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9.7)8 苏教版必修1[推荐]

时间:2019-05-15 02:3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9.7)8 苏教版必修1[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9.7)8 苏教版必修1[推荐]》。

第一篇: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9.7)8 苏教版必修1[推荐]

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9.7)8 苏教版必修1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题记

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精彩!

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看!美丽的大自然,柳絮摇曳,燕子北归,艳阳高照,蝉鸣虫唱,麦浪吐金,丹桂飘香,雪花纷飞,寒梅傲雪。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开窗子,看看屋外,推开门,来到田野,踮起脚尖,伸开双手,闭上眼睛,倾听风声,触摸空气,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自然,让人神清气爽。

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

瞧!那小女孩,踮起脚尖,手里拿着十元钱,正往募捐箱里塞,脸上的表情是多么的神圣;那瘦弱的男孩,把脚踮得老高,“妈妈我比你还高,我能提这个!”把袋子死死地提在手里;高高瘦瘦的男生背后,母亲不停地踮起脚尖,为儿子翻正衣领!

踮起脚尖,成就完美的人生。

听!“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踮起“研究”的脚尖,向开普勒学习,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对渗透着血汗的成果从不视为己有,一有突破便立即告知同行,让大家共享成果。他一次次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迅速造成千军万马高起点上协同攻关的局面。”袁隆平踮起“道德”脚尖,舍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伟业,梦想着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使杂交水稻产量再上新台阶。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会听我们的话。现在的我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我们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我们的筹码。在青春的竞技场上,我们踮起脚尖努力耕耘,尽情挥洒汗水,期待能够丰收,即使我们手里捧着干瘪的稻子,我们也不在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然而踮起脚尖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个追求者来说,仅仅“踮起脚尖”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够不着的果实,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风景。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他著名的《劝学》篇中就深有体会地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由此看来,踮起脚尖虽然能让我们看得远,但终不如站在高处看得更远,“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也正是由于站得“高”才看得远,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够远照千秋万代。因此,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有时不仅是一次踮起脚尖就可以的,需要不辞劳苦,甚至不妨尝试辛苦登高,或许更为有用。

美好的景色要求我们踮起脚尖。

人间的真爱驱使我们踮起脚尖。

完美的人生离不开我们踮起脚尖。

(选自2009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

寂寞荀子

荀子很寂寞,也很无奈,从他那荒凉的陵墓可以看得出来。小时候常去外婆家,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必在一个杂草丛生的土丘上玩耍一阵。年龄稍大一些时,问大人土丘是何物,被告知是大地主的坟墓。直到上初中才惊讶地听说那个土丘原来是荀子墓。当再去外婆家路过那个土丘时,内疚之心便油然而生。

在我名不见经传的故乡,竟沉睡着一位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圣贤,这使我不由得感到自豪,随即又不安起来。

我开始埋怨家乡的父老,我们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有如此显赫的人物,我们既没有尽地主之谊,也没有表现出鲁南人的热情豪放,而是无情地把这位客人抛到荒郊野外。

荀子墓位于兰陵镇东南两公里处,墓地东邻横山山脉,这就注定了荀子墓的地理位置在山麓洼地。荀子墓西邻城南王庄,所谓城,已经不是先生在世时那个曾经辉煌的兰陵城了,如今的兰陵,属于山东省苍山县的一个镇,除了李白在《客中行》里赞誉过的那个美酒厂还艰难地支撑着兰陵的门面,已经看不出当年兰陵城任何的蛛丝马迹了。

荀子墓长满了野草,周围有几棵瘦弱的洋槐,既没有楼阁庙宇,又没有苍松翠柏。逢年过节或许没有人烧香祭奠,至今给人的感觉仍是凄凉。

荀子远离喧嚣,被世间的尘埃湮没。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是李白的《客中作》,李白的许多著名诗篇都是酒后有感而发,一生的著作数不胜数,兰陵人对《客中作》却情有独钟。兰陵酒的商标上不仅有李白的诗篇,更有李白的头像,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注册,这难道不是兰陵人的精明?

《客中作》不是诗,更像广告词,比那个铺天盖地的推销词“相信我没错的”说得更加含蓄而富有内涵。李白为兰陵酒产生的名人效应持久不衰,使兰陵人世代受益。兰陵人把一个酿酒作坊发展成今天的集团公司,这除了兰陵人自身的努力之外,李白功不可没。

相对于李白来说,荀子是个地道的兰陵人,他曾两度就任兰陵令,在位十八年,走遍了兰陵的山山水水,政绩卓著,内治外联,施惠于民,政平而民安。

宋朝徽宗皇帝非常敬重荀子,曾下令建造荀子庙,荀子庙年久失修,早已倾圮。明朝诗人李晔专程来兰陵拜谒荀子墓,见荀子墓孤寂荒凉,感慨万千,曾赋诗一首:“古冢萧萧鞠狐兔,路人指点荀卿墓。当时文采凌星虹,此日荒凉卧烟雾。卧烟雾,愁黄昏,苍苍荆棘如云屯。野花发尽无人到,惟有蛛丝罗墓门。”道光21年(1841年)清政府曾补建荀子墓碑一座,光绪30年又立“楚兰陵令荀卿之墓”碑。1977年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单位,苍山县革委会另立保护标志碑一座。

我想起了荀子的另一篇文章,“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

我定眼看看兰陵人,再次瞻仰荀子墓,竟无言以对。

寓乐于教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有三幸。一曰伯乐遇千里马之幸。

失意之人皆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言知音难觅,明主难逢,固有一定道理,如果少些激愤,多些理智,从伯乐角度去思考,我们发现虽有伯乐之心,却难得英才,也是一件憾事。戴维在化学领域的贡献无数,当有人问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时,他却填上了发现学生法拉第。在他看来,遇见千里马远比化学领域的发现更加艰难。英才难得,得之并教育之,幸事也。南方科技大学在探索高校改革的路上,遭遇政策限制,难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但是却有45位优秀学生顶住毕业后可能没有国家承认的文凭的压力参加了该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如果没有这45位英才,南科大将名存实亡,一次教育改革的探索也将可能终结。伯乐大幸,南科大大幸,中国教育界大幸。

二曰教学相长之幸。

得英才而教育之,师生在共同的领域中必定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学相长。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是“新实在论”的提倡者,但后来招收了一个叫维特根斯坦的学生,这学生总是不相信他的研究,但这个学生的“异论”总是有依据,罗素在和弟子的思想碰撞中获得了“新生”,罗素的哲学观也因此转为 3 “逻辑实证主义”,维特根斯坦后来也成为剑桥大学著名教授。思想的碰撞让二人在哲学研究中走得更远,教学相长,罗素大幸,维特斯根坦大幸,哲学大幸。

三曰价值实现之幸。

天下英才为祖国希望,培育希望,树栋梁之才,明天和未来均握在自己手中,既是重担,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价值的体现。孔子有三千弟子,得英才七十二,隔代弟子更是无数,孟子就是其中一个,孔子的价值如果仅仅是创立了儒学体系,那么他至多只能辉煌一时、一代,正因为其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儒家思想才遍地开花,孔子的价值才得以最大化体现,我们才尊称其为“圣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孔子大幸,儒学思想大幸。

有此三幸,能不乐乎?有此三幸,能不寓乐于教?

