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案课堂作业.
内容:6.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教学案 +课堂作业 3 教学内容:6.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 课 型:新授课 学生姓名:______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 y=a(x-h2(a≠ 0 的图象作法和性质的过程;
2、能够理解函数 y= y=a(x-h2与 y=ax2的图象的关系, 知道 a、h 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影响;
3、能正确说出函数 y=a(x-h2的图象的性质.教学过程:
一、叙述二次函数 y=ax2+k(a≠ 0 的图象和性质。
二、探索二次函数 y=a(x-h2(a≠ 0 的图象作法和性质:
1、操作:
2、思考:(1函数 y=(x+32的图象与 y=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2函数 y=(x+32的图象与 y=x2的图象的形状相同吗 ?(3从表格中的数值看,函数 y=(x+32的函数值与函数 y=x2的函数值相等时,它们所对
应的自变量的值有什么关系 ?(4从点的位置看,函数 y=(x+32的图象与函数 y=x2的图象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它是轴
对称图形吗 ? 它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 ?
3、结论 :函数 y=(x+32的图象可以由函数 y=x2 的图像沿 x 轴向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 , 所以它是 ,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当 x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 当 x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4、观察右图 ,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 ①抛物线 y=-3(x-12可以看作是抛物线 y=-3x2 沿 x 轴平移了 个单位;抛物线 内容:6.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
y=-3(x+12可以看作是抛物线 y=-3x2 沿 x 轴平移了 个单位.②图象向左平移还是向右平移 , 移多少个单位长度 , 有什么规律吗 ?
5、归纳:二次函数 y=a(x-h2(a≠ 0 的图象和性质:
三、例题:
1、二次函数 y=2(x+5 2的图像是 ,开口 ,对称轴是 ,当
y 有最 y=2x2向 ____平移 ______个单位得到。它向左平移 6个单位后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___________。
2、将函数 y=3(x-4 2 的图象沿 x 轴对折后得到的函数解析式是;将函数 y=3(x-4 2 的图象沿 y 轴对折后得到的函数解析式是。
3、把抛物线 y=a(x-4 2 向左平移 6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 y=-3(x-h 2 的图象, 则 a= ,。若抛物线 y= a(x-4 2的顶点 A ,且与 y 轴交于点 B ,抛物线 y=B.2415y x =-C.2415y x =-+ D.24 15 y x =+ 12.能否适当地向左或向右平移函数 2 12 y x =-的图象, 使得到的新的图象过点(-9,-8 ? 若能,请说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3.把函数 2 12
y x = 的图象向右平移 4个单位后 , 其顶点为 C, 并与直线 y x =分别交于 A,B 两点(点 A 在点 B 的左边.求 ABC 的面积.
第二篇: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案一体解读
初三数学教学案
教学内容:6.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 课 型:新授课 学生姓名:______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h2(a ≠0的图象作法和性质的过程;
2、能够理解函数y= y=a(x-h2与y=ax 2的图象的关系,知道a、h 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影响;
3、能正确说出函数y=a(x-h2的图象的性质.教学过程:
一、叙述二次函数y=ax 2+k(a ≠0的图象和性质。
二、探索二次函数y=a(x-h2(a ≠0的图象作法和性质:
1、操作:
y=(x+3的图象;
2、思考:(1函数y=(x+32的图象与y=x 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2函数y=(x+32的图象与y=x 2的图象的形状相同吗?(3从表格中的数值看,函数y=(x+32的函数值与函数y=x 2的函数值相等时,它们所对
应的自变量的值有什么关系?(4从点的位置看,函数y=(x+32的图象与函数y=x 2的图象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它是轴
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
3、结论:函数y=(x+32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x 2 的图像沿x 轴向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 所以它是 ,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当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4、观察右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抛物线y=-3(x-12可以看作是抛物线y=-3x 2 沿x 轴平移了 个单位;抛物线 y=-3(x+12可以看作是抛物线y=-3x 2 沿x 轴平移了 个单位.②图象向左平移还是向右平移,移多少个单位长度,有什么规律吗?
