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1教案-人教版七下:巴西(第2课时)[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02:4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系列1教案-人教版七下:巴西(第2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系列1教案-人教版七下:巴西(第2课时)》。

第一篇:系列1教案-人教版七下:巴西(第2课时)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资料认识殖民统治对巴西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知道南美拉丁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其鲜明的文化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并从中认识单一经济的弊端,进一步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建立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3.举例说出热带雨林的作用及其现状、遭受破坏的原因和保护的措施。

4.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城市化问题,认识当今世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学会综合分析自然、经济、人口、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说明巴西工农业的发展与分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情感价值与道德观 通过认识巴西,尊重多民族的巴西文化和传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2.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工农业、人口多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一段热带雨林录像,注意观察热带雨林的景观,倾听解说中有关热带雨林的作用及现状(没有条件可以展示一些热带雨林的景观图片)。让学生对热带雨林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强调这一关系到全球生态环境的热带雨林正在不断缩小。讲授新课

三、热带雨林的危机教学活动设计

1.设疑比较:被称为“河流之王”的是哪一条河流?(学生议论:亚马孙河)为什么被称为“河流之王”?电脑展示下面资料,引导学生与世界其他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

阅读材料:世界四大河流的比较

河口平均流量(万m/秒)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长度(千米)

3亚马孙河 12 622 6400

尼罗河 0.23 288 6600

长江 3.2 181 6300

密西西比河 1.9 322 6200 2.读图设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90图9.18“巴西的地形”,了解亚马孙河的源流概况。继而指出亚马孙流域的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因此这里生长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一望无际。宛如绿色的海洋。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而这片热带雨林就是这个总调度室的“心脏”,为什么?

3.读图分析:电脑展示课本P95图9.25“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和下面的数据与示意图。

阅读材料:森林作用的数据

①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②5万公顷森林所含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容量为100万立方米的小水库。③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④有林地比无林地每亩多蓄水20立方米。

⑤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

护田林带防风示意图 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 看图上护田林带是怎样降低大风和沙尘暴的危害的。

看图上护坡林带是怎样防止水土流失的。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观察,让学生总结出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人类的作用:提供自然资源,有经济效益;保护改善环境,有环境效益。教师要强调森林对保护改善环境作用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这片最大的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4.阅读资料:电脑展示下面资料(或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进一步认识热带雨林的价值。

阅读材料: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其面积比欧洲还要大,从安第斯山脉低坡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全世界以及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被称为“地球之肺”。林区蕴藏的木材占全世界木材总蕴藏量的45%,蓄积着8亿立方米的木材价值超过了7000亿美元。生物物种占全世界总数的1/5,是人类非常珍贵而丰富的生物资源宝库。许多林区至今还是人迹罕至的处女地。还有更多的物种正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5.阅读分析:电脑展示课本P95图9.26“热带雨林地区原始的迁移农业”。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对热带雨林的影响,并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进一步总结出当今巴西国内有哪些破坏热带雨林的主要现象和原因。如有外国的掠夺、无序采矿、修路的毁林、国家的贫困、环保意识的淡薄等。使学生明确巴西的亚马孙热带雨林由于开发不当和保护不利,正在遭到严重的破坏。热带雨林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6.讨论探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96所设计的活动。结合亚马孙雨林遭到破坏的现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1)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带来什么后果?(2)巴西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3)谈谈你对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通过组织学生对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探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意识;又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发展经济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以破坏环境为代价。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使学生初步树立人、环境、经济、社会相互统一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7.点拨小结:在学生探讨后,电脑展示下面的示意图。教师边引导、边点拨、边用电脑演示:

8.承转过渡:巴西在摆脱殖民统治以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不仅遇到了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而且还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这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城市化问题教学活动设计

1.读图分析:电脑展示课本P97图9.28“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让学生找出巴西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找出巴西几个大城市的位置,总结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巴西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全国90%的人口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特别是东南部,为巴西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这里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是拥有10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电脑闪烁)。而北部、西部、中部人口稀少。

2.小组讨论:教师进而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90图9.18“巴西的地形”,以学习小组探讨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的状态与巴西自然条件的密切关系。巴西绝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境内1/3为亚马孙平原,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这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开发困难。巴西国土的2/3为巴西高原,其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比较温和。