(2011高考江西卷满分作文)

问——打开真理之门

问。

看到这个字,我就有无数的疑问。

一个“门”加一个“口”,为什么要这样写?细细一想,这是我们的智慧之“口”,打开真理之“门”啊!

问,就是一种求知的精神,一种探索的激情。“为什么”的背后,隐藏的是无尽的真理。只要你好问,敢问,会问,可以为师矣!

好问

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都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知欲。

先说孔子,高高的孔子祭坛上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的牌位。人们都称孔子为“万世师表”,孔子师郯子、师襄、苌弘、老聃“入太庙,每事问”,圣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孔子的智慧,正是由于他对于世上的事物都有赤子一般的好奇心!好问,就是“圣人之所以为圣”的缘由。

敢问

光是好问还不行,还得敢问。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求真知。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先哲们早已进行了无数的探索,树立了无数的权威,制定了无数的规则,难道我们做的,只是根据这些规则作价值判断吗?

不!人类还要进步,真理还未发现。亚力士多德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信念,大胆提问,大胆质疑,终成一代大师。想不到伽利略又把他问住了,在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征服了世界,推翻了权威!路漫漫其修远兮,敢问,才敢求索。

会问 芸芸众生,俯仰之间,于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好问,敢问之人,不可胜数,为何发现真理的,屈指可数?不过是有人会问,有人不会问罢了。苹果砸到头上,有人会问,怎么苹果不朝天上飞呢?有人会问,真讨厌,谁家的苹果树?前者彪炳千古,后者碌碌无为。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有人问,为什么铁血狼烟的《三国志》要以渔樵的谈笑作结?有人问,这首歌是哪个明星唱的?前者学贯古今,后者粗陋无闻。

敢问、好问易,要会问,实在难啊!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真是一个在纷纷扰扰的人世间缠绕了千年的问。

问天问地,问古问今。

让问成为你打开真理之门的钥匙,让问的智慧叩响你的额头,叩开一个时代。

(高考四川卷满分作文)

人心作书,伟哉,韩愈

梁 衡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首先走入我视野的韩愈并不是其诗人的身份,而是他散文大家的不凡气度。“韩潮苏海”这句精确的概括中,只一个“潮”字,就突现了韩愈文风的特色,那种狂涛迅浪、澎湃汹涌、锐不可当的气势,铺天盖地扑面而来,让人有不敢仰视之感。

我一向喜欢韩文却不爱读韩诗,以为其文美而气盛,诗却句险而意奇,不甚像诗,倒是有几首“正常”的小诗,写得非常有韵味,清新可爱,比如这一首就丝毫不见奇险之气:“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然而,最终留在我心底的韩愈,却是其人、其事与其风骨。韩愈一生磊落忠朴,在政治上主张儒学,排斥佛老,为文反对六朝浮夸艳丽之风,提倡复古文,提出文以载道,遵从词必己出,为人处世不平即鸣。上面这首诗就是韩愈作于五十二岁贬官途中。当年宪宗崇佛,迎佛骨入宫,以致劳民伤财,韩愈即上《论佛骨表》劝阻,结果触宪宗之怒,一纸令下贬谪潮州。在唐代,岭南还是南蛮之地,民智未开,毒虫猛兽遍地,贬官岭南等同流放。直言被贬已是不幸,更不幸贬地是岭南,悲愤的韩愈,凄凄惶惶南下,给赶来的侄孙写下这首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有不平的申诉,又流露出对未来的彷徨心情。“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最堪咀嚼,我们仿佛看见又伤心又悲愤又凄凉的诗人,立马回望长安,但望不见长安,连秦岭也隐在一片云烟中,而前路还十分遥远;离不忍离,去不忍去,但始终还是要走。这是我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首韩诗,诗情喷薄而出,又感人至深,应了韩愈自己的观点: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纵观韩愈一生,二次被贬,均是犯上直言而招罪,古语有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韩愈竟然会重蹈覆辙,一错再错,其“愚笨”和“不智”直为“智者”所笑所讥所耻,试问那些惯于揣摩上意,溜须拍马的人,会这样呆?那些热衷仕途、贪官恋栈之徒,只恐拍马无门、溜须无路,会白白放过一次大好机会,肯傻乎乎据理直言、甘犯龙颜?史记韩愈“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晚年还以衰朽之躯,只身到叛军营中劝降。叛军列兵帐前,刀枪齐举,但韩愈无所畏缩,大义凛然,直斥其非,其英雄气概,过人胆识真不亚于单刀赴会的关云长。假若个个热衷仕途,贪图虚名者,都有此风骨和气节,又何妨热衷,何惧贪污?不恨其多只恨其少,不怕其烈只怕其淡矣。微斯人,谁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做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被贬潮州的韩愈并没有因个人得失而意志消沉,而是切切实实地做了几件好事:杀鳄除害,兴修水利,兴办教育,后来改迁袁州,还继续赎取奴婢,禁止人口买卖。在上即直言陈事,兼济天下;在下即务实求是,福泽一方。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韩愈一生可谓言行一致,比起那些志大才疏、高不成低不就之辈来,不怨天,不尤人,不放弃,切切实实做好本分,真正身体力行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敬!可佩!可歌!