5、归纳:二次函数y=a(x-h2(a ≠0的图象和性质:
三、例题:
1、二次函数y=2(x+52的图像是 ,开口 ,对称轴是 ,当
x= 时,y 有最 值,是。它是由二次函数y=2x 2向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得到。它向左平移6个单位后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
2、将函数y=3(x-42 的图象沿x 轴对折后得到的函数解析式是;将函数y=3(x-42 的图象沿y 轴对折后得到的函数解析式是。
3、把抛物线y=a(x-42 向左平移6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y=-3(x-h 2 的图象,则a= ,h=。若抛物线y= a(x-42的顶点A ,且与y 轴交于点B ,抛物线y=-3(x-h 2 的顶点是M ,则S ΔMAB =.4、9.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函数1y x =-+与21(12 y x =--的图象大致是(5、将抛物线2(2(0y a x a =+>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与直线AB 相交于B,C 两点,如图,已知A 点的坐标是(2,0,B 点坐标是(1,1.(1求直线AB 和平移后的抛物线所表示的函数解析式;(2如果平移后的抛物线上有一点D,使得OAD OBC S S = ,求这时点D 的坐标.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作业 初三数学课堂作业(42
1、二次函数y=-3(x-42的图像是由抛物线y=-3x2向平移个单位 得到的;开口,对称轴是,当x= 时,y有最值,是.2、将二次函数y=2x2的图像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函数的图像, 其对称轴是,顶点是,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将二次函数y=-3(x-22的图像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函数__________的图像,其
顶点坐标是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当x=________时,y有最_____值,是______。
4、将抛物线y=2x2-3先向上平移3单位,就得到函数的图象,再向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y= 2(x-32的图象。
5、函数y=(3x+62的图象是由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 其图象开口向,对称轴是,顶点坐标是,当x 时,y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时,y有最值是。
6、已知二次函数y=a(x-h2,当x=2时有最大值,且此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3,求此
函数的解析式,并指出当x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C=6,S□ABCD=12,求抛物线解析式。
8、如图,一抛物线拱桥,拱顶O离水面高4米,水面宽AB=10米,现有一竹排运送一只
货箱欲从桥下通过,已知货箱长10米,宽6米,高2.5米(竹排与水面持平,问货箱能否顺利通过该桥? 课后作业:
1.抛物线23(1y x =-与抛物线23y x =的________相同,________不同。2.抛物线22(1y x =-+的开口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_,顶点坐标是_______,当
x =____时,函数22(1y x =-+有最_____值为________。3.抛物线21(32 y x =-可由抛物线212 y x =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个单位得到。
4.抛物线235y x =+的开口__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__,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
5.抛物线279y x =-与抛物线27y x =的__________相同,__________不同;抛物线 279y x =-可由抛物线27y x =向_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得到。6.已知,函数2327 y x =-+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当x > 1 2 时,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7.由抛物线21(33y x =+得到抛物线213 y x =只需将抛物线21(33y x =+(A.向上平移3个单位 B.向下平移3个单位
C.向左平移3个单位 D.向右平移3个单位 8.对于二次函数2(1y x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B.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C.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D.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10.由函数2113y x =-+的图象得到21 13y x =--的图象,只需将抛物线2113 y x =-+(A.向上平移1个单位 B.向下平移1个单位 C.向上平移2个单位 D.向下平移2个单位 11.与抛物线2415 y x =--的顶点相同,形状也相同,而开口方向相反的抛物线所对应的函 数是(A.2415y x =-
-B.2415y x =-C.2415y x =-+ D.24 15 y x =+ 12.能否适当地向左或向右平移函数2 12 y x =-的图象,使得到的新的图象过点(-9,-8? 若能,请说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3.把函数2 12 y x = 的图象向右平移4个单位后,其顶点为C,并与直线y x =分别交于A,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求ABC 的面积.
第三篇: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反思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的学习内容是在前面学过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二次函数y=ax2、y=ax2+h、y=a(x-h)2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运用图像变换的观点把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经过一定的平移变换,而得到二次函数y=a(x-h)2+k(h≠0,k≠0)的图像。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所学的最后一类最重要、图像性质最复杂、应用难度最大的函数,是学业达标考试中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教材中主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进行知识探究。这是教学发现与学习的常用方法,同学们应注意学习和运用。另外,在本节内容学习中同学们还要注意 “类比”前几节的内容学习,在对比中加强联系和区别,从而更深刻的体会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教学,得出几点体会:
1、在教学中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尤其重要,必需特别强调。
2、在探究中要积累研究问题的方法并积累经验,学生在前面已经历过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学习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学会了用描点法作函数图象并据此分析得出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把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应用于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据此形成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3、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使课
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利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能使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但在复习与练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1、某些记忆性的知识没记住。
2、学生稍遇到点难题就失去做下去的信心。题目较长时就不愿意仔细读,从而失去读下去的勇气
3、学生的识图能力、读题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4、解题过程写得不全面,丢三落四的现象严重。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与方法是:
1、根据实际情况,对于中考升学有希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并对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单独辅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2、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和解题技巧的指导。
3、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搜集典型题让他们单独做,并给予及时的辅导与矫正。
