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与基本策略
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与基本策略
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与基本策略
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与基本策略是专题教学
目前,语文教学一片混乱,耗时费力而收效甚微,误尽苍生而欲罢不,人们都在追问语文教学的出路何在?其实,要问路在何方,首先必须知道目的地在哪里,然后便知语文教学的出路就是达到语文教学之目的的方法和途径。那么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教会学生掌握语言,教会学生阅读,教会学生赏析,教会学生表达。语文教学的出路问题,就是寻找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达到这四个教学目的。关于教学方法的问题,千古一爱在《用文艺理论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学,全面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一文提出了五个级别的阅读教学模式,即分析阅读教学,比较阅读教学,专题阅读教学,广泛阅读教学和写作阅读教学,初步回答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方法的问题,也就是说初步回答了语文教学的出路问题。教学方法已经有了,就是上述五个级别的阅读教学模式,如何统筹使用这些教学方法,使得语文教学之花开得步步高高呢?这就属于教学策略的问题,今愿对如何统筹使用这五个级别的阅读教学法作进一步的说明和补充,也就是在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回答语文教学的出路问题。
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专题阅读教学。依靠专题阅读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向左,统领起分析阅读教学及比较阅读教学,教会学生如何抓住课文的基本内容,此其一。其次教会学生如何展开研究性阅读及如何对文章进行赏析和评论,此其二。向右,统领起广泛阅读教学及写作阅读教学,此其三。贯穿在教学的初期阶段是以专题教学的方式教会学生掌握语言,包括字词句修段的学习,在掌握语言的同时学会分析的方法及系统地看问题的方法。
首先以专题教学的方式教会学生阅读,学会抓取文中的信息。学会阅读包含两个方面的任务,从内容上说,就是学会从文中抓取信息;从形式上说,就是初步掌握语文之所以是语文在形式上的特征。这个任务由分析阅读教学及比较阅读教学去完成。怎样学会阅读呢?分析阅读教学认为,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需要使用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人使用过的圈点勾画批注的细读和笔读的方法,这是分析阅读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其余的任务,如理清课文思路,归纳课文结构,学习表现手法,掌握语言技巧等等学习文章内容诸要素及形式诸要素等方面的任务都依托这个基本点展开。然而现在的语文教学,却是一种看不见课文主要内容的信口开河的教学,学什么以及怎么学完全由教科书及教师去确定,特别是近几年的民主教学,更是成了贫嘴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不仅中学语文教学是这样的,就连大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的。每年大学生毕业的时候都要卖掉教材,同时还要卖掉课堂笔记。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便可看到,一方面是他们读过的书没有留下思考的痕迹,即没有在所学的课本上面留下圈地勾画批注的痕迹,有的甚至点墨未沾,就好像刚从出版社拿回来似的;另一方面他们的课堂笔记本记了一厚沓,仔细观看一下便可发现,笔记上所记的内容竟然就是他们课本上的原话。这就是说,大学文科教学,竟然是这么一种教学,即大学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把教材上的原话搬到教案上面,然后在大学的课堂上照本宣科地一句一句地念给学生并要求那些听课的学生一句一句地记到笔记本上。而到了期末考试的前夕,教师给出一些思考题并划定考试范围及重点,学生根据这些教师划定的范围和重点进行背笔记。考完之后就把笔记束之高阁,待到毕业的时候一股脑儿卖掉。如此讲课方式及考查方式,当然会出现听课的学生几乎全部是女生了,当然有相当多的学生虽在课堂上坐着而决不听课了,当然有许多学生干脆就像孔子的学生宰我一样躺在宿舍睡大觉或到网吧上网去了,当然会出现60分万岁的对策而考试前二十名几乎全部是听话的女生了。假如学生学会了圈点勾画批注的看书方法,学会了抓信息的方法,那么大学四年的教学内容不是一年多就可以完成了吗,不就可以象钱钟书那样博览群书了吗?由此看来,堂堂大学教师及堂堂大学生,竟然连文章内容都不会抓,甚至没有抓内容的意识,这不是很可悲的吗?上大学竟然异化成了为了不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阅读了。大学教师的作用就是用一本发黄的破教案看住你们,不让你们看书学习的一些家伙。在小学的五六年里,语文阅读几乎是空白;在中学六年,每天听那些繁琐的课文分析;而在大学四年又这样稀里糊涂地混过来,一共十六年的语文学习到头来还是一个不善于看书、不喜欢看书的人,可悲耶夫,可叹耶夫!可见,从文中抓取信息,是一项多么重要的基本功啊。
抓住文章信息的低级形式就是对原文进行圈点勾画批注,高级形式就是做读书摘录,写读书笔记,这是学会阅读最基本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可是现在的语文教学搞什么师生互动,企图通过改革师生关系模式而达到改革语文教学的目的,实在是南辕北辙啊。不论使用哪一种师生模式,不论设置什么样的课堂模式,都应该是为了使学生学会阅读,然而使用这些华丽模式的人们并不是出于这样的目的,而是仿佛是搞一套阴谋诡计使学生接受他们本来要满堂灌的东西。
在教学策略上,就要进行关于获取文中信息的专题训练。例如要学习如何阅读议论文,就寻找15篇议论文,用一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集中进行分析教学。教学的重点就是教会学生在原文上圈点勾画批注缩写的方法以及在笔记本上摘录要点、编写提要的方法。还需要把对这15篇课文圈点勾画批注后的样本复印给学生,需要把摘录的要点及编写的提纲复印给学生,以便学生不时观摩领悟这种方法的妙处,最终学会从文中抓取信息的方法并形成一种阅读习惯。需要把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人圈点勾画批注的样本复印给学生,以便不时观摩效仿。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必须让学生达到陶渊明这种废寝忘食的阅读境界。然而目前繁琐的课文分析,是绝不会使学生达到陶渊明的这种读书境界的,因为教师教师不能够抓取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不能够独立自主地分析一篇课文,这就必须从参考书里吃专家嚼过的馒头,学生再吃教师嚼过的馒头,教师和学生都患上“不知读什么病”进而患上“读书无兴趣病”,哪里会享受道“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精神快乐呢?所以,还是把繁琐的、精细的课文分析往后放一放的为好,而把抓取信息的方法及随之而来的废寝忘食的阅读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要目标。
当你到国外留学的时候,你必须首先集中精力初步突破语言关,然后才能学习外国的文化。语文教学也一样。什么是语文教学的语言关呢?那就是圈点勾画批注的抓信息的方法。突破了这一个关口,就大大地解放了学习力。我们要集中两三个月个月或半年的时间,使学生掌握这一方法,并且把这个方法当做基本的阅读法贯穿到精读与泛读里去。一方面这是一个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可以使我们多快好省地学习,可以使我们确实能掌握课文的内容并不再盲从教参和教师,并且提纲挈领地把细节方面的学习内容一网打尽,而且还使学习内容直观易记。目前,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是单篇分析,有时甚至好几节课才分析完一篇课文。如果掌握了圈点勾画批注的抓信息的阅读方法,那么一节课可以圈点勾画好几篇课文,圈点勾画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研读体悟,可以提纲挈领地快速明了地赏析课文,节省了大量的讲解时间。这样的话,一个学期学生至低可以精读60篇文章,可以泛读100篇文章。这样的话,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就不再是如前所说的荒谬的输出教学,而是大量的输入教学,从而使得专题精读、专题泛读以及专题写作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而语文教学的方式也转变成专题评论及专题研究,师生关系模式不再是低级模式的调动学生积极性,而是师生共同研究。
