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学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二数学第一学段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学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学生的知识缺漏情况
在《数列》一章的单元测试中,我们备课组发现给学生的题目难度适中,但学生的答卷情况却令人失望,甚至可以说是糟透了,有些学生干脆要求不要改了。就其原因我们分析如下:
首先由于课时比较紧,我们可以说为完成任务而教,进度是上了,该补充的题型没法跟上,而我们的学生知识的正迁移能力十分有限,讲过的不一定会更何况是没讲过的;
其次是解二次以上的方程组,他们基本上束手无策,有一位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还拿几道这样的题目来问;
第三是数与式的运算,数他们可以用计算器,但是遇到式的运算就不行了,特别是因式分解,由于初中只要求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而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新课标不作要求,而高中经常要用到这两种方法。所以现在一遇到就发怵,直接影响到解题。
第四,许多人对自己数学的定位很不准确,做题是遇到好做的会做的觉得数学无非就是这样,遇到难题又怀疑自己什么都不行,没有一个科学的学习观,所以经常处在爱恨交加的情感焦虑状态中。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
第五是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虽然我们在高一时开了选修课,但由于选的人有限,所以效果也一般,主要需要补上的有:①多项式相乘,初中仅指一次式相乘,这直接影响到今后二项式定理及其相关内容的教学。②因式分解的要求降低。③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在初中新课标不要求。在高中教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运用时常常要用到,在涉及到函数图像交点问题也常用到,这无疑是一个障碍。④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四点共圆)初中没有。⑤在新课标中,圆的垂直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被删去了,在高中解析几何却常常会用到。我们的做法是,在需要用到的时候再作适当的补充与拓展,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问题,在学完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等内容后,我们有进一步加强了,今天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最值我们又做了补充,复习了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也解决了部分内容脱节的问题。
第六是初高中教学的方法方式的差别,据我调查,初中老师的教学,他们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上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特别是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老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虽然高二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适应,但总体来说的旧体系尚存,新方法未形成的一个尴尬阶段。
所以面对当前的困惑,怎么来走出困境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建立一套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提几点建议: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抓双基落实,关注数学情境的建立,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譬如:教材的每一章都有导入,有引言和一些实例,上新课时不要轻易丢
1掉这些内容,象不等式的第一课时举了四个例子,都有它的实际指向,包括一元二次不等式啦线性规划啦等等。这些联系生活实际的例子容易让学生产生数学源自生活服务生活的念头,进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的难度,凡是新教材已删除的内容一般不再补充。利用各章设计的“信息技术应用”专题,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强化了信息技术的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了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关系,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2.落实培优补差措施,切实抓好分类推进
每个班都有一些本班的优等生,我想没有也得找3到5个吧,并去激发他们的的学习热情,我们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进度,适当为他们布置一些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引导优等生克服浮漂、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等不良倾向,扎扎实实的夯实基础,努力培养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加强个别指导的同时,帮助他们选择必要的课外学习读物,开阔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而每个班的学困生可能是我们最头疼的,因为他们人多势众,学习积极性差,态度也不好,甚至有的还自暴自弃,所以这些人才想转化往往是最费劲而有事倍功半的苦差,当然还是得采取点措施比如: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课堂提问时故意提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与表扬。象8班张永灿是个睡仙,反正只要是上课他就睡,下课就醒,你叫他醒,你讲课他又睡,后来我又跟他谈了,好像都没用,只到有一次,我在他的作业上批一段赞扬他作业做得挺好,书写也很工整后,我发现他在接下来的课中很认真上。对学习困难生适当降低要求,并根据情况给与适当的提示,遇到确实不会的问题,允许他们缓交作业,但是必须及时找老师辅导。通过谈心,及时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特别是克服对数学的畏惧心理,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对学生个别指导时,重在解决他们会而不对的问题,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用心贴近学生的数学学习
心理学告诉我们,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渴望和需要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与鼓励。特别是学习中下的学生,其实这些人占半壁江山,他们由于基础差,自我约束力不够强,受到的批评多,要想改变他们的数学现状,我们必须用爱心呵护他们,用自己的热情与信心去鼓励学生的勇气和信心,“面对一次次的挫折,能够又一次次地站起来”,情感能成为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其所起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从而点燃了学生的激情,点燃那盏希望的灯。
4.授人于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重视学法指导,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要点式的笔记(避免满堂抄,什么也没听到、听懂)我想特别强调的是,考卷评讲时,学生都会认真的在抄答案,甚至有时他还要老师别遮住,把一节本来很好的单元再总结课当成了抄写课,很多同学抄完了答案后这事也就当做完了。重视考试后评讲总结,让学生明白考试目的在于检验、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不要因一次两次的失败就放弃自己,现在的失误教训挫折只是让我们以后的路走得更稳,让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强,只要还没到高考结束,我们就没有输,就没有失败,只是我们要善于从这一次次挫折失败中找到原因,让你的挫折经验增值(由此提出错题集的建立,正确进行错误归因:审题不清,知识不清,哪些还能解决但属于过失性失分。)
5.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学生没学好的关键因素就是课堂没有抓住。因此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最好的状态。这就要积极营造融洽的师生课堂。营造和谐的课堂需要很多方法,比如讲课时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声音的变化,适当的手势等等,只要能让他们不感觉到很沉闷从而能紧跟课堂就行。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揭示定律的实质,思考问题的思维过程、解题步骤的合理完善,以此锻炼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在讲授每一个定理时,都要讲清定理的来龙去脉,条件对结论的影响,让学生自己思考定理中条件的改变能否引起结论的改变,结论的变化需要什么条件作支撑,可以通过辩论形式来开展,最好能拿一些实际生动的例子来作比喻,以便学生理解得更清楚准确一点。讲完之后要给学生一点消化记忆的时间和记笔记得时间(教师要每隔一段时间都提醒学生看笔记)。在讲评具体题目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把自己拿到题目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怎样审题,如何把关键的条件挑出来,怎样把条件进行转化和重组,在这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这一连串的思考过程教给学生,让她们知道解题中谁都会碰到很多困难,老师也不例外。但老师会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策略去解决问题和困难,而学生只要想到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也一定能解决自己的难题。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学会分析问题的性质、特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学生的情绪问题
