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_第六讲_剩余价值的分割(分配理论)

时间:2019-05-15 02:0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_第六讲_剩余价值的分割(分配理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_第六讲_剩余价值的分割(分配理论)》。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_第六讲_剩余价值的分割(分配理论)

第六讲 剩余价值的分割(分配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分析,揭示剩余价值是如何在资本主义各个剥削集团之间分割的,从而在总体上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全貌。

【教学重点】

1、平均利润的产生

2、生产价格的产生掩盖了剥削的本质

3、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教学难点】

1、平均利润是如何产生

2、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要了解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首先要了解成本价格的概念,了解成本价格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意义。

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包括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三个部分。根据前面几章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剩余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但对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只是它的资本价值c+v,剩余价值m是资本家无偿获得的。因此,c+v构成了商品的成本价格。成本价格小于商品的价值,两者的差额为剩余价值。所以,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就是由成本价格带来的。成本价格这一范畴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区别,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但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来说,成本价格具有重要意义:①它是资本家赚钱还是赔本的界限;②它是资本家竞争的基础。

不仅如此,资本家不仅把剩余价值看作是由成本价格带来的,而且看作是由他的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因为预付总资本虽然只是部分地加入了生产成本,但却全部参加了生产过程。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式。剩余价值和利润之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同一个东西,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而利润则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形式,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由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p’=m/C,其中p’代表利润率,C代表预付资本。利润率虽然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区别:第一,两者在量上不同。由于预付总资本总是大于可变资本,所以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第二,两者所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则反映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是:

第一,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高,利润率也高;反之,则低。两者按同方向变化。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高,则利润率低;反之,则高。两者按相反方向变化。

第三,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快,年利润率高,反之,则低。两者按同方向变化。

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节省不变资本,既可以减少预付资本,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会使利润率提高;反之,则降低。两者按同方向变化。

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在不同部门的作用是不同的,因而各部门的利润率也不相同。但是,资本的本性是要实现价值增值,带来利润。追求较高的利润率是资本的本性。这种本性必然导致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在追求有利投资场所、追求更高利润率之间展开竞争。竞争的方式或手段是资本转移,即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抽出,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这样,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因投入的资本减少,生产缩减,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使利润率提高;而原来利润率高的部门,因大量资本涌入,生产扩大,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使利润率下降。部门之间的这种竞争,使资本和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转移流动,导致价格和价值偏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从本质上看就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总体看待时的利润率,其计算公式是: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当社会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各部门的资本家就不能按本部门实际利润率的高低来计算和取得利润了,而应按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高低计算和取得利润。各部门资本家根据自己预付资本的多少,按照平均利润率计算和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使各部门获得的利润与各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多少无直接关系。这就使利润完全表现为预付资本的产物,进一步歪曲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乙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就不能再按价值出售,而必须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即生产价格出售。这样,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所以,生产价格是价值的 转化形式。生产价格的形成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在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来发挥它的作用的。但生产价格形成后,生产价格成了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规律就通过商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来发挥它的作用了。生产价格的出现只是说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于变化,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这是因为:第一,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生产成本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而平均利润则是由剩余价值在各部门之间重新分配形成的。所以,生产价格没有脱离价值。第二,从个别部门看,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会不一致,从而生产价格和价值会有差异,但从全社会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从而生产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是相等的。第三,生产价格会随着价值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商品价值中c+v部分的变化,会引起生产价格中生产成本的变化;商品价值中m部分的变化,会引起平均利润的变化。所以,价值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化。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生产价格,并不排斥各部门中少数先进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因为上面分析平均利润率形成时,是把每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事实上,同一部门中各个企业的利润率由于生产条件的不同仍然有高有低。先进企业由于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仍可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

第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从理论上发展了劳动价值理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要获得等量利润的形式上的矛盾现象,使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得到进一步论证。第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为进一步说明商业利润、银行利润和资本主义地租等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无产阶级的关系。它告诉我们: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好像一个庞大的股份公司,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投入资本的多少,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从而揭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雇佣工人不仅受本企业资本家的剥削,而且受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不能仅仅反对本企业的资本家,而是必须联合起来,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剥削,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彻底的解放。

二、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商业资本的本质及其职能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商业资本是处于流通领域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它所执行的职能实际上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资本的产生有利于缩短流通时间,节约流通费用,减少流通中资本的数量,增加直接用于生产的资本数量,从而有助于增加剩余价值生产,提高利润率。

2.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实质

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从事商业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商业利润,并且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要按照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高低计算和取得平均利润。这是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相互竞争和资本转移的结果。但是,单纯的商品买卖活动是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所以,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之所以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要转一部分给商业资本家,是因为商业资本家分担了销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的职能,所以产业资本家就不能独占全部剩余价值,而必须把其中的一部分转让给商业资本家。转让的途径和方法就是生产企业按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出厂价格(等于生产企业的成本价格加上产业资本应得的平均利润,即商业企业的进货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企业。商业企业则按社会生产价格(等于商业企业的进货价格加上商业资本应得的平均利润)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就是说,商业企业是通过购销价格差额获得商业利润的。商业利润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商业资本家雇佣商业职工从事商品买卖活动。这种活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会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职工也是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工人,他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无偿地为商业资本家所占有,成为商业资本家的商业利润。所以,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既是剥削产业工人的结果,又是剥削商业职工的结果。它体现着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工人的关系。

