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时间:2019-05-15 02:0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实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第一篇: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敖荣灿

(2007131130)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贵州 都匀 邮编:558000)

摘要:从古至今,因材施教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在培养专门人才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古代因材施教原则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并结合这些新的认识对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实施做出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个人认为在小学教育中可行的因材施教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方法”能对当今的小学教育有所帮助。关键词:因材施教;历史演变;问题;泛化;创新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因材施教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由此可知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从古至今,因材施教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在培养专门人才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强调“以人为本”和实施个性化教育的今天,它更是成为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中重要而必不可少的教学原则之一,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阶段,由于教师对因材施教原则的理解偏差,班级人数过多,大多数小学办学条件难以满足过多的学生人数等等原因,最终只能采取教师统一教,学生统一学的“一刀切”的大集体教学方式,教育出现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很少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这些现象中不难看出,我国的因材施教一直处在表面水平。面对这些问题,我对小学因材施教的实施做了如下几点分析:

一、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必要性。

(一)、是重新认识古代因材施教原则的需要。

1、因材施教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因材施教的当推孔子,但这时候的因材施教并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可以说只是现代因材施教的雏形。这时候孔子的因材施教是针对不同的材的问从而答异,抑强而扶弱,使之得到均衡的发展,带有典型的孔子儒的思想。如《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言刃。”由此可见,孔子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的性格特点,回答了同样的一个问题。他的学生孟子继承了老师的思想传统,主张教亦复述。他说“君子教育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的雨水那样灌溉万物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还

【1】 有以风流余韵为后人私自学习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因材施教的理论应该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文献《学记》,“《学记》中 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

【2】四者,心知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到了汉朝,特别是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后,创立了封建国家兴办的中央官学太学和郡县道邑地方学校,使封建社会的教育走向了学校化、系统化、规范化、社会化。因材施教被视为一条宝贵的经验而普遍被采用。到了宋朝,因材施教才真正上升到理论高度。“《二程集·遗书·伊川先生语五》中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文学入者,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因材施教由此得来。南宋的陆象山也说:人各有所长,就其所长而成就之。元初的许鲁斋也说:因材施教,着重教其所短。到了明代,教育家王守仁对因材施教给予解释,认为教学不单单在于使人学到知识,发展道德理性,更重要的是在于成就每一个独立的人格,这是因材施教思想的一个发展。现代,陶行之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明确地说:需要因材施教。松树和牡丹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育松树,松树会受不了,会被烧死。现代社会注重学校的教学,更重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教师应该接近学生,经常了解学生情况,针对实际情况施行教育,要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3】 合起来。”

2、对因材施教原则的新理解。

从因材施教原则的历史演变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看到的只是教育者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给予了学生不同的教育。如孔子教育学生时,采用的是“抑强而扶弱,”的原则,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样就克制了个别优秀学生的发展,导致好的吃不饱。而他的学生孟子把教育方式固定为五种,这就忽视了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把教育方式统一化,规范化,违背了“教书有法,教无定法”的教育原则。在他们的教育中都显现出这样的现象,既只是教师主观的看到了学生不同的特点,然后又根据他们主观判断对学生进行了不同的施教。并没有了解到学生真正的所需,也没有充分的了解到学生的现实环境、背景等等,简单的说,教师只了解了学生现在在哪里,而没有了解到学生将要到哪里去。而他们要去的地方是对国家有用的还是没有用的,他们想要的跟社会所需的是否一致。

就我个人的认识而言,因材施教原则应该与时俱进,应该与历史的因材施教有所区别。这些区别主要应该反映在这里所说因材施教的“材”的范围的扩大上:“材”不仅仅是指学生,还应该指老师与教材。也就是说,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因材施教”不仅是指我们的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到所有学生的个体差异,还应考虑学校教师的个体差异,以及教材的个性与特点。我们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点、生活环境、社会所需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就要求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其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发挥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不足,激发兴趣,树立信心,正确引导学生的所需,尽可能的帮助他们缩小所需与现实的差距,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那么,对我们的教师来说,又何尝不是各有各的个性特点、各有各的知识结构、各有各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各的兴趣爱好呢?这就要求学校要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安排最适合他们的岗位。至于我们的教材,无论是难易度还是重要 性等等,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又怎能以某一种教学模式“一刀切”呢?

(二)、是解决当前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教育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的需要。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施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小学教师对“材”的理解虽然合理,但不够全面。

“有教育者对山西省某市140多名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教师对“材”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两方面,既学生及学生以外的因素”【4】。而许多教师更多的理解为学生,这样的理解虽然是适当的。但是教师理解的学生只是学生本身的能力、兴趣爱好、个体差异、知识经验、家庭环境等。并没有扩展到对学生的正确的所需(学生的理想等)的了解上,这样就会像前文中所提到的只知道学生“在哪里”却不知道学生要“去哪里”。另外有部分小学教师认为“材”是指学生以外的因素,既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等。并没有教师提到因材施教的“材”除了学生、教学手段及教材,还应该加上我们的教育者本身,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各有各的个性特点、各有各的知识结构、各有各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各的兴趣爱好,因此,教学管理者应该考虑到各个教师的知识能力的倾向性,优化组合,把不同的教师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上。而不是“赶鸭子上架”,哪里缺人就安排在哪里,勉其难而为之。

(2)把因材施教定位于少数学生身上。

从小学教师对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教师把因材施教定位于少数学生身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在思想认识上,许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以外需要个别施教的学生实属少数。如果每个学生都是因材施教的对象,岂不是对班级授课价值和意义的全面否定。

