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我们都知道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学生们在分析物理现象或处理物理问题时,常常出现错误的判断或者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其重要的一条是没有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既然重要,那么,什么叫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有哪些特点?掌握基本物理概念的过程及如何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等等,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抽象。某一物理概念,就是某一事物、现象的本质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它是在大量观察、实验,获得感觉、知觉,形成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想象,区别出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把一些事物的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建立的。一切概念都要通过词语来表现,定义是对概念内涵(物理意义)的揭示,条件是对概念外延(适用范围)的限制。
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一些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就不可能揭示这门学科的全部内容,也就失去这门学科存在的价值。因此概念教学是极为重要的。一.物理概念的特点
1.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的产物。
例如,我们观察到下列一些现象:天体在运行,车辆在前进,机器在工作,人在行走等等。尽管这些现象的具体形象不同,但是我们可以撇开它的具体形象,从它们的共性去考虑时,就会发现其共同的特征,即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于是,我们把这个从一系列具体现象中提炼出来,又反映着这一系列具体现象本质特征的抽象,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就是一个物理概念。
总之,任何一个物理概念,都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2.定量的物理概念,是可以用数学和测量联系起来的。
众所周知,许多物理概念,如力、质量、速度、温度······,都具有定量的表示,如某个力是100牛顿,某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然而,也有许多物理概念,表面看来,是不定量的。实际上,它们也具有定量的含义。如“平衡”的概念,其定量含义是:如果研究对象是质点,则意味着质点的加速度等于零,故其平衡条件为合外力等于零,即F合=0。3.物理概念还具有各自的特征
中学物理涉及的概念约四百余个,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反映物质属性的。如:运动、惯性、质量、能量、电、磁、波粒二象性等,这类概念的特点是:其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性,很难从其表面定义上获得深入理解。只有随着知识学习的积累和发展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第二类是反映物质及其性质的。如:速度、加速度、密度、功率、比热、电场强度、电势、电动势、电阻、电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用两个或几个物理量的比值来表示它们的定义。第三类是反映物质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如:力、力矩、压强、冲量、功、热量。这些概念的特点是:与物质间相互作用密切关联,对于单个物质是毫无意义。
第四类是一些描述物理现象的名称。如:匀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形变、熔解、反射、折射、干涉、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反射性、核反应、质量亏损等。这类概念的特点是:就其概念本身而言,并不难理解,难理解的是这些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及规律。
我们对物理概念的特点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后,下面就讨论一下掌握物理概念的过程。二. 掌握物理概念的过程
掌握物理概念的过程,包括感知、理解、运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1. 感知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
.感知的方式有两种:直接感知和间接感知。直接感知是通过观察、实验、参观、生产劳动等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学习对象,对有关事物和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形成概念。
间接感知是通过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描绘,或利用各种形象化的直观教具,使学生对有关事物和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形成概念。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两种感知方式应当相互配合使用,互为补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概念。2.理解
理解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它是指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想象等思维活动,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能够突出事物的重要的、本质的特征,能够区分相似的事物,能够比较确切地得出慨括性的结论。这是属于抽象思维阶段。3.运用
运用是由认识到行动的过程。是加深理解知识的有效途径。
运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步运用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方法和准确性;二是熟练运用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速度和效率,同时也达到巩固、深化、灵活应用概念的作用。
综上所述,学生掌握概念的过程,可慨括为如下表所示: 认识阶段 知识掌握 能 力 发 展
感知阶段
表象、概念 观察、实验能力
理解阶段 科学概念 思维能力
运用阶段
巩固、深化、应用概念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掌握概念的标志,从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是看学生是否明确概念是从哪些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
二是看学生是否明确概念反映了事物的什么本质属性和联系,物理意义是什么。适用的范围如何。三是看学生是否能应用概念说明、解释一些有关的物理现象,以致解决一些有关的简单物理问题。三. 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程序是:
首先,教师应当创造条件,使学生在了解大量的物理现象,观察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对有待研究的事物有一个较深的印象。在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达到了解现象,取得资料,发掘问题和勤于思考的目的。
