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二课 幸福的歌
第二课
幸福的歌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 彝家娃娃真幸福》 和《 乃哟乃》,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能相互合作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并背唱《 彝家娃娃真幸福》。
2、能准确模唱“ s o l m i d o ” 三个音,并能用这三个音自由组合进行简单的编创练习。
3、能够用动作体会和表现彝族音乐《 快乐的罗嗦》 的风格,并能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
4、感受《 阳光下的孩子》 的音乐情绪,能听辨出歌曲中的领唱与合唱,并能够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教学重点:
演唱《 彝家娃娃真幸福》 和《 乃哟乃》,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教学难点:
能准确模唱“ s o l m i d o ” 三个音,并能进行简单的编创练习。
教具准备:PPT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演唱歌曲《 彝家娃娃真幸福》
2、聆听领唱、合唱《 阳光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用《 幸福拍手歌》 第一段歌词作为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导入教学。2、聆听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拍,并在衬词“ 阿里里” 处拍手伴奏。3、教师简单介绍这是一首彝族歌曲,以及“ 阿里里” 这个衬词的含义。师生合作读歌词和衬词。
4、用师生接唱和男女生接唱等方式学唱歌词。
5、在图形谱的辅助下,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可参阅活动设计中的图形谱)。
6、用舞蹈律动表现歌曲。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歌
二、演唱歌曲《 彝家娃娃真幸福》
1、聆听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做律动,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 歌曲中很有特点的衬词是什么?学生听出之后,教师作简介: “ 阿里里” 是彝族歌曲中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很快乐的意思。
2、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边拍手边接读衬词。如: 教师读歌词,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接读 “ 阿里里”。
3、教师引导学生接唱歌词(或唱名),用图谱辅助学生练习衬词的音高,并边唱边用手划旋律线。图谱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单手弹琴开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正确演唱。在唱好衬词后,师生交换唱,最后完整演唱歌曲。唱会歌曲后,还可将衬词部分换成字母谱,让学生模唱衬词部分的唱名。
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用图谱辅助学生合作演奏乐器。可参考下图:(以两小节为例,一个方格代表一拍)
5、用律动进一步表现歌曲: 学生1 0个人为一组,围成一个圆圈。第 1小节拉起手,先迈右腿向右走四步,第2小节衬词时,单数学生向右、双数学生向左,与身边的小伙伴按照“ ”的节奏双手击掌。第3、4小节反方向做动作,击掌的伙伴也换成另一侧的同学。
活动策略: 在图谱的有效辅助下,通过师生接读、接唱等互动形式,提高学唱歌曲的效率。通过生生合作的形式,用打击乐器和律动的形式表现歌曲,在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同时,感受合作的乐趣。
三、《 彝家娃娃真幸福》 律动设计(内为小节数)准备姿势: 双手叉腰,脚正步站立。第一段:
1 一至二拍起左脚向左交替横步,双手叉腰,如图一 第二拍,左脚再向左横迈一步。
2 按“ ” 节奏,右脚跺地三次,同时眼视二点。3 同第 1小节,只是跺脚的同时拍手。4 动作同第 2。
5—8 动作同 1—4。第二段:
1 1 —2拍,先起左脚向前交替小跑步,双手从一位托至二位。2 按“ ” 节奏,右脚跺步,同时双手在胸前击掌。
3 起右脚向后交替退步,同时双手从三位落至一位。第二拍右脚向后退步,同时双手落至一位。
4 按“ ” 的节奏,双手胸前击掌的同时,左脚跺步三次(如图二)。5 动作同第 1。
6 左小腿按“ ” 节奏踢三次同时双手击掌(如图三)。7 动作同第 3。动作同第 6做反动作。(张安利编舞)
四、聆听领唱合唱《 阳光下的孩子》
1 .听辨本单元几首不同音乐作品片段,感受情绪变化,导入本课教学。2 .聆听《 阳光下的孩子》,感受情绪及歌曲表达的内容。3 .复听歌曲,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歌曲的三个部分。
4 .听辨歌曲中的领唱和合唱,可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分别表现合唱和领唱。如: 听到合唱随歌曲的节奏拍手,听到领唱有节奏地点头等。
四、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歌曲《 彝家娃娃真幸福》
2、学唱歌曲《 乃哟乃》
3、编创练习;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歌
1、发声练习
2、练习歌曲《 彝家娃娃真幸福》