其次,在专题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学会赏析评价。赏析评价是在喜爱阅读并且是大量的专题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赏析语文课文之所以称之为语文的艺术特质。赏析教学的策略可以借鉴《红楼梦》48回里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策略。林黛玉给香菱规定的熟读专题有三个,一个是王维的五言律诗一二百首,一个是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一个是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直接取法最高规格的经典之作。香菱是在埋头熟读并领悟了王维的一二百首的五言律诗的滋味的基础上,师徒二人才展开赏析教学及讨论教学的,而不是开首便进行赏析教学或讨论教学。在专题阅读的前提下,他们不仅赏析经典作品,而且打通了作品与生活细节的关系,进而赏析生活中的诗情画意。我们的语文教学是直接从高难度的赏析入手,这就缺乏两个前提,一个前提是学生必须学会从文中抓信息,另一个前提是大量的专题精读。从科学的观点看,大量阅读是属于输入原料的范围,而精读、熟读并有所领悟是属于把原料加工成产品的范围,赏析教学是属于输出成品的范围。如此说来,我们眼下的语文教学,就是既不要求输入原料,也不要求对原料进行加工,然而却要求每天必须出产许多精美的成品,这不是很荒谬吗?我们连一把米都不给鸡喂,却还要求母鸡每天给下出许多金蛋。所以虽然老师照搬参考书精心地对语文课文进行了精细的分析,然而学生却愈加讨厌语文教学,愈加学不会语文,唯恐避之不及。说得难听一点,因为我们的学生缺乏大量的专题阅读,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成了对牛弹琴。如果真的是对牛弹琴,那么那个对牛弹琴的人,丝毫都不会影响牛儿在那里吃草,所以牛也不会抱怨那个弹琴的人,而人的反应就不同了,你的琴弹得再美妙,在学生看来也是“家有三种不受听,铲锅挫锯猫吼春”,况且教师弹得并不美妙呢。
钱多善贾,袖长善舞。由上可知赏析的前提是大量的专题精读,而且是大量的熟读背诵,熟到如同己出,然后才有资本进行赏析,这个资本就是在学生自己这方面领悟了某类文体的艺术特征并形成了艺术心理定势。东一镰刀西一斧的阅读,是孕育不出赏析能力的,而我们的语文教材就是这样东一镰刀西一斧地编排的,并且在这种东一镰刀西一斧的格局里进行着精细化的赏析教学。还没学会走,就要去跑,还不会最基本的阅读却要抢先进行赏析教学。我们要居高临下,要更加理性地认识到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质上仅仅是一种不合时宜的赏析教学。既然是一种赏析教学,我们就应该停止目前这种毛驴埋头拉磨的、不问目的与策略的状态,从这种状态或者时髦地说从这种系统中跳出来,跳到一个更大的系统,在那个更大的系统里思考一下如何进行赏析教学。
首先应该考虑是否进行得适时,前面已经分析了,结论是很不适时。其次考虑是否得法,答曰很不得法。首先是赏析的理念很不得法。目前的几步几步教学模式,目前的民主式教学模式,目前的课堂互动模式等等,那都是师生关系模式或课堂教学模式,还不是从语文学科本身出发而产生的赏析模式。只有从语文的性质与特征本身产生的赏析模式或方法,那才是科学的赏析方法。也只有把这类赏析的方法教给学生,才会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使用传统的感悟法,那么学生将永远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那些科学的分析方法来之于西方文论,我们祖先留下的关于赏析的遗产是很难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在西方文论范畴里,赏析的模式有多种,一种是从四个角度进行赏析,即作品所写对象的关系,作品与作者的关系,作品本身的艺术特征,作与接受者的关系。另一种是赏析作品的诸要素,首先在原文缩写,抓住基本内容,然后从作品的内容诸要素及形式诸要素入手进行赏析。另一种赏析的方法是骨架—肌质法,首先抓住作品的思路与结构,然后赏析作品的细节,如赏析表现手法和语言魅力。再一种赏析的方法,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古代注释经典的方法,如章句法等。这是赏析的软件系统。软件系统需要我们更新思维范式,从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悟法转到科学的赏析程序上来。赏析的硬件系统,即操作系统怎么改进呢?首先用理论武装头脑,开设有关赏析理论及赏析方法等方面的课程。其次,改进赏析的途径与渠道。目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口授的模式,或师生互动的模式,既耗时费力,又使人摸不着头脑。是不是应该把赏析的方法写到教科书里,是不是应该把赏析的成果随文印发。例如,学一篇语文课文,就随文发放有关这篇课文的圈点勾画及赏析之作。在这个阶段,为了使学生学会赏析,给学生介绍的参考资料就是《名作欣赏》、《阅读与鉴赏》、《古典文学知识》等赏析性质的期刊,以便学生从这些期刊里拓展赏析的渠道,并学到赏析的门路。中学生学会赏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是念了四年中文的本科大学生,也很难写一篇赏析某篇文章的赏析之作。所以,要对少数篇目作重点赏析,以示范给学生进行赏析的方法,其余的课文就略作赏析,并把赏析资料复印给学生,以便留下大量的时间给学生以阅读、记忆和背诵。语文教学要作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要在输入上多下功夫,在输出上少下功夫。
再次,展开在专题教学的统领下的广泛阅读教学也是。专题阅读教学好比是开渠,广泛阅读教学好比是流水,不可让水流泛滥成灾,而是约束在专题阅读的渠道里。这是把泛读也纳入到精读的轨道,成为精读的外围和补充。在这个阶段,语文教师的职责,就变成了给学生选择学习的对象并对这些对象给以简洁的评论。学会阅读并不等于阅读本身,即使用目前的攻坚式的赏析教学教会了赏析,那也不等于阅读.目前的误区就是误把艰深的赏析教学当作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名师们的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其实都是在依靠互动论搞艰深的赏析教学。所以应该改革目前艰深的赏析教学,以便节省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大量阅读。改革的方法就是减少一点互动方面所浪费的时间,互动不了就不要强行互动;变听觉接受为视觉接受;给学生指点学习方法,从学生自学的成果出发展开教学。
放开手脚让高中生大量阅读,高中生在三年之内完全可以读完大学中文系四年的必读内容,这就是说到高中毕业的时间了,也可领一张大学中文系的毕业证书了。看到过滚雪球堆雪人没有?先用双手捏一个雪蛋,然后小心地用手推动它,使他滚得有篮球那么大,然后才可以用脚踢滚动它而使它不断增大,最后做成雪人。语文阅读教学也是这么个道理:最初的雪蛋,好比是学会抓取文章的信息,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倍加呵护;用双手推到篮球那么大,好比是专题精读,也需要教师的殷勤叮咛;用脚滚动使它不断增大,好比是广泛阅读,需要教师的多加指导;最后堆成雪人好比是成了赏析高手和写作高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群策群力。
再次,在专题精读及专题泛读的背景下展开专门的写作学教学。专题教学法把传统的单篇注经式教学改革为多篇的问题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赏析与评价,使学生走上研究性学习的道路,同时成为学生写作起步的根据地,因为专题阅读教学及其同一专题下的广泛阅读教学为学生的笔记、缩写、改写和仿写提供了广阔的思想维空间,为学生形成艺术心理定势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善抄书可以成创作。随着阅读内容的有序进行,写作也就成为学风和班风,而不是少数佼佼者(因从小家教好)的特权和专利。刘勰说“研阅以穷照”,又说“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又说“若夫俊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这都是阐述专题阅读教学对写作的重要作用。此乃给学生开辟的第一文场。林黛玉教香菱走上写作之路,是“不出一年保管就是一名诗翁了”,她的教学策略就是依靠专题阅读打好底子,依靠广泛阅读开阔思路,依靠赏析讨论激发创作欲。我们也应该从精细赏析及杂烩题海的牛角尖里转出来,成为林黛玉那样的阅读策略家、教学策略家及写作策略家,让学生依靠专题阅读而走上写作之路。
此外还必须超越阅读教学开辟专门的写作学教学。开展写作学教学可开列多方面的专题,首先是关于文心的教学,因为崇高的写作来之于崇高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例如选取鲁迅的《呐喊-自序》以及《我是怎么做起小说的》;其次是关于文路的教学,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收集古今中外作家们的创作之路展现给学生,给学生一个“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战略信心,也就是林黛玉所说的“这是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再次就是给学生一个比学赶帮的文场,确立具体的写作专题,展开有序的写作实践,使写作不再是无序阅读的狗尾续貂,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突然袭击,而是阅读的鸡首龙头。可以搞集体写作,作文是大胆地写出来的,但也可以是大家商量出来的,可以在全班展开关于某一个专题的研读、讨论及写作,群策群力搞写作,用薛宝钗的话来说就是“作文从胡诌来”,所以只要不断地胡诌下去不久便会写出好作文。可以在开学初就把整个学期要写的专题和题目布置下去,以利于学生在选择范文、准备材料、构思作品和锤炼语言等方面作长期准备,以利于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写作实践作长期指导,以利于写作与专题阅读和广泛阅读形成对话。此乃给学生以第二文场。