其次,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所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形成概念,用准确的、简洁的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给出准确的表述或定义;并指出所定义的概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最后,通过与有关,相近概念的对比,以及进行适当的练习应用,来巩固、深化概念的目的。以上的程序,虽然不是绝对的,但其中的原则是应该遵循的。
至于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方式、选取那些具体事例、选择那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则应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总之,要教好物理,首先要在理解物理概念上下工夫,帮助学生理解每个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故加强物理概念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第二篇:提高写作教学质量途径
我曾就中学生作文心态的问题,对一所普通中学的55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
人数百分比理由说明喜欢610%(1)能表达感情,抒发感受,反映作文生活,锻炼思想。(2)受到鼓励。
又喜1526.6%(1)想表达思想,但无从下手。又怕(2)喜欢写作,但写不好。害怕2443.6%(1)下笔无物。(2)不知如何写。作文(3)总也写不好。(4)太浪费时间。无所1018%(1)没兴趣(2)考试分值大,不得谓不练习(3)写了好不到哪,不写也差不到哪。据了解,这个调查表所反映的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面对实际,我们不得不深思: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症结何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途径何在?一写作能力,归根结蒂,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丰富的思想感情(包括思想认识、生活素材)和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包括用词造句,谋篇布局)。前者是内容,是核心;后者是形式,是载体。内容统审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要提高写作能力须从这两个方面努力。古人说,“情者,文之经;辞者,文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把思想性和艺术性并列为文章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同时又突出了思想感情的作用。因而,研究中学生写练的客观规律,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那么,写作教学中如何具体体现这个规律呢?1.加强德育渗透,提高认识水平,解决“抓不准”、“写不深”的问题。中国传统的文论是“文以载道”,历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德育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语文要文道合一,树立教书育人的总体意识。所以,无论继承传统还是依纲教学,我们都须把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德育修养放在作文教学的首位,使写作对青少年的思想和生活起导向作用。事实上,提高学生德育修养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关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学生作文要“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古人强调“文章以意为主,意在笔先”,又说“气大则声宏”。这“意”和“气”都是指思想修养。思想水平提高了,文章的立意、境界自然就高了。近年高考、中考命题对考生思想修养、认识水平进行考查的意旨也是十分明确的。当代中学生思想比较复杂,一方面改革大潮带来的万千气象令他们惊诧不已,另一方面社会上的阴暗面又使他们幼稚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这些在作文中都时时有所表现。教师应结合具体作文,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提高认识,从而达到准确审题的目的,这要比空谈审题技巧有效得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革命理论、正确观点和思想情操的教育,使学生受教于课堂,得益于作文。2.扩大生活积累,培养观察能力,解决“没写的”的问题。“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调查表却告诉我们:感到言之无物却正是中学生作文的普遍心态。仔细分析,中学生“无物可写”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接触社会少,直接经验缺乏,对有些作文题实在是无话可说,是为“真缺米”。对这种情况,要想方设法帮学生“找米下锅”,引导其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扩大眼界。第二种情况叫做“假性无米”。有一些学生,对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每每作文瞪着眼睛干着急;另有一些学生则把作文看得过于神秘,觉得身边小事与写作无缘,宁可绞尽脑汁编胡话。这两种学生的共性是眼高手低,不懂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应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使他们相信: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3.讲读和写作结合,教给写作技巧。现行教材是综合型的,语文知识、阅读和写作三位一体,在具体体例上,又以文体相同或类似的范文组成单元为基本结构,以单元知识来体现单元重点,以单元知识中的写作训练来体现写作体系。这种体制的优点是便于讲读和写作相结合,使课文成为写作的范文,体现语文课堂教学对写作的导向作用,使课文和写作两大语文肢体合为一个整体。在具体操作时,教师除细心体会教材单元意图外,应以课文为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帮助他们从优秀范文的立意、构思、层次结构、语言表达方面,切实掌握有用的知识,使学生得到可以运用的技能,进而真正做到讲练结合、读写结合,使教材的设计落到实处。如教师可以在讲读的同时,让学生依照课文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缩写等多种训练,以提高技能。这样教学,通过作文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课文的学习又为写作提供了借鉴,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4.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加强综合训练。“多读多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写日记,无疑是适合中学生学习特点的训练方法。就内容而言,日记内容广泛、丰富,可书写中学生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同时也是巩固观察成果,积累生活的一种好方法。就形式来看,小小日记,既可以是具体而微的大作文,也可以是片断训练,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经常记日记,可以促进中学生观察、思考、认识生活。日记是大作文的灵活机动的变形,是联系阅读和写作的好方法。二写作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正确的指导仅为作文的成功提供了条件,能否写好文章关键在学生一方。