第二,在情感心理上,对全体学生亲疏有别,厚此薄彼,强调十个指头有长短,感情天平应倾斜,对满意的学生过分偏护,对不满意的学生疏而远之。教师不能与每个学生公平民主地相处。

第三,在实际行动上,把时间精力放在极少数“尖子生”、“优等生”身上,对他们寄予厚望,常常用赞赏的目光看待他们的一切,有意无意地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在师生关系上,“尖子生”、“优等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学困生”对教师则是恨而远之;反之,教师对“尖子生”、“优等生”亲而爱之,对“学困生”则是恨而远之。因此,教师与“差生”之间“恨而远之”的双向关系的特征造成了永远无法逾越的感情屏障。

(3)没有因地制宜,泛化教学模式。

贡如云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指出:“教师专业发展层次主要有三种,既自发性层次、外控性层次、内控性层次。处于自发性层次的教师,内心没有建立起自我调控机制,专业发展走向不明;处于外控性层次的教师,发展方向完全受教师教育设计者的控制;内控性层次的教师以自我的专业发展意识主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较为理想的专业发展层次”。【5】当前的小学教师中处于自发性和外控性专业发展层次的教师占主流,相对来说,他们知识根底浅薄,功利浮躁,当有新的教学模式出现时,他们多限于简单套用,寄希望于直接把外源性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却很少因地制宜的结合自己本身各方面的教学条件对 “何以借鉴”“如何借鉴”进行深层次的追问。这就导致了泛化的教学模式,教育出现统一化,规范化,对教育的创新起到了不好的影响。

(4)小学教师很少结合客观的社会环境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除考虑学生本身的因素外,还应考虑到学生以外的客观因素,这些客观因素可以是学生的家庭、生活及社会现实(如付出与收获、善良与丑恶等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等。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仅仅考虑了课堂上的学生,而忽视了课堂以外的学生,学生下课以后做什么,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学生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无从所知。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只教会学生正的一面,而忽视了社会的不好的一面的教育,例如:在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中的《给予的快乐》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课文中保罗奇遇贫困小男孩及从小男孩的活动中得到了给予是快乐的感触的分析,告知学生给予是快乐的。这样就会让孩子误认为只有给予才是快乐了,而收获就没有快乐。就违背了客观的社会现实,教育就脱离了真实的社会环境。

还有,教师在教学中容易脱离了社会所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很少结合社会所需对学生进行教育。才出现了今天的倍受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面对这些关系学生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大问题,难道我们还不应该从孩子抓起,实施好因材施教吗?

二、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更好的实施因材施教原则。1.科学的认识因材施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对“材”的理解。“因材”是“施教”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正确理解“材”,才能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小学教师对“材”的理解只局限于学生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没有扩展到学生正确的所需,既教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样就很难把握孩子的心理趋向。要想教育好学生,教师除了解学生本身表现出来的特点外,还应该了解学生的所需,只有知道了学生要去哪里才能给以正确的引导,从而科学的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话,让学生用纸片写下自己的理想等方法来了解学生的所需。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点、生活环境、社会所需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做教师的必须选择适合其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发挥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不足,激发兴趣,树立信心,正确引导学生的所需,尽可能的帮助他们缩小所需与现实的差距,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还应该考虑到教师本身和教材特点。如果学校教育管理者不了解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知识结构、性格特点、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倾向,就采取“赶鸭子上架”,那里缺人就把教师安排在哪里,勉教师之难而为之,就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教育效率的提高。因此,学校在对教师的任用时也要因材施教。学校管理者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充分了解每个教 师的教学风格、性格特点、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每个教师给予最适合的岗位,这样就能让教师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学校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教师还应该了解教材的不同特点,结合本班学生不同的接受水平,掌握教材的难易及教材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因此,只有把因材施教理解为师、生、教材的有机结合,才能做到知生、知师、知教材,教育质量上高台的效果。

2.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关键。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应该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呢?(1)、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着想。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只围绕着“优秀生”、“尖子生”,而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发展,这就违背了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应该面向全体,了解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做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提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勇于抵制和克制应试教育的错误倾向。教师的全部工作是为了一切学生,因而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应把眼光和精力仅仅放在少数认为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或是与个人利益相关的学生身上。

(2)、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

学生作为社会的个体,不同的学生的社会所需是不同的。他们的所需除社会表现出来的共性的特点外,还有个人的个性特点,如学生对家庭环境生活发展的追求,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追求,对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等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全体学生,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生活环境、健康状况、身心健康和社会所需等,而不能根据教师的主观判断限制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科学家、工程师,教育家。但也需要工人和农民和教师等,既然社会需要各种层次的人材,我们的教育就不应该只重视少数“优秀生”,“尖子生”的发展,而要把精力放在每个学生的发展上。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就要把工作重点和落脚点放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未来着想。真正教育教学上的“因材施教”不是让教师给少数学习尖子开小灶、吃偏饭,而是需要教师悉心研究每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创造适合教育不同学生的成功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获得一个成功的未来。教师从主观上应努力不遗弃、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这才是现代小学教师的不懈追求。

(3)、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着想。

然而,在今天的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为适应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的竞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要求我们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成为我们培养人才的方向,但是,每个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深度是不一样的,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样的要求只会让孩子的发展走入误区,让孩子的发展走形式化,规范化的道路,如,在学校常有这样的现象存在,有的学生在做劳动时,见到老师来 就拼命地做,当老师走了就不做了,学生为的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称赞,就在老师领导面前大为表现,当老师没有见到学生时,谁又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呢?因此,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本身的健康,幸福和谐,生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出发,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德智体基础上都有所发展,为这就需要教师着眼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着想。

