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提高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质量的途径
浅谈提高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质量的途径
【摘 要】 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中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指出当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论文从以下方面阐述了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职业教育电子技术教学质量提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当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电子工业有了飞速的发展,需要在量的生产技术工人及维修技术人员,这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大好机会和广阔天地。电子技术基础作为电子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如何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恢复自信,提倡“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校生一般都是中考落榜后的学生,在心理上都较自卑,认为自己各方面都较差,到学校有种破罐破摔的自暴自弃心理,对学习不感兴趣,有抵触的情绪。教师要扭转学生这种思想就应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简单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能够一看就懂、一想就通、一做就会,教师应利用他们好奇心恰到好处地把电子技术一般基础知识介绍给他们,把他们引到一个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新的学习领域。
同时该课程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应用所学的知识,这里所说的“应用”并不仅仅是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题,而是要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上的应用相联系起来,要改进电子技术课程只重视学科体系,理论偏多,而涉及工程应用少和对实际工作针对性差的旧教学模式。
2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1加强直观演示教学,降低学习难度。实验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电子技术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技术理论虽然很抽象,但很多理论都有实际的电路于之相对应,教师在教学中应力争做到多用演示实验来验证理论,或替代抽象的理论分析,使电子技术的理论教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演示实验应设计的巧妙科学,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2.2充分应用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的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积极探索。鉴于学科发展的趋势是交与综合,各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日益频繁。因此,要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突破原有学科与课程界限,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相关课程之间的纵向联系,使开设的实验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精心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
2.3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多媒体设备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作为一名电子技术教师应该努力掌握这一先进的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微观抽象的理论,普通仪器设备无法演示。而通过多媒体设备则可达到非常直观,生动,形象的模拟效果。计算机帮助学生学习这种应用的过程主要是学生和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它摆脱了传统的教师控制教学的局面和消除了教师的主观意志的影响,增强事物的客观性,能够更加真实地检测教学的实际情况,节省大量的时间,把教师从传统教学的出题,编题,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创造。
2.4开展电子作品制作活动。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理解。”电子技术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是特别突出实践的一门课程,由于学生知识不足,对理解电子技术的理论有困难,重视实验的开设,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的有机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每门课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的实验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在不断的解决问题和积极主动的实验过程中得到培养。
3做好就业导向,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素质及兴趣采取宽基础、专技能的教学模式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同一专业,在不同领域的使用情况的需要,它对专业知识要求的深浅、广博程度及侧重是不同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及方向去制定教学。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就业方向对专业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它们对学习者的素质的要求不同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用相同的方法,标准和要求去教学,往往是事倍功半。在制定专业教学时,若能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素质,大胆变革,将单一的教学,转变为多层次的教学,将能从的程度上解决中等职业学校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校教学质量上不去、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等不利于学校发展的因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
当前电子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对电子技术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以上几条,只是浅显地谈了一些方法。实际上,各人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基础,条件而有所不同,如何搞好电子技术这门专业课的教学,还需大家共同摸索探讨。
第二篇:浅谈中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浅谈中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目前生源情况和市场需求,从几个侧面阐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好学校的关键,也是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盘考虑,主次配合,多管齐下,才能发挥整体效益。