所以,教师在研究作文教学自身规律的同时,还须研究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秀的文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是智力因素得以开掘和发挥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教师应始终把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放在写作指导的第一位。在具体操作时,我认为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捕捉学生心理,别出心裁巧命题。命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命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写作情绪的高低。陈旧的命题,远离生活的材料,往往因直接违背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而难以唤起他们的创作欲望,故而教师应在命题上巧用心思,在写作之初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使之以愉悦、好奇的情感进入写作境界。为此,教师命题应把握三个原则:(1)新鲜,满足学生好奇心。(2)使学生贴近生活,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产生创作的热情。(3)题目要求宜宽。2.注意动机意志培养,激发写作内驱力。动机,就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动因。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的动机决定的。一个学习动机纯正的学生,其理智的动机会激励他不断地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一个个困难。写作也不例外。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写作意识,这种意识就会在其心底变为练笔的激情和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会驱策他调动意志的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去克服困难。3.养成快速作文的习惯,提高效率激兴趣。定时作文,限定时间,势必增大单位时间内的训练量,提高作文的效率。在经过经常的训练,学生将定时作文作为一种不由自主的需要,即习惯时,“少慢差”的现象就去除了。教师应通过训练使每个学生养成“快速定时作文”习惯。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一方面要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认识教育和写作技巧的传授,另一方面要通过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写作,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途径。再辅之以多读多练等具体方法,学生写作水平提高是完全可能的也谈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途径提高写作教学质量途径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
第三篇:浅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途径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途径
为了培养21世纪的综合性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自己觉得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学好英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如下几条有效途径:
一,加强英语活动课的训练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英语基本功,包括语言,词汇,语法都需要记忆,如果记忆量太大,那么记忆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去学习记忆内容,不仅能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就容易多了。比如:“英语故事剧表演,英语情景对话练习“。等活动课,自始至终以学生的口语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提高了口语和听力水平,而且记住了许多短语和习惯用语。学生对英语活动课很感兴趣,都乐于参与,许多学生说,英语活动课给他们提供了运用英语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将英语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英语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将英语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在我们的眼睛里,英语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对于学生更好的认识英语,学好英语,培养知识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联系身边生活环境,捕捉生活中的英语现象,挖掘英语知识的生活内涵,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进而达到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比如:“贴名称法,”在窗子上贴“window”,在门上贴“door”,在桌子上贴“desk”,在床上贴“bed”的小纸条,这样英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中融入了英语,耳濡目染,自然成诵。
三,挖掘学生的智能潜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们要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例如兔子跑的快,你就别让它和乌龟赛跑,避免兔子去睡大觉。要力争给予每一名学生平等的发展机会和足够的发展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尝试的余地,表现的机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必然促使他们继续学习,求得进一步的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乐趣。
第四篇:论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论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摘要: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由于高等数学的知识是其它很多学科的基础,因此学好高等数学对理工科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高等数学的质量。
关键字: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途径;
大学生高等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包含了很多与现代数学相关的思想、语言和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广大的数学老师,要认真结合课本内容,提高高等数学的质量。本文就针对如何提高高等数学的质量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以下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课堂上学习得来的,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也不例外,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尽能力的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掌握高等数学方面的知识。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效率,要求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努力,下面就分别讨论学生和老师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分别应该做的努力。
