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新闻教育在初期发展时期的特点

时间:2019-05-15 02:0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中国新闻教育在初期发展时期的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中国新闻教育在初期发展时期的特点》。

第一篇:浅析中国新闻教育在初期发展时期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教育在初期发展时期的特点

——以燕京大学新闻系为例

摘要:中国近代新闻教育产生后,按照其发展历程进行历史分期,从前至后可分为八个阶段。本文主要叙述以燕京大学新闻系的特点,来展现中国新闻教育在初期发展时期的特点。中国新闻教育能出现今天的繁荣局面,是各个不同时期新闻教育发展积淀的结果,是新闻教育界数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果,是新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不断自我完善的结果,是新闻教育顺应和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结果。

关键词:中国新闻教育;初期;特点;燕京大学新闻系

新闻教育的兴起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 1912 年,这一年中国报界俱进会首次提设立新闻教育机构,引发了社会对新闻教育的关注。

其中燕京大学就是初创时期新闻教育的代表。作为中国最早创办新闻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燕京大学创立于1916年。1924年,燕京大学新闻系成立后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确立其在民国新闻教育中的地位,被称为中国大学新闻教育的“最优秀者”,堪称这一时期中国新闻教育的典范。

与初创时期的其它新闻院系相比,燕京大学新闻系不仅在教学诸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新闻教育坚持的时间也长,这一切使该系成为了初创时期的代表院系之一。

一、燕京大学新闻系的发展特点

(一)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燕京大学新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具有“专精”与“广博”的知识结构。燕京大学新闻系成立之初就提出:“培养报界人才,授予广博之专门技能。其他与报业有切近关系之学识,亦莫不因时施教,俾学生得分途发展,各尽所长。”强调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力求将两者融合贯通,协调发展。所谓“专精”,核心是强调通过新闻专业教育,培养学生掌握熟练的新闻技能,精通新闻业务。在教学实践中,燕京大学新闻系极为注重对学生采、写、编、评的新闻业务训练。

在专业教育之外,燕京大学新闻系将通识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发展。新闻工作的复杂性要求从业者仅具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掌握更多的“杂学”。蔡元培曾指出:“外国新闻„ „即普通纪事如旅行、探险、营业犯罪、政闻、战报等栏目,无不与地理、历史、经济、法律、政治、社会学有关„ „根据是等科学应用于新闻界之特别经验,是以有新闻学”,强调综合学科背景对于新闻工作的重要。为此,燕京大学新闻系确立了“重视与报学有关系之学科”的人才培养方针。

(二)重视实践训练的职业化培养模式。

如果仅注重专业的书本教育,却缺乏实践技能的锻炼机会,新闻专业学生仍难以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燕京大学新闻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将实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推行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原则。

燕京大学新闻系将实习分为三种。(1)课内实习,讲授课程过程中让学生接受采、写、编、评的训练。(2)报纸编辑管理的校内实习。

培养领袖人才的精英教育理念。如果仅仅注重技能职业训练,却忽视对新闻人才的道德塑造,那么大学新闻教育就只能停留在“读书只为稻粱谋”的低级层面。新闻机构乃社会之公器,从业者的道德水平、思想境界对整个社会有巨大影响力。燕京大学新闻系成立之初即提出“新闻教育对中国将来的发展有重大关系”,教育目的除了“职业训练外,还要注意人格培养”。

(三)培养领袖人才的精英教育理念。

如果仅仅注重技能职业训练,却忽视对新闻人才的道德塑造,那么大学新闻教育就只能停留在“读书只为稻粱谋”的低级层面。

1934年~ 1937年,梁士纯担任系主任期间,进一步提出燕京大学新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新闻行业德才兼备的“领袖”人才。他认为:“今日中国报界所缺乏的不只是新闻人才而已,其最重大的缺陷还是领袖人才:有远见、有魄力、有主张、有伟大天才的人才。”

(四)开放多元的办学环境。

燕京大学的创办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作为一所具有美国背景的教会大学,该校确立了兼容并包的文化传统。受此影响,新闻系在办学中也鼓励学术自由交流,形成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该系仿照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每年举行新闻学交流年会和讨论周的做法,定期邀请国内报界名流参加新闻讨论会。

燕京大学新闻系开放的教学理念,还体现在教师身份的多元构成上。据统计,1932年-1933年间,该系共有兼职和专职教师11人,其中90%具有外校学缘。其中,出身密苏里大学新闻系的教师有6位,占全部教师的55%。其余分别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北洋大学、岭南大学等知名学府。

