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21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新人教版(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02:0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21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新人教版(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21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新人教版(最终版)》。

第一篇: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21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新人教版(最终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根源,三国协约,三国同盟,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互动访谈,引导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通过体验式教学,引导理解战争形势走向,体会战争决策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教学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影响 【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卷入国家、人口之多,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超出我们的相像。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新课学习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教师出示图片: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教师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级)。教师补充:垄断资本主义的最突出的特征是资本集中与生产集中高度发展,在主要产业部门乃至 整个经济生活中产生了居支配地位的垄断组织。为适应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原料、价格的控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加强了世界的瓜分。

2、教师出示图表数据并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问题:根据下列表格工业产量及殖民地变化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

参考答案: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位次下降,但拥有广阔的殖民地。美德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但是拥有的殖民地少,与其工业位次极不相符。结论就: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之间矛盾。这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3、教师出示德国挑衅英国的图片及德国外交大臣说的话

材料: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德国外交大臣说的这段话表明德国想干什么? 学生回答:与英国等国争夺殖民地。

4、教师根据图示为学生说明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情况。

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问题

1、上面这些矛盾中那一对矛盾最突出、最能反映当时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呢?

学生回答:英德矛盾

问题

2、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性质)是什么?你能根据书本P132页的内容找出来吗? 学生回答:争夺霸权、殖民地

6、教师出示图片: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的情况。

结论: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教师出示材料: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Europe became a “powder keg”, waiting for the spark that Make it explode.汉语翻译: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问:这粒火星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2、教师了出示萨拉热窝图片,介绍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 2 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导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3、出示英国女王、德国皇帝和俄国沙皇的图片。介绍德国皇帝听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兴奋地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随后德、俄、法、英等先后投入战争。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第一次世界大战示意图。

①一战的主要战线:东线是德俄。南线是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西线是英法与德国。其中西线是一战的主要战场

②一战的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和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教师出示图片和战地记者的信

材料: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 学生回答:战争的残酷

3、教师介绍一战后期,加速一战结束的几件大事:

美国也以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使许多美国人丧生和美国与协约国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等为借口,在1917年4月正式对德宣战。

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

1917年爆发的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统治,革命后的苏俄与德签定和约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4、教师出示图片并介绍德国投降的情况

材料:1918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代表埃尔茨贝格尔同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东德车站签署停战协定,德国投降。德国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三国同盟的最终投降,历时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协约国的胜利而结束。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教师出示一组一战期间投入使用的武器:潜艇、飞机、坦克、毒气、巨炮等,武器的进步带来的是更多大的破坏。

2、教师出示图表并引导学生思考一战给人们带来的哪些影响、3 图表:学生讨论并展示

参考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呢? 提示:可以从战争的原因、交战国、目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学生讨论并展示

参考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4、动脑筋:他们谁说的更有道理?

观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观点2:不一定。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学生讨论并回答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尽管塞尔维亚为了保卫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 , 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三、课堂总结

根据图示,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

四、课堂练习

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B)A 萨拉热窝事件

B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1914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借口“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指(C)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成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是(C)A.1914~1917年 B.1914~1919年 C.1914~1918年 D.1912~1918年

第二篇: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问题探究型教学模式,呈现史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的研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第一次世界大战片段做成图片资料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 学习本课之前,引导学生先回顾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各国逐渐走上帝国主义道路,争霸世界的野心膨胀,矛盾异常尖锐,只需要一颗火花就能点燃整个世界,联系教材给出的“火药桶”的材料,强调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的作用。引导学生沿着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顺序,一步步展开教学。3)讲授新课: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和计划的过程。“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是从这个角度讲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形成、演化和激化的过程,在让学生了解这一过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要从各种矛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角度来引导,以使学生能从更深刻的背景中寻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出现在课前的导读部分,教师可以以不同方式处理:(1)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叙事性描述,增强故事性(可安排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进行讲述),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局势,讨论大战的原因。

(2)也可以按照历史的顺序,先回顾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各国逐渐走上帝国主义道路,争霸世界的野心膨胀,矛盾异常尖锐,只需要一颗火花就能点燃整个世界,联系教材给出的“火药桶”的材料,强调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的作用。作为颇具代表性的凡尔登战役,教学中应对战争残酷的现实进行形象的描述,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这也是这一目以“空前的灾难”作标题的原因,战争不是实现和平的工具,要启发学生思考和探讨人类发展过程中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大公被刺杀。2)列举一战中的三条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及四次战役):

注:一战中首先交战国是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西线和东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在两线作战的是德国和奥匈帝国。

3)一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有三次战役:马恩河战役(1914年在西线)、凡尔登战役(1916年)、索姆河战役(1916年)1916年被交战双方认为是关键性的一年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大战进行了四年多,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在战场上,双方不断使用新武器,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四、简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①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来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这就导致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②20世纪初,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展开扩军备战活动,两大军事集团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关系极度紧张,一场世界战争一触即发。巴尔干半岛是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③性质:就整个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各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利用多媒体进行小结。