处于青春期的高二学生,在生理、心理上有这样一些特点:①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经常关心和考虑有关自己的各种问题,注重自己的形象,热衷了解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评价自己,然而又不再象童年那样自然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他们的能力还不够充分适应复杂环境,一旦遇到挫折,他们的自我肯定有很容易变为自我怀疑和信心不足。通过平时的练习,有效时间内的解题训练,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②他们的心理处于易冲动阶段,格外敏感,情绪起伏变化很大:时儿精力旺盛,时儿无精打采,时儿信心百倍,时儿沮丧胆怯,来自亲人和朋友的真诚的赞扬,可以令他们陶醉不已,一句随意的玩笑话,又可以令他们坐如针毡,情绪的起伏之大,感受之强,在生命历程中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宣之于口还是深藏于心这样在自信和自卑两个极端之间奔忙对于孩子并不轻松,期间的内心体验每每激烈动荡,让他们十分紧张。所以针对这种特点,多给表扬,可以是表扬班级,也可以表扬个人,试想如果我们整天处在一个老是挨批的氛围中,我们还会有好心情吗?每个班的整体是好的,特别对每次的课堂练习更应给予肯定。
③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灵具有很大的闭锁性,儿童的心灵是敞开的,喜怒哀乐摆在脸上,各种想法挂在嘴上,青年则不同了,随着情感的日趋丰富与深刻,他们开始寻求自己的内心空间,信守属于自己的一份秘密,喜悦与悲伤,快乐与苦恼常常彼此交替,有时内心深处有一种空虚感和失落感,但是他们会在表面上若无其事或虚张声势,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向父母师长吐露和交流,同时又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这些特征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情绪甚至成长,极为需要父母和老师的悉心呵护和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取得心理平衡、克服心理冲突、积极乐观地度过这段心理性的断乳期。这一点作为数学老师的,我想多和学生谈心交流倾听,缩短师生的距离,让学生相信我们,当我们为可以倾诉的对象,就够了。
二教师的困惑和对策
(一)困惑
①围绕着考试的“题型教学”没有得到改变。
②高容量、高强度的课堂教学和练习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如数列一章,只有等差和等比数列,而对杂数列的求和,以及递推公式的扩充应用,这些书本都没有,给出的题目只是课后的练习,又偏简单,要补充呢,难度不好掌握,课时又不足,又如不等式中的均值不等式也很简单,是不是也得补一些呢。
③高考、统考问题。因为高考正式方案没有出台,教师对此普遍存在很大的困惑,因而对于新课程的教学心有疑虑。统考又只是水平测试考得简单,不能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没拉开差距,对教师的教学的指向未必有好出。
(二)对策
1、充分发挥全组的集体智慧,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精选每一套配套作业。强化每一套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重点内容的扩充与次要内容的压缩我们通过集体讨论决定,课时、教案、作业、进度四统一,并且每周日集体讨论下一周的内容和进度安排。
3、在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上,我们采取小跨度、小模块的策略,尽可能的使知识和思维相对集中,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4、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充分吸收和掌握,我们在每次月考命题时尽可能的前挂后联小综合,使每次考试都能起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5、面对新一轮的课改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只能一方面通过大家的集体讨论不断摸索;另一方面就是要不断走出去学习外地的经验,向兄弟学校取经。
总之,随着新课改试验的不断推进,我们还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发现问题本身也是新课改的任务,而寻找解决困难和问题的策略方法更是我们的责任。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真正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改工作就一定能做好、做扎实。我们也会一步一步从不会到会逐步走向成熟。
第二篇:高二学生心理分析与对策
高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与对策
2011-08-31来源:快乐学习浏览量:7558 字体大小 T |T 摘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大问题,由于近年来国内各类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中小学生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每年新大学生们当他们回首自己的高中生活时,常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上高一时,觉得新鲜,忙着适应;高二没好好学,忙着玩了;高三知道学,想学,又来不及了。”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大问题,由于近年来国内各类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中小学生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每年新大学生们当他们回首自己的高中生活时,常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上高一时,觉得新鲜,忙着适应;高二没好好学,忙着玩了;高三知道学,想学,又来不及了。”从学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高二是高中生活的关键,高二年级可以说是高中三年中最难把握的一年,她没有一年级的新鲜感也没有三年级的紧迫感,刚升入高中一年级时彼此不很熟悉,要交新朋友,要适应高中生活,要找到在新集体中的位置,这一切都做的小心翼翼;高三时由于高考的迫近,外界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对高考的思考又让他冷静下来,想好好学习,考上大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在班级的位置大概确定,距离高考又遥远,同学之间也特别熟了,学校的一些规律他们也熟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做法都产生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会非常明显,管理或引导得不好就有可能走到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等地步。
一、高二学生心理特点
1、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对中下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我们要给予肯定,使他们更加积极上进。对于学习中等水平和较差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避免过高的期望;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肯定他们所拥有的发展潜能,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2、偏科现象严重。
我们现在高考可能试行的是“3+文综/理综”模式,分科之后,许多学生对语文数学英语很重视,但是对自己所选综合科中的部分科目重视不够。例如,选理科(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学生,对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和地理)的学习不够重视,在文科的课堂上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选文科的学生同样存在轻视理科综合的学习的倾向。据传现在的高考会增加一个水平测试,这个水平测试的成绩直接跟高考录取挂钩,B等级以上才可以考重点大学之类的情况。
家长要关注孩子是否存在偏科现象,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所选科目,认真地对待每一科的学习,才不致于高考时后悔莫及。
3、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
我们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
4、恋爱现象增多。
有人用“三动”来形容高中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情感变化:高一是按兵不动,高二是蠢蠢欲动,高三是雷打不动。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其中有生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还有其心理原因。高二学生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其次,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影响,很多学生把爱情过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模仿成人谈恋爱。
对于学生的早恋或者男女异性同学交往过密等,总是让很多家长头痛。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早恋为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考虑其不可抹杀的固有的特性,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
