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产养殖中浮游植物的培养方法
水产养殖中浮游植物的培养方法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以下称微藻,即人们平常所指的水的颜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微藻能够降解养殖 水域中氨氮等有毒物质,维持微生态平衡,促使鱼、虾、蟹、贝类等达到生态防病的目的等等。所以要想水产养殖生态、高效、无公害,微藻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 用。根据施肥品种、接种方式、养殖需要的不同,将繁殖微藻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一、使用不同的肥料繁殖微藻
1.使用肥料的种类 目前在水产养殖中,经常使用肥料繁殖微藻,肥料的品种有有机肥、无机肥、最新研制的复合肥料等。
(1)有机肥 经常使用的有机肥有粪肥、绿肥、混合堆肥等。有机肥肥效持久,但有机耗氧量多,条件致病微生物含量高,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发酵腐熟。要繁殖微藻一般要施足基肥,然后根据水质肥瘦、养殖生物的生长活动、天气情况等进行追肥。
①粪肥:将动物粪便充分发酵腐熟,根据养殖需要在育苗或放养苗种前15天,将一定量的发酵粪便堆放在池的四角,或将发酵粪便滤掉残渣后,用其汁液泼洒。
②绿肥:根据养殖的需要在育苗或放养动物苗种前15天,将一定量的无毒、无刺激、易腐烂的新鲜嫩草堆放在池的四角,全部浸没在水中,用泥土等压紧。
③混合堆肥:在发酵池里,将嫩草与动物粪便交替层层堆叠,层与层之间洒堆肥量10%~15%的生石灰,用土密封。以其发酵汁液作为基肥或追肥。
(2)无机肥 品种有氮肥、磷肥、钙肥等。氮肥为硫酸氨、氯化氨、尿素等:磷肥为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钠等;钙肥为生石灰等;
(3)新型复合肥料 品种很多,如“肥水素”、“肥水王”等。
2.肥料的使用 在水产养殖中,肥料有时单一使用,但大部分时间是几种肥料搭配使用,以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相互搭配使用比较多见,有机肥多作为基肥使用,无机肥多作为追肥使用;池塘里多使用有机肥,在水产动物育苗期间,繁殖微藻多使用无机肥等。
二、用不同的接种方式培养微藻
1.在自然水域中直接培养微藻
在目前的大部分池塘养成及部分鱼、虾、蟹、贝类等育苗过程中,直接利用自然淡水或海水培养微藻。经过滤的海水或淡水里有硅藻、绿藻等各种微藻:有轮虫、挠 足类、棱角类等各种浮游动物;有多种小型底栖动物等,利用繁殖自然水体里本身就有的微藻,促进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是目前水产养 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方法。
自然繁殖微藻的时间要根据生产需要而定,其标准为鱼、虾、蟹、贝类等动物育苗开始后,或者其苗种投放池塘后,育苗幼体或投放的苗种要有适宜的生 长发育环境,要有充足的生物饵料吃。虾、蟹、鱼、贝类等的池塘养成,一般在放养苗种半个月前,开始施肥繁殖微藻,根据水色、透明度调节施肥量及施肥次数,一般将水色调节为黄色或黄褐色,透明度为30~50厘米。水色及透明度不同,微藻的品种组成及密度也不同,不同的养殖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水 色及透明度的要求不一样。在虾、蟹、鱼、贝类等的养殖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使虾、蟹、鱼、贝类等水产养殖动物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 境中。
2.使用封闭或半封闭方式定向培养微藻
近几年,河蟹土池育苗己掀起热潮,海水的鱼类、贝类、虾类等各种土池育苗也已开始,土池育苗的关键,就是在池塘里繁殖优质充足的微藻,促使以微藻作为饵料 的各种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要想使池塘里的微藻优质、稳产,目前最好的培养方法就是采用封闭或半封闭式的微藻的三级培养,一 级培养在微藻的保种室里进行,多采用250~5000毫升的三角烧瓶培养微藻,二级培养采用塑料桶、塑料袋充气培养微藻,三级培养在土池里培养微藻。常用 的微藻品种有三角褐指藻、小球藻、扁藻、小硅藻、骨条藻等。
3.利用自然海水筛选培养生产性纯藻液
(1)藻种的来源及品种特点 在自然海水12℃以下时,自然海水塘里原生动物少,微藻纯度大,可选择生产需要的、品种比较单一的藻液进行筛选培养。通过这种方式筛选出的微藻对当地的水 环境适应性强,抗污染,培养技术容易掌握。这种培养方式是江苏沿海地区虾蟹育苗过程中,海洋微藻培养经常使用的方式。
②筛选培养生产性纯藻液的理论根据及方法 根据所培养的微藻的生活习性,设法形成一个适宜海洋微藻生长繁殖的水环境,快速培养微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而又复杂的生态平衡系统,海洋微藻作为优势种通 过营养竞争和空间竞争抑制其它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当培养的藻液达到一定浓度时,某些微生物分泌抗生素或细菌素达到一定浓度,杀死某些有害微生物如一些 原生动物等;利用优势藻的拮抗作用,抑制优势微藻中的其它微藻的生长繁殖。通过停气,清理下沉池底的其它微藻、受抑制微藻、动物尸体。这样反复2~3次的 接种、扩大培养、清理池底,就能筛选出生产性的纯种微藻藻液。按照常规的微藻培养方法,对生产性纯藻液进行接种、施肥、扩大培养等。
三、根据养殖品种的需要培养微藻
在鲫鱼、鲤鱼等杂食性鱼类高产高效养殖中,在 鱼苗投放池塘前,施发酵腐熟的家畜肥做基肥繁殖微藻,其原因是这些鱼是杂食性,施发酵腐熟的家畜肥不仅可以繁殖微藻,也可以作为补充饵料被鱼食用:鳙鱼以 微藻作为主要食物,规格越大,其对微藻的需求量越大,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满足鳙鱼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微藻的需要。
第二篇:水产养殖中溶解氧的研究
水产养殖中溶解氧的研究
一切好氧生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都离不开氧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而稳定,约占21%,因此陆地上生物很少有缺氧的威胁;而水体中的溶解氧(即溶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却量少而多变。一般情况下淡水中饱和溶氧量只相当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1/20,海水中更少,因而水中的溶氧量成为水生动物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一个限制性因素,是水产养殖中人们最为关注的水质因子之一。
然而在养殖生产实践中,长期以来由于普遍缺乏对水体溶氧进行及时有效监测,以及对水体低氧的潜在危害认识不足,很多养殖者往往顾及增氧成本,把养殖动物有无浮头现象作为水体溶氧是否充足的判断标准,看到鱼虾浮头以后才采取增氧措施,这实际上是把增氧当作一种“救命”措施而非科学的管理方法,常常导致不必要的损失或降低潜在的收益。本文将就池塘养殖中溶氧的作用、影响因素、变化规律以及养殖条件下的管理措施等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为提高池塘养殖的水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溶氧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1.1 提供养殖动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氧气
从能量学和生物化学的观点来看,动物摄食是为了将储存在食物中的能量转化为其自身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够直接利用的能量,而呼吸摄入的氧气正是从分子水平上通过生化反应为最终实现这种转化提供了保证。一旦缺少氧气,这些生化反应过程将被终止,生命即宣告结束。实践中人们对增氧能够解决养殖动物浮头问题和预防泛塘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但正因如此,很多养殖者把增氧仅仅看成一种“救命”措施,而没有充分意识到在此之前低氧早已对养殖动物和水体环境所造成了危害。1.2 有利于好氧性微生物生长繁殖,促进有机物降解
