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初中物理九上《11.2 滑轮》word教案

时间:2019-05-15 02:4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科初中物理九上《11.2 滑轮》word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科初中物理九上《11.2 滑轮》word教案》。

第一篇:苏科初中物理九上《11.2 滑轮》word教案

教学 内容 课 题

第二节——滑轮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方

法 标

第一课时:认识滑轮 课 型: 新授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的结构,能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会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4.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1.通过观察,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概括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和特点。

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会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杠杆、两只单滑轮、两只双滑轮、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细绳、钩码若干。

学习内容.过程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

思考后议一议

观察思考

全班交流

修订栏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学具

一、设置情境

提问:每周一升国旗时,国旗是如何被升上旗杆的?

激发学生思考:旗杆的顶端有什么? 引入滑轮,板书课题:滑轮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定滑轮的奥秘 引导学生思考:联系升国旗想一想定滑轮有什么特点?能说几个说几个。提示:人是不是站在上面把国旗拉上去的呢?它能不能和物体一起移动?

那么它到底有什么奥秘?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的研究一下。出示定滑轮的有关图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如图11-8所示,甲图是一个等臂杠杆的示意图。现在把等臂杠杆进行如下的等效变换:先把直棒加宽变形成一个圆轮,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均保持不变(图乙),再把圆轮的边缘挖一个槽,这就变成了一个滑轮,最后把它固定使用就成了定滑轮(图丙)。

使用定滑轮时,把重物系在绳的一端,将绳绕过滑轮的槽,在槽的另一端用力拽绳子,如图丁所示。无论你横着.斜着或竖直向下拉绳子,通过凹槽里绳子的作用,都可将你的拉力转变成向上的拉力,从而把重物提起来。

从图丙可知,定滑轮是绕轴转动的,轴是定滑轮的支点。动力臂与阻力臂等长,均等于滑轮半径。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动力等于阻力。

由此可见,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它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改变了用力方向,使工作更方便。定滑轮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船员向下用力,可以升起船帆;向下拉动窗帘的引线,可以使窗帘闭合或拉开;建筑工人站在地面上从不同角度用力,都可以将不太重的建筑材料提升到高处。

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定滑轮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板书: 定滑轮的特点:

(1)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它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改变了用力方向,使工作更方便。

(2)它是固定的,不能随物体一起移动 2.探究动滑轮的奥秘

师:定滑轮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感觉特方便,后来又发现只要将定滑轮不固定,将物体和滑轮连在一起移动会省一半的力!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出示动滑轮的有关图片:

看图思考

认真听讲

小组交流

记录

联系实际

思考领会

理解记忆

观察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甲图中将要移动的物体由绕在滑轮上的左.右两段绳子拉着,可见,使用动滑轮可以小一半力。从图乙可知,动滑轮随时绕悬绳与滑轮的接触点转动,此点即为动滑轮的支点。再将动滑轮加工压缩变形成一根直棒,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均保持不变(图丙),这样动滑轮就成了变形的杠杆(图丁)。若拉线都是平行的时候,动力臂为轮的直径,阻力的二分之一,即使用动滑轮可省一半力。由此可见,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时可省一半力,但要多移动一倍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动滑轮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板书: 动滑轮特点:(1)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时可省一半力,但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动滑轮随着物体一起移动。

三、实践应用

1.学校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对折合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2.如图所示,物体A重20N,滑轮重1N,绳重不计,弹簧秤示数为25N,则物体B的重为_________N。

3.如图,滑轮B是一个 滑轮,如果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10N,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课堂 总结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册第1、4、5题

观察思考

记录

理解记忆

小组交流 回答

理解记忆

独立思考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独立完成

教学 反思

第二篇:苏科初中物理九上《14.1 电阻》word教案

6.3 电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电阻及其单位。(2)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自主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电阻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电阻的概念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三、教具:

教师实验:小灯泡、开关、电源各

一、导线若干、电阻丝板一个。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演示实验:课本14页图6.3-1示,用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铁线和镍铬合金分别连入电路中,再观察灯泡的亮度。(变暗)说明: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使灯泡的亮度不同。这种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叫做电阻。