对此,我们可以注重跟孩子说明早恋的原因和它将给早恋者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其次,早恋问题源自于性,那么我们就从源头开始引导。很多家长认为性是难以启齿的东西,回避或很少和孩子谈论有关性知识。因此,而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对性存在很大的好奇心,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当他们不能从家长和老师那里获得性知识时,他们便会到杂志、报刊、网络、影碟上寻找,从同学、朋友那里寻求,而从这些途径获取的性知识却不一定是健康、科学的。我们要大方教给学生有关性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懂得性知识,使他们对性有科学的认识,不再对它有一种神秘和好奇的心理。对已经早恋的学生给予理解和加以正确的引导,尽量将他们“恋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二、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有效对策
1、老师的对策:明确高二学年在整个高中学习中的地位,把握准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有效的教学对策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学生成绩分化的分水岭,学生的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在这一年里学生必须完成两个转变:第一,思维方式的转变。从初二开始,学生的思维开始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经验型水平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理论型水平转变,到了高二年级这种转变要初步完成。第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初中,由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获取知识主要是从教师那里被动接受。到了高一,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变,但对老师的依赖还是比较重。直到高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获取知识一方面从教师那里接受,但这种接受也应该有别于以前的被动接受,它是在经过自己思考、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另一方面通过自学主动获取知识。学生能否顺利实现这两个转变,是学生成绩能否突破的关键。
高二面临着文理科的选择,不管学生选择理科还是文科,都表明他对理科(文科)的学习有兴趣,对学好理科(文科)有信心。外加一些文科(理科)课程的停开,学生有如步履艰难的跋涉者甩掉了一些包袱,有如释重负之感。觉得时间充足了,负担轻了,可以轻装上阵,将落下的课程补上,将自己的竞争对手赶上并超越。真可谓雄赳赳气昂昂,有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生的自信心和奋发精神是学生赖以发展成长的最根本的内在动力和最宝贵的积极的心理因素。教师要抓住这一大好契机,创造成功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充满自信、激发潜能,使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到了高二,班级重组、班主任的变更、班上有些课程的授课教师的变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他(她)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教师的授课方式。做为教师,对这些从其他班级新分来的学生,应加倍呵护,使他们尽快融入这个班级;应多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
高二学生对高中的新鲜感没了,看到高三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高考的冲击,开始意识到时间的紧迫。学习自觉性加强,自学能力提高。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跨越了由初中到高中的一个大的台阶,慢慢适应了高中的学习。高二学生普遍感到学习不再象高一那样吃力。经过几次大考,比较全面地认识了自己的学习实力,那种因考试的成败而大喜大悲的浮躁心理已基本能自我控制。能理性地思考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地评价自己,不怨天尤人。也多多少少摸索出了一些零碎的但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如何提高自学质量和效率,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不要总是担心学生不会自学浪费时间,事事包办,象幼儿园教师一样,手把手地教。这样不仅教师教地累,而且学生学地也累。
第二、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结合各科课程特点尽快建立一套适合不同课程学习的方法;将学生零碎的学习方法系统化,形成有自我特色的学科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要把学习方法的指导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即一方面改革教法,着重能力培养,一方面具体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得当,学生学起来轻松,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学生越学越吃力,花了大量时间,收效甚微。这样极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法无定法,以适合自己为佳。别人再好的学习方法可能并不适合自己,因此学习方法的形式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去摸索,但教师利用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更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开学初,教师要督促学生制订本学期学习计划,平时还要经常提醒学生制订短期学习计划,自检落实情况。为了时刻激励学生,使学生学有竞争,学有所赶,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成绩,选定一名竞争对手,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每一次大型考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归因,找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学生学习的心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人因时而异,作为内因,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方方面面,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因此研究学生的心理,对于改进我们的教学来说,其意义也是深远的,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多学习一些心理知识,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才能对症下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然,有如隔靴搔痒,于事无益。
2、家长的对策
第一: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正确对待成绩变化,始终做孩子的坚强后盾。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没有反常的状况,每天都愉快地学习就可以。家长要细心观察,一旦出现反常,家长一定要重视,和孩子谈谈或者找老师交流。
高二学生除了每学期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还要参加五门会考,考试的压力也不小,家长们应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及其变化。任何好或者不好的成绩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对自己孩子的成绩家长要心中有数,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定位,做到始终关注与鼓励。比如你您了解:您的孩子所有学科中学的最好的是哪一科?最爱学的又是哪一科?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考试失败,家长不要一味责备,孩子做错了事,立刻责问他: “ 你为什么这样? ” 用直压的方法想使孩子反省,但是孩子在想反省之前,心中已先产生了反感及反抗的心理,所以无论你多大声地责骂他,也不会有作用,而且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助长了自卑感和自我否定情绪。如果这样不愉快的情绪反复产生,孩子将预感失败,而不敢尝试,缩手缩脚,消极的自我评价会顽固地保存于人的潜意识中,对人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对失败进行的鼓励,是对孩子表示关切之情,帮助他建立正确的态度和再次尝试进步的信心,只有这样,孩子积累了大量的成功和失败后成功的经验,才能真正建立起自信心。中国人视谦虚为美德,在教育学生上也加以体现。当着别人的面,即使孩子很优秀,也会找出许多的不行来。成绩好了,还会告戒不要骄傲。现代教育观提倡赏识教育,对孩子多鼓励,及时予以肯定和恰当的帮助,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家长应肯定他的进步,就是肯定他的自信心,又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但关注不等于一味的督促和唠叨,对孩子一味地督促是有害的,有的家长工作忙或因其他原因,仅在早晚或吃饭的时候,或一周才能和孩子见上一面,由于时间紧,往往容易急于求成,对孩子常说:“专心、抓紧、听话、你要考上大学就给你重奖”等等。家长的愿望诚然是良好的,但经常这样唠叨,就会给孩子施加压力、火上浇油。过分的督促是造成孩子非智力性因素严重缺失的置换手段,是变形的包办代替。
信心和勇气是走向成功的精神支柱,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家长的悉心呵护和加倍鼓励。我想高二阶段的主题应该是: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增强自信。我们不要仅仅把眼睛盯在成绩上,放下你的面子和过渡的自谦,仔细发掘你的孩子的优势,别吝惜你的鼓励与加油,始终站在孩子的背后无条件的支持孩子吧。
第二:关注孩子的交往,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人际关系问题的辅导。
