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专题教案

时间:2019-05-15 02:4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专题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专题教案》。

第一篇:《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专题教案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专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2、重点鉴赏“小李杜”的诗作,初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3、就李商隐的“无题”或杜牧的咏史怀古诗作专题探究,写出赏析文章。教学设想

1、晚唐诗歌在气象格局上虽然已经失去了盛唐诗歌大气磅礴,但晚唐诗坛不乏成就突出的诗人,“小李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本专题教学当以鉴赏此二人诗歌为主,其余篇目可让学生自行学习,教师略作点拨。2、安排三课时:《无题》、《安定城楼》一课时;《九曰齐山登高》、《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课时;《长安晚秋》、《商山早行》一课时。

3、教学目标3可单独安排一课时用于学生成果展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本专题

二、学习《无题》

1、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3、课文诵读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4、问题研讨

(1)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2)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5、总结

爱情是美好的,虽然也会有不太圆满的结局,但歌颂爱情的诗都是美丽的。今天我们学了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希望大家把诗人带给我们的美妙境界牢牢记住,如果喜欢他的诗风也可以去阅读我们在最开始提到的那几首诗。

三、自读《安定城楼》

1、说说诗中共用了哪些典故。2、理解诗中所引典故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第二篇:唐诗教案

苏轼《定**》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苏轼词语言上的美感。

2.学习《定**》,体会苏轼词的豪放风格、哲理意味。【课文提示】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文忠。他生活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出身于颇有文化修养的家庭。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矛盾而统一地存在于他的世界观的各方面。

2,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是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其作品体现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散文同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是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杰出领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3,苏轼词作打破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扩大题材,提高意境,形成豪迈奔放、坦率开朗的浪漫主义风格,创立了豪放词派,为南宋爱国词人开先河。他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少年得志,22岁一举高中,名动京华;他仕途波宕,曾为帝王之师,也曾为阶下之囚;他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直臣,也是旷世罕见的艺术天才;他处世天真,眼中所见无一坏人;他淡泊名利,居庙堂之高时,念念于归隐渔樵,处野域蛮荒时,恬然自适于陋室粗食;他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也成为后人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典范。他赢得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的普遍喜爱,他的魅力似乎是无穷的。苏轼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他的旷达胸怀影响了无数后人的人生模式,他的“自成一家”的诗词也开辟了诗歌创作的新天地。

4,《定**》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又称《定风流》《定**令》。前片五句,后片六句,共62字;句句押韵:前片1、2、5句和后片3、6句押平声韵;其余六句押仄声韵。【朗读课文】《定**》 【课文分析】

一、导入:苏轼创作词的时候,面对的正是有井水处皆歌柳永词的局面,苏轼以雄健之笔,使豪放词异军突起。苏轼的豪放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学过他的一首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来齐读这首词,再来感受一下这震铄千古的豪放名篇的恢弘气势。

1、请同学们感受东坡词的豪放气势了,结合着《念奴娇·赤壁怀古》来归结一下豪放词在写景、抒情上都有什么特点? 明确:(写景:博大壮阔、气象恢弘。抒情:豪迈奔放。)认识:正所谓苏轼的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这首词的出现,对于盛行着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起着振聋发聩的作用。但是,同学们,豪放派的词是不是就仅仅只有在写景上:博大壮阔、气象恢弘。在抒情上:豪迈奔放这一类呢?还有一种豪放,豪放在词人豁达的精神和情怀。下面我们来鉴赏一首并没有博大壮阔的写景,也没有豪迈奔放的抒情,但却充满着词人豪放情怀的词——《定**》。

二、鉴赏《定**》

1.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感受。2.鉴赏分析。

明确:在一个天高气朗的日子,几个朋友去郊游。正在高兴时,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都连连抱怨天公不作美,纷纷找地方躲雨。可是有一人却与众不同,他听着雨打竹叶声,哼着小曲,慢慢地走着。同行的人都笑他疯癫。

全词紧扣途中遇雨,写出了词人当时的感受。篇中的“风雨”、“竹杖芒鞋”、“斜照”等,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苏轼独特的审美风格。

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首句,写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声响,这是客观存在;而冠于“莫听”二字,作者的性格就显现出来了。“何妨”句是上一句的延伸。吟啸,吟诗长啸,表示意态安闲。词人不在乎风雨,他在雨中吟诗,甚至脚步比以前还慢,潇洒中带些倔强。“竹杖芒鞋”三句并非实景,而是作者当时的心事,也可看作是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宣言。作者是否真的是“竹杖芒鞋”,并不重要;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本是闲人或隐者的装束,虽然轻便,焉能与骑马之快捷相比?这个“轻”字分明指心情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词人认为以轻松旷达的心情面对“风雨”,那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下片,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料峭”三句,由心中事折回到眼前景。刚才是冒雨而行,虽衣裳尽湿却不觉冷;现在雨停风起,反而感觉微凉;山头夕阳又送来些许暖意。作者在逆境中看到曙光,这就是他的旷达了。“回首”三句复道心中事,含蕴深邃。“回首向来萧瑟处”,即是指回望方才的遇雨之处,也是对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的感悟和反思。词人反思的结果是:“归去”。这里表达了对陶渊明退隐躬耕生活的仰慕。但是他追求的是内心的退隐;所归之处是能使他灵魂得以安宁的精神家园。正因如此,词人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寻味。“也无风雨也无晴”中蕴含作者心静如湖水,不在乎外在事物得失的心理状态。

自然和仕途有晴有雨,有顺境有逆境。词人始终泰然自若。“一蓑烟雨任平生”,潇洒镇静中带些抗争,也是一种执著;“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对此的升华。

3、重点评析:

(一)、“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

①、苏轼的词在形式上突破传统音律的限制,很方便地把诗的语言、散文的语言、甚至是口语融入词中,使它满足于自己抒发情感的需要,“谁怕”“微冷”“归去”去掉,就是一首诗。(多媒体展示去掉“谁怕”“微冷”“归去”后形成的诗)但是同学们读一读,感觉一下,如果去掉“谁怕”,表达效果一样不一样?