7、练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发生了哪些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把这些事件放在世界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根据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和中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课我用了大量的历史图片以幻灯片的方式放映,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特别是用动画来演示“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组织学生讨论:一战爆发的原因、德国的野心、一战的性质、一战的影响等等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发言很踊跃。正是因为给予了学生思维自由飞翔的空间,使他们对战争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了解当今世界局部战争的渴望。而且为了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我补充了一些课外的相关资料,比如美国的中立和参战的原因,俄国推出战争等等。

这节课我感到遗憾的是导语的设计,因为五步教学法中第一步是复习检测,所以如何导入本课内容上我很是苦恼,是用图片呢还是复习过渡,最后只能是两者都兼顾,但是这样的设计感觉怪怪的。而且因为使用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内容比较多,上课时节奏较快。所以感觉前松后紧。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这个问题有待我们历史教师持续不断地去探讨。

第三篇:中学九年级历史第七单元单元过关

丰南区稻地镇中学九年级历史第七单元单元过关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为汽车的发明准备了条件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a.改良蒸汽机的制成b.螺旋桨的出现c.内燃机的创制d.电报的发明

2.19世纪后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主要是因为()

a.爱迪生发明电灯泡b.电力的广泛应用

c.本茨设计出内燃机d.石油工业的发展

3.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

①马车②汽车③火车④飞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①③②④

4.电力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发明与创造,其中使电进入千家万户的科学家是()

a.卡尔·本茨b.爱迪生c.亨利·福特d.莱特兄弟

5.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利用的相对清洁的新能源是()

a.煤炭b.石油c.电力d.原子能

6.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诞生的,促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的工具是()

a.轮船b.飞机c.火车机车d.电子计算机

7.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面对灾区复杂的地理环境,空中救援发挥了重大作用,飞机这一交通工具最早出现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文艺复兴期间

8.“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9.德国人卡尔·本茨能够发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直接得益于下列哪项科技成果()

a.蒸汽机b.电动机c.发电机d.内燃机

10.当飞机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快捷交通工具时,当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在空中翱翔的快乐时,我们不应该忘记飞机的发明者()

a.法拉第b.卡尔·本茨c.西门子d.莱特兄弟

11.人类历史上进行的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请你判断下列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相关的生活场景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③

12.1908年前后,欧美流行这一首诗:“富人成双而至,他们坐的是罗尔斯──罗伊斯(汽车),穷人乘坐的福特(汽车)而至,他们笑个不停。”推动诗句中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世界大战的结束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的发展d.改良蒸汽机的运用

13.1931年10月18日晚,无数美国人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哀悼一位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发明家的逝世。这位发明家是()

a.爱因斯坦b.爱迪生c.莱特兄弟d.卡尔·本茨

14.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最新成果的盛会。作为首次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代表,在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世博会上能看到的最新的科技成果应是()

15.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内容后,某同学在笔记中对这次工业革命做了如下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重要发明:火车、汽车、飞机

b.主要特点:电力的广泛运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开始国家:美国和德国领先于其它国家

d.重大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广泛运用这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16.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家分别是()

a.奥匈帝国和英国b.德国和法国c.德国和英国d.意大利和俄国

17.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哪一个国家的矛盾最尖锐?()

a.美国b.意大利c.英国d.俄国

18.1882年5月,欧洲某几个国家签订的《同盟条约》中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到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援助。”这里的“其他两缔约国”是()

a.德国和奥匈帝国b.俄国和奥地利b.德国和奥地利d.英国和俄国

19.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拿破仑执政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希特勒上台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0.1914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世界大战爆发,引发这场战争的事件是()

a.三国同盟形成b.三国协约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d.德国突袭波兰

21.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实质是()

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b.德奥借机发动战争

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

22.普林斯普制造的萨拉热窝事件,并未达到他企图挽救塞尔维亚民族危机的目的。这一事件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

a.个人恐怖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b.恐怖主义不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c.恐怖活动可以迅速地解决一切政治纷争

d.恐怖主义不会威胁世界和平

23.1916年第6届奥运会因故取消,你认为取消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南北战争

b.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c.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d.印度民族大起义

24.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哪个国家的战败投降结束()

a.英国b.德国c.日本d.意大利

25.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课上,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学则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总的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应该是()

a.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b.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

c.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战争d.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二、读图简答题

26.请看右图,回答与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的问题。

(1)图一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一种动力机械,它的名称是什么?他的发明者是谁?它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2)图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把人类带人到什么时代?

(3)如今,我们仍在享受着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感受着科技神奇而巨大的力量,请举出一个实例说明科技的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三、材料分析题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法国经济学家保罗·德·卢西埃在189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一书中写道:“法国士兵的背包里装的都是芝加哥生产的牛肉罐头”,“美国已从一个令人好奇的东西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东西”。

材料二:……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取得的令欧洲人“好奇”的发明有哪几个?为什么说美国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东西?