二、演唱 歌曲《 乃哟乃》 1 .用少数民族舞蹈动作导入。
2 .欣赏土家族风光及舞蹈,在《 乃哟乃》 歌曲背景声中学跳摆手舞,熟悉旋律。
3 .在视觉图谱的指引下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用多种方法模唱歌词“ 乃哟嗬”。
4 .通过字母谱辅助唱好“ s o l m i d o ”三个音。并做接唱练习。如: 男:“ ” 女: “
”男:“
” 女:“
”。
5 .分角色扮演“ d om i s o l ”,自由组合唱一唱。教师可根据情况使用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演唱,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演唱。6 . 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用土家族简单的摆手舞动作表现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练习时,教师可通过弹琴、范唱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三音组合的音程旋律有基本的感性认识,并借助手势辅助和听音模唱练习,逐步过渡到旋律接唱的练习。在音准为前提的基础上,再按照课本练习的提示,自由组合 “ d om i s o l ” 三个音,做一做即兴编唱的练习。以达到巩固音高概念的目的。
四、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弹拨乐合奏曲《 快乐的罗嗦》
2、复习歌曲《 乃哟乃》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歌
简单的练声
二、复习歌曲
1、走进少数民族村寨— — —看风光图片,学跳几段简单的富有特点的少数民族舞。
2、走进土家族— — —欣赏土家风光,以及土家族摆手舞。教师解释舞蹈中姑娘们说的“ 乃哟乃” 是什么意思。
3、教师带领学生在《 乃哟乃》 的音乐背景下跳摆手舞,感知音乐情绪。
4、师生问答形式学唱“ 乃哟嗬” 这一句,在此基础上师生接唱,教师唱其他部分,学生唱“ 乃哟嗬”。教师可参阅下图,并用手势辅助做师生接唱的游戏。
5、在接唱歌词的基础上,换成接唱唱名,学生唱与“ 乃哟嗬” 相对应的“ s o l m i d o ”,教师唱其余部分。
6、完整聆听范唱,轻声跟唱旋律。
7、跟琴用聆听—学唱—纠正的方式学唱各乐句。教师纠正问题,强调唱出二拍子的强拍。
8、完整跟伴奏演唱,指导学生以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9、在完整演唱的过程中跳摆手舞,用铃鼓伴奏,进一步表现歌曲的民族风格。活动策略: 以土家族文化为主线,通过聆听、欣赏、舞蹈、歌唱等参与形式,让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并在图谱的辅助下,通过问答交流学唱、师生接唱等形式,启发学生能够用自信且饱满的声音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聆听 弹拨乐合奏《 快乐的罗嗦》 教学基本要求
1、复习演唱《 彝家娃娃真幸福》,从彝族孩子快乐生活的角度导入。2、教师演唱主题音乐改编而成的儿歌(见下列歌谱),学生感受其情绪,并记住主题旋律。
3、聆听弹拨乐器演奏的《 快乐的罗嗦》,数一数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可用手指表示次数,或用图形谱辅助记录。学生随琴小声哼唱以下旋律,并用手指随旋律的线条划一划。
4、按教科书提示,边听音乐边模仿弹拨乐器做弹奏的动作。教师简单介绍曲名《 快乐的罗嗦》 的含义。
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做几个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随着音乐跳一跳。6、整体聆听两首不同版本的《 快乐的罗嗦》,比较两首乐曲在速度和力度上的不同。并结合活页习题,填一填器乐曲《 快乐的罗嗦》 速度和力度的选项题。
四、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篇:人音版二年级上册 第二课
第二课 幸福的歌
乃哟乃
教材分析:
《乃哟乃》是一首湖南土家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了土家族小朋友幸福快乐的生活。所用的音只有三个(do、mi、sol),但其构成的旋律却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给人以奇特、质朴、清新之感,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理想教材。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唱土家族民歌《乃哟乃》,通过听、跳、唱、辨、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记住歌曲的主干音,记住歌词,并能充分理解、表现歌曲。
2、能用碗筷与老师合作演奏歌曲《乃哟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结合音乐让学生了解土家族风情,在学唱歌曲中体验并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理解、唱会土家族歌曲《乃哟乃》。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歌曲、了解土家风情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是哪个吗? 学生:春节 教师:中国有个少数民族,他们也有一个像咱们过年一样热闹的节日中“社巴节”,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他们在这个节日里都做了些什么?(播放《乃哟乃》歌曲,同时屏幕上展示土家族风情图片及社巴节跳摆手舞的热闹场景图片。)
教师:谁听见或看见土宾人在自己的节日里是怎样庆祝的?