总之,除了面向全体学生外,还更要了解全体学生,《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指出:“小学儿童在性格的特征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例如,在性格的态度特征方面,有的儿童关心集体、认真、勤奋、爱劳动、有同情心、谦虚、自信、有独立性;有的儿童则自私、懒惰、马虎、鄙视劳动、冷漠、骄傲自大、爱吹牛、自卑、有依赖性。在性格的理智特征方面,有的儿童感知时仔细而全面,记忆时速度快而准确,思考问题主动而有逻辑性;有的儿童则是感知粗略,记忆时速度慢而缺乏精确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被动而轻率。在性格的意志特征方

【6】面,有的儿童守纪律,有自制能力、坚持性、独立性,勇敢;有的儿童则相反。”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不同的学生的性格差异,有针对性的实施因材施教。

3、注重创新,是新时代因材施教的新要求。

在今天的小学教育中,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为了业绩,要求学生回答的总是所谓的标准的答案,让学生不敢去想自己的答案,这样的教育就成为了复制机,教师就是那一页页的白纸。而学生就是被复制的内容,而这些相同的内容进入社会后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尝试敢于挑战固定答案,让学生学会创新。

另外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方法的创新非常重要,而教学方法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是否真正树立起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必须依赖于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才能和教师的素质。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要求教师具备利用先进技术的能力,要求教师以平等的、谦虚的态度来组织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具备引导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穿针引线的支持能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小学教师要不断吸收新观念、新方法,争取走上“内控性”发展的层次。而学校要以发展个性、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探索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心理学,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教育工作者,才可以担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4、培养社会所需的能幸福快乐的为社会做奉献的人才,是新时代因材施教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教师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结合客观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现实社会有美丑之分,如果教师在教育中只教给学生美好的一面,而忽视了社会的另外一面的教育,那么在将来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见到社会不美好的一面时,就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从而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社会的发展是复杂多变的,而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各行 各业的,有教师,医生,公务员,商人等等,如在今天的小学教育中禁止学生有经商意识,开的学科只围绕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价值体系,教师教育学生的是如何做好工作,如何爱岗敬业。却很少有教师教会学生如何等价交换,如何创业。教育总是在回避这些社会现实的东西。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就只会工作,只会想美好的东西,毕业到社会上,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美好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复杂的社会,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让他们幸福快乐的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然而在今天,大学生就业难等社会问题似乎告知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了。眼下的中国的教育,不论是从幼儿园、还是小学、中学、直至大学,都存在尖锐的深层次矛盾和危机。学校开设的课程与社会严重脱节,导致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学生找不到自己能干的工作,这样的尴尬局面的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反思以重视。

所以,就要求教育者结合学生所需与社会所需实施因材施教,以培养社会需要的,而个人又能感到幸福快乐的人才为目的。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适应与改造的关系”:当一个良好的社会平台搭建后,作为个体的人,就要利用这个良好的社会平台,尽快地适应社会,为社会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社会由于发展累积了很多必须解决才能进一步前进的矛盾时,这个时候,作为个体的人,就要参与社会改造,尽一份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决不能袖手旁观,听之任之。因此,如果我们对国家下一步的发展,或十年二十年的发展有一个预期的话,那么,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就是首先要让孩子能自觉的快乐的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2]伍德勤,贾艳红,袁强.《中外教育简史》(修订本)[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7: 18: 56 [3]刘红银,对“因材施教”的反思[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4 [4]冯喜珍,李瑞锋.小学教师关于因材施教的认识[J],上海:上海教育研究2009.12 [5]贡如云,警惕“名校共同体”背后的模式化倾向[J],教育科学研究2010.6 [6]刘电芝,《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OL],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008-06-16]

指导教师:王双宏副教授

第二篇: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工作总结

黄美琼

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又结束了。在已经过去的一学年中,根据教材、大纲的要求及我校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英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我校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在经过共同的研究后,为提高我校的英语教育教学成绩,选择了一条较为适中的教育途径——因材施教。为我校的英语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我把一年来的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初一年级是课改年级。它要求教师通过观念来转变角色。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认准学习的目标任务,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针对这次课改和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对初一年级的英语教育教学做了如下安排:以教材为依据,根据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区域性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讲英语。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帮助下自觉学习,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通过一年的努力,在学年末的市统测中,我校的英语平均成绩是全市第三名。

二、初二年级则是初中教育中较为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学生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为了避免此种情形的出现,我们根据教材特点,在教学中加大了对学生学习信息的输入,促使学生多读、多说、多听、多练,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同时也把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学生借鉴。对学生克服厌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让多数人都参与到快乐的英语学习中,从而导致了学习效率的提高,到学年末统测,我校初二年级的英语平均成绩为全市第二名。

三、初三年级则是学生九年寒窗中最为关键的一年,这关系到大部分农村学生是否能顺利升学,也关系到全部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由此,根据初三教材容量大的特点,教学生会求知,用百折不挠的精神来帮助他们,感化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在教学中,紧紧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平等对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一年下来,我校初三的英语成绩在毕业会考中占全市第三名。

总之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我校的英语教育教学成绩都领先于同级同科目的其他成绩。但在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正,以便让我校的英语教育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育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教育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摘 要:小学数学教育必须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深刻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性,切忌教学时实施一个标准,搞一刀切,而必须尊重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因为因材施教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核心,而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核心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教学各因其材,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教育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有清醒的认识,即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达到的发展水平,可达到的发展水平是指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只有把握“最近发展区”,才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布鲁姆通过对学生学习的研究,指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为中等生和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在一个班内,个性的差异是各式各样的,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因材施教。