4、与其它任课教师联手一起想对策,指导学生读题的方法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5、无论是做练习还是考试之前,都告诉学生要认真仔细的读题,从图形中获取信息。
第四篇: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遵循“探索—研究——运用“亦即“观察——思维——迁移”的三个层次要素,侧重学生的“思”、“探”、“究”的自主学习,由旧知识类比得新知识,自主探究二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学生动脑思和究,动手探。教师的“诱”要在点上,在精不用多。通过本节学习,学生更进一步的掌握二次函数性质及其图象特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有二次函数的基础,了解二次函数图象及其相关性质,接受起来较快。基于此,教师应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引入新概念,帮助学生加深并提高对二次函数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研究二次函数的一般方法——配方法。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y=ax2+bx+c(a)的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单调区间和最值的求法。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图像,能通过图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3、通过具体例子,在探索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过程中,学会利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表达式表示成:y=a(x-h)^2+k的形式,从而确定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和对称轴。
4、通过一般式与顶点式的互化过程,了解互化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认识“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在经历“观察、猜测、探索、验证、应用”的过程中,渗透从“形”到“数”和从“数”到“形”的转化,培养了学生的转化、迁移能力,实现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二)、情感目标
1、通过主动操作、合作交流、自主评价,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好奇心与求知欲,点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猜想与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协同合作的意识、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能力目标
1、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数形结合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探讨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研究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重要方法——配方法。
对于任何一个二次函数,只要通过配方变形为:(x-h)2 + k的形式,就可以知道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有关性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从理论上加深了对函数的理解,也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二次函数定义、表达式。
2、求二次函数y= a(x-h)2+ k(a0)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认知铺垫,学生思考后回答)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在同一坐标系中做出下列函数图象:y=-3x2 ,y=-2x2 ,y=-x2 , y=3x2 ,y=2x2 ,y= x2.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 :函数y= ax2 的单调性、奇偶性、最值与图象开口方向、对称性、顶点?
问题二:函数图象随a 值变化,如何变化? 问题三:y= ax2 与 y=-ax2 图象有何关系?
(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放映问题答案,展示函数图象随a 值变化的过程,即函数y= ax2(a)的图象和性质。)函数y= ax2(a)的图象和性质: 1.函数是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2.顶点坐标(0,0)
3.当a >0 时,开口向上,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当时,有最小值0。4.当a <0 时,开口向下,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当时,有最大值0。
5.当a >0 时,抛物线在x轴上方,开口随 a增大逐渐减小;当a<0 时,抛物线在x轴下方,开口随 a增大逐渐减大。
教师提问:若将函数的图象进行平移,则函数的哪些性质将不发生变化?哪些将发生变化?(学生讨论回答),研究一般的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1、研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2、研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探究:
问题一:指出两个函数的开口方向,并说明哪个函数图象的开口较大? 问题二:分别将二次函数与配方,然后分别求出两个函数的最值以及与x轴交点。
问题三:列表画图,分别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
1、推测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并给出证明。
2、y= a(x-h)2+ k(a)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
3、分别指出两个函数的单调区间。
问题四:将二次函数y=ax2+bx+c(a)配方,并回答下列问题:
1、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对于a>0和a<0分别指出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和最值。
(学生完成以上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启发,并在最后加以总结。)
二次函数性质如下:
1、图象是一条抛物线,顶点坐标是,对称轴是直线
2、当a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处取最小值;在区间上是减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
3、当a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处取最大值;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概念深化:
(教师指出配方法是研究二次函数性质的通法,对于二次函数性质的有关结论不必死记硬背,关键在于如何运用配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性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配方法”是研究二次函数的主要方法,熟练的掌握配方法是掌握二次函数的关键,对一个具体的二次函数,通过配方就能知道这个函数的主要性质。应用举例:
例:求函数的最小值和它的图像的对称轴,在哪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在哪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例题由学生版演,教师给予纠正。让学生充分体验研究二次函数的方法——配方法。通过学生版演,可以发现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解:因为:
所以 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它在区间上是减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
(三)、随堂练习:
1、用配方法,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1)1.根据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确定下列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2x2-12x+13(2)(2)y=-5x2+80x-319
2、求下列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并做出图象:
(1)y=2x2-2x-2.5(2)y=-2x2-4x+8(学生做完练习后,教师进行及时评价)
(四)、归纳小结:
方法:研究二次函数的主要方法——配方法。
知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有关结论。
(1)抛物线,当x=()时,y有最()值,是 .(2)当m=()时,抛物线 开口向下.
(3)已知函数 是二次函数,它的图象开口(),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4)抛物线的开口(),对称轴是(),顶点坐标是(),它可以看作是由抛物线 向()平移()个单位得到的.(5)函数,当x()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时,函数取得最()值,最()值y=().