明确:情感的力度不同,用反诘的语气,起强调的作用,突出了自己要“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宣言。

②、一个“任”字,表现出苏轼要坦然面对风雨的信心与决心。

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们想像一下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就能掂出这句话的分量。以苏轼的才学,治国安邦定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太正直太富有诗人气质了,禁不住有感便发,不平则鸣,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文名冠一时,但他的五尺之躯却不见容于当权者。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他都照例不受欢迎。他一生四十多年的做官生涯中,被一贬再贬,在一地居住从来不满三年。我们可以看见,在那交通不便的时代,他携家带眷,风尘仆仆,跋涉在荒野古道上,无休无止地向着新的谪居地进发的情景。他在晚年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同学们知道这三个地名并列意味着什么吗? 明确:应该是苏轼的三个被贬之地。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黄州。宋哲宗时,他又因反对全部废除新法而被贬惠州,最后到偏远的儋州,今海南岛。“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多少坎坷,多少忧愤,尽含其中,却以自嘲的语气平淡地说出,这就是苏轼的旷达。

(二)、鉴赏下片:

④、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下片前三句的内容,看谁描述得有文采。

明确:略带寒意的春风一吹之后,酒醒了,这时身上微微感到有些寒冷,刚刚自己还在风雨中行进,现在迎着的却是山头的斜阳了。

⑤、刚才还是瓢泼大雨,现在却山头斜照,想一想,这里除了写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外,还有什么言外之意吗? 明确:⑴、应该还包含政治上的晴雨不定。政治舞台上的晴雨表升沉不定,不如归去,做一个老百姓,过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生活。

⑵、这种理解与前面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中表现的情绪以及东坡一贯的气质并不吻合。这里要表达的是,风雨没有改变我苏东坡,我回头看我走过的路,虽然经过一段风雨的萧瑟遭遇,但是,对我而言,“也无风雨也无晴”,晴天也好,雨天也好,我都能泰然处之,任其自然。

⑶、我们谈论苏轼,不仅要品其文,还要悟其人,以一种坦荡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的风雨。(生齐诵《定**》)

4、小结:立意的高远、气势的恢弘成就着苏轼的豪放,而婉约含蓄之作,也为苏轼的创作增添了多彩亮丽的一面。无论他的豪放还是他的婉约都具有新人耳目的魅力。请大家课后自习苏轼的婉约词。

【课后作业】 背诵全诗

苏轼《江城子》

一.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二.课文分析

1.题目为“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但是上片并没有记梦,那它的作用是什么?

上片所写内容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2.促成作者夜梦亡妻的因素有哪几方面?(结合上片词文回答)

A“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说不思量,即是思量。——相思太苦、旧情难忘。

B“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此时作者正在密州,与故乡眉州相隔千里之遥。作者为什么人在密州?原因是被贬。被贬处境如何?无处话凄凉。——人生多难、政治打击。

C“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政治打击之下,人易衰老,就是相逢了,妻子也不会识得我了吧。——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3.下阕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写出二人相见时的场景。

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是“相顾无言,泪流满面”!太残忍了,让他们说一句话好不好。(转抄)

4.“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茫”遥不可及。但是见面后却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为什么?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吧。

5.赏析“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异曲同工。以凄凉的意境,烘托出作者对亡妻深挚的怀念。回扣“千里孤坟”。

6.明月是象征团圆与祝福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什么不改成“残月夜”呢?“杨柳岸晓风残月”不好吗?

月残人残同病相怜,月圆人更残,反衬手法,强化了情感。

7.“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是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也是苏东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还是苏东坡,你如何看待?

多情未必非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更加真实的苏东坡,更加成熟的真丈夫。

如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死不忘复国大业,可谓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可是写出了“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诵读章质夫的“杨花词”,整体感知大意。词文:

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点画青林,谁道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绣床旋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译文:

燕儿忙筑巢,莺儿懒啼唱,繁花凋残,正暮春,大堤上柳花飘坠。柳花轻飞乱舞,点缀着树林,像是全无才华和情思。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悄悄荡入深深的庭院,春日渐长,院门紧闭。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进入闺房,却又被阵风吹起。

兰帐中美人才睡醒,正惊怪春衣被雪沾琼花缀。绣床上被落絮铺满,结成无数香球,才滚圆却又破碎。时时见着蜂儿粘花粉,鱼儿戏池水。望着长安路遥远,郎跨着金鞍游章台,眼中涌满盈盈泪。二.串讲苏词:

1.“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惜,怜惜。从教坠,任凭坠落。意思是说,杨花像花又不像花。

因为她“似非花”,所以就任凭她坠落,也没有人怜惜她。点明了杨花的性质和命运。2.“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又因为她又“似花”,抛在家门口,弃在路旁边,所以杨花看似无情,仔细想来,却也有她的愁思。

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思:心绪,情思。

点出了杨花看似无情,其实也是满怀愁思。为什么说杨花满怀愁思呢?请看下面六句。3.“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萦:萦绕、牵念。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困酣:困倦之极。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六句有三层意思:

一是把被愁思萦绕的柔肠拟作随风飘荡的柳条;

二是把被春梦缠绕、欲开还闭的娇媚的双眼拟作新生的柳叶;

三是化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意,把梦中万里寻郎却被莺声啼醒的思妇拟作随风翻飞的杨花。作者大胆驰骋想象,将抽象“有思”杨花,化作了具体有生命的人——一位春日思妇的形象。她那寸寸柔肠受尽了离愁的痛苦折磨,她的一双娇眼因春梦缠绕而困极难开。此处明写思妇而暗写杨花的“有思”,花人合一,相比章质夫的原词,是一种艺术的创造。4.“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后片写杨花的归宿,先把意思推开一层,说令人抱恨的不只是杨花飞尽,而且落红满地,一春花事已了。

“不恨”是表情婉曲,不恨即恨,是不仅恨的意思。

5.“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萍碎:相传杨花入水化为浮萍。苏轼《再次韵曾仲锡荔支》:“杨花著水万浮萍”。自注云:“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

此几句写杨花的归宿。寻一寻杨花的遗踪,只见一池被打碎了的浮萍(原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从科学角度来看,不能成立。)原来在“三分春色”中,大部分杨花委于尘土(“二分尘土”),只有一小部分落入水中,其命运正与梦郎不得的思妇一样凄凉。二分尘土,与上片的“抛家傍路”相呼应;一分流水,与上文的“一池萍碎”相应。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与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顶峰。6.“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画龙点睛。情中景,景中情,总收上文,深化主旨,既干净利落,又余味无穷。词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是离人的泪似的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虚中有实,实中见虚,总在虚实之间,似与不似之间,盖“不离不即也”。

三.前人评价章词“曲尽杨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请说说章词写出了扬花的哪些妙处。

章词细腻地写出了杨花之形态(飘坠、轻飞乱舞)、杨花之神态(闲趁、静临、傍珠帘)、杨花之“闯入”人间的状态(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毯无数)等。可以说写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