二、分层教学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分层次教学是将同一班级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各个同质组,进而实行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同一课时对各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传统授课模式下,容易产生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而分层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教师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时,教师应该以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论文格式”、“年终总结”、“跳一跳摘得到”、优秀生“吃得饱”为原则,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学困生及时辅导,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崭露头角。同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评价,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鼓励优等生不断超越自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角与直角》时,教师可把学习目标分成两个层次,即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元素名称,认识直角,会借助三角尺等工具正确判断直角;能力目标:能动手制作直角。体会直角的特征,能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自制的工具去验证猜想。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我们确定其知识目标为: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力目标: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课堂教学的分层可作如下设计。

.创设情境:(1)思考: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需要看什么?(2)出示一个由12块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的长方体积木,问:怎样求出它的体积?

2.提出问题:能否不切开物体,找出一个计算其体积的方法呢?并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再问: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

然后,根据学生回答归纳: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板书:方法)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三)提问分层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要真正做好提问分层,教师在设计问题上必须认真研究。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例如,教学“数位表上的游戏”时,教师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设问:第一层:(1)在数位顺序表上,右边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第三位呢?(2)在个位上放上1个小圆片表示几?在百位上放上2个小圆片表示几?(3)523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4)你能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出这个数吗?第二层:(1)还是523,小胖想在数位表上加上一个小圆片可以怎样放?(2)放在个位上这个数是几? 比523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放在十位上呢? 比523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4)放在百位上呢? 比523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层:(1)还是523,移动一个小圆片,可以得到哪些数?(2)有没有规律,一个也不漏?(3)观察所得到的6个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分层提问,逐步增加了问题的难度,能满足不同能力的

1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的兴趣更浓,掌握更多新知。

(四)练习分层次

练习是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数学学习的必要环节。因学生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练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例如:在学生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组渐进性的练习题,包括三种练习。

1.模仿性练习。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为:长3分米,宽1.5分米,高1.2分米,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发展性练习。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3.综合性练习。把第一题的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通过分层次练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得到提高,学得扎实而牢固。此外,教师还可以以差异学生搭配合作、辅导分层、作业分层次、分层评价、开展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等方式来实施分层教学。

总之,小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正确看待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学习心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在水平和深度上更加接近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长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网]。教育学院学报,2007.[2]范杰章。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的几点体会[论文网]。时代教育,2010.学生的

第四篇:5S具体实施

5S具体实施

根据日本劳动安全协会在1950年推行的口号是:安全始于整理、整顿,而终于整理、整顿。可见日本早期只推行5S中的整理、整顿,目的在于确保安全的作业空间,后因生产管理需求和水准的提高,另增清扫、清洁、习惯,而成为现在的5S,着眼点不限于安全,扩大到环境卫生、效率、品质、成本等方面。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和人民生活高水平的真谛,在于持续不断地、有系统的全面推行生产和经营管理5S运动。

所以推行5S的时候,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要期望一次见效;它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利,而是长期投资;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去做。现代化企业成功的经营告诉我们:一个组织要发展,设备一定要精密、产品要优良,而5S就更加重要。因为脏乱的工作场所,非但时间成本太高,人员安全没保障、士气低落,更重要的是不能制造出优良的产品,尤其是客户下大笔订单前,一定要求到生产现场参观。如果未彻底推行5S,则经常临时抱佛脚来整理,即费时又耗人力。反之实施5S的组织或办公室,则一定到处窗明几亮,物品放置井然有序,标识、看板、通道畅通无阻,因此可以提高组织的形象,获得客户的信赖,成为组织无形的宝贵资财。现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教育水准层次高,追求美好的生活品质观念,充满新的价值观。组织环境品质的好坏也成为新一代年轻人选择工作的条件之一。因此,塑造组织明朗的工作场所,成为追求人力资源成功的对策之一。

二 为什么要推行5S?

根据日本企业经济成长的经验,大多数的组织近年来深深体会到组织升级的必要性。于是经常举办产业研讨会、产业考察团或建立品质活动月、品质激励奖等等,不外乎也是期望本组织能朝着高品质的目标推进。

在此,我们可以提出充分的证明,推行5S运动也能为组织带来许多效用,请看为什么要推行5S的最大理由。

1.5S是无声但最有魄力的推销员;因为可以从客户得到整洁工厂美誉的赞扬,获得产品品质的信赖;

2.5S管理法则,能吸引许多人来参观工厂,借此提高组织的形象;

3.整洁的工厂,将能吸引客户订单的意愿;

4.在整洁的工作场所中上班的员工,都有被肯定、被赞扬的荣誉,进而促进组织团队精神力量的提高,生产力也会提高;

5.5S的工作场所是节约的场所,因为5S的理论是从零基管理出发的,借以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减少库存;

6.推展5S后,跟随减少浪费而来的是生产时间的节约,当然交货延迟的现象也就自动消失了;

7.建立5S的组织是明亮的、视野良好的工作场所,走道、堆积区域都标示明显,不会违反通道原则。工作服及安全防护用具保持整齐,员工有安全、舒畅的工作环境;

8.5S也是建立标准化的推动者,透过习惯的纪律要求,每位员工正确地执行任务,并且任何一个员工到任一个工作场所也能立即展开作业,随时向品质零缺点目标迈进;

9.不管任何行业展开5S管理法则推行,都会创造出令人满意的工作场所;也能带动全组织进行改善的气氛;员工认为自己有示范作用,将更有改善的意愿,达到全员参与工作的干劲;