(6)抛物线 可由抛物线 向()平移()个单位,再向平移()个单位而得到.
(7)二次函数 的图象的顶点是(),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五)、作业: P22习题27.2 第2题(1)、(3)、(5)及第3题
第五篇:6.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案
课 题: §6.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掌握二次函数ya(xm)2k与yax2、yax2k、ya(xm)2的图像的位置关系;
2、会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函数的最值,会用列表描点法画函数ya(xm)2k的图象.
教学重点:通过配方法画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确定其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以及函数的最值问题
教学难点: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教学程序设计:
一、情境创设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 yax2与 yax2k,ya(xm)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那么你认为形如ya(xm)2k的图象会是什么呢?形如 yax2bxc的图易用又是什么呢?它们有什么性质? 师生活动设计:
22师:展示同一坐标系中 yx2与y(x1)y(x1)2的图象,出示这个问题。生:思考并解决。生2:补充回答
设计意图:展示上节课的探究内容,让学生进入这个数学活动,意图是引领学生从点坐标的数量变化、图形的位置变化着手,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探索二次函数 ya(xm)2k的图象和性质。1. 在直角坐标系把yx2的图象沿X轴左向移动1个单位,再沿y轴向上移动2 个单位,画出这条新的抛物线。
2. 写出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3. 抛物线y(x1)22的性质。抛物线y(x1)22的性质
活动二:探索yax2bxc的图象及其性质。1.讨论yx22x3的图象及性质。
2.运用配方法,找一找yax2bxc的顶点坐标公式和对称轴。3.讨论yax2bxc的图象性质
师生活动设计:展示坐标系中的抛物线yx2 师:把它x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沿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请同学画出这两条抛物线。生1:板演。
师:说出这两条抛物线的解析式。生2:y(x1)y(x1)22
师:说说y(x1)22的图象是什么?有哪些性质? 生3:独立回答。生4:独立回答。
师:讨论y(x1)22 的图象。生5.独立回答。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形如ya(xm)2k的图象及其性质。
生9:回答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函数的最大(小)值。生10:补充或纠正回答
师: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也是条抛物线吗? 生1:是的。
师:那它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分别是什么? 生2:对称轴是直线x=-1,顶点是(-1,2)。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通过配方,把yx22x3变形成y(x1)22。
师:那么对于一般式yax2bxc来说,能不能找到它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呢? 生4:能,配方。
生5:板演配方过程。师:评析配方过程。师:顶点坐标是(4acb4a2b2a,b2a,)。对称轴是直线x=有了这个公式,以后我们代入计算就可以了,无须再写出配方的过程。再请同学们说说它还有哪些性质? 生6:(开口方向)
生7:(增减性方面)
设计意图:活动一中:学生已有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知道平移前后仅仅是顶点和对称轴的位置变化,容易归纳出形如ya(xm)2k的图象性质。活动二中: 学生能直观看出yx2x32与
y(x1)22其实是同一个解析式,此时老师点评只要把一般式配方成顶点式,我们就能找到任何一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了。再抛砖引玉:如果对yax2bxc进行配方,能不能找到顶点坐标与系数abc的关系?正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一样,以后我们就可以直接代入公式,不用再配方?以此激发出学生探索的乐趣和主动。
三、例题教学
例1:分别回答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增减性,并说明x取何值时函数的最大(小)值是多少
(1)y2(x1)2(2)y3(x4)25(3)y(x5)27
(4)y4(x3)21 例2:填空:
(1)x24x______(x___)2
(2)x26x_____(x___)2(3)x25x_____(x___)2
(4)x23x______(x_____)2 例3:根据顶点坐标公式求出下列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函数的最值。① y=x-2x-3
②y=-2x-5x+7
③y=3x+2x④y=例4:画出y=12x222
252x23x
23x52的图象。
并说明X取何值时y有最小值,这个最小值是多少?
师生活动设计:师:画图象最关键的要有顶点坐标和对称轴这两要素,这样才能根据 对称性左右各取两点。本题如何求顶点坐标。
生1:配方。生2:代入坐标公式
生3:板演配方过程。
生4:板演坐标公式。师:根据对称性质,我们用5个点画图,顶点+对称轴左右各两个点。下面我们列表取X算y.生5:描点画出抛物线
设计意图:已知函数解析式能画出它的图象,训练这个基本技能,为以后的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的解题能力的培养作好台阶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1.形如ya(xm)2k的图象及其性质 2.形如yax2bxc的图象及其性质
五、当堂反馈(见导学案当堂反馈)师生活动设计:独立思考并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反馈,巩固和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六、课后作业(见导学案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既照顾全体,又关注个别,真正体现全面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并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