其实韩愈在潮州只是逗留了短短八个月,但他播下的种子,带来的希望,却是一直默默萌芽,暗暗闪亮。韩愈又像一座高山,一湾绿水,永远留在潮州,润养着潮州。“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古往今来,历史上曾出现过多少王侯将相,有过多少名士英杰,不少人立碑刻石,造庙建寺,希望可以人过留名或炳照青史,然而,刻在石上的,写在书上的,不少早湮没在岁月的最深处,早已蔓草青青,有几多还真实地活在后人心中?在潮州短短八个月的韩愈,竟然令一片山河尽姓韩:潮州的江改叫韩江,潮州的山改叫韩山。王侯将相能让江山易姓,但有几个能让山河改姓?以山河为姓,人心作书,伟哉,韩愈!壮哉,韩愈!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与苏轼相遇

假如有时间隧道,让我与苏轼相遇,我愿意选择——在秋天。——题记

日落西山,暮色苍茫,秋风卷来丝丝凉意,在空气中肆意蔓延。我站在他必经的城门外,看城楼的轮廓一点点稀释在秋色寒霜中。遥望远处,古道西头,一个身影在踽踽独行,蹒跚的脚步踏过一地的落叶。在他身后,每一片叶子都记叙着他的人生坎坷和精彩篇章。

他走近了,面庞逐渐清晰,神情疲惫而目光炯炯,飘拂在秋风中的是那花白凌乱的胡须。我镇静地等待,等待他的发问。

“你为何选择在秋天与我相遇?” “四季轮回,秋天是个最为特别的季节,越过了夏的繁华,面对冬的临近而不由地彷徨,所以秋天是再好不过的沉思季节,总结过往的点滴,树立超越冬天的信心。好比短暂人生前依青年,后傍老年,人于是不惑而知天命,许多意外的收获才会呈现在眼前……”

“说得好!”苏轼微捋胡须,含笑点头,眉宇间却凝聚一股散之不去的哀愁,“这么说,我应该高兴我步入了人生之秋了,然而我一向积极乐观面对人生,却总是居无定所,漂泊四方,命运究竟给了我一个怎样的位置?”

我笑了,作为古人,哪能比拟今人的思想,放眼现代,大学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采飞扬,早就是名作家了,何必担忧仕途不顺?

“一旦被牵入政坛,卷入这浑浊的洪流中,有思想的人便难以立足。隐退避世固然是一妙法,在文人身上屡见不鲜,难得你空怀一身抱负,却仕途不顺,佩服的是在这辗转漂泊中,你仍葆有一颗清澈豪迈的心,在中秋之夜诵‘明月几时有’,赤壁之畔‘遥想公瑾当年’,密州之林‘老夫聊发少年狂’。用现代眼光看,你的生活是充实而深刻。更佩服你超然物外,不计得失,尽情享受自然赋予的山间明月和江上清风,这又是怎样的心境?看来,你并没有缺憾,词人和散文家的行列中,不是有你显著的位置吗?”

天边隐有晚归的孤雁,落叶依旧一片片地飘卷在空中,做最后美丽的飞翔,寂静夜幕中的一切拨动了我的心。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纵使不够完美。我又该如何做到深沉地面对人生,面对苏轼的困惑呢?而苏轼则不停地捋着胡须,微锁眉头,半晌,只见他仰起头,眉头舒展了许多:“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抬头,夜色渐浓,头顶是广阔的苍穹,那般深邃,高不可测。天幕上,星河浩瀚,偶有流星闪电般划过。我豁然开朗,面对无垠宇宙,人又是怎样的渺小!何必困惑人生的坎坷失意,天空会告诉你一切。

意犹未尽地收回目光,与苏轼对视。从他的双眸中,我又读出了一份悠远的自信。这就是心灵的沟通,超越时空,纵横千古,今人与古人之约,原是如此简单而不凡。我们不约而同地仰天大笑,笑声穿破夜空,惊起夜鸟无数。

拒绝平庸

我也用微博。但我有一个癖好,只看,不点“分享”;只写,不愿“引用”。

有微博好友问为何?

答:拒绝平庸。

诚然,段子玲珑,资讯新鲜,图片醒目,视频抢眼。但在我看来,却只是下酒菜而已。诗歌才如酒,警句方如肉,然酒肉穿肠过,心中留的,唯有发于心、慨而慷的个人真情和思维火花。若忙于人云 亦云,则落入俗套,辜负了微博本身为人们提供拒绝平庸的平台之妙用。

拒绝平庸,是不甘于平凡、不沦于庸常。少年时读《东坡题跋》,读到苏轼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写:“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不禁抚掌而叹: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若苏轼真仿效退之写篇序,再出色恐怕也未必如韩文之精妙,湮没于千千万万的仿作中,未免落了下乘。不似今日,以“不若且放”之豁达留名千古,有力地抨击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之定论,岂是凡俗能及!

拒绝平庸,是唯愿走出自我之路的缘故。姑且仍拿苏轼举个例子,虽放下仿韩文之举,但从未放弃过生死意义的探索。其前后两篇《赤壁赋》,以人生代谢之深刻大问,展纵横古今之思辨大美。未必可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至少成一家之言矣。行文此处,我不禁想起那个弃传统而坦荡独行的林纾,以《韩柳文章研究法》而闻名,更以此诗而著名:“平生不入三王家,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苦攻学名家!”走出自我之路,是坚信“宁有种乎”,是自信“英雄不问出身”,只问是否跳出俗套,立为民生,言为心声!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我深以为然。太多的前人,太多的远方,连风景也如嚼过千遍的鸡肋,愈发促使我们拿起自己的理性,拒绝平庸,踏出自我之路。

拒绝平庸而甘于平凡,这不是修辞的问题,而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

穷则独善其身

古语有云:用行舍藏。亦即是在受人垂青之时,当仁不让,以一己之力造福天下;在疾痛惨怛之时,韬光养晦,悠然寄情于天地之间。许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然而,真正能够宠辱不惊的又有几个人呢?我已经依稀看见苏轼黯然神伤的背影。

苏轼之才,高于八斗,富过五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不仅样样精通,而且都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悠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于今日,则苏轼大概就是中国音协会长,画协会长,围棋九段,作家协会会长,文联主席……然而这样的稀世之才,却被腐朽的封建王朝左迁,左迁,再左迁。

于是就有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语,却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忧伤;于是就有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悠闲,然而又有谁能了解东坡那无奈而游山乐水的郁结?于是就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狂放,只是谁又会去注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自嘲呢?