当时,中国的新闻教育虽“始具雏形,然大都简陋”。即使“处于优越地位”的燕京大学新闻教育也曾多次因缺乏资金而面临停办的窘境。在困难的环境中,燕大学新闻系能不断壮大办学规模,保证教学质量实属不易。作为民国年间新闻教育领域发展最好的学校之一,燕京大学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新闻人才。

二、新闻教育发展初期的特点

在新闻教育发展初期,当然不止燕京大学这一个大学有着新闻系,它们在动荡的社会当中,涌现出蓬勃的生机,它们一般拥有如下特点:

(1)办学层次增多。社会虽然在动荡之中,但新闻教育还是在发展。这一时期不仅有正规的新闻教育,也出现了短期培训,函授,夜大等多种教育层次。共有新闻机构58家,其中属于大学本科性质的22家,属于大专性质的16家,这两部分加起来共有38家,占总数的70%左右,是新闻教育中的主要部分,。此外,属中专性质的3家。后面这几部分占的比例虽然不大但却满足了各种学历的社会人士接受新闻教育的需要,在职新闻工作者充实提高的需要以及新闻工作单位对各种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的需要。

(2)办学地点集中,特别是上海、南京、北京、广州、重庆五大城市。(3)以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创立和发展为标志,中国新闻教育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在此之前,中国新闻教育受美国的影响较大,前期创办的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等较有名气的学校,不是美国教会所办,就是由美籍老师主持主讲。复旦大学新闻系则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创办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教育既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又善于接纳国外的先进理念,很好的结合中国的实际,在理论与实践中均取得一定的突破,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新闻教育体系。

(4)新闻教育的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新闻教育的行列中来,随着新闻教学与实践的渐次推进,随着人们对新闻教育规律认识和理解的加深,新闻教育的观点趋于明朗,一些新闻教育理论也屡见报章。一些探讨新闻教育理论的文章的出现,使中国新闻教育有了理论和思想的深度。(5)党政新闻教育开始出现。在国民党统治区,有了国民党创办的新闻教育,而共产党的新闻教育也在这一时期起步。新闻教育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两党的新闻教育都强调要为政治服务,只不过性质截然不同,党政新闻教育强调新闻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当好党的政治宣传人员。

初期阶段只是中国新闻教育发展脉络当中的一环,它的发展特点有助于新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国新闻教育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新闻教育发展史研究(1912~1949)》 许小明 河北大学 2015(2)《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 北京 京报馆 1923(3)《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勘误补遗——厦门大学早期新闻教育考析》 毛章清 2003(4)《中国现代新闻史》 王洪祥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7(5)《中国新闻纪录大全》 刘圣清 广州 广州出版社 1998(6)《中国近代史(1919-1949)》 龚书铎主编.北京 中华书局 2010.(7)《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徐培汀 重庆出版社 2006年

(8)《聚焦与扫描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 丁淦林 商娜红主编 新华出版社 2005年

第二篇:论述中国饮食在各个发展时期的特点

论述中国饮食在各个发展时期的特点

(一)商周时期 有许多有关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饮食文化的记叙。战国末期又出现了专门的烹饪著作——《吕氏春秋·本味篇》,篇中记叙了商汤以厨技擢用伊尹的故事及伊尹说汤的烹饪要诀,该烹调理论成为中国以后几千年饮食烹调的理论依据。

(二)秦汉时期 追求长寿等道术的流行更进一步促进食疗理论的发展。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菜肴的品种和烹饪方法明显增多,已达20多种,尤其是“炒”,这种旺火速成的烹饪方法的出现,对中国菜肴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隋唐宋时期 开始注重饮食、医疗保健、娱乐等方面的研究。

(五)元明清时期 中国菜在世界各地进一步扩大影响。同时西洋饮食也传入中国,在大城市出现了不少西菜馆。中国菜肴在中外文化的交融之中得到新的发展。

(六)中华民国时期 由于社会动荡、战乱不休,饮食文化研究进入“文化荒漠”时代

(七)当代中国 菜肴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更新期,制作技术与理论研究不断深化、新原料、新能源、新设备和新技术在菜肴制作中广泛应用,形成了一股挖掘传统菜、创制新品菜、重文化、讲科学、求艺术的社会风气,中国菜肴的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兴旺发达的景象。

第三篇:先秦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主要指中国秦朝以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它包括世袭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和分封制度。这一时期,我国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处于萌芽、雏形时期。其基本特点有:

