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食物安全吗》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
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加工食品,什么是天然食品。能对食物包装袋上信息进行简单分类。知道食物包装袋上信息与食物安全有关,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利弊。
2、分析并分类关于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力。在识读食物包装袋信息过程,能够发现与食物安全有关的信息。通过分析生活中食物安全实例,知道怎样做到安全饮食。
3、提高食物安全的意识,初步建立科学生活的观念。体会到科技进步给食品工业带来的巨大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食物安全的重要性。教学难点: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分类。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新课
师: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老师也给大家搜罗了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大家请仔细观看,并在观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多媒体播放图片。学生看完谈感受。
生:我认为我们周围的食品存在很大问题,以后要好好分辨。
生:……
师:看来我们还真得注意食物的安全问题。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大家经常吃的食品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探究有关食物的问题。
(二)、认识食物的分类
1.小调查:同学们平时最喜欢吃什么?(交流)生:冰激凌、蛋糕、鸡腿、巧克力……
2.分类活动:全班每个人将自己最喜欢吃的一种食物写在小纸片上,并按类张贴。
3.小结:人们通常将生吃的食物或经过现场简单加工煮熟的食物称为天然食品,而把那些经过工厂加工的食物,叫做加工食品。
(三)、认识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
1.问题:加工的食品有什么特征?(讨论、交流)生:含有色素、含有添加剂、吃多了有害、营养损失……
2.提出有关食品包装袋有关问题,完成观察一种食品包装袋,找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并尝试分类的任务。(观察、讨论汇报)3.探究新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包装袋上标明了这些信息呢?
(1)布置观察其他食品包装袋任务,提出观察要求:仔细观察、填写观察记录表、讨论哪些信息是我们在选购加工食品时最需要关注的。
(2)交流讨论:怎样判断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什么是“三无产品”? 生:看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与保质期…… 4.小结。
(四)、探讨食物安全的有关问题
1.提问:平常我们吃的食物安全吗?你能举出具体的事例吗? 生:我听爸爸妈妈说一些食物比如腊肠里面就喊有很多添加剂所以吃起来很香…… 2.讨论、交流。
3.讲述:我们平常吃的食物是安全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原本应该是安全的食物就有可能变成不安全的食物,吃了容易生病,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老师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树立起强烈的食物安全意识,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健康、更加美好。4.布置课外活动:(出示瓶、碗、袋等不同的食品包装物图片)收集各种食品包装物,观察包装物上的信息,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查找有关
资料,然后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本课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把教学的重心定位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上,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地充当“促进者”的角色。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走出课堂,寻找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鼓励学生将他们自己掌握的各种各样的知识、经历过的事情“带到”课堂中来。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充满真诚、互相讨论、互相交流。
在本课中,学生的活动很有自主性,表现在他们学习活动中具有的独立的主人翁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如自我布置“博览会”,自我整理调查报告,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
第二篇:四年级科学《我们的食物安全吗》教学反思
开始联系学生吃饭,然后定义两种食物,找到学生说一点,让他们注意加工食品和天然食物的区别,让他们谈谈自己的食物,加工食品,这是天然食品,似乎不太忙,然后通过药物的定义导致添加剂和色素,例如,让学生了解它的作用,就是让色彩有吸引力,我也让学生看到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的色差,然后看看食品包装袋中的添加剂,对书中的例子看了各种添加剂,并了解他们的口味,颜色,保水性,保存作用,通过这些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添加剂对食品的好处,我说添加剂吃更多的麻烦,目前的食品问题主要是添加剂超出安全范围,当然,保质期的问题,然后谈谈自然的安全食物问题,因为前面花了太多时间,所以只说了两点,然后再把措施说一点,这一课就下课了,对于本课,已经谈过很多次了,但是也包括在学校的外国竞争,也使用了几种方法,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也许有机会回来后来
第三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吸水吗》教学实录
《它们吸水吗》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带了几位朋友,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吗?
生:它们是由木头、纸、金属、塑料做的。师:还有一位朋友,大家认识它吗? 生:海绵。
师:(实物展台展示)假装洒水,用海绵吸水。水怎么不见了? 生:水被海绵吸走了。
师: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我们知道四种材料(出示图片)的硬度和韧性都不相同,它们的吸水性能如何呢?我们来就来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师板书课题)
二、哪种材料容易吸水
师展示材料:木片、纸片、金属片、塑料片,问: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 生:用滴管吸各吸一滴水,分别滴在木片、纸片、金属片、塑料片上,看哪种材料吸得多。生:要吸一样多的水。
生:可以看水滴在那些材料上的变化。师: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如何记录?
