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觉上人 公案
本觉上人公案
李璜之 讳字:明赛,人称:本觉上人,系中国云门宗著名实修导师。慕上人之名者,络绎无断,常有往来请教者,偶成公案。以下为本觉上人,即“寺外沙门”在网络上为佛子开示的部分记录,互学共参。
本觉上人在益阳栖霞寺遇缘祖师塔
南宫伽蓝 22:25:42 云门平时 参话头不 竟干些什么事
寺外沙门 22:27:57 翠竹扶影君有面;红梅漂香我无心。
南宫伽蓝 22:30:53 原来只是诗词
寺外沙门 22:31:14 去你的南宫伽蓝 22:32:33平时用什么功 现在这时代 六祖来了 都要修 寺外沙门 22:36:21 我大闹不休月色如故;君小言有节江流有声。
南宫伽蓝 22:38:00 难成易破 有小乘之嫌
寺外沙门 22:41:00 老衲此中无饮酒;先生在上莫题诗。
南宫伽蓝 22:48:31 无心取樽醉十分
有心抚琴不成音 寺外沙门 22:48:33 南宫该西去;伽蓝要东来。
南宫伽蓝 22:50:47 东来一净字 南归一敬字
寺外沙门 22:52:34 南宫无心取樽而醉死;伽蓝有意扶琴且醒来。
南宫伽蓝 22:54:07 有心醉死无憾 无心系念蓝天 寺外沙门 22:57:43 有心该死是南宫当下地狱;无意系念非伽蓝而上天堂。
南宫伽蓝 22:58:23 净悦光明本是尊 何愁世间不解人 寺外沙门 23:01:19 南宫自昧本尊不现;世间别传大道无言。
南宫伽蓝 23:04:42 何时不现 何时无言 何时不不现 何时无无言 此无量义 甚深空法 沙门解得否
南宫伽蓝 23:08:43 沙门未必解 解未必沙门 抱头一字 参去 寺外沙门 23:08:51 见空安空南宫知否;不辩有辩伽蓝悟开。
南宫伽蓝 23:10:29 自度 自救 无量慈悲 寺外沙门 23:15:28 礼佛 礼法 有心造业
南宫伽蓝 23:16:11 必然 必然
寺外沙门 23:16:42 俗气 俗气
南宫伽蓝 23:17:04 入理 入理
寺外沙门 23:17:50
南宫伽蓝 23:21:27 有人九重兰若 有人苦不堪言啊
寺外沙门 23:22:35 我给南宫念三遍往生咒;君言伽蓝访二回药师佛。
南宫伽蓝 23:24:14 若即若离 惭愧 寺外沙门 23:27:16 观形观影 高明
南宫伽蓝 23:28:28 莫谈高明 此中太险 寺外沙门 23:30:48 须言卑下 那处光明
南宫伽蓝 23:34:36 有明必有暗 以不明明为暗 可有暗乎 此明暗非彼明暗
寺外沙门 16:27:42 把这个:南宫赶走
寺外沙门 16:30:47 你不滚,老子滚
南宫伽蓝 16:31:27 你要干啥啊
寺外沙门 16:38:05 寂寞乾坤 邈笑一去是南宫;凄迷风雨 哀哉二来非伽蓝。
寺外沙门 16:52:00 南宫素车当入梦;伽蓝宝剑也招魂。
寺外沙门 16:53:46 三更月冷南宫泣;万里云空伽蓝飞。
寺外沙门 17:02:07 乱世南宫难用;太平伽蓝未归。
南宫求闻第一义;伽蓝当洗千劫非。
寺外沙门 17:05:42 三棒打得南宫死;两声召唤伽蓝回。
第二篇:彭公案读书笔记
篇一:一单元课内阅读积累整理
第一单元导语:
通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阅读”的思想感情;围绕“我爱读书”体会读书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日积月累:
1、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表明读书态度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表明阅读积累和写作之间的关系
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是对会读书的重要性的比喻说法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表明要珍惜时光读书。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表明读书的方法。
6、书籍是()
7、旧书不厌百回读,()。
9、读一本好书,就是()。
8、我扑在书籍上,就像()。
展示台
阅读记录卡可以包括班级、姓名、书名、作者、内容摘要、阅读心得。文学常识: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作者是(张钫),小苗是(苗苗),“小苗还包含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大树是(季羡林),著名“国学大师”,文学翻译家。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均为清代侠义小说。《古文观止》代表中国古典散文最高成就,是学习文言文散文的入门读物。读书笔记的几种写法:摘录式、体会式、提纲式、批注式、书签式、卡片式。背诵、默写的课文内容:
第三课第七自然段。
文章重点理解:
《窃读记》
文章描写了作者放学后急匆匆赶往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窃读,到晚上才依依不舍
离开的读书过程。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句子: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把渴望读书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它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却又无力购买,只好“窃读”。“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和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和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难以言说的感受,这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国文老师告诉我们,粮食哺育身体,而书籍哺育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句子变换:我的腿真酸啊,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双重否定句)
