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重度智障学生写字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农村中重度智障学生写字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梁绍惠 小学段 语文
摘 要:写字训练对智障学生有较好的康复作用,农村中重度智障学生写字能力普遍落后,结合学生写字现状,如何提升智障学生的书写能力,本文就我的教学尝试做了可操作性的探讨。
关键词:农村;智障学生;写字
智障学生身心各方面的能力都较正常的孩子发育迟缓,书写能力也不例外。书写是开发智能的良好途径,对智障学生来说,写字可以训练学生的精细动作能力,为以后完成较为复杂的技能打下基础。写字活动需要眼、脑、手和身体动作的配合,对培养智障学生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性情都有促进作用。另外,在识字教学阶段,书写能有助于汉字的识记。写字训练对智障学生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康复意义。
一、智障学生写字困难原因分析
智障学生写字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感知动作困难、视觉空间认知困难、文字“解码”困难。感知动作困难表现为:坐姿欠佳;执笔姿势欠佳;执笔力度不足或过大;写出格外,笔画过长或过短;字体东邪西歪;容易疲倦,常停笔休息。视觉空间认知困难表现为:遗漏、加多或减少笔画;抄写时常会漏字句;字体会上下、左右倒转来写;抄写新生字时有困难。文字“解码”困难表现为:抄写时字体尚算正确及整齐,但抄写速度较慢;写字时不懂组织笔画、把字“画”出来;作文时,执笔忘字;虽然已预先温习,但默写时仍然错漏百出。针对以上原因,可参考职业治疗师的治疗方案从物理治疗、作业治疗方面加以康复。
二、农村培智学生写字现状:
(一)学校对智障生写字训练重视不够
智障生因其智力等方面落后,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值普遍偏低。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未单列写字课。科任老师只是在语文课中安排写字训练。因此,智障学生没有写字课教材,没有描红本供学生训练写字,更没有写字课考核机制。
(二)教师写字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关于智障生写字的研究还比较少。一方面,普校的老师对智障学生的教育了解较少,对智障学生写字训练缺乏热情和成就感,另一方面,专业的特教教师还呈现年轻化,缺乏实践经验。如何提升智障学生的写字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三)家长不够重视
在农村,家长要么忙于农活,要么外出务工,没有时间辅导学生。有很大一部分监护人不识字,没有能力辅导学生。在农村家庭中,智障孩子多数不是独生子女,他们把更多的期望寄托在正常孩子身上,对智障孩子期望偏低。更有的家长对家中正常的孩子的学习都不管,就更不会把心思放在智障孩子身上了。
(四)缺乏学习基础,智障学生写字能力落后。
特殊教育才开始起步,家长才获得讯息:孩子可以到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有的智障孩子十几岁了,在没有经历过学前教育的情况下,家长才把他送进特殊教育学校。有的中重度智障孩子在幼儿园“随班就读”,幼儿园老师也不知道怎么教他,之后就进入了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教育还是空白。农村智障学生缺乏早期的教育经验,直接过渡到小学教育阶段,缺乏学习基础。农村智障学生与城市的智障学生相比,写字能力普遍落后。
三、写字训练策略探究
(一)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农村智障学生进入小学,老师要求他们写字,个别学生有畏难和抵触情绪。毕竟他们学习基础不好,精细动作有待训练。写字训练的第一步是让学生自己拿起笔在纸上动起来,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心中最深切的愿望就是渴望被人欣赏。”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赞赏的词语,都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自信心,进而迸发出强烈的创造力。老师的关注和赞赏是学生写字进步的持续动力。
聋校有个男孩是多重障碍,聋哑兼智力低下。男孩连用手势打自己的名字都 学不会。无意中老师看了他写字,对他微笑了。又一次,老师看了他写字,笑着对他伸了大拇指。之后,男孩总是坐在凳子上乖乖地写字,自得其乐。老师的积极反馈,强化了这个男孩写字的行为。
在写字训练中,老师应充分利用积极的反馈来强化学生写字。尤其是做好作业批改工作。不愿写字的同学写字了我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学生有进步了我当着他的面给他批改并画上五星,写得又快又好的同学我多画几个五星或笑脸表示鼓励。
(二)因材施教,制定个别化的写字作业,个别辅导
课文有简单的生字和复杂的生字,能力好的可以要求学生写好每个生字,能力中等的可让他们少些复杂的生字或写简单字,写字基础差的就写简单的笔画或者让学生涂鸦。比如,培智语文教材第7课《秋天到了》,我要求能力好的学生写生字:秋、到、花、黄、长。另外的学生制定个别化的作业: S1书写“口”;S2:书写“十”; S3:书写“1”; S4:书写“一”;S5:用黄色油画棒涂鸦。
在学生握笔姿势不准确,描红困难,或描红不规范,或不按格子一格一格写的情况下,老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老师的口头指导或手把手地教学,是学生写字进步的关键。
(三)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写字困难 1.巧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文件,展示生字笔顺
利用动画教学生字笔顺,分析笔画和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多媒体进行书写训练,是对学生注意力和记忆力的补偿,多媒体的重复播放,同时也给老师减轻了工作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制定各个难度阶梯的描红本。
目前学校没有给学生订购描红本,考虑到学生的写字能力,老师可制定各个难度阶梯的描红本。可先按笔顺描红,再是整个生字描红,最后是临摹,以后就可以用普通的田字格书写,老师起个头,学生自己书写。
3.对生字进行“解剖”,让学生添笔画。
学生学会了撇和捺就可以练习书写“人”。我的训练方法是这样的:最初可以让学生添笔画:老师先写好第一笔“撇”,让学生再添最后一捺。学生不能掌握如何控制生字的大小,老师就可以先写生字笔画,固定生字的基本位置,再指导学生下一笔的起点和终点,让学生连点成线。学生会把撇写成竖,老师可以先写好第一笔“撇”,让学生写会写的捺,这样学生就乐于写,而不是总听老师说“不对,该怎么怎么样写”。通过观察,学生慢慢把撇写好了。
4.提供大格子的作业本。
感知动作有困难的学生,写字比较大,在标准的田字格中书写会将生字写出框外,可考虑调整环境以适应他的需要。老师可自制大格子的作业本提供给学生书写。
5.加强家校联系,充分利用家庭资源。