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综合归纳出影响巴西人口分布不均的因素:东部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原因是这里海上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湿润,资源丰富;加之欧洲殖民者利用便利的海上交通,从非洲劫掠黑人首先到达这里种植甘蔗、咖啡、开矿、杂居通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迅速增长。而人口稀少的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不仅交通不便,而且为山地高原和热带密林,自然条件均很差,只有印第安人散布其间,人口少,甚至无人。

3.读图思考:电脑展示课本P97图9.29“圣保罗城市发展‘三步曲’”。引导学生分析圣保罗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的人口数量及其聚集的原因都有何不同。(1)鼠标点击出第一阶段——建市阶段,圣保罗适宜的气候使2万印第安人定居于此。(2)鼠标点击出第二阶段——咖啡繁荣阶段,主要是因为咖啡的生产与销售需要便捷的交通,也需要大量劳动力与商人。使不同的人种汇集于此达24万人之多。

(3)鼠标点击出第三阶段——工业化阶段,主要因为圣保罗经济繁荣、城市发展扩大,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最终达1600万人。

(4)引导学生分析三个阶段,确认出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哪一个阶段?(工业化阶段)(5)请学生思考:快速城市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何种状况?(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4.提问列举:巴西总人口的3/4居住在城市,由于城市的规模太大且过于集中而出现了哪些“城市病”?

请学生观察课本P97图9.29中的图片,并联系所生活的城市以及中国大城市的现状,讨论总结出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如资源紧张、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污染严重、犯罪增多等。

5.实例分析: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和课本P98阅读材料“巴西利亚——新型首都”。并以巴西迁都为例,了解巴西政府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具体措施,了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现代建筑世界文化遗产的巴西利亚。

6.扩展探究:请学生阅读课本P98活动2,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分析、讨论巴西在城市布局、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你能否针对城市化过程带来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或合理的建议。(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环境、建立卫星城,城市中工业和人口向郊区分散,加强城市管理、重视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等)

板书设计

第二篇:系列1教案-人教版七下:巴西(第1课时)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

第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资料认识殖民统治对巴西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知道南美拉丁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其鲜明的文化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并从中认识单一经济的弊端,进一步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建立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3.举例说出热带雨林的作用及其现状、遭受破坏的原因和保护的措施。

4.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城市化问题,认识当今世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学会综合分析自然、经济、人口、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说明巴西工农业的发展与分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情感价值与道德观 通过认识巴西,尊重多民族的巴西文化和传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2.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2.工农业、人口多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1:展示一盆巴西木,让学生欣赏,说出它的名称,由此而引导学生猜猜今天要学习的是哪个国家。然后教师介绍巴西木也叫红木,是一种名贵木材。“巴西”国家名称就是由巴西木而得来的。

方法2:在世界球类比赛中,让中国人骄傲的“国球”是什么?(学生:乒乓球)那么世界上最著名的“足球王国”又是指哪个国家?(学生:巴西)对,巴西人热爱足球运动,球踢得漂亮,脚法娴熟、配合默契、节奏明快,如同跳起了粗犷、急促的桑巴舞,给人以美的享受。现在就让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去认识巴西。讲授新课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教学活动设计

1.读图分析:电脑展示课本P89图9.17“巴西在世界中的位置”和P90图9.18“巴西的地形”,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下列问题,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及邻国。

(1)鼠标点击南美洲并闪动(巴西不动),让学生说出巴西所在的大洲。(南美洲)(2)鼠标点击拉丁美洲并闪动(巴西不动),让学生说出巴西所在的地区。(拉丁美洲地区)(3)鼠标点击巴西并闪动,让学生说出巴西的海陆位置。(南美洲的东部,大西洋西岸)观察距离欧亚大陆的距离,(很远)点出“新大陆”的概念,为介绍殖民侵略打下基础。(4)鼠标点击巴西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国土,让学生说明巴西是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所以巴西是世界上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5)鼠标依次点击出巴西的邻国,让学生说出这些国家的名称。(不必全记,知道主要邻国即可)2.列表比较,电脑展示下列统计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巴西是一个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

(1)鼠标点击出世界大国的领土面积,让学生填报出面积比巴西大的4个国家名称。

国家

利亚 印度

2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997

960

937

美国 巴西 澳大 276

271 250 阿根廷 哈萨克斯坦 苏丹 1707

854

769 328 面积(万km)家的名称。

国家 利亚 人口 中国(2)鼠标点击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2000年),让学生填报出人口比巴西多的4个国印度