三、借贷资本和利息

1.借贷资本的本质和职能

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是指货币资本的所有者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转让给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发展的需要而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资本形式。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一方面会产生大量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另一方面,又会产生对货币资本的暂时需求。于是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被贷给急需补充货币资本的职能资本家使用,形成货币资本的借贷关系。这部分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就从职能资本的运动中独立出来,转化为借贷资本。所以,借贷资本是在职能资本运动的基础上产生并为职能资本服务的。

借贷资本和职能资本相比较,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或者说是一种资本商品。第二,借贷资本是和职能资本相对立的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借贷资本的存在,使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分离。第三,借贷资本是一种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即从货币到更多的货币。从表现形式来看,这里既没有生产过程,也没有流通过程,似乎资本自行发生了增值。这样,资本所具有的真实的社会关系不见了,资本拜物教性质发展到了极点。

2.利息和利息率

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资本使用权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也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经济利害关系。资本发生借贷时,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分离。借贷资本所有者保留所有权,转让使用权。借贷资本家正是凭借资本的所有权,要求以利息的形式参与对剩余价值瓜分的。与此相适应,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也要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采取利息的形式付给借贷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另一部分留归职能资本家所有,采取了企业利润的形式。利息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产物,企业利润表现为职能资本家经营企业的劳动报酬。所以,平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利息量取决于借贷资本数额和利息率的高低。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决定和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平均利润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按相同的方向变动。平均利润率上升,利息率也会上升;反之则会相应地下降。由于利息只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平均利润率就构成了利息率的最高界限。

第二,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息率的高低则取决于资本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当借贷资本供过于求时,利息率下降;反之,利息率上涨。当借贷资本的供求平衡时,利息率就由社会的习惯和法律等因素决定。利息率不同于利润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每次借贷行为中,利息率都是事先确定的,而利润率则是预期的。

3.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充当货币借贷和货币支付中介的企业。银行的职能主要有;一是充当借贷中介,即以存款的形式把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本集中起来,再以贷款的形式把货币资本借给职能资本家使用。二是充当支付中介,即根据企业委托,办理货币的收付和转账结算、货币兑换等。银行资本,从所有权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自有资本,即银行资本家自己投入银行的资本,这部分资本占银行资本的一小部分;另一部分是借入资本,即银行吸收的各种存款,这部分资本构成银行资本的主要部分。银行资本家投资办银行,目的也是为了取得利润,而且相对于自有资本来讲,也要取得平均利润。银行利润由贷款利息(高)和存款利息(低)的差额减去银行业务费用构成。银行利润来源于工商业资本家的利润,所以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4、股票和股票价格

股份公司是一种合资经营的企业,它通过发行股票,将许多个别资本联合一体,从事资本主义经营。股票是非曲直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并借以取得收入的凭证,股票的持有者是企业的股东。股东不参加企业的日常管理,但有权出席股东大会,有表决权。投票持有者根据股票的票面额从企业赢利中分处的收入叫股息。股票 本身没有价值,它所以能在证券市场上出卖,可以有价格,是因为持有股票的人每年可根据企业赢利的情况从股份公司取得一笔固定的股息收,这就等于有一笔相当的货币资本存入银行,可以取得利息一样,股票价格取决于股息和利息率两个因素。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影响(政治、经济)

四、地租

1.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资本主义地租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土地所有权取得的一种剥削收入。一切形式的地租都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的。土地所有权本身在生产过程中不执行任何职能,对地租的占有只是它在经济上的实现。资本主义地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本质是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农业资本家因为租用了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把这部分超额利润交给土地所有者,构成了地租。资本主义地租既体现了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也体现了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

2.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

资本主义地租根据它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区分为两种基本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是指与土地优劣程度不同相联系、数量有等级差别的地租。级差地租实质上是由于优等地和中等地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劣等地生产条件所决定的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有限性及由此造成的对土地经营权的垄断。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优劣程度的不同。级差地租的来源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级差地租由于形成条件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种形态: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Ⅱ。前者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后者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因而租用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在内,都必须交纳的地租。绝对地租实质上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绝对地租的来源也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土地价格

原始的土地是天生的自然物,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土地被私人占有,能够给它的所有者带来地租收入,因而也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买卖,也有价格。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它实质上是资本化的地租收入,即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土地价格相当于这样一笔资本,如果把这笔资本存入银行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应等于这块土地出租所获得的地租收入。从理论上讲,影响土地价格 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地租收入的多少(成正比),二是银行利息率的高低(成反比)。所以,土地价格的计算公式应该是,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资本主义制度下,地租有上涨趋势,利息率有下降趋势,因而土地价格有上涨趋势。

【重点、难点问题】

1、部门内部竞争和部门之间竞争的区别和联系

部门内部竞争和部门之间竞争的区别是:第一,范围不同。部门内部竞争是指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生产同种产品的各个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竞争;部门之间的竞争是指生产不同产品的不同部门之间各个资本家之间的竞争。第二,目的不同。同一部门内部的竞争是为了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和获得超额利润;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为了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第三,竞争的手段不同。部门内部竞争主要采取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办法;

部门之间的竞争主要采取资本转移的办法,把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第四,结果不同。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使同样产品不同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相同的社会价值;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使各个部门不同的利润率形成平均的利润率。部门内部竞争和部门之间竞争的联系是:部门内部竞争使不同部门生产的商品具有不同的社会价值和不同的利润率,成为部门之间竞争的基础。

2.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有充分、公平的竞争环境,才能使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各部门之间合理流动,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有自主经营权,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对市场信号作出灵敏反应,才能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决定投资规模和方向;必须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才不至于使价格信号扭曲,才能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调节经济运行方面的作用;为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同时又避免经济的波动,要求我们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

