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19-05-15 03:3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范文)》。

第一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范文)

《登月之旅》课堂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玻璃球、手电筒等。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太阳落山后,月亮就是天空中最明亮的天体了,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月亮!

2、播放一段月色溶溶的录像。

3、师:看完以后你觉得月色怎么样? 生:美丽

师:对,确实挺美。

4、师:这么美丽的月亮上究竟有什么呢?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想弄清楚,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因此只能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从而编造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们能说出一两个来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具体情节你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回家查一查。这些神话故事都反映出古人对月球美好的向往。

(二)初识月球,了解环形山。

1、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大约500年前人们发明了望远镜。科学家们利用望远镜观察月亮就显得比较清晰了。这是意大利著名的伽利略和他制作的望远镜。他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望远镜观察月球的人。现在大家看几幅月亮的近景。仔细观察一下,从这幅月面图上,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

学生:很多坑坑洼洼的地方。师:这种坑坑洼洼称为什么? 生:环形山。

2、师:对,环形山。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时,就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坑、高地和平原,伽利略把这些坑叫做环形山。

(三)质疑探究,讨论实验。

1、师:这些环形山有的直径有数百千米,有的深几百米。那么,看完以后,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1:陨石为什么会撞击月球?撞击的陨石哪去了? 生2:为什么这些环形山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生3: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

2、师:同学们探究的欲望真浓,这些问题,也是正是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今天我就着重来研究“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其他的同学们以后再研究好不好?(板书:环形山的形成)

师:那么,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呢?大家有没有知道的? 小组讨论并进行交流。学生发言:流星和陨石的撞击。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的课本。

师:真是一位爱学习的好学生!大家同意吗?同意的举手。(板书:流星和陨石的撞击。)

3、师:那为什么环形山大小不同呢?(板书:环形山大小)生:有的陨石大撞击出的坑就大而且深,陨石小撞出的坑就小而且浅。

师:也就是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大小有关,大家同意吗? 大家再想一想,环形山的大小还可能与什么有关? 生:陨石撞击月球的力度。师:或者叫陨石下落的高度。师:具体是什么关系呢?

生:陨石下落的高度越大,撞击所形成的环形山就越大;陨石撞击月球的高度越小,环形山就越小。

(板书:陨石的大小、陨石下落的高度。)

4、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现在我们得用实验来证明,模拟一下陨石撞击月球表面的情景。

5、分析实验方案。(1)材料分析。(出示课件实验记录表)师: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做实验呢?

生:可以用大小不一的玻璃球来模拟陨石,沙子模拟月球的表面。师:为什么用玻璃球?

生:因为玻璃球下落后咋的坑比较好测数据。你怎么会想到要用沙子的呢? 生:因为月球表面相对比较松软。(2)具体过程分析。

师:好,现在模拟的材料我们都有了,如果我们假设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有关,这个实验该如何来做?

学生:将大小不同的玻璃球从同一高度落下,观察在沙盘上形成的坑的情况。

师: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一定要从同一高度丢下呢? 生:因为在同一高度才能比较玻璃球大小对环形山的影响。师:怎么样才会使玻璃球是在同一高度落下呢?

生:双手平举、用直尺来固定高度、两个人举到同一高度。师:那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课件展示实验注意事项)师:小组内我们应该如何分工呢?

小组长发言:一人用直尺控制高度,两人负责扔大小不同的玻璃球,一人负责测量沙坑的直径和深度。一人负责记录数据,一人负责把沙坑抹平。

师:那如果我们的假设是环形山的大小是与陨石下落的高度有关,那这个实验又该怎么做呢? 生:将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从不同的高度丢下,观察在沙盘中形成的坑的大小。

师(追问):玻璃球为什么要大小相同?

生:因为我们要判断是否与高度有关,玻璃球的大小必须是相同的,否则就无法判断。

师:这大小相同的玻璃球我们应怎样来选择? 生:可以选择同一个玻璃球。

师:同学们考虑得真细致,在实验时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吗?