苏子的可爱与哀伤尽然跃于纸上,令我心痛,令我扼腕。我是多么想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轻轻走进苏子的世界,告诉他,别为当权者的昏庸无能、不识英才而郁结,寄情于山水,纵情于傲物而无所待。用时则行,舍时则藏,无愧于人,无愧于心。

我的话苏子不曾听到,然而苏轼就已明白地纵情于山水之间了。他像每一个古人一样,尊崇而艳羡陶潜。然而我却因此而为他感到更多的悲伤。因为我知道。

因为我知道,中国的文人总是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犹豫、徘徊。苏子想到了出世,就会增加犹豫与徘徊的痛苦。你想那陶渊明,我从来都质疑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来都质疑于他的“欲辨已忘言”,我总想在那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后面,加上一句,你会不为六斗米折腰吗?六斗不够,八斗呢?这总是有种酸溜溜的意味。我所钟爱的苏子啊,你怎能以此为效呢?

果然当苏子自以为毫无外物可阻,悠然无所累之时,山中的寺僧说了一句“放屁!”苏子愤而上山寻僧,却只寻来一句“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东”。我现在还能想象苏子当时的面红耳赤。

所以我说,对苏子说,对柳永、李白、辛弃疾等一并说,学习庄子吧。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物物不以物而物。请你们不要再痛苦,不要再悲伤,用行舍藏,摒弃那句“达则兼济天下”而引起的无限忧愁,安安心心地“穷则独善其身”,为中华儿女留下不朽的篇章吧。

第二篇: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22-9.28)苏教版必修1

(配合第一单元“吟咏青春”模块拓展阅读)【基础积累】分散记忆 天天积累 步步提升

一、字音识记

21.脉:mài叶脉/mò脉脉含情

22.模:mó模范/mú模样

23.埋:mái埋没 /mán 埋怨

24.落:luò 降落/lào 落色/là 丢三落四

25.壳:ké 蛋壳、贝壳儿/qiào 坚硬的外皮:甲壳、地壳

26.解:jiě解剖/jiè 押解/xiè 解数

27.和:hé和平/hè和诗/huó和面 /huò和药/hú和牌

28.龟:guī 乌龟/jūn 龟裂(同“皲”)/qiū 龟兹

29.否:fǒu 能否、否定、否决、否认、否则等/pǐ 恶、坏:否极泰来

30.恶:è 恶劣/ě恶心/wù 可恶/ wū(叹词)

31.差:chā差错/chà差不多/chāi出差/cī参差

32.参:cān参观/cēn参差/shēn人参

33.卜: bǔ占卜 /bo 萝卜

34.薄:bó厚此薄彼/báo薄饼

35.泊:bó淡泊/pō湖泊

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世外桃园 仗义直言 默守陈规 义气风发 漫不精心 以德抱怨 留恋忘返 部署 赋与 浚工 妥贴 陷井 装璜 梦靥 毋庸质疑 联锁 璀灿 盘恒 赢弱 精典 闲瑕 循私 砌磋 功亏一篑 遨翔 沉缅 箴默不语 慰籍 通辑 白沙糖 【课外延伸】

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概述 现代诗歌(1919——1949)概述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中国文学开始与西欧、日本文学接触,以梁启超、黄遵宪等为代表发起“诗界革命运动”,主张“旧风格含新意境”的理论,仍没能摆脱旧诗的束缚。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其后,周作人、康白情、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写新诗,形成了体现文学革命最初实绩的“五四”新诗运动。他们因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方面显出共同的有意的努力,且在诗歌风格方面有一致之处,我们将其称为初期白话诗派。

胡适的《尝试集》(1920年3月出版)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新诗。俞平伯的《冬夜》(1922年出版)是继《尝试集》、《女神》(1921年8月出版)之后的第三部个人诗集。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

▲ 初期浪漫主义诗派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诸诗人组成的新诗派别,他们用磅礴的气势、创造的精神、心灵的激情和罗曼谛克的宣泄开了一代诗风。代表: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三者后来融进了现代主义诗潮)。作品以郭沫若的《女神》最为出名。▲ “为人生”诗派 1921年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二十年代阵营最强影响极大的文学社团,其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紧接着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天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 派。主要代表作:诗集《踪迹》(朱自清)、《歌者》《永在的真实》(徐玉诺)、诗集《春水》《繁星》(冰心)。

▲ “湖畔”诗派

1922年3月,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组成了湖畔诗社。其后,又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形成了湖畔诗派。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对自然的向往。代表作:《妹妹你是水》(应修人)、《伊的眼》(汪静之)、《落花》(冯雪峰)、《月夜》(潘漠华)。

▲ 新格律诗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积极提倡现代格律诗,团结了一大批新诗人,如刘梦苇、朱湘、饶孟侃、林徽音、于庚虞、蹇先艾等人,形成了新月诗派。其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新诗的格律化,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代表作:《死水》(闻一多)、《示娴》(刘梦苇)、《采莲曲》(朱湘)、《再别康桥》(徐志摩)。

▲象征主义诗派

象征主义诗潮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其主张:“诗不是为了说明,诗是值得表现的”,表现的题材领域是生、死、病、残、梦、幻、爱、欲,追求的风格是“幽深、晦涩和含蓄”,即“从意象的联结、企图完成诗的使命”。中国象征诗派的开创者是李金发。代表作《弃妇》。另外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

▲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新月派与象征派的合流。其代表是:戴望舒、施蜇存、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曹葆华、番草、废名、侯汝华、金克木、李白凤、林庚、玲君、路易士、吴奔星、辛笛、徐迟、孙毓棠、南星等。代表作:《雨巷》《我用我残损的手掌》(戴望舒)、《预言》(何其芳)、《断章》(卞之琳)、《乡愁》(李广田)。其中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 中国诗歌会诗派 此派因诗歌团体而得名。中国诗歌会是左翼作家联盟领导的革命诗歌团体,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有穆木天、任均、杨骚、蒲风等。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捉住现实”是其宗旨。这一流派的诗人还有王亚平、温流、关露、石灵、田间、柳倩、林林、袁勃、雷石榆、窦隐夫等。代表作:《动荡的故乡》《六月流火》(蒲风)。

▲ 七月诗派

由《七月》杂志(1937年9月创刊于上海)得名,指活跃于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诗人群,主要有鲁藜、绿原、冀汸、阿垅、曾卓、芦甸、孙钿、方然、牛汉、天蓝、彭燕郊、邹荻帆、庄涌、杜谷、贺敬之、胡征、化铁、艾青、田间等人。代表作:《为祖国而歌》(胡风)、《我爱这土地》(艾青)、《给战斗者》(田间)、《纤夫》(阿垅)等。