受“普高热”、大学扩招和就业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中职学校的招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生源素质相对降低,且参差不齐,给教学管理提出了新课题。为在当前形势下教育好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增强学校竞争和生存能力,必须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有所作为,方能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的中职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要抓好教师的师德教育,强化工作责任心,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建立乐业敬业意识,上岗竞争意识,效益质量意识,下岗危机意识。做到“责、爱、博、新”。“责”责任重于泰山,尽职尽责;“爱”爱生如子,关爱学生为学生服务;“博”有渊博的知识,坚实的业务基础;“新”要更新观念,不断吸收新知识、新办法、新经验。教师要以高尚的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做出表率,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另外要特别注意加强教师业务培训、知识更新和掌握应用现代化教学设施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我校近年来举办了全校教师参加的计算机培训班,提高了教师的计算机应用和课件制作水平。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能自制课件,应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我们进行了课件评比,对优秀课件进行了展示和奖励。同时把教师的论文、著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将作为评优树先的主要依据,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们要求专业教师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
经验的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和没课时间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科技、新工艺。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同时与企业结合,进行开发、服务,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教学质量。在抓好现有教师思想和职业培训的同时,我们还利用校企联合的产教结合委员会,聘请他们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让他们讲授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知识,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科研成果给学生上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创业教育及技能培养。在与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促进了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目前我校“双师型”教师已占专业教师的80%以上。
二、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
改革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的以“学科本位”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的弊端,建立一个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一定适应性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强化基本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对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力。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在整体上适应行业和社会对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在课程体系上,打破学科界限,进行课程的综合化。通过课程综合化加强了被学科体系而人为分离的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应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脱了片面追求知识的广博和片面强调单一技能精深的现象,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改革。“宽基础”范围的课程,以知识的系统性组织技能训练的同时渗透能力培养,所以一般采用学科内、学科外间的课程综合化方式。“活模块”课程侧重于强化从业能力的培养,以某种能力形成为主线来组织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一般采用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的课程综合化。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力求教学内容紧凑、精练,保证重点,剔除与职业能力关系不大的、重复的、过深的理论知识,从而节约课时用于增加新知识和加强实践环节。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可根据各自兴趣、爱好等选择不同类型的粮、油、饲料加工企业或进行自主创业。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跟上发展的步伐,我们还及时修正了其它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拓宽专业适应面,增强职业的适应性,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常规工作管理,检查制度化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目前我校采取了“四查”(日查、月查、抽查、期中期末测评检查)、“三评”(评选优秀讲稿教案、评选优秀课件、评选优秀教师)、“二会”(教学例会、教学研究会)的教学管理办法,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活动行为,调动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日查:由教务科管理人员和教学相关科室主任组成的教学检查小组。每天从早晨
第一节课前十分钟到晚自习结束,对全校教师的教学和下班辅导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检查内容:课堂秩序、师生出勤、自习纪律。重点检查教学情况,坚持杜绝上课不认真,课堂吵架,打瞌睡现象。检查人员做到一日一统计,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相关领导和科室,以便迅速解决。“日查”对防止教学事故,制止违反教学纪律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的误差。
月查:分教研室检查和教务科检查。各教研室主任每月对本科室任课教师的教学进度、授课讲稿、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情况进行细致检查。检查不合格者立即整改,以确保教学质量。教务科检查属“宏观检查”,通过检查掌握全校的教学动态,为宏观调控打下基础。
抽查:分讲稿教案抽查和听课评教抽查两种形式。教学值班检查人员不定期地随机抽查任课教师的授课讲稿、教案等相关教学文件准备情况。严禁上课无教案,课后补教案现象,以保证授课质量。听课评教抽查:由主管教学校长、教务科科长、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组成听课评教小组,对本学期任课教师进行抽查听课。事先不通知任课教师,随机进行。以检查教师教学进度、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并请学生对该教师进行测评打分。听课后进行认真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这种作法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
期中期末测评检查:我校规定每学期期中期末两次组织全校学生对所在班任课教师进行测评打分。从学生角度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师被认可程度。通过“四查”对教学进行评价,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控制。