(二)进行新课:

1、电阻

(1)师: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越大。

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就算导体两端没有电压,没有电流通过,它仍有电阻。

(2)让学生阅读课本15页图6.3-3,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根据电阻大小来划分的。

提问:从表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①由下至上,导电能力增强②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③表中,银的导电性能最好,陶瓷的导电性能最弱。

(3)教师介绍电阻的符号及单位:

符号:R 单位:欧姆(欧)(Ω)

其他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kΩ=1000Ω 1MΩ=10Ω

进行单位换算练习。2 MΩ= kΩ= Ω; 200Ω= kΩ= MΩ。

(4)教师介绍电阻器(电阻)及其在电路图中的符号:(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广泛使用)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学生阅读课本17页“几种导线的电阻值” “小数据”。

(2)教师提问:表中,导体的长度、粗细相同,材料不同,而电阻的大小不同。说明了什么? 结论:电阻的大小跟材料有关,材料不同,电阻的大小一般不同。

(4)教师提问:电阻可能大小可能跟几个因素有关,研究时应该用什么方法?

生:用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与一个物理量的关系时,只改变其中一个变量,控制其他变量不变,探究其与物理量的关系)(5)设计实验(图类似课本14页图6.3-1)

(6)实验:用材料、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连入电路,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现象:镍铬合金丝的长度越长,灯泡越暗。

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时,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长度有关,长度越长,电阻越大(7)实验:用材料、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连入电路,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现象:镍铬合金丝的横截面积越大,灯泡越亮。

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时,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8)实验:将一段镍铬合金丝绕成一圈圈,并与一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用酒精灯对镍铬合金丝进行加热,记录加热前后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加热后电流表的示数比加热前小。

实验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时,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教师解释:一般情况下,在其他因素相同时,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但也有例外,比如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当温度变化不大时,影响很小,一般不考虑。

结论:温度变化不大时,影响很小,一般不考虑。

(9)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它只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跟电流、电压无关。

(三)练习巩固:课本P17”动手动脑学物理”、《电阻》堂上练习1

(四)小结: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越大;当接在同一电压

下,电流越大,电阻越小。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它只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跟电流、电压无关;考虑电阻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应该用控制变化法,比如,跟长度的关系,应表达为:在导体的材料及横截面积时,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长度有关,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或:在其他因素相同时,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长度有关,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五)布置作业:课后作业

(一)。

板书设计: 6.3 电阻

一、电阻(R):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单位:欧姆(Ω)

千欧(kΩ)兆欧(MΩ)1kΩ=1000Ω 1MΩ=10Ω

2、符号: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材料

(2)长度:在其他因素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3)横截面积:在其他因素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4)温度(温度变化不大时,影响很小,一般不考虑)

三、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

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的属性(性质)。

教学反思:

学生对电阻的兴趣是比较大的,这节课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对电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对“控制变量法”的注重程度还是不大够,应加强学生对此研究方法的掌握熟悉,而不单止知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第三篇:初中物理滑轮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

杠杆滑轮(堂测)

姓名____得分____

1.滑轮在使用时,如果它的轴______,这种滑轮叫定滑轮,使用定滑轮能够______,但是不能 ______,它实质上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的杠杆.升国旗的旗杆上的滑轮是______滑轮.

2.有一种滑轮,它的轴可以随物体___,这种滑轮叫动滑轮,使用动滑轮能够_____,但要____.杠杆

3.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滑轮组,使用它既可以_____,又能够 ___________使用一个滑轮组提起重物时,人对绳子的拉力是80N.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可以匀速提起______N或_____N的重物.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 _,若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为100 N,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为5:1,则杠杆平衡时所受阻力为______N.