生: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生: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生: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师:说的对,要注意实验的公平性,还要注意记录,最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大约5分钟。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我们的发现。第1小组先来吧。
生:水滴在金属片上稍微有点扁,面积要大一点;水滴在塑料片上鼓鼓的,面积稍小一点。水滴在纸片上很快就没有了,留在纸上的面积很大;水滴在木片上慢慢変没。生:木片的吸水速度最快。
生: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分别是:纸片、木片、铁、塑料。
师:为什么纸片最容易吸水? 生:纸上有一些小孔!生:纸不结实。
三、观察活动:观察比较餐巾纸、铅画纸
师: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师: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 生:我们把纸撕开,看看里面有什么。
生小组观察,约3分钟。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纸上有一些小凹洞。生:纸上能写字。生:我们发现纸上有草。
生:我们把纸撕开,发现纸的边上有些小毛毛 生:我们也发现纸的边上有些小毛毛 师:你们在哪写纸上发现有小毛毛呢? 生: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小毛毛。
师:在科学课上,我们把这些小“毛毛”叫做纤维。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按照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轻轻搅拌一下的顺序进行观察。
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生:我们发现纸的纤维非常细小。
四、造一张纸
师:介绍造纸术: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师介绍科学家----蔡伦(62-121),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县)人,东汉宦官,他改进了造纸技术,以树皮、破渔网、麻头、破布为
原料,纸造价低,易于普及,天下称“蔡侯纸”。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师:大家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用课件展示造纸方法)
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分发到小组,学生造纸。
师: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生:我们造的纸有的厚,有的薄;颜色黑的、白的,有些乱。我们用的纸很白,厚度也很均匀。
生:纸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
师:纸的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
生:要把纸浆打得薄一点,碎一点。
师:通过对纸的研究,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 生:因为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生:纤维和纤维之间有一些小孔洞,纸会到这些小洞洞里。师:说得很有道理,因为纤维之间有看不见的小缝隙,纸才能吸水。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纸。下面我们来比比,一分钟之内哪个小组说出各种纸的名字多。你所知道的纸都有哪些用途? 生:牛皮纸可以包装物品。生:餐巾纸可以吸水。生:信纸可以写信。生:皱纹纸可以做纸花。
生:纸箱纸可以包装货物。生:复写纸可以复写字。
师播放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纸,感受纸的多样性:看了这些介绍,你有什么感想? 生:人类太聪明了!
生:原来有这么多种类的纸呀!生:我也要发明新型的纸!
师: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生:用过的纸有的还可以再利用,有的就不能再用了。生:有的废纸可以再加工制作成新纸。生:以后,我要节约用纸,不能浪费。
师:说的对,纸在制作过程中会使用很多原材料。我们以后不光要自己节约用纸,还要倡导身边的人,爱惜纸,节约纸。下课!
第四篇:苏教版科学四上《我们吃的食物安全吗》教学设计
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研究食物添加剂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2.意识到安全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食物色素和添加剂、污染分析中意识到安全食用食物的重要性。
2.增强安全饮食的意识,关心食品的安全问题。3.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对食品的污染、保障食物的食用安全。科学知识:
1.了解天然食品与加工食品的区别。2.初步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其利弊。3.知道安全饮食的常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意识到安全食用食物的重要性; 难点:认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危害。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食品安全性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鹿奶粉事件吗?(视频播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那么我们的食品安全吗?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天然食品与加工食品
1.调查:如果有一杯芬达与一杯鲜榨橙汁给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杯饮用呢?
2.统计:为什么喜欢喝橙汁的同学比较多一些? 3.分析原料成分:出示两者的配料 橙汁:鲜橙、水。
芬达:碳酸水(水+二氧化碳)、白砂糖、柠檬酸、香料、苯甲酸钠、日落黄。
4.认识天然食品与加工食品
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像芬达这样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叫加工食品,在处理的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像鲜榨橙汁这样的食品未经过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叫天然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
5.举例:我们平时吃的东西哪些是天然食品,哪些是加工食品?