我的腿真酸啊,我必须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改为陈述句)
《走遍天下书为侣》
本文写了作者如果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的理由;并介绍了自己反复读书的方法。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表达了作者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的读书方法,对读书的独特见解。
句子:
①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的确是一种妙喻。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更重要的是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②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③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
本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仿写: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
(如: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是智者,是良师,是诤友,也是伴侣。营养面包,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一次秘密的旅行,也是精神上补钙。)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本文是访谈录,“小苗”指苗苗,“大树”指知识渊博的季羡林。委羡林老先生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4* 我的“长生果”(叶文玲)
“长生果”即吃了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这里将书比喻成“长生果”,意思是说: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篇二:五年级上语文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基础部分
(一)生字
1、易读错
哟——拼音是yō,学生易错写成yōu 目的地——的读作dì
踮起脚尖——踮读作diǎn 暂时——暂读作zàn 某——读作mǒu 奔向那里——奔 读作ban 沉甸甸——叠词读作一声
全班之冠——冠 读作guàn 分外——分 读作fan 禁不住——禁 读作jīn(多音字)《水浒传》《济公传》——传 读作zhuàn 绿林好汉——绿 读作lù
一百单八将——将 读作jiàng 恰似、如饥似渴——似 读作sì
似的——似 读作shì
美差——差 读作chāi 差不多——差 读作chà
2、易写错
饿、惧、檐、酸、撑、豫、零、某
方法:笔画较多的字,教师可板书师范,同时用红笔标出易错笔画,进行强调。同时记忆时也可引导学生采用形声字或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3、形近字
惧 诵 编 娱
具 涌 偏 蜈
(二)难理解的词语 窃——原意是指偷盗,但在本文中是指作者只读书不买书。
贪婪——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饥肠辘辘——饿的肚子直叫。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贯通——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
绿林好汉——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一百单八将——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毫不犹豫——一点也不迟疑,坚决果断。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
不求甚解——意思是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
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
鲜味——即新鲜的味道。
流光溢彩——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色彩明丽。
一阕—— 一首。阙,量词。
眼羡——看得到而得不到,令人羡慕。
饱览——尽情地看。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文中指作者读书读到入迷的程度。
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悲欢离合——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牵肠挂肚——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黯然神伤——心情不愉快,无精打采的样子。
大显身手——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心安理得: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三)日积月累
1、课后积累
《窃读记》课后第二、三题均提出了积累要求。
表现如饥似渴读书的句子
①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②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①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②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
③ 吓雨天,六颗天。
??