四、苏轼《水龙吟》写杨花另辟新境,反复诵读,体会与章词相比其新妙之处。

A.意境的高低:只做到形神兼备还不够,必须做到“有境界”。观章质夫的“原唱”,虽然描写细腻生动、气质神韵不凡、“潇洒喜人”,但终归是“织绣功夫”,“喜人”并不感人,因而较之“和词”在“境界”上就大为逊色。苏东坡的“和词”“先乎情”,“以性灵语咏物,以沉著之笔达出”,不仅写了杨花的形、神,而且写景“言情”,在杨花里倾注了自己的深挚情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命。这是章质夫的“原唱”望尘莫及的。

B.艺术构思:“原唱”在总体上没有跳出咏物写景的园囿,而“和词”却别有洞天,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完整的思妇形象,写柳絮的际遇,绾合着思妇的际遇,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这也是“原唱”无法相比的。

C.语言艺术:“原唱”虽然精巧灵动,但也不过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惊奇和感动的好句子不多。诗词无好句如登山无胜景,终归有些缺憾。而“和词”的语言却新颖别致,舒放自如,并且好句比比皆是。如“似花还似非花”、“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点点是离人泪”等,都是可圈可点、令人称颂的佳句。五.板书:

杨花:本质命运→无情有思→花如思妇→悲惨命运→花人合一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一、简介本词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山谷题跋》有云:“语意高妙,似非吃人间烟火语。”,而“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则不能到。

二、反复品读,根据注释疏通词意,体会词的意境。

三、品读鉴赏:

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

“缺月”“疏桐”营造出幽冷、寂寞(凄冷、孤寂亦可)的氛围。

2.“谁见幽人独往来?”反问句子表达怎样的意思?“缥缈孤鸿影”,缥缈,高远隐约的样子。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

第一问:意思是说我这个幽居之人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相伴,无人看见。突写一个“独”字。

第二问:孤鸿是作者的自喻,本体是孤独的词人,喻体是高远隐约的孤鸿影,一独一孤,同病相怜。

3.结合下片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

A.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鸿无良木之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

B.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

C.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

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寂寞、孤高、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4.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恨的内容:小人当道,才美不得重用,无人理解的忧愤。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5.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这首词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四、苏轼词总结:

比较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张先词,说一说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A.拓宽了婉约词的视野。苏轼词以清新明快、沉挚深永的婉约词为主。他的婉约词不再是“花间”式的绣幌绮宴席,不是宴殊式的小园芳径,也不是柳永式的依红偎翠,他把人们的视野从传统的酒宴、歌妓、翠帐、香径等狭小的圈子引开,把读者从花间带向人间,从樽前带向世前。举凡咏史咏物、登临怀古、悼亡送别、游仙谈禅、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无不摄入笔端。

B.开豪放词派的先河。入宋以后,词学大兴,范仲淹的边塞之作,宴殊的人生几何之叹,欧阳修的婉转言情,柳永的长篇铺叙,都能达到高度成就,词坛的正宗——婉约词,在一百多年的发展演进中,群芳竞放,可说是蔚为大观。然而,苏轼以其淋漓巨笔,翻万丈波澜,开豪放一派先河,树词坛异帜。四.补充理解:

据《宋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如下: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临江仙 晏幾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一.作者简介:

晏几道(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能文善词,与其父齐名。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男女悲欢离合之情,以小令见长,工于言情,语言清新,曲折轻婉。晚年家境中落,其词多感伤情调。有《小山词》。

在词的发展史上,从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到晏殊、欧阳修,是在意境上面逐渐加深,用没有个性的歌词,来传达作者的一种修养、品格和情意。意境的加深,是词诗化的一个过程,而晏幾道的词是这种发展长流中一个向回转的漩涡。他不是向诗歌的意境去发展的,他又回归到供美丽歌女们歌唱的歌词上去了。但是因为他有很好的文学修养,他写的词比较文雅,更富于诗意。所以黄山谷给他的词写序,说他的词是“狎邪之大雅”。狎邪,是指那种风流浪漫舞榭歌台的生活,大雅,是说在狎邪的这种歌词里边比较有诗人高雅气质的歌词。二.词作赏析: 1.题材类别: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蘋所作。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景,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在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即“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

2.上片词人是怎样将“春愁”写得缠绵深婉的?

A.梦后酒醒。因怀念之深而以酒醉销愁,酒醉而有相见的美梦,梦虽美丽但却短暂,酒醒梦断后,楼台高锁、帘幕低垂,愈加孤寂。

B.春恨年年。“去年”“却来”,显见春恨非一朝一夕,而是由来已久,点出春恨之深长难销。

C.落花微雨。“落花”“微雨”,春芳已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D.双飞独立。无情的春燕尚且能够双宿双飞,而有情之人却只能落花微雨之中独立,以物衬人,孤寂伤感之情深化。

3.初见小蘋“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表面写小蘋的衣着与技艺,深层处还写出了什么?你能说说小蘋这个少女的美好形象吗?

“两重心字”暗指心心相印,“说相思”因害羞而以琵琶传相思之情,两情相悦。

天真烂漫、娇美可人、温柔多情。

4.“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如何理解?

彩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意,彩云常用来比喻美好而薄命的女子。明月传统意象也暗写分离。当时的明月今日仍在,而明月之下的彩云(人)却已不在,以物是衬人非,表达无尽的思念之情。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5.找出词中表时间的词汇和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的词语。梦后、酒醒、去年、初见、当时。(时间上由近及远)春恨。

6.五个时间词,带出两个深情款款的画面,是哪两个画面?并说明表达了怎样的深情。A.梦后酒醒:楼台高锁、帘幕低垂、落花微雨的冷清孤寂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春愁的孤独与空虚。

B.初见当时:两情相悦、伤心离别的画面,表达了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深情。这两幅画面全由春愁二字连缀为一体。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一.释词:

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拚却:甘愿,任凭。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累了停下来)。同:聚。

剩:读“锦”,只管。二.赏析:

1.这首词的内容表现了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是哪三个过程? 此词表现的是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初盟,别离,重逢。

2.上片中“初盟”的“盟”字是如何体现的?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二句,一着笔于对方,一落笔于自身,既展现了二人初识时的特定情境,也披露了二人一见倾心、愿托终身之际的曲折心态。伊人殷勤捧杯劝饮,却不仅仅是履行劝酒的职责,还欲借此暗通情意。而作者为报答她的款款深情,开怀畅饮,不惜一醉。双向的爱情交流,体现了“盟”字。

3.伊人舞姿曼妙,歌声婉转,你能从词句中找到信息吗?

