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区锦里小学关于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推荐)

时间:2019-05-15 02:5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沧区锦里小学关于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沧区锦里小学关于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推荐)》。

第一篇:海沧区锦里小学关于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推荐)

海沧区锦里小学关于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计

为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闽委〔2009〕19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福建省2010~20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闽政〔2009〕25号)、《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试点工作的通知》(厦教基【2010】16号)和《海沧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方案》的精神,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我校将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试点工作。现制订具体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落实《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闽委〔2009〕19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6-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具有厦门户籍且暂住海沧街道、新阳街道辖区。

三、服务原则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服务时间

每个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不少于2次,每次3个课时,每学年不少于240个课时。

五、师资保障

由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分教师(聘请退休教师若干名),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并成立由附设辅读班校长、特教教师组成的工作组组。

六、经费保障

教育主管部门拨付相应的“送教上门”试点工作专项经费,由学校统一管理,专项使用。主要用于“送教上门”服务教师的交通费、劳务费、餐点茶水费等补贴,购置相关教育教学设备经费等。

七、工作要求

1.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试点工作具体由学校负责。负责海沧街道、新阳街道片区的“送教上门”服务对象。

2.每学年初、学年末各召开1次送教教师工作会,研究计划,总结工作。

3.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或普通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送教上门”的课时数计入任课教师工作量。

4.要根据所确定的试点服务对象的情况,多形式地选择“送教上门”服务方式,既可以选择居家入户送教服务,也可以选择到福利院为未能入学的重度儿童送教服务,或选择在社区康复机构中结合重度残疾儿童康复治疗时送教服务。

5.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将“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列入区辅读班学籍统一管理。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别化教育方案、训练记录等。

八、其它事项

1.调查摸底,确定服务对象上报。2012年1月20日前,在核实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 “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并向区教育局上报工作方案。

2.入户家访,了解学生现状,制定教育计划。2012年2月10日前,由具体承办学校及送教教师对服务对象逐一入户家访,制定教育计划。

3.2012年春季开学正式启动“送教上门”试点工作。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

第二篇:范庙小学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计划

范庙小学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我校将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试点工作。现制订具体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户籍在学校划片招生辖区。

三、服务原则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服务时间

每个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不少于2次,每次3个课时,每学年不少于240个课时。

五、师资保障

由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分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并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组成的工作组。

六、经费保障 教育主管部门拨付相应的“送教上门”试点工作专项经费,由学校统一管理,专项使用。主要用于“送教上门”服务教师的交通费、劳务费、餐点茶水费等补贴,购置相关教育教学设备经费等。

七、工作要求

1.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试点工作具体由学校负责。2.每学年初、学年末各召开1次送教教师工作会,研究计划,总结工作。

3.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或普通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送教上门”的课时数计入任课教师工作量。

4.要根据所确定的试点服务对象的情况,多形式地选择“送教上门”服务方式。

5.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别化教案等。

八、其它事项

1.调查摸底,确定服务对象上报。2016年9月5日前,在核实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并向教育局上报工作方案。

2.入户家访,了解学生现状,制定教育计划。3.2016年9月10日正式启动“送教上门”试点工作。

第三篇:龙潭坪小学为残疾儿童少年

龙潭坪小学为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的精神,确保适龄儿童入学就读,将精准扶贫工程教育扶贫落到实处,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我校将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现制订具体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将精准扶贫工程教育扶贫落到实处,不让贫困儿童失学,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龙潭坪居委会竹垭儿童彭涛。彭涛现状:

三、服务原则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服务时间

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个课时,每个课时20分钟。上课地点经与家长沟通在学校附近该生租房内。

五、师资保障

由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分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六、工作要求

1.为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具体由学校统一负责调控。2.每学年初、学年末举行送教教师工作座谈,研究计划,总结工作。

3.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

4.要根据所确定的服务对象的情况,多形式地选择“送教上门”服务方式。

5.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教案,教学过程资料等 6.为鼓励送教老师积极参与送教活动,学校为每次送教老师发放津贴30元/节课,每次送教并安排学校行政班子参加陪同送教,行政班子送教该月发放津贴100元