3.资本主义地租和封建地租的区别

任何形式的地租都是土地私有权在经济上的体现。但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租的性质和特点也是有差别的。资本主义地租和封建地租的区别在于:第一,封建地租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前提,并同超经济强制即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联系;而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当事者之间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契约关系。第二,封建地租在量上包括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产品;而资本主义地租只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农业中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第三,封建地租体现着封建地主剥削封建农民的关系;而资本主义地租既体现着农业资本家、大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

人的关系,又体现着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共同瓜分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

4.剩余价值与利润、平均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的关系

第一,利润、平均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地租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反映着资本家阶级各个集团及大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反映着资本家阶级各个集团及大土地所有者与工人阶级的关系以及各剥削集团之间的关系。第二,利润、平均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地租又都是掩盖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的表面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反映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利润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从而掩盖了可变资本购买来的劳动力的使用创造剩余价值这个实质,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但是,利润和剩余价值的量还是相等的。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各个部门的资本家得到的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就不一致了,似乎利润的多少是由投入的资本量决定的,而不是由投入的劳动量决定的,从而造成利润完全是由资本产生的假相。所以,平均利润的形成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商业利润似乎说明商业资本家得到的利润是由流通领域产生的,似乎流通领域也创造了剩余价值,从而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利息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产物,表现为资本本身的自然果实,掩盖了利息也是来源于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特殊的转化形式的本质。地租好像是土地所有者完全凭土地得到的收入,从而掩盖了地租的真实来源,掩盖了土地所有者对农业工人的剥削关系。实际上,地租也是来源于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如果没有农业工人的劳动,再好的土地也是“生产”不出地租的。

5.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利润率之间的区别

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之间不仅数量不同,而且反映的关系也不一样。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的是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反映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

6.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影响利润率下降,为什么资本家还努力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第一,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决定着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的大小。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同量资本使用劳动力的多少就不同,剩余价值量也就不同,最终影响到利润率的高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反之,利润率越高。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使利润率下降,资本家之所以还要努力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原因在于:一是资本家为了追求超额利润,二是竞争规律的强制作用。可见,资本家努力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剩余价值 规律决定的。【复习思考题】

1.如何正确认识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2.如何认识平均利润的形成及产生的影响? 3.如何理解借贷利息的来源及本质? 4.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5.剩余价值是怎样在各资本家集团之间进行分配的?

【主要参考书】

1、李德臣等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陈恕详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吴树青等主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

第二篇:第六章 分配理论教案

经济学基础教案

第六章 分配理论

教学目的:本章研究生产要素的供给原则,分析不同要素供给的不同特点以及对均衡价格决定的影响,提出收入分配平等与否的评价指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要素供给原则与效用最大化原则的关系,理解不同要素供给曲线的特点。能够结合实际分析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

重点与难点:侧重掌握工资的决定、关于利息合理性的解释、超额利润的来源;以及洛伦斯曲线和基层系数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分配问题以及收入平等化等有关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随堂讨论,结合国内外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现实,对分配理论进行讨论,理解为什么说西方收入分配理论有其庸俗性,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提出面对我国劳动市场供求现状,大学生如何提高素质,增强竞争力。教学时数:4学时 教案内容: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一、问题的提出与“萨伊公式”

分配理论主要是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按照什么分配原则在社会各个阶层之间进行分配。马歇尔的“四位一体”公式

由此确立了现代在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的中心和研究基础。也就是说,分配理论就是解决“生产要素的价决定”问题。而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与产品价格的决定一样,同样是由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二、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1.生产要素的需求的性质

(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或是说引致需求

(2)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即生产所需要的要素是多种的,并且具有替代性或互补性。并且在一定范围内,生产要素替代变动会受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

第二节 工资理论

一、工资的性质与种类

1.工资的性质:工资是劳动力提供劳动所得到的报酬,即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2.工资的种类

(A)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按劳动时间的长短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按劳动成果和质量支付的工资。(B)货币工资与实物工资

经济学基础教案

(C)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即劳动力所得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用所得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商品和劳务的工资。即扣除了个人所得税和通货膨胀影响后的工资,也就是实际购买力工资。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决定

即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存垄断影响的市场结构;所有的劳动是同质的,工资的决定完全是由劳动的供求关系自发决定的。

1.劳动的需求

由于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劳动地方边际生产力,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厂商在购买劳动时须满足于:

。如果,厂商就会增加对劳动,厂商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对劳动的的雇佣;反之,结果相反。只有当雇佣。因此,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劳动的供给

劳动的供给取决于两个因素:

(1)劳动的实际成本:即维持劳动者个人和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费用、以及劳动者的教育、劳动技能的学习、培训等费用。

(2)劳动的心理成本:因为劳动是以牺牲休闲和享受为代价的,劳动会给劳动者心理上带来负效用,即工资实际上就是为补偿劳动这种负效用所给与的货币收入补偿。当货币收入不足与补偿这种负效用时,劳动就会减少。

所以,考虑到劳动心理成本后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先后弯型的曲线。即在一定工资水平上,劳动的供给与工资收入成同方向变动,当工资达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与工资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3.工资的决定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决定于一般商品的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决定是一样的,即有劳动的需求和劳动供给决定的。当劳动的需求大于劳动的供给时,工资就上涨,反之,工资就下降。(参考图)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决定

劳动不完全竞争市场主要是指劳动市场上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垄断。主要有两种情况:(1)工会组织对劳动供给的垄断;(2)厂商对劳动需求的垄断。

经济学基础教案

1.工会组织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工会组织对工资的影响和干预主要有三种:(1)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即在劳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对劳动需求的方法提高工资水平。(参看图)