家长不要限制孩子的交往,要鼓励孩子的交往。一方面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迫切需要交往,需要与人分享。他们不再满足于老师和父母的教导,而是转向同伴和社会。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同龄人,同龄人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往往超过其他任何人;另一方面一个交往能力强的人能够较好的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得心应手的对付各种场面,善于调节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善于从环境中汲取有益的信息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与孩子交流人际交往的感受和技巧。他们的自主性虽然逐渐增强,但是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学会忍让,易冲动,在交往中常会发生一些矛盾,而且由此引起的不良情绪持续时间长,甚至会对她一生的交往产生影响,家长有必要指导学生学会了解他人,体谅他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冲突及由此所引起的不良情绪。家长可以把自己与人交往的经验技巧告诉孩子,与孩子交流,比如要有一颗与人为善之心,要有友好相处的愿望,在交谈中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心声,要用眼睛注视别人的表情,仔细把握说话人的一切语言和非言语动作,真心关注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关注,要用真诚的心关心人,帮助人,这样才能获得真诚的友谊等等。
妥善处理异性交往中的“早恋”问题。关键不粗暴干涉,因人而异正确引导。
第三:家长自身做些什么?主要是塑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疏通的渠道,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专心致志和组织积极健康的家庭生活,使学生的剩余精力得到消耗这三个方面。
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要尊重孩子,尽可能少地在外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留面子、留机会;及时地尽可能多地和女儿沟通,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改正错误;对女儿的教育要心平气和,讲究方法,要疏导而不是强制、打骂,爱护孩子吧。
其次要真正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许多家长能做到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却做不到尊重孩子、做不到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其实凡事听听孩子的想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在家庭中,要创造一种孩子能充分吐露心声的气氛,孩子的话,家长都要耐心倾听(尤其是孩子对学校对同学对老师的一些看法或者只是牢骚,家长一定要耐心听,限制它的结果是她开始沉默,你不再了解她,但是她那些你认为不对的想法仍然存在,甚至更极端)。倾听之后,分析孩子的愿望、要求,引导、鼓励其积极的成分;对于孩子一些不妥当的想法,则应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引导孩子提高认识;孩子仍然不明白的,允许孩子存疑,等待时机再进行引导。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承认他的存在和力量,帮助他完成一些他要做但能力还不够的事。对他所进行的有危险的活动要及时好言劝阻,在说服时举一些事例,使孩子认识到,自己需要父母的帮助进而听父母的话。孩子不高兴了情绪低落了,要给她牢骚发泄的机会,聆听他的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他始终应该站孩子的背后无条件的支持孩子,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家长的支持,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父母以自己为自豪,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父母殷切的希望,任何有损于他们自尊心的言行都可能会对它们构成致命的打击。别说你们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交流了,别埋怨孩子已经疏远你、对你封闭,先从自己做起,把她当成大人,只要你想改变,开始交流的机会总是有的,或许是一张纸条也或许是一个家庭大事的决定也或许就是今天回去和她谈谈开会的感想,行动起来吧。
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专心致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好的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家长不打麻将不大声看电视,最好也来学习。当父母的,尽可能的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亲自照料孩子,帮助孩子安排好休息饮食,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
最后是组织积极健康的家庭生活,使学生的剩余精力得到消耗。
学生的精力充沛,又厌烦枯燥无味的机械重复的生活,我们学校和家长要一起想办法,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来吸引他们,既要让他们在业余生活中得到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更好的促进学习,又让他们多余的精力得到消耗不因无聊而惹是生非。
3、学校层面的对策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大问题,由于近年来国内各类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中小学生问题日益引起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关注,并出现了众多的研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处、教学处和心理辅导室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建议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高二部分学生进行调查, 以《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为调查工具。检测高二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并作有效统计。
下面是某高中高二年级对学生进行调查的数据:
该校高二学生中未检出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学生, 有60.12 %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最为严重, 38.13 %的学生存在学习焦虑, 十分关心分数, 有敏感倾向的学生占19.11 % , 存在明显身体症状的为10.16 %。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女生, 男女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分别为38.16 %和60.18 %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105)。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等方面女生分值均高于男生,此结果与大部分国内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一致。以此发现高二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以适应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三篇:中专学生生活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职学生生活现状分析及对策
东营职业学院 宋俊宾 邮编 257091 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文化传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变化。中职学生作为一个与社会接触较为密切、直接的群体,他们的成长环境更加复杂,生活状况也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对未来生活的理解较传统生活相比,同以往有着较大的区别。
一、中职学生生活现状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职学生热爱生活、艰苦朴素,对生活抱有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态度,正视现实,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积极主动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和途径,对生活充满信心。但也有个别学生生活消沉、缺乏生活目标、自私冷漠、吸烟喝酒,讲排场、爱虚荣,无聊上网、拉帮结派,无所事事。虽然只是少数,但对其他学生的负面影响很大,应引起学生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二、形成原因