最后,从名家手稿中学习作文的道理。总之,就是让写作也要从大杂烩里独立出来,研究写作教学的方方面面,并走上研究性写作的道路,而不再是随着随机阅读而搞随机写作了。
最后讨论的是关于学习语言的专题教学。学习语言,也是分成几个专题搞专题教学,可以设计的专题有单字,词语,句式,修辞,段落,语音、声律、朗诵,演讲等等。例如,关于学习单字,可以根据我们的“六书”造字法集中学习,并参阅其他文字资料,例如字谜、故事等有关文字的资料,可以把识字教材编得充实而有趣。目前的语文教材,好像淡化了语言学习这一板块的内容,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再拿学习句子成分来说,通过对句子成分的划分,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久而久之养成善于分析的思维素养。现在的语文教学太忽略分析思维及逻辑思维的培养了。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思维素养,这个民族一定是个盲从与迷信的民族。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策略就是,教师尽可能收集一些资料,或者设计为研究专题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展开专题教学和集中学习,例如病句修改,是个难点,可以把各类病句修改的例子分门别类地复印给学生,让学生观摩自学。
综上所述,我们把语文教学的内容划分成了抓信息、精读、泛读、写作以及语言等几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应该独立编写教学大纲,都应该独立编书,至低都应该拿出各自的专题资料来,在每一个方面都应该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自学。我们之所以没有能够这样去做,这与我们传统的思维习惯及传统的哲学模式有关。我们的哲学是天人合一,万事万物总归一个老天或“道”来统治,先秦诸子中的老子把这种独裁统治吹捧为神秘兮兮的“道”,万事万物没有自己的主体地位。说居住,就搞四世同堂;说革命,要么搞“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要么又跳到另一个极端,搞“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建高校,就搞联合大学,凡是这个城市的几所大学都合并成一个大学,占地几万亩;搞文化建设,就统一思想;写文字,就象截病梅,藏头露尾,以符合大一统结构。这是为什么呢?就是骨子里要找一个老天作为寄居和依靠。我们古人学习写作是从阅读文选开始,久读而自然悟入,“文选烂,秀才半”。现在的语文教学,主要还是走悟入的道路,因此而使语文教学走向了精深分析课文的死胡同,而这种精深分析又并不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那种根据事物的要素所进行的科学分析,而是一种贩卖他人的体悟成果。看看我们的教学大纲,拿初中语文的教学大纲与高中语文的教学大纲做一个对比,缺乏具体的理念,缺乏具体的目标,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评价方法,都是那僵尸一样的不痛不痒的大一统语言。这种教学大纲,与抗日战争期间张天翼所写的《华威先生》中的华威先生何异之有?现在,我们不要天人合一哲学所赋予的大一统模式,更要驱逐语文教学战线上的华威先生,而要从大一统、大杂烩之精深赏析的教学模式里面找出教学的各个专题并赋予他们以独立地位和主体地位;现在我们不要自然悟入的阅读思路,而要立足语文的人文诸要素和工具诸主题搞专题研究教学。学生需要主体地位,教师也需要主体地位,其实学科内容更需要主体地位。然而该死的“万一”思维模式把任何事物的主体地位都抹杀了,把任何事物都异化为僵化肌体或僵化模式上的一颗螺丝钉,甚至连人都成了“愿做革命的螺丝钉”而执迷不悟。早在明代,哲学家李贽就痛心疾首地大声疾呼,要人们从假人的习惯性话语走出来,做一个讲真话的人;要人们从僵化的思维模式走出来,保持一颗活泼的童心。语文教学的童心和真人是什么呢?就是从大一统、大杂烩之精深赏析的教学模式里面找出教学的各个专题并赋予他们以独立地位,然后统筹安排这些独立自主的专题教学为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
第二篇: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策略
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策略
作者:甘秀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53 更新时间:2008-12-24 10:03:59
摘要: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改掉传统课堂教学中倾向于采用“一刀切”,“结构化”、“封闭式”、“权力型”的控制方式,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即变封闭式数学教学为开放式数学教学。
关键词: 开放、数学教学、课程、学生
一、开放式教学理念
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教师若想在课程改革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应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在这种新的教育形势下,开放式教学理念进入我们广大教师的视野。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才能领会数学开放式教学理念呢?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想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和看法。
1.1什么是数学开放式教学理念
“开放”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开放,即解除禁锢、限制、封锁等”。数学开放式教学理念,是一种旨在打破以教师为中心、扼杀学生发展空间的封闭型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信仰,它是充分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过程认识的基础之上。在课堂内容上,它努力贯穿数学开放的思想,在数学基本知识、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及数学基本观念三个从面上进行发散性教学;在课堂形式上,允许多向交流,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书本之间的交流等。
1.2数学开放式教学理念的运用应遵循的两个原则
一、数学开放式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接受数学知识,并将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结合、作用、整合后,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的过程。“数学教师不能充当数学知识施舍者的教色。”而应当“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认知主体,没有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都是无效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处于发展过程之中,需要通过教师加以唤醒、引导和培育,促使其主体性由少到多、由低级到高级,直到成为一个成熟完善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结论是静态的,但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却是动态的。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及亲身体验,远比本栋地从教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结论要深刻得多。
1.3数学开放式教学理念的思想内涵
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进行教学,即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育创新精神上下功夫,使课堂充满生趣、充满孜孜不倦的探索。其主要思想如下:
1、开放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导向。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开放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和谐教学氛围,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气息。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才能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开放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①创设激趣情景。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②运用探究式教学在开放式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③运用变式教学。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能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数学开放式教学理念侧重于问题发生、解惑的过程,这远比其结论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在运用开放式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的同时,还应当具有画龙点睛、收放自如的功力。从而也要求我们在教育改革中要不断学习,以提高数学教学思想、理念的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立不败之地。