美国 拉国

印尼 日本

巴西 尼日

巴基斯坦

俄罗斯 孟加

(亿)12.77 10.13 2.78 2.12 1.70 1.56 巴西 面积 人口 854万km 1.7亿

21.46 1.29 1.26 1.15(3)鼠标点击出下表,让学生填报出巴西的国土面积、人口在世界各国中的名次。

占拉丁美洲的百分比(%)在世界各国中的名次 43 33 5(4)通过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

世界上少数几个著名的大国

3.质疑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巴西古今人种和社会文化的差异及造成民族大熔炉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环境对民俗的重要影响。

(1)让学生阅读课本P90阅读材料“印第安人和玛雅文明”和P91图9.19“古代印第安人金字塔”,并让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同学作一些介绍,使学生知道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以及古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

(2)让学生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巴西的人种构成。并让一名学生扮演卞卡,介绍课本P91图9.20“卞卡一家”的血统情况。

提出疑问:卞卡的祖父是非洲黑人,祖母是欧洲白人,他们怎么会生活在拉丁美洲?(3)电脑展示课本P92图9.21“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鼠标依次点击出A、B、C三张图,让学生分别总结图中展示了哪一项文体活动?并说出每一项活动的发源地在哪儿?

A.在花车上欢跳桑巴舞,桑巴舞源于葡萄牙的民歌和游戏 B.巴西的狂欢节,狂欢节是欧洲天主教的节日 C.巴西有世界一流的足球队,足球发源于英国 提出疑问:为什么其他大洲的文体活动会出现在巴西?

(4)让学生在上述阅读质疑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第2、3、4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以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对比古今巴西的人种和社会文化差异,以及进一步探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5)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进行评价点拨:15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大量生产资料和巨额财富或货币资金。因此,西方殖民者纷纷进行海外扩张。随着美洲新大陆的发现、种植园的创建、金银矿的开发,殖民主义国家把美洲作为巨额财富的来源地和矿产基地。为了让大量的劳动力来到种植园和矿山中劳动,西方殖民者把目光转移到了贫瘠而落后的非洲。最早掳掠、贩卖黑奴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19世纪以后,殖民统治者又以招工的形式使亚洲的华人、日本人、印度人来此谋生。数百年来,白人、黑人、印第安人通婚生育,形成了现在复杂的种族构成。随着殖民者(白人)和奴隶(黑人)等的到来,欧洲与非洲等地的文化也流传到拉丁美洲,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美文化。

(6)让学生归纳造成民族大熔炉的原因,得出结论:现代巴西的人种、文化是受殖民统治影响的结果。同时让学生明确巴西是拉丁美洲地区的缩影。在此了解的不仅是巴西,而实际上也间接地了解了拉丁美洲复杂的种族构成和文化特色。

4.小结承转:通过上述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巴西的古代是单一的黄种人,即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他们创造的玛雅文化在当时已经相当发达,形成了世界独特的艺术文化。随着欧洲殖民者的侵入扩张、掠卖黑奴,以及不同种族间的相互通婚。形成了现在复杂的种族构成。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又形成了现在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因而不论是巴西的种族构成还是社会文化都深深带有殖民统治的烙印。

同学们,巴西不仅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还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教学活动设计

1.列表对比:电脑展示,通过对巴西经济的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巴西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从巴西摆脱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主权国家开始的。因此是否受到殖民统治成为巴西经济能否迅速崛起的分水岭。这样就可以分两个阶段来认识巴西的经济。即从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发现巴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一时期国内以单一经济为主,且完全受外国殖民者的控制,经济十分落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巴西摆脱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的主权国家,通过建立全国内的经济结构,巴西已经发展成为拉丁美洲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通过以上的对比使学生明确殖民统治前后的巴西经济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说明帝国主义列强的丑恶面目和本性,深刻反映出广大发展中国家只有摆脱殖民统治,建立、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才能真正实现富裕、强大。

2.指导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本P93提供的资料,找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巴西的主要经济部门(殖民初期出口木材,16世纪种植甘蔗,17世纪出口矿石,19世纪种植、出口咖啡),确认巴西经济为单一经济。

3.图示分析:电脑展示下列示意图。教师介绍单一经济的实质和殖民者对殖民地的剥削过程,这样使得殖民地国家的资源和资金都被殖民统治者掠夺走,因而使巴西国内日益贫困,经济十分落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西摆脱了资本主义殖民者的统治建立了独立的主权国家。巴西开始改变单一的经济形式,发展多种经济结构,加快工业化的步伐。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在这里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认识到资本主义剥削人、压迫人的本质,加强学生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

4.读图思考:电脑展示课本P93图9.22“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巴西的主要矿产有哪些?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是什么矿产?巴西的能源矿产(煤、石油)不多,是如何解决的?你还有哪些建议?我们从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2)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哪些?分布在何处?