好氧性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至关重要,在有氧条件下,进入水体的粪便、残饵、生物尸体(包括死亡的藻类)和其它有机碎屑等被微生物产生的各种胞外酶逐步降解成为各种可溶性的有机物,最后成为简单无机物进入新的物质循环,从而消除水体有机污染。
1.3 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作用
氧气能直接氧化水体和底质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降低或消除其毒性。氧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直接将水中毒性大的硫化氢(H2S)、亚硝酸盐(NO2-)等分别氧化成低毒的硫酸盐、硝酸盐等。
1.4 抑制有害的厌氧微生物的活动
在缺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活跃起来,对有机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许多恶臭的发酵中间物,如尸胺、硫化氢、甲烷、氨等,对养殖动物造成极大危害。在低氧条件下水体和底质变黑发臭,主要是因为其中硫化氢遇铁产生黑色的沉淀所致。水体中较高溶氧将对这类有害的厌氧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有助于创造合适的养殖环境。
1.5 增强免疫力
水中充足的溶氧还有助于提高养殖动物对其它不利环境因子(如氨氮、亚硝酸盐等)的耐受能力,增强对环境胁迫的抵抗力。处于连续低溶氧环境中的动物,其免疫力下降,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研究表明,水体溶氧长期不足时,斑点叉尾鮰对细菌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及影响因素
水体中的溶氧是指以分子状态溶解于水中的氧气单质,而不是化合态的氧元素或者常见的氧气泡。氧气在水中的溶入(溶解)和解析(逸散)是一个动态可逆过程,当溶入和解析速率相等时,即达到溶氧的动态平衡,此时水中溶氧的浓度即为该条件下溶氧的饱和含量,即饱和溶氧量。
水中饱和溶氧量受到大气氧分压、水温、水中其它溶质(如其它气体、有机物或无机物)含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水中的饱和溶氧与大气氧分压呈正相关关系,自然条件下大气氧分压不会有大幅度变化,因此对饱和溶氧量的影响可以忽略。溶氧随着水温升高,饱和溶氧量下降;盐度对溶氧也有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随着水体盐度升高,饱和溶氧量下降。
大多数情况下,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实际含量低于饱和溶氧量,其数值取决于当时条件下水中增氧与耗氧动态平衡作用的结果。当增氧大于耗氧时,溶氧趋于饱和,有时还会出现“过饱和”现象,这一般会出现在晴天午后,藻类密度高、光合作用强的池塘中;当耗氧占主导地位时,水中溶氧开始持续下降,其结果将会出现低氧甚至无氧水区,此时可能出现养殖动物“浮头”,甚至“泛塘”现象。
在池塘养殖中,水中的增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放氧、人工增氧(机械增氧、化学增氧等)和大气中氧气的自然溶入,但在不同条件下上述几种增氧作用所占的比例也各不相同。富营养型静水池塘以光合作用增氧为主,高密度精养池塘以人工增氧为主,贫营养型水体及流动水体以大气溶解增氧贡献较大。
水体中的耗氧作用可分为生物、化学和物理来源的耗氧。生物耗氧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溶氧,大多数情况下,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呼吸耗氧占据池塘耗氧的绝大部分。化学耗氧包括环境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无机物的氧化还原。物理耗氧主要指水中溶氧向空气中逸散,只占据很小部分,这一过程仅在水-气界面进行。3 养殖池塘水体中溶氧的变化规律
任何时候,水中都同时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这些相互联系的过程决定着水体增氧与耗氧的动态平衡,使水中溶氧的分布与变化既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又具有相对的规律性。
3.1 昼夜变化
在没有人工增氧作用的养殖池塘中,上层水的溶氧昼夜变化十分明显。通常情况下,下午高于早晨,白天高于夜间。白天随着藻类光合作用的进行溶氧逐渐上升,至下午日落前达到最大值,夜间由于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各种耗氧作用依然进行,因此水体溶氧会持续下降,至清晨日出前达到最低水平。但随着水层深度的增加,特别是在补偿深度以下,溶氧的这种昼夜变化也趋于减弱甚至停滞。
3.2 季节变化
池塘水体溶氧的季节变化也比较明显。一般而言,冬春两季温度较低,藻类生长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弱,产生的氧气少,而此时水中生物量低,呼吸作用和化学耗氧下降,因此溶氧相对较低且变化较小。夏秋两季水温高、光照强烈,藻类生长快,光合作用旺盛,释放大量氧气,水体增氧作用明显;但夏秋两季也是水体生物量、粪便、残饵、死亡的动植物尸体等各种有机废物含量最高、耗氧最强烈的季节,因而此时水体溶氧变化大,并会经常出现溶氧过饱和水区,低氧甚至无氧水区等极端溶氧水平,是水产养殖最容易出现溶氧问题的季节。
3.3 垂直变化
与盐类溶于水后均匀分散不同,溶氧在水中的分布呈现出从上到下垂直递减状态,这主要与不同水层所接收到的光照和温度差异有关。由于水体以及其中的藻类等物质的吸收,光线进入水中后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弱,到达一定深度后完全变成无光的黑暗水区。藻类只能在有光线的水层中生长并进行光合放氧,而耗氧作用却在每一个深度都不停地进行,从而使水体溶氧形成上层高、下层低、非均匀递减的垂直分布,这种现象常见于高温季节的深水池塘。低氧对动物的危害及其行为反应
溶氧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且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水质因子之一,水体的实际溶氧量受到其中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而时刻变化。当水中溶氧不足时,首先直接对养殖动物产生不利影响;其次是通过影响水体环境中其它生物和理化指标而间接影响养殖动物,致使其生长、繁殖甚至生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轻则体质下降、生长减缓,重则浮头、泛塘,导致大量死亡。
4.1 临界溶氧和致死溶氧
水中溶氧低于某一水平时,养殖动物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开始受到不利影响,但并不会导致死亡,这时的溶氧浓度称为临界溶氧(Critical Dissolved Oxygen)。若溶氧继续降低,到不能满足生理上的最低需要时,养殖动物会因窒息而死亡,此时的溶氧浓度称为致死溶氧(Lethal Dissolved Oxygen)。临界溶氧和致死溶氧依动物种类和规格不同而异(见表1),并且受到水温、盐度等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例如,随着水温升高动物的致死溶氧下降。
4.2 动物对低氧的行为反应
当水中溶氧稍低于临界水平时,养殖动物开始表现出摄食下降、生长减慢、饲料系数增加,虾类脱壳频率降低,且经常在浅水区活动;动物经常群集在增氧机附近。长时间持续低氧会降低动物对环境胁迫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常常导致应激性疾病的发生。
在接近致死溶氧时,养殖动物将停止采食,因呼吸困难而大批游到水面吞取空气,发生严重的“浮头”现象。此时鱼虾运动活力很低,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如果浮头发生在上半夜或午夜刚过,表明水体严重缺氧,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会造成鱼虾大批死亡,甚至泛塘。池塘养殖中的溶氧管理