10.实施5S活动,亦能培养一批有企划、能力,以及自主管理的干部和员工,如上所述,实施5S的优点如此之多,当然是必须进行5S的理由。

三 5S改善对象及目标

 实 施 项 目:改 善 对 象,目标 整 理: 空 间,清爽的工作环境 整 顿: 时 间,一目了然的工作场所 清 扫: 设 备,高效率、高品质的工作场所 清 洁: 乱 源,卫生、明朗的工作场所习惯: 纪 律,全员参与、自觉行动的习惯

四 整理、整顿的精神及重要性

 4.1前言

组织是人、事、物的结合体,既然是结合体,就表示彼此之间有交集的存在,也有空集合的存在。交集表示彼此之间有挂钩,有挂钩表示有关心,然而这种关心,往往会出于本位,而产生重复;而空集合,则易产生一种三不管的地带。既有三不管又有重复,一般组织在管理上,自然会有很多不合理的存在,这种不合理,就是我们要清除的现象,也就是组织要实施整理、整顿的方向。

 4.2推动整理、整顿的动机?——“质量、成本、人性”的追求 4.2.1整理、整顿是现代化工厂管理的起步 L国际化、自由化、趋势的事实; l组织面对种种冲击以及客观环境的需要,经营管理者已了解到一个事实------追求机会利润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 l企业自强之道唯有加强“管理”。除非组织有合理化的“管理”,否则只有步上被淘汰这条道路; l“管理”的内容包罗万象,行动方案更是数以千计,招式之多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究竟应从何处下手较易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l最简单、最有效也是最容易,但为一般组织所疏忽的就是管理的起步。4.2.2整理、整顿是组织舒适化的捷径 l人性管理的追求; l塑造“质感”的工作气氛。4.2.3整理、整顿与组织形象 l一般被认为高水准的组织必定是重视整齐清洁,观瞻良好的组织; l整理、整顿、清扫彻底实行才能使组织具有宽敞而明亮的空间; l顾客对于明净亮丽的组织寄以无限的信赖; l工作环境的良好将是求职者无比的向往,人才将以能为高水准的组织服务为荣; l总之,整理、整顿、清扫是成为高水准、高效率的开端及重要手段。4.2.4忽视整理、整顿是低效率的代名词  浪费的温床 ü整理、整顿、清洁杂乱的组织,很多浪费的地方不易被发现,隐藏的损失不易被察觉,造成很多浪费的温床; ü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一捆一捆的钞票不翼而飞。事故灾害等安全上的罪魁祸首 ü工作伤害肇因以工作环境及个人的工作习惯为主; ü工作灾害如火灾,起因于工作环境的未合理整备。低效率的象征 ü忽视整理、整顿员工从事过多的搬运,寻找重复的动作,大大降低生产效率;

 ü在零乱不堪、布满灰尘的组织不可能生产出好的质量。

 4.2.5追求组织管理的综合效果——提高士气;质量稳定;设备维护;提高安全性;提高效率。

 4.3整理整顿的意义

 4.3.1定义

 所谓的整理,就是把不必要的东西处理掉,也就是将有用的东西和没有用的东西,明

显的分开,同时可将没有用的东西尽快的处理或废弃。换句话说,整理的目的,就是在排除管理上的浪费,像资源利用的浪费;空间闲置的浪费;容器利用的浪费;货架空置的浪费;在制品、原材料、次品过多的浪费等。

 整顿就是消除无谓的寻找,既缩短准备的时间,随时保持立即可取的状态。整顿的目的也就是替物品找到一个固定的家,待需要的时候,能随心所欲的取用,而这一个家是符合安全、质量、效率等要求。

 4.3.2同义活动

 5S+1+1+1

 ü整理(Seiri)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不要的丢弃;

 ü整顿(Seiton)需要时立即可使用的状态;

 ü清扫(Seiso)消除灰尘、杂乱、果物等保持清洁;

 ü清洁(Seiketsu)保持卫生、美观、无公害的状态;

 ü修身(Shitsuke)有礼貌、有教养、遵守规律、规则;

 ü习惯化(Shukanka)落实良好习惯;

 ü认真努力(Shitsukary)全心全力做完美;

 ü死为止(Shinumade)终身永恒持续。

 六整

 ü整理----物品、机器、容器、工具量具及通道的整理;

 ü整顿----定点、定位、定容、定人、定物;

 ü整洁----环境、物品、机器、工具的清洁;

 ü整仪----服装仪容(制服、名牌、头发„);

 ü整军----工作精神效率、操作方法;  ü整员----出勤率、出席率、上下班安全。

 4.4整理、整顿的重要性

 成为高水准组织的第一步---成为“浪费减到最小的组织”的第一步。

 是为实现完全生产的必要手段:

 整理、整顿、清扫的本身并不是一种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为实现“完全生产”的必要手段。组织改善的目标就是要向“完全生产”挑战;而整理、整顿、清扫不彻底执行的话,就无法达成“完全生产”的目标,所以整理、整顿、清扫是实现“完全生产”目标的必要手段。

 *完全生产的目标 :(a)零灾害、零事故;(b)零不良、零抱怨;

 准备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 推行一人多机(提高生产效率);

 最少的半成品、库存品;

 节省资源及能源。

五 5S导入的演变

任何组织导入5S要有先决的认识:

(一)5S活动必须以潜移默化去运作方能成功,才能长久,否则存在着“三分钟热度”就会半路夭折;

(二)5S推动跟任何一个管理制度

一样,必须是要符合“国情”的,不能以别人可以容易达成,我们就一样画葫芦的沿用,结果只能是失败,它必须是随时修正,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再实施。