中职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阶段,容易动感情,他们常常会为一点生活小事激动不已或心灰意冷,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绪极不稳定;遇到高兴的事常常也会欢呼雀跃,得意忘形。这是由他们这一年龄阶段的特殊生理、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积极的因素会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消极的因素也会使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消极颓废。从调查分析看,影响中职学生生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因素 调查显示,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占3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肯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得到较大的实惠,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青年学生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亲感实受和目睹到国家的巨大变化。因此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和期望,这也是促使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热爱生活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社会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腐败问题、社会治安问题、违法犯罪问题、互联网不健康信息传播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中职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一些不良影响甚至使个别学生失去生活目标,无所事事,讲究享乐,“一切向钱看”。
(二)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起关键作用。学校领导重视学生工作,关注学生生活动态,关心学生的生活,切实解决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对学生进行教育,会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起着根本性作用。建立完善学生生活设施,改善学校食堂饭菜服务质量,为特困生减免学费,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不断开展学生生活调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会感染学生热爱学校、爱护集体,热爱生活,态度端正,进而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如果学校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制度不健全,甚至个别教职工工作拖沓、推诿,就会挫伤学生在生活中的积极性。不正确的言行、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会影响学生的生活热情,使学生产生了对学校对社会不满的抵触情绪。(三)家庭因素
从家庭背景来看,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家庭是人 2 的第一教育场所,父母是第一位启蒙老师。家庭对人的教育是随着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它贯穿了人的一生,因此家庭教育是最方便、最基础也是时间最长的教育,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修养与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家庭背景、各家庭成员的素质与修养水平。近几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观点不断更新,正在逐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不断更新的观念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许多不健康的因素不但影响着青少年,也影响了他们的家庭。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成材,因而在生活上对子女多的是物质上的丰富,而少的是理想生活知识的教育,尤其是正面的教育,这也是部分学生出现娇生惯养、自私、攀比、虚荣等问题的根源所在。
三、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中职学生正处于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心理还具有半幼稚、半成熟的心理特点。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其有的特点。他们对未来感到茫然,社会责任感不强,甚至有的道德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其健康成长。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修养,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据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专业特点等,科学规划学校德育工作开展,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新生入学时的军训入学教育、经常参观有教育意义的厂矿企业、教育基地、邀请事业成功的知名人士或优秀毕业 3 生进行讲座等,进行传统教育和创业教育,使他们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生活需靠劳动去创造,在生活中锤炼自己,提高自己。(二)加大管理力度,制定相应考核制度,进行量化管理。
制度是学校实施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有关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的核心,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为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日常行为规范,确定量化考核内容,对学生的政治素质、组织纪律、道德修养、文明礼貌、学风考风、着装仪表、劳动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形成制度,严格执行。从小事抓起,倡导学生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花草树木。在条文中明确规定,中职学生不许抽烟喝酒、谈恋爱、无节制上网,禁止学生铺张浪费、虚荣攀比、无所事事等现象,让学生在科学、规范的制度下日积月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开展各种有益的课余活动,丰富学生课余。
如果学校生活只有课业活动和常规活动,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并有可能形成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充分发展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思想性的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知识性的如学科知识竞赛、知识讲座、小制作、小发明等;娱乐性的如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游园活动、美术书法作品展等;实践性的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勤工俭学等。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努力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天资特长,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得 4 其乐,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最自信的一面。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锻炼能力、陶冶情操、增长才干、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四)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根据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知识修养和兴趣特长,组织一系列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的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长为全面发展、热爱生活、有爱心、有觉悟、有文化的有志青年。组织学生创办宿舍文化、教室文化,将学生自己参加学校活动的内容制作到宣传栏中去,自己身边学生的事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欣赏和共鸣,赶到激励作用。充分利用文学社团、编播室,加强对学生生活的宣传,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对待生活,大张旗鼓地鼓励先进,弘扬正气、鞭策后进,让学生明辨是非,自觉遵守公共社会道德和社会秩序,做文明市民、文明学生,在创造美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同学们创造了一个高雅、艺术、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五)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在这个问题上,学校要与家长经常联系,使其明确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方向上应保持高度一致;每个家长必须了解自己孩子每阶段在学校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达到共同目标。这是本着对四方负责的办学宗旨而言的,即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企业满意,让社会认可。因此学校在学生管理教育中,坚持让班主任老师经常及时地汇报学生在校情况,每学期将学生的思想品行和 学习成绩以家长通知书的形式寄给家长,争取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告诉家长学校的管理模式、管理办法、管理制度和措施,争取家长对学校管理的理解和支持。