行这种方法的主要措施有:通过增加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来增加对劳动的需求。要求政府减少进口、扩大出口,实现贸易保护主义等。

(2)减少对劳动的需求:即在劳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少劳动供给的方法提高工资水平。(参看图)

实行这种方法的主要措施有:(A)限制非工会会员的受雇、禁止使用童工、限制移民、通过政府立法强制提取退休等。

(3)最低工资法:采取类似于支持价格的方法。迫使政府通过立法形式确定最低工资水平。

经济学基础教案

2.工会影响工资决定的限制条件:(1)对劳动供给影响的受限条件:

(A)工会控制的工人人数越多,工会的垄断程度就越高,对工资的影响程度就越大;反之,结果相反。

(B)工人流动性的大小。工会的垄断程度与工人的流动性大小成反方向变动。(C)工会组织基金的多少。(2)对劳动需求影响的受限条件:

(A)产品的需求弹性的影响。如果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工会增加工资的难度就越小;反之,结果相反。

(B)劳动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如果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则工资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就大,相对增加工资就不容易;反之,结果相反。

(C)劳动的可替代性。即劳动替代性的大小与增加工资的机会成反方向变动。

(D)对劳动的需求和提高工人工资,还取决于经济周期、政府的干预和倾向、工会的势力和工会斗争的的方式和艺术等其它因素。

第三节 资本与利息

一、资本与利息

资本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因而资本的定价问题实际上就是利率决定的问题。资本不同于劳动投入,一笔资本投入后可能很快得到回报,例如原材料,但有些要经过若干年才能得到回报,例如厂房、设备等。这就涉及到投资未来收益的贴现值问题。

1.利息与利息率

利息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或报酬收入。

利息率是利息在每一单位时间内在货币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即 利息率=

2.利息产生的原因

关于利息产生的原因,在西方经济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1)时间偏好与利息

由于未来是难于预期的,人们对物品未来的效用评价总是小于现在。所以,人们普遍具有时间偏好的倾向:在未来消费与现期消费中,人们大多偏好现期消费,即现在多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大于将来的多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因此,利息就是因放弃现期消费,而把货币作为资本所得到的报酬补偿,或是说利息就是为补偿现期效用损失的一种补偿代价。

(2)效用补偿与利息

由于货币可以给人们带来希望的效用和幸福,但把货币借给别人使用后,就失意味着失去了这种幸福和效用。所以,利息就是作为这种效用和幸福损失的补偿代价。

(3)迂回生产力与资本净生产力。

所谓迂回生产就是先生产资本品(生产资料),然后用这种资本品再去生产消费品,也就是说,迂回生产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功效。这种由于资本品而提高了生产效率的效用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这种资本的净生产力就是利息产生的根源。

经济学基础教案

资本的净生产力的大小可以资本的内在收益。以 代表资本的内在收益,资本量,代表未来各年的收益,代表总

代表资本获利的时间。其资本净生产力的公式:

二、利率的决定

1.资本的需求

厂商借入资本是为为了进行投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样投资的多少就取决于利润率与利息率之间的差额。如果利润率于利息率的差额越大,纯利润就越大,厂商就越愿意投资。反之,结果相反。所以,在利润率既定的情况下,利息率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即资本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资本的供给

资本的供给主要来自于人们的储蓄。人们之所以愿意储蓄,是为了获取利息。所以,利息率越高,人们储蓄的就越多,反之,结果相反。所以,利息率与储蓄成同方向变动,即资本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3.均衡利息率的决定

均衡利息率的形成,是资本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的,即资本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决定的利息率。其决定过程如均衡价格的过程是一样的。如图所示:

我们这里所讲的利息又称为“纯利息”,它反映的就是上面所讲的“资本的净生产力”。至于在资本市场上由借贷风险所产生的利息,我们把它称为“借贷利息”。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均衡利息的基本决定模型:

二、利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因为利息是资本的价格,所以,利息的作用如同价格的调节作用,可以实现资本市场的均衡。因而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学基础教案

(1)可以调节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当资本供过于求时,利率上升,资本的供增加;当资本供不应求时,利率就会下降,资本的需求就会增加。

(2)可以鼓励储蓄,减少消费,进而增加投资。

(3)可以促使资本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即一方面引导资本的投资流向,另一方面促使企业节约资本,提高资本的利用率。

(4)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压制通货膨胀。

第四节 地租理论

一、土地与地租的性质

地租是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它产生首先在于土地自身具有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决定了土地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土地本身的“天然报酬”,即土地的边际生产力是先天性的;

(2)土地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数量有限、位置不变的特征,即土地的供给是不变的;(3)土地的质量的不同的;(4)土地的需求几乎是不可替代的。

由于土地和地租的特点,决定了地租的产生与归属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地租产生的原因对多方面的,是普遍存在的。而地租的归属则与土地的所有制性质相联系。所以,地租的形成与地租归宿决定是不一致的。

二、地租的决定

如同工资和利息的决定一样,地租的决定也是有土地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1.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土地的边际生产力也是递减的,所以,土地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冲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由于土地的供给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横轴的直线。当土地的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由此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地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土地的供给却固定不变,这样,就存在着一个地租不断上升的趋势。(见图)

经济学基础教案

第五节 利润理论

一、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及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的报酬收入。

它具有以下特点:

(1)是生产成本的组成部份;

(2)其性质与工资相似,也就是说,正常利润是一种特殊的工资;(3)数额远远大于一般劳动所得的工资;

(4)是一种隐含成本,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即在利润最大化时所获得的就是正常利润。