(二)认识食物中的添加剂 1.认识色素。
(出示橙色饮料)你知道这瓶饮料中的漂亮颜色是什么? 色素是加工食品中的一种添加剂。2.色素分天然色素和人造色素。
天然色素按其来源又分三类:植物色素,如胡萝卜素、叶绿素、花青素等;动物色素,如血红素、胭脂虫红等,微生物色素,如红曲色素、核黄素等。
天然色素的特点:大都来自水果、蔬菜和动植物,因而对人体的安全性比较高,能够更好的模仿天然物的颜色,色调较自然。但是成本较高,保质期短。
人造色素的特点:色泽鲜艳,色调多,调色易,成本低,被广泛应用于加工食品中。
3.色素的危害:人造色素多数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的,它们不但无营养价值,而且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其毒害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分一般毒性、致腹泻、致癌。4.区分天然色素和人造色素的方法:
(1)天然色素是由瓜果、蔬菜等酿制而成,应该具备一些比较天然的颜色和香味;人工色素,颜色一般会比较鲜艳,味道比较重。
(2)品尝法:品尝后,如果舌头上留有很明显的颜色,是人工色素;如果舌头上留有的颜色不明显,是天然色素。5.色素只是加工食品中的一种添加剂,你还知道哪些食品添加剂? 香料 防腐剂等
三、食品安全
(一)了解我们吃的新鲜食物的安全性问题:
教材P50图,肉、鱼、蔬菜等这些我们吃的新鲜食品是否安全?
(二)怎样注重食品安全 讨论防止污染的对策
四、课外拓展
(一)市场调查:了解市场有哪些不安全的食物
(二)出一份安全食用食品保障身体健康小报
五、随堂练习
1.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和()。2.购买加工食品要注意看()期和()期。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注意食品安全?
答:(1)注意看生产日期;(2)多清洗多浸泡;(3)少吃腌腊食品;(4)多吃绿色食品
六、板书设计
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加工食品 天然食品
色素:天然、人造
购买加工食品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温馨提示:出门时请多穿衣物注意保暖,防止气温下降给你的身体带来不适。
第五篇: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
《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2. 知道如何保护人体的消化器官。
3. 回顾进食过程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消化器官及其作用。4. 意识到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述对人体消化器官的研究成果。教学准备:
1. 面包、苹果、纯净水等食物。
2. 有关消化器官的以及食物消化过程的课件。3. 学生课前准备食物的消化有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我们今天吃了哪些食物?谁知道这些食物到哪里去了? 生:都到肚子里去了。生:到胃里去了。……………
[从学生最熟悉的“吃”入手,创设情景,食物到哪里去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
二、实验探究,体会感知消化过程。师:看到这些食物,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想把它吃掉。生:想尝尝是什么味道。
师:尝尝桌上食物的味道,把你吞咽食物过程的感觉告诉老师。学生边吃边体会
三、讨论交流,认识消化器官。
师:同桌相互讨论、推测食物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吃进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 汇报交流结果 生:通过管子到胃里。
生:嘴巴嚼碎了,就到胃里去了。……
[让学生亲身经历“咽”的过程后,进行大胆猜测,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 师:课件展示,认识消化器官(板书课题)你刚才的猜测正确吗? 师:认识了消化器官,消化器官各部分是怎么工作的呢?请齐声阅读资料(课件出示)
师:现在用自己的话说说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
生:“食物从口腔出来就到了食道,又从气管到了胃里,从胃里出来又到了小肠,最后进入大肠。”(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生:“食物先被口腔消化,然后通过食道进入胃里,小肠又把不能消化的通过大肠排出来。生:“我想画出来。” …… [尽可能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自己的方法来描述,让学生尽量的来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的自信心]
5、教师小结
四、联系实际,进行饮食卫生教育。
师、消化器官具有供给人体营养的作用,消化器官健康了,人才能健康,你们知道应该怎样注意饮食卫生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电击相应的情景图)生:不能吃太饱。生:饭前、饭后要洗手。
生:不能吃腐烂的食品,不能吃过期的食品。生:不能吃的太饱,不然会难受。……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饮食卫生安全的重要性,从而体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师:是啊,为了保护消化器官,我们应该做到吃饭要细嚼慢咽;吃饭要定时定量,不能狼吞虎咽,这样会增加肠胃的负担;饭前饭后要洗手;不耻腐烂变质的东西西,这样可防止肠道的传染病;例如激痢疾急性肠炎等;饭后不作剧烈运动等等。为了人们身体健康民间还有很多有关的谚语,请看:
吃得快,饿得慌,即伤胃又伤肠 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要想肠胃好,只吃八分饱
狂饮伤身,暴食伤胃
食宜早谢,食宜缓些,食宜少些,食宜软些
[通过民间谚语再一次对学生进行饮食安全的教育]
4、教师小结
师:谁能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外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去收集一些有关饮食健康的谚语歌谣并把它告诉你的亲人和朋友。[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中,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应有知识的能力及关心自己爱护他人的好习惯。从小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板书设计: 食物的消化
食物→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