(四)模拟实验,交流发现。

1、师:同学们需要的材料已经准备了吗?请大家根据各组的假设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做一做这个模拟实验,提醒一下,刚才我们所讨论的注意点一定不能忘记哟,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既快又好。

2、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

3、交流:哪一小组先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利用视频展台上前根据实验记录表汇报)还有哪一组也想到前面来汇报?。

(请2-3组进行汇报,及时进行表扬评价。)

(五)日照实验,了解观察时间。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和陨石下落的高度有关,还有些其他的因素,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研究。现在我们来看看在沙盘中形成的这些沙坑,怎样才会看得更加清晰呢?

生:通过手电筒照射。

师:请同学们利用手电筒的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照一照沙盘上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看看怎样的照射角度看到的沙坑最明显。

学生做实验

生:我们发现手电筒直射时沙坑和它周围的沙子都很亮,坑看上去不太明显,而斜射时,沙坑就会形成影子,明暗非常明显,沙坑也就看得很清楚。师:我们都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所见到的明亮的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后反射到我们地球的。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觉得什么时候观察月球的环形山效果最好?

生回答。

师:我们要选择好时机,由于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什么影子;农历初

七、初八和22、23左右,阳光斜射,在明暗分界限处的环形山立体感强,所以这些天观察效果好)

(六)飞天登月,再识月球。

1、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从古时候起,人们就一直渴望着了解月球,更多地认识月球,甚至幻想着能飞上月球。人类的登月梦想实现了吗?

2、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来一次登月之旅吧!(板书课题:登月之旅)

(课件播放“阿波罗号”登月视频)

3、师:亲历了月球之旅,相信大家对月球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人们登上月球后还有哪些发现?请看课本P44页。

学生交流月球知识,老师展示补充其他知识。

(七)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今天我们是随着美国的“阿波罗11号”登上了月球,我们有没有希望搭乘中国自己的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呢?

生:有!

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一个个都充满了信心呀。虽然美国早在1969年就实现了载人登月,但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我国的神州五号飞船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绕地球飞行。神舟六号飞船实现了载多人绕地球飞行。近几年我国还进行了嫦娥探月工程。(看课件,课件播放“嫦娥一号升空视频)

2007年10月14日,〈〈嫦娥一号〉〉卫星担负着四大任务,载着中国祖祖辈辈的登月希望,向月亮飞去。〈〈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成功了,这标志着我们中国人在不远的将来将要登上月球,也标志我国在航天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让我们重温一下那紧张,激动人心的一刻。

播放《嫦娥三号》登月实况。

2、师:今天,我们的“嫦娥探月工程仅仅是我国探索月球的起点,到我们能真正登上月球,甚至建立月球基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为了早日实现登月的梦想,让我们努力学习吧!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细细研读了教学参考书,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了设计。活动导入环节通过欣赏视屏,不仅使学生在音乐和美图的欣赏中获得美感和对月亮的亲切感,同时也使学生从多角度感知人类对月亮的感情。这一环节是建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第二环节通过资料的阅读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人类认识月球的历史。远近不同距离拍摄的月球图片给学生带来了认知的方便。第三环节,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环形山形成的原因,继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在活动中学生的假设和猜想还是很大胆的。在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中,教师的引导和细节点上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其实真的很简单。因为这样,所以我调整了教材的使用策略。这样做,使学生有更多自己的思考,可以自己参与设计实验,自己明确实验的要点和目标、注意事项,自己思考并总结出模拟环形山的方法。从而了解月球环形山为什么会是大小不

一、深浅不同且近似圆形的原因。这样的延伸要求看似轻描淡写、可有可无,但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科学探究方向的引导却起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看得更清楚”的理解上存在偏差。部分学生认为比较光亮就是清楚。所以教师的陈述还要再斟酌。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课堂教学实录[推荐]

《登月之旅》课堂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录像,请看大屏幕。(播放“月球月色录像资料)生:认真观看录像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月亮、月球