学生:唱歌、跳舞。
教师:刚刚我们看到的就是土家族社巴节里最好玩的摆手舞,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二、学、认、记歌曲主干音“sol、mi、do”
教师:看同学们脸上的笑容就知道跳摆手舞是件快乐的事。土家族的摆手舞好玩,歌曲也非常特别。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就是一首有名的土家族儿童歌曲,歌名叫《乃哟乃》。“乃哟乃”,多奇怪的名字呀!你想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想!教师:“乃哟乃”是土家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快快来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学下下这句土家语吧!(师生呼唤“乃哟乃”)
教师:现在就让我们乃哟乃、快快来看一看这首歌曲的歌谱。(出示歌谱)教师:这首歌曲非常特别,全曲只用了三个音谱成,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教师奏曲谱,学生边听边找)学生:do、mi、sol。(教师一边弹琴一边带领学生用柯达伊手势唱do、mi、sol音高。)教师:这三个音中,哪个音最高? 学生:sol。教师:哪个音最低? 学生:do。
教师:请大 家跟老师唱一唱。(教师慢速带唱歌谱)教师:土家族山寨里人们最喜欢用一领众和的方式来唱歌,让我们也一起来玩一下这种唱歌游戏吧!我来领唱歌谱的蓝色部分,红色部分请同学们来各。先来看看你们唱的红色部分,发现它的规律了吗? 每句都是一样的:“5 3 1” 教师:一共出现了几次? 学生;五次。教师:是的。这首歌曲因此有五个乐句,每句的句尾都是以5 3 1结束,这就是这首土家族歌曲的风格所在。(师生接龙唱谱。)教师:谁能发现5 3 1的音高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由高向低。
三、瓷乐演奏、强化歌曲主干音“sol、mi、do”
教师:土家人非常热爱自己的音乐,老师也同样喜爱土爱的音乐。今天老师带来了家乡瓷都碗筷。它和土家歌曲有什么关系呢?(教师拿出瓷乐碗筷,敲击sol、mi、do三音。)教师:谁能最快分辨出这是什么音?
学生:sol、mi、do(教师用碗筷演奏《乃哟乃》)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想!