要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智障学生书写练习的生字都比较简单,辅导写字的难度不高。家中如有兄妹,也可以辅导智障学生的作业,监护人即使不识字,但可以辅导学生书写基本的笔画,或争取邻居小孩的帮助。
智障学生在成长,只是他们比正常的孩子进步得慢一点。智障学生间的能力差异很大,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上个训课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写字训练需定好适当的目标,执行计划,持之以恒,教师要积极探索多种训练方法,重视学生的书写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观察能力和动作发展得到提升的同时,写字能力定会有进步的。
参考文献
[1] 王成琴.多种途径培养智障学生的写字能力 [J].现代特殊教育,2010,(9).[2] 徐春菊.浅谈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6).[3] 沈晓敏.农村小学写字教学探索[J].教学新探,2010,(4).附录:学生作业展示
第二篇:重度智障学生精细动作训练
重度智障学生精细动作训练
(2009-09-28 11:55:19)转载智障
仿画
积木
瓶罐
食指
杂谈 ▼
标签: 分类: 论文
精细动作就是运用手,尤其是手指的操作能力。精细动作的范围指的是手、眼睛、脸及嘴部肌肉的运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本质是手——眼——脑的协调能力。精细动作训练的内容包括抓放能力、作业能力、工具使用能力等。
中重度智障学生精细动作缺陷明显,在精细动作的发育上要较同龄的普通学生迟缓得多。如:拇食指捡拾小物体、腕部旋转、双手协调、堆叠能力、仿画能力、使用工具能力等方面都明显滞后于儿童的正常发育阶段,甚至有些能力不经过训练,可能长期不具备。这些精细动作的缺陷严重地影响与阻碍了智障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精细动作训练突出的是手的训练。手不仅是运动器官,而且是智能器官;手不仅是动作器官,而且是智慧的来源。因此针对智障学生智力受损的现状,应当创造条件,让智障学生充分地去抓、握、拍、打、敲、叩、击打、挖、画、剪、搓、夹、叠、捆、拧、折……。同时,精细动作的训练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康复活动过程,在目前,还没有具体哪门学科明确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只有通过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有机渗透,逐步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的精细动作水平。
中重度智障学生的实用数学学习需要从数前概念学起,针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的实际,我们在数前概念的部分教学中有机渗透了精细动作训练。在实践中我们遵循了精细动作的刺激性、操作性和递进性的练习原则。
一、在辨认形状中训练精细动作
数前概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辨认方形与圆形。方形与圆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虽然非常常见,但对中重度智障学生来说是毫无概念的,更谈不上认识与区分。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将教学与精细动作训练相结合,教学考虑康复训练的需要,精细动作训练又能为教学服务。单元教学设计如:第一步为建立方形、圆形的概念,要求将整块形状积木放入相应的模型上,然后逐步转换到有2~3块积木拼成方形或圆形再放入相应模型中。这样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了形状的初步表象,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精细动作中的嵌塞能力。第二步是教学生仿画方形或圆形,首先是沿着方形或圆形物体边沿画,再要求部分学生独立仿画。这样在认知教学中同样可以建立形状的初步概念,同时也训练了精细动作中的仿画能力以及控制笔的能力。第三步是在教学的后续,为进一步巩固形状的概念,安排了专门的精细动作游戏活动,主要有堆叠形状积木比赛、分形状串珠训练等。
二、在配对与分类认知中训练精细动作
配对与分类的认知与精细动作训练中的开关容器、嵌塞能力训练可以很好地结合。配对与分类需要根据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归类操作。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使用了一些教具,不仅加强了认知训练,而且可以进行精细动作训练。一是使用木插板进行学习与训练。主要借助大、中、小三套木插板,分别让学生根据大小配对插入模型中,再要求根据大小、颜色配对插入模型中,在插模型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嵌塞能力。二是使用日常生活中的有盖瓶罐进行学习与训练。主要将不同形状、大小的瓶罐打乱后,按照要求将这些盖子与瓶罐配起来,能够掀开与盖好。如拿一只带盖的塑料茶杯放在学生面前,向他示范打开盖,再合上盖的动作,然后让他练习将杯盖掀起,再盖上,通过反复训练逐渐达到较熟练的程度。这个学习过程不仅是配对与分类的认知,同时还是开关容器的精细动作训练。
三、在初识数字中训练精细动作
数的认识对中重度智障学生来说是既重要又困难的一个内容。在真正认识数字之前,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初识数字,为今后真正地更高难度的认数(包括数数、、读数、写数、了解意义、数的排序等)做些基础性准备。
在初识数字中,我们安排了数数拨珠、数字拼图、拼数积木等内容。第一步是数数拨珠是基本的拨珠训练与数数的结合,在学生尚未真正建立数的概念之前已经有无意识的念数基础,因此可以师生共同按顺序念数,要求一个一个地拨,拨一个数一个。这个过程同时也是顺序工作能力训练、拇食指对捏及拇食指拿小物体的训练。第二步是为学生准备一些数字拼图或拼数积木,让学生拼数字,同时也是嵌塞能力的一种训练。
四、在比较中训练精细动作
比较是数前概念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区分有无,认识大小、多少、长短、胖瘦内容。这些比较需要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并创设一定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些精细动作训练。
在有无训练中,有意识地将物品不断地递给学生的固定手中,由刚开始的“无”到“有”,然后在连续不断的传递物品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抓握能力以及双手传递的能力。在认识大小的过程中,一是取物比较大小。将同类大小不同的两个物体进行比较,其中设计一个环节是拿大小不同的豆子(蚕豆和黄豆)到瓶子里,让学生分大小,同时也是食指与拇指对捏以及拇食指拿小物体的训练。二是套塔练习来比较大小。套塔是一种按大小次序拆开和安上的套圈玩具,将一个彩环套在垂直的塑料桩上,一个一个往上套,熟练后,可按大小顺序套成彩色塔。在指导学生按次序装拆的过程中,既学会了大小的顺序,同时也训练了学生顺序套物的能力。在认识多少的学习与训练中,重点安排了学生的串珠训练。要求将绳子穿入珠子的小孔内,在孔的另一侧将绳子提起,比一比,谁在规定时间内串得多。让学生学习穿珠是锻炼手的精细动作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这一过程不仅是比较了多少,还是双手协调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