溶氧管理是池塘养殖水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项以动物的溶氧需求为基础、以观察和测定为依据,以预防为主、各种措施综合应用的系统工程。在实际生产中,水中溶氧水平是否合适不能以鱼虾是否浮头为标志,而应以保证鱼虾食欲旺盛等正常生理需求为标准。我国渔业用水标准规定,养殖水体溶氧连续24 h中,必须有16 h以上大于5 mg/l,任何时候不能低于3 mg/l。
5.1 溶氧的测定 5.1.1 测定方法
水中溶氧可以用化学方法或仪器法测定,经典的化学测定方法是碘量法,此法测定结果准确度高,也被用来检验其它方法的可靠程度。碘量法测定水中溶氧需要配制多种试剂溶液,测定步骤也比较繁琐,耗时较长,因此多用于实验室测定,在实际养殖生产条件下应用多有不便。市场上常见的溶氧测定试剂盒,是另外一种以化学法为基础、根据目视色差来大体判断水中溶氧范围的现场快速测定方法,比较实用。但据笔者了解,目前所见的大多数此类试剂盒的灵敏度太低,导致测定结果的实用性降低。
仪器测定法是一种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的快速测定方法。养殖现场可使用便携式溶氧仪,只要将溶氧探头置于待测水体并轻轻晃动,结果很快就会以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由于溶氧仪相对较贵,且很多情况下因维护不当导致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使得仪器测定法在我国实际养殖生产中使用很少,远远不及其它养殖发达国家那样普及。但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上升,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便携式溶氧仪将会成为养殖现场主要的测定仪器。
5.1.2 测定时间和频次
一般情况下,每天测定1次即可,测定时间选择清晨和傍晚,由此可以知道池塘一天中最低和最高的溶氧水平,有助于判断水体溶氧是否处于合适范围,尤其是有助于预防“泛塘”等严重缺氧事件的发生。对于刚刚采取过消毒杀藻和施用好氧性微生物改良剂等处理措施的池塘,以及常出现溶氧问题的池塘,应尽可能增加测定频次。
5.1.3 测定位置
应在具有代表性的位置测定,所测结果应能反映大多数养殖动物所处环境的溶氧状况,因此不宜仅在水表层或增氧机附近测定。在任何情况下,测定池底溶氧对了解水体的溶氧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具有十分有益的参考作用。
5.2 增氧措施
养殖生产中,溶氧管理实质上就是通过采取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增氧措施,既能保证养殖动物处于一个良好的溶氧环境、达到最佳生产效益,又不至于过度增氧导致成本浪费。从整个养殖过程和环节来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5.2.1 加强池底清淤消毒,合理安排放养密度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在每两茬养殖生产之间干塘清淤,用生石灰对池底进行消毒并翻耕暴晒。这样既可杀灭病原生物,降低养殖过程中感染病害的风险,又可氧化底泥中的有机物,除去池底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减少养殖过程中的底泥耗氧,起到间接增氧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水体的硬度和碱度,增加水体缓冲能力,有助于保持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稳定性。在投放苗种时应根据养殖种类、水体条件、进排水能力、设备配置、管理水平以及期望的产量和规格等合理安排放养密度。过高的密度将会导致动物个体之间的“争氧”,降低了生产率,经济效益反而有可能下降,同时还会增加管理难度和风险。
5.2.2 选择优质全价饲料,采用科学投饲技术
一般情况下,粪便和残饵是精养池塘中有机污染的最大来源,有机物降解过程会消耗大量氧气。投喂营养不平衡的单一原料或低质饲料,由于适口性不佳且消化不充分,将导致池塘中粪便和残饵增加;而优质全价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高,粪便等废物排量少,从而间接增加水体溶氧。科学的投饲技术同样重要,应根据天气、水质、动物的摄食和生长等情况严格控制并随时调整投饲量,宜少量多次,避免过量投喂产生残饵。在养鱼池塘使用投饵机以及投喂膨化浮性颗粒饲料也有助于减少残饵。
5.2.3 控制藻类生长繁殖,提高天然增氧效果
浮游植物光合放氧是池塘水体溶氧的重要来源,很多情况下甚至是最主要的来源,但过盛繁殖的藻类夜间会因旺盛的呼吸作用而大量消耗水体溶氧,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应采取生物和化学等多种调控措施保持水中合适的藻类密度,到达理想的增氧效果。实际生产中藻类密度具体测定并不方便,根据水色和透明度来直观判断比较有效。不同的池塘条件和不同的养殖对象及养殖阶段,对水色和透明度的要求有所差异,但总的来说,保持嫩绿或浅褐水色以及25~40 cm的透明度是比较合适的。5.2.4 掌握水中溶氧动态,灵活进行人工增氧
在高密度池塘养殖中,人工增氧是养殖成功的必备条件,但通常也是养殖成本中除饲料以外的最大部分。出于对电耗成本的考虑,以及对低氧潜在危害的认识不足,很多养殖者对增氧机的配置和使用并不合理,很多时候把人工增氧当作一种“救命”措施。科学的做法是在了解养殖动物溶氧需求和水中实际溶氧水平的基础上,灵活启用人工增氧,既保证了水体中合适的溶氧水平,又避免了因不必要的过度增氧而造成的成本浪费。
机械增氧是人工增氧的最主要方式,其核心部分是增氧机,主要有搅拌式(如水车式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等)和充气式(如射流式、气石式)两类,各有优点,应根据不同养殖条件分别选用或混合使用。开动增氧机可促进水体流动和水质均匀化,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散发水中的有毒气体。开机时间长短也应根据水体特别是底层水体的溶氧水平而定。在用电不方便的地方或应急情况下,化学增氧剂的使用也是十分必要的。
5.2.5 清除野杂鱼虾,适时进水排污
池塘中非养殖动物(如野鱼杂虾、螺类等)不可避免地与养殖动物在营养和水体环境方面产生竞争,从而造成营养流失、环境恶化等危害,包括降低水体溶氧。应尽可能在放养前杀灭池塘及水源带来的野杂鱼虾,并在养殖过程中进行清除。如果条件具备,应经常补充新水,同时进行排污。注入新水可以及时而有效地改善水体溶氧,但需要注意的是注入的水应是没有污染、溶氧高,温度和盐度等与现有池水接近的新鲜水,否则会引进新的污染或造成动物的胁迫效应。
5.2.6 及时明察环境变化,预防突发溶氧事故
水产养殖中,一方面天气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制性,水环境本身也在时刻发生变化,同时天气又对水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水体温度、盐度、pH值等环境因子短时间内的剧烈变化又会对养殖动物产生胁迫效应。实际生产中这种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只能在养殖过程中加强管理,及时明察,尤其是高温闷热和暴雨、强风天气应做好应急措施(机械和化学增氧),预防和处理突发的溶氧事故。
第三篇:水产养殖实施方案
尤溪下游流域水产养殖整治工作方案
根据《尤溪下游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要求,为了彻底解决尤溪下游水产养殖污染问题,改善尤溪流域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维护广大群众的环境权益,特制定尤溪下游流域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
一、整治目标
集中二个月时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通过制定水产养殖规划,实施尤溪下游流域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引导水产养殖业有序发展,使水产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二、整治时间 7月5日—9月20日,对尤溪干流雍口电站坝下至闽江汇合口流域的网箱养殖进行全面整治。