(3)巴西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哪些热带经济作物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哪些是重要的出口产品?主要的农产区集中分布在哪一地带?

5.讨论汇总:指导学生读图读文,并以学习小组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汇总大家的讨论结果,随时进行补充点拨。

(1)巴西的主要矿产有铁、金、锰、煤、石油等;巴西的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巴西的煤、石油等能源矿产不足,解决的办法可以展示下列示意图以便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从中我们能够得到的启示和建议,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必追求完整,教师要多给予鼓励、适当启发和补充。如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保护节约现有能源矿产,开发探研新能源等。

(2)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制造、纺织、钢铁、造船、石油、水泥等。其中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之列;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工业中心集中分布在邻近铁矿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在此也可补充以下资料,一方面说明巴西的电子、航天工业发展迅速,另一方面说明中巴两国的友好合作。

阅读材料: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被誉为南南合作典范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于1999年10月4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火箭发射成功,其研制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01星的使用寿命为两年,目前正超期服役。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不仅显示了中巴两国空间技术的实力,也结束了中国和巴西两个发展中国家依赖外国卫星提供图像的历史。地球资源卫星为中巴共同使用,两国各自利用本土的地面站对遥感和DCS系统数据进行接收。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将在2003年下半年由长征四号乙Y4火箭“一箭双星”发射升空。按照中巴两国政府达成的协议,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将在巴西进行总装和测试,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03、04星的综合论证工作正在进行,即将正式立项。

(3)巴西的农产品丰富多样,主要有咖啡、甘蔗、剑麻、香蕉、大豆等,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咖啡豆、蔗糖、橘汁是重要的出口产品。巴西的主要农产区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

6.提出问题: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巴西的主要农产区和工业中心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为什么?

7.读图探讨:电脑展示课本P90图9.18“巴西的地形”和P97图9.28“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分布”。教师启发学生从巴西的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方面去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对巴西工农业分布的影响。在学生以学习小组探讨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评价点拨,使学生明确巴西的工农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是因为这里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开发较早、经济发达。这样既探究总结出了影响工农业分布的因素,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给学生传递了一种地理学思想: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工农业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它是受到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使学生认识人类经济的发展状况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社会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第三篇:系列1教案-人教版七下:澳大利亚(第2课时)

第八章

第四节 澳大利亚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3.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4.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情感价值与道德观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3.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2.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起澳大利亚,我们的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在碧蓝的天空下,绿茵茵的草地如地毯般展开,人们有的“骑在羊背上”,有的“坐在矿车里”,由一群欢快的动物簇拥着,乘上悉尼歌剧院那气势恢宏的帆船队,浩浩荡荡地从南大洋驶来。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14000万只)最多的国家,羊毛产量(占世界1/4)和出口量(占世界1/2以上)均居世界第一位,因此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讲授新课

设置悬念:澳大利亚盛产羊和羊毛,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然而①澳大利亚是从何时开始发展养羊业?②又是谁最先把羊这种澳大利亚大陆原本没有的动物引入这块乐土的?

学生活动:学生朗读课本76页阅读材料澳大利亚的养羊业,解答以上问题并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

过渡:从阅读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养羊业之所以在澳大利亚得到迅速发展,是得益于这里的自然条件适于绵羊的生长和繁殖。那我们来了解一下当地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条件?