五、在游戏活动中训练精细动作
中重度学生的课堂上需要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休 息、调节,因此,我们一般安排些与课堂教学、训练相关的游戏活动来进行调节。如:课堂上给表现好的同学拍拍手唱儿歌,并予以食品激励。食品一般选择些需要动手剥一剥、撕一撕的食品,这样的评价形式,不仅让学生尝到食品,而且还通过撕纸(有些需要老师先撕开一个小口子)、剥纸等环节来训练学生的精细动作。又如海洋球、塑料夹、豆子都是手指训练的重要学具,海洋球主要用来放在双手心中跟着节奏抓握,锻炼了双手指的力量;塑料夹是按照要求将夹子夹到相应位置或取下,其中需要手指配合以及力量;用筷子夹豆子是学生很喜欢的一种游戏,可以锻炼学生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手指的分工合作。精细动作的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智障教学的所有课堂中长期地渗透和有机地融合,唯有此,才能使智障学生的精细动作得到训练,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为他们的认知学习和生活康复奠定基础。
第三篇:低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言语康复训练研究
《低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言语康复训练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相互交际的工具,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作为培智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刻认识到,虽然智障儿童的将来或许不是辉煌的,但作为社会的公民,他们也有自己生活的需求,这就离不开与他人的沟通。目前,特殊教育学校招收的智障学生尤其是低年级智障学生,残疾类型越来越多,残疾程度也越来越重,他们的言语、语言能力普遍较差,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如呼吸不畅、发声障碍、构音困难、吐字不清、词不达意等,再加上他们长期生活在自卑的环境中,极大削弱了其言语功能和语言表达能力,从根本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融入社会的可能性。因此,对他们进行专门的言语康复训练是所有康复训练的重中之重。
对智障学生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年龄越小,康复效果越好。目前,我校共有智障学生79名,低年级(1-3年级)学生27人,通过评估发现,有言语、语言障碍的中重度智障学生24人,具体言语障碍为:1.重复发音2.起音困难3.言语中阻4.拖长字音5.随意停顿6.没有停顿。大多数学生有以下几种较为典型的构音异常情况:呼吸方式大多为胸式呼吸、对气流的分配差、唇部力量弱、舌根麻痹。在当前阶段通过对带有典型的、普遍意义的智障学生进行言语康复训练研究,旨在从这一角度寻求、探索和总结培智学校言语康复训练的规律、经验,更好地为中重度弱智学生提供服务。科学、合理剖析低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言语障碍的原因,探索学生言语障碍的规律及特点,探讨言语康复训练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并通过训练形成有效的言语康复训练模式。结合低年级智障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言语及语言康复训练,矫正他们的语言障碍,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 言语康复是一门较新但发展较快的学科,美国约有80年的历史,日本约有30年的历史,韩国和香港约有20年的历史。目前,美国的言语康复位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言语康复的发展目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言语康复师严重不足,目前国家、省、市级言语听觉康复教师约3800名,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系培养在职言语康复师约1000人,本硕博100余人,我国尚缺言语康复专业人员约14.2万人,言语康复师兼职现象,缺少言语康复专业的杂志等,现状不容乐观,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近十年来,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黄昭鸣教授主持的“医教结合 智慧康复”活动已在全国各特教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他编写的《言语障碍评估与矫治》等书籍、创造发明的“启音博士”等医疗仪器、开发的《构音测量与训练仪》等软件,为我们开展言语康复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另外,哈尔滨燎原学校、上海闵行区启智学校开展的言语康复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医教结合 智慧康复”是当今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认为,这一理念对促进智障学生的缺陷补偿、身心发展以及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言语理解能力 科学合理的评估及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康复训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言语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方式,提高发音技巧及沟通的主动性,增强参与意识,促进有意注意的发展。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利用现代化的言语康复设备、器具,结合先进的康复手段对学生进行言语康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大大改善学生的语流障碍,有效开发言语潜能,促进学生对言语交流障碍的心理和感情的调整,恢复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实用能力 结合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实用能力,改善不良构音状况,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4.有利于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水平