三、组织实施
网箱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由养殖户所在地的西滨、尤溪口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县畜牧兽医水产局负责制定治理技术措施,镇、村干部负责监管落实。
整治工作共分四个阶段
㈠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7月5日—7月15日)由西滨、尤溪口镇政府分别召开网箱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会议,传达省、市、县政府关于尤溪下游流域水产养殖污染整治的会议精神。组织县、乡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网箱
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宣传,同时做好养殖户的思想工作,广泛争取群众和养殖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与养殖户算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账,让网箱养殖户看到实实在在的治理效益和好处,增强做好污染治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成为广大养殖户的自觉行动。积极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库区网箱养殖污染治理的良好氛围,促使养殖业主早准备、早安排,尽早完成雍口电站坝下至闽江汇合口沿河的网箱养殖污染治理工作。
㈡全面整治阶段(2011年7月16日-9月10日)
1、由镇政府与水产养殖户签订网箱整治协议书,并监督水产养殖户落实清理水面过密网箱,全面禁止投饵类网箱养殖。
2、对于当前达到商品鱼规格的各种鱼要动员养殖户及时上市,对于投饵类养殖网箱的商品鱼上市之后,必须严格禁止投放投饵类苗种,并立即拆除投饵类养殖网箱和辅助设施,彻底退出养殖。
3、要按照尤溪下游流域水产养殖规划,引导水产养殖有序发展,科学确定水产养殖规模、养殖密度和养殖品种,除应保留的,其余养殖网箱限期退出,禁止开展投饵类网箱养殖。
㈢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9月11日至18日)
由县监察、环保、财政、畜牧水产等部门组成检查验收小组,严格按照尤溪下游流域水产养殖规划进行检查验收,对在养殖规划区内按规划要求开展网箱养殖的养殖户给予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养殖户由县政府予以发放《滩涂水域使用证》。
㈣整治总结阶段(2011年9月19日至20日)
对尤溪下游流域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对水产养殖治理污染取得的好做法、好经验予以总结、推广,以推进全县水库网箱养殖治理工作。
四、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深刻认识开展尤溪下流域养殖网箱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责任分工,保证政策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确保整治工作如期完成。
2、强化责任落实。要将挂包村的乡镇分管领导和干部具体人员落实挂包到养殖户中,督促养殖户限期治理到位。通过明确目标,强化责任,落实措施,确保尤溪下游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全面落实。
3、加大执法力度。探索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依法整治,严格执法。对于未经许可或不按规划进行网箱养殖的,发现一处,取缔一处,并严肃追求养殖者责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4、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向省上争取将水口电站尤溪库区网箱养殖区列入明年全省重点水库渔业环境及病害疫情监测点。篇二:石家湾养殖项目实施方案3 石家湾水产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提要 1.1项目名称:石家湾水产养殖 1.2建设性质:扩建
1.3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所有制形式:民营
1.4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建设地点:太原市娄烦县杜交曲镇下石家庄村
建设规模:饲养草鱼50000斤,采取“种养销一体化”的高效养殖运营模式,年向社会提供产品鱼75000吨,实现年产值150万元。
建设期限:2011年
建设内容:饲养草鱼50000斤,新建池塘6800m2,精料库200m2及配套设备购置。1.5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项目计划投资万元,申请中央财政资金万元,省财政资金万元,市财政资金万元,项目单位自筹万元。1.6资金筹措:
项目承担单位自筹万元,银行贷款万元,养殖户集资万元。1.7主要建设内容及经济技术指标: 饲养草鱼50000斤,建设池塘6800m2,精料库200m及配套设备购置。2 项目建成后,每条鱼年平均增长3斤,年向社会提供产品鱼75000吨,按每公斤鱼收入20元计算,实现产值150万元。
辐射带动能力: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逐步实现项目区水产养殖生产的市场化、组织化,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可安排58人在养殖场就业,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社会效益显著。
二、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该实施方案的编制是在与项目有关的行业政策、产业信息,以及财务、生产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依据有:《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2011年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11?67号)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紧急通知》(农办财?2011?96号)说文件。
三、劳动组织、管理与运行管护 3.1劳动定员、人员素质、人员培训
该项目劳动定员采取岗位负责制,共计定员58人,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养殖技术,服从管理。协会积极联系渔业局等业务部门聘请技术人员对养殖场人员从养殖、管理、运营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3.2组织管理机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成立以协会理事赵虎定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工程施工管理小组、鱼类引进技术小组、鲜鱼运营小组,加强技术服务,以严格的管理,推动水产养殖的快速、健康发展。3.3经营管理模式 该项目采取以养殖协会为主的管理模式,高效能、高标准严格管理,实行部门、技术岗位责任制,严格奖励,劳动与利益挂钩,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原则,管好人,用好人,形成高效能、科学的管理模式。3.4管护制度和措施
项目投产后,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养殖操作程序,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以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同时,建立健全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把养殖小区建设好、经营好。