师:你去过月球吗?想去吗? 生:没有,很想去旅行。

师:好!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月球旅游。板书:登月之旅

(二)人类对月球的逐步认识过程 师: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神话? 生: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师:能把具体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生:讲故事。

师:同学们准备得很充足,故事讲得很好,那是真的吗? 生:不是。那仅是神话传说。

师:对,那是当时人们受科技知识制约,对月球认识不足,于是就编造了这些神话,大家阅读课本42页进一步了解月球。生:阅读课本。

师:课件展示月球上的环形山和地球上的陨石坑,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由此可以推测出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小组讨论并进行交流。

学生发言:流星和陨石的撞击。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刚才阅读课本。

师:那为什么环形山大小不同呢? 小组讨论并进行交流。

学生发言:这与陨石撞击月球的力度、陨石的大小有关。师:大家总结的很好,陨石撞击月球的力度我们可以借助陨石下落的高度来代替。下面用模拟实验来进一步来了解环形山形成大小不同的原因?出示课件沙盘“环形山”大小原因探究实验:问题:沙盘“环形山”的大小与下落石子哪些因素有关?预测:沙盘“环形山”的大小与下落石子有关,下落石子,沙盘“环形山”。不变因素,改变因素,记录环形山的大小。小组交流讨论后做实验。师巡视指导。

师:哪一小组先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利用视频展台上前根据实验记录表汇报)还有哪一组也想到前面来汇报?。

(请2-3组进行汇报,及时进行表扬评价。)师:同学们刚才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和陨石下落的高度有关,还有些其他的因素,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研究。现在我们来看看在沙盘中形成的这些沙坑,怎样才会看得更加清晰呢? 生:通过手电筒照射。师:请同学们利用手电筒的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照一照沙盘上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看看怎样的照射角度看到的沙坑最明显。学生做实验

生:我们发现手电筒直射时沙坑和它周围的沙子都很亮,坑看上去不太明显,而斜射时,沙坑就会形成影子,明暗非常明显,沙坑也就看得很清楚。师:我们都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所见到的明亮的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后反射到我们地球的。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觉得什么时候观察月球的环形山效果最好? 生回答。

师:我们要选择好时机,由于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什么影子;农历初

七、初八和22、23左右,阳光斜射,在明暗分界限处的环形山立体感强,所以这些天观察效果好)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来一次登月之旅吧!对月球作更进一步的了解。

(课件播放“阿波罗号”登月视频)生认真观看视频。

师:亲历了月球之旅,人们登上月球后还有哪些发现?请看课本P44页。学生交流月球知识,老师展示补充其他知识。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今天我们是随着美国的“阿波罗11号”登上了月球,为了早日实现我们自己登月的梦想,让我们努力学习吧!

教学反思: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筛选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体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探索宇宙的意识和兴趣。模拟实验环节,通过图片引导和学生间交流,学生知道环形山形成大小与与撞击月球陨石大小和高度有关,然后用控制变量法来模拟此实验,特别注意石子要自由下落。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能对所提供的信总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2、科学知识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了解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人类登月工程和探索火星工程的伟大。

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太阳落山后,月亮就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了。“今月照古人”,从古时候起,美丽的月亮就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人类的理想不能实现,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神话故事,你能说出一两个来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

好,那么现在我们一起踏上这神秘的登月之旅吧!首先老师想让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

2、播放一段月色溶溶的图片。

(二)初识月球,体会人类探索过程 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

1、自古以来人类对月球的遐想和探索。

2、伽利略观察月球

(1)介绍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月球。(2)简要介绍环形山、月海。

3、现代人类的登月工程。(课件播放登月之旅视频)

(三)模拟实验,交流发现。

1、同学们需要的材料,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请大家根据各组的假设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做一做这个模拟实验,提醒一下,刚才我们所讨论的注意点一定不能忘记哟,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既快又好。

2、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

3、交流:哪一小组先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利用视频展示台上前根据实验记录表汇报)还有哪一组也想到前面来汇报?。

(请2-3组进行汇报,及时进行表扬评价。)

(四)日照实验,了解观察时间。

过渡:同学们刚才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和陨石下落的高度有关,还有些其他的因素,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研究。现在我们来看看在沙盘中形成的这些沙坑,怎样才会看得更加清晰呢?