电脑展示:课本75页图8.38澳大利亚的地形

学生活动:①学生先在课本图8.38上找大分水岭、墨累河、澳大利亚大盆地和北艾尔湖,然后叫四名同学上讲台在投影上分别指认以上地理事物。②引导读图:让学生根据图例(陆高海深表)阅读图中颜色的变化,来了解澳大利亚地形特点。

学生回答:澳大利亚地形东部、中部、西部各异,东部是海拔较高的大分水岭,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西部是海拔不足1000米的广阔的低高原。

评价小结: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大陆地形特点与美洲相似,自西向东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过渡:澳大利亚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各异,形成了四个不同农牧业区(图8.37),那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电脑展示:课本74页图8.37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

学生活动:①学生对应图例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状况,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边读图边说。(粗放牧羊和牧牛带分布在西部、中部和北部地区,而东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则为混合农业地带)②学生分组讨论农牧业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提示学生阅读75页图8.38的文字部分)老师评价各组意见并归纳如下: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是低矮的高原和大面积的平原,有优良的牧草,又没有大型野生肉食动物,因此适合露天围栏放牧。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平原区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所以发展混合农业。

转折提问:同样是平原区,为什么中部地区是粗放式放牧,而沿海地区是混合农业,这两个地区在自然条件上还有什么不同?(气候不同)我们接着了解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

电脑展示:课本76页图8.39澳大利亚的气候

学生活动:①学生在图上找出南回归线。②观察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大陆什么部位?(中部)启发思考:从五带划分来看,澳大利亚属于哪一带?(大部分处于热带,南部处于温带)学生活动:学生在图上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并齐声说。(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引导学生概括本区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气候炎热干燥 过渡: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学生对比图8.37与图8.39讨论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老师可启发学生从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对动植物的影响思考)老师评价归纳如下: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面积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西南部地区为冬季湿润、夏季高温干燥的地中海气候。这样的气候特点既适宜畜牧业,也适宜耕作业,因此这些地区发展了混合农业。

老师补充: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对土地利用方式:在农场内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分别为小麦地、放牧地、休耕地等,在土地上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此外,用种植的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回田可成为麦田的肥料,以达到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混合农业在时间上的合理分配:由于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正好是交替进行,这样对于农业安排农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小麦种植的忙季在秋(播种)春(收割)两季,冬季为小麦生长季节,农事较闲。而冬季正好又是牧羊活动的忙季(绵羊的配种和剪羊毛)。这样,农民几乎一年四季忙到头,会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率。

引申思考: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请从地形和气候条件,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地区差异大的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提示学生可通过引水灌溉来解决水资源不足)评价小结: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形较为平坦,西南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气候适宜,降水相对于其他地区较为丰富。东南部地区虽然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但引水灌溉可以满足小麦种植和畜牧业的利用。因此这个地区发展混合农业较为有利,而其他地区大多属于年降水量不足500 mm的半干旱区,实行的是利用天然草场实行粗放的放牧饲养。

老师补充:根据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的多少,将农业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如果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农业产出的主要手段,这样的农业称为粗放农业。粗放农业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因此粗放农业是一种低投入、低产出的农业,所以尽管澳大利亚广大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面积辽阔,但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

总结过渡:澳大利亚位于南纬10°~44°之间,南回归线横穿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地形明显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地形与气候组合成了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澳大利亚人因地制宜形成了不同的农牧业区。除羊毛外,还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小麦出口国,农牧业在澳大利亚的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过渡:同学们,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是多少呢?(120人/平方千米)你们知道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是多少吗?(学生看书了解2.5人/平方千米)是我国的1/45。澳大利亚国土面积是多少?(768万平方千米)由此,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澳大利亚的农场规模很大,一般可以达到几千公顷。这么少的人要管理这么大的农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呢?

播放录像:澳大利亚的农牧业生产 得出结论:农牧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过渡:高度机械化的农牧业又是建筑在先进的工业化基础之上的,那我们一起来了解澳大利亚工业的发展。

电脑展示:澳大利亚铝土矿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5%,居世界首位;铁矿、镍矿、锌矿和锰矿的储量居世界前5位,其他矿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矿、钨矿等的储量也很丰富。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以上资料讨论澳大利亚在发展采矿业方面的资源储量优势。得出结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电脑展示:课本77页图8.40澳大利亚矿产和城市的分布

学生活动:①学生在图上找出澳大利亚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②学生找出澳大利亚铁、煤、铝土矿的分布。

学生回答:略 老师边小结边板书:

老师讲述: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澳大利亚矿产品的开采和出口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被誉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板书:矿产品的开采和出口→“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提出问题:为什么二战以前澳大利亚以采矿业为主,而不发展制造业?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读78页阅读材料,来寻找答案。引申提问:今天澳大利亚的工业发展状况如何?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并分组讨论。