“言语康复”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专业化的评估和训练手段都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更加重视中重度智障学生语言特征发展的研究,加强关于培养智障学生言语、语言能力的相关知识和训练状况的理论学习和深刻思考,强化科研意识,提高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课题的界定 中度智障:这类儿童的智商介于35-50IQ或40-55IQ之间,约占智力落后儿童总数的20%。通过学习,他们通常可以形成基本的交际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但学术能力有限,其阅读、写作和数学技能经过训练也只能达到小学一、二年级水平,多数中度智力落后者有明显的器质性异常。如,他们的语言能力较差,社交能力也很有限,运动能力有缺陷,有特殊的面容等。重度智障:这类儿童的智商介于20-35IQ或25-40IQ之间。他们适应行为差,生活能力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资料,仍需要他人照料;语言能力、运动、与人交往的能力也很差。经过长期、反复的特殊教育和训练,他们可以形成某些非常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无法自立。言语:指运用代码(语言)进行口语交际的媒介,通过这一媒介人们能够表达思想和感情。语言:指用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的任何可接受的,有结构的符号系统。由语言、词法、句法、语义成分构成。言语语言交流障碍:指通过口语或书面语或手势语而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意见的需要,在这种交流能力方面出现缺陷。分为失语症和构音障碍。
言语康复:一套为矫正发声和构音缺陷而设计的与行为有关的技术和方法。现在也指用于失语症的康复和处理发育性言语障碍的技术和方法。2.支撑性理论(1)现代特殊教育理论。马克思关于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的阐述,更让我们关注智障学生的语言发展。智障学生语言学理论关于语言的系统研讨,将会让我们正确认识智障儿童言语缺陷的影响,理解语言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而指导学生的言语康复训练。
(2)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发表了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力的理论,即智力多元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包括八项智能。多元智力理论有助于我们认清言语康复的重要位置,言语能力的提高应结合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创造有利的情境,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和能力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主体在具体化、情景化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建立以人为本,注重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体系,给每个学生以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促进他们自主发展。(4)“医教结合”理论。“医教结合”的“医”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利用先进的临床医疗技术对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各种疾病实施专项检查、诊断、治疗;其二是利用康复医学的手段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体各方面的功能。医教结合的“教”是指根据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教育、训练、医疗和康复综合的方法,在家庭和社会影响下对其所进行的补偿与补救性教育。(5)言语治疗理论。认真学习言语治疗理论,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低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言语缺陷形成的原因,研究言语康复训练的缺失和困难,努力提高言语康复的效度。
(6)成功教育理论。成功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成为成功者的愿望和需要,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而取得发展。成功教育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诱导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力通过不断帮助学生成功,以成功后的欢乐和满足来强化学习动机,改变自卑心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功教育坚持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其立足点是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
五、课题研究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形成一个有利于每一个智障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开放、丰富、和谐的学校生活环境,充分发挥每一个智障学生的潜力。培养智障学生具有积极开放的心态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成为社会大家庭中自食其力、有所贡献和自尊、自信的成员。
(二)具体目标: 着重研究低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言语障碍的原因,研究康复训练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估,如何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口部运动训练,如何对学生进行构音训练,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言语交往训练,如何科学设置言语康复课程,建立多层次的语言能力的评估体系,如何构建高效的个训、集体教学模式等。