▲晋察冀诗派 因地区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区产党在山西、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五省交界地区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8年末,“抗战文艺工作团”、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学员和西北战地服务团先后从延安到这里。西战团田间、邵子南、史轮、曼晴、方冰等到人的战地社于1939年1月创办了诗刊《诗建设》,抗大学员丹辉等人成立了“铁流社”,1939年3月创办了诗刊《诗战线》。以战地社和铁流社为中心,形成了晋察冀诗派。41年7月3日,成立了晋察冀诗会,田间任主席,邵子南、魏巍、陈辉为执委。会员有沙可夫、杨朔、方冰、王炜等30于人。

▲九叶诗派 四十年代的现代诗派。这个流派主要成员有九位(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是、穆旦、杜运燮、袁可嘉、郑敏、杭约赫),他们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为中心形成一个以现代主义为特色的诗派,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九位诗人的选集《九叶集》,此后,人们便称他们为“九叶诗派”。代表作《布谷》(辛笛)、《冬日黄昏桥上》(陈敬容)、《挖煤工人》(唐祈)、《噩梦》(杭约赫)、《春天》(郑敏)。

▲民歌叙事体诗潮 四十年代,解放区出现了一批民歌体长篇叙事诗。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漳河水》和《圈套》、张志民的《王九诉苦》、《死不着》和《野女儿》、田间的《赶车传》、李冰的《赵巧儿》等。这些诗篇的出现,表现了延安整风后形成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思潮。

当代诗歌(1949——今)概述

新中国的成立,新的生活的开始,使诗人们意气风发,兴会无前。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石方禹的《和平的最强音》、艾青的《我想念祖国》、朱子奇《我漫步在天安们广场上》、王莘的《歌唱祖国》等,都有是建国初期的优秀诗篇,其中激荡着澎湃的诗情,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50年代中期以后,新生活的颂歌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以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为代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一是以李季的《玉门诗抄》、李瑛的《花的原野》、邵燕祥的《到远方去》、公刘的《在北方》、张永枚的《骑马挂枪走天下》、雁翼的《大巴山的早晨》、梁上泉的《喧闹的高原》、傅仇的《告别林场》、严辰的《在同一片云彩下》、阮章竞的《新塞外行》、戈壁舟的《把路修上天》、张志民的《西行剪影》、巴·布贝赫的《生命的礼花》、饶阶巴桑的《草原集》、铁衣甫江的《祖国礼赞》,以及郭小川的《厦门风姿》、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等为代表的生活抒情诗。这些诗篇多侧面地歌颂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业绩,描绘出日 新月异的神州风采和生活风貌,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和新生活的一片真情。

○重要诗人及代表作:闻捷《天山牧歌》、《复仇的火焰》等;郭小川《致青年公民》、《厦门风姿》、《甘蔗林——青纱帐》、《乡村大道》、《昆仑行》、《团泊洼的秋天》、《秋歌》等;贺敬之《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梳妆台》、《放声歌唱》等。

文革后一批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被剥夺了写诗权利的诗人重返诗坛,写下了“归来的歌”,以重新焕发创作生命力的一批力作,在新时期诗坛上占有引人注目的地位。这些力作,或抒发个人命运与民族苦难的深沉之思,或表达对生活的挚爱真情,都显示了历尽磨难后的深刻智慧和成熟豪情。如绿原的《人之诗》、曾卓的《老水手的歌》、牛汉的《华南虎》、白桦的《阳光,谁也不能垄断》、公刘的《沉思》、邵燕祥的《不要废墟》、流沙河的《太阳》,成就较突出的要数艾青,其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给乌兰诺娃》、《维出纳》、《鱼化石》、《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朦胧诗”为发端的现实主义诗潮,像一阵旋风冲击着文坛。“朦胧诗”的作者是一批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人,浩劫之苦不仅造成就了他们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而且唤起了他们对诗的自觉。其主要代表诗人及作品有:北岛的《回答》、《宣告》、《结局或开始》、《雨夜》、《岛》、《船票》等;舒婷的《一代人的呼声》、《在诗歌的十字架上》、《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这也是一切》、《致橡树》、《生命幻想曲》等;顾城的《一代人》、《雨行》、《泡影》、《小巷》、《弧线》等;梁小斌的《雪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等;江河的《纪念碑》、《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朦胧诗潮84年后逐渐受到“新生代”(又称“崛起派”)诗的冲击。将其推向高峰的是1986年《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举办的中国现代诗流派大展(或称“群体大展”),推出了以于坚、韩东为代表的“他们的文学社”,以周伦佑、蓝马为代表的“非非主义”,以万夏、胡玉为代表的“莽汉主义”,以京不特、胖山为代表的“撒娇派”,以尚仲敏、燕晓冬为代表的“大学生诗派”等数十个诗派团体的诗作,还有不少自立门派的个人诗作,呈现出复杂纷繁的文学景观。

现当代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一、把握旨趣,领会情感美

诗的第一要素是感情,无情即无诗。诗总是把人的精神世界坦露出来给人看,即使是对客观生活的描写,也必须经过诗人主观情感的淘洗、酿造、升华,使之充满情感力量。因此,鉴赏现当代诗歌必须首先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把握诗人的抒情基调和情感旨趣。

1.知人论世,找准情感突破口。

欣赏任何一首诗歌,总要对它的作者和它所诞生的时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否则,我们的欣赏就是盲目的,甚至是歪曲的。要领会情感美,知人论世是第一步。同时,从创作规律来看,诗人平时积淀的情感要受到某种契机的触发,才能演绎成章,把自己的情感倾泻在字里行间,这种契机就是情感突破口。找准情感突破口也是把握诗歌旨趣、领会情感美的有效方法。激发诗人写作灵感的情感突破口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种事物、一次经历或一个念头。艾青正是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到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了对她的怀念、追忆乃至歌颂,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鉴赏诗歌,找准了情感突破口,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就会更便捷,对情感美的领会就会更深刻。

2.避实就虚,咀嚼诗歌真味。

在诗歌创作中,诗人的主观情感,往往通过具体的生活图画和自然形象来展现,是以实写虚的过程;那么,阅读鉴赏时,我们就得用诗意的眼光避实就虚,慢慢咀嚼出诗歌的真味。以实写虚,化抽象为形象,这是诗人创作的高超本领;避实就虚,反复咀嚼又是我们领会情感美的巧妙途径。