2、园地积累
古代关于读书的名句
[展现了古人关于读书的体验和方法。这些句子千百年来历久不衰,一直被人们传诵着,作为劝学的名句引用着,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中尽人皆知的名句,点明了阅读积累与写作倾吐间的关系,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汉刘向的名句。是对会读书重要性的比喻说法。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是在少年时不知道发愤苦读,等老了后悔再想要读书就迟了,应该珍惜时光。这是唐代书画家颜真卿《劝学》诗中的名句。原诗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谓,叫做。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原文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四)语文常识
1、《窃读记》作者简介
过这些故事背景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古城北京的风俗画和风景画,从中流露出作者对昔日生活的眷恋和缅怀,以及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情感。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相关背景
季羡林 文学翻译家、学者。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人。1930年就读清华大学西语系,毕业后在济南任中学教员。1935年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在该校从事印度语言及佛典研究工作。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建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下属的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印度语言、文学及历史的研究和翻译工作。著有《印度简史》、《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等,还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散文。
《三国演义》 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他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小说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复杂的军事和政治之争,以及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再现了这一历史风貌。
《水浒传》 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描写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小说塑造了108个农民起义英雄形象。
《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 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古文观止》 自清初定稿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广。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是学习文言文散文的入门读物。熟读了其中的文章,就把握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
3、《我的“长生果”》作者简介
4、读书笔记的几种写法
①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摘录词语,可以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分类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②体会式。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
③提纲式。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④批注式。在阅读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圈圈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画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如,毛泽东读书就经常采用批注法,有时整篇文章画满了符号,空白处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有的文章内容写得有出入,不符合实际,他就写上批语,提出修改意见。
⑤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⑥卡片式。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分类存放。还可以按类别编上号码,写上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二、阅读部分
(一)重点段落语句
《窃读记》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篇三:五上自己整理的预习案
2 3 4 篇四:2014写作 我爱读书
第一节 我爱读书
学习目的:有关“读书”的综合性学习,掌握动作、心理的描写;
▲考考你噢
一、下面是一些与读书有关的词语,请你写出来。
1、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2、饿得肚子直叫。()
3、留恋,不忍分离。()
4、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5、一点也不迟疑,坚决果断。()
6、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7、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8、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文中指作者读书读到入迷的程度。()
9、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10、把枣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
11、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色彩明丽。()
12、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文中指作者读书进入意境,产生许多联想。()
13、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14、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15、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文中指文章公式化,非常机械、乏味。()
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很多有关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请同学们说一说,并
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你几招
我的童年(节选)
季羡林
我虽然对正课不感兴趣,但是也有我非常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看小说。我叔父是古
板人,把小说叫做“闲书”,闲书是不许我看的。在家里的时候,我书桌下面有一口盛白面
的大缸,上面盖着一个用高粱秆编成的“盖垫”(济南话)。我坐在桌旁,桌上摆着《四书》,我看的却是《彭公案》《济公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等等旧小说,《红楼梦》大概太深,我看不懂其中的奥妙,黛玉整天价哭哭啼啼,为我所不喜,因此看不下去。其余的书都是
看得津津有味。冷不防叔父走了进来,我就连忙掀起盖垫,把闲书往里一丢,嘴巴里念起
“子曰”“诗云”来。
到了学校里,用不着防备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我往往躲到假山背后,或
者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吞虎咽似的大看起来。常常是忘记了时间,忘记
了吃饭,有时候到了天黑,才摸回家去。我对小说中的绿林好汉非常熟悉,他们的姓名 背得滚瓜烂熟,连他们使用的兵器也如数家珍,比教科书熟悉多了。自己当然也希望成
为那样的英雄。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手指往大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到几百次,上千次。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砂粒,用手猛戳,最终可
以练成铁砂,五指一戳,能够戳断树木。我颇想有一个铁砂掌,信以为真,猛练起来,结果把指头戳破了,鲜血直流。知道自己与铁砂掌无缘,遂停止不练。
每次回忆起学习英文的情景时,我眼前总有一团零乱的花影,是绛紫色的芍药花。
原来在校长办公室前的院子里有几个花畦,春天一到,芍药盛开,都是绛紫色的花朵。
白天走过那里,紫花绿叶,极为分明。到了晚上,英文课结束后,再走过那个院子,紫
花与绿叶化成一个颜色,朦朦胧胧的一堆一团,因为有印象,所以还知道它们的颜色。
但夜晚眼前只能看到花影,鼻子似乎有点花香而已。这一幅情景伴随了我一生,只要是
一想起学习英文,这一幅美妙无比的情景就浮现到眼前来,带给我无限的幸福与快乐。
1、请用一个词语来替换下列词语。
冷不防()颇()防备()遂()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哭哭啼啼()猛戳()绛紫色()砂粒()花畦()
3、文中所说的“闲书”都有哪些?