1.老师方面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体,老师是一节课的领导者,并且课堂教学的内容是由老师来安排的,这就说明,老师对课堂教学起着主导作用。作为一名高等数学老师,我觉得一方面要合理的安排课堂的内容,也就是说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认真备课,知道自己在一节课上应该讲授的内容。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讲究讲课的方式方法,深入浅出,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讲的知识。
比如说,在讲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时,对于第一小节映射与函数就可以只安排一节课时间来讲解。因为映射与函数是同学们在高中就接触过的知识,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所以就不必花很多的时间,一节课足矣。而对于第五章定积分时,对于第三节的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布积分法,是定积分很重要的相关方法,老师就一定要安排多的课时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在课后,还要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另外,在讲解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布积分法时,老师可以先讲解公式的深层含义及其重要作用,然后在结合具体的例子,讲解公式的应用。这样就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容易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牢固掌握知识的应用场合,然后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2.学生方面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一节课重要的参与者,学生要跟着老师的进度走,同时要认真及时的和老师进行互动,积极的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单方面的唱独角戏,对学生灌输课堂知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被淘汰了,因为他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现如今,在高等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高等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和掌握知识。
比如说,在讲授定积分的换元公式时,老师可以在没有讲授公式之前,在黑板上出一道题:“计算∫300cos5xsinxdx”,老师可以先要求学生用之前的方法进行解答,当同学们算出正确答案之后,老师在引入将新的方法——换元法引入到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就会顿时觉得,采用换元法解答这个题目,非常的简单,于是老师在强调以下换元法的应用场合,最后让学生做适当的练习,并寻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这样,一个重要的数学方法就这么简单的讲授给了学生。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任何疑问,一定要及时的向老师提问,一定不要将疑问留到课后,或者根本就置之不理,那样子是不能学好高等数学的。学生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大脑,要积极的跟着老师转动,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所以说,老师要在课堂上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认真与学生合作,共同的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让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学习到知识,巩固课堂知识,同时拓宽知识面。
高等数学的学习是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是“死知识”,我们要学会学以致用,即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要做到这一点,也并非难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高等数学相关的竞赛,比如说大学生高等数学知识竞赛,大学生高等数学建模大赛等等。这些竞赛中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与高等数学教材,它可以是来源于网络或者杂志等等,最好能够是高等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采取竞赛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战斗精神。在大学生数学知识竞赛中,学生可以是分小组的进行比赛,先是初赛,然后在决赛,同时学校要设置相关的奖励政策,用来激励学生以后更加努力的学习高等数学。比赛的评委老师一定要秉着公正公平的原则,认真对学生负责,把竞赛过程中表现真正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可以在平时的时候,老师对其进行重点培养,让其参加更多的国家级高等数学比赛等等。通过数学知识竞赛或者数学建模大赛的方式,学生就会自主的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资源,进行高等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老师也需要对学习兴趣浓厚、学习钻研精神强的学生,进行相关的辅导教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学生高等数学的成绩,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学生的知识面也进一步拓宽了,这对于高等数学教学非常重要。2.学校可以要求老师成立高等数学教学小组,老师可以要求同学自主成立高等数学学习小组,通过全校领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提高教师的高等数学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习成绩。由老师组成的高等数学教学小组,可以针对提高课堂效率问题,丰富高等数学知识竞赛等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出最适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方式方法。组织形式多样的高等数学知识竞赛,并且要积极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全体学生的高等数学成绩。由学生组成的高等数学学习小组,可以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针对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由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各种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果碰到小组无法解决的难题,就可以虚心向高等数学老师就请教,然后认真听老师讲解,同时理解记忆老师所讲授的解决办法,争取在下一次碰到同类问题时,可以自主的去解决。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除了课堂之外的,另外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高等数学成绩意义重大。
