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教学案)

时间:2019-05-15 02:0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教学案)》。

第一篇: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教学案)

第56课 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一、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及边、角、对角线的性质。

2、知道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

3、应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相关计算、证明。

二、课前检测:

1、矩形的性质是什么?

2、菱形的性质是什么?

三、探究新知:

1、正方形的定义:如图,改变矩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就得到了一个正 方形。

定义: 相等的 叫做正方形。条件有:(1)(2)改变菱形的角,使之一角的直角,就得到了一个正方形。定义:有一个角是 的 叫做正方形。条件有:(1)(2)

2、动手操作:制作一张正方形纸片,通过折叠并观察,回答下列问题.①它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有什么数 量关系?

②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③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④图中有哪些特殊形状的三角形?是哪些?

3、正方形性质:正方形既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

所以,正方形具有 的性质,同时又具有 的性质. 总结:正方形边的性质:。正方形角的性质:。正方形对角线的性质:。

4、几何语言:(如图)∵正方形ABCD(边)∴(角)(对角线)。对应练习一:

(1)正方形的边长为4cm,则周长为,面积为,对角线长 为 .

(2)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O点,AC=4 cm,则正方形的边长为,周长为,面积为。

(3)在正方形ABCD中,AB=12 cm,对角线AC、BD相交于O,OA= ,AC=。

三、范例讲解:

例1 :已知: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是CB的延长线上 一点,且DE=BF.求证:EA⊥AF.

对应练习二:

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CD、CB延长线上的点,且DE=BF.求证:∠AFE=∠AEF.

2、如图,E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EBC是等边三角形,求∠EAD与∠ECD 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A、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DEFG都是正方形,连接AE、CG.(1)求证:AE=CG;(2)观察图形,猜想AE与CG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B、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CD边上的一点,F为BC延长线上一点,CE=CF.(1)求证:△BEC≌△DFC;(2)若∠BEC=60°,求∠EFD的度数.C、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O点,AO=4 cm,求正方形的边长、周长、面积。

第二篇:对数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ylogxaN(a0,a0,N0)

aN(a0且a1)

定义域:(0.+∞)值域:实数集R 定点:函数图像恒过定点(1,0)

单调性:a>1时,在定义域上为单调增函数,并且上凸;

0

负数和0没有对数.底真同对数正

底真异对数负

第三篇: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案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案

课题: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课型:新授课 课程标准: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学习内容与学情分析:

本节立足于学生已有的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扎纸实验和观察飞机图片来认识有关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的特点,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以及在实践活动的思考与交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广泛联系体验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和文化价值。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主动探究习惯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评价设计:

通过扎纸实验和观察飞机图片,检测目标1、2的达成 学习过程:

一、扎纸实验,归纳新知

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铺平,观察得到的图形回答如下问题:

(1)上图中,两个“14”有什么关系?

关于直线L对称

(2)在上面的扎字过程中,点E与点E’重合,点F与点F’重合,设折痕所在的直线为L,连接点E与点E’的线段与L有什么关系?点F与点F’呢?

它们都被直线L垂直平分

(3)线段AB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CD与C’D’呢?

它们的长度分别相等

(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

它们的大小分别相等

教师点出在沿对称轴对折后,互相重合的点叫对应点,互相重合的线段叫对应线段,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由此得到结论: 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

(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做一做

那么轴对称图形具有这样的特征吗?

观察飞机图片,回答如下问题:

(1)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连接点A与点A’的线段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连接点B与点B’的线段呢?

(3)线段AD与线段A’D’有什么关系?线段BC与线段B’C’呢?为什么?

(4)∠1与∠2有什么关系?∠3与∠4呢?说说你的理由。由此得到轴对称图形也具有以上的性质。所以轴对称的性质是:

(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课堂练习

课本P14习题1.6的1、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探索并理解了轴对称的性质:

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其实,轴对称图形在对称轴两边的部分是能够重合的,也就是全等的. 利用这一性质,我们可以在轴对称图形中找出对称轴,也可以在已知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时,完成整个轴对称图形. 教后分析:

本节立足于学生已有的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扎纸实验和观察飞机图片来认识有关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这部分内容的特点,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以及在实践活动的思考与交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广泛联系体验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和文化价值。整个活动中学生反应热烈,讨论氛围浓厚,效果显著。

第四篇:抛物线的定义、性质及标准方程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抛物线的定义、性质及标准方程

【本讲主要内容】

抛物线的定义及相关概念、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1.抛物线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和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直线叫做抛物线的准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它与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相仿,仅比值(离心率e)不同,当e=1时为抛物线,当01时为双曲线。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四种形式,参数式方程的几何性质(如下表): 的几何意义,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掌握不同形

其中为抛物线上任一点。

3.对于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可设为,以简化运算。的焦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则有4.抛物线的焦点弦:设过抛物线,直线