二、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开放式教学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育创新精神上下功夫,使课堂充满生趣,充满孜孜不倦的探索。本文针对开放式教学认识不统一,且程度仍不能满足目前教育改革的需要等情况,在前人研究、探索的基础上,就如何组织开放式的数学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2.1 开放教学目标
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开放式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时间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
2.2 开放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师生关系朋友化,亲其师信其道,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师生关系的融洽能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气息。
理想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必须确立:
1、民主化师生关系的建立;
2、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组织、帮助、鼓励、引导、促进);
3、教师要学会在交流中倾听、交流中沟通、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向学生学习。
2.3 开放式教学方法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结语:
新课程标准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教师的课堂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师只有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不断提炼自我,提升自我,才能得心应手地当好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学习者,才能在开放式教学中应变自如。当前教学实践逐步证明了开放式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已经形成研究热潮。新课程理念下的开放式教学,使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中学数学如何迈向开放式的教学,将会对当前教育改革产生深远过的影响。(甘秀泉
睢宁县双沟第二中学
221212)
参考文献:
①、胡炯涛
数学教学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71-72.②、任志鸿
新课程标准优秀教案[M].海南:南方出版社,2003,46-49.③、贡永生
精心建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J].中小学数学,2001(1):2.④、马小为
初中数学应用开放题演练[M].西安:未来出
第三篇: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反思与策略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反思与策略 赵 丽(杭州市萧山区卫生进修学校浙江杭州 311217)
【摘要】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职校语文教学反思包括:职校语文教学的现状,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语文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的时机。
【关键词】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反思提高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再者当今教学理念在不断的更新,教学任务、对象、条件也在不断变化,教师如果仅凭经验驾驭课堂很难适应新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学要进行经常的、理性反思。
1.反思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认清形势
目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表现为:教师不太了解现代企业对员工语文素质的要求,不能建立起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导致片面强调文化学科的系统性,而忽视实用性,使语文教学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和发展。学生重专业技能而轻文化基础,对语文题不起兴趣;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的尴尬局面,教师必须善于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针对学校特点对语文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功能。
2.反思语文教学目标,有的放失
新形势下,职业学校语文要进一步明确目标,树立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教育理念。基于此,职业学校语文课就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定位我们的教学思维。把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职业化”训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实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宗旨,突出语文专业应用性的特点。3.反思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游刃有余
3.1教学内容反思 职业学校主要联系实际,教师教学从实际性出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及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使语文教学在内容上也要有所创新。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是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层面出发,尽可能的能安排技术论文、求职信、申请书、总结、报告等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内容,确保语文能“学以致用”。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和扩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要求,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反思教学内容的深浅度,进而努力挖掘教材深处蕴藏的知识宝库,将语文学科与专业课程及生活实践相联系,让课堂充满吸引力,使学生乐于学习。
3.2教学方法反思,则要针对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与社会对高技能要求有差距这一现实,充分利用语文课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学科的教育。同时在各专业的教学中,还要以语文智育为主干,把德育、美育、智力因素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渗透于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的训练中。同时在反思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兴趣、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因素,以便做到因材施教,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兴趣调动起来。
4.反思语文教学评价,亡羊补牢