“舞低杨柳楼心月”,借时间的推移,化静态为动态,从侧面表现出舞姿的尽态极妍,渲染欢乐气氛,独出机杼。

4.“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写“别后相思”有什么新意吗?你如何理解它的作用?

这三句写别后相思,以梦出之,是古诗词常用手法,本身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却为结尾两句的抒情作了非常有创意的铺垫:梦中相聚,醒后成空,感情凄苦;今宵真的相聚了,因往日美梦成空,反倒不敢相信了,害怕也如往梦一般,转眼又成虚想,因而只管将银灯相照,一时难以相信相聚成真。往梦常以为真,今宵成真,又以为梦中,看似违背常规,实则说明相思之深之苦,表现了一对眷恋至深的情侣久别重逢的那种惊喜交集、喜极转忧的特殊心态。

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评曰:“下半阕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这当不是溢美之辞。

5.这首词在色彩使用上有何特色?

“彩袖”“玉钟”“颜红”“杨柳”“桃花”“银釭”,色彩艳丽。营造了美丽的爱情世界。6.梳理词中起伏的怀感脉络。将词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勾画出来,比较本篇与上篇(《临江仙》)在时序安排上的不同。

时间:当年——别后——今宵。情事:初盟——别离——重逢。情感:欢乐——愁苦——欢乐。三.总结晏几道词的特色:

1.生死不渝的苦恋与身世之感的渗入

小山词主要是表现对爱情的刻骨铭心的相思和生死不渝的追求,并把爱情当作一种纯精神性的追求。这几乎是晏几道人生主要的精神寄托。他一方面借对爱情的追求来建立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审美的情感世界,以消除现实人生中无法摆脱的孤独苦闷;另一方面,把自己辛酸不平的身世之感曲折地寄托在男女间的悲欢离合和女性的失意苦闷之中,既能一吐为快,又能不获罪于人。

2.如梦如幻的境界和语淡情深的风格

A.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由于对爱情失落的追忆,晏几道常常建构梦幻以重温往日爱情的甜蜜。形成缤纷多姿的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B.语淡情深的风格特色。

3、艳而不俗的异样风采。从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两个层面上把《花间集》以来的艳词小令艺术推到了极致。他在宗柳学苏之外,独树一帜,给北宋后期词坛增添了异样的风采。

第三篇:语文唐诗鉴赏《许浑诗鉴赏》

许浑诗鉴赏

生平简介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陆(今湖北安陆县),后迁居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县)。武则天时宰相许圉师后裔。大和六年(832)举进士。曾就任涂、太平二县县令。大中三年(849),迁监察御史,因病去官,东归京口。后起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官终睦、郢二州刺史。一生酷爱林泉,淡于名利。其诗长于律体和绝句,格调豪爽清丽,句法圆稳工整。其登高怀古、羁旅游宦之作尤为时人称道。

曾自编诗歌“新旧五百篇”,名之《丁卯集》,原集已佚,今存《 丁卯集》二卷,《续集》二卷,《续补》一卷,《集外遗诗》一卷。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 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许浑诗鉴赏

这首诗是许浑登临怀古的代表作,通过对在咸阳西楼晚眺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无限惋惜之情。

首句 “一上高城万里愁”,落笔便点明诗人登上 咸阳城楼的满怀愁肠忧情。“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这样的发端,意远而势雄,尤显情韵之不俗。

以下五句全写勾起愁肠的晚眺之景—— 激发诗人 “万里愁”的触媒。

“蒹葭杨柳似汀洲”,是写诗人晚眺的第一景。诗人凭栏眺望,一片蒹葭杨柳杂乱丛生,像是凄凉的沙 洲。“汀洲”多为江南水滨之景,联系诗人出生的润州泽国水乡,可触摸到诗人的思乡之恸。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二句,从空间领域描绘写晚眺之所见 —— 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凄风苦雨,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二句,则是从空间领域的下端状摹景物。山雨将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到鸟雀仓惶,秋蝉悲鸣,此时,只有秦汉两代的深宫禁苑才是千古兴亡的见证。秦汉兴亡之事,更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

结尾“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系 感慨之词,是说行人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秦汉旧地如今只剩下由西而东流逝的渭水了。“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

这首诗歌情景交融,景中寓情,妙合无限,互藏其宅。全诗本来是抒发诗人对唐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衰败形势的无限感慨之情的,但是诗人并未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呈现了山河的自然美,从而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其次,诗歌颈联和颔联的对仗也颇工整,给人以纵横开阖而又有构图节奏的美感。另外,诗人善于思索,凭着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科学总结,把风为雨之先导的自然规律,形象运用入诗,铸成“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富于哲理意味的千古名句。

姑苏怀古

许 浑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许浑诗鉴赏

姑苏,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庐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峻工,人称姑苏台,其台横亘五里,夫差曾在台上备宫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而焚之。后人常借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喟。本诗就是许浑舟行经过姑苏,登台吊古所作。

首联叙登台。上句以平叙之笔直接点题,“宫馆 余基 ”指姑苏陈迹。“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 台。下句“黍苗”承“宫馆余基”来,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脱化《 诗 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独”字传神,将独来吊古那种惆怅 情绪写得极真。“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这一联以 叙事起,以情语接,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语言平淡而富有深韵,已然将读者引入浓厚的思古气氛中。

颔联以赋笔铺写姑苏台遗址景象,但景中意蕴深藏。一边是人去台空的荒凉阒静,另一边则是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这一联遣词用字极为考究:野鹿、凫鸥性极警觉,在此栖游,可见荒台空苑之静寂;新草、浅莎,当春始发,正见出春机盎然之状。动词“争”、“占”,绘出了自然界旺 盛的生命活力。工整的对仗,显示出诗人匠心独到之处,这里并置着的人事意象和自然意象,通过精确而富于表现力的形容词与动词的修饰连接,把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统一于有机的画面中,形成强烈的生和死的比差,活生生地逼出人们心中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悲情。这一联以表面的赋法铺写,包裹着深沉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的内核,诗人充分利用了律诗对偶的特点,以各个意象间强大的张力,造成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效果,以空外传音的方式,暗示出作者吊古的情绪。

颈联 使用 比兴手法表现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 吴岫雨来”、“楚江风急”看似实写眼中景色,然而“吴”、“楚”字面,可以引发历史联想,惊风飘絮,雨打浮萍既为国破家亡象征意象,亦可被认为其意味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唐政治现状,似此似彼,亦此亦彼,彼此难分。“虚槛冷”是山雨将至时,诗人登台凭槛的思绪,是眼前天气变化造成的,同时它又是诗人怀古而产生的,对时局和个人前途的寒颤情绪。风雨中的远帆,是诗人眺望中所见,亦可视为他在怀古中体悟出的回避乱世、远身避祸的道理、事实上,诗人“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夜归丁卯桥村舍》)的想法,正是有感于乱世产生的。