四、市场分析 4.1市场预测
该项目的产品是向社会提供新鲜鱼,其市场前景受鱼的质量和消费者对鲜鱼的需求两方面的影响。该项目年产鲜鱼7.5万吨,这对于我市的水产业来说,数目是非常小的。目前仅我市水产市场鲜鱼的需求,市内养殖场是无法满足的,所以只要该项目所产鲜鱼质量过关,市场潜力是很大的。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鲜鱼的需求量逐渐增加,鲜鱼的市场前景会更加美好。
生产能力估计:该项目计划引进鱼类50000斤,建成投产后,每斤牛平均增长3斤,年向社会提供年向社会提供产品鱼75000吨,按每公斤鱼收入20元计算,实现产值150万元。按每公斤鱼收入20元计算,实现产值150万元。4.2产品销售方案、营销策略
销售方案:该项目建成后,直接向我市市场投放成品鱼,预计年向社会提供产品鱼75000吨,按每公斤鱼收入20元计算,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营销策略:项目建成后,针对鲜鱼的提供要求,对销售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制定严格的生产、运输、销售制度,保证鲜鱼质量。健全服务机构,提高服务功能,不断巩固鲜鱼的销售渠道。
五、建设方案 5.1建设任务和规模
建设任务:饲养草鱼50000斤,新建池塘6800m2,精料库200m2及配套设备购置。
建设规模:饲养草鱼50000斤,采取“种养销一体化”的高效养殖运营模式,年向社会提供产品鱼75000吨,实现年产值150万元。篇三: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胡家湾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一、养殖项目
(一)、水产、鸡、鸭立体养殖;
(二)、果树以及其它农作物种植;
二、项目背景:该养殖项目位于宁强县金家坪村七组,金家坪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富余劳动力较多。广大群众有养殖的传统习惯,养殖积极性高,但由于品种单
一、生产原始、技术落后,且防疫工作不到位,导致成活率低甚至造成鱼鸭的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此外较小的养殖规模没有给养殖户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由于种植业收益率低及胡家湾特殊的地理位置所限,导致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如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摆在当前的一道难题。创建金家坪立体生态养殖场,充分发挥本村自身优势,结合当地实情,引导广大农民创业增收。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规模 养殖场共有水域面积约15亩,山地面积约7.5亩,养殖场地结构分布合理,适合立体养殖业发展,整体规划混合养殖四大家鱼(草鱼、鲢鱼、雄鱼、鲤鱼)3万尾,肉鸭1000只,土鸡5000只。
(二)具体规划建设内容:
首期:投入资金:10—20万元。用于自建山塘、鸡舍、鸭舍等场所,鸡苗、鸭苗、鱼苗等。
该阶段主要收集各方面资料情报,进行技术整合,可行性分析,对环境的影响,对市场进一步的了解,降低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如果有必要,及时调整项目,务必做到能够赢利。
第二期:投入资金:50万元,用于扩建各种设备,鸡苗鱼苗引入(适量增加数目),饲料等。
此时在技术上,管理上都有一定经验了,加强对市场的了解,对国家及当地政府的政策配合,学习新技术(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到外地考察)剔除不赢利的项目,整合附近村镇资源。
第三期:持续发展资金:80万元。各种紧急情况下可能会需要的款项。
四、经营目标:年平均收入 15万元人民币以上。
五、市场需求
1、小贩或者相关收购商。
2、酒店、饭店以及周边村民红白喜事的需求。
3、散养鸡供周边村民节日送礼,以及各爱好乡村美食人群。
4、农作物为生态养殖的必须项目,以本养殖场内部需求为主。
5、果树种植项目至少三年以后才有收益。
六、场所及合作方式: 承包本村七组林地或荒地。
成员:个人独资。
七、其它方面
这些项目基本上为传统项目,同行业相当多,竞争者不少。我们也只是对相关项目进行整合,尽可能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要想脱颖而出,需要细心的管理,百折不挠的精神.善于学习经验,发挥自身优势。
综上所述,该项目具有较强的科学合理性和可行性。在项目实施第三年即能收回投资,更主要的是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指引一条致富路,激发广大村民创新创业的热情,展现我村青年艰苦创业,服务农村的务实精神。
胡家湾养殖场
何娜
二o一二年十月三十日篇四: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实施方案
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实施方案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农办渔[2006]4号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渔业主管厅(局):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实施“九大行动”的意见》(农发[2006]2号)精神,确保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各项措施取得实效,我部制定了《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工作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做好组织实施。
二〇〇六年三月三日
按照我部《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形势、特点和“十一五”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化水产科技服务和管理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优质安全水产养殖产品、促进渔(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创建,以及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和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建设为载体,大力倡导、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方式,引领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转变观念、创新模式、挖掘潜力、提高质量,推进水产养殖业从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效益和生态并重的增长方式转变。
二、工作目标 针对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资源利用不合理、病害频发、产品质量不高、良种化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初步提出三个转变方向。一是推行水产健康养殖方式,从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地区入手,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创办试点、探索方向,提高水产养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促进水产养殖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二是推广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在完善国家原良种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对水产良种的推广、扶持力度,提高水产苗种自主创新和选种保种能力;做好渔业科技入户,普及科技知识,提高渔民利用先进科技增产增收的能力,促进水产养殖向效益型增