3.由表及里,品读形象寓意。

阅读和鉴赏诗歌时,我们要学会品读形象的寓意,由表及里,探测诗人物化的情绪,领会诗歌的旨趣。由表及里,通过品读形象寓意去发掘情感内涵是领会情感美的重要渠道。

二、展开想像、感受形象美

诗歌除了以情动人外,还以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高尔基说得好:“在诗歌作品中,即使在一首短诗中,第一位重要的是形象。”阅读鉴赏现当代诗歌也是如此。对诗中具体形象的感受和体味,往往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美感熏陶和思想教益。诗歌中的形象分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无论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无论是托物言志,还是借景抒情,都能让我们陶醉其中,感受诗歌的形象美。具体而言,可参考如下 方法去鉴赏诗歌形象。

1.观照背景,步入典型环境。

感受诗歌的形象美,欣赏者必须把握诗人的社会经历、气质、个性以及诗歌的社会背景,步入诗歌的典型环境中,才能准确地把握、深刻地领会诗歌的形象。以香草、美人比喻理想中的事物,古已有之,郭沫若借鉴这种传统技法,把祖国比作“年轻的女郎”,把自己比作“炉中煤”,借以吐露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形象呢?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我们便会一目了然。观照背景,步入典型环境还能帮助鉴赏者领悟到诗作中的“这一个”形象,把握形象的独特性、典型性。只有走进诗人的写作环境,探测诗人的内心情感,步入诗歌的典型环境,才能品析到形象的差异,感受到独特的形象美。

2.调动积累,张开想像的翅膀。

想像不仅对于诗人的创造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也就是说,可以将自己想像成诗中的人。调动积累,在想像中体会形象,真是美不胜收。

3.体察物象,剖析寓意。

纵观中国诗歌形象,自然界的物象占据着显著地位,历代的诗人总是在大自然中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新鲜活泼的物象,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心志。现当代诗人承继这一传统并且发扬光大,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事物形象。艾青笔下的那一块“礁石”,臧克家笔下的那一匹“老马”,曾卓的笔下那一颗“悬崖边的树”,都以其生动感人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体会这一类形象的美,欣赏者要学会由此及彼地联想,由表及里地剖析,在体察外在形象特征的基础上把握形象的寓意,从而领会形象的意蕴美。

三、物意契合,赏析意境美

赏析诗歌的意境美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诗的综合美感,即它的情理交融的思想内容之美,形神结合的艺术表现之美。

1.抓住意象,发挥想像,由形象悟情感。

诗歌的创作,就是要能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反之,阅读诗歌时就要透过形象感悟抽象。即抓住具体的意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去领悟和品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我们只要抓住诗中意象深入玩味,并调动联想和想像,就会进入诗人为我们营造的韵味浓厚、意蕴深广的神话境界,心中的美感就会与诗人的思想脉搏一起跃动。

2.透析形神,体悟情理,由具体到抽象。

诗的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物)相契合,形成的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从美学的角度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意境要求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发掘具体的形神中蕴涵的抽象的情理,就能品味出这首诗深邃而绵远、空灵而新颖的意境美。意境是诗歌感染人的魅力所在。一首好诗,不论长短,只要诗人情真意挚,只要我们遵循形象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这一艺术欣赏规律,就能进入形美意足的境界。

3.品味情境,观照情感,于客体察主体。

意境作为形象思维的特殊表现,诗人在写“境”的同时,就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诸种感情,注入了他的思想及其对“境”的褒贬态度,正像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我们鉴赏诗歌就不仅要品味其情境,更要观照诗人的情感,在客体的形象中体察诗人的主观世界。

四、咀嚼涵泳,品味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优秀的诗人善于熟练地运用诗的语言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人们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发欣赏者深沉的思考和奔驰的想像。

1.熟悉节奏韵律,体会语言的音乐美。

古代诗人很讲究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诗的语言要在朗诵时顺口流畅,欣赏时悦耳动听,要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迭宕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作为鉴赏者也要从诗歌的音韵与节奏中,体会出其中的音乐美。

优秀诗歌十分讲究音乐美,席勒甚至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我国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诗人,很重视诗歌的音乐美,他们的诗歌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欣赏诗歌时我们反复诵读,熟悉诗歌的节奏韵律,就会领悟诗歌语言体现的音乐美。

2.推敲炼字技巧,赏析语言隽永美。诗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隽永美,是鉴赏诗歌语言的又一途径。

3.考查修辞手法,领会语言形象美。

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最常见的表现技巧之一,诗歌也不例外。诗歌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常常借助于多种修辞手法,常见的如比喻、拟人、反复、排比、对偶等等。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排比、反复的运用,不仅使语言形式整齐有致、朗朗上口,也强化了诗段的整体内容,有利于联想的顺利展开,给人形象生动之美感。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呼告、比喻、通感等的运用,使语言产生音韵美的同时,也突出了借物抒情的效果,真切地表现出了诗人激动不已、起伏翻涌的情绪。

五、解析透视,品评章法美

一首好的诗歌,不但在内容上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形式上也同样具有美的魅力,而诗歌的章法之美更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

1.理清层次,扣住内容,品析构思的精妙之处。

构思囊括了由生活到诗歌的全过程,是诗歌成败的关键所在。构思的内容是相当复杂的,它包括确定主题、选择素材、提炼诗意、选用诗体,甚至包括形象怎样描写、气氛怎样渲染、情景如何交融、虚实如何转化、显隐怎样结合、起承转合怎样安排等一系列问题。在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抓住线索、把握基调,从诗歌的层次、内容切入,品析构思的精妙之处,从而领会诗歌的章法美。现当代许多诗人都很讲究诗歌的形式美,闻一多先生就曾提倡“节的匀称、句的均齐”,这实际上不仅体现了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而且也倡导了诗歌构思的章法美,在欣赏时应注意发掘。

2.整体观照,对比阅读,把握风格的独特之处。

漫步于诗的郊野,我们会欣赏到青青的绿草、绚丽的鲜花、清澈的小溪、连绵的山峰,这些景物会激起我们愉悦、惊喜、舒畅、崇高等等不同的审美感受。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缘于它们迥然有别的诗风,即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一个诗人在艺术上成熟与否往往以其有无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标志。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就要学会整体观照全诗,通过对比阅读等方式,把握诗歌风格的独特之处,从而品出诗歌的章法美。在诗歌的鉴赏品评中,还可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加深对诗歌风格的理解,将不同诗人的同一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或将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等等,在比较异同之中诗歌风格自然呈现。有人说欣赏文学作品要“先钻进去,然后跳出来”,鉴赏诗歌也是一样。我们在“钻进去”品析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之后,也应“跳出来”站在宏观的角度,整体观照全诗,甚至顾及他诗。