第四篇:X省X市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

X省X市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

工作实验方案

为推进我市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加快普及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健全特殊教育体系。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和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制定本方案。

一、开展实验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一)实验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7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教发》〔2007〕20号),规划2020年前在中西部地区建设1150所左右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实现在中西部地区市级和30万人口以上或残疾儿童较多的县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014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计划中提出经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

X市有233万人口,各类教育在全省享有盛誉。我校作为X市唯一一所特教学校,在市教育局和市残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办学十六年来,教育教学成果居全省前列,2009年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2011年学校被中残联、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特殊教育艺术人才培训基地”,中残联授予“中国残联贫困聋儿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验配机构”,2013年初被省残联授予“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定点康复机构”。现有教职工86人,其中具备特殊教育背景的教师达71%,有责任也有能力为我市特殊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特殊教育的作用在于为具有特殊性而无法在正常的教学环境下有效的进行学习活动的特殊儿童提供适合其需要的协助。送教上门工作正是为了满足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够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者特殊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参加社会活动,同时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

(二)实验意义

1、送教上门工作是新时期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以及国民对特殊教育认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特殊教育在近些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特殊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这么高度的重视,并成为公共教育的一部分。基于人权及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特殊儿童也应该像正常儿童一样公平地享有国民应有的优质的教育。当前,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有学上,也要求上好学,每一个学生,不论其残障与否或是何种残障,都应该满足他们的教育需要。送教上门工作可以最大限度的解决目前还没有能力进入学校进行学习的残疾少年儿童的需求,帮助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全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率仅有76%,远低于一般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入学率,而其中很大部分就是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是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享有受教育权利的保障。

2、送教上门工作是健全特殊教育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 “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服务为补充”将逐渐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新格局。随着各地特殊教育安置形式的多元化发展,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对健全特殊教育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送教上门工作作为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可以为还没有能力进入学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特殊教育服务。送教上门工作不受隔离式特殊教育班级或学校在人数、课程等方面的限制,可以依据学生个别需求提供多元的特殊服务。送教上门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教育方案,它既能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包括补救或发展的教学及康复训练,又可以提供评量与咨询服务,是一种内容丰富,适用范围宽广,极具弹性的教育措施。

肖川教授说,教育是对人的成全。如此说来,特殊教育就是对特殊孩子的成全。当前,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正趋于残疾程度严重,残疾类别多样,传统的特教学校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特殊孩子对特殊教育的需要,特殊教育都应该认真考虑如何更好地“成全”这些孩子。送教上门工作是特殊教育有效支持系统,它为满足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特殊需要提供服务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能够满足了他们的特殊需要。

3、送教上门工作符合X市残疾孩子接受教育的需要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2007年9月,教育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了教发[2007]20号文件《“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到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无不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好的发展保障和要求。

我市有233万人口,按照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普查发布的数据,推算我市应该有8000多残疾儿童,但是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孩子只有394人(其中151人为送教上门学生),他们当中虽然有部分残疾儿童少年已随班就读,但比例低。因为生活不能够自理或者其他原因未到学校就读孩子比例很大,开展送教上门工作,有利于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切实保障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也是保障国家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提出的预计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的一个重要的支持。

二、我市开展送教上门实验项目工作的基础

X市是X省最早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的地方。2013年,我市率先以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残联的名义联合发文《关于开展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了送教上门工作的服务对象、送教主体、服务原则和实施要求。明确了民政局、残联、教育局的主要职责和经费保障机制。

X市6到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于在云南省内率先启动了。2013年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组织教师和医技人员到各县区残联进行宣传、筛查、招生,最终确定了全市一区八县第一批108名送教上门学生。2014年,又确定了第二批54名送教上门学生。

学校根据工作要求和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尝试,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在内部摸索工作机制、编制工作手册、组建并培训送教教师队伍、研究选定教材等;对送教上门学生管理上实行统一注册学籍、按县区编班、定期进行教育评估;内容涉及发放教材、发放生活补助、家长培训、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对学生进行各项能力评估、上门开展教学和康复训练等工作。受到云南省教育厅、玉溪市教育局、市残联肯定。

2014年5月年学校和云南华夏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共建“特殊教育研究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协议》,为送教上门学生提供职业指导。2014年学校与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达成了师资培养、研究指导的合作意向,为送教上门工作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