二、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就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利润,通常又称为“经济利润”或“纯利润”。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超额利润不存在,而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超额利润的来源主要有三个:

1.创新超额利润(熊彼特利润)

“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现新的组合。它包括五种情况:

(A)引人一种新产品;

(B)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C)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D)获得一种原料的新来源;

(E)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由于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量和销售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创新式利润”是社会对创新者的奖励。

2.风险利润——就是对承担社会经济风险的人或企业所给与的一种特殊报酬的价值补偿,或因此承担风险事业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3.垄断利润——就是指凭借垄断地位、利用垄断价格所获取的利润。垄断利润形成的来源有两种:

(1)以高于同类产品价格的价格所攫取的利润,这种利润是建立在牺牲消费福利和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

(2)以低于正常生产要素价格收购生产要素、压低产品收购价格所攫取的利润,这种利润是建立在剥削小生产者、或生产要素供给者基础上产生的。

4.利润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1)正常利润的存在,可以鼓励企业家更好地组织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去进行创新;(2)风险利润的存在,可以激励企业和企业家承担风险,从事社会风险事业;(3)利润的存在,可以使 企业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生产,更好地利用资源;(4)可以引导投资,使资本与资源的配置符合社会需要。

第六节 社会收入分配

一、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1.定义:

洛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参看下图)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序,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最后将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洛伦茨曲线。

经济学基础教案

洛伦斯曲线的基本性质:

(1)对角线为绝对收入平均曲线,;(2)OPY为绝对不平等线;

(3)介于绝对平均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为实际分配线,越接近于绝对平均线,表面社会分配越平均,反之,结果相反。

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指根据洛伦斯曲线计算出的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

当基尼系数=0时,表明社会分配绝对平均; 当基尼系数=1时,表明社会分配绝对不平均;

实际基尼系数通常大于0小于1,基尼系数越小表明社会分配越趋于平均,反之,结果相反。

二、平等与效率

1.社会收入分配评判的三个标准:

(1)贡献标准:即按照社会成员所贡献的国民收入进行分配。这一标准强调的是个人的“效率”和个人的“能力”。但由于每个社会成员的能力、机遇不同,在实际运用这个标准过程中会引起分配的不平等;

(2)需要标准:即按照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进行国民收入分配。这一标准强调的是“平等”,忽略了“效率”问题;

(3)平等标准:即按照公平原则对社会成员进行国民收入分配。这一标准强调的是“平等”,同样也忽略了“效率”问题;

一般说来,市场经济注重的是“效率优先”,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兼顾公平”。2.收入分配平等的三个标准:

(1)劳动贡献分配率:即按照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进行分配;(一般在微观经济分析中运用的较多)

(2)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一般在宏观经济分析中运用的较多)(3)工资差异率(一般在微观经济分析中运用的较多)

二、社会分配政策

经济学基础教案

为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和贫富两极对立,为保证社会的稳定,通常对社会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其手段主要有三个:

(1)税收调节:主要是运用“个人所得税”来进行调节;同时还附有“遗产税、消费税、赠与税、财产税”等

(2)社会福利政策:

(A)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B)实行最低生活保障;

(C)对贫困者进行培训和提供就业机会;(D)医疗保险与医疗援助;(E)教育资助;(F)改善住房条件;(G)鼓励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3)劳动立法保护:立法规定最低工资水平、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等。

复习思考题:

1、劳动的供给有何特殊规律?工资是如何决定的?

2、利息率是如何决定的?

2、地租是如何决定的?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什么是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参考书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微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3、尹伯成 主编 《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4、格里高利·曼昆著《经济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5、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机械制图教案》第六章第六讲

第六讲 §6—7 机件表达方法综合运用举

题:

1、机件各种表达方法小结

2、表达方法选用原则

3、表达方法综合运用举例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

1、总结机件各种表达方法

2、举实例说明如何选择机件的表达方案

教学要求:会将各种表达方法综合运用到读图和绘图中去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法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法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

具:模型:“阀体”;挂图:“阀体表达方案”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运用具有多种表达方法的典型机件挂图,带领学生从视图、形体、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不知定量的课后习题,来锻炼学生独立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局部放大图、各种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

2、复习第三角画法的有关知识。

二、引入新课题

本章介绍了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及一些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这些表达方法在表达机件时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对于一个机件,应根据其具体结构选择使用,以达到用少量简练的图形,完整清晰地表达机件形状的目的。

本次课以阀体的表达方案为例,从中学习表达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分析比较复杂图样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机件各种表达方法小结

本章介绍了视图、剖视、断面的画法、应用范围及标注方法,归纳于表6-3中。讲课时参照表6-3讲解。

(二)选用原则 实际绘图时,各种表达方法应根据机件结构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在选择表达机件的图样时,首先应考虑看图方便,并根据机件的结构特点,用较少的图形,把机件的结构形状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在这一原则下,还要注意所选用的每个图形,它既要有各图形自身明确的表达内容,又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综合运用举例

讲课时以图6—40所示的阀体的表达方案为例,说明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

图6—40

阀体的表达方案

1、图形分析

阀体的表达方案共有五个图形:两个基本视图(全剖主视图“B—B”、全剖俯视图“A—A”)、一个局部视图(“D”向)、一个局部剖视图(“C—C”)和一个斜剖的全剖视图(“E—E旋转”)。

主视图“B—B”是采用旋转剖画出的全剖视图,表达阀体的内部结构形状;俯视图“A—A”是采用阶梯剖画出的全剖视图,着重表达左、右管道的相对位置,还表达了下连接板的外形及4×φ5小孔的位置。