【经典诗歌补充】

再 别 康 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消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桥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回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顾城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致 橡 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

汪国真

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 与其诅咒 不如坚忍 在坚忍中积蓄力量

默默耕耘

诅咒 无济于事 只能让原来的光芒黯淡 在变得黯淡的光芒中 沦丧的更有 大树的精神

飘来的是云 飘去的也是云 既然今天 没人识得星星一颗

那么明日 何妨做 皓月一轮

假如你不够快乐

汪国真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默默的情怀

汪国真

总有些这样的时候 正是为了爱 才悄悄躲开 躲开的是身影 躲不开的 却是那份

默默的情怀

月光下踯躅 睡梦里徘徊 感情上的事情 常常 说不明白

不是不想爱 不是不去爱 怕只怕 爱也是一种伤害

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汪国真 爱,不要成为囚 不要为了你的惬意 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 得不到 总是最好的 太多了 又怎能消受 少是愁多也是忧 秋天的江水汨汨地流∥

淡淡的雾 淡淡的雨

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感谢 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8

第三篇: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9.7)3 苏教版必修1

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9.7)3 苏教版必修1 班级 姓名

1.下面加点词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夙遭闵.凶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D.四十有.四 2.下列语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九岁不行..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3.下列语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C.臣欲奉诏奔驰 D.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4.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活用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B.猥以微贱.. C.沐浴清.化 D.凡在故老.. 5.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活用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且臣少仕.伪朝 B.举臣秀才.. C.少多疾病.. 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6.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活用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B.臣具以表闻. C.东犬西.吠 D.时.至轩中 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犹蒙矜.育(动词,怜惜)B.不矜.名节(动词,顾惜)C.夙遭闵.凶(同“悯”,怜悯。)D.门衰祚薄.(形容词,浅薄)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离开我 B.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子 C.沐浴清化.. 清明的政治教化 D.臣之辛苦.. 身心劳苦 9.对下列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连词,因为。)B.谨拜表以.闻(连词,表目的。)C.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动词,用。)10.对下列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急于.星火(介词,比。)B.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对,向。)C.臣之.进退(助词,的。)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助词,的。)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急于.

星火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臣具以.表闻 D.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2.下列句子的句式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A.今臣亡国贱俘 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C.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而刘夙婴疾病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5)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6)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课外拓展阅读】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宋书·孝义传》)

[注]①白粲:白米。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

《陈情表》同步练习1.C.没有通假 A.通“悯”,怜悯 B.通“伶仃”,孤独的样子D.通“又” 2.D.不属古今异义

A.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B.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C.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3.D.不属古今异义

A.古义:申诉,诉说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B.古义:辛酸苦楚,苦衷 今义:身心劳苦 C.古义:赶快往前 今义:很快地跑 4. A.形容词作动词。

B.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C.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D.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5.D.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A.名词作动词。做官 B.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C.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6.B.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A.名作状,一天天地 C.名作状,向西,朝西 D.名作状,时常 7.C.不对,是忧伤 8.D.辛酸苦楚 9.D.介词,凭借。10. D.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1.B. 比 向

12.A.今臣亡国贱俘(直接表判断)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非”表否定判断)C.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介宾后置)D.而刘夙婴疾病(动词“婴”本身具有被动语态)13.省略

【译文】何子平世代居住在会稽,很小的时候(就)有理想,被乡里称赞,事奉母亲非常孝顺。在扬州被征召从事史,每月的俸禄给的是白米,(他)总是卖出白米买入粟麦。别人问他说:“获利不多,为什么那么麻烦呢?”子平说:“我的母亲在东边,不买卖难得到白米,(我)怎么忍心独自吃白米饭。”每当有人赠送鲜鱼时,如果不能送到母亲家,那么不肯接受。母亲原本是妾,户籍注册不符合实际情况,没到供养的年龄,而户籍上的年龄已经到了供养的年龄,便离开职务回到家里,当时镇军将军顾觊之是州上的长官,对他说:“你母亲的年龄实际上未满八十,你原来就知道。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我)将禀告上司挽留你。”子平说:“官家从户口登记取得凭证,户籍年龄已经到了,我就应该在家奉养母亲,为何要以实际年龄未到冒取荣誉利益而宽容自己呢?况且归去奉养母亲,又符合我个人的情感。”觊之又劝他以母亲年老要求县令照顾,子平说:“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觊之更加看重他。已经回到家,竭尽全力而使供养充足。后来授予官职为吴郡海虞县令,县里给的奉禄只用来养母亲一个人,而他的妻子、孩子丝毫不允许用奉禄。有人疑心他太俭朴,子平说:“奉禄本来是用来养母亲,不为自己,”问的人惭愧而退出去了。母亲死后而不再担任官职,丧事情况超过一般礼节,每到了哭恸时,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陈情表》同步练习

1.C.没有通假 A.通“悯”,怜悯 B.通“伶仃”,孤独的样子D.通“又” 2.D.不属古今异义

A.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B.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C.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3.D.不属古今异义

A.古义:申诉,诉说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B.古义:辛酸苦楚,苦衷 今义:身心劳苦 C.古义:赶快往前 今义:很快地跑

4. A.形容词作动词。

B.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C.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D.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5.D.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A.名词作动词。做官 B.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C.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6.B.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A.名作状,一天天地 C.名作状,向西,朝西 D.名作状,时常

7.C.不对,是忧伤 8.D.辛酸苦楚 9.D.介词,凭借。10. D.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1.B. 比 向

12.A.今臣亡国贱俘(直接表判断)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非”表否定判断)C.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介宾后置)D.而刘夙婴疾病(动词“婴”本身具有被动语态)13.省略