诗的中间两联写景,是诗人对传统诗歌赋、比、兴手法的熟炼运用,又见出他对七律这一体裁的得心应手,可谓左右逢源,佳句迭出。

尾联照应篇首,抒发诗人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吴王夫差不从,且偏信伯嚭谗言,迫子胥自杀,弃尸江中,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可怜”句,是诗人对伍子 胥悲剧命运的哀悯感叹。孔子面对滚滚流水,曾发出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使诗人思绪万端。

本诗以叙事起,以绘景结,中间两联以写实和象征兼用之笔承转首尾,使通篇圆转流畅,同时又以“独悲”二字统领全诗,在整个意境空间中灌注伤今悲古的悲怆凄凉之气,与其五律诗的“高华雄浑”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为后人极推崇,宋人范晞文说 :“ 用物而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当学者许浑而已。”(《对床夜语》)可见许浑七律,在唐朝诗人中,是占有很高地位的,本诗亦可以证明这一点。

学仙(其二)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许 浑

心期仙诀意无穷,采画云车起寿宫。

闻有三山未知处,茂陵松柏满西风。

许浑诗鉴赏

这是一首咏史诗,讽刺汉武帝学仙之愚妄。

首句谓汉武求仙之心甚切。次句承之,极言其“意无穷”。云车,绘饰云彩的车。寿宫,奉神之宫。

《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拜少翁为文成将军,以客礼礼之。文成言曰:“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 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画云气车。同上又载,武帝 “ 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

此即“采画云车起寿宫 ”,谓武帝一心求仙而竟不惜 劳民伤财。三、四两句转笔点出主旨。三山,《史 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入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茂陵,汉武帝墓,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两 句谓三山终未寻得,而汉武墓木已拱矣。“ 闻有”二 字,悠谬其辞,盖耳听为虚,不言学仙愚妄而愚妄已见,寓冷隽嘲讽于轻描淡写之中,而显得委宛深沉,耐人寻味。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晚唐好几个皇帝热衷于神仙之道,服食丹药,妄求长生,乃至于有服金丹中毒送命者,故而此诗虽咏汉武事,却实与晚唐诸帝密切关连,——用曲折婉转之笔,以唤醒痴愚,许是出之于诗人不便明言而又欲一吐为快之苦心吧!

诗之架构可谓先扬后抑、抬高跌重。

一、二句 前呼后应,极写汉武求仙之心切、行奢,似乎真能感动神仙度其升天;

三、四句笔锋陡转,“闻有”—— “未知”——墓木萧瑟,这一反跌之笔,使飘飘欲仙之汉武一下跌入黄泉,这振聋发聩垂戒无穷的神来之笔,措辞却隽不伤雅,因而全诗一扬一抑、一抬一跌,对比照鲜明,意味悠长,允称杰作。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 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犹自梦渔樵。

许浑诗鉴赏

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当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道,是从洛阳进入长安必经的咽喉重镇,形势险要,景色宜人。历代诗人路经此地,往往要题诗纪胜。直到清末,谭嗣同还写下他那“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名句。可知它在诗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了。

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途经潼关,也为其山川形势和自然景色所吸引,兴会淋漓,挥笔写下了这首“高华雄浑”(清代吴汝 纶语)的诗作。

开头两句,作者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 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切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脆利落。此诗一本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这个背景材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人何以在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然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眺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 ;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说明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 —— 在浩渺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卷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 雨后思湖居许浑前山风雨凉,歇马坐垂杨。何处芙蓉落,南渠秋水香。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绘声绘色,给人耳闻目睹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的真切感觉。

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三、四两句,又见其另作《秋霁潼关驿亭》诗颔联,完全相同,可知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照理说,离长安 不过一天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许浑却出人意外地说 :“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 生活呢!”含蓄表白了自己并非专为慕名而来。这类 结尾,委婉得体,优游不迫。

金陵怀古

许 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毫华尽,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惟有青山似洛中。

许浑诗鉴赏

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古都,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金陵的兴亡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慨言志的话题。一般咏怀金陵的诗,多指一景一事而言,许浑这首七律则“浑写大意 ”,“涵概一切(俞陛云《诗境浅说》),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诗以追述隋兵灭陈的史事发端,写南朝最后一个小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倾灭。公元五八九年,隋军攻陷金陵,《玉树后 庭花》曲犹未尽,金陵却已末日来临,隋朝大军直逼景阳宫外,城防形同虚设,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这是金陵由盛转衰的开始,全诗以此发端,可谓善抓关键。

颔联描写金陵的衰退景象。“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禾黍。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旧迹。

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的手法: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这就突出了陈朝衰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捩点及其蕴含的历史教训。

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这里,“拂”字、“吹”字写得传神,“亦”字、“还”字写 得含蓄。“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 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晴亦雨”意味着“阴固 雨”,“夜还风”显见得“日已风 ”。“ 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雨的人物,如尾联所说的英 雄。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幻,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衰交替。

尾联照应开头,抒发了诗人对于繁华易逝的感慨。英雄,指曾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金陵和洛阳都有群山环绕,地形相似,所以李白《金陵三首》有“山似洛阳多”的诗句。“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说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大不一样了。江山不改,世事多挽,令人感慨不已。

这首怀古七律,在选取形象、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例如中间两联,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的变迁,手法和景物却大不相同:颔联选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颈联借助比兴取得暗示的效果 ;松楸、禾黍都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植物,石燕和江豚则是传说里面神奇怪诞的动物。这样,既写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形象,又烘托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浪漫气氛。至于炼字,以首联为例:“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 ;“合”字又以 泰山压顶之势,表现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威力 ;“王 气终”则与尾联的“豪华尽”前后相应,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感慨,读来令人不禁怅茫。

登洛阳故城

许 浑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许浑诗鉴赏

洛阳,是有名的古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曾建都于此。隋炀帝时,在旧城以西十八里营建新城,武则天时又加扩展,成为唐代的东都,而旧城由此芜废。许浑这首诗是吊故城感怀。

登临送目,一片荒凉衰退的图景展现在眼前:禾黍成行,蒿草遍野,再也不见旧时城市的风貌。“禾 黍离离”,是从《诗经·黍离》篇开首的“彼黍离离”一句脱化而来。原诗按传统解说,写周王室东迁后故都的倾覆,藉以寄托亡国的衰思。这里加以化用,也暗含对过去王朝兴灭更替的追念。

由城市的衰败,诗人转念及当年兴建时的情景。“城此”的“城”,这里作动词用,筑城的意思。“岂知劳 ”的“知”,这里有管得上的意思。人民世世代 代不辞艰辛,用双手修建起这座城市,任其弃置废坏,岂不令人痛惜?