1、如果我们能借助一些东西的话,你认为可借助什么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出这些石子坑?

2、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手电筒的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照一照沙盘上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看看什么角度看到的沙坑最明显,记录员要及时将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交流实验现象

师:好,同学们都做得很认真,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各组的发现。生:我们发现手电筒直射时沙坑和它周围的沙子都很亮,坑看上去不太明显,而斜射时,沙坑就会形成影子,明暗非常明显,沙坑也就看得很清楚。

4、我们都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所见到的明亮的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后反射到我们地球的。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觉得什么时候观察月球的环形山效果最好?

(我们要选择好时机,由于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什么影子;农历初

七、初八和22、23左右,阳光斜射,在明暗分界限处的环形山立体感强,所以这些天效果好)

(五)飞天登月,再识月球。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从古时候起,人们就一直渴望着了解月球,更多地认识月球,甚至幻想着能飞上月球。人类的登月梦想实现了吗?

2、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来一次登月之旅吧!(板书课题:登月之旅)

(课件播放“阿波罗号”登月视频)

3、亲历了月球之旅,相信大家对月球又有了更多的了解,人们登上月球后还有哪些发现?见书P44页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今天我们是随着美国的“阿波罗号”登上了月球,我们有没有希望搭乘中国自己的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呢?

2、(有!)看来我们的同学们一个个都充满了信心呀。虽然美国早在1969年就实现了载人登月,但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课件播放“嫦娥一号升空视频)

10月14日,〈〈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担当四大任务,载着中国祖祖辈辈的登月希望,向月亮飞去。〈〈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了,这标志着我们中国人在不远的将来登上月球,也标志我国的航天领域迈入了世界航天的先进之列。让我们重温一下那紧张,激动人心的一刻。

3、今天,我们的“嫦娥一号”探月工程仅仅是我国探索月球的起点,到我们能真正登上月球,甚至建立月球基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学们,让我们为了早日实现登月的梦想,共同努力吧。

4、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二十年后,在你们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可以乘自己的飞船进行月球旅行了,课后请问学们写一篇“登月旅行”导游解说词,准备参加全班月球导游解说竞赛。讨论交流。

(你的准备非常充分,相信你的月球之旅一定会很愉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登月之旅

古代

遐想

1609年

望远镜环形山

如今

登月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教案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太阳落山后,月亮就是天空中最明亮的天体了,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月亮!

2、播放一段月色溶溶的录像。

3、看完以后你觉得月色怎么样?(美丽)师:对,确实挺美。

4、这么美丽的月亮上究竟有什么呢?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想弄清楚,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因此只能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从而编造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们能说出一两个来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具体情节你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回家查一查。这些神话故事都反映出古人对月球美好的向往。

(二)初识月球,了解环形山。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大约500年前人们发明了望远镜。科学家们利用望远镜观察月亮就显得比较清晰了。这是意大利著名的伽利略和他制作的望远镜。他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望远镜观察月球的人。现在大家看几幅月亮的近景。仔细观察一下,从这幅月面图上,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环形山)

2、对,环形山。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时,就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坑、高地和平原,伽利略把这些坑叫做环形山。

(三)质疑探究,讨论实验。

1、、谈话:这些环形山有的直径有数百千米,有的深几百米。那么,看完以后,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怎样撞击?陨石为什么会撞击月球?撞击的陨石哪去了?为什么这些环形山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等等)

2、同学们探究的欲望真浓,这些问题,也是正是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今天我就着重来研究“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其他的同学们以后再研究好不好?(板书:环形山的形成)

师:那么,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呢?大家有没有知道的? 小组讨论并进行交流。学生发言:流星和陨石的撞击。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的课本。

师:真是一位爱学习的好学生!大家同意吗?同意的举手。(板书:流星和陨石的撞击。)

3、师:为什么环形山大小不

一、深浅不一呢?(板书:环形山大小)