“三评”: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奖优罚劣,我校开展了定期评选优秀讲稿教案、评选优秀课件和评选优秀教师活动。对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教师不断学习进取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教学例会:在主管校长的主持下,由教务科、各教研室主任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教学例会两周召开一次。教学例会主要是贯彻落实学校有关教学方面的决议事项,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解决教学工作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布置近期教学中心工作等。
教学研究会:各学科依据自身特点,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不定期地召开学科教学研究会。学习讨论研究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
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进行计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使教学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教学工作就能高效有序运转,就可获得最佳教学质量。
第三篇:提高写作教学质量途径
我曾就中学生作文心态的问题,对一所普通中学的55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
人数百分比理由说明喜欢610%(1)能表达感情,抒发感受,反映作文生活,锻炼思想。(2)受到鼓励。
又喜1526.6%(1)想表达思想,但无从下手。又怕(2)喜欢写作,但写不好。害怕2443.6%(1)下笔无物。(2)不知如何写。作文(3)总也写不好。(4)太浪费时间。无所1018%(1)没兴趣(2)考试分值大,不得谓不练习(3)写了好不到哪,不写也差不到哪。据了解,这个调查表所反映的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面对实际,我们不得不深思: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症结何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途径何在?一写作能力,归根结蒂,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丰富的思想感情(包括思想认识、生活素材)和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包括用词造句,谋篇布局)。前者是内容,是核心;后者是形式,是载体。内容统审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要提高写作能力须从这两个方面努力。古人说,“情者,文之经;辞者,文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把思想性和艺术性并列为文章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同时又突出了思想感情的作用。因而,研究中学生写练的客观规律,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那么,写作教学中如何具体体现这个规律呢?1.加强德育渗透,提高认识水平,解决“抓不准”、“写不深”的问题。中国传统的文论是“文以载道”,历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德育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语文要文道合一,树立教书育人的总体意识。所以,无论继承传统还是依纲教学,我们都须把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德育修养放在作文教学的首位,使写作对青少年的思想和生活起导向作用。事实上,提高学生德育修养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关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学生作文要“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古人强调“文章以意为主,意在笔先”,又说“气大则声宏”。这“意”和“气”都是指思想修养。思想水平提高了,文章的立意、境界自然就高了。近年高考、中考命题对考生思想修养、认识水平进行考查的意旨也是十分明确的。当代中学生思想比较复杂,一方面改革大潮带来的万千气象令他们惊诧不已,另一方面社会上的阴暗面又使他们幼稚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这些在作文中都时时有所表现。教师应结合具体作文,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提高认识,从而达到准确审题的目的,这要比空谈审题技巧有效得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革命理论、正确观点和思想情操的教育,使学生受教于课堂,得益于作文。2.扩大生活积累,培养观察能力,解决“没写的”的问题。“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调查表却告诉我们:感到言之无物却正是中学生作文的普遍心态。仔细分析,中学生“无物可写”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接触社会少,直接经验缺乏,对有些作文题实在是无话可说,是为“真缺米”。对这种情况,要想方设法帮学生“找米下锅”,引导其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扩大眼界。第二种情况叫做“假性无米”。有一些学生,对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每每作文瞪着眼睛干着急;另有一些学生则把作文看得过于神秘,觉得身边小事与写作无缘,宁可绞尽脑汁编胡话。这两种学生的共性是眼高手低,不懂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应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使他们相信: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3.讲读和写作结合,教给写作技巧。现行教材是综合型的,语文知识、阅读和写作三位一体,在具体体例上,又以文体相同或类似的范文组成单元为基本结构,以单元知识来体现单元重点,以单元知识中的写作训练来体现写作体系。这种体制的优点是便于讲读和写作相结合,使课文成为写作的范文,体现语文课堂教学对写作的导向作用,使课文和写作两大语文肢体合为一个整体。在具体操作时,教师除细心体会教材单元意图外,应以课文为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帮助他们从优秀范文的立意、构思、层次结构、语言表达方面,切实掌握有用的知识,使学生得到可以运用的技能,进而真正做到讲练结合、读写结合,使教材的设计落到实处。如教师可以在讲读的同时,让学生依照课文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缩写等多种训练,以提高技能。这样教学,通过作文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课文的学习又为写作提供了借鉴,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4.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加强综合训练。“多读多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写日记,无疑是适合中学生学习特点的训练方法。就内容而言,日记内容广泛、丰富,可书写中学生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同时也是巩固观察成果,积累生活的一种好方法。就形式来看,小小日记,既可以是具体而微的大作文,也可以是片断训练,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经常记日记,可以促进中学生观察、思考、认识生活。日记是大作文的灵活机动的变形,是联系阅读和写作的好方法。二写作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正确的指导仅为作文的成功提供了条件,能否写好文章关键在学生一方。所以,教师在研究作文教学自身规律的同时,还须研究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秀的文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是智力因素得以开掘和发挥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教师应始终把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放在写作指导的第一位。