评价小结:现在澳大利亚不再是单纯的“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而是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且服务业发展迅速的国家。引申讨论:学生讨论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召开对澳大利亚服务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过渡:澳大利亚这个后起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城市、人口分布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电脑展示:课本77页图8.40澳大利亚矿产和城市的分布。

学生活动:①说出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悉尼、第二大城市墨尔本的特征,并在图上找出这三个城市。②联系旧知思考: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和城市分布特点,说明原因。评价小结:从图8.40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城市集中于东南沿海,因为东南部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发展较早,是人口主要集中的地区,而且澳大利亚是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城市中,因此人口的分布与城市分布特点相似。首都堪培拉是全国政治中心(出示图片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出示图片悉尼歌剧院),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出示图片墨尔本)。

板书设计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第四篇:4 人教散文诗两首(第2课时)教案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金色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基调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间至爱亲情,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散文诗独特的意境以及“我”和母亲两个形象的特点。2.教学难点:鉴赏诗歌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真情。

三、教学方法

诵读欣赏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过几篇歌咏母子情深的文章了,像《散步》《秋天的怀念》等感人至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这份独特情怀。

【教学设计意图:从已知的歌颂母子情深的作品引出本文,调动学生的情感。】(二)知识预览 1.作者简介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

前后。自从《飞鸟集》出版之后,中国诗坛上一种形式短小、语言清新优美,又蕴含哲理的随感式的短诗就流行了起来。如冰心的《繁星》《春水》,宗白华的《流云小诗》等,几乎影响了一代诗风。

2.写作背景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这首小诗篇幅短小,意蕴丰富,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3.文章体裁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推荐篇目:泰戈尔《新月集》、冰心的《繁星》《春水》 4.作品介绍

《新月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将自己的灵魂穿织于诗章词篇里,使诗句充满了灵性的芬芳。阅读这些诗篇,能陶冶性情,净化人格,美化心灵。

【教学设计意图:积累作者作品、背景、体裁等知识,拓展知识面,有助于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整体感知

1.听范读,感受全诗意境。2.思考并小组讨论:

(1)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情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出的想象。描写了一个孩子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的情景。通过描写孩子与母亲的嬉戏,表现了孩子对母亲依恋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2)诗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我”对母亲的依恋?

主要表现在和母亲的三次嬉戏中。

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创造出浓浓的意趣。

2.写作手法

本文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说说这样运用的好处在哪里。

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这首散文诗中运用想象的写作手法,使全诗新奇而美妙,充满童趣。

【教学设计意图:分析诗中形象是教学重点,只有在前面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才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我”和妈妈的形象。此外,要体会想象这一写作手法在这篇散文诗中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诗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表现了家庭之爱,也表现了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这首散文诗会有兴趣去了解泰戈尔更多的作品,感受诗人纯净的内心。

第五篇:系列1教案-人教版七下:美国(第1课时)

第九章

第一节 美国

第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通过查找地图指出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

2.会利用数字、图表等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的构成。

3.在美国农业分布图上说出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并能综合分析每个农业带的成因。

4.通过对经济统计资料的分析,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及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5.知道美国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对地球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已对全球造成严重影响。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掌握在地图上查找一个国家领土构成的方法和技能。

2.通过“农业地区专业化”的探究,培养学生学科内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意识。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美国,尊重移民国家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以及因地制宜的科学思想和重视高科技的态度。

2.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美国农业地区化特点。

2.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美国是世界资源消耗大国。

教学难点 1.美国领土包括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2.美国农业地区化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所学习的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是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学生议论:东半球),对,这些国家都是属于东半球的国家。那么西半球有哪些代表性国家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内容。讲授新课

温故:1.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往东至160°E的半球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的半球为西半球)2.在西半球上分布的是哪两个大洲?以什么为界?(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设疑:你知道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是怎么划分的吗?