作业和检测仍然是检测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用好这两块阵地,不要敷衍了事,批完就止。要通过作业和检测中所反应的问题,找出其原因,进行反思。但传统的期末教学评价通常等同于考试,使考试的内容成为教学的指挥棒,考试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准绳。要反思这种评价方式。职业学校的语文课,仅凭一纸试卷考核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检验教学的效果,是远远不够。因此要根据语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检测方法。如闭卷、开卷笔试以及现场作文,自选题目演讲等等都是常用的方式。而对于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文学作品欣赏、应用文写作的内容,可以采取笔试,笔试之外,各种类型的口头表达测试对于考察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很有效。
5.反思语文教学时机,扬长避短
5.1教学前反思 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个撑舵的同伴,而不同的学生由于其生活环境和自身的经历以及基础知识不一样,在教学中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储备阶段对学生的现状了如指掌,根据不同群体和不同知识,对教学过程作好充分的设计,并备有预备方案。
5.2教学中反思
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应对教学中突发问题时进行的思考和调整,从而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反思行为。课堂教学充满变数,教师无论把教案设计的天衣无缝,也难免有疏漏。教师只有尽可能地对预设与生成进行多种反思,针对学生群体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方案,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一旦情况有变,立即启动预备方案,很轻松地把教学进行下去而不显尴尬。
5.3教学后反思
是指每上完一节课,都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感觉、不同的想法。有时通过自己查找有关材料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疑惑,有时通过同行们探讨来达到对某一个问题的一致看法,有时通过学生反馈建议来达到对教学的改进,有时通过实验解决存在问题,有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中成功和不足之处等。课后反思还应重新认识这节已授课,从中找出优点或缺点,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选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工作中不断的成熟、长大。
教学反思能使教师及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从而升华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智慧。但教学反思也不必要面面俱到,能抓住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集中或有所思考的问题,探索其得与失,认识其利与弊,在反思中不断修正,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 刘向兵,李立国.高等学校实施战略管理的理论探讨[J].科技信息.2010(23)
[2] 祁顺生.以价值为基础的要素与企业 [J]...2008(01)
[14] 侯晓音.地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5)
[15]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中医药期刊学会.http:///qikan/class/.2006(06)
[16] 益瑞涵.美国大学的品牌管理及启示——以马里兰大学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17]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
[J].中国高教期刊学会.http:///news/class/.2006(09)
[18] 刘志彪.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05)
第四篇: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基本策略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基本策略》学习体会
2012-04-26 16:12:19| 分类: 心得体会|举报|字号 订阅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基本策略》学习体
会
在未进行《智慧课堂——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策略》学习之前,我在上口语交际时,一般先让学生课前准备、组织一下所需材料,课堂上学生按要求根据准备的材料进行交流,然后由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一般情况下,愿意主动交流的学生不超过三分之一,而且参与交流的学生交流内容简单,教学效果总是不尽人意,而自己也总是埋怨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很少考虑自身问题,通过这次《中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基本策略》的学习,我发现自己以往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中,由于对口语交际概念的理解不够准确和深入,再加之自己教学方法简单,是导致口语交际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首先,自认为口语交际在授课的课堂上,只要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并且在听、说方面积极参与,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在发展,实际上是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口头作文课。通过这次反复的学习、对照,才知道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口语交际是在真实的交际状态下发展听和说的能力。所有的口语交际,都直接指向交际的目的及功能上,即使是独白式的表达,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为了谋求某种理解和沟通,是为了达到与人交往的需要。所以,口语交际能力所包含的,绝不仅仅是听说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包含着丰富的交际技巧、交际方法、交际策略、交际心理等因素。听说能力是交际的基础,听不明白、说不清楚,交际无从谈起;但是只会听说,也不一定真正能达到交际效果。要想成功交际,还要考虑交际对象,考虑语言环境,如身份、场合、时机。后者不可或缺。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平时口语交际教学中,自己既没有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交际情景,也没有让学生明白自己进行交际的目的,因而就没有交际的的欲望,因此交际也就变成被动的说话课,学生交际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冷淡也就不足为奇。其次,在口语交际课中,我没有正确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真正的口语交际其重要的标志就是交际者之间、不同发言者之间的语言有内在的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在交际活动中应该由学生完成,但是这种内在的联系在交际活动中我大都通过自己来实现。如在一些独白性的话题中,学生讲述完毕,我就会就会提出:“有谁想向他提问题?”有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又会向另一学生问:“你怎么回答他的这个问题?”„„我总是不自觉地把双边关系变成多边关系,一切交际的因素都要在我这里进行中转。在我的主导下,已剥夺了学生主体地位,本应是学生面向大家,将全班同学作为交际对象的当众口语表达,而我让学生将自己作为交际对象,让学生讲给我一个人听,将课堂变成了回答问题式的口语表达,从而影响了学生交际思维的发展的事实上,使交际状态已经丧失了其应有的真实性,实际的实际效果也就大打折扣。所以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度,尽量不要当“第三者”,不要插足,要放手让孩子自己主讲,自己主持。
第三、自己口语交际评价的导向不正确