总而言之,高等数学教学任重而道远,也有很多很好的方法和规律可循。学好高等数学对各个院校的学生而言意义重大,因此发展好高等数学教学是必须的。作为一名高等数学教师,我们会矢志不渝的致力于高等数学的发展工作,在数学教师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希望每一位高等院校的学生,能够从思想上重视高等数学的学习,并从行动上落实高等数学的学习,努力学好高等数学这门基础课程,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小红,张富强,武海顺,张聪杰,李佐宜;AlN薄膜取向程度与实验参数间的函数关系[J];无机材料学报;2001年06期
[2]谭建豪;章兢;;基于正交规划的最优模锻工艺方案设计准则实验研究[J];锻压技术;2006年02期 [3]李渺;教育经费与高校招生数线性预测模型的建立[J];昌吉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尹柯,甘志华;随机选题算法的设计与实现[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第五篇: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方法
从现阶段的物理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学生听”,“课内不足课外补”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思想负担重,学习效率低的恶果,严重的制约着物理教学的质量的提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我认为出路在于课堂教学改革,因此必须要对物理课堂进行改革,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从我校现状而言,改革课
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电化教育平台。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冲破了传统教育学的“教师中心论”、“教材中心论”和“课堂中心论”,打破了旧有的“粉笔加黑板”模式,使教学活动信息化、多媒体化和立体化,因而
能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首先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生的好奇心强,新鲜事物极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爱学、乐学的直接源泉,是学生学好物理学的基本条件。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电教可以利用有效的手段将课本中一些单调抽象的文字转变成生动形象具体的活动画面、音响和音乐,给学生全新的多种感官刺激,创设情景,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他们的参与感,从而激发好奇心,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讲授惯性和惯性的应用时,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题目:飞机投弹时,要命中目标,是飞机飞到目标的正上方投掷还是要提前投掷?为什么?惯性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用惯性的理论知识给学生讲授,学生虽说听得懂,但印象不深,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于是我从战争录像片中剪辑一段飞机投弹的片段,在让学生思考后放给学生看,同时问:如果你是投掷手,你如何投掷?录像片中的强烈战争气氛感染着学生,他们的视、听、思维就会高度集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像自己真是投弹手一样,激发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录像片中看到结果后,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求它的原因,此时,再从理论上给他们讲解,学生就会理解透彻,产生深刻的印象,明显地提高了教
学效果。
其次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观察和实验,然而,受条件限制,有些实验现象并不很明显,演示时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便很难观察清楚,达不到预定的效果。然而运用电教手段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如在做萘的熔解的演示实验时,要重点观察在加热过程中萘的状态变化和温度计的变化。这两个重点观察现象对于后面的同学来讲根本上观察不清楚。于是在做实验的同时用摄像机拍摄实验现象并将图像转传到电视机上去,这样全班的学生在电视机屏幕上都能观察清楚,同时,可以调整摄像机镜头,对重点部位---萘和温度计拍摄特写镜头,引导学生观察,学生们可以观察得更清楚。另外摄制的录像可以反复播放,让学生反复观察比较各阶段的不同情况,加深对实验规律的理解。通过上述电教手段,让学生们有效地观察了萘熔解的全过程,明
确了晶体萘的熔解规律,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学生开始以具体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日益占主要地位,但在思维中,具体形象思维成份仍起重要作用。具体思维的表达语言是图象和实物,抽象思维的表达语言是语言文字。电教电教媒体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音画并茂的图象,让学生通
过电教的直观教学学习知识,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后,提出问题:在下列情况下玻璃管内的水银柱高度、长度将如何变化?(1)将玻璃斜;
(2)将玻璃管上提;(3)将玻璃管顶部打破。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然后用多媒体微机演示以上几种情况(微机菜单选择极为方便),学生能在电视屏幕上清楚地看到现象:在第一种情况下,有水银进到玻璃管里去,水银柱的长度就多一些,但高度不变;在第二种情况下水银柱高度、长度都不变;在第三种情况下水银柱迅速下降为零。学生有了清晰的视觉具体形象,为向抽象思维提供了依据,老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便容易以具体思维过渡抽象思维,从而掌握托里拆利实验,掌握大气规律。因而,运用电教手段化抽象为具体,由具体思维向抽象
思维过渡,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高差生学习成绩、消除两极分化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谈几点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1、深入了解差生,正确地对待他们
许多差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也差,不是上课不注意听讲,就是课后贪玩,再不就是好抄袭别人的作业,老师对这些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急躁情绪,而这些学生也很敏感,老师稍有这种情绪,他们很快就会有所察觉,以
致学习态度更不好,学习成绩更下降。
然而,当我们真正深入到这些学生中,很快就会发现。每个差生都有他们各自解决不了的难题,有的是因病造成知识有缺漏;有的是课没有听懂也不敢问;有的是一时对某件事物有兴趣而放松了一段学习,也有的是家庭条件差,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有的是学习方法太死,智力水平低„„教师对待差生,要充分理解并尊重他们。要帮助他们研究学习上不来的原因,建立起融洽互爱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灵相
互沟通,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