5S是一种长期执行的运动,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导入,其成功率较高。

1、组织业务扩充、搬迁新厂房或调整工作场所时—— 这种时机要事先规划、教育训练,硬体部分在设计时就应考虑环境容易维护和区域规划,当人员进入时,即能遵守新环境的规则。

2、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管理引进的时候—— 在一个墨守成规的环境里,忽然要改变一些习惯,必然会引起“守成”员工的对抗,如果不及时导入5S的观念和行动,则达不到引进的目的,所以必须及时导入。

3、新开始之际——每年除旧布新、大扫除的时候,全面开展5S活动,顺便宣布新的5S运动计划,能够使大部分的员工所接受。

六 5S的实施技巧

1、突出重点、各个击破------推动5S活动是大工程,如决议要推动,却半途而废,或推动不力,往往造成不良的影响,最好先由小单位做试点推行,建立模范的个人或单位后,产生可行的信心,排除不可行的心理。有了成功的小单位,再扩大到各层面去;

2、出巡------于推动前、后、中期等阶段,由企业经营者、部门主管组织不定期的对全厂进行巡视检查,针对现场的问题立即提出待改善的项目;

3、蟑螂搜寻法------蟑螂喜阴暗、潮湿和肮脏,能发现蟑螂出没的地方,就是5S运动的工作对象;

4、公用设施重点法------公共厕所在人们的印象中是脏、恶臭,如果5S推动从厕所开始,重新塑造文明厕所,那么5S就会事半功倍;

5、天空捕蝉------一般人走路不会向上看,形成天花板也是一个死角的现象,应该采取“永久对策”解决空中不文明的现象;

6、地毯搜索------既然向上看是很重要,试试向下看也然成为5S的重点之一。例如:地板清洁度、管线不良、抹布乱放、料桶排放混乱、制品满地等等;

7、扩大空间法------人们都有念旧的情绪,个人抽屉,仓库死角,杂物堆„.等经常保留一些“舍不得丢弃”的东西,就像老太婆长期收敛的瓶瓶罐罐,实在有碍观瞻;

8、下班后检查法------一个推动5S的公司,在下班后,巡视空无一人的车间,此时最能明了推动5S的活动的真正“现实面”了。材料、零件用毕是否归位?工作结束,有没有为明天做准备?

9、老鼠觅食法------如同老鼠的特性,沿着墙角行走找食物往往有意外的收获,我们把堆积的物品移走,或把柜子移动会发现许多“宝物”:灰尘、毛发、杂物等,真是触目惊心,这是根绝脏乱源头的做法;

10、定点摄影法------爱整洁的人都会照镜子来整理自己的仪容。因此“照镜子”是用来明白自己的是非和缺点,利用拍照取代镜子的功能,就是所谓的“定点摄影法”,就是在同一地点利用有时间显示的相机,把改善前和后的情况摄影下来,并展现公布让执行者和大家一起评价,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做法;

11、分工合作法------5S进行到工厂区域规划后,将责任划分给各部门,再往下进行的是要细分到每一个人,并把部门内的责任区和物品做分配图落实每一个人,标示标准和激励措施,用以全员一起开展5S的活动;

12、看板、目视管理------看板的目的是让任何人看到任何东西、任何文件、在任何地区都能了解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达到什么要求?而不是狭义的挂个看板而已。例

如:部门人员管理板,清楚地记录人员的去向。看板是典型目视管理。目视管理还有“颜色管理”,例如:让新进的员工戴不同颜色的识别卡,以提示大家照顾新人„等;

13、工具板------根据工具的特点或形状,安置在一块板上容易取用,取走后不止能一目了然、又可随时方便的放回,可大大方便现场人员,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4、竞赛活动------利用竞赛活动来激励全员的竞争力而发挥创造力,提高团队精神;

15、文艺宣传------海报制作、标语甄选、5S专题晚会、成果演讲会、图片漫画等媒体的宣传,都易于把5S活动开展得生动活跃、鼓动人心,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实际效果;

16、制作奖旗------在5S竞赛活动中,用象征荣誉的旗帜供获胜的单位悬挂,以激励和提高活动的竞争气氛;

17、运用《改善单》-------《改善单》在本文中称为《红单》,它是一种起提示作用的表单,要强调表单的“提醒”作用,运用好《红单》,即不能降低《红单》的“法律效力”,同时要努力降低受罚者的反抗心理,使《红单》达到随时使用即时纠正的效果;

18、目标张贴法------为了能随时达到改善目的及克服值星人员的惰性,5S委员会应规定值星人员每周至少要开出多少张《红单》的目标,使活动不会半途而废,且能使5S活动气氛热烈展开和向深度发展;

19、绿化认养法------公司的绿化工作十分重要,不但美化环境,同时给工作者造就一个清心舒适的工作场所,但花木的维护是一项技术性高、需要耐心和精心的事。使用专业人员,固然很好,但多出一项定期开销,成本提高,如采用员工自己认养的办法,除了节约费用外,亦可陶冶认养者的情操,培养工厂也是我们大家的认同气氛;

20、红单连罚------组织普遍存在一个理念原则:“员工工作不好,其责任是主管领导无方”。用单位被贴红单的张数以扣分数转为金钱罚主管来提醒主管人员尽督导的责任,当然每个扣分数的罚金不宜很高,纯为提醒作用及加强主管督导的权力;