通过康复训练,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呼吸、发声方式,习得所有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能够在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具有基本的表达、交往能力,真正让智障学生的言语能力有较大提高,帮助其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人生目标,实现残疾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另外,借助此课题研究,打造一支专业技术较强、本领过硬的言语康复师资队伍,为学校的言语康复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言语能力评估策略研究 在原有基础上建立多元化评估体系,通过口部运动评估量表、构音评估量表、家长评估量表等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准确把握学生的呼吸、发声、构音、共鸣、听辨、沟通等方面的能力,为制定适合的言语康复训练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找到自身言语障碍,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2.多元化康复策略研究 探索并形成不同类型智障学生(如自闭症、脑瘫、失语症、语流障碍等)的言语康复个训、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先进康复设备、辅助用具对学生进行呼吸、发声、构音、沟通、认知等训练,促进学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3.多角度实施策略研究
“言语康复”领域专业性很强,康复效果的好坏与训练的内容、策略、手段、强度有密切关系。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师资水平,立足课堂实践,探讨训练内容,创新语训途径,优化矫治方案,开发校外资源,形成研究合力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多角度实施策略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康复效能。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分析现行言语康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教师、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形成互动评价。及时总结反思,不断改进、完善评价体系。2.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占有,了解国内外关于言语康复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言语康复的先进理论和训练方法,为促进学生的言语发展,提高 言语康复训练的效度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3.个案分析法:确定对象,跟踪观察、调查、训练,及时反思,完善评价的内容,改进评价的措施。4.实验研究法:采用纵向发展的对照研究法,注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发展性评价,研究评估方案对提高智障学生言语能力的有效作用。5.经验总结法:定期开展研讨交流会,组织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实践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讨论总结解决的方法,凝练成功经验,形成研究报告。
八、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人员保证:课题组成员工作责任心强,均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有1名扬中市骨干教师,2名校级骨干教师,4名班主任老师。有1名老师在上海华师大参加过为期两年的言语康复训练师(研究生班)培训,并获得言语康复训练师资格,近几年有多篇论文获奖、发表。除了课题组成员外,发动语文老师、班主任老师参与训练,并要求学生家长参与,配合做好康复工作。2.学校保证:综合康复是今后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而言语康复则是所有康复训练的重中之重。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倡导“让每个有需要的学生都享有言语康复”的理念,将在2015年1 月底邀请上海华师大专家来校为全校教师进行为期2—3天的言语康复培训。在课题开题后,学校将会为教师创设更多的学习机会。3.物质保证:学校为课题组的实践研究提供必要的实践、物力和财力保证。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加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4.经费保证:在业务培训、资料搜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学校都能保证经费的落实。
九、研究过程设计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2015.3——2017.2)
(一)实验准备阶段(2015.3——2015.6)1.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论证报告、课题研究设计报告。2.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成立课题组机构。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制定课题研究方案。4.课题正式开题。负责人:左扬宁
(二)实验研究阶段(2015.7——2016.8)1.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并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2.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汇报活动。3.参加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负责人:左扬宁 杨扬
(三)实验总结阶段(2016.9——2017.2)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2.汇编各项研究成果。3.现场结题,邀请专家结题鉴定。负责人:杨扬
(四)预期研究成果及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1)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文字材料 2015.4(2)研究论文 文字材料 2015.9—2016.12(3)个训、课堂实录 录像光盘 2015.4—2016.12(4)结题报告 文字材料 2017.1(5)教案、文集汇编 文字、图片 2017.1
第四篇:小学写字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小学写字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摘要]目前,小学写字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对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写字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忽视学生写字整体水平的提高等等。针对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统一多方认识、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机制”等相应的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关键词]现状