5(六)关心爱护学生,做好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在学生管理教育中,在严抓真管的同时,要体现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情,严中有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个性差异和实际情况,将困难学生分为生活困难、学习困难、社交困难和自我管理困难四类学生,并分别建立了教育辅助档案。对生活困难的学生,一是争取领导和政策的支持,尽可能的为这些生活困难学生减、免学费或缓交学费;二是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设定一些勤工助学岗位,让这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业余时间用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积极收入;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倡导在班级内建立“帮扶”对子,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力所能及地带动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对社交困难的学生,则通过成立心理咨询室,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活动,使得许多原来社交困难的学生在活动中消除了心理障碍,成为活泼、健康向上的好学生;对自我管理困难的学生,一方面对他们严格要求,另一方面是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于他们取得的成绩及时表扬,经常鼓励他们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总之,对于困难学生,要积极的帮扶,而不是臵之不理,不管不问。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困难,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第四篇:专家访谈(高二学生分析与对策)
专家访谈
高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每年新大学生们回首自己的高中生活时,常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上高一时,觉得新鲜,忙着适应;高二没好好学,忙着玩了;高三知道学,想学,又来不及了。”从学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高二是高中生活的关键,高二年级可以说是高中三年中最难把握的一年,它没有一年级的新鲜感也没有三年级的紧迫感,刚升入高中一年级时彼此不很熟悉,要交新朋友,要适应高中生活,要找到在新集体中的位置,这一切都做得小心翼翼;高三时由于高考迫近,外界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对高考的思考又让他冷静下来,想好好学习,考上大学;高一下半年和高二年级,学生在班级的位置大概确定,距离高考又遥远,同学之间也特别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做法都产生了,是最容易玩得疯走得远的时候。
一、学生的心理特征
高二学生的心理正逐步走向相对稳定与成熟。从思维品质上看,正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已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个人智力特征也逐渐显现出来;个人思想道德正在逐步形成,对异性的关系逐步趋向理智懂事,个人思想和行为呈现能够理智控制的特点。
与学习的关系
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较好的学生在理科学习上显示一定优势,平时思考问题喜欢感性和形象思维的学生逐渐对理科有畏惧的情绪。
高二的学生的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已基本形成,与成绩的关系极大。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有足够的理智认识的。因此,我们让他们清楚看待自己,明白情绪、情感、个性与学习、与自己的未来有着密切的关系;让他们清楚周围的同学,看看成功的同学,从同学的成功中得到启发,自觉地加强自我管理,积极地互相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必要的。主要问题有:
1、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我们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
2、恋爱现象增多
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其中有生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还有其心理原因。高二学生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其次,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影响,很多学生把爱情过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模仿成人谈恋爱。
对于学生的早恋,总是让很多家长头痛。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早恋为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考虑其不可抹杀的固有的特性,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
对此,我们可以注重跟孩子说明早恋的原因和它将给早恋者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对已经早恋的学生给予理解和加以正确的引导,尽量将他们“恋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1
二、学生的思想特征
随着生理及心理的逐步成熟,随着学生社会交往的逐步增多,学生思想品德逐步走向相对成熟与稳定,社会意识迅速发展并逐步趋向相对成熟。学生也正逐步确立自己的理想,其趋向也呈相对稳定。但还是呈幼稚的特点,思想品德与行为表现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或走极端。
与学习的关系
个人道德及思想意识的形成,其实就是学生形成了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看法,就是学生形成了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思想。此时,有的学生对他人形成不良的看法,于是有内向、不善交往倾向;有的学生过于外向,控制不住自己,干扰影响了他人,也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给班级管理造成一定难度。
1、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如学习上,有的学生开始失去信心。充满沮丧、灰心情绪,完全放弃了取得好成绩的愿望,破罐子破摔,沉溺于不良情绪之中。思想上出问题的也不在少数。如个人价值追求方面的问题,有的学生开始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控制不住自己而整宿在外打网络游戏等,包括犯罪都有可能发生。
对出现问题的学生,我们既要严加管理,同时又要有足够的宽容,指点他们积极地矫正自己,不再犯错。我们要清楚,人没有一生顺顺当当的!
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我们要给予肯定,使他们更加积极上进。对于学习中等水平和较差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避免过高的期望;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肯定他们所拥有的发展潜能,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2、偏科现象严重
高二学生面临着分科的压力,可是分科之后,选艺术的学生对文化课不重视,选理科的学生,对文科的学习不够重视,在文科的课堂上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选文科的学生同样存在轻视理科的学习的倾向。一科拉后腿,会使自己在会考中吃大亏。
家长要关注孩子是否存在偏科现象,引导孩子认真地对待每一科的学习,才不致于会考时后悔莫及。
三、对家长的建议
第一、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正确对待成绩变化,始终做孩子的坚强后盾
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没有反常的状况,每天都愉快地学习就可以。家长要细心观察,一旦出现反常,家长一定要重视,和孩子谈谈或者找老师交流。
现代教育观提倡赏识教育,对孩子多鼓励,及时予以肯定和恰当的帮助,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家长应肯定他的进步,就是肯定他的自信心,又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高二学生除了每学期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还要参加五门会考,考试的压力也不小,家长们应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及其变化。任何好或者不好的成绩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对自己孩子的成绩家长要心中有数,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定位,做到始终关注与鼓励。比如:您的孩子所有学科中学的最好的是哪一科?最爱学的又是哪一科?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考试失败,家长不要一味责备,孩子做错了事,立刻责问他: “ 你为什么这样? ” 用直压的方法想使孩子反省,但是孩子在想反省之前,心中已先产生了反感及反抗的心理,所以无论你多大声地责骂他,也不会有作用,而且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助长了自卑感和自我否定情绪。如果这样不愉快的情绪反复产生,孩子将预感失败,而不敢尝试,缩手缩脚,消极的自我评价会顽固地保存于人的潜意识中,对人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对失败进行的鼓励,是对孩子表示关切之情,帮助他建立正确的态度和再次尝试进步的信心,只有这样,孩子积累了大量的成功和失败后成功的经验,才能真正建立起自信
心。中国人视谦虚为美德,在教育学生上也加以体现。当着别人的面,即使孩子很优秀,也会找出许多的不行来。成绩好了,还会告诫不要骄傲。现代教育观提倡赏识教育,对孩子多鼓励,及时予以肯定和恰当的帮助,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家长应肯定他的进步,就是肯定他的自信心,又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但关注不等于一味的督促和唠叨,对孩子一味地督促是有害的,有的家长工作忙或因其他原因,仅在早晚或吃饭的时候,或一周才能和孩子见上一面,由于时间紧,往往容易急于求成,对孩子常说:“专心、抓紧、听话、你要考上大学就给你重奖”等等。家长的愿望诚然是良好的,但经常这样唠叨,就会给孩子施加压力、火上浇油。过分的督促是造成孩子非智力性因素严重缺失的置换手段,是变形的包办代替。