4、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常常是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
5、文中用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作者看书入迷的程度,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出来。
▲沙场练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当我翻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心里是三分惊喜七分好奇。然而当我翻完这本
书中每珍贵的一页,我心中是汹涌彭湃的,又是惆怅万千的。它带给我的是惊讶,是感
动,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震撼着我。在整整的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
里,竟磨练出一个如此勇敢、坚强,有着顽强的求生意志的非凡女子。对于一个常人来
天似三十年。如果她能拥有三天的光明,她的心里又会有多么满足,多么快乐„„
的无情而忿忿不平,但正是因为她在老师——莎莉文的帮助下,正确了自己乐观向上的
人生态度,并依靠着自己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竟奇迹般地重新振作起来,用
那仅有的却又蕴藏着不可思议的力量的精神去创造更多的奇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还会回忆起这个创造生命奇迹的女士,诉说着生命的珍贵与短暂„„
这三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
过。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我要在现实
的时间和机遇还很多,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光明对我们来说不是奢望,声音也不是可
遇而不可求。对我们来说,并不缺乏身体上的组织结构,我们需要的是意志上的顽强,不向命运投降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积极、乐观、敢于创造奇迹
的心!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文中“三天似三十年。”是一句比喻句。()○
2“如果她能拥有三天的光明,她的心里又会有多么满足,多么快乐??”是假设关系○
的复句。()3文中“忿忿不平”中“忿”字的读音为“fèn ”。()○
4文中“不可思议”的意思是“不能让人议论”。()○
5文中“可遇而不可求”的意思是“好的东西,只能等待,不能强求。”()○
2、“而我们这些花样年华的青少年有着青春美好的时光,难道就让它白白流逝吗?”改
为陈述句为:
5、从本文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对本文的体会。
巴金的读书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
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
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
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
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
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
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
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
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 篇五: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基础部分
(一)生字
1、易读错
哟——拼音是yō,学生易错写成yōu 目的地——的读作dì
踮起脚尖——踮读作diǎn 暂时——暂读作zàn 某——读作mǒu 奔向那里——奔 读作ban 沉甸甸——叠词读作一声
全班之冠——冠 读作guàn 分外——分 读作fan 禁不住——禁 读作jīn(多音字)《水浒传》《济公传》——传 读作zhuàn 绿林好汉——绿 读作lù
一百单八将——将 读作jiàng 恰似、如饥似渴——似 读作sì
似的——似 读作shì
美差——差 读作chāi 差不多——差 读作chà
2、易写错
饿、惧、檐、酸、撑、豫、零、某
方法:笔画较多的字,教师可板书师范,同时用红笔标出易错笔画,进行强调。同时记忆时也可引导学生采用形声字或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3、形近字
惧 诵 编 娱
具 涌 偏 蜈
(二)难理解的词语
窃——原意是指偷盗,但在本文中是指作者只读书不买书。
贪婪——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饥肠辘辘——饿的肚子直叫。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贯通——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
绿林好汉——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一百单八将——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毫不犹豫——一点也不迟疑,坚决果断。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
不求甚解——意思是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
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
鲜味——即新鲜的味道。
流光溢彩——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色彩明丽。
一阕—— 一首。阙,量词。
眼羡——看得到而得不到,令人羡慕。
饱览——尽情地看。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文中指作者读书读到入迷的程度。
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悲欢离合——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牵肠挂肚——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黯然神伤——心情不愉快,无精打采的样子。
大显身手——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心安理得: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三)日积月累
1、课后积累
《窃读记》课后第二、三题均提出了积累要求。
表现如饥似渴读书的句子
①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②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①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②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
③ 吓雨天,六颗天。
??