教师:请各组的一号同学把碗拿出摆一摆,注意碗边不能想碰。(第一批学生拿出碗平放在桌上)
教师:请二号同学拿筷子敲一敲,其他同学用耳朵帮忙,一起合作把碗按照发出声音的高低进行排列。
(第二批学生敲击碗,本组其他学生共同合作,老师到各小组适时加以辅导指点。)
教师:请三号同学来展示本组的成果。(第三批同学分小组依次展示本组的成果,敲击sol、mi、do。)教师(留下一位学生):你敢不敢挑战一下,和老师合作演奏《乃哟乃》? 学生:敢!(教师与这痊学生合作演奏《乃哟乃》)教师:有没有更多的同学想与老师合作演奏呢?请第四批的同学和老师合作演奏。老师弹琴,你们奏碗,其他同学在“5 3 1”处唱“乃哟嗬”。(师生用电子琴与碗筷演奏《乃哟乃》,其他同学和“乃哟嗬”。)
四、教唱歌曲,学、背歌词并处理歌曲(教师范唱歌曲)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歌曲里都唱了什么?(出示第一句: “乃哟乃、乃哟嗬、乃乃哟、乃哟嗬。”)
教师:土家人为了唱歌时更有气氛,把“乃哟乃”重复着、变化着说,意思还是快快来,有没有同学发现在这句歌词里有重复的词?它出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乃哟嗬”,出现了两次,在第2小节和第4小节。(师生读第一句。)教师:乃哟乃,快来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看第二句。(出示第二句句歌词“唱起歌儿乃哟乃”)学生:唱歌。(学生齐读第二句歌词)
教师:除了唱歌还干什么了呢?(出示第三句歌词“跳起舞来真快乐”)学生:跳舞。(学生读第三句歌词)
教师:快乐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学生:高兴、笑„„
教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和表情一起读第四句。(出示第四句“嘻嘻哈哈乃哟乃,乃哟嗬”,学生齐读第四句。)教师:看谁能最先记下这首歌曲的歌词?(学生试着背歌词)老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老师唱一句,同学们唱一句。(教唱歌曲两遍)教师:现在老师用琴教唱,电子琴弹一句,你们唱一句,耳朵可要仔细听哦!(教师用琴带唱一遍。以现音不准的乐句及时纠正。)教师:你觉得这首歌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唱? 学生:高兴、快乐的„„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过节很快乐,唱这首歌时觉得很高兴„„
教师: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快乐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学生快乐地齐唱歌曲)
教师:这首歌里,最有特点、出现最多的是哪一句? 学生:乃哟嗬。教师:那你觉得这一句是唱轻一些还是重一些?(学生答案不一)教师:就让我们来唱一唱、试一试吧!
(一、二组学生在“乃哟嗬”处用弱力度演唱歌曲,三、四组反之,用强力度演唱。)
教师:你认为哪种唱法更适合过土家族的社巴节呢? 学生:唱得强一些。
(学生有感情地齐唱《乃哟乃》,并在“乃哟乃”处稍加强力度。)教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好像把我带到了土家山寨。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社巴节,跳摆手舞呀? 学生:想!
教师:社巴节到了,天亮了,寨子里的小朋友醒来就开始呼唤“乃哟乃”。创设情境,分组站在“山头”他句呼唤同伴: 在“社巴节”的歌舞中结束本堂课教学。
教学反思:
《乃呦乃》一课,是一节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来表现歌曲。
运用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与音符朋友做游戏”的方式作为这节课的开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歌曲只有简单的三个音,但是把这三个音唱准是学习歌曲的基础,因此我采用了单独演唱三个音、按节奏唱准三个音,三个音自由组合节奏试唱,这样的方法循序渐进的让学生由浅入深,水到渠成的进入到了歌曲的学习,并为歌曲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了解土家族的风土人情,是这节课的一个巧妙之处。首先学生会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去看,其次学生学会了土家族的歌曲,会潜意识里把自己学到的歌曲融入到视频之中,真正理解了《乃呦乃》这首歌曲。最后通过跟老师一起来学摆手舞,巧妙的把相关文化渗透到了教学之中,让学生小组合作表演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材分析: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作品通过对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中狂欢歌舞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采用明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的节奏型贯穿始终,以及“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的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演唱歌曲,初步了解彝族人民的风俗
2.能用欢快地、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感受并表现出彝家娃娃幸福的生活。
3.能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即兴用手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能用欢快 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难点: 即兴用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创设疑问,导入新课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名新朋友,看,这是什么?(师出示彝家娃娃木偶)生:(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布娃娃„)
师: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木偶,她叫小彝,你们猜猜这个小朋友是那个民族的吗? 生:彝族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棒,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内。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等。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动作欢快,节奏感强,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今天,小彝同学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黎族的节目,看哪个小朋友能比她表演得更好(多媒体出示彝族人们生活的图片,老师扮演小彝演唱歌曲)二:初听歌曲
师:小彝姑娘唱的好不好听?听完小彝小朋友的演唱,你的心情怎样?(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喜欢小彝姑娘的表演的彝族的歌曲吗?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把这首歌曲学会,比一比,看谁唱的最棒。
三:学唱歌曲
1:读一读 师(小彝姑娘):同学们,认识你们真高兴,今天我教你们一首我们彝族的儿童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我们一起来熟悉熟悉歌词吧!(课件出示歌谱)
2:敲一敲 师(小彝姑娘):有的小朋友非常聪明,不仅歌词念得好,节拍也打的非常准确,请其它的小朋友拿出你的小小手,边敲打节奏边念歌词。3:唱一唱(1)用呜音模唱旋律(2)学第一段歌词
A:学生对口型唱 师(小彝姑娘):我想邀请你们和我作一个游戏,请你们把小嘴巴放在心里,做歌词的口型,我来给你们配音,看看我的口型和谁一模一样。B:歌曲接唱,处理衬词阿里里
师:这一遍,我来唱歌词部分,你们唱衬词阿里里。C:请学生将第一段轻轻的唱给自己听一遍(课件播放歌曲)D:学生把第一段完整演唱一遍
(3)::歌曲处理 师(小彝姑娘):歌曲能唱下来了,可怎样演唱歌曲才能更好听呢?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吧!