“C—C” 局部剖视图,表达左端管连接板的外形及其上4×φ4孔的大小和相对位置;“D”向局部视图,相当于俯视图的补充,表达了上连接板的外形及其上4×φ6孔的大小和位置。

因右端管与正投影面倾斜45°,所以采用斜剖画出“E—E”全剖视图,以表达右连接 板的形状。

2、形体分析

由图形分析中可见,阀体的构成大体可分为管体、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左连接板、右连接板等五个部分。

管体的内外形状通过主、俯视图已表达清楚,它是由中间一个外径为

36、内径为24的竖管,左边一个距底面

54、外径为

24、内径为12的横管,右边一个距底面30、外径为

24、内径为

12、向前方倾斜45°的横管三部分组合而成。三段管子的内径互相连通,形成有四个通口的管件。

阀体的上、下、左、右四块连接板形状大小各异,这可以分别由主视图以外的四个图形看清它们的轮廓,它们的厚度为8。

通过分析形体,想象出各部分的空间形状,再按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组合起来,便可想象出阀体的整体形状。

四、小结

总结例题中阀体的表达方案的特点,从而推广到对于一般机件如何确定表达方案,总的原则是根据机件的特点,灵活选用表达方法,用较少的图形,将机件的内、外结构表达清楚。

五、布置作业

习题集6-5(1)、(2)(三个图中任选一个)

第四篇:作文教案写物品第六讲

第六课

与小物品相关的人和事

教学目的:让孩子掌握通过对与小物品有关事件的介绍抒发情感或发表看法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小物品相关的人物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课程引入

教学方法:妈妈参考下面的内容,结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做些变动,用口语向孩子讲解介绍,在孩子回答问题时如果遇到困难,则适当做些启发或提示。

讲解1:在家里或者学校里,到处都可以看到一些小物品,比如盆景、相片、衣物、笔、板凳等等,这些小物品,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故事,其中的一些,肯定有和你有关的故事,比如家里的那个小存钱罐,或者床头柜上摆放着的相框,或者教室门口那盆兰花,它们都可能与你发生过许多有趣或难忘的故事。好的,接下来想一想,再跟妈妈讲一讲和你之间发生过故事的那些小物品,它们是怎么来的?你们之间有过什么样的故事?你为什么觉得它有趣或者难忘? 孩子回答并简单地叙述故事:(略)

讲解2:太棒了!你讲得太好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刚才的故事写成一篇作文呢?(插入孩子的回答),当然可以,但是作文有作文的套路,要把刚才的故事写成一篇有模有样的作文,还是要讲究一些方法的,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方法。

二、确定要写的小物品

教学方法:妈妈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教学,在讲解时,尽量根据实际变通并用通俗的口语,确定小物品的几个要素最好让孩子作为笔记记下来,“参考范例”只是本人为妈妈在进行教学时打开思路用的,妈妈最好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来举一两个和他有关的例子来启发。

1、引入:一般来说,写这一类作文,出题目的老师都不会指定要写哪一个小物品,只是告诉你要写一件与小物品有关的作文,题目比如《有趣的 》、《难忘的 》、《我最喜欢的 》,所以,写这一类作文,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确定好要写的小物品。

2、确定小物品的几个要素:

A、首先,这个小物品一定要自己熟悉的;(不熟悉的东西,你是写不出什么内容来的。)B、其次,这个小物品身上一定要发生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故事;(如果没有故事,作文就展不开来。)C、还有,与这个小物品有关的故事必须是让你感动的;(自己都不感动的故事,不可能写得让别人感动。)

3、根据上面几个要素,罗列3到5个小物品,并用文字简单介绍与这些小物品有关的故事。参考范例:

小物品A、我的专用电脑;相关故事:一家人经常争用电脑,为了我,爸爸不顾妈妈反对给我买了一台专用;

小物品B、一支旧钢笔;相关故事:爸爸送给我一支旧钢笔,这是他当年上学时爷爷送给他的;

小物品C、我们班的黑板擦;相关故事:粉笔尘伤害师生健康,小明想了许多办法,最后发明了吸尘黑板擦;

小物品D、一盆菊花;相关故事:一次我生病住院,情绪很低落,爸爸送给我一盆菊花,让我学习菊花精神;

小物品E、会唱歌的布娃娃;相关故事:小时候妈妈买给我的,陪我度过孤独的童年。

4、确定要写的小物品

一起分析和讨论刚才罗列的小物品及其相关故事,最后让孩子自己确定最适合他自己写的小物品及其相关故事。

三、确定中心

教学方法:妈妈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教学,在提炼中心人物的精神面貌点时,由于孩子的抽象思维还不是很发达,概括能力比较弱,需要妈妈多花点时间,一步一步地归纳、概括。(题外话:这套教案最主要的是培养孩子拥有思维方式,)

1、把要写的与小物品相关的故事中将出现的人物姓名写下来,并确定其中一个人物作为中心人物; 参考范例:小物品A,我的专用电脑;故事人物:爸爸、妈妈、我;中心人物:爸爸

2、将中心人物在与小物品相关的故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点用文字提炼出来; 参考范例:中心人物:爸爸;故事中的冲突:妈妈怕我迷上电脑游戏极力反对,爸爸跟我约法三章,并对妈妈说只要大人给孩子做好榜样,相信孩子就能够做到;提炼爸爸的精神面貌点:敢于做榜样→责任心强。

3、对中心人物在故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表明自己的态度(表扬或批评); 参考范例:我要学习爸爸敢于做榜样的认真负责精神。