与的斜率分别为,直线的倾斜角为。,,,说明:

1.求抛物线方程时,若由已知条件可知曲线是抛物线一般用待定系数法;若由已知条件可知曲线的动点的规律一般用轨迹法。

2.凡涉及抛物线的弦长、弦的中点、弦的斜率问题时要注意利用韦达定理,能避免求交点坐标的复杂运算。

3.解决焦点弦问题时,抛物线的定义有广泛的应用,而且还应注意焦点弦的几何性质。【解题方法指导】

例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对称轴为轴,且与圆于,求此抛物线的方程。解析:设所求抛物线的方程为设交点则∴点在,∴

上,(y1>0),代入

在得上

相交的公共弦长等∴或,∴或

。,经过的直线交抛物线于

两点,点故所求抛物线方程为例2.设抛物线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的焦点为

∥轴,证明直线经过原点。

解析:证法一:由题意知抛物线的焦点

故可设过焦点的直线的方程为

由,消去得 设,则

∵∥轴,且在准线上

∴点坐标为

于是直线的方程为

要证明注意到经过原点,只需证明,即证

经过原点。

知上式成立,故直线证法二:同上得。又∵∥轴,且在准线上,∴点坐标为。于是过原点。

证法三:如图,知三点共线,从而直线经

设轴与抛物线准线交于点则∥∥,连结,过交

作于点,则

是垂足

又根据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因此点是的中点,即

与原点

重合,∴直线

经过原点。

评述: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概念和性质,直线的方程和性质,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其中证法一和二为代数法,证法三为几何法,充分运用了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数形结合,更为巧妙。

【考点突破】 【考点指要】

抛物线部分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考点中要求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以及几何性质,多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方法,分值大约是5分。考查通常分为四个层次:

层次一:考查抛物线定义的应用; 层次二:考查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求法; 层次三:考查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的应用;

层次四:考查抛物线与平面向量等知识的综合问题。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待定系数法、轨迹方程法、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法、等价转化法。

【典型例题分析】 例3.(2006江西)设,则点A.C.答案:B

解析:解法一:设点坐标为,则,解得或(舍),代入抛物线可得点的坐标为。

为坐标原点,的坐标为()B.D.为抛物线的焦点,为抛物线上一点,若解法二:由题意设,则,即,求得,∴点的坐标为。

评述: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动点与向量运算问题。例4.(2006安徽)若抛物线为()

A.-2 B.2 C.-4 D.4 答案:D 的焦点与椭圆的右焦点重合,则的值解析:椭圆的右焦点为,所以抛物线的焦点为,则。

评述:本题考查抛物线与椭圆的标准方程中的基本量的关系。【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则实数的值是()

A.B.C.D.轴上,又抛物线上的点,与焦点的距离2.设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其焦点在为4,则等于()

A.4 B.4或-4 C.-2 D.-2或2 3.焦点在直线A.C.B.D.或或

上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4.圆心在抛物线上,并且与抛物线的准线及轴都相切的圆的方程为()

A.B.C.D.5.正方体上的动点,且点的轨迹是()的棱长为1,点到直线的距离与点

在棱到点

上,且,点是平面的距离的平方差为1,则点

A.抛物线 B.双曲线 C.直线 D.以上都不对 6.已知点是抛物线的距离为

上一点,设点,则

到此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到直线的最小值是()

A.5 B.4 C.7.已知点D.是抛物线

上的动点,点

在轴上的射影是,点的坐标是,则的最小值是()

A.B.4 C.D.5 的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

两点,为坐标原点,则的值8.过抛物线是()

A.12 B.-12 C.3 D.-3 二.填空题: 9.已知圆10.已知物线的焦点分别是抛物线,则直线

和抛物线的准线相切,则的值是_____。的垂心恰好是此抛

上两点,为坐标原点,若的方程为_____。

11.过点(0,1)的直线与___。12.已知直线___。三.解答题: 与抛物线

交于两点,若的中点的横坐标为,则

交于两点,那么线段的中点坐标是__13.已知抛物线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抛物线的方程。14.过点(4,1)作抛物线

轴,抛物线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是5,求的弦点在,恰被所平分,求所在直线方程。

。15.设点F(1,0),M点在轴上,⑴当点⑵设在轴上运动时,求

轴上,且

点的轨迹是曲线的方程; 上的三点,且的坐标。

成等差数列,当的垂直平分线与轴交于E(3,0)时,求点【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2005上海)过抛物线的焦点作一条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它们的横坐标之和等于5,则这样的直线()A.有且仅有一条 B.有且仅有两条 C.有无穷多条 D.不存在 2.(2005江苏)抛物线

上的一点

到焦点的距离为1,则点的纵坐标是()