生自由讨论。(连放两遍歌曲范唱)师(小彝姑娘):你们真聪明,唱阿里里的时候的我们的声音感觉是在拍小皮球,非常有弹性,拍皮球的时候我们是很高兴的拍,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演唱一下这首歌曲吧!
(4):学生再演唱一遍歌曲
(5):学生自主学唱第二段歌词 师(小彝姑娘):还有第二段没学了,为了加快学习的速度,我要考考汉族的小朋友,请同学们听旋律试着把第二段歌词装到音乐里去。
学生跟琴把歌曲的第二段完整的演唱一遍。师(小彝姑娘):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终于学会了这首歌曲,让我们击掌鼓励下自己吧。
(6)全班完整演唱歌曲 四:即兴创编,表现创造
1:歌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自行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唱。2:用身边的物品探索出不同的音响为歌曲敲击伴奏(生可以敲椅子,互相对敲„)3:个人PK,互评 学生之间以PK的形式演唱歌曲 4:男女赛唱歌曲
5:全班分组合作,表现歌曲
部分学生演唱歌曲,部分学生为歌唱伴舞,同时部分学生运用身边的物品为歌曲伴奏。
五、结束课堂,出教室
师:小彝姑娘和你们玩了这么久,想休息了,让我们唱着彝家娃娃真幸福和小老师小彝说再见吧!让我们与彝家娃娃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并祝愿他们生活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甜美。学生跟着伴奏边唱边律动出教室。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使用了许多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和过渡的设计,歌曲的学唱在聆听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利用木偶娃娃让师生的关系在课堂中民主,平等。在学生对歌曲有了一定的理解、感受的基础上,设计了即兴创编的环节,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为歌曲伴奏,在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创编,烘托出歌曲热烈的气氛,达到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的目的。在本课里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激励者、参与者,学生不是被动地学唱一首歌,而是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学生成了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主人。
第三篇: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课__足迹
《足迹》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红星歌》。
2、学唱《雨花石》。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2)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3)熟悉歌曲《红星歌》的曲调,知道歌曲的歌词涵义。
2、情感目标: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3、能力发展目标: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教学难点:
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教学过程:
一、聆听《红星歌》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三、师生再见
四、课堂检测:装饰音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歌曲《红梅赞》和《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曲调,知道歌曲的歌词涵义。
2、情感目标: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3、能力发展目标: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教学重点:
有效地聆听《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难点:
熟悉歌曲《红梅赞》和《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曲调,知道歌曲的歌词涵义。教学过程:
一、聆听《红梅赞》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三、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四、师生再见
五、课堂检测: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我怎样长大》。
2、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2、情感目标: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3、能力发展目标:在唱歌实践中,巩固三拍子指挥手势。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教学难点:
做好三拍子指挥并懂得指挥的手势含义。教学过程: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二、讲讲抗战小故事
全班指几名学生讲讲,交流反馈。
三、师生再见
四、课堂检测:三拍子指挥