在口语交际课中,自己的评价只是满足于评价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只是评价谁“说得好”,而忽视了交际的最终意图和交际效果等评价,因为在这之前自己也没有弄明白的目的是什么,当然就谈不上正确的评价了。而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会说话不等于会交际,语言能力不等于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评价中除关注“说得好”外,还要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关注实际效果的怎么样,关注是否实现了交际的意图,关注在具体的语境中,语言是否得体,行为是否得体。评价时既要评价听说的内容、评价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也要评价交际时的行为和态度。如:在讨论、辩论类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是否尊重他人的观点,是否使用恰当的语气,是否有真诚的态度,都应该是口语交际评价中重点关注的方面。要通过我们老师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尊重,成为有礼貌的、懂礼仪、讲文明的新型公民。
另外,评价还要关注全体。在评价的时候,我们要避免少数人占据课堂的局面,要关注全体,追求机会均等,追求教育公平,让“沉默的大多数”也有同样的甚至更多的机会得到锻炼。在口语交际课上也应该尽量避免。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指向,都应该致力于所有儿童的发展,致力于所有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通过对中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基本策略的学习,让我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和意义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中高年级口语交际的教材编排特点,更明确了其教学的基本程序:
创设情境→→→自主交流→→→围绕话题→→→拓展运用,明确话题 探究方法 互动交流 提升能力;并且将教学基本程序及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讲解,让我们印象上课。
反思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基本策略,与中高年级的稍许不同,他们分别是:
情景体验→→→尝试表达→→→围绕话题→→→拓展运用
明确话题 探究方法 互动交流 提升能力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来,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与中高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就在开始的两步不同:低年级学生开始是情景体验,明确交际话题,进而尝试着进行口语表达;通过低年级阶段教学与学习,学生与教师对口语交际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与理解,接下来继续进行,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创设情境,而不是通过老师的引导与体验了,三四步更是轻车熟路了。关键是我们沿着策略更好的开展与应用了。
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在口语交际课中,我们要选择好话题,一是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兴趣,三是要学生最关心的热点话题。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如能符合以上三点要求,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用这样的话题让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自然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激发兴趣。一般说来,小学生是爱听爱说的,在他们和同伴玩耍时,或与成人交谈时,往往能无拘无束地讲自己的所见所闻。
2、重视听说训练。听说训练是口语交际的基础。要想达到良好的口语教学效果,一定要重视听说训练。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领会主要内容,才能针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才能把自己的见解清楚明白地说出来。
3.教给方法,鼓励为主。学生饶有兴趣地说,但不一定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要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还必须教给方法,使教师有指导地说与学生自由地说交替进行。
总而言之,只要教师能做有心人,处处都能指点学生说话,真正实现“在生活中交际,在交际中生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一定能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习作水平与技能的质变。
以上几点只是自己学习后,结合教学实际想到的一些问题,要上好口语交际课,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我们要上好每一节课的最好办法是不断的学习。学才能让我们有进步,有发展,才会让我们成为一名学习型的教师。
第五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范文模版)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了一阵阵欣喜与激动,理性地思考这几年我们的课改之路,在热闹与自由的背后,折射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某些缺憾,因此,自然会把目光投向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下面,我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谈五点粗浅的体会:
一、紧扣文本特色,立足文本整体,抓住重点词句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开讲。在教学《小摄影师》这篇课文中,对话描写是文本特色之一。根据这一文本特色,在学生通读全文,把课文读通、读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综合训练:出示竺可桢爷爷与小男孩的对话,但标点没有——学生想要读通读顺这段话,首先就需要为这些对话加上标点;加上标点后,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神态,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感受人物这样说话的动机,读着读着,学生觉得加上一些提示语后,读起来更过瘾。有了提示语作为坐标,学生投入其中,积极还原体验人物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以感情朗读为主要目标的训练中,慢慢地触及人物内在的品质,人物的精神变得看得见、听得出、说得准、读得好、写得活。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感悟体验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真可谓“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知于自知”。
二、依据文章体裁特点,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联想
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课堂教学呈现的新特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裁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激活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联想,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更主要的是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教学《赠刘景文》这首古诗时,让孩子们先读题目,看出题目分为两个部分——“赠”和“刘景文”;再让每个孩子自己去读一读这首诗,一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秋天的?交流时不一定按照诗句的先后顺序,但每找到一处,我们就来画一画这个景,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评一评谁的画与诗句最吻合。每一次画、说、评,孩子实际上都在自觉地借用作者的“一双慧眼”去欣赏了一次秋的美景,移情成为必然。二问:你又从哪几种事物看出是写秋天的景色的?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字、词、短语、句子,他就穿越时空在古人的眼中看到的景色的特点。而能读好这些景物,学生就能领略诗人的心境。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展开说说,他也许就能回味自己身边九天景物的特点。由此,诗歌的学习不仅仅是字、词、句、诗的机械解释,而是学生主动地走进诗人的内心,用诗人的眼睛去看,用诗人的耳朵去听,用诗人的心灵去感受。学生仿佛一会儿在写生,一会儿在秋游。《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诵读感悟,并将读书意会到的东西用可以检测的表情朗读出来,是实惠便捷的解读方式。