2、园地积累
古代关于读书的名句
[展现了古人关于读书的体验和方法。这些句子千百年来历久不衰,一直被人们传诵着,作为劝学的名句引用着,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中尽人皆知的名句,点明了阅读积累与写作倾吐间的关系,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汉刘向的名句。是对会读书重要性的比喻说法。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是在少年时不知道发愤苦读,等老了后悔再想要读书就迟了,应该珍惜时光。这是唐代书画家颜真卿《劝学》诗中的名句。原诗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谓,叫做。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原文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四)语文常识
1、《窃读记》作者简介
过这些故事背景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古城北京的风俗画和风景画,从中流露出作者对昔日生活的眷恋和缅怀,以及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情感。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相关背景
季羡林 文学翻译家、学者。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人。1930年就读清华大学西语系,毕业后在济南任中学教员。1935年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在该校从事印度语言及佛典研究工作。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建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下属的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印度语言、文学及历史的研究和翻译工作。著有《印度简史》、《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等,还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散文。
《三国演义》 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他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小说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复杂的军事和政治之争,以及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再现了这一历史风貌。
《水浒传》 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描写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小说塑造了108个农民起义英雄形象。
《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 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古文观止》 自清初定稿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广。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是学习文言文散文的入门读物。熟读了其中的文章,就把握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
3、《我的“长生果”》作者简介
4、读书笔记的几种写法
①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摘录词语,可以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分类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②体会式。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
③提纲式。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④批注式。在阅读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圈圈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画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如,毛泽东读书就经常采用批注法,有时整篇文章画满了符号,空白处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有的文章内容写得有出入,不符合实际,他就写上批语,提出修改意见。
⑤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⑥卡片式。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分类存放。还可以按类别编上号码,写上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二、阅读部分
(一)重点段落语句
《窃读记》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第三篇:公案 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与象共舞》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赵丽宏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密切关系。本文抓住了大象的外貌、神态、动作以及性格、聪明、善于表演等方面的特点。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作者用“与象共舞”为题,按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条理清楚,语言生动,体现了泰国人与大象关系十分密切,从而让人们感受到大象给泰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首先要给学生充分自读的时间,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在字里行间或书旁适当批注,对不懂之处提出问题。接着,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怎样的?联系《威尼斯的小艇》,比较一下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异同。在解决重点问题之后,解决学生感兴趣而不易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还可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泰国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任选一个方面或结合全文讲述均可)。最后,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泰国风情的其他图文资料。仿写一个事物,从而实现读写的有效迁移。
重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自读自悟与教师的点拨引导、领悟方法与感知特点、获取知识与启迪思维有机地融在一起,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习得方法。让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采用一些必要的中介手段凸现事物的形象,这样,大家读起来就能较快地抓住课文的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教学重难点]:
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解题导入;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识大象,揭示课题
1.播泰国风光,简介泰国。同学们,在我们国家的南面,有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泰国。泰国的国名泰语意思为“自由之国”。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感受它的风土人情。泰国整个版图形如一头威武的大象,有“千佛之国、黄袍佛国、白象之国。”的誉称。
2.谈论泰国的象。
3.揭示课题:泰国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今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到泰国,“与象共舞”!
板书课题。边写边提醒学生注意“象”的“舞”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把你了解到的主要内容告诉大家。2.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认读。
熟视无睹
以一当十
以一抵百
彬彬有礼 松弛
按摩
尴尬
绅士
气氛
芭堤雅
3、提示概括课文的方法:
这篇课文的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中心句,只要把这些中心句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图是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并初步学习基本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让我们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大象哪些有趣的事?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画出来,读一读。
2、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学习相关内容:
⑴ 学习“做按摩”:
课件演示:大象给人做按摩的图片。
出示句子:
成排的人躺在地上,大象慢慢地从人丛里走过去,它们它们小心翼翼地在人与人之间寻找落脚点,每经过一个人,都会伸出粗壮的脚,在他们的身上轻轻地抚弄一番,有时也会用鼻子给人按摩。
师引读这句话,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进行评论,抓住关键词语“慢慢地、小心翼翼地、轻轻地”指导学生朗读。
⑵ 学习“开玩笑”:
出示句子:
有一次,我看到一头大象用鼻子把一位女士的皮鞋脱下来,然后卷着皮鞋悠然而去,把那位躺在地上的女士急得哇哇乱叫。脱皮鞋的大象一点而也不理会女士的乱叫,用鼻子挥舞着皮鞋,绕着围观的人群转了一圈,才不慌不忙地回到那位女士身边,把皮鞋还给了她。那位女士又惊奇又尴尬,只见大象面对着她,行了一个屈膝礼,好像是在道歉。那庞大的身躯,屈膝点头时竟然优雅得像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
默读,思考,讨论:
你从哪些语句看出大象给人开玩笑很有趣?