长方式转变。三是实施水产养殖生产全程的质量监控,在对养殖渔民提供健康养殖技术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对养殖生产过程中苗种、渔药、饲料等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管,强化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病害测报等公益服务职能,提高水产养殖生产过程质量监管能力,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2006年重点创建130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其中主要包括100个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区(场)、20个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示范县和10个水产养殖病害预防示范区,结合农业部为渔(农)民办实事工作,为示范区内养殖户提供病害防治、安全用药等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培训,培育1万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户,辐射带动10万户养殖渔民,覆盖养殖水面500万亩。
三、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水产健康养殖示范
1、创建100个农业部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区(场)
内容:在做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基础上,以发展生态、标准化水产养殖为重点,推广鱼、贝、藻生态互补的立体养殖方式,加快改造传统老化池塘和水处理设施,提高水体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改善、修复养殖环境。2006年创建100个农业部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区(场)。
实施步骤:3月公布示范区(场)的基本条件(见附件1);3-4月组织申报、审核和公布名单;4-10月结合为渔民办实事,在示范区(场)内组织开展养殖技术和科学用药知识培训,进行水质监测、病害监测和用药指导等技术服务;11-12月组织对示范区(场)进行考核验收,评选确定并公布100个示范区(场)名单。
职责分工:渔业局养殖处、资源与环保处负责。
2、创建20个农业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示范县
内容:在内陆湖泊、水库和近海、滩涂等重点水域滩涂养殖资源和养殖容量调查基础上,加强对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分类指导和示范,颁布实施当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规范和优化养殖布局;进一步推进养殖证核发工作,强化养殖证制度建设,落实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充分挖掘养殖证的功能潜力,切实保护好养殖渔民合法权益。2006年建立20个农业部养殖水域滩涂规
划示范县。
实施步骤:3月公布示范县的基本条件(见附件2);3—4月组织申报、审核和公布名单;7—8月由有关省对示范县的工作进行检查,将有关情况报农业部渔业局;11月各示范县提交示范工作总结材料,农业部渔业局组织对各县情况进行考核验收,评选确定示范县;12月正式公布首批示范县名单。责任分工:渔业局养殖处负责。
3、创建10个农业部水产养殖病害预防示范区 内容:通过开展生态预防技术示范,推广水产养殖病害预防的有效方法,减少养殖生产的化学药物使用,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开展免疫预防试点,探索水产养殖病害预防的新途径。2006年的主要任务:
(1)建立10个农业部水产养殖病害预防示范区。
(2)在示范区内选择50个池塘养殖户开展微生态制剂技术应用示范。
(3)在江西、广东等地各选择20口草鱼池塘开展草鱼免疫预防试点。实施步骤:3月公布示范区的基本条件(见附件3);3-4月组织申报、审核和公布名单,通过各地推荐,确定50个养殖池塘户作为微生态制剂示范点,江西、广东省各选择确定20口草鱼池塘作为免疫预防试点(其中10口为平行对照);3月份后各相关省制定微生态制剂预防示范和草鱼免疫试验的方案并开始实施;4-10月在各示范区加强鱼病高发期病害监测;12月各示范区和试点单位开展工作总结,组织考核验收,正式公布10个示范区名单和总结宣传示范效果。职责分工:渔业局养殖处、科技处负责。4.建立5个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点场
内容:在条件适宜、工厂化养殖发展较快的地区,通过政策倾斜和技术服务,对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总结经验,提出技改方案,初步构建节能环保的典型。2006年在天津、河北、辽宁、福建、山东省(市)选择5个养殖场,开展首批循环水养殖生产试点。
实施步骤:3月提出循环水养殖试点场的基本条件(见附件4);3-4月申报,组织科研专家对现有循环水养殖模式进行筛选后确定5家试点企业;4-10月对试点企业生产进行指导;11-12月组织考核验收并公布名单。
职责分工:渔业局养殖处、科技处负责。5.推广水产配合饲料
内容:积极引导养殖生产者使用配合饲料,推广科学的给饲技术,扩大配合饲料使用范围,逐步改变部分养殖种类直接投喂冰鲜饵料的状况。2006年重点在13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内开展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培训,推广使用优质配合饲料。
实施步骤: 4-10月开展科学投饲为主要内容的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组织开展饲料鱼配套养殖技术方案研究及其相应的养殖模式筛选等工作。职责分工:渔业局养殖处负责。
(二)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推广 1.加快推动水产良种体系建设 内容:根据渔业良种工程二期建设规划,适当结合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创建,以区域性重点养殖品种原良种场建设为重点,完善国家原良种体系建设。实施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支持现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开展原种采集、整理、保存和良种选育工作。推动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的自主选育和品种创新。创新原良种场管理机制,提高良种繁育能力。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支持,鼓励优良水产苗种的引进、推广和使用。2006年的主要任务:
(1)建设一批水产原良种场和遗传育种中心。
(2)实施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3)选择1-2个品种,研究确定我国自主选育和品种创新工作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4)开展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运行机制调研,探讨水产良种补贴方法。实施步骤:3月下达水产原良种场基建项目投资指南;7月底前完成批复;11月底前下达投资计划。1-2月制定下发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申报指南;3-5月组织项目评审并下达项目计划;6-10月组织项目实施,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11-12月项目总结。6-10月开展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运行机制调研,提出项目投资和管理新思路,组织召开一次水产养殖品种自主创新研讨会,确定技术路线和管理方