问题
对策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特别讲究形体美和书写艺术。原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好字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同样把写字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对待,每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均对写字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然而,时至今日,写字教学并未得到广大教师应有的重视。本文拟就小学写字教学现状及对策作一探讨。
一、小学写字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写字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之基础。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受到美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坚毅的意志、良好的习惯,有益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文化素养。但在小学实际教学中,写字却并未受到重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问题之一:认识模糊,对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主要表现为:
1、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许多学校虽然开了写字课,但形同虚设:或让学生做作业,或挪用上其他课。
2、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虽连在一起,实际上教学中重识字轻写字的现象极为严重。
3、教学要求不严,学生写字习惯差。进入课堂,可以看到,学生写字时的坐姿和执笔方法非常糟糕。翻开学生的各科作业,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等现象很普遍。
问题之二: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僵化,写字教学枯燥乏味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并没有吹进写字教学的课堂。在写字教学中存在着模式单
一、僵化的现象。写字教学中“满堂灌”、“满堂练”的状况极为普遍,在写字课堂上常常是教师讲一笔,学生练一笔,或是教师大讲特讲书写技巧,学生却听得漫不经心,这样的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问题之三:急功近利,只重视特长生的培养,而忽视学生整体的提高 为应付各种比赛与考核评估,众多学校只重视写字特长生的培养,而忽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例如,有的学校以书法兴趣小组的形式对个别写字特长生强化训练,以培养书法精英为目标,而对大部分学生的写字练习不采取任何措施。这样的方式面对的只是少数学生,达不到普遍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艺术素养的目的。
二、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采取相应的措施,扎扎实实地进行写字教学,切切实实提高写字质量。
对策之一:统一多方认识,重视写字教学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人文内涵的外在显现。“在汉字进入电脑以前,写字曾被普遍看成了读书人的‘门面’,不能不重视。但电脑和汉字输入技术却使写字的‘必要性’越来越小,同时也为‘藏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其实,写字的好处不仅仅在实用,其更大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来临的今天,写字教学仍然要引起学校、家庭、社会多方的重视。
1、统一认识
首先从学校领导层面上要充分认识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重视写字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几个写字特长生,要把提高全体学生的写字素质当作学校教学的目标。郭沫若先生也曾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因此,写字教学中进行一些带有提高性质的书法培训是必要的,但首先要让所有学生把字写端正,写规范,从小打好写字基础。其次,引导学生练就一手好字不仅仅是写字教师或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全体教师的责任;同时,也要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多管齐下
作为语文教师,重视学生的写字教学,当然是责无旁贷,但要想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写好字,光靠语文教师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取得其他任课老师和家长的支持,因此在写字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下三个结合:课内指导与课外练习相结合,以练为主;写字作业与各科作业相结合,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教师水平提高与学生水平提高相结合,师生同练。
3、时间保证
切实提高写字水平,必须充分保证训练所需时间,但又不能占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时间,导致喧宾夺主。要想解决这些矛盾,首先要用足、用好正常的写字时间,按课程计划认真上好每周一节写字课,保证每天的20分钟写字课绝不挪作他用;其次,要把写字作业与其它作业结合起来,这既保证了练字的时间,又使各科老师和家长积极参与,形成一个“门门学科不松劲,学校家庭共努力”的练字氛围。
对策之二: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写字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因此,在写字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贯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写字课与其它学科相比,确实是比较枯燥的。如何让枯燥的写字教学变得相对生动些,让学生成为写字的主人,这需要我们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故事激趣