我市送教上门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特殊儿童统计数据不准确,送教上门工作的规划、发展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二是由于送教对象的差异性,送教上门教师培养、培训和提高机制还有待完善,送教上门教师待遇、表彰和激励机制还不健全。三是送教上门工作在康复方面、心理矫治方面薄弱。四是由于家长在送教上门工作中缺乏正确认识,在推进送教上门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送教上门实验工作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验,建立科学、有效的区域送教上门工作支持保障体系,提高送教上门工作质量。在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组织领导、经费保障、资源教室建设、师资培养培训、督导评估、家长培训、社区参与等方面探索形成可供西部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成果,为送教上门工作全面实施提供经验范式。

(二)具体目标

1、建立一个由教育部门牵头、残联机构协作、卫生部门和民政部门支持的分工明确、稳定的送教上门组织机构。

2、组建一支稳定的送教队伍。在原以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基础上扩大送教队伍,每县区选择1个社区(街道)或者乡镇,聘请残联专干、中心学校教师、医务工作人员、志愿者参与的送教上门队伍。

3、形成固定的送教上门工作操作模式。建成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从鉴定、评估到送教安置、开展送教服务再到学业评定毕业整个流程一个固定的工作模式。

4、形成全面的送教上门工作内容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送教上门工作制度,从课程建设、教育评估康复、心理疏导、教材编写、教学研究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送教上门的工作体系。

5、形成一套适合各类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教学和康复的课程内容。对重度残疾儿童进行合理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别研究确定送教目标,并逐步建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

四、实验内容

(一)研究组织管理模式的构建

1、市级成立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市级形成以教育部门、民政部门、残联部门、卫生计生部门组成的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送教上门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导检查。

2、市级成立送教上门工筛查小组。市级成立以残联部门为主,卫生计生部门、教育部门参与的重度残疾儿童筛查小组,负责玉溪市73个乡镇街道不能够入学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筛查工作,为送教上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3、市级成立送教上门工作鉴定评估小组。形成以卫生计生部门为主,教育部门、残联部门参与的送教上门工作评估鉴定小组,负责全市送教上门儿童的筛查、鉴定、评估和安置,为送教上门儿童提供评估鉴定和就学指导以及对送教上门儿童的综合康复评估。

4、市级成立送教上门师资培训小组。市级形成以玉溪特校为主,卫生计生部门参与的送教上门师资培训小组,负责送教上门师资队伍的选择、建设,提供教育、康复、评估的培训和指导。

5、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相关责任,制定本校送教上门学生的安置、教育、康复、帮扶等制度和措施。选择送教上门教师、为送教上门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核定教师工作量、考核送教上门教师工作业绩、向当地送教上门领导小组反映问题、争取支持。

(二)研究送教上门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

1、市级财政对送教上门工作成立专项经费。市级财政对送教上门工作专项经费家乡预算,保障送教上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市级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督促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残联的名义联合发文《关于开展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施意见》(玉教基【2013】46号)的落实,对送教上门经费形成使用、审批制度。

3、形成送教上门学生教育康复质量评估制度。市送教上门鉴定评估小组要把送教上门工作列入督导内容,对送教上门儿童教育康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对送教上门教师工作进行考核。

4、形成送教上门研究制度。市教育局教科所设立专职特殊教育教研员,组织送教上门师资队伍开展经常性的研究,对送教上门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深入研究,为送教上门工作提供有效指导,建立送教上门的长效保障机制,提高送教上门教育质量。

(三)研究送教上门对象的安置与管理

送教上门儿童按照相对就近原则,由家长向残联申请,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初步评估,决定是否招收入学。确定送教上门学生后,学校要马上把名单及安置情况报主管教育部门。

(四)研究送教上门课程体系 本着缺陷补偿,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理念,整合文化课程和康复课程,形成送教上门不同类别学生的课程体系。

(五)探索送教上门主体的责任

通过培训,明确家长、社区、教师职责,形成以家长为主,教师指导,社区辅助的送教上门教育康复机制,开展可持续、有实效的送教上门工作。

五、实验周期及进度安排

本试验周期从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7月——12月)(已完成)