在具体操作时,我认为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捕捉学生心理,别出心裁巧命题。命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命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写作情绪的高低。陈旧的命题,远离生活的材料,往往因直接违背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而难以唤起他们的创作欲望,故而教师应在命题上巧用心思,在写作之初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使之以愉悦、好奇的情感进入写作境界。为此,教师命题应把握三个原则:(1)新鲜,满足学生好奇心。(2)使学生贴近生活,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产生创作的热情。(3)题目要求宜宽。2.注意动机意志培养,激发写作内驱力。动机,就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动因。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的动机决定的。一个学习动机纯正的学生,其理智的动机会激励他不断地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一个个困难。写作也不例外。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写作意识,这种意识就会在其心底变为练笔的激情和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会驱策他调动意志的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去克服困难。3.养成快速作文的习惯,提高效率激兴趣。定时作文,限定时间,势必增大单位时间内的训练量,提高作文的效率。在经过经常的训练,学生将定时作文作为一种不由自主的需要,即习惯时,“少慢差”的现象就去除了。教师应通过训练使每个学生养成“快速定时作文”习惯。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一方面要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认识教育和写作技巧的传授,另一方面要通过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写作,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途径。再辅之以多读多练等具体方法,学生写作水平提高是完全可能的也谈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途径提高写作教学质量途径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
第四篇:如何提高中职体育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中职体育教学质量
贵州省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 莫大江
【内容提要】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得天独厚优越条件。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出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那么他们在职场上就能体现出较高的职业素质。中职类学校,学生年龄小,并且面临就业,走向社会。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体育工作。
【关键词】中职教法创新考核 正文:
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进面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目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处于15—17周岁之间,正是生理及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信人生目标模糊,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心理往往存在明显缺陷,与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素质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健康为方向、以养成科学锻炼为目标的宗旨。
一、中职体育教学不良现状
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积极性偏低。体育教材内容的陈旧与竞技化,使得学生对体育教学缺乏新鲜感觉。另外,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的常规教学,严重束缚了中职生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足。很多中职的体育理论课尚停留在体育竞赛新闻和运动员轶事介绍等方面,致使中职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模糊。学生认识能力严重偏低。大多数学生忽视体育锻炼,造成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严重不足,据统计显示:中职生中,约有75%的学生缺乏基本的体育锻炼知识与能力。
二、影响中职体育教学质量的原因
教学内容枯燥。体育教学内容陈旧、单调,难以激发学生上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性,甚至会出现抵触、抗拒心理。由于体育课不是笔试科目,教师也忽视体育教材的使用,上体育“老三样”——整队、跑两圈、自由活动,导致学生也不重视体育课,体育课演变为自由课、放松课。体育教师的业务不高,椐调查显示:约有64%的中职体育教师不注重学习专业新知识,一味在吃老本,使得教师知识面狭窄,知识的运用也比较僵化,加上相当一部分中职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不高,教学方法单调枯燥,缺乏灵活创新,直接影响中职学生在上体育课的兴趣。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目前一些中职体育考试内容仍以技能达标为主,不注重过程性评价,忽视学生体育的态度、努力程度及进步幅度等,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也违背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
三、提高中职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意识,形成运用科学方法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才有方向。这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与保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合理的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关键,只有精选了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练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比如选项教学,也就是选择学生感兴趣并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选项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性,这是激发学生学好体育的基本前提。还可以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体质情况,对技术水平不在同一层次的学生要求要有所不同,避免体质好、水平高的学生素然无味,影响积极性,也避免体质差、水平低的学生感觉吃力,产生厌学情绪。当然分层教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水平低的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进步了,可以到更高层次学习。
(二)、教学方法要丰富多样。
中职体育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质疑争论,使其在课堂上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在中职体育课教学中实施互交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并有效发展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趣味性、游戏性和竞赛性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与教师配合,在学习中保持积极高涨的学习兴趣。