1、行政制度的特点:

第一,各部门之间还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也不很分明。如商代的“多尹”、“御事”等政务官,其具体分工还不清晰,看不出谁是主要长官。尤其司法部门,虽夏有大理或士,商周有司寇,但执行审判和刑罚的事务并不是全归这些部门管。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情况得到改变,逐步形成“官府各象其事”,并且实行文武分职。

第二,政权系统和宗法系统紧密结合,行政制度带有浓厚的宗族血缘性质。从甲骨文中看到,几乎所有职官和参与政事的人物都冠以其族名。商为王宗室贵族和一些异姓贵族的“共政”。周则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大小贵族自然就是政府各级官员,国家机构无异是宗族的扩大。到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关系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宗法对君主的约束力也不断被削弱。

第三,“臣仆用事”。在甲骨文中常见的“小臣”,本身属于为王家服役的人员,却经常受王委派,分管某一项政务,逐步演变成为国家行政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西周时期有外廷政务官(负责军事、行政、司法等)、内廷事务官(主要是近侍,权限日渐扩大)。春秋以后的官僚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官僚是以国王的巨仆身份参与治理,对国王负责。

第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度,分封制下受封者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同时,早期王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力量的制约,要受习惯法和传统礼制的约束,这与后来的皇权是有差异的。

2、其他方面的特点:

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度;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西周监察职能的官员开始出现;此外,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早期王权是通过神权来表现的,如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也是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

综上所述,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雏形和萌芽,它为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正式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四篇:中国明清时期的历史特点

中国明清时期的历史特点

公元1368年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我国历史上的明清(1912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繁荣,政治较为开明,思想文化得到极大发展,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发展。

一、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特点

明清时期的政治最大的特点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

明朝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体现在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加强皇权,明成祖设置内阁。这不仅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而且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明朝统治者为了削弱地方势力,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直接对皇帝负责。

清朝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雍正帝设军机处由皇帝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这样一来,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明清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使皇权的极度膨胀,民主制度难以形成。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这种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使政策不断失误;而为官者则畏首胃尾、惟命是从,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官僚主义、贪污腐败之风。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并非表明封建制度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政治表现。明朝实行的厂卫制度、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等使民主制度就更难以形成了。

二、中国明清时期的经济特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家。但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一带的手工作坊里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没有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得到发展,但这是明清时期经济的最大进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为清后期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特点

在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得到汉武帝的支持。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明清时期的思想家们又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思想。

明后期的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是我国封建思想的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强烈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他的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兴起有一定影响。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

王夫之是杰出的唯物思想家。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用发展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趋势更新”。

然而,明朝的八股文,清朝的文字狱等政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使得这一时期的科技只注重对前朝的总结而没有较大发展。

四、中国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特点

明清时期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不断发展。

(一)同蒙古、新疆地区关系的加强 1.明长城

⑴明中期,国力衰退,为防止蒙古骑兵南下,修缮长城,加强边防驻兵,但仍没有达到目的,瓦剌骑兵曾直抵北京城下。⑵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俺答汗与明朝修好

⑴明后期,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⑵明朝封他为顺义王,恢复封贡互市。⑶蒙汉两族和平友好数十年。3.反对准噶尔分裂势力

反对准噶尔贵族的斗争: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约七十年的斗争,终于在1757年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粉碎,统一天山北路。清朝对蒙古各部的管理: ①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

②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4.平定回部反动贵族的叛乱

⑴平叛:清军迅速平定居住在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的叛乱。

⑵管理: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5.土尔扈特部归国

1771年,西迁伏尔加河下游的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为摆脱沙俄的统治,踏上回归祖国的征途。他们的回归,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谱写下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二)同西藏地区关系的加强 1.明对西藏的统治 ⑴明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

⑵重用藏人:朝廷在乌思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当各级官吏,赐给印信,让他们管理藏族事务,征收贡赋。

⑶建立僧官制度,法王是最高僧官。

⑷整个明代,西藏各教派势力都一心拥护中央政府。2.清对西藏的统治 ⑴确立册封制度:

①清入关前,黄教领袖五世**统一全藏。顺治帝正式赐予“**喇嘛”的封号。

②康熙帝又将“**额尔德尼”的封号,赐予另一位黄教领袖五世**。此后,历世**和**,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⑵设驻藏大臣:

雍正时期,清朝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这标志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⑶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①西藏黄教用灵童“转世”的办法确定**和**的继承人 ②有时同时出现几个灵童。为了避免纷争,乾隆年间,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

③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三)“改土归流”和台湾府的设置

1.明朝开始改土归流:永乐年间,西南地区的两个宣慰司叛乱,明朝派兵平定以后,改设贵州布政使司,从此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这种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流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

2.平息三藩之乱

⑴“三藩之乱”:清康熙年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乱,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相继响应,史称“三藩之乱”。

⑵平息叛乱:康熙帝采取剿抚兼用的策略,历时8年,平息了叛乱。3.大规模改土归流:1726年,雍正帝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4.清军进入台湾

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一直处在郑氏子孙的统治之下。⑵1683年,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

⑶澎湖一战,郑军大败,郑克塽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版图。5.清设台湾府

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五、中国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特点

对外关系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使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造成落后于世界潮流。明朝一度实行“海禁”;清政府则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取长补短。从而妨碍了中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总体来说,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时期。其历史特点可概括为:(1)实现了中国古代的第三次大一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2)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并达于顶峰;(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4)从对外开放走向闭关自守;(5)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和传统科技依然处于世界前列。

第五篇:社会工作发展时期的特点包括哪些

1、社会工作发展时期的特点包括哪些?(专业方法的发展、专业教育的发展、职业化的发展)答:(1)专业方法的发展:

专业化首开于个案工作领域,个案工作在引进心理学理论后,出现了大批的理论著作,并解决了社会工作缺乏专业权威的问题,首先得到了社会的专业认可。但治疗和补救性服务成为社会工作的主流;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个案工作仍在社会工作中占主导地位。

1930年代经济大危机、二战导致的社会问题复杂化及罗斯福进步主义新政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进程。

1940年代团体社会工作被认可为社会工作的一种工作方法。

1960年代社区工作成为社会工作一种专业方法。

1960年代以后,社会工作在运用传统三大工作方法之外,并强调整个国家的社会政策、社会行政及福利服务的督导与管理,社会工作研究也成为其重要的工作方法。

1960年代后,社会工作出现整体性、综合性发展的趋势,出现generic social work / integrated intervention。

(2)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

从早期私立大学举办社会工作课程发展到1950、1960年代公立大学设立社会工作系;

从早期大学与机构合作举办社会工作职业教育发展到出现系统的学院教育;

从仅有硕士课程发展到成立博士、硕士、学士及副学士等多层次课程;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工作员资格认证制度和监管制度,并有全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和专业教育协会,强调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精神和专业道德;

(3)社会工作的职业化

早期志愿者服务;

给薪社会服务人员——友善访问员(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专业社工成为社会服务人员的主流——社工员、社工师(1960年代之后);

下载浅析中国新闻教育在初期发展时期的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中国新闻教育在初期发展时期的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特点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特点 中国汽车的发展具有以下三个较为明显的特点: 一是汽车逐渐大众化,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 二是国家扶持部分汽车工业。 三是汽车服务行业蒸蒸日上。 职位......

    企业在改革发展时期

    企业在改革发展时期基层员工思想动态解析王 侠自去年以来,赤峰热电厂四期工程全部投运,新投运机组给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带来严重威胁。同时,新投机组的电量、电价尚未得到落实,企......

    中国RFID的发展特点

    中国RFID的发展特点 2007-01-24 13:18:43 大中小中国在发展RFID方面有如下特点:(1)市场潜力巨大 1) 毋庸置疑,当前急需身份证、药品、票证、危险品(易爆、易燃、核物质、化学药品......

    交响曲在古典主义时期的发展

    交响曲在古典主义时期的发展“古典主义”时期(Classicism Ages)是指大约1750年开始至1827年贝多芬逝世为止这一时期的音乐。古典主义的萌芽,发生在巴罗克时代的意大利。后来由......

    语文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各个时期的流派及风格特点

    语文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各个时期的流派及风格特点 诗 先秦诗歌 先秦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从集体歌唱到诗人创作的漫长过程。 原始歌谣......

    古代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推荐阅读)

    古代中国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胡晓涵)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夏朝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对王位世袭制的考查多......

    中国小说发展之巅峰——明清时期

    论文题目 《中国小说发展之巅峰——明清小说》 姓名:谭孟春 年级:11级历史二班 学号:110301067 完成时间:2013/4/22 摘要:中国古代小说,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在发展初期,......

    中国与韩国旅游发展特点

    中国与韩国旅游发展特点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