三、抓住“文眼”,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朗读、体验、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因此,语文学习中的体验与感悟要真切,倡导个性化体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靠“潜心会文本”。即通过反复地读,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触摸情感的脉搏。读是感悟与体验的前提与基础。不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就不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之间、人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必须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一遍又一遍地读书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然后才有独特的、有见地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亲挖掘时间长,挖掘的艰辛,永不放弃的信念,以及对儿子深深的爱等情感。笔者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领读、引读、组织学生有感情个别读,把学生的感悟、体验不断推向文本,并且适时地设计了一个补充句子的练习: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在这36个小时里,他顾不上(),顾不上(),顾不上(),甚至连()都顾不上。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他心里反复念叨着的一句话是()。这样设计引导学生感悟,既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的,又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和深加工;既使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学生心灵深处的话语,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和精神的同步发展,达到了“训练”和“感悟”比翼齐飞的境界。
四、定位年段要求,在对话互动中生成情感,生成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要在互动中生成思想,生成情感,生成语言。这种对话是基于充分朗读、体验、感悟的对话。
现实教学中,可能是由于考查教学效果方式的缘故,我们常常低估现在学生的水平,到小学中年级仍然将课文“咀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喂给学生”。其实,到小学四年级下半学期,应该选择一些足以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对学生更放手些。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中《春日偶成》这首诗时,请学生把古诗读准读通以后,就提出一个直奔作者写诗动机的大问题: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当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诗中找到“乐”字。“乐”是这首诗的灵魂,于是在“乐”的笼罩下,学生开始“乐在诗中”地寻找能让诗人“乐”的美景,开始“乐此不疲”地在诗中寻找能让诗人偷着乐的理由,最终体会到原来作者是在美丽的春景中自得其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意义的接收学习是自主建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是自主建构。
五、切合儿童特性,适度拓展,坚持练笔
我们都知道,“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教育专家指出:语文课时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识字、写字、读书、习作、口语交际上,把语文课上得既生动活泼,让每个学生的各种感官特别是头脑真正动起来,又扎实有效,向每个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内的训练量太少,课堂内动笔时间太少。我们要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顽症,每篇课文学完后,要腾出8~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练习。教师要从检测三维目标综合达成情况和学生思想、情感、语言生成情况的视角,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情境性的语言书面练习题,让学生写一组句群或一个语段。这种练习要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能激发学生产生情境性和个性化的语言。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教学策略是建立在学习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它包括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组织学习材料、确定教学活动的顺序等。跟教学方法相比,教学策略比较宏观,理论背景更加明晰。拿一堂课来说,具体教学方法可以有很多,这是因为教学方法比较灵活,可随着时间、地点、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但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是有限的,教学策略比较稳定。长期以来,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得较多,而对教学策略思考得很少。这是因为以往我们比较注重于教师是怎样教的。当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时候,就必然要探讨建立在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策略。教师备课要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的设计,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现实条件来确定教学策略。策略制约方法,方法体现策略。只有确定了教学策略的总体构思,才能更好地选择教学方法、组织学习材料、安排师生双边活动的顺序。教学策略对教学过程设计起着统领作用。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探索,有助于提高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水平。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与课堂教学关系密切的学习理论有个流派: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综合理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如识字、阅读、作文、听说,其中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能力的培养,所以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教学策略。从我国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可以采用以下种教学策略:
一、讲授练习强化策略这种策略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主张教师要讲清知识和操作方法,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小学语文的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如汉语拼音中声韵母的发音,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结构,写字的基本要领等可以采用这种教学策略。这是一种以教师教为主的策略。采取这种策略时,教师的讲授应尽可能要言不烦,抓住要领,适合儿童的理解水平;练习设计要有层次,循序渐进,努力减少同一层面上的机械重复,多采取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巩固;加强反馈矫正,尽量多肯定,多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策略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让学生较快地获得前人积累的知识,设计精当的练习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落到实处。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主动性不易发挥,反复的练习又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造成课业负担过重,因而这种策略常常受到批评和责难。但是不得不看到,小学语文某些内容的教学,还是得采用这种策略。