4、用一小段文字把刚才的内容连起来,确定这次作文的中心。

参考范例:通过爸爸不顾妈妈反对,和我约法三章买电脑这件事,我看到了爸爸敢于做榜样的认真负责精神,我要向爸爸学习。

四、排列记叙六要素 教学方法: 模式:

第一段:点明要写的小物品名称,简单描写小物品(形状、颜色、光泽、状态等等,参考入门篇第一课内容)

第二段:过渡段,通过一两句话引出与小物品有关的故事,说出故事的起因,并在其中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第三段:详细叙述故事的经过,在叙述经过时着重描写中心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参考入门篇相关课程)

第四段:交代故事的结果。

第五段:对中心人物在故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表明自己的态度。参考范例:

第一段:我家有两台电脑,其中一台放在我的小房间里,是爸爸买给我专用的。显示器、键盘、鼠标、摄像机和主机外箱,都是我喜欢的粉红色,它们的外形都非常小巧精致,是电脑生产厂家专门为我们小朋友设计的。-------第二段:说起这台电脑的来历,我们小小的三口之家还有一场“**”喽。我们家原来只有一台电脑,可爸爸、妈妈和我,都是典型的“电脑迷”,每天晚上吃完饭后,都会发生争夺电脑使用权的“内部战争”,俗话说的好,“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战争”时间长了,我们都非常渴望和平,终于,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到来的时候,爸爸作出了“停止战争”的决定。

第三段:“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晚上,我们一家吃完饭后,我和妈妈正准备冲刺前往电脑桌,爸爸忽然用拖长了京剧腔调唱道:“且慢!娘子、公主请听我说”--------第四段:第二天一大早,爸爸和妈妈就带着我到了电脑城。经过大半天的“狩猎”,终于在一家联想电脑专卖店里发现了一套粉红色外观的儿童电脑,在“砍价高手”妈妈的“利斧”下,我们用四千块钱就把它们“斩获”了。

第五段:通过爸爸不顾妈妈反对,和我约法三章买电脑这件事,我看到了爸爸敢于做榜样的认真负责精神,我一定要向爸爸学习,不但要好好地利用电脑来学习,在学习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我也要敢于做榜样。

五、想象场面 教学方法:经过前面几个课程的单独训练,现在可以试着让孩子在排列好要素的同时展开场面的想象了。

1、以中心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行为作为描写重点。

2、以其他人物与中心人物的对话、行为配合作为次要描写拉开场面。

六、正式作文

将想象的场面补充进排列好的要素里面,通过默读的方式加以修改理顺,在段落与段落之间增加适当的过渡词句,直至语言流畅为止,一篇作文即宣告完成。

第五篇:第一课 第六框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教学教案

第六框题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教材分析] 上一框题讲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本框题则从其经济剥削的基础和特点入手,揭露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及其剥削实质,说明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及巨大社会财富的创造,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剥削的基础上。本框题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讲资本主义的剥削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教材首先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是资本家占有工厂、矿山、机器设备、土地等一切生产资料,劳动人民被剥夺了生产资料,他们一元所有,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其次,教材强调,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是自由劳动者,他们到工厂里做工,是通过订立契约(或合同)的形式被资本家雇佣的。

第二层次,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教材首先指出,资本主义剥削带有隐蔽性。由于工人到资本家工厂里去做工,是按照契约的规定,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给工人一天的工资,从表面上看,好像工人的全部劳动都得到了报酬,是一种“公平交易”的关系,不存在什么剥削似的。事实并非如此。教材进而指出,资本家通过契约关系雇佣工人,就是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美键在于,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这种财富的价值,远远大于工人所得的工资。除去工资,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叫作剩余价值。资本家就是靠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发财致富的。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所在。

第三层次,讲惟利是图是资产阶级的本性。教材明确指出,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资本家总是想方设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他们主要靠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办法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资产阶级的暴富,是建立在不断加强对工人阶级剥削的基础上。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改变生产资料占有制形式加以解决。[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资产阶级的本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社会调查、资料搜集,了解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课程标准]

1、教学内容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特点。

2、基本要求

识记: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叫剩余价值。[教学重点]

1、一条看不见的锁链;

2、剩余价值;

3、剥削的秘密到底在哪里;

4、资产阶级的本性。[教学难点]

1、剩余价值;

2、剥削的秘密到底在哪里。[教法设计]

1、解决“一条看不见的锁链”这一问题必须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入手分析,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突破这一重点可以采用讨论法,例举法。可以先请学生看书,日本制丝女工受雇全书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然后提问,制丝女工的受雇合同反映了女工山形际与资本家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女工山形际在明治三十九年不与资本家签订这一合同,结果会怎样?资本家与女工的合同内容,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出结论。

2、采用比较法、分析归纳法,借助教材的例证,引导学生通过算账的办法进行分析归纳,同时配以多媒体演示,形象地指出剩余价值的含义,从而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3、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走访解放前老工人的办法,采用事例分析,突破“资产阶级的本性”这一教学重点。[课时安排] 1课时

[导读提纲]

2、阅读p24-25正文段及小字材料,思考p25小字材料,回答:(1)每个工人每天创造的价值是多少?(2)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每天能榨取多少剩余价值?(3)什么是剩余价值?请以此例说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4)p25“比一比”。

3、阅读p26-27正文段及小字材料,思考:(1)p26第一段小字材料说明了什么?(2)从第二段小字材料看,我们可得出什么结论?(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以往任何社会都不可比拟的社会财富,但这些财富的取得,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的呢?(4)p27《名言》中“吸血鬼”是指谁?(5)p27“阅读与思考”的提示题。[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和封建社会的地主为什么可以剥削奴隶、掠夺农民的劳动果实?(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来剥削劳动者。资本家为什么可以剥削工人呢? 讲解新课

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板书)

1、一条看不见的锁链(板书)

资本家为什么可以剥削工人呢?阅读p24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①在资本主义社会,谁占有生产资料?②“一切生产资料”包括什么?③资本家利用手中的生产资料做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基础。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劳动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为了生活下去,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成为资本家的雇佣工人。(遭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榨)。

提问:工人到资本家的工厂里做工,那么,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又是通过什么形式建立起了一种什么关系?