信心和勇气是走向成功的精神支柱,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家长的悉心呵护和加倍鼓励。我想高二阶段的主题应该是: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增强自信。我们不要仅仅把眼睛盯在成绩上,放下你的面子和过渡的自谦,仔细发掘你的孩子的优势,别吝惜你的鼓励与加油,始终站在孩子的背后无条件的支持孩子吧。
第二、关注孩子的交往,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人际关系问题的辅导
家长不要限制孩子的交往,要鼓励孩子的交往。一方面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迫切需要交往,需要与人分享。他们不再满足于老师和父母的教导,而是转向同伴和社会。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同龄人,同龄人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往往超过其他任何人;另一方面一个交往能力强的人能够较好的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得心应手的对付各种场面,善于调节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善于从环境中汲取有益的信息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与孩子交流人际交往的感受和技巧。他们的自主性虽然逐渐增强,但是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学会忍让,易冲动,在交往中常会发生一些矛盾,而且由此引起的不良情绪持续时间长,甚至会对她一生的交往产生影响,家长有必要指导学生学会了解他人,体谅他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冲突及由此所引起的不良情绪。家长可以把自己与人交往的经验技巧告诉孩子,与孩子交流,比如要有一颗与人为善之心,要有友好相处的愿望,在交谈中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心声,要用眼睛注视别人的表情,仔细把握说话人的一切语言和非言语动作,真心关注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关注,要用真诚的心关心人,帮助人,这样才能获得真诚的友谊等等。
妥善处理异性交往中的“早恋”问题,关键不粗暴干涉,因人而异正确引导。
四、关于家庭环境
第一、塑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疏通的渠道,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要尊重孩子,尽可能少地在外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留面子、留机会;及时地尽可能多地和女儿沟通,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改正错误;对女儿的教育要心平气和,讲究方法,要疏导而不是强制、打骂,爱护孩子吧。
其次要真正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许多家长能做到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却做不到尊重孩子、做不到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其实凡事听听孩子的想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在家庭中,要创造一种孩子能充分吐露心声的气氛,孩子的话,家长都要耐心倾听(尤其是孩子对学校对同学对老师的一些看法或者只是牢骚,家长一定要耐心听,限制它的结果是她开始沉默,你不再了解她,但是她那些你认为不对的想法仍然存在,甚至更极端)。倾听之后,分析孩子的愿望、要求,引导、鼓励其积极的成分;对于孩子一些不妥当的想法,则应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引导孩子提高认识;孩子仍然不明白的,允许孩子存疑,等待时机再进行引导。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承认他的存在和力量,帮助他完成一些他要做但能力还不够的事。对他所进行的有危险的活动要及时好言劝阻,在说服时举一些事例,使孩子认识到,自己需要父母的帮助进而听父母的话。孩子不高兴了情绪低落了,要给她牢骚发泄的机会,聆听他的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他始终应该站孩子的背后无条件的支持孩子,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家长的支持,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父母以自己为自豪,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父母殷切的希望,任何有损于他们自尊心的言行都可能会对它们构成致命的打击。别说你们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交流了,别埋怨孩子已经疏远你、对你封闭,先从自己做起,把她当成大人,只要你想改变,开始交流的机会总是有的,或许是一张纸条也或许是一个家庭大事的决定也或许就是今天回去和她谈谈开会的感想,行动起来吧。
第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专心致志。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好的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家长不打麻将不大声看电视,最好也来学习。当父母的,尽可能的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亲自照料孩子,帮助孩子安排好休息饮食,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
第三、组织积极健康的家庭生活,使学生的剩余精力得到消耗。
学生的精力充沛,又厌烦枯燥无味的机械重复的生活,我们学校和家长要一起想办法,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来吸引他们,既要让他们在业余生活中得到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更好的促进学习,又让他们多余的精力得到消耗不因无聊而惹是生非。
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
——布鲁诺
家长课堂
成就失败家长的八大超经典规律
根据心理学家对大批父母的调查,发现8种典型的行为导致失败的父母。
一、没有原则
没有原则的父母,最终会被子女控制住。曾有位母亲一旦听到孩子说“我不上学了”,立刻投降,答应孩子的任何要求。这位母亲最终陷入绝望的境地。
二、过度保护
父母保护的越多,孩子越无能。尼采说过,最大的善往往包含最大的恶。
三、唠叨、说教、罗嗦、嚷嚷
这样的父母通常是低智商的父母,因为不会说些有用的话,因此,只会重复一些无用的话。
四、赞扬泛滥
对于4岁以上的儿童,“知心姐姐”式的赞扬已经不起作用了。你不能总是用“孩子,你真棒”这样毫无营养价值的话语“忽悠”自己的孩子。
五、惩罚过重
记得初中时,我的一个朋友的妈妈太想让她的儿子优秀,曾经让她的儿子跪了一夜作为惩罚,结果,我的这个朋友从此精神失常。
六、剥夺孩子的感受
父母往往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用自己的价值观衡量孩子的行为,结果孩子失去了感受、判断的机会。
七、成绩与创造力本末倒置
绝大多数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成绩,不知道孩子还有比成绩更重要的部分需要关心。
八、忽略了乐趣
乐观的天性是父母送给孩子最有价值的礼物之一。
第五篇: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及对策(九年级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新课标》上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而如何才能做到呢?这是众多老师一直发愁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我们农村初中更是如此。很多学生怕上作文课,作文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言不及义。针对学生作文中的诸多问题,总结作文教学的困惑,以及相应的对策。认为作文教学必须认清问题,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和阅读积累;把评改交给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作文评改方式,才能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农村作文现状分析对策
一、引言:
从教初中语文以来,常常遇到老师一说上作文课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老师要他们交作文,他们就敷衍、搪塞,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写作欲望。作文教学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在语文教学中是最薄弱的环节。我认为这主要是在作文教学思想、方法、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偏差。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农村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策,以便探索出一条切实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新路子。
二、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现状: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一)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