【译文】何子平世代居住在会稽,很小的时候(就)有理想,被乡里称赞,事奉母亲非常孝顺。在扬州被征召从事 史,每月的俸禄给的是白米,(他)总是卖出白米买入粟麦。别人问他说:“获利不多,为什么那么麻烦呢?”子平说:“我的母亲在东边,不买卖难得到白米,(我)怎么忍心独自吃白米饭。”每当有人赠送鲜鱼时,如果不能送到母亲家,那么不肯接受。母亲原本是妾,户籍注册不符合实际情况,没到供养的年龄,而户籍上的年龄已经到了供养的年龄,便离开职务回到家里,当时镇军将军顾觊之是州上的长官,对他说:“你母亲的年龄实际上未满八十,你原来就知道。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我)将禀告上司挽留你。”子平说:“官家从户口登记取得凭证,户籍年龄已经到了,我就应该在家奉养母亲,为何要以实际年龄未到冒取荣誉利益而宽容自己呢?况且归去奉养母亲,又符合我个人的情感。”觊之又劝他以母亲年老要求县令照顾,子平说:“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觊之更加看重他。已经回到家,竭尽全力而使供养充足。后来授予官职为吴郡海虞县令,县里给的奉禄只用来养母亲一个人,而他的妻子、孩子丝毫不允许用奉禄。有人疑心他太俭朴,子平说:“奉禄本来是用来养母亲,不为自己,”问的人惭愧而退出去了。母亲死后而不再担任官职,丧事情况超过一般礼节,每到了哭恸时,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第四篇: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9.7)7 苏教版必修1

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9.7)7 苏教版必修1 二()班 姓名

一 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筵席 煎熬 栖惶 亲眷B.蹙眉 携手 顷刻 厮守 C.狼籍 淋漓 解剖 讫今D.罗帏 青鸾 暮蔼 胸臆 2.选择使用最恰当的一组词语填空()(1)虽然眼底人千里,且__生前酒一杯。(2)恨不倩疏林____住斜晖。(3)遥望见十里长亭,___了玉肌。(4)晓来谁____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干 留 瘦 染B.尽 挂 减 染C.饮 留 消 点D.尽 挂 消 点 3.选择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真是黯然销魂。

B.白马将军的确救下莺莺,使崔相国一家终于破镜重圆。C.莺莺有心与张生举案齐眉,怎奈老夫人从中作梗。D.莺莺对感情是执着的,她害怕这一别从此劳燕分

4.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合理的一项()(1)晓来谁染霜林醉?(2)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3)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4)泪流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A.(1)反问(2)夸张(3)借代(4)对偶 B.(1)比拟(2)对比(3)借喻(4)对偶 C.(1)比拟(2)对偶(3)借喻(4)夸张 D.(1)比喻(2)对偶(3)借代(4)夸张

5.下面一组句子中,属于化用或改选古人诗词名句的一项是()(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2)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3)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4)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5)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A.(2)(3)(5)B.(1)(2)(3)C.(1)(3)(4)D.(1)(2)(4)

二 阅读[端正好],完成6—8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6.这支曲子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景物?

7.在“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中,“染”和“醉”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个词妙在何处?

8.对这支曲子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支曲子主要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B.整支曲子是通过主人公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其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

C.所选择的几种带有季节性特征的景物融为一体,构成了辽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D.“晓来”两句是自然景物的客观再现,其中“总是离人泪”是对前一问句的回答。

阅读选段,完成9——10题。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屯屯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9.“马儿屯屯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中“屯屯”与“快快”自相矛盾吗? 10.选出对这段文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像[端正好]一样,这支曲子也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B.莺莺希望能用柳丝把张生的马和她的车系在一起,还希望时光不再过去,意在表达不再分离的依依之情。C.[滚绣球]是从正面刻画莺莺与张生难分难舍的复杂内心世界。

D.这段心理独白生动地表现出女主人公既充满怨恨又无可奈何的愁苦心情。

拓展延伸.

试以《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一比较分析。

参考答案 1. B(A恓惶C迄今D暮霭)2.B3.B(指夫妻之间经离乱或变故又团圆。这里对象误。)4.C5.B6.云天,黄花(菊花)、西风(秋风)、大雁、霜林7.“染”不仅把外在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醉”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8.D9.不能。这里说的是女主人公希望张生的马能走得更慢些,自己的车子跟得更紧一些,使两情依依的双方能更亲近一点,呆的时间更长一点。10.B(改为“莺莺希望能用柳丝把张生的马绊住。”)2.(答案:都是写愁高手。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均意境完整。)

第五篇: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9.7)6 苏教版必修1

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9.7)6 苏教版必修1 二()班 姓名

一 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筵席 煎熬 栖惶 亲眷B.蹙眉 携手 顷刻 厮守 C.狼籍 淋漓 解剖 讫今D.罗帏 青鸾 暮蔼 胸臆

2.选择使用最恰当的一组词语填空()(1)虽然眼底人千里,且__生前酒一杯。(2)恨不倩疏林____住斜晖。(3)遥望见十里长亭,___了玉肌。(4)晓来谁____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干 留 瘦 染B.尽 挂 减 染C.饮 留 消 点D.尽 挂 消 点

3.选择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真是黯然销魂。

B.白马将军的确救下莺莺,使崔相国一家终于破镜重圆。C.莺莺有心与张生举案齐眉,怎奈老夫人从中作梗。D.莺莺对感情是执着的,她害怕这一别从此劳燕分

4.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合理的一项()(1)晓来谁染霜林醉?(2)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3)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4)泪流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A.(1)反问(2)夸张(3)借代(4)对偶 B.(1)比拟(2)对比(3)借喻(4)对偶 C.(1)比拟(2)对偶(3)借喻(4)夸张 D.(1)比喻(2)对偶(3)借代(4)夸张

5.下面一组句子中,属于化用或改选古人诗词名句的一项是()(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2)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3)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4)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5)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A.(2)(3)(5)B.(1)(2)(3)C.(1)(3)(4)D.(1)(2)(4)

二 阅读[端正好],完成6—8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6.这支曲子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景物?

7.在“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中,“染”和“醉”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个词妙在何处?

8.对这支曲子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支曲子主要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B.整支曲子是通过主人公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其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C.所选择的几种带有季节性特征的景物融为一体,构成了辽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D.“晓来”两句是自然景物的客观再现,其中“总是离人泪”是对前一问句的回答。

阅读选段,完成9——10题。[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屯屯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9.“马儿屯屯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中“屯屯”与“快快”自相矛盾吗?

10.选出对这段文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像[端正好]一样,这支曲子也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B.莺莺希望能用柳丝把张生的马和她的车系在一起,还希望时光不再过去,意在表达不再分离的依依之情。C.[滚绣球]是从正面刻画莺莺与张生难分难舍的复杂内心世界。

D.这段心理独白生动地表现出女主人公既充满怨恨又无可奈何的愁苦心情。

拓展延伸.

试以《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一比较分析。

下载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9.7)8 苏教版必修1[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测试题(9.1-9.7)8 苏教版必修1[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