21、有奖征答------应用各种员工聚会的场合,采用各种机会抽签的方法,让抽到的员工回答一个已教育过、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答错的则以出队大声朗读标准答案2至3遍;答对了,则予以记录和根据场合颁发象征性的奖品。本办法的用意是略施加压力让员工用心了解环境标准书的内容和关心5S活动,当然,答题范围应事先教育和公告;

22、关心我------公司的人员流动和新进人员的加入都会因教育培训来不及而使5S推动品质下降,设计新进人员不同的识别卡;

(一)让工作伙伴知道是“新鲜人”,能够协助其遵守5S规范;

(二)让“新鲜人”明白自己在试用期是学习阶段;可以因不知道、不熟悉而犯错,但是过了试用期则必须遵守规定了;

23、重点推广法------5S活动的持续必须要有耐力,经过一段时间应提出更高的要求,拟定新的目标,应抓住5S推行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的制定计划和执行;

24、会议记录表------5S的推行委员会是义务的工作,为了肯定参与人员的推动过程成就和推动活动的追踪执行,每次的“会议记录”是绝对重要的。内容应包括有:决议项目、出缺勤记录、执行负责人、检查负责人、完成效果、完成日期、红单记录„.等。更重要的会议表,应记录出席人员的发言,连同会议的决议传达给未出席会议的人员和与之相关的人,必要时,要“放大”公布在“5S活动看板”上;

25、“要”与“不要”的清单------这是用在整理阶段时的表单,将物品依使用频率来清理,经过审查后再进行处理,亦可作为盘点阶段的执行工作;

26、分级领导法------5S推行委员会是活动的领导机构,推行初期,为集中力量推行,应建立公司级的5S推行委员会,随着活动的深入和发展,应建置课级的5S推行委员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置组级5S推行委员会,更有利于5S的推行。应明确:下一级5S推行委员会接受上一级5S推行委员会的领导;

27、荣誉委员------5S委员会推动一个阶段后,定会产生许多卸任委员,为了维持观念宣导的实质性,可以授予卸任委员为“5S荣誉委员”,并有权随时随地的稽查环境

和开《红单》提醒各单位或个人改善环境,必要时可给“5S荣誉委员”一点点的压力,如:订出每月应开出《红单》的张数目标和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

28、争议处理法------5S活动进入奖惩阶段时,部门或个人为了荣誉,自然不肯屈居人后,对开出的《红单》可能会引起争议,为减少运动的阻力,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争议处理规定”。建立必要的“申诉管道”,各种争议必须按统一的程序和管道得以解决。

七 整理、整顿推动的方法

一、整理活动的基本步骤

1、用品与废品区别将需要品与不需要品加以区分

l需要品(要的物品)

l不需要品(不要的物品)

2、调查需要品的使用频率

l决定需要量

3、需要及不需要品判断的基准

l每周使用1次以上者---置于靠近使用处;

l每月使用1次以上者---置于工作场所附近;

l不清楚或无法判断是否需用者---暂置于仓库。

4、不需要品应舍弃或变卖处理

出自六西格玛品质论坛 http://bbs.6sq.net/,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因材施教遮谈

小学美术教学中因材施教遮谈

(赵帅溥 湖南长沙 长沙市怡雅小学 410001)

摘要:在美术常规课堂中,学生的美术水平基本呈现为正态分布,中间多、两头少的情况,美术课不仅仅是拿水彩笔画完一张画,它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术课程包含了剪贴、布艺、陶艺、纸艺、国画、水彩、素描等内容,在这种注重综合能力发展的大前提下,如何帮助更多更好的孩子提升美术能力,并提升整体美术水平,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思考。本论文将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对美术的认知出发,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因材施教方面遮谈。

关键词:因材施教;渗透;激励

引言

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是我们教师常规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值得我们美术教师深思和研究。

1、积极利用和放大个体兴趣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每个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了和审美力,就要充分利用美术课程内容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以下我将举例一个个 1

案进行说明。

2015年本人任三年级美术教师,有一位女学生A,他在美术方面的造诣一般,有一次在美术课主题为《布艺温馨》的课时(课前准备里会让同学们带上针线和废弃不用的布料、棉花等),只见A同学抱着一个又大又可爱的布偶来上课,当时我还打趣的和她开玩笑:“A同学你难道想把这么可爱的布偶剪了重新制作,舍得吗?”她淡淡的回答到:“老师,我平时很喜欢缝缝补补,这是我上周花了一周的空余时间,先通过自己翻阅课本,然后在家里自己制作的。”当时我就震惊了,想不到平时各方面表现很普通的小A,居然能做出这么棒的作品,身为美术老师的我,在第一时间居然还误以为是精品店购买的布偶,真是惭愧。转眼看看其他同学,大多同学因为没有尝试过使用针和线,所以看着自己带的这堆材料都无从下手,我突发奇想,何不让A同学亲自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她的制作心得呢。说干就干,我请她到讲台上,为台下的同学进行知识传授,一开始她还不太习惯,但是当她拿起喜爱的针和线的时候,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开始神采奕奕的教起其他同学来,把自己做布偶时遇到的难处及收货和大家分享,看着平时这么普通的一位学生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其他同学也来了兴致,都跟着互动探讨布偶的制作方法。从那堂美术课之后,小A同学自己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每堂美术课之前都会主动预习要上的内容,课余之际,即便没有美术家庭作业,她也会运用学过的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在课堂中举手的次数也逐渐增多了,一个学期的美术课下来,我发现她的绘画、手工、欣赏水平完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甚至连平时和她一起玩得小伙伴,也因为她热爱美术的缘故,更多的参与到绘画、剪贴 2