解惑:通过电脑演示,使学生明确美洲、北美洲、南美洲、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等的划分与差异。

1.鼠标点击出上图,让学生辨别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2.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出南、北美洲和巴拿马运河。3.教师指出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称美洲。

4.鼠标点击出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国界线,闪烁该国界线以北部分,指出这为北美地区;再闪烁该国界以南的所有美洲国家,指出这些国家由于通行拉丁语而统一称为拉丁美洲地区。

5.进一步让学生比较西半球的地区划分与南、北美洲划分的差别。强调地区划分以美国和墨西哥间的国界线为划分界线,而南、北美洲的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使学生明确西半球有两个地区,即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

过渡:在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分布着许多国家,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这样一个通过“购买”土地而扩张领土,使其国土面积成为世界第四位的国家。那种购买方式,就好比拿2分钱买了我们整个学校一样,(学生惊讶)的确,这是独一无二的创举。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呢?

观察:电脑展示美国的国旗图案。让学生看美国国旗“星条旗”的左上角蓝色星区内有多少颗白色的星?(50颗)代表什么?(代表美国现在的50个州)星区外有多少红白相间的条?(13道)代表什么?(代表美国最初的13个州)点拨:是的,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象征美国最初的13个州,国旗的五角星与美国的州数一致。每当一个新的州加入美国,就在国旗上增加一颗星,至今美国国旗上已有了50颗星,象征美国现在的50个州。那么美国的领土是怎样由原来的13个州扩展成现在的50个州的呢?

激趣:美国领土构成的变化和美国国旗上的横条及星星的变化是相应而一致的。在历史上,当美国脱离英国时,领土只限于大西洋沿岸的13个州。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密西西比河以东的英国统辖地并入美国版图。之后,不断夺取西班牙、法国、英国殖民地,无情地杀戮和驱赶当地的印第安人,并兼并墨西哥土地,一直向西扩张到太平洋沿岸,组成本土的48个州。1867年由沙俄手中廉价(720万美元)购得阿拉斯加,1898年又吞并了夏威夷,这两个被称为“海外州”。二者原来都是美国的殖民地,1958~1959年才正式成为美国的第49个州和50个州。此外,还有一个哥伦比亚特区,是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所在地,不属于任何州。提问:1.你能在地图上查找出美国的领土组成吗?

2.看看美国陆上的邻国有哪些国家,它们位于美国的哪个方位? 3.确认美国的位置,它是西半球哪个地区的国家?

活动:电脑展示课本P82图9.4“美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9.5“美国的地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上述问题。

1.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出美国的领土组成包括本土48个州和阿拉斯加、夏威夷州三部分。并指图描述两个海外州的位置——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西北角,濒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州位于太平洋的北回归线附近,从大洲来说属于大洋洲。因而美国也是一个地跨北美洲和大洋洲两大洲的国家。

教师通过对学生答案的评价,指导学生在读美国图的过程中,既要看到美国领土的主体部分——美国本土48个州,也要注意到地图下方两个补充窗口所标注的地区——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使学生明确在查看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组成图时,要注意图中的补充框图所指示的海外领土。

2.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出美国的陆上邻国——美国本土的北边是加拿大,南边是墨西哥。

3.引导学生读图确认美国的位置,使学生明确美国是北美地区的一个国家。2.领土组成——本土48州、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

承转:美国的领土面积居世界第四位,它不仅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大国,而且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能够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作为生产者的人类,那么美国的居民构成是怎样的状况呢?他们对美国各方面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观看:组织学生观看VCD“美国居民构成”。

质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讲解:根据学生的质疑情况,给学生补充或解释清楚以下等问题:

1.移民 所谓移民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离开自己的家乡迁移到其他国家去定居且加入该国国籍的人。

2.移民国家 只有当一个国家的主体人口(大多数人口)为移民时,这个国家才能称为移民国家。

3.美国的土著居民 是指祖祖辈辈都居住生活在美国本土、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即印第安人。

辨别:请学生辨别下列的情况是否属于移民:出国留学、到中国驻外使馆工作、出国旅游考察、出国劳务、在国外工作生活且拿到绿卡。

分析:让学生以学习小组对下面材料进行查阅、统计、分析不同人种在美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和美国的移民情况来判断美国是不是一个移民国家,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在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分析判断过程和探究精神,重点培养学生查证事务时对资料的处理能力。

阅读材料1:美国的移民

1821~1850年: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移民246.2万人。1851~1880年:资本主义发展、西部开发时,移民772.5万人。1881~1900年:铁路大规模修建、工业发展时,移民893.5万人。1901~193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移民1863.8万人。

1931~1960年: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移民407.8万人。1961~1975年:移民受到一定限制后,迁往美国的有529.5万人。阅读材料2:美国移民来源示意图