案;7月研究提出水产良种补贴试点方案,确定补贴途径和实施方式。责任分工:水产原良种场基建项目由发展计划司行业发展二处和渔业局计划处、养殖处负责;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由财务司专项资金处和渔业局计划处、养殖处负责;其余工作由渔业局计划处、养殖处、科技处负责。2.渔业科技入户
内容:围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以广东等11个渔业大省为重点,组织广大技术指导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做到技术服务到池、技术成果到户、技术要领到位,实现渔业科技人员与示范户“零距离”接触。2006年的主要任务:
(1)重点推广中国对虾、罗非鱼、建鲤3个主导品种和水质调控、无公害养殖2项主推技术。
(2)培育5000个渔业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示范户养殖收入比上年提高10%以上。
实施步骤:1-3月筹备阶段,筛选确定试点县、组建专家组、遴选示范户、确定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建立各省(县)科技入户示范信息网络,制定各省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技术指导方案、技术资料和举行启动仪式;4-10月入户指导阶段,3月下旬和6月下旬分别开始渔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和夏季行动,由南往北开展巡回检查、指导和相关调研;4-10月组织科技人员入户指导和培训;10-12月总结阶段,各省通过开展现场测产、验收等形式,对渔业科技入户工作进行总结。
职责分工:渔业局科技处负责。
(三)养殖生产全程的质量监控
1、水产苗种和配合饲料质量检查
内容:落实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规范苗种生产与管理,以13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为重点,加强苗种质量检验和产地检疫,推动水产苗种管理执法,推进苗种质量的提高。定期开展水产配合饲料质量抽检,公布抽检结果,引导市场良性发展。2006年的主要任务:(1)开展一次水产苗种专项整治活动。
(2)开展对重点饲料企业的水产配合饲料质量抽检。实施步骤:2月制定水产苗种专项整治活动具体要求;3-5月组织开展水篇五:乡镇鱼养殖基地实施方案
某乡鲟鱼养殖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特色水产养殖步伐,促进养殖业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依根据县委常委、副县长卢世坤同志在2012年2月9日《关于<建设规范化 规模化 绿色有机水产养殖区的性的可行性分析及构架设想>领导批示意见的情况报告》上作出的批示精神,及《关于自治县鲟鱼养殖情况汇报》,依托我乡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鲟鱼养殖繁育基地和做大做强绿色生态水产业。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县十二届四次全委
(扩大)会议“坚定不移加速强势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 发展某中国西部鲟鱼养殖繁育基地”的精神,依托某乡毗邻州河畔,拥有丰富的水草资源,发展水产生态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自然河沟、水潭、鱼塘水池2100亩,分布在沿州河南岸从东吉快旅游点到布占村四队约15公里次生林范围)的优势,积极与农业、水利、畜牧、供销社等单位对接,认真做好规划设计、方案,先行建立鲟鱼养殖示范区后推广的原则,以项目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加大资金投入,与自治区龙头企业对接,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突出鲟鱼繁育,推动鲟鱼养殖基地建设,加快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建立稳定的鲟鱼生产及综合服务体系,全力打造中国西部鲟鱼养殖繁育基地,形成鲟鱼养殖繁育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产业。
二、工作目标
通过鲟鱼养殖繁育基地,实现鲟鱼养殖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年孵化鲟鱼鱼苗2000万尾,培育可放流和商品养殖用鲟鱼鱼种1000万尾,生产商品鲟鱼成鱼20吨,实现年产值1.2亿元。1
(一)2012年,1、3月12日前完成鲟鱼鲟鱼繁育基地选址工作; 2、2012年6月前完成100尾鲟鱼采捕购进,同时进行鲟鱼亲鱼拟生态培育。
3、完成120亩鲟鱼亲鱼培训基地建设、改造工程。
4、鲟鱼养殖基地的饲料车、仓库、住宅等基础建设在2012年内完成。
(二)2013年,2013年完成繁育基地鱼苗、鱼种池的修建,并购进鲟鱼仔鱼进行养殖。
(三)2014年,完成鲟鱼繁育基地的繁殖车间建造及各项配
套工程在2014年全部完成,正常进入生产经营。
三、资金来源和投资估算
鲟鱼繁育基地建设,前期需要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鱼池、房屋等)250万元,配套设施投入75万元,生产经营流动资金投入175万元。资金筹措为国资公司支持15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50万元,招商引资100万元,养殖户自筹100万元。
四、鲟鱼繁育基地建设的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适宜养殖的区域。
吉快旅游区西面州河大坝南面至永久性防洪硬坝尾端有水域
面积约200亩,若项目实施规模需要,水域面积可将零星洼地整合进一步扩展至700亩左右;布占村张启帆旅游度假村水域内和清水湾胡刚强的水域内,特色水产养殖与与次生林休闲度假旅游互相融合,培育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基地。
(二)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结合某乡实际,积极与水利等相关部门对接,由水利局负责高起点、高标准制订我乡水产业发展规划,搞好我乡河道、滩地特色水产养殖规划,最大可能用好用活我乡水资源、生态资源和特色品 2 种资源。做好我乡特色水产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利建设规划等的衔接,保障各种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跟进。
(三)加快建设鲟鱼苗种繁育基地。
一是加强鲟鱼苗种生产体系建设。在保护、利用好现有繁殖地域的前提下,慎重选址,坚持良种培育标准化,苗种生产规范化,实施和完善苗种监督制度,逐步实现鲟鱼种苗产业化。按照“布局合理、种质优良、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鲟鱼繁育养殖基地。二是加强技术合作,积极与自治区、自治州、县水产部门对接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项目,充分依靠科技依托单位的技术优势,积极转化科研成果。并且积极与对口援疆盐城市水产部门对接,引进和学习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
(四)建立水产养殖协会。由供销进行指导,组织水产养殖户成立水产养殖协会,发挥好具有养殖经验的水产养殖户的作用,提高水产养殖户的技术水平。