二、示范模仿迁移策略这种策略也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但它已经注意到学习者内部作用。因为迁移这个环节需要学习者较多地运用自己的智力去适应新的情境,具有积极主动发展的因素。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着重于能力培养的训练项目,如字形的分析、朗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分析和作文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这种策略。拿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来说,靠教师讲该怎么读往往收效甚微,而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几乎立竿见影。再如小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总有模仿的成分,而课文则提供了范例。采用这种教学策略,教师的示范要力求规范,如朗读要语音正确,情感处理得当,并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模仿。在通过模仿,基本掌握某种技能的基础上,教师要创造条件促成知识或技能的迁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迁移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学习材料之间具有某些共同要素,共同要素越多,迁移越容易实现;二是要进行概括,越具体的知识越不易迁移,概括成普遍原理后才有助于迁移。教师要努力设计有助于迁移的情境,如在一组写法相似的课文中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学生把一篇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本组的其他几篇课文中去。在学生模仿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对知识或学习方法作概括性的小结。如在学生接触了一批形声字以后指出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有助于学生识记别的形声字。示范模仿迁移策略因其形象直观,适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收效比较明显,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大量采用。但我们也要看到,采用这种策略教学,学生的创造性较难发挥,长期采用这种策略教学,会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使他们只会亦步亦趋,不敢大胆创新突破。
三、操作领悟运用策略这种策略是建立在认知理论特别是发现学习的基础上,它不是把学习的过程看作一个人类已有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让学生自己经历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在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后,一些后续内容的教学都可以采用这种策略。如有位教师以《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第一段为例,训练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他让学生每人试写(独立操作),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写法,让学生分析哪种写得好,哪种有什么问题。董存瑞为什么要去炸暗堡。采用问句形式,看的人仍然不知道这一段讲什么。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概括不完整,内容有重大遗漏。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战士们冲向敌军司令部。一座桥上喷出条火舌,冲锋的部队被压在小土坡下面,不能前进。文字太长,不简洁。敌人的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既抓住主要内容,文字又简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说说概括段落大意应注意什么(领悟规律),再让学生试写以下各段的段落大意(运用实践)。实施这种教学策略,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在前,领悟规律在后。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再用于实践。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作用看,操作、领悟、运用都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只是定向、扶持、点拨。十分明显,这种发现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年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已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近年过去了,世界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论断的预见性。如果我们仍然采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策略,学生没有独立学习能力,势必在人才竞争中落伍。因此,采用这种教学策略,意义是十分深远的。采用这种教学策略,首先需要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从相信自己到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潜力,相信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有了这样的观念,即使是最基础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和领悟。如写字指导,要领不是由教师讲,而是让学生揣摩范字,自己试写,再在与范字的对照中琢磨怎样把某一类字写得匀称、美观。又如朗读,在听了教师的范读后让学生研究这样读好不好,为什么要这么读,能不能读得再好点儿,然后让学生试读。由于采用这种教学策略费时太多,教师必须精选教学内容。需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领悟的是语言文字的规律,学生一旦掌握了规律,就能举一反三。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选取那些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让学生研究。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学习材料的精心选择和组织上。
四、质疑研讨小结策略这种策略也是基于认知理论,它更进一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自己探究研讨,得出结论。儿童天生好奇,求知欲望旺盛,如果不是加以压抑,他们是可以提出许多问题来的。采用这种教学策略,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然后逐步引导他们善于提问。操作上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自己研讨,提出假设,进行验证,然后作出结论。结论可以由教师来作,更应提倡由学生来作,至少要先由学生讨论,后由教师总结。质疑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用处较多,但实际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坚持使用。从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角度来看,这种教学策略需要大力提倡。要告诉学生,发现了问题随时可以提出来与老师、同学探讨,使质疑和探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施这种策略,关键是教师要有教学民主的意识,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当我们比较客观地剖析了各种教学策略的理论背景和利弊后,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各种教学策略都有其长处和短处,有其适用的范围。在教学不同的内容,为着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时,要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应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为此,以认知理论为基础的后两种教学策略需要大力提倡,把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转移到让学生发现、探究为主的轨道上来。实施后两种策略,仍要注意知识的落实和技能的熟练,因此要以前两种策略作为辅助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