小学生爱听、爱讲故事,教师可经常给学生讲些书法家练字的故事,一方面让学生在枯燥的练字过程中得到适当的调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从故事中学到书法家勤学苦练的品质。如张芝临池,池水尽墨;智永习字闭门不出十余载,退笔成冢;黄庭坚观船夫划桨而行笔法等等,都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使学生增加对书法的了解,从而成为提高学生写字兴趣的源泉。
2、直观演示
写字教学是比较枯燥的,写字的用笔方法用语言表述往往很难道清其微妙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利用多种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如为了让学生看清运笔过程,可直接在实物投影上进行范写;为了让学生掌握间架结构,可用卡片拼凑的方法,等等。在教学“棍”字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结构中的避让关系,我采取了在投影仪上进行卡片拼凑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给学生一个“木”字和一个“昆”字,让学生把它们合成一个字,学生怎么拼都很难看。怎么办呢?学生通过操作,得出:必须把“木”的最后一捺改成点才行。于是我趁机小结:一个字就像一户家庭,只有家庭中的成员相互谦让,才会和谐。通过拼拼凑凑,学生不仅掌握了“棍”的写法,也掌握了“左窄右宽”这一类字的特点。
3、联系生活
在教学主笔为“横”一类字的书写时,我这样引导学生:格子就像是一个房间,笔画就像是房间中的家具,而主笔“横”就是房间中最重要的一件家具,它的摆放影响到整个房间的美观。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主笔横有时在上半格,如“意”;有时在下半格,如“美、善”等;有时刚好在横中线,如“音、肯”。为了帮助学生写时突出主笔,我又设计了如下环节:“汉字也像我们人一样有爱美之心,可并不是谁都能如愿,总有一些长得不太美的。为了满足汉字们的心愿,我开了一家汉字整容院,开张第一天,就来了一拨客人。”接着,我出示了几个没有突出主笔的字,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同学们,这几个字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如果请你为它们整容,你觉得应该从哪里入手呢?”由于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4、互教互学
师生角色互换,同桌互教互学,在写字教学中都值得一试。师生角色互换,如在上课之前,布置学生备课:你认为今天要学的字中哪个字最难写,哪一笔该注意,如果你来教,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在学生准备好了之后,由学生上台尝试教学;或由小组讨论后派一名学生进行教学,其他学生作补充。教师也可故意设置一些情境,如:“糟”字笔画那么多,老师怎么也写不好,你能教教老师吗?这一课的生字哪个你写得最好,能介绍一下经验吗?经过几次这样的实践,学生探究书法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同桌互教互学,如同桌互相讨论切磋:这个字该怎么写?那个字该注意什么?或可采取同桌互比的方法:即在练字的过程中,请每个学生在同桌的练字本上写同一个字,然后比一比,谁写得好,为什么?小学生都不服输,每当这个时候,都会写得特别认真,效果特好。
对策之三: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全面提高
教育家第惠斯多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评价的重要性就在于此。通过评价这一手段让学生对写字保持长久的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写字水平的全面提高。
1、制定评价方法
“写字教学的评价要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写字评价要体现层次性,小学低年级,要注意打好写字基础,要过“姿势”和“习惯”关,并注重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进入中高年级,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趣味。评价可以采取星级评价法,也可以采取段位评价法,但一定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要防止用大量、重复抄字的惩罚性做法对待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注意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多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开展写字竞赛
学校写字教学既要看重写字特长生的提高,更要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既要重视写字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因此,写字竞赛的形式要多样化,如选送优秀作品参赛、选拔尖子生参加现场比赛、所有学生参加的班级团体赛、写字姿势评比、优秀作业本展评等等。同时,学校要努力营造写字氛围,可以开辟学校书法长廊、班级书法专栏,张贴优秀写字作品,并经常进行更换,让学生在浓郁的写字氛围中受教育、受启发,激励每一位学生把字写好。
3、建立写字档案
学校可采用写字段位制或等级制,定期评价学生的书写水平,并为每位学生建立写字档案。每生一只写字档案袋,把每个学期的考级证明放入袋中,或是把自己最得意的一次写字作业,最欣赏的书法作品放入袋中。也可以定期布置学生书写写字作业,并放入袋中,让学生在纵向比较中看到自己的发展,看到自己的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总之,尽管目前小学写字教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广大教师达成共识,齐抓共管,下工夫,化精力,我们的学生通过勤奋刻苦地训练,一定能练就一手整洁、规范、美观的好字。
第五篇:如何培养中重度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如何培养中重度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
刘兵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所参考的教材是卢湾区辅读学校编写的数学第四册教材中的“得数是9的加法”这一教学单元,教学内容是“得数是9的加法”中的4+5=9和5+4=9。本案例授课班级为嘉定区辅读学校三年级学生,其中男生12人,女生1人,1名为轻度智障学生,8名为重度智障学生,2名为多动症学生,2名为多重残疾学生。其中三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相对较强,通过教学能进行简单的独立计算;三位学生能通过直观的辅助物体进行计算;此外还有4位学生刚从一年级转来,一位是从没进过校门的新生,这5位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认数。因此在教学中,我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将他们分成A、B、C三组,每组各由4名学生组成。