第四篇:新人音版二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第二课幸福的歌[范文]
新人音版二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和教学反思之第二课幸福的歌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 彝家娃娃真幸福》 和《 乃哟乃》,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能相互合作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并背唱《 彝家娃娃真幸福》。
2、能准确模唱“ s o l m i d o ” 三个音,并能用这三个音自由组合进行简单的编创练习。
3、能够用动作体会和表现彝族音乐《 快乐的罗嗦》 的风格,并能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
4、感受《 阳光下的孩子》 的音乐情绪,能听辨出歌曲中的领唱与合唱,并能够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教学重点:演唱《 彝家娃娃真幸福》 和《 乃哟乃》,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教学难点:能准确模唱“ s o l m i d o ” 三个音,并能进行简单的编创练习。
教具准备:PPT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 彝家娃娃真幸福》,聆听领唱、合唱《 阳光下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歌
二、演唱 歌曲《 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基本要求
1、用《 幸福拍手歌》 第一段歌词作为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导入教学。
2、聆听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拍,并在衬词“ 阿里里” 处拍手伴奏。
3、教师简单介绍这是一首彝族歌曲,以及“ 阿里里” 这个衬词的含义。师生合作读歌词和衬词。
4、用师生接唱和男女生接唱等方式学唱歌词。
5、在图形谱的辅助下,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可参阅活动设计中的图形谱)。
6、用舞蹈律动表现歌曲。
活动设计
1、《 彝家娃娃真幸福》 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学会歌曲,表现歌曲。活动准备:图谱、打击乐器 活动开始:(1)聆听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做律动,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 歌曲中很有特点的衬词是什 么?学生听出之后,教师作简介: “ 阿里里” 是彝族歌曲中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很快乐的意思。(2)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边拍手边接读衬词。如: 教师读歌词,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接读 “ 阿里里”。(3)教师引导学生接唱歌词(或唱名),用图谱辅助学生练习衬词的音高,并边唱边用手划旋律线。图谱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单手弹琴开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正确演唱。在唱好衬词后,师生交换唱,最后完整演唱歌曲。唱会歌曲后,还可将衬词部分换成字母谱,让学生模唱衬词部分的唱名。(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用图谱辅助学生合作演奏乐器。可参考下图:(以两小节为例,一个方格代表一拍)(5)用律动进一步表现歌曲: 学生1 0个人为一组,围成一个圆圈。第 1小节拉起手,先迈右腿向右走四步,第2小节衬词时,单数学生向右、双数学生向左,与身边的小伙伴按照“ ”的节奏双手击掌。第3、4小节反方向做动作,击掌的伙伴也换成另一侧的同学。活动策略: 在图谱的有效辅助下,通过师生接读、接唱等互动形式,提高学唱歌曲的效率。通 过生生合作的形式,用打击乐器和律动的形式表现歌曲,在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同时,感受合作的乐趣。
三、《 彝家娃娃真幸福》 律动设计(内为小节数)
准备姿势: 双手叉腰,脚正步站立。第一段: 1 一至二拍起左脚向左交替横步,双手叉腰,如图一 第二拍,左脚再向左横迈一步。2 按“ ” 节奏,右脚跺地三次,同时眼视二点。3 同第 1小节,只是跺脚的同时拍手。4 动作同第 2。5—8 动作同 1—4。第二段: 1 1 —2拍,先起左脚向前交替小跑步,双手从一位托至二位。2 按“ ” 节奏,右脚跺步,同时双手在胸前击掌。3 起右脚向后交替退步,同时双手从三位落至一位。第二拍右脚向后退步,同时双手落至一位。4 按“ ” 的节奏,双手胸前击掌的同时,左脚跺步三次(如图二)。5 动作同第 1。6 左小腿按“ ” 节奏踢三次同时双手击掌(如图三)。7 动作同第 3。动作同第 6做反动作。(张安利编舞)
四、聆听 领唱合唱《 阳光下的孩子》 1 . 听辨本单元几首不同音乐作品片段,感受情绪变化,导入本课教学。
2 . 聆听《 阳光下的孩子》,感受情绪及歌曲表达的内容。
3 . 复听歌曲,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歌曲的三个部分。
4 . 听辨歌曲中的领唱和合唱,可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分别表现合唱和领唱。如: 听到合唱随歌曲的节奏拍手,听到领唱有节奏地点头等。