工人出卖劳动力是通过订立契约(或合同)的形式被资本家所雇佣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虽然得到了人身自由,是自由劳动者,但是他们被剥夺了一切生产资料。他们为了生存、除了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外,别无其他生路。虽然他们有选择受哪个资本家雇佣的自由,可是他们不受雇佣于这个资本家,就得受雇于那个资本家,饥饿的威胁使他们无法摆脱被资本家雇佣、受资本家剥削和压榨的命运。在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条件下,所谓雇佣双方的契约自由,对于工人来说是徒有虚名的。总之,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巩固题:(1)p24“想一想”(2)《名言》一中“他们”是指谁?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3)《名言》二中“看不见的线”是指什么?为什么?

回答:(1)见书p24第一段;(2)“他们”是指雇佣工人,本材料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2、剥削的秘密到底在哪里(板书)1)剩余价值(板书)

工人受雇于资本家,到资本家工厂去做工,按照契约的规定,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就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从表面上看,好像工人的全部劳动都得到了报酬,工人和资本家之间是一种“公平交易”的关系。但事实是资本家靠无偿占有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发财致富。

①资本家通过订立契约雇佣工人,购买的并不是工人的人身,而是以工资形式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

这时,劳动力的所有权就发生了变化。工人出售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失去支配自身劳动力的权力;工人的劳动力已完全属于资本家了,他们必须在资本家的支配下进行生产劳动。于是,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就通过工人的劳动,为自己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来。②在资本主义企业里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自己所得到的工资。

③除去工资,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叫做剩余价值。阅读p25 回答下列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①材料中工人一天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是多少?2×12-21.6=24-21.6=2.4元 工人每天劳动的时间 12小时

工人在12个小时劳动中创造的新价值 2.4元 工人在一个小时劳动中创造的新价值 0.2元 资本家付给每个工人每天的工资 0.4元 工人所得报酬的劳动时间 2小时

(其中21.6元是消耗的原材料,机器、厂房折旧费。0.4元是工资;2元是剩余价值。)②工人所得工资部分价值是工人劳动几小时创造的?2小时

③工人生产出工资部分价值后,可不可以不再进行生产劳动?为什么?不可以。

④除去工资,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另一部分被谁占有了?资本家。

资本家就是靠无偿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发财致富的。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2)资本主义剥削的特点:隐蔽性(板书)

3、资产阶级的本性(板书)1)惟利是图是资产阶级的本性。(板书)请看日本某电影公司做的广告:

喂--你失恋了吗?你破产了吗?那么,请自杀吧!本片谨向你提供最佳的--自杀方法!既简便易行,又无痛苦,是一种美的享受!提问: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有悖道德、伤天害理的事情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巩固题1:书p26“名言”一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惟利是图是资产阶级的本性。

下载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_第六讲_剩余价值的分割(分配理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_第六讲_剩余价值的分割(分配理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械制图教案》第八章第六讲(推荐阅读)

    第六讲 §8—6 零件测绘 §8—7 读零件测图 课题:1、零件测绘2、读零件图 课堂类型:讲授教学目的:1、讲解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2、讲解零件尺寸的测量方法 3、介绍读零件图的......

    新版牵手两代一年级第六讲教案

    一年级牵手两代教案 第六讲 儿童嬉戏多陪伴 亲子之爱付时间 一年级 班 一、教学背景: 一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初步养成自己的习惯,但自控力较差,依赖性较强。班里有......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第六讲 作图)

    第六讲作图 一、特别提示 解答物理问题通常有解析、论述、作图和列表等基本方法。作图是最重要的数学工具之一,也是考查的能力范围。在解答作图题时,要特别注意: (1)仔细审题,按......

    第六讲 口语交际与阅读四教案

    第六讲 口语交际与阅读四 口语交际部分 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听说能力,具体要求是:①把握对方说话的要点,做出准确地判断或得体的回答。②说话时语言表达要简明、得体、连贯。口......

    七年级家长学校教案第六讲[小编推荐]

    第六讲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健康素质 主讲人:凡玲 教学目标:1、如何让孩子了解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性。 2、怎样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家长 教学时数:2课时 父母......

    温州邦学教育一对一教案第六讲(不等式)

    我们努力做温州最好的教育 ●新高一暑假数学衔接课程 第6讲:不等式 1.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定义:形如 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0)与二次......

    第六讲 为人父母无小节,家庭教育无小事教案

    第六讲 为人父母无小节,家庭教育无小事教案 【教学目的】 让家长了解七八岁孩子的心理与知识特点,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每件小事都蕴藏着教育的契机。 【教学方法】 情景演义法......

    第六讲两拼和三拼教案(最终定稿)

    拼音短训班第六讲:两拼和三拼 主备人:田珺 教学目标: 1、 2、 能运用声母和韵母在一起进行熟练的两拼和三拼。 能看图拼读出图意。 教学重难点: 1、加入介母i和u进行三拼 2、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