(2)材料二中“欧洲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工业产量位次

殖民地面积(平方千米)

3350万

1060万

1740万

290万

欧洲列强扩军备战增长(%)比较

国家

1872年

1912年

180

133

214

335

材料二: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请回答:

(1)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哪一年爆发?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3)请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3)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四、综合探究题

30.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一例为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条件的重大事件名称。

(2)各举一例使欧美等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革命或改革名称。

(3)各举一例两次工业革命中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发明成果及发明家。

(4)从上述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c

6.b

7.b

8.c

9.d

10.d

11.b1

2.b

13.b

14.c

15.a

16.c

17.c

18.a

19.b

20.c

21.b

22.a

23.b

24.b

25.c

26.(1)蒸汽机;瓦特;蒸汽时代。(2)爱迪生;电气时代(3)如火车、汽船、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问世,使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等。

27.(1)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1903年,莱特兄弟制成飞机。美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期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8.(1)1914年(2)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取殖民地斗争激烈。②帝国主义列强展开疯狂的军备竞赛③建立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3)一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战争并没有迅速结束。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战争是残酷的和灾难性的。

29.(1)萨拉热窝事件(2)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3)三国同盟(或同盟国)和三国协约(或协约国)(4)如: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

30.(1)文艺复兴(或新航路的开辟等)(2)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3)第一次工业革命:珍妮机──哈格里夫斯;改良蒸汽机──瓦特;火车机车──史蒂芬孙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碳丝灯泡(或电灯)──爱迪生;内燃机(或汽车)──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等。(4)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革命和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第四篇: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素材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索姆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英、法军队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对德军的阵地进攻战役。战役从1916年6月24日开始,至11月中旬结束。其目的是突破德军防御,以便转入运动战,同时减轻凡尔登方向德军对法军的压力。当时战线由南向北,在亚眠以东50多公里的地方穿过索姆河。德军在该地区构筑了号称“最坚强的”防线,其第一线为9个师,预备队4个师。以后兵力增加到67个师。英、法方面原计划以法军担任主攻,但因凡尔登战役动用了法军大量兵力,改以英军为主。最初投入兵力为39个师(战役过程中增加到86个师),其中英军25个师,法军14个师。英、法军炮兵和空军都占优势。采取对有限目标逐次攻击战法,企图通过消耗德军兵力达到突破的目的。为协调两军行动,规定每次进攻到达线不能自行超越。从6月24日起,英、法军进行了7天的炮火准备,7月1日晨7时半步兵在炮火支援下发起进攻。当天法军和主攻方向上的英军都突破了德军第一道阵地,但英军左翼则毫无进展。英军以密集队形前进,遭到德军机枪和炮兵火力的严重杀伤,第一天即伤亡近6万人。7月3日英军右翼和法军占领了德军第二道阵地。德军利用对方进攻的间歇,迅速调集兵力,加强纵深防御,并在一些地段上实施反击。英、法军于7月中、下旬再度发起进攻,南岸法军占领了第三道阵地,但未能发展为战役突破。9月3日,英军32个师、法军26个师第三次发起进攻,截至12日向德军纵深只推进了2~4公里。9月15日,英军在进攻中首次使用坦克,共出动49辆,而实际参加战斗的18辆(被德军击毁10辆),步兵的进攻速度因而有所增加,当天占领了第三道阵地的几个要点。在战争史上这是第一次使用坦克。在9月下旬和11月的进攻中,英军又两次使用坦克,但数量较少,收效不大。

索姆河会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伤亡约134万人,其中英军45万余人,法军34万余人,德军53.8万人。英、法军未达到突破德军防线的目的,但钳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进一步削弱了德军实力。

第五篇:新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1学年三(教 学 计 划

2)班数学上册

2010

2010-2011学年三(2)班数学上册

教 学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已发展的广泛空间。通过本期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级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手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九年级数学包括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三章《旋转》,第二十四章《圆》。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代数三章,几何两章。而且本学期要授完下册第二十七章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学措拖

1、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秤的教育方法。

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3、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五、课时安排

全学期约为22周,安排如下:

08.28 ~ 09.10:二次根式

09.11 ~ 09.30:一元二次方程

10.01 ~ 10.26:旋转

10.27 ~ 11.27:圆

11.28 ~ 12.01:概率初步

12.02 ~ 12.30:第二十六章

12.03 ~ 01.25:第二十七章

下载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21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新人教版(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21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新人教版(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芳草地。(30分) 1.诗文默写阁(8分) ①“舟”常见于古代文人骚客笔下,但妙用不同。孟浩然的“ ___,端居耻圣明”表达的是深感无人引荐......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简述萨拉热窝事件;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止时间、参战双方、战争结果,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 古代埃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古埃及......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要求: 1.学会写12个字,熟悉本课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

    5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

    系列资料 http://lishi.x5dj.com 初中历史教师家园★免费历史资料平台 5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人......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2 中华书局版1(5篇)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凡尔登战役,美国的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 类 文 明 起 源 与 上 古 文 明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人类从类人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