诗人的联想活动接着向更广阔的方面展开。“水 声东去”,既是写的实景(故洛城紧靠洛水北岸),又有双关寓意。《论语》记载孔子有一次经过河边,望着滔滔不息的河水叹息道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诗人也是由脚下奔流向东的洛水,生发出光阴 流逝、人世沧桑之感:昔日繁华的街市、隆盛的朝会、熙来攘往的人群、多少悲欢离合的情事,都在这喧哗不停的水声中变幻隐现,而终归烟消云散。想到这一切,真叫人思潮汹涌,起伏不平!

如果说,“ 水声”是动景,“山势”就是静景,动静搭配,以沧桑之感暗中联系。洛阳城北有芒山,一作邙山,绵亘四百余里,成为古都的天然屏障,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全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城。东汉梁鸿《五噫歌 》云: “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巍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而今,城 市虽已不复当年繁盛景象,而那残存的宫殿却还高耸着,仿佛在给历史作明证。用静物这么一衬托,人事变幻之迅速就感受得格外强烈。这一联表面看来是写景,实际上概括了上下千年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化,蕴含着诗人内心无穷的悲慨,历来为人传诵。

第三联由奔驰的想象折回现实,就眼前景物进一步点染气氛。暮云、寒雨、古堞(城上的矮墙)、空 壕,合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空寂之中,几声鸦噪,数点雁影,更增添了萧瑟的情味。

结末又从世事无常推想到神仙的永存。缑(gu勾)岭,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东南,距洛阳约百里。传说东周灵王的太子晋修仙得道,在缑氏山头骑鹤升天而去。后人纷纷扰扰,可有谁能像王子晋那样逍遥自在地超脱于尘世之外呢?诗人无法解决这个矛盾,只能用一声叹息来收束全篇。

许浑生活在唐王朝走向衰落的晚唐时代。他追抚山河旧迹,俯仰今古兴废,苍莽历落,感叹深沉,其中隐约寄寓着一层现实幻灭的悲哀。本篇起得苍凉,接得开阔,对偶齐整,句法灵活,在其怀古诗中亦称名作。可惜的是后半篇比较单薄。颈联虽然刻画工细,但未能翻出新意,缺少转折波澜之势。结尾则落入俗套。

汴河亭

许 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许浑诗鉴赏

隋炀帝杨广为了东游广陵(扬州),不惜倾全国 民力财力开凿一条运河,即今通济渠。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 ”。这首《汴河 亭》诗,当是作者在南游中经过汴河时写的。诗写得笔力劲健,气势雄阔,语言华美,意境宏大,且感慨深刻,讥讽无情。诗人对隋炀帝这个历史亡灵的鞭挞,实际上是针对晚唐政治腐败,统治者生活奢侈的现实而发的。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三个特点:

一是在写景叙事上的 “示观”描写。所谓“示观”,就是通过艺术想象把未曾见过的事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如临其境。许浑经过二百年前修筑的炀帝的行宫汴河亭时不由得感叹万千,浮想联翩,炀帝当年那种穷奢极欲的情景仿佛呈现在眼前。这就是诗的前三联所描写的内容:炀帝为了东游广陵赏花游乐,将那从昆仑山流下来的黄河水分引凿渠,修了一条运河 ;运河一修成,“百二禁兵”即皇帝卫兵就跟着皇 帝辞别了宫庭,“三千宫女”也伴随着皇帝下到龙舟;一路上鼓声震天,旌旗如林,浩浩荡荡,直赴广陵。这一切,诗人都只是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想见”而并未亲见,但却写得这般情景生动,使读者犹如亲见,这就是作者进行的“示观”描写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二是诗的意境的动态描绘。诗中“劈昆仑”、“下龙舟 ”、“ 星辰动”、“日月浮”等句中的“劈”“下”“动”“浮 ”,以及“游”、“震”、“拂”、“开”等字,都是动词,因而就赋予全诗意境以活动的体态,形成了骏马走坂之势,给人以形象飞动之感。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诗人在进行这种动态描写时,能够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虚构和夸张。像颈联“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两句,其中的“鼓震”、“旗开”当是历史事实,但是鼓声能上入云霄,把行云挡住并使星辰摇动 ;旗帜能“拂浪”,在旌旗闪动时又 能使人看到波浪中日月的浮影;这却分明是诗人的创造性想象,是虚构和夸张。诗的首联、颔联本来已经写得很活脱,很有气慨,再加上这样一个颈联,就更显得造形生动,气象雄豪,简直是把杨广东游的那种赫赫声势、巍巍宏伟的豪华盛况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这两句诗实是全篇的“警策”。

三是“ 卒章显其志 ”。白居易曾说他的“ 新乐 府 ”是“卒章显其志”。许浑这首诗也巧妙地使用了 这种艺术写法,诗的前三联基本上是冷静地客观地写景叙事,单看这三联几乎看不出作者的倾向所在。只是到了尾联,“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才忽然笔锋一转,把对事件的评判,写诗的旨意,一下子表露了出来。诗人“显志”的方式也很别致。他笔下的尾联不是前三联所创造的形象的自然延伸,也不是对炀帝东游景象的直接批判,而是另起炉灶,凌空一跃,一下子跃到“义师”、“迷楼”上去了,对炀帝游荡荒淫所招致的亡国后果作了严肃的议论和无情的嘲讽。但又不是直言指斥,而是把炀帝为了淫乐而修的“迷楼”与南朝陈后主的“景阳楼”相比,把人们的视线和思绪又拉回到眼前的汴河亭,触景生情,引人深思,无限感叹都在意象之外,这样的结尾是很有韵味的。

塞下曲

许 浑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许浑诗鉴赏

《塞下曲》是以边塞风光和边塞战争为题材的新乐府辞。许浑的《 塞下曲》是同题诗中最短小的一首。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在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有一位士兵,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晨还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这是一个在战争年代很普遍、也很真实的悲剧。

诗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现实。表面看来,作者对诗中的边塞战争既不歌颂,也未诅咒,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由于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帝国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此诗基调是凄惋、哀切的。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运用“以少总多”的手法来反映现实,诗人在成千上万的牺牲战士中,选择了一个士兵的典型性的情节,即“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使人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这实际上是对制造这场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