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思路、特点
备课时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努力贯彻分层教学的原则,通过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和教学评价分层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教师要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组织再创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堂课主要通过创设“秋游——摘苹果——小动物回家——小鸟找家——找朋友”这些游戏情境,把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浓浓的情境氛围中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同时在引入游戏时都采用了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在念儿歌的过程中,集中了注意力。
由于中重度智障学生的记忆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非常差,这给他们学习计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法国特殊教育专家爱德华•基吉恩在《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如果通过主要感觉运动来教,智力落后儿童是能够学习的。”因此在教学生计算10以内的加法时,主要采用了形象、具体、直观的“十指教学法”,学生只要按顺序数数,就能算出计算结果。其思维计算过程就是一个数数的过程,是形象的、直观的,它符合中重度智障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而且通过手指操作活动,还促进了学生手眼、手脑协调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4+5和5+4。
A组:能独立计算4+5=9和5+4=9;
B组:能运用数手指的方法计算4+5=9和5+4=9;
C组:能跟读4+5=9和5+4=9。
2、能看懂图意,并列出算式。
A组能完整地说出图意,列出算式,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
B组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说出图意,列出算式,并知道图式间的联系;
C组能认真地听同学说图意,能认识4、5和9。
3、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计算4+5=9、5+4=9。
教学难点: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
(三)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数字卡片,两棵模拟大树,两间模拟房子、10根模拟项链、和具体事物。
(四)教学流程、训练与评价
三、教学实践片断
片段一:儿歌引入,集中学生注意力。
开始上课,进入复习板块时,师生一起以儿歌的形式玩了一个手指游戏,复习用手指表示5以内各数。师生边唱边做动作:“一二三四五,小眼睛看,小耳朵听,两只手儿动起来。”教师拿起数字卡片4说:“我说4。”学生边用手指表示4边说:“4、4、4。”…… ”教师拿起数字卡片5说:“我说5。”学生边用手指表示5边说:“5、5、5。”…… 在扳手指计算过程中,引入儿歌:4+5等于几?伸出手指算一算……
片段二:情景导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秋天到了,今天啊,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郊游。哇,你们看前面有两棵苹果树,树上结了一只只又大又圆的苹果,让我们一起去摘苹果。之后全体学生离开座位去摘苹果。教师:请你们把红苹果放进红色的篮子里,青苹果放进绿色的篮子里。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摘苹果。之后教师提问:你们摘了几个红苹果、几个青苹果?合起来一共有几个苹果呢?
在训练与评价板块中,做完游戏《动物回家》后,教师说“小动物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几只小鸟还没有回家,他们会被雨淋湿的,怎么办?让我们送他们回家,好不好?”然后自然地过渡到训练评价的第二个游戏环节《小鸟回家》。由于生动有趣的情景设置,学生们兴致高涨,非常愉悦地投入到训练中,纷纷帮助小鸟找到了各自的家,孩子们也从活动中体验到了帮助别人后的快乐。
片段三:动手操作,生成形象、直观的数学计算方法
在运用“十指教学法” 计算4+5=9和5+4=9过程中。教师提问“4+5心里想几?”,学生回答“4”,教师让学生把4放在心里(做一个拍胸的动作),教师再问“手上是几?”,学生回答“5”,教师让学生用手指表示“5”,教师再问“从几开始数数?”,学生回答“4”,教师再问:“4的下面是几”,学生回答“5”,最后教师才说:“好,让我们一起试一试。4+5=几,伸出手指算一算。4+5,4、5、6、7、8、9,4+5=9。”
四、教学反思:
1、在复习板块中,师生一起以儿歌的形式玩了一个手指游戏,复习用手指表示5以内各数的方法。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但是对智障学生来说,在课前动动手、动动脚就非同一般了。智障学生对学习数学有恐惧感,这一情景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缓解了学生恐惧,厌学的心理状态,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了基础。
2、新授板块中的《摘苹果》和复习板块中的《动物回家》、《小鸟找家》和《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走一走,动一动,可不断激起学生的兴奋点,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能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地学习、探索,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十指教学法”符合中重度智障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这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传授,学生掌握了这种计算方法,可贯穿运用于计算20以内的加法过程。这种学习方法的着眼点不仅仅在此,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建立了数序的概念及发展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将来比较数的大小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