和特点

(2)压力和挫折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3)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模式和类型

(4)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自身情绪特点,掌握情绪调适方法,自主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理解 压力和挫折,了解大学生压力及挫折的主要来源,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情绪调适能力。

2、有效的挫折心理应对与压力调节方法。

第六章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1学时)

1、大学生生命教育

(1)生命的意义

(2)体会生命的独特与可贵

2、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

(1)心理危机表现与常见心理障碍识别

(2)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教学基本要求:

在探询生命独特性的过程中,认识生命的魅力和神奇,学会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心理障碍,学会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生命的可贵并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2、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下载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题库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 D ) A.能极力满足个人的需要 B.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 C.为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极力宣泄自己的情绪 D.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解决对策学院:XXX 学院班级:XXX 班姓名: XX学号:XXXXXXXXXX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解决对策X学院XX专业XXX班XXXXXXXXXX摘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考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考题1、心理健康的标准(清华大学樊富珉版和马斯洛版)P22 2、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P26 3、人格的结构(弗洛伊德人格三结构) 4、自我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介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介绍 学时:24 学分:1 执笔人:宋大力 审定人: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面向全系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在泰安校区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第一章 绪论(2学时) 1、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1)什么叫心理健康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殊性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 (1)大学生的生理特点 (2)大学生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课程内容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课程内容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为全校公共选修课,它是一门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心理素质培养的普及和启蒙课程,兼具科学性、基础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试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试题1.结合自己,谈谈大学生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形成良好的情商。 2.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3.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如何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试卷(A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试卷(A卷) 本试卷用于2014级学生(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注意:1、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填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2、答卷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