生:有的陨石大撞击出的坑就大而且深,陨石小撞出的坑就小而且浅。

师:也就是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大小有关,大家同意吗? 大家再想一想,环形山的大小还可能与什么有关? 生:陨石离月球的远近或者叫陨石的高度。师:具体是什么关系呢? 生描述。

(板书:陨石的大小、陨石下落的高度。)

4、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现在我们得用实验来证明,模拟一下陨石撞击月球表面的情景。

5、分析实验方案。(1)材料分析。(出示课件实验记录表)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做实验呢?可以用什么来模拟陨石?用什么来模拟月球的表面的土壤,也就是月壤?

你怎么会想到要用沙子的呢?(覆盖整个月球表面的月壤,由岩石碎屑、矿物颗粒、玻璃、陨石碎片等组成的松散堆积物。)

(2)具体过程分析。

好,现在模拟的材料我们都有了,如果我们假设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有关,这个实验该如何来做?

学生:将大小不同的石子从同一高度落下,观察在沙盘上形成的坑的情况。师: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一定要从同一高度丢下呢?怎么样才会使石子是在同一高度落下呢?

生:双手平举、用直尺来固定高度、两个人举到同一高度„„ 师:小组内我们应该如何分工呢?

小组长发言:一人用直尺控制高度,两人负责扔大小不同的石子,一人负责测量沙坑的直径和深度。一人负责记录数据,一人负责把沙坑抹平。

小结:我们要验证环形山的大小是否与陨石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必须要注意让大小不同的石子从同一高度落下。(出示注意事项)

师:那如果我们的假设是环形山的大小是与陨石下落的高度有关,那这个实验又该怎么做呢?

生:将大小相同的石子从不同的高度丢下,观察在沙盘中形成的坑的大小。

师(追问):石子为什么要大小相同?

生:因为我们要判断是否与高度有关,石子的大小必须是相同的,否则就无法判断。

师:这大小相同的石子我们应怎样来选择?如果用同一个石子,我们实验时要注意什么?(1、取石子时一定要小心,不要把形成的沙坑破坏了。

2、要把前一次实验的沙面铺平以后在进行第二次试验。)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从不同高度丢下相同大小的石子。)师:同学们考虑得真细致,在实验时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吗?(丢石子时力度要均匀;重复做时,要把沙盘重新抹平;最后形成的沙坑要放在那儿,不要抹掉;实验时要认真观察,记录沙坑的大小用宽度和深度,要用同一人测量数据,不能更换„„)

(四)模拟实验,交流发现。

1、同学们需要的材料已经准备了吗?请大家根据各组的假设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做一做这个模拟实验,提醒一下,刚才我们所讨论的注意点一定不能忘记哟,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既快又好。

2、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

3、交流:哪一小组先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利用视频展台上前根据实验记录表汇报)还有哪一组也想到前面来汇报?。

(请2-3组进行汇报,及时进行表扬评价。)

(五)日照实验,了解观察时间。

过渡:同学们刚才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和陨石下落的高度有关,还有些其他的因素,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研究。现在我们来看看在沙盘中形成的这些沙坑,怎样才会看得更加清晰呢?

生:通过手电筒照射。

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手电筒的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照一照沙盘上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看看怎样的照射角度看到的沙坑最明显,记录员要及时将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交流实验现象

生:我们发现手电筒直射时沙坑和它周围的沙子都很亮,坑看上去不太明显,而斜射时,沙坑就会形成影子,明暗非常明显,沙坑也就看得很清楚。

4、师:我们都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所见到的明亮的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后反射到我们地球的。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觉得什么时候观察月球的环形山效果最好?(我们要选择好时机,由于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什么影子;农历初

七、初八和22、23左右,阳光斜射,在明暗分界限处的环形山立体感强,所以这些天观察效果好)

(六)飞天登月,再识月球。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从古时候起,人们就一直渴望着了解月球,更多地认识月球,甚至幻想着能飞上月球。人类的登月梦想实现了吗?