“悠然而去”是什么意思?谁会演一演?问表演者:“大象,你为什么卷走了别人的皮鞋,还悠然而去?”
大象的举动让那位女士又惊奇又尴尬,她惊奇什么?尴尬什么?
大象戏弄完那位女士,才不慌不忙地回到那位女士的身边,把皮鞋还了她。如果大象会说话,当他面对受到惊吓的女士行屈膝礼时,他会说()。
指导感情朗读。
⑶ 学习“跳舞”:
你从那些词句体会到大象跳舞很有趣,画出有关句子自己读一读,想象大象有趣的样子。
出示句子:
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音乐中挥舞。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大象跳舞的轻巧有趣?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出重点词语,紧扣“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陶醉”、“挥舞”“颤动着身子”、“陶醉”体会,指导感情朗读。
个别读。
过渡语:多么有灵气的大象啊,它们陶醉在音乐中了。我们读了课文也陶醉在音乐中了,现场的观众更是如此。找出写人与象共舞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子: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生齐读句子。
多么热烈的场面啊,这真是人与象共舞。(在课题前加上“人”字。)
让我们一起再与象共舞吧!师生合作读最后一段。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是啊,在泰国人与象是这么亲密和谐,很多国家都有大象,为什么只有泰国才有这样独特的风情呢?
学生找到第二自然段自读,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小结:对啊,泰国的发展和兴盛与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泰国人民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所以在泰国人与象的关系是______。
板书:亲密和谐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悟情。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来。通过自主阅读,发现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句式训练引领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和写作特点。达到自读自悟的目的。
四、总结拓展:
1.看到这样一个热情奔放的舞蹈场面,你还认为人与大象的关系如此和谐友好仅仅因为象是国宝,仅仅因为象的可爱、温顺、聪明有灵气,还会跳舞吗?这么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是谁创造的?
板书:人 象 相互信任
2.从课文中,你学习到了那些写作方法? 学生发言后归纳小结:(1)将思想感情融入到对物的描写之中。(2)层层深入地揭示出人与象的友好和谐。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小练笔:你还了解哪些异国风情,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和自己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短文。
2、推荐阅读: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设计意图:利用课外作业的练习,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课外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异国的风情。
[板书设计] 与象共舞
人与大象 关系密切
人与动物 和谐相处
[课堂检测题:]
⒈抄写下面词语,选自己喜欢的词造句。
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
2、请你以导游的身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泰国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任选一个方面或结合全文讲述均可)⒊小练笔:你还了解哪些异国风情,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
相关资料连接平台:
1、泰国风俗习惯:泰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被誉为“微笑的国度”。泰国人性情温和,待人热情,有礼貌。泰国人见面时通常双手合十于胸前,互致问候。合十后可不再握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外交和一些正式场合,泰国人也按国际习惯握手致意。常人不能与僧侣握手。头被泰国人认为是最神圣的部位,忌讳别人触摸。忌用左手传递东西、接拿物品。座时忌翘二郎腿。谈话时,忌用手指指对方。到寺庙拜佛或参观时,须衣冠整洁,脱鞋。泰国华人较多,民间也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
大米是泰国人的主食。泰国人喜食辣味,辣椒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东西。一般饮料均加冰块。泰国着装比较讲究。衣服均要熨烫。正式场合和庄重的仪式,男士均穿西装,妇女穿裙装,忌穿长裤
2、丰富多彩的泰国大象节
泰国是世界上产象大国,被称为“象之国”。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末,都要在产象最多的素辇市举行盛大的象节。一年一度的象节,是泰国素辇府富有特色的传统宗教节日,其主要表演者是大象。
人们挑选出许多最美丽最威风最矫健的大象,给它们身上披上彩带、盖布,挂上小铃铛,打扮得跟新郎一般。
大象节由素辇省长宣布开幕。这时一大群象走到场中,向参加盛会的观众表示欢迎。大象群中既有出生不久的小象也有老象。象群过后,100多名男女穿着鲜艳的服装,婆裟起舞,舞蹈队后面是一个巨型火箭,人们用舞蹈表演把火箭射上天空,祈求天空降雨,五谷丰登。
火箭舞结束后,开始表演捕捉野象。接下来进行“跑象拾物”表演。最惊险的节目要算是“大象跨人”了。表演者是一些自告奋勇的观众,他们成排地卧在草地上,象要一个个从他们身上跨过去。这种游戏非常危险,一只大象几千斤重,稍有差错,人就会被踏成肉饼。
最后一个节目是古代象阵表演。场地两端,排列着许多穿着古代战服的士兵。英俊的武土们全身披挂,手持矛剑。士兵后面是参加战斗的象群,指挥官威风凛凛地骑在象背上指挥作战,展现出13世纪泰国人民争取独立的战斗场面。表演结束后,观众还可以骑上大象,在场内环行一周。
据悉,泰国每年举行大象节是为了感谢泰国的大象,因为它们的祖先曾在战争中献出生命来抵御外敌、保卫国家。在14至18世纪时,象群被用于载运士兵进入战场。
第四篇:《大唐狄公案》读后感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1
你说的那个人叫高罗佩,是荷兰驻远东地区的职业外交官。写小说是高罗佩的业余爱好,他对中国的书画琴棋很痴迷,与当时名流冯玉祥、于右任、郭沫若、徐悲鸿、齐白石、沈尹默均有交往。高罗佩一生著有汉学著作多种,较著名的有《中国琴道》《中国古代房内考》《秘戏图考》与《大唐狄公案》。
《大唐狄公案》是一部以唐代宰相狄仁杰为主角的中国古代公案小说。书中述狄仁杰断案,明察秋毫,抓住蜘丝马迹,在扑朔迷离的案情中细心调查、顺藤摸瓜,最后抓住真凶。整个故事悬念迭起,情节扣人心弦。《大唐狄公案》面世后,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出版,在欧美文坛引起轰动,被西方读者称为中国的`福尔摩斯探案。
我曾在《世界侦探小说史略》(上海译文出版社版)一书中介绍过高罗佩的侦探小说艺术风格。我认为高罗佩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变中国传统公案小说为侦探小说,在小说中把中国风俗与中国人心理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说明他非常熟悉中国。其次,他选择狄仁杰为主角,也是颇有眼力的,狄仁杰任相在武则天执政时,武则天重用了一批酷吏,但武则天在唐朝历史舞台上掌权时间不短,因此也任用了一些好官,狄仁杰便是其中之一。狄仁杰断案如神,是他重于调查推理,而不主观妄断,这恰恰符合西方侦探小说的特点。这次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朝云观》《莲池蛙声》《铜钟案》《黑狐狸》《御珠案》,颇有可读性,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一读。
高罗佩是中国通,他在奏琴、书法上均有很高造诣。1943年高罗佩任荷兰驻重庆使馆一等秘书,后与在使馆工作的中国洋务大臣张之洞的外孙女水世芳结为伉俪。他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2
你说的那个人叫高罗佩,是荷兰驻远东地区的职业外交官。写小说是高罗佩的业余爱好,他对的书画琴棋很痴迷,与当时名流冯玉祥、于右任、郭沫若、徐悲鸿、齐白石、沈尹默均有交往。高罗佩一生著有汉学著作多种,较著名的有《琴道》《古代房内考》《秘戏图考》与《大唐狄公案》。