诗纯用白描手法,四句诗纯是叙事,不发任何议论,而倾向性却自然流露出来。艺术风格显得自然、平淡、质朴。但平淡而不肤浅,思想深邃,很耐人寻味,又能平中见奇,善作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苦语,奇警动人。“朝来有 乡信,犹自寄寒衣 ”,令人不忍卒读,也不忍回味,悲剧的气氛很浓厚。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诗鉴赏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离别诗。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 谢公亭 》诗说: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重复不断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 层离愁别恨了。

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匆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望见江上景致。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丽。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对衬。景色愈美,愈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别赋 》说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

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 :“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 “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自可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宛若在目。

“ 急 ”字暗透出送行者“ 流水何太急 ”的心理状态,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忧伤不安的意味。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未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天色变了,下着雨,四望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浓浓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朋友的船呢?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凉,酒醒后在朦胧仿佛中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失落,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西楼即指送别的 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 ”、“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绪,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楚情杯。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散发着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衬离绪,后联以风雨凄楚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陇因题

许 浑

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家。

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

许浑诗鉴赏

如果不看诗题,上面这首许浑的绝句会被看作一首写景诗。它写的是在落花时节、日斜时光,遥望王侯第宅,所见到的楼台层叠、重门深闭之景。但联系诗题看,它显然是一首因事而题的托讽诗。它采用借物取喻,托景见意的艺术手法,收到了言微旨远、节短音长的效果。

诗的第一句“海燕西飞白日斜 ”,表面写日斜燕 飞之景,实写在长安“卜居不遂”之客。周邦彦《满庭芳》词“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几句,也是以燕喻人。但周词中的“燕”还有修椽可寄,而许诗所写的“燕”则因无椽可寄而孤飞远去。据《幽闲鼓吹》记述,白居易应举时曾谒见顾况,顾看了白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住下来可不容易。这一传说未必可信,却可以说明,在唐代想卜居长安是很艰难的。诗中之客既“卜居不遂”,只得 “ 薄游陇 ”,而水和陇州在长安西方,所以诗句以 “海燕西飞”影射此行。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与这第一句诗形成对照的是第三句“楼台深锁无人到 ”。两句诗合起来,自然呈现出一个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这就是:一方面,来到长安的贫士难找一处栖身之地;另方面,重楼空闭,无人居住。根据一些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内,高楼深院的甲第固比比皆是,长期废弃的大宅也所在多有。白居易的《秦中吟》曾对此加以揭露和抨击。如《伤宅》诗说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 外回环。累累六七堂,檐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又《凶宅》诗说:“长安多大宅,列在街西东。往往朱门内,房廊相对空。..风雨坏檐隙,蛇鼠空墙墉。”这些诗句都是径陈其事,直指其失。

但许浑的这首绝句,因为总共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不可能这样铺叙,就化繁为简,化实为虚。在这句中只从楼台的寂寞景象显示白诗中所描述的事实。

它虽然不及白诗那样强烈鲜明,却有含蓄之妙、空灵之美。

尾句“ 落尽东风第一花”,可说是第三句的补充和延伸。它把第三句所写的那样一个楼台深锁、空无一人的景象烘托得倍加寂寥,起了深化诗境、加强诗意的作用。这句表现的花开花落、空负东风的意境,有点象汤显祖《牡丹亭》中所说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曲词隐含无限的 惆怅和幽怨,这句诗同样是怅怨之情,浮现纸面。此处,不仅楼台任其废弃,无人居住,而且名花也空自飘落,无人欣赏,就更令人惋惜不尽了。

一首托讽诗,虽是意在彼而言在此,把本事、本意寓藏在对景物的描摹中,但作者总要在字里行间向读者传情示意,或明或暗地点出他的真正意图。这首诗,除了通过诗题表明写作动机外,诗中透露消息的主要是第二句“天门遥望五侯家 ”。句中的“ 遥望”二字显露了西去之客在临行前的依恋、怅惘、愤恨之情;“天门”二字则点出遥望之地在京城,望到的就 是禁门外的景色。而句中的“五侯家”,在全诗中是 承上启下的关捩。承上,是说上句暗指的西去陇之客此时视线所投向的是五侯之家,他的怅愤不平之气所投向的也是五侯之家;启下,是说在下两句中出现的空锁的楼台是属于五侯的,落尽的名花也是属于五侯的。五侯,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用东汉桓帝时同日封宦官五人为侯事,这里作宦官的代称。联系唐代历史,自从安史乱后,宦官的权势愈来愈大,后来,连军队的指挥、皇帝的废立等大权也落到他们的手里。韩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也是一首托讽诗。两诗都以“五侯家”三字点明作者所要讽刺的对象,其所揭示的都是成为唐代政治上一大祸患的宦官专权问题。

在许浑这首诗中,所写的时间既是白日斜,季节又是残花落尽。全诗的色调暗淡,情调低沉,这是“卜居不遂、薄游陇”之客的黯然心情的反映,也可以看作唐王室衰败没落的预兆。

途经秦始皇墓

许 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许浑诗鉴赏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的。但他又是一个暴君,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受到后人谴责。许浑这首诗抒写了他行经秦始皇墓时的感想。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秦始皇墓位于陕西临潼县东约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它建成于公元前二一○年,坟丘为土筑,经二千年的风雨剥蚀,现存高四十三米,周长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坟上“树草木以象山 ”。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旷的平地上托起 的这座山一样的巨大坟墓,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样,给人以“龙盘虎踞”之感。诗人在墓前驻足,目光从墓基转向墓顶,见到的是层层绿树,直上云天。眼前的高坟,不正好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煊赫的声势吗 ?“势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与秦始皇在位 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表达在这简短的七个字里。一个“崩”字,声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尽意绝,难以为继了。然而诗人忽一转笔:“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诗作立即别开生面,令人称绝。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而实连,诗意从“崩”字悄悄引出,不着痕迹地进一步写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崩塌。同样是青山秋草,路人却只向汉文帝陵前参拜。汉文帝谦和、仁爱与俭朴,同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与奢靡正好是强烈的对比。对于仁君和暴君,人们自会作出自己的评判。末句一个“唯”字,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把笔墨涤开,从秦始皇写到了汉文帝,从诗人自己写到了“路人 ”,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 紧的效果,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唐诗鉴赏辞典(四)[杜甫诗]

唐诗鉴赏辞典

(四)[杜甫诗]

唐诗鉴赏辞典

(四)[杜甫诗]