等美术创作中,绘画能力或多或少的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这个案例,我发现各个学生不同的闪光点,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从学生中发现他们具有哪些闪光点,并将其进行合适的引导及,使其光芒越放越大,而不是置之不理,放任自流。

2、充分利用美术课程内容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

兴趣是是最好的老师。在没有接触四·(1)班的时候,早已从其他老师们的耳中了解到S同学的“光荣事迹”了,S同学性别男,10岁,在课堂中常常有一些怪异的举动,如:大声咆哮、吃书、吃墨、吃纸、乱扔东西、爱趴在地上翻滚大闹,令人诧异。S的班主任跟我一样是刚刚接手这个班,对小S的情况也不是特别的清楚,我专程找到曾经教授过S同学的科任老师及前班主任,了解情况。最终发现他对美术课程中的绘画尤为喜欢,所以我打算从他的兴趣---绘画作为切入点,通过激励的方式来进行心理干预教育。在通过接触和辅导S同学后,我从他的绘画内容中发现:主要建筑、物体的形状画得很完整,色彩的填涂分外均匀,在画人物的时候会将画画得很小,双手张开,仿佛要拥抱一样。由此推断S同学不仅认知能力没有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内心细腻和富有爱心的人。通过深层次分析发现S同学其实很胆小,缺乏大家的关注和爱护,所以才会做出老师口中异常行为,这些行为可以理解成是想要被了解、被认可的举动,但是人在冲昏头脑的时候往往就会将事情放大,做出过激的动作,小S同学喜欢画画,而我刚好又是他的美术老师,所以于是我们慢慢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先通过谈论小S有兴趣的绘画作品入手,当看到他画的人物都画的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多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了解到人物画大一些会更加 3

学 的美观,同时加入近大远小的绘画关系,在画面中画出更多的人物,让其潜意识里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大家都是他的好朋友,小S的画面有的是张开双手的姿势,我会从绘画的角度上说画面太空旷了,是否可以进行一些添加,引导他添加一些其他的物件。例如抱着大树、老师、亦或者手上拿着学习用具、做跳绳等动作,帮助他疏通不良的心理障碍。

通过一段时间的绘画引导,我发现小S同学在课堂上充满了乐趣,甚至于在下课、课间、回家的时候也会主动画一些绘画作品,然后拿来给我欣赏,在生活中会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在班上也渐渐有了几个好朋友,这个时候我以班级为单位,适当让小S担任美术课代表的职务,在举办班会的时候,会由美术课代表来绘制草图,班上其他同学共同参与绘制,挖掘他的优点并进行放大,发现小问题的时候及时进行纠正,耐心的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在经过一年的一系列跟着辅导,科任老师和同学都陆续反映,该同学近期进步很大,不再在课堂上随意大声哭闹,有时候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性格也逐渐朝着乐观开朗的一面发展,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之下第一次参加美术绘画比赛,并获得了长沙市一等奖的好成绩,身心都逐渐走向健康成熟。

3、充分发掘和利用网络资源吸引学生

教师要根据美术课程内容的迥异来利用网络资源吸引学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上水彩课程《五彩的烟花》的时候,教师要根据课程的主题内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短暂的视频,视频中是各种烟花绽放的美丽景象,然要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讲述放烟花的感受。同时,将一些关于烟花的美术作 4

品展示给学生,要学生将内心中的美丽烟花景象用水彩画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教参为基准,学生为主题,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美术创作,教师进行技术指导,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4、针对学生的差异性确定教学方法

教师要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水平所有了解,根据学生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某一节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为神气的大公鸡,有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对于大公鸡的形象并不是十分了解,教师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他们内心中神气的大公鸡形象绘画出来,要求学生一定要自己独立完成创作。对于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检验学生完成情况的过程中要多做停留,手把手地教学生进行绘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所教的绘画技巧重新进行绘画,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多动手。

小结

在日常常规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们做错事了,只是单纯的禁止,这样的教学只会让学生觉得教育的生硬和呆板,如果老师能够更的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根源出自哪儿,从绘画的画面中发现问题,结合自己成年人的经验教给他们,根据不同性格特征的同学,因材施教的进行美术教学,这样更能挖掘出孩子的天赋,看着自己带的孩子们每天都在不断的进步,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因材施教教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2].杜进亚.探究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J].青春岁月,2013(08).[3].穆飞.小学美术课堂因材施教的研究[J].新课程,2014(07).

下载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实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实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因材施教与特色教育

    因材施教与特色教育 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盼望他们成为栋梁之才,对社会做出贡献.然而现在的很多父母都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禁锢,一味的要求孩子考高分上......

    如何在教育中因材施教解读范文合集

    如何在教育中因材施教 【摘要】“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有质量,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学,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智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认知因素,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王蓉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五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是经过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正好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不同的......

    因材施教中的师德修养

    因材施教中的师德修养 一、什么是因材施教 1、幼儿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1)、生活中的“因材施教”(看视频:一个大班孩子) (2)、游戏中的“因材施教”(看视频:新来的两兄妹) 2、定义 (1)......

    书法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书法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八一希望小学因材施教不仅是我国古代教学思想与教学经验的结晶,同时也是现代教学包括书法教学中必须遵循的规律和原则方法,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实用价......

    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新解

    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新解 【摘 要】因材施教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进行了的实践,大凡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因材施教,但具体方法措施却都落实在文化成绩上,没有体现在人的素质上。......

    托管具体实施计划

    十一趣味托管明细 扬华十一趣味托管是以托管为主要形式的益智趣味型教育活动。活动时间为2011年10月2日至2011年10月6日。在此期间扬华培训的老师将带领孩子在知识海洋中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