《大唐狄公案》是一部以唐代宰相狄仁杰为主角的古代公案小说。书中述狄仁杰断案,明察秋毫,抓住蜘丝马迹,在扑朔迷离的案情中细心调查、顺藤摸瓜,最后抓住真凶。整个故事悬念迭起,情节扣人心弦。《大唐狄公案》面世后,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出版,在欧美文坛引起轰动,被西方读者称为的福尔摩斯探案。
我曾在《世界侦探小说史略》(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版)一书中介绍过高罗佩的侦探小说艺术风格。我认为高罗佩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变传统公案小说为侦探小说,在小说中把风俗与人心理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说明他非常熟悉。其次,他选择狄仁杰为主角,也是颇有眼力的,狄仁杰任相在武则天执政时,武则天重用了一批酷吏,但武则天在唐朝历史舞台上掌权时间不短,因此也任用了一些好官,狄仁杰便是其中之一。狄仁杰断案如神,是他重于调查推理,而不主观妄断,这恰恰符合西方侦探小说的特点。这次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朝云观》《莲池蛙声》《铜钟案》《黑狐狸》《御珠案》,颇有可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一读。
高罗佩是通,他在奏琴、书法上均有很高造诣。1943年高罗佩任荷兰驻重庆使馆一等秘书,后与在使馆工作的洋务大臣张之洞的外孙女水世芳结为伉俪。他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第五篇:大唐狄公案读后感
铁面冰心——读 高罗佩《大唐狄公案》有感
父母官,天子臣。
朱笔直,乌纱真。
冰心一片奉日月,铁面千古惊鬼神。
这首诗出自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对大唐名臣狄仁杰居官清正、爱民如子、忠诚耿直、惩恶扬善的赞美。狄公是盛唐时期有名单宰相,他出为统帅,入为宰辅,日理万机,名扬海内。我自幼就十分喜欢狄公这一历史人物,不仅因为他是流芳千古的贤臣名相,更是因为他颇有断案的手段本领,堪称“神断”。《大唐狄公案》所讲述的便是狄公为官断案、为民除害的传奇经历。全书从大唐高宗永徽年间说起,狄仁杰由京师放登到蓬莱县任县令,之后奇案迭起„„
在拜读了《大唐狄公案》之后,我想用四个字来概括狄公这一人物形象——铁面冰心。狄公的处世为人,不禁引发了我的感想。
何谓“铁面狄公”?当然是“铁面千古惊鬼神”的狄公。指的是狄公断案如神、扶善除恶。这与大家所熟知的一位外国侦探——福尔摩斯一样,福尔摩斯是英国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所创造的一个才华横溢的侦探形象,现已成为世界通用的侦探最佳代名词。他不仅头脑冷静、观察力敏锐、推理能力极强,而且,他的剑术、拳术和小提琴演奏水平也相当高超。狄公也是如此,他重效率而轻缛节,讲操守而又善通便,重调查推理,而不主管妄断。他年少时到任大理寺才一年之久,判决了大量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其中竟没有一个人上诉伸冤,他的断案水平可见一斑,于是便有言:“狄公断案,如有神助。”不仅如此,他的剑术、医术也十分精湛,其中医术堪称“国手”,在办案时经常救治被歹人所害的证人。所以至今西方读者们便把断案入神的狄仁杰称为“古代中国的福尔摩斯”。
狄公断案,铁面无私。但是,他为官、为臣却是冰心一片。
狄公是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年少时,其父在京师任御史大夫,狄公便跟随父亲任其私人书办。那时狄公便已经精通典章法律、吏治兵刑。并于二十岁时考中明经,任刑部主管案牍的法曹。但狄公却毅然离去,要到边隅蓬莱县城当县令,说是要让仕途有一个真正的开始,实则是因治下蓬莱不安,有大案发生,他
不顾生命危险,才保得一方水土平安。后又到任多县,直至晚年才回京,在他治下的县城,无不是黎民富庶,百姓安康。可见他对朝廷、对国家乃是冰心一片。武则天在位时,他更是忠贞不二,武则天更是对狄仁杰十分敬重,以“国老”相称。这便是狄公的“一片冰心”。狄仁杰病故时,朝野上下宴恸。武则天失声哭泣:国老一去,“朝堂空也”,天夺我国老也!
《大唐狄公案》于20世纪五十年代以英文版面试,如今已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高罗佩其实是荷兰的一名外交官,即罗伯特.梵.古利克。他通晓15种语言,尤其痴迷于我们中国的汉学。国学大师南怀瑾这样评价过他:“高罗佩很了不起,虽然是外国人,但比很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明天
于很久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