对作文而言,阅读是“源”,作文是“流”。没有“源”哪有“流”呢?阅读不但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而且大量的阅读积累还会在内容、构思、语言方面,对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句名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歌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是,我们的学生呢,据有关调查得知:①我国广大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特别是农村学生更谈不上有多少阅读时间和数量(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留守的孩子们靠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照看。这些留守儿童,一来那些代理家长不懂得该给他们买什么样的课外书,二来有的还根本买不起,即使买了也没有时间看)。②多数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数量很少,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竟然根本没有读过“一本”名著。“源”的问题没有解决,哪来的“流”呢?贫乏是语文学习的致命伤。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十几年时间里,很少阅读,或者是读了,却没有读精品,语言词汇就贫乏,思想、情感更贫乏。一个各方面都贫乏的人,对写作自然没有兴趣,自然“没有写的”。所以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大量的阅读,而且要读精品,有丰厚的积累。
(二)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前提条件和无形动力。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是自身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老师一点一滴的加以培养。
多少年来,教师上作文课都是一支粉笔打天下。作文教学的程序无非是作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教师关在校园教作文,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写作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说明、议论,周而复始地练,其结果收效甚微,学生越练越没劲,越练越厌恶写作文。据抽样调查,小学、初中、高中怕写作文的学生比例分别是35%、65%、85%。加
之当前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学习紧张,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乏味。他们不但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意思”,而且用冷眼看世界,觉得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与自己无关。这样,写作和生活断轨,如何能更好的积累写作素材,又如何能写出好文章?可见改革作文教学方法,变换作文训练形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当务之急。
(三)学生作文久练无长进,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简化成“指导——习作——批改”三个环节,即使这三个环节,也没有完全落实好,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批改时,只要文中主题正确都给及格分,高严格控制。评语是无关痛痒的话,哪篇文章都通用。很多学生拿到作文看一下分数便放置一旁。
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的“效果律”中这样说过,要既重视成功的强化作用,也重视失败的强化作用。因为尝试了成功的学生,会以更高的热情去追求成功;品味了失败的学生,一般不会再保持原有的热情。如果是连续失败,他们学习的热情可能会丧失殆尽。而在作文教学中,失败的人数、次数永远高于成功,有些学生经常处于失败的境地,于是就产生惧怕,厌烦心理。这样的写作心态自然不会喜欢写作,就很难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写不好作文就怕写作文,作文就肯定失败,失败多了就没兴趣写作文,作文就自然写不好了。
五、改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我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作文教学实际,以及吸取其他老师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方法:
(一)恢复自信,激发兴趣。
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老师首当其冲应该让学生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告诉他们“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语),写作就是用自己的嘴说真话,用自己的眼睛看社会,用自己的心感受生活,思索未来,真实完善地袒露自己。“作文无差生”,写作就是“以我手写我心”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写出充满个性的文章。
我们对学生应该具有一双慧眼,赞扬的语言、手头的分数,我们有时过于吝惜了,为何不将这些变为褒奖学生点滴进步的有利武器呢?相信在老师大力的关注与持续的赞扬声中,学生定会驾起“自信”的风帆,划起“创造”的双桨,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因为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应从鼓励、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报刊出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养成勤写作的好习惯。
(二)面向生活,重在积累,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
俗话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作文的欲望和激情也主要来自生活实践。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师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生活,就是要从生活的源泉中汲取写作素材。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每到农忙时节,老师要建议家长们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当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初中学生精力旺盛,记忆力强,老师要抓住这个时机,让他们多读多背一些名言、名句、古诗,经典优美段落、篇章;多读一些名著,存储大量的写作材料,为写好作文打好基础。老师还应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将自己读到的经典句段记下来与老师同学分享。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激情和兴趣。对那些“懒汉学生”老师还应该督促检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不然,学生“三分钟的热情,两分钟的干劲”就不能读有所获。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在阅读方法上做指导。如朗读、诵读、默读、精读、浏览、摘要呀等方法怎样用,哪中方法最
佳等,都要让学生掌握,有助于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读书与写作的关系。
(三)坚持写周记,摘抄,注重学生语言方面的训练与积累。
我认为必要的语言训练与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应让学生多动笔,每周写一篇作文,力求让语言能精确地表达心中所想。如经常有意识地引用成语、名言、诗词、歌词,灵活变换句式,采用多种修辞句来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平日练笔中就努力锤炼语言,日积月累,语言必将会流动起来,文章必然会少一分呆板,多一点灵气。
另外,一定的记录也是必要的,学生们从词典、字典、杂志、散文、诗歌中看到的古诗文名句、典故、轶事、一些精辟的见解,思路逻辑,甚至一些统计数据,并不时地考虑如何在作文中去运用它们,让它们真正地成为能自如进出头脑的语言材料,这样写出的作文定会收到“形神兼备、文采飞扬”之效。
(四)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以学生为主,自批自改。
传统的作文教学,即“学生写,老师批”以教师观点的好恶,教师对作文主题、作文要求的理解,作为评判学生作文优劣的标准,这带有极大的主观性。与教师的思维或观点相符的就是优秀作文,反之,则可能成为差等作文,这一种批改方式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一语定乾坤,学生封闭了自己的观点,因此要从教师批改过渡到指导学生批改 我认为,学生批改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各尽其力,各长其才。批改前师生共同商定标准,一方面让学生批改有据可依,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自己要转变观念,可以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可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其次,也要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要使他们懂得“一次成功”的好文章是靠改出来的,一个不懂改文章的人,将永远是一个作文的门外汉。
其实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全班批,或轮流批;或教师批,或学生批„„如:分小组改。可把全班学生划分若干小组,每四人一组,任命一组长,负责批改。批改时,教师将学生自己批改过的的作文分发给各小组。两人批改一本,写好眉批和总批(评语由一个写字好的执笔)。看完后,与本组同学交换,看本组其他同学批改过的,发现错批、漏批或批语不当的及时转告主批人。每个学生对自己所看的作文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给个分,有组长集中四个人的分数进行平均,然后有组长将四人的平均分写在作文本上,并分别签名。
六、结语
作文教学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具体怎么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全靠教师的教学实践,只要能提高作文教学的写作水平就是可取的。我想只要功夫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作文教学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林崇德主编.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4]苏立康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