2、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首先,在教学中始终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中物理科学知识的作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强化内驱力,增强自制力。其次,在教学中严格把好教材深度关,注意突破难点。在习题教学中,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充分运用学生爱上实验课的特点;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
3.指导学法,养成习惯。
经验表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困生”智力上的不足,也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改善“学困生”的心理品质。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介绍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使“学困生”尽快地适应物理课的学习。其次,教会“学困生”阅读物理教科书,要求他们课前预习,在预习中找出知识脉络,明白哪些懂,哪些不懂。第三,要求“学困生”学会听课,勤记笔记。注意学习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第四,引导“学困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学会质疑问难,及时解决问题。第五,引导“学困生”学会做单元小结。每一单元学完后要求他们系统整理学过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还要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方法总结,以便复习掌握。第六,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与交流,以便相互借鉴、学习,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实效。
4、锻炼“学困生”的意志,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学困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情绪波动大,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难和挫折,这无疑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因为学习是一件充满困难和挫折的事情,物理又是一门较难学的学科。因此,“低起点,小步子”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让他们在合适的练习中磨练克服困难的意志,通过不断地战胜一
个又一个学习中的困难,逐渐提高学好物理的信心。
5.重视改善环境,加强诱导
一些“学困生”之所以成绩差,往往是因为他们选择了物理成绩较差的群体作为自己的参照群体。一个有良好学风和班风的班集体,能有效地约束“学困生”的行为,并对“学困生”产生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班风带动学风,使“学困生”的转变工作产生更好的效果。一些物理学习较差的学生容易形成“情趣相投”的交往小圈子,这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开展“双比”活动,即“和自己过去比,和圈内的同学比”,看谁进不大。选择“圈子”内易于转化的学生作为转化对象,或者选择对“圈子”有较大影响的人物,集中力量攻坚,从而
促使整个“圈子”转化。
三、课堂教学必须既传授知识,又传授教法。
“培养创新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新的热点。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已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接受。教会学生学习必须重视方法的传授,把学习的方法,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采取的教学方法,必须能促进学
生对学习方法的领悟和掌握。教法一定为学法服务。
我们目前的教学,偏重了双基。但我们也看到了这种现状,有些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双基”比较牢固,但成绩一直不理想。这种现状就是在抓双基的同时,忽略了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而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根本。
四、课堂教学必须增加密度,加快节奏。
增加密度不是指教学内容绝对量的增加,把几节课的内容合起来一起上,我认为他应该这样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增加学生的思维的活动量,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使教师把书本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化为教师指导下的科学发现过程,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变化,从而领会知识,掌握知识。加快节奏也不是在课堂中匆匆忙忙把尽量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它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不能在原地踏步,尽量的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使学生在45分钟的绝大时间中处于积极的思维中。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综合学科,它的基础不仅体现知识方面,而且更重要在科学思维的方法方面。增大密度,加
快节奏。根本点在于在于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中要使学生思维处于主动的积极的状态。
五、课堂教学必须精讲精练,及时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应该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应该是导演与演员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作为演员的学生是表演的主体。作为导演的教师
应该通过主导性的指导、点播,浓缩课堂学习过程,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但导演不能代替学生演戏,至多我们偶尔客串一下配角,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必须注意,以启发性、点播性的讲授,做到点到为止;让学生充分去“ 演”去“练”,在充分地、有效地练的过程中进入“角色”、领悟知识,理解原理,发展能力。导演在整场演练过程中必须根据演员的表现,加以引导,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以保证“戏“(学习过程)能按预定的线索顺利发展下去,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并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获得自己所应得到的发展。精讲善练与及时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讲不练,或无效的练,就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无法反馈。而要做到精讲精练,教师必须做到精心设计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竭力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精讲精练及时反馈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主动的练习中,认真体会教师的讲,进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把握学生接受知识的良好时机,善于引导,适时点拨,成功诱发,善于捕捉 点燃学生心灵智慧火花的每一环节,真正使物理直接充满生机和活力,一定能达到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