(五)加快鲟鱼养殖基地标准体系建设。针对当前鲟鱼养殖存在没有技术养殖标准的问题,积极会同水利等部门制定养殖鲟鱼技术规程,市场准入、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执行,构建鲟鱼养殖基地技术体系标准。组织我县技术人员到大连等养殖鲟鱼区域进行学习,培养技术人才。同时聘请内地鲟鱼养殖专家前来我县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六)加快项目跑办,多渠道筹措资金。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行为使鲟鱼这一物种濒临灭绝,新疆自治区已正式将鲟鱼列入重点保护一类水生野生动物,保护鲟鱼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大型鲟鱼繁育中心,建设繁育基地可申请自治区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同时农业、水利、畜牧、供销社等单位对基地建设进行立项,以项目支撑鲟鱼繁育发展。3
(七)开展鲟鱼养殖无公害认定工作。将鲟鱼养殖基地产地认定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申报无公害养殖基地,生产绿色水产品,充分利用沿州河的自然优势,按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要求组织生产,创绿色品牌。
(八)发展休闲、旅游、观光渔业。充分利用我乡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和渔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垂钓、观光、餐饮、娱乐为重点的休闲渔业。依托旅游业带动特色水产业发展。依靠社会力量积极发展以特色水产品消费为主,休闲、旅游、观光、科普配套的综合产业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鲟鱼养殖基地领导小组,水利(水产)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成员单位为乡政府、县财政局、畜牧局、农业局、供销社、国土、科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组织,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具体负责鲟鱼养殖繁育基地建设组织领导工作,切实解决鲟鱼养殖基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鲟鱼养殖基地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制定相关配套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发展鲟鱼养殖是一项“惠民、利民、富民”工程,自治县制定养殖鲟鱼及水产养殖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财政资金对鲟鱼养殖繁育实行以奖代补,增加对鲟鱼养殖繁育建设的投入。要创新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扶持产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私营业主和社会工商资本以参股、租赁承包等方式发展鲟鱼养殖。
(三)尽快启动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发挥水产养殖协会的作用,通过开展鲟鱼养殖技术培训班、科技入户等多种形式,指导养殖户进行生产。4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信息平台等各类媒体,宣传鲟鱼基地建设成就和经验;让养殖户熟知创业服务措施和政策,营造养殖户敢创业、争创业、乐创业的氛围。
第四篇: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高温干旱天气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日期:2013年08月13日
7月份以来我省持续晴热高温天气,使大小河流、山塘、水库和池塘蓄水量急剧下降,有的鱼塘水位下降达三分之二,给我省水产养殖生产造成了不小的的损失。
持续高温干旱,使养殖塘水位下降,水温上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据对水位较深的池塘水温测定,水温已高达36.2℃,超过了我省主要养殖生物的生长、生理极限。如我省养殖的大多鲤科鱼类,其适宜生长水温在15~32℃,超过32℃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升至34℃影响呼吸,37℃时失去平衡,41℃时出现痉挛和昏迷。海水蟹类的生长温度在15~32℃;南美白对虾尽管能耐35℃的高温,但其最适生长水温是25~32℃,36℃以上的高温造成摄食量大幅下降,影响蜕壳生长。因此,长期持续超过生长极限的高温,易使养殖鱼虾抵抗力下降。据我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全省7月份的养殖病害损失达到去年同期的3倍。其中,余杭2600亩乌鳢养殖,发病率达到57.7%,亩均损失4000多元。乐清某泥蚶养殖场有120亩池塘出现无症状的死亡现象,死亡率高达3.97%,经济损失近20万元。周边养殖场也有类似的死亡现象。嘉兴市嘉善县也有66亩养殖河蟹出现了高温导致的死亡现象。
当前正值养殖生物生长旺盛期,摄食量大,排泄物和残饵多,会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使水质、底质环境恶化,病原菌大量滋生,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再加上近期高温干旱过后,可能出现雷阵雨天气,极易形成高温、低压、闷热天气,造成水体溶氧下降,从而导致养殖生物缺氧死亡。
因此,针对当前持续高温干旱和后续可能出现高温、低压、闷热气候情况,对水产养殖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1.适当减少投饲量。在持续高温情况下,更要注意科学投饲。可
适当降低投饲量或减少投喂次数,注意饲料质量,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免疫增强剂等,提高鱼虾的抵抗力。同时,要及时清除残饵,防治水质恶化。
2.适量加换新鲜水。有充足水源的地方要及时加换新水,并使池塘水位尽可能维持在最高水位。一般7~10天注入新水一次,每次换水10~15厘米。加注新水时,尽量避免将底质冲起。
3.及时开启增氧机。要增添增氧机、抽水机等机械设备,增加增氧次数,防止鱼虾缺氧浮头。要特别注意中午和后半夜增氧,雷阵雨天增氧,适当延长增氧时间,必要时全天增氧。
4.加强水质环境管理。生石灰改善水质效果明显,可每10~15天按每立方米水体25~30克的剂量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消毒3天后,施投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等,以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5.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气候突变。高温过后,可能出现雷阵雨和高温闷热天气,容易引起水质突变和鱼虾应激反应。因此请各养殖户注意气象信息,平时要勤巡塘,及时掌握天气、水质、鱼虾吃食活动变化情况,尽可能保持水体环境的稳定,预防鱼虾病害的暴发。
6.及时进行疏捕。要准确估算每个池塘的承载能力,对密度过高的池塘进行适当疏捕。已达到商品规模的可适当捕大留小,鱼苗塘要及时分塘养殖,降低养殖密度,力争把因高温干旱造成的渔业损失降到最低。
7.温室养殖要注意通风。
第五篇:水产养殖承包合同
水产养殖承包合同
甲方(发包方): 肥东县众兴乡华光村王小郢王西村民组 乙方(承包方):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订立以下合同条款如下:
一、甲方将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塘计__亩交给乙方承包水产养殖,确保公共用水,养殖产生效益的30 %与大家共享。
二、承包期限为10年,即从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
三、三、如遇国家征用土地,乙方在承包期限内乙方扩建、改善鱼塘所有投资而获得的赔偿费由乙方所得(含筒易房、修路、种树及花草等),土地赔偿费归甲方。
四、甲乙双方如在会同期限内发生争执,先协商解决,若解决不了可走司法程序。(附鱼塘承包界线图)
五、本合同一式二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年**月**日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