5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一定的情况下,决定滑轮组省力多少的规律是()A.绳子的长度越长越省力 B.拉住定滑轮的绳子的段数越多,越省力 C.拉住动滑轮和物体的绳子的段数越多,越省力D.省力多少是一定的 6.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再加一个力F后,杠杆仍处于平衡,则力F()

A.一定在阻力一边 B.一定在动力一边 C.作用线通过支点 D.无法判断 图1 图2 7.如图1所示,物体G重60 N,挂在匀质杠杆的一端,要使杠杆平衡可以在A点加一个方向为_______的_______ N的力;也可以在B点加一个方向为_______的_______ N的力.8.如图2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 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数为10 N,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N,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 9.用钓鱼杆钓鱼的时候,鱼钩已经钩住了鱼。鱼还在水中时,感觉鱼很轻,刚把鱼从水中拉离水面就感觉鱼变“重”了。对钓鱼过程的下列几种解释,错误的是()A.鱼离开水后,失去了水的浮力,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B.鱼离开水后,鱼的重力增大,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C.鱼离开水后,钓鱼线对钓鱼杆的拉力会增大 D.钓鱼杆是一种费力杠杆

10.如图8-5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一重G=60N的物体,在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F= N;保持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定滑轮实质是________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是可以改变________的作用方向;动滑轮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的杠杆,省力________,多费________的距离,不能改变________的作用方向。

2.滑轮组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省力,________改变力的作用方向(选填“能”或“不能”);若滑轮组由n段绳子吊着物体,则提起物体所用的力是物重的________。

3.如图13-5-1所示,标出了轮半径和轴半径,物体的质量都相同,则最大拉力是________。

图13-5-1 10分钟训练

1.希望中学要安装升旗杆,下列简单机械中,适合安装在旗杆顶端的是()A.杠杆 B.动滑轮 C.定滑轮 D.斜面

2.如图13-5-2所示,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G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2、F3,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图13-5-2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一样大

3.要用30 N的力刚好提起重40 N的物体,下列简单机械中可以采用的是(不计机械本身重和摩擦)()A.一个定滑轮 B.一个动滑轮

C.杠杆 D.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4.如图13-5-3所示,G=200 N,滑轮重G′=40 N,要使物体能匀速上升2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滑轮的摩擦)

A.F=440 N,并向上移动4 m B.F=140 N,并向上移动4 m C.F=440 N,并向上移动1 m D.F=480 N,并向上移动1 m 5.如图13-5-4,滑轮A上挂一重10 N的物体B,C为固定点(地面),当的作用下向上匀速上升时,滑轮A的速度为重物B上升时速度的

()

图13-5-3 滑轮A在力F________,力

F应为_______N(滑轮A和绳重及摩擦均不计)。图13-5-4 3.如图13-5-8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F2、F3。则()

图13-5-8 图13-5-9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4.如图13-5-9所示,若每个滑轮重均为1 N,在绳的自由端用力将重25 N的物体匀速提起,不计摩擦,则拉力F=________N。

5.使用图13-5-10所示的滑轮,将重200 N的物体M沿水平地面匀速拉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20 N,则拉力F=________N。(绳子、滑轮重及摩擦不计)

图13-5-10 6.如果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是90 N,用一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起来提升这个物体,所用的力可以是_________N和_________N。(不计摩擦)

10.如图所示,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拉同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和F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3<F1<F2 B.F1<F2<F3 C.F2<F1<F3 D.F3<F2<F1

11.使用滑轮组可以达到的目的是

A.省力而且一定能改变力的方向

B.省力但不可能改变力的方向

C.省力而且能省距离 D.能省力而且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荐初二物理《浮力》教学案例(5000荐初二物理

教案

态变字)

荐初中物理

案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 荐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密度》(800字)

123

(3000字)

第四篇:初中物理滑轮说课稿

初中的同学们,物理学科可是很重要的哦,记好物理公式对解答物理试题可是有着很关键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物理滑轮说课稿,欢迎来参考!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届讲授的是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和各自的优点,指出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并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了它们的省力情况,把滑轮与杠杆联系在一起。最后讲述了能同时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优点的滑轮组。

经过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分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关键是抓好学生的随堂实验。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②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能力目标:

①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②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

③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归纳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

②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③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并善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二、说教法、学法和教学原则

根据《滑轮》一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学生实验、放电脑动画、观察、讨论、讲解为主的多边法教学。通过观察、实验和看电脑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探索新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在教学中遵循以下原则:

①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④巩固与提高相统一的原则。

⑤具体和抽象相统一的原则。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分以下几个环节:

1、新课引入:

用课件(胖子和瘦子的故事)引出滑轮,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一个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2、演示、观察、讨论与讲解相结合:

演示定滑 轮、动滑轮的用法,学生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省力情况。然后此实验中重物重力要大些,以减小动滑轮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让学生把实验结果填到设计好的表 格中。各实验小组分析论证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观察实验和相应的理论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 力。

研究滑轮的实质用课件动画说明滑轮是杠杆的变形。然后这样做可以让这个问题更直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容易接受。

学生在练习本上设计滑轮组,用课件动画给出答案。学生在按照图中的设计组装滑轮组,研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和绳子移动距离和重物上升的高度的关系。然后这个实验有可能出 现偏差,这时可让学生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巩固强化:

①让学生对照本节知识进行小结,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②完成按照本节目标设计的练习题。然后练习题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持久性记忆,有认识的表象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苏科版初中物理目录

初中物理目录(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引言

1.奇妙的物理现象2体验科学探究

第一章声现象

1.1 声音是什么1.2 声音的特征1.3 令人厌烦的声音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第二章物态变化

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2.2 汽化和液化2.3 熔化和凝固2.4 升华和凝华2.5 水循环

第三章光现象

3.1光的色彩 颜色3.2 人眼看不见的光3.3 光的直线传播3.4平面镜 3.5 光的反射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4.1光的折射 4.2 透镜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4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4.5望远镜与显微镜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5.2 速度5.3 匀速直线运动5.4 世界是运动的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6.1 物体的质量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6.3 物质的密度6.4 物质的比热容6.5 物质的物理属性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7.1 走进分子世界7.2 探索更小的微粒7.3 宇宙探密

第八章力

8.1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8.2 重力8.3 摩擦力8.4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九章压强与浮力

9.1 压强9.2 液体的压强9.3 气体的压强9.4 浮力

第十章力与运动

10.1 物体的浮与沉10.2 二力平衡10.3 力与运动的关系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

11.1 杠杆11.2 滑轮11.3 功11.4 功率11.5 机械效率11 综合实践活动

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12.2 内能 热量12.3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第十三章简单电路

13.1 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13.2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13.3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13.4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

14.1 电阻14.2 变阻器14.3 欧姆定律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十五章电功与电热

15.1 电能表与电功15.2 电功率15.3 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15.4 家庭安全用电

第十六章电磁转化

16.1 磁体与磁场16.2 电流的磁场16.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动机 16.4 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16.5 电磁感应 发电机

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讯

17.1 信息与信息传播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17.3 现代通信 走进信息时代

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8.1 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18.2 核能18.3 太阳能18.4 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18.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下载苏科初中物理九上《11.2 滑轮》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科初中物理九上《11.2 滑轮》word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计划

    2018-2019第一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目标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1、进一......

    苏科版初中物理目录

    八年级上册 引言 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二、体验科学探究 第一章声现象 1.1 声音是什么 1.2 乐音的特征 1.3 噪声及其控制 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第二章 物态变化 2.1 物质的......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滑轮-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滑轮-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习提问 什么叫做功的原理? 新教学 板书题后让学生看书(从文开头看到第12页倒数第3行,并边看边对照本图(修订本)进行实验(同......

    初中物理复习滑轮复习提高

    滑轮复习提高一、知识点1.定滑轮和动滑轮概念特点拉力大小实质定滑轮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F=G(不计绳重和摩擦)等臂杠杆动滑轮轴可以随物体一起运动的......

    九年级物理滑轮教案

    二、滑轮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能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4.5 望远镜与显微镜》word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 [设计理念] 体现知识的价值,渗透创新的意识,体会知识与创新的连接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一章 声现象 1.1 声音是什么 1.2乐音的特征 1.3 噪声及其控制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第二章 物态变化 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2.2......

    苏科版物理九上《12.2内能热传递》教学案

    姓名 《12.2 内能 热传递》教学案 知识点1:了解内能的概念 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总和。 1、分子因做无规则运动而具有 能; 2、分子间因存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