四、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演唱歌曲《 彝家娃娃真幸福》,学唱歌曲《 乃哟乃》,编创练习;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歌
1、发声练习
2、练习歌曲《 彝家娃娃真幸福》
二、演唱 歌曲《 乃哟乃》
教学基本要求 1 . 用少数民族舞蹈动作导入。2 . 欣赏土家族风光及舞蹈,在《 乃哟乃》 歌曲背景声中学跳摆手舞,熟悉旋律。3 . 在视觉图谱的指引下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用多种方法模唱歌词“ 乃哟嗬”。4 . 通过字母谱辅助唱好“ s o l m i d o ”三个音。并做接唱练习。如: 男:“ ” 女: “ ”男:“ ” 女:“ ”。5 . 分角色扮演“ d om i s o l ”,自由组合唱一唱。教师可根据情况使用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演唱,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演唱。6 . 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用土家族简单的摆手舞动作表现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 教学基本要求 练习时,教师可通过弹琴、范唱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三音组合的音程旋律有基本的感性认识,并借助手势辅助和听音模唱练习,逐步过渡到旋律接唱的练习。在音准为前提的基础上,再按照课本练习的提示,自由组合 “ d om i s o l ” 三个音,做一做即兴编唱的练习。以达到巩固音高概念的目的。
四、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弹拨乐合奏曲《 快乐的罗嗦》,复习歌曲《 乃哟乃》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歌 简单的练声
二、复习歌曲 《 乃哟乃》
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 学生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在愉悦的审美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
活动准备: 图谱课件、土家族风光图片 活动开始:(1)走进少数民族村寨— — —看风光图片,学跳几段简单的富有特点的少数民族舞。(2)走进土家族— — —欣赏土家风光,以及土家族摆手舞。教师解释舞蹈中姑娘们说的“ 乃哟 乃” 是什么意思。(3)教师带领学生在《 乃哟乃》 的音乐背景下跳摆手舞,感知音乐情绪。(4)师生问答形式学唱“ 乃哟嗬” 这一句,在此基础上师生接唱,教师唱其他部分,学生唱“ 乃哟嗬”。教师可参阅下图,并用手势辅助做师生接唱的游戏。(5)在接唱歌词的基础上,换成接唱唱名,学生唱与“ 乃哟嗬” 相对应的“ s o l m i d o ”,教师唱其余部分。(6)完整聆听范唱,轻声跟唱旋律。(7)跟琴用聆听—学唱—纠正的方式学唱各乐句。教师纠正问题,强调唱出二拍子的强拍。(8)完整跟伴奏演唱,指导学生以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9)在完整演唱的过程中跳摆手舞,用铃鼓伴奏,进一步表现歌曲的民族风格。活动策略: 以土家族文化为主线,通过聆听、欣赏、舞蹈、歌唱等参与形式,让学生乐于参与音 乐活动。并在图谱的辅助下,通过问答交流学唱、师生接唱等形式,启发学生能够用自信且饱满 的声音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聆听 弹拨乐合奏《 快乐的罗嗦》
教学基本要求 1、复习演唱《 彝家娃娃真幸福》,从彝族孩子快乐生活的角度导入。2、教师演唱主题音乐改编而成的儿歌(见下列歌谱),学生感受其情绪,并记住主题旋律。3、聆听弹拨乐器演奏的《 快乐的罗嗦》,数一数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可用手指表示次数,或用图形谱辅助记录。学生随琴小声哼唱以下旋律,并用手指随旋律的线条划一划。4、按教科书提示,边听音乐边模仿弹拨乐器做弹奏的动作。教师简单介绍曲名《 快乐的罗嗦》 的含义。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做几个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随着音乐跳一跳。6、整体聆听两首不同版本的《 快乐的罗嗦》,比较两首乐曲在速度和力度上的不同。并结合活页习题,填一填器乐曲《 快乐的罗嗦》 速度和力度的选项题。
四、小结下课
第五篇:人音版七年级上册教案《杵歌》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劳动的歌》
第二课时《杵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聆听、学唱与欣赏中,能够对我国台湾高山族劳动歌舞民歌感兴趣,喜欢并愿意对台湾民歌进行探究。
2、了解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认识五种五声调式音阶的名称。
3、能有感情的配合简单的律动演唱我国台湾高山族民歌《杵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轻巧欢快的声音演唱台湾高山族民歌《杵歌》。难点:了解台湾高山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教学环节:
一、导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唱首歌。师演唱《阿里山的姑娘》 师:你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吗?(台湾)
师:这是一首台湾高山族的民歌,阿里山的姑娘们不仅长得漂亮,歌声更是甜美动听,下面让我们再来听一首:
二、新课:
1、初听《杵歌》,播放《杵歌》的视频,让学生看一下劳动的场景。
(看完后),师:同学们,高山族的姑娘们在干什么?(舂米)你能模仿一下这个动作吗?