1、筛查各县(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确定送教上门学生名单,制定工作手册、评估方案。(2013年7月——11月)

2、研究并制定各县(区)送教上门工作实验方案。(2013年12月)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

1、上门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和家长或亲友面谈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初评,建立学生详细档案。

(1)接案咨询登记表(2)自然情况调查表(3)身体发育情况调查表(4)家长教育子女情况调查表

(5)学生家庭教育、文化、人际关系环境调查表(6)增强物调查表(7)运动能力评量表(8)语言能力测查表(9)评量情况分析表

2、调整实验方案,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1)针对各县(区)实验社区(街道)或者乡镇的学生情况,调整送教上门工作的实验方案。

(2)针对孩子情况制定个别教育计划(3)与家长再次面谈修改、签字

3、聘任各县(区)实验社区(街道)或者乡镇送教教师及志愿者。

4、对各送教教师和志愿者进行培训。

5、开展各县(区)实验社区(街道)或者乡镇送教上门工作。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4月)

1、各县(区)实验社区(街道)或者乡镇全面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1)定期对送教教师和志愿者进行评估。

(2)定期对送教教师和志愿者的工作进行巡回指导。

2、各县(区)实验社区(街道)或者乡镇送教小组定期召开工作小结会议,讨论、调整个别教育方案。

3、各送教上门工作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4、对挑选出来的县(区)实验社区(街道)或者乡镇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与其他县(区)实验社区(街道)或者乡镇的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5、各县(区)实验社区成员初步总结形成本实验区的有效送教上门模式和送教上门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0月)

1、针对各种残疾类型的孩子,开展新模式的送教上门教学,各县(区)实验社区都要按总结出来的模式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2、各县(区)实验社区及时总结送教上门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3、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组织示范课,推广优秀教师的送教上门经验,使各县(区)实验社区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送教上门模式。

4、依据新的送教上门评价表,组织开展人人上达标课活动,全面推进送教上门教学模式改革,提高送教上门的教学质量。

第五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11月、12月)

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送教上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

2、及时推广送教上门教学模式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简报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们学习借鉴。

3、对送教上门模式探索的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生特点,总结出符合我西南少数民族送教上门工作模式进行上报。

4、整理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送教上门的指导手册。

5、编写出具有指导性的送教上门的校本教材。

6、收集整理出关于送教上门工作的优秀论文和教学实录,以供教师们学习借鉴。

六、送教上门实验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精心选择送教上门实验社区街道和送教上门教师 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残联要指定位置在中心区域、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交通方便乡镇或者社区承担送教上门任务。玉溪是特殊教育学校要精心选择送教上门教师。从事送教上门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应教师资格,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关爱学生,乐于奉献,具有一定的教研和科研能力,并经过一定特教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二)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要突出送教上门在特殊教育中的地位,把送教上门学生纳入特殊教育学生保障政策范围,享受特殊教育儿童应该享受的各项政策。送教上门特殊儿童生均公用经费要参照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水平拨付。承担送教上门任务的班主任和教学的教师按照文件规定核发相应补贴。

(三)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要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对承担送教上门的任课教师、残联专干、社区医务人员进行特教专业培训,做到专业化、经常化,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划。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为教师外出培训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必要支持。要定期召开送教上门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对送教上门教育教学进行定期的经验交流和总结。

(四)加强送教上门工作教研指导力度 市级教研部门要设立专职特殊教育教研员,县级教研部门可以从特教学校选择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和指导能力强的教师作为特殊教育工作的专兼职教研员,建立健全教研指导制度,为送教上门工作提供有效指导。

(五)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资源中心作用

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对口支援送教上门机制,指定专门教师或者聘请特殊教育教师、医务工作者等具有相应能力的人员承担送教教师的任务,定期上门服务,把送教上门工作制度化,承担起对全市送教上门工作的指导和培训任务,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巡回教学和送教上门教师培训。各县(市、区)残联要为送教上门工作提供支持。

(六)加强对送教上门工作的考核评估和表彰奖励

市教育督导部门要把送教上门工作列入教育督导内容。对送教上门儿童的评价应从身心补偿、文化知识、生活劳动技能等方面进行,以残疾学生的纵向提高程度为依据,进行综合评估。对送教上门教师工作考核要听取特殊儿童家长意见,每学期要组织一次,考核结果作为奖惩依据。