唐诗鉴赏辞典

(四)杜甫《登楼》鉴赏

句二首(其一)》鉴赏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鉴赏

句四首(其三)》鉴赏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鉴赏

府》鉴赏

杜甫《有感五首(其三)》鉴赏

庙》鉴赏

杜甫《旅夜书怀》鉴赏

阵图》鉴赏

杜甫《白帝》鉴赏

州歌十绝句(其一)》鉴赏

杜甫《宿江边阁》鉴赏

将五首(其二)》鉴赏

杜甫《秋兴八首》鉴赏

怀古迹五首(其二)》鉴赏

杜甫《绝杜甫《绝杜甫《宿杜甫《禹杜甫《八杜甫《夔杜甫《诸杜甫《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鉴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鉴赏

杜甫《阁夜》鉴赏

杜甫《孤雁》鉴赏

杜甫《又呈吴郎》鉴赏

杜甫《九日》鉴赏

杜甫《登高》鉴赏

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鉴赏析

杜甫《漫成一首》鉴赏

歌行赠王郎司直》鉴赏

杜甫《江汉》鉴赏

岳阳楼》鉴赏

杜甫《南征》鉴赏

潭州》鉴赏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鉴赏

寒食舟中作》鉴赏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鉴赏

岳》鉴赏

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鉴赏

兵曹胡马》鉴赏

杜甫《画鹰》鉴赏

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鉴赏

杜甫《观 杜甫《短 杜甫《登 杜甫《发 杜甫《小 杜甫《望杜甫《房 杜甫《奉

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鉴赏

杜甫《兵车行》鉴赏

杜甫《饮中八仙歌》鉴赏

杜甫《春日忆李白》鉴赏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鉴赏

杜甫《丽人行》鉴赏

杜甫《贫交行》鉴赏

时歌》鉴赏

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鉴赏

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鉴赏

杜甫《悲陈陶》鉴赏

雪》鉴赏

杜甫《春望》鉴赏

江头》鉴赏

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鉴赏

征》鉴赏

杜甫《羌村三首》鉴赏

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 杜甫《春宿左省》鉴赏

江二首》鉴赏

杜甫《曲江对酒》鉴赏

日蓝田崔氏庄》鉴赏

杜甫《醉杜甫《自 杜甫《对 杜甫《哀杜甫《北 杜甫《送 杜甫《曲 杜甫《九

杜甫《日暮》鉴赏

杜甫《赠卫八处士》鉴赏

杜甫《洗兵马》鉴赏

杜甫《新安吏》鉴赏

杜甫《石壕吏》鉴赏

杜甫《潼关吏》鉴赏

杜甫《新婚别》鉴赏

家别》鉴赏

杜甫《佳人》鉴赏

李白二首》鉴赏

杜甫《秦州杂诗(其七)》鉴赏

末怀李白》鉴赏

杜甫《月夜忆舍弟》鉴赏

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 杜甫《成都府》鉴赏

相》鉴赏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鉴赏

邻》鉴赏

杜甫《狂夫》鉴赏

村》鉴赏

杜甫《野老》鉴赏

别》鉴赏

杜甫《无 杜甫《梦杜甫《天 杜甫《乾 杜甫《蜀 杜甫《南 杜甫《江 杜甫《恨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后游》鉴赏

杜甫《客至》鉴赏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一)》鉴赏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三)》鉴赏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鉴赏

杜甫《春夜喜雨》鉴赏

游》鉴赏

杜甫《客至》鉴赏

句漫兴九首(其一)》鉴赏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三)》鉴赏

句漫兴九首(其七)》鉴赏

杜甫《春夜喜雨》鉴赏

亭》鉴赏

杜甫《琴台》鉴赏

槛遣心二首(其一)》鉴赏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鉴赏

屋为秋风所破歌》鉴赏

杜甫《赠花卿》鉴赏

见》鉴赏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鉴赏

成》鉴赏

杜甫《后 杜甫《绝杜甫《绝 杜甫《江 杜甫《水 杜甫《茅 杜甫《不杜甫《堂

杜甫《戏为六绝句》鉴赏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鉴赏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鉴赏

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鉴赏

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鉴赏

杜甫《别房太尉墓》鉴赏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鉴赏

第五篇:苏教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默写训练——中唐诗、晚唐诗部分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默写训练4(中唐诗、晚唐诗)按原文默写:

1.世事茫茫难自料,____________________。身多疾病思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2.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3.城上高楼接大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雨斜侵薜荔墙。(登柳州城楼 柳宗元)

4.________________,金陵王气黯然收。(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5.今逢四海为家日,_______________。(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6.吊影分为千里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

7.共看明月应垂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

8.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洲步拾兰苕春。(天上谣 李贺)

9.东指羲和能走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上谣李贺)

10.______________,与客携壶上翠微。(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11.______________,不用登临恨落晖。(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12.二十四桥明月夜,__________________?(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1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 李商隐)

14.______________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李商隐)

15.永忆江湖归白发,__________________。(安定城楼 李商隐)

16._____________________,长笛一声人倚楼。

17.紫艳半开篱菊静,___________________。(长安晚秋 赵嘏)

18.晨起动征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 温庭筠)

下载《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专题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专题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唐诗二首教案

    《唐诗二首》教案 《将进酒》教案 主备人:黄美华 教学目标 1.吟诵诗歌,提高古诗文诵读能力 2.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培养探究的热情,在“走......

    唐诗三首教案

    唐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陈子昂,回忆李白杜甫的作品; b、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情感; c、反复朗诵,以致能够背诵。 2、情感目标: a、了解陈子昂、李白......

    唐诗五首 教案

    12 唐诗五首 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并默写这五首诗。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

    读唐诗教案

    古诗朗诵演唱会 亳州北大园丁学校 授课教师:乙辉 歌曲《读唐诗》教学设计 备注:教学设计:乙辉 。教学对象5(1)班。教学地点:三楼音乐室。设计时间:2016/3/24。课时:2课时,压缩成1课......

    唐诗五首教案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张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作者通过诗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唐诗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诗意,体会作者......

    走进唐诗 教案

    教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走进唐诗的交流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

    走进唐诗教案

    走进唐诗教案 ● 阅读目的 1 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 2 通过对唐诗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华。 3 在阅读中感受唐诗的魅力,培养......

    《唐诗 宋词》教案专题

    《唐诗宋词》教案 教学目的: 从唐诗宋词入手,领会祖国文学艺术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 内容上接受对唐诗宋词的权威评价,形式上学习如何客观、精确地评价文学史实。 一、 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