阅读材料3:美国的人种构成

分析以上材料回答:

1.在美国的总人口中,人数最多的是欧洲移入的白种人;其次是非洲移入的黑种人;再就是来自亚洲东部的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有160万人。

2.美国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仅占美国总人口的0.8%,可见美国的主体人口为移民,因而美国称得上是一个移民国家。

3.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期的融合,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渐趋一致,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1阅读材料“华人对美国的贡献”,了解文中所提到的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华人对美国的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感化: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统计、交流一下华人在美国的哪些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如交通建设、医学、航天、物理、建筑设计等)不必要求学生记住这些科学家的姓名及其从事的研究工作,但要让学生总结出文中提到的华人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勇敢、聪明、认真等)使学生明确我们中国人是具备优秀素质和品质的,增强学生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自豪的情感。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0阅读材料“美国几名公民的祖籍”,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种族的人在美国的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为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学生意识到国际合作的价值,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模拟:可让比较了解这几位名人情况的同学进行模拟自我介绍演讲,张扬学生个性,加深学生印象,激励大家向这些名人学习、树立远大志向、为全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结:美国今天的成就不是由某一个单一民族或种族创造的,它是世界人民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种族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了美国——美国的人口、美国的民族、美国的文化、美国的经济、美国的成就。

扩展:引导学生联系中国加入WTO的实际,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使学生认识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改革开放,广泛引进全球各国的技术、人才、文化等。理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必然趋势。通过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提问:美国的人种构成复杂,这些居民在政治、经济、社会中的处境如何? 阅读:电脑展示下面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阅读材料1:2001年4月7日,白人警察里奇在街头射杀黑人青年托马斯,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陷入动荡,上百人受伤,这是自1960年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以来最为严重的种族骚乱事件。托马斯是1995年以来辛辛那提市警方打死的第15名黑人嫌疑犯。在此期间,他们没有杀害过任何白人。

阅读材料2:美国最新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非洲裔、拉美裔和亚裔美国人等少数民族经常在公共场所遭到不公平待遇,超过33%的是黑人,曾因肤色在找工作时被拒绝或得不到升迁机会。20%的拉美裔和亚裔人曾在工作场所受到歧视。50%的黑人男子和25%的黑人女子,曾因黑人身份受到警察的歧视。

表演: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分别代表黑人、华人、印第安人和白人,让扮演不同角色的同学根据课本P81活动2中的文字描述并结合自己了解的有关情况设置情景,表演不同人种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对有色人种在美国受到种种歧视和不平等待遇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在此揭露美国虚伪的人权面纱,暴露其殖民统治的真实面目。说明美国当局对待白色人种和有色人种在人权方面执行双重标准,有色人种在美国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美国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美国存在着严重的人权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剥削、压迫的基础上,是建立在广大劳动人民的汗水、泪水甚至鲜血的基础上,使学生意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

板书设计

下载系列1教案-人教版七下:巴西(第2课时)[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系列1教案-人教版七下:巴西(第2课时)[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系列1教案-人教版七下:澳大利亚(第1课时)

    第八章 第四节 澳大利亚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

    七下7.5 极地地区(第1课时)

    【 课题 】七下7.5 极地地区(第1课时) 【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2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2时教案人教新标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继续练习背诵文。 3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2018年语文人教版七下《最后一课》第2课时教案

    第7课《最后一课》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思想品德七下第一单元第1课第1课时教学案总第

    思想品德七下第一单元第1课第1课时教学案总第_2课时 课题: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教学目标: 情感:通过感悟、理解、体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促进心理与生理协调发展......

    七下思想品德总第24课时教案

    总第24课时(本课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己意志品质的表现,掌握磨练意志的方法,引导学生制定意志磨练计划,并坚持磨练意志。 能力目标:让我们选择坚强的,坚......

    人教新课标必修1精品教案(6 鸿门宴 第1课时)

    6 鸿门宴 从容说课 《鸿门宴》是《史记》的名篇,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典范作品。它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成果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

    PS理论教案第1、2课时

    第1、2课时 2010年3月29日,第5周星期三第3、4节,2课时,计0925班 2010年3月31日,第5周星期三第3、4节,2课时,计0926班 2010年4月1日,第5周星期四第3、4节,2课时,计0927班 课题:photos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