(七)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对送教上门工作的支持,向广大家长和社会宣传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意义,为送教上门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特殊教育,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和谐氛围。

七、预期收益 送教上门工作是社会教育事业的一项公共工程,送教上门的实施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同时,还将为玉溪市特殊教育创造良好的运行机制,从而与本地的经济发展、人口素质、教育水平相适应,可以促进云南省特殊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缓解特殊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优化教育结构,实现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

实验项目实施后将实现以下功能:

1、信息收集与资源管理功能。建立玉溪市特殊教育信息通报系统,为特殊教育决策管理提供基本信息。为特殊教育学校与康复机构、特殊教育教师与相关专业人员、特殊儿童及家长提供专业支持。

2、决策资源与研究指导功能。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对玉溪市特殊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西部特殊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3、测量评估与社会服务功能

(1)建立由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库,协同全身同仁一起引进和开发适合中国国文化背景的残疾儿童测量与评估,为残疾儿童教育与康复提供切实有效的评估服务。

(2)根据特殊教育发展需要开展多方面的社会服务,逐步拓展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搭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动云南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3)为西部地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运行机制提供一种范式。

第五篇:麻村小学残疾儿童少年招生入学工作总结

麻村小学残疾儿童少年招生入学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蓝田县教育局关于2018年残疾儿童少年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在我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提高巩固水平,使特殊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一、教师是搞好随班就读的主要力量。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就是让轻度残疾儿童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必要的个别帮助。担任“随班就读”工作的老师,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对这些学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启发多鼓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

二、领导高度重视,配备了负责任的老师,积极、稳妥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并将该工作列入重点工作计划,逐步健全和完善工作规范。

三、学校尽可能地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为他们今后能真正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四、对教师进行指导,要求教师适应新的要求。随着教育的发展,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也要

求普通教师具备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为此,学校对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的培训,使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在学校中开展特殊儿童和残疾儿童教育。

五、在学校教育中,要求教师热情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尤其对特殊学生更要关心、爱护,不能歧视特殊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六、加强了“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由校长主管,副校长专管,教育主任监管,具体落实到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管理形式,加强了心理咨询室的管理和运用,对随班生进行个别辅导,要求教师关注随班生。

七、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坚持因材施教,提供合适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又能兼顾特殊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特殊学生健全部分和潜能,对于缺陷部分实施补救教学,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帮助。

灞源镇麻村小学

2018年9月24日

下载海沧区锦里小学关于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沧区锦里小学关于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

    《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 一、总则 1.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

    锦里小学第一届精品课展示活动总结

    锦里小学第一届精品课展示活动总结吴天秀为了展示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各教研组对新课程的理解、落实情况,以及各教研组在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所做的努力,今年由教导......

    正阳小学开展美德少年活动总结

    正阳小学开展‚八字‛道德教育,做一个有 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总结正阳小学积极响应教育局号召,本学期开展了以‚忠、孝、仁、义、礼、智、信、廉‛为核心内容的‘八字’道德......

    法泗小学开展“最美少年”评选活动方案

    法泗小学开展“最美少年”评选活动方案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和展示新时代少年的良好品德和美好形象,向全校传播最美少年的正能量,我校决定在全校开展“最......

    里留小学为鲍文冠捐款倡议书

    为白血病学生鲍文冠捐款倡议书各位同学、老师、家长: 生命弥足珍贵,人生仅此一次。当你过着健康快乐的生活,享受生命乐趣的时候,你可曾想过一个微弱的生命正在被无情的病魔慢慢......

    冲里耿小学开展“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网签名寄语活动方案5篇

    冲里耿小学2014年“六一”期间开展 “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方案 为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丰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内容,进一步推动我校学生思想道德......

    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1994年7月21日国家教委印发)

    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1994年7月21日国家教委印发) 一、总则 1、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开展残......

    协里小学开展第二十六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安排

    协里小学 开展第二十五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安排 今年是全国第二十五个爱国卫生月,按照教育局周教通【2014】81号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我校开展第二十六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