A.B.C.D.0,若它的一条准线与抛物线3.(2005辽宁)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离心率为的准线重合,则该双曲线与抛物线A.B.C.D.21 的交点与原点的距离是()

4.(2005全国Ⅰ)已知双曲线合,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的一条准线与抛物线的准线重A.B.C.D.的准线与轴交于点,若过点的直线与抛物线有5.(2004全国)设抛物线公共点,则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B.C.D.6.(2006山东)动点取得最小值,则

是抛物线的最小值为()

上的点,为原点,当时A.B.C.D.7.(2004北京)在一只杯子的轴截面中,杯子内壁的曲线满足抛物线方程,在杯内放一个小球,要使球触及杯子的底部,则该球的表面积取值范围是()A.B.C.D.的准线为,直线

与该抛物线相交于的8.(2005北京)设抛物线点,则点及点

两到准线的距离之和为()

A.8 B.7 C.10 D.12 二.填空题: 9.(2004全国Ⅳ)设到

是曲线

上的一个动点,则点

到点的距离与点轴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_____。

10.(2005北京)过抛物线为,则圆的焦点

且垂直于轴的弦为,以

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准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圆的面积是_____。的一条弦,所在11.(2005辽宁)已知抛物线直线与轴交点坐标为(0,2),则_____。的焦点在直线

移到点

上,现将抛物线沿处,则平移后所12.(2004黄冈)已知抛物线向量进行平移,且使得抛物线的焦点沿直线得抛物线被轴截得的弦长

_____。三.解答题:

13.(2004山东)已知抛物线C:与抛物线交于⑴若以弦两点。,求的值; 的轨迹方程。的焦点为,直线过定点

且为直径的圆恒过原点⑵在⑴的条件下,若,求动点

14.(2005四川)如图,点,是抛物线的焦点,点

为抛物线内一定点,点

为抛物线上一动的最小值为8。

⑴求抛物线方程; ⑵若为坐标原点,问是否存在点,若存在,求动点,使过点的动直线与抛物线交于

两点,且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5.(2005河南)已知抛物线抛物线交于⑴求⑵求满足 ; 的点的轨迹方程。,为顶点,使得

为焦点,动直线。

与两点。若总存在一个实数

第五篇:1.3.3 菱形的性质(教学案)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归纳菱形的性质并进行证明;

2、能运用菱形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

3、在进行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菱形的性质定理证明

难点:性质定理的运用 生活数学与理论数学的相互转化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与一般平行四边形相比,菱形具有哪些性质?

定理:(菱形的边)(菱形的角)

定理:(菱形的对角线)

二、定理证明:

AD已知:如图,求证:(1)

O(2)

证明:

BC设计思路:通过学生自己写已知、求证,进一步熟悉文字证明题的基本操作模式

三、典型例题

例3.如图3个全等的菱形构成的活动衣帽架,顶点A、E、F、C、G、H是上、下两排挂钩,根据需要可以改变挂钩之间 的距离(比如AC两点可以自由上下活动),若菱形的边长为13厘米,要使两排挂钩之间 的距离为24厘米,并在点B、M处固定,则B、M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A FEA

BD DMOB

HG解: CC设计思路:通过例题使学生增强对菱形对角线性质的认知,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将相关几个知识点及用处和菱形联系起来。A

四、合作交流

1.证明:菱形的面积是它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BDO解:已知:

求证: 证明:

C

下载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3。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案)

    1. 3.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已知O是□ABCD的对角线交点,AC=10cm,BD=18cm,AD=•12cm,•则△BOC•的周长是_______. 2.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OB的面积为2,那么□ABCD的面......

    分数基本性质通分教学案2

    分数基本性质(通分)教学案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 2、掌握通分的方法。能熟练的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3、能灵活的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

    内心、外心、重心、垂心定义及性质总结

    内心、外心、重心、垂心定义及性质总结 1.内心: (1)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也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 (2)性质:到三边距离相等。 2外心: (1)三条中垂线的交点,也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2)......

    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教学案[定稿]

    §2.3.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学习目的】1. 理解和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2. 进一步理解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相互转化及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重......

    面面垂直判定性质教学案(推荐5篇)

    高二数学导学案面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2012-9-25预习案:目标(1)了解“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及“直二面角”、“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理解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

    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教学案2[★]

    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教学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2、掌握约分的含义和约分的一般方法,学会约分的书写形式,认识最简分......

    正方形的性质教案设计(5篇可选)

    目的要求:1、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掌握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通过分析正方形的概念、性质与矩形、菱形的概念、性质的联系和......

    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教学反思

    踏入教坛一年多,接触新课程也有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来,虽然每一节课都精心设计,但上完课后总有很多遗憾,崔我反思。《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这节课的引入有两方面。第一,让学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