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的有效模式
浅谈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的有效模式
【摘要】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一个重要内容。在人教版就将童话作品主要安排在小学1~3年级,共记28篇。教学童话时要遵循其文体独有特点和学生对童话的阅读心理,充分利用童话的幻想性和游戏精神,摒弃对故事的理性分析,根椐不同类型的童话来选择教学策略,方能达成教学实效。【关键词】
低年级儿童
教学模式 【正文】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语言叙述童年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表达童心世界天真、稚拙、勇敢、奋发向上、生气勃勃原始生命之美为其精神本质。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为那些鲜活逼真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精彩离奇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心向往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活跃想象力,获得如游戏般的快乐体验。同时不