2、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来一次登月之旅吧!(板书课题:登月之旅)

(课件播放“阿波罗号”登月视频)

3、亲历了月球之旅,相信大家对月球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人们登上月球后还有哪些发现?请看课本P44页。

(七)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今天我们是随着美国的“阿波罗11号”登上了月球,我们有没有希望搭乘中国自己的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呢?

2、(有!)看来我们的同学们一个个都充满了信心呀。虽然美国早在1969年就实现了载人登月,但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我国的神州五号飞船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绕地球飞行。神舟六号飞船实现了载多人绕地球飞行。近几年我国还进行了嫦娥探月工程。(看课件,课件播放“嫦娥一号升空视频)

2007年10月14日,〈〈嫦娥一号〉〉卫星担负着四大任务,载着中国祖祖辈辈的登月希望,向月亮飞去。〈〈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成功了,这标志着我们中国人在不远的将来将要登上月球,也标志我国在航天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让我们重温一下那紧张,激动人心的一刻。

播放《嫦娥三号》登月实况。

3、今天,我们的“嫦娥探月工程仅仅是我国探索月球的起点,到我们能真正登上月球,甚至建立月球基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为了早日实现登月的梦想,我们必须努力学习。

4、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假如二十年后,在你们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可以乘自己的飞船进行月球旅行了,在出发前,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讨论交流。

(你的准备非常充分,相信你的月球之旅一定会很愉快。)

第五篇:六年级科学上册-登月之旅-教学设计范文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大庄小学 高兰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3、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4、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

5、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重点、难点:

1、了解月球基本情况

2、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实验探索的方法和借助于多媒体图片教学的手段来引领学生学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月亮是天空中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天体,你们想上月球上旅行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登月之旅。(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了解人类从古到今的探索过程

谈话:同学们,太阳落山后,月亮就是天空中最明亮的天体了。“今月照古人”,从古时候起,美丽的月亮就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

学生交流,出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故事。

在古代人们为什么实现不了登上月球的愿望呢?(技术落后)

正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才一步步的实现了登月的梦想。下面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科学家们探索月球的艰辛历程吧。

了解了人类的登月之旅,你有什么感想。学生交流。

三、实验: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1、课件出示陨石坑和环形山图,谈话:你想知道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吗?下面我们通过两个模拟实验来研究一下。请同学们按照43页“动手操作”的要求准备好实验的材料。

2、出示实验的注意事项。

3、引导实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写活动记录。

四、解疑分享

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分享。

2、小结:看来还真是被砸出来的,这些坑的大小与深浅不仅取决于流星和陨石的大小,而且还取决于它们的撞击速度、距离。

3、了解人类探月的成果

4、指导朗读阿姆斯特朗的话。5.阿姆斯特朗的话是什么意思?

五、拓展。

2017年11月28日

下载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登月之旅》说课稿(5篇模版)

    《登月之旅》说课稿 蒲县薛关小学 曹佳鹏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登月之旅》。本课教学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范畴......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与反思_201112033353318

    《登月之旅》教学反思 回民社区小学孙立国教学课题: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 探索宇宙》中的第1课。 教学背景:《登月之旅》是《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月亮是地......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食用菌》教学实录

    《食用菌》 教 学 实 录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食用菌》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物、网络资源及其它信息来源,认识较多的食用菌;知道蘑菇......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磁铁》教学反思

    电磁铁的磁力(一)教学反思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按新课标的要求主要体现了两点:(1)以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起点。在教学中,注意对学......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实录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能设计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对比实验,控制实验变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 |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 |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作为本学期的第一课,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有利于促进一学期的学习。如何激发......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

    《馒头发霉了》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活动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将自己携带的发霉的馒头展示给大家看。这样抛砖引玉,问:你们在生活中,看到什么发霉了?是什么样子的?这学生就纷......

    小学科学《太阳》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尊重学生意愿创设自主探究空间 ——鄂教版小学科学《太阳》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一、提出探究问题 师: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带来温暖。每当你看到太阳时,是否为它的神秘而提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