2、复听《杵歌》,出示歌谱,聆听时随教师边听边进行简单的律动。
3、(做完后)师:同学们,你们记住刚才的旋律了吗?让我们试着用“啦”来模唱一下。跟琴模唱1---2遍。
4、师:同学们唱得不错,能不能加入歌词唱一唱?跟琴加入歌词唱一遍。
5、师:这个歌词都是由没有什么具体含义的衬词组成的,老师觉得很绕口,相信大家应该也有同感,有哪个同学能帮帮大家,找找歌词有什么相似之处? 第一句:那路弯那依那那呀奧嗨央 第二句:那路弯喏依那那呀奧嗨央,哎 第三句:那路弯那依那那呀奧 第四句:那路弯那依那那呀奧嗨央 第五句:那路弯喏依那那呀奧嗨央,哎 第六句:那路弯喏依那那呀奧
师:同学们,你们的观察力可真强!原来这首歌曲的歌词就只有这一句话啊!有没有信心唱好它?好,让我们跟着琴来唱一下。
6、师:同学们这一次唱得可真不错,请看歌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歌 谱吧!教唱歌谱1---2遍。
7、师:同学们唱得可真准确,老师又想考考大家了,请你仔细看一下歌谱,想 想刚才的演唱,这首歌曲是由哪几个音组成的啊?(6 1 2 3 5 6)你刚才唱得最多的音是哪一个?(6)
同学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常用的五声调式,由do re mi sol la五个音组成,这五个音又依次称为:宫(1)商(2)角(3)徵(4)羽(6)。在我们刚刚唱的《杵歌》中,哪个音唱得最多?(6),6在五声调式中是什么音啊?(羽音)。这首歌曲就是一首羽调式的歌曲。
8、师:同学们,高山族的“杵歌”极富特色,在丰收季节,青年男女在傍晚时分轮流到各家帮助舂米磨谷,姑娘们边劳作边歌唱,与手上优美的舂米动作相映成趣。让我们一起加入到他们中去吧。
9、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请你听一听,老师唱的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同? 师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清唱一两句,对比给学生。处理一下歌曲的演唱情绪和音色。
三、拓展欣赏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
师:同学们,你们唱的真好!高亢热烈的歌声在热情奔放的表演里风情十足,快乐勤劳的高山族人民在劳作中唱起了动人的旋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另外一首高山族的民歌,感受歌曲中为我们展现的劳动场景。
1、欣赏《我的祖家是歌乡》,播放歌曲视频。
2、听完后,师: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插秧、捕鱼等等)
四、师小结
同学们,台湾高山族的人民勤劳勇敢、能歌善舞,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我国台湾高山族的劳动歌舞民歌《杵歌》,也欣赏了高山族的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了解了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认识了五种五声调式音阶的名称。最后让我们一起唱起《杵歌》,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我们这一堂音乐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