首先,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差,理解接受能力相对不足,专业差别大,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将学生按照身体素质的差别分成不同层次,用不同的衡量标准来要求他们。组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基础差的可以先学基础队形列,跑步等;体育有特长的,可以学习技术、技巧比较复杂的排球、足球、武术等等。一节课中,各个层次的人都有自己的锻炼目标,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
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为了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其实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运用教师传授的学习方法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体育专项的技能技巧。为了避免讲解占用过多的时间,上课时选择通俗易懂的文字,易于接受的形式和动作要领技巧做简单的介绍,放手让学生揣摩、锻炼。学生实践时教师从旁观察、引导或是让学生相互指正,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挖掘,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动作要领掌握得更快。可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既培养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体育素质,何乐不为。
多各教学方法相结合,让体育课更具吸引力,时代在发展,新的科技在不断涌现,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我试着引入多媒体教学。如把一些难度大、技巧高的动作制成幻灯片,再配上教师的讲解,放给学
生看;还可以将学生动作录制下来,通过和电脑中的规范动作做比对,让学生找出自己的差异和不足;组织观看视频、转播,让学生了解最新体育动态;在教学中引入竞赛机制,上课时将学生分成几组,由各组组长带领组织学习,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开展比赛选取优胜者,适当给予奖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全体学生都体会到竞争和锻炼的乐趣,操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三)、和谐师生关系,身教胜于言教。中职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注重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有效运用心理学规律来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看待教学,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相处,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其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体育教师要热爱体育,提高自身体育素质,提高专业技能,身体力行,给学生做表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中职体育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收益,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创新意识;体育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有目的的质疑与实践,认真体会、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的精心培养,发动学生提出创造性的建议,正确对待和积极引导,既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可以在愉快的氛围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以单纯考察学生技能为评价方式的教学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考查学生综合的体育学习成果,即多角度进行评价。评价时应注重学生的进度幅度与努力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
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急需改变。在中阵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创造性地设计多种游戏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具有自己学校特点的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张振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体育教学心理研究》 谭黔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浅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途径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途径
为了培养21世纪的综合性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自己觉得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学好英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如下几条有效途径:
一,加强英语活动课的训练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英语基本功,包括语言,词汇,语法都需要记忆,如果记忆量太大,那么记忆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去学习记忆内容,不仅能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就容易多了。比如:“英语故事剧表演,英语情景对话练习“。等活动课,自始至终以学生的口语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提高了口语和听力水平,而且记住了许多短语和习惯用语。学生对英语活动课很感兴趣,都乐于参与,许多学生说,英语活动课给他们提供了运用英语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将英语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英语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将英语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在我们的眼睛里,英语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对于学生更好的认识英语,学好英语,培养知识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联系身边生活环境,捕捉生活中的英语现象,挖掘英语知识的生活内涵,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进而达到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比如:“贴名称法,”在窗子上贴“window”,在门上贴“door”,在桌子上贴“desk”,在床上贴“bed”的小纸条,这样英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中融入了英语,耳濡目染,自然成诵。
三,挖掘学生的智能潜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们要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例如兔子跑的快,你就别让它和乌龟赛跑,避免兔子去睡大觉。要力争给予每一名学生平等的发展机会和足够的发展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尝试的余地,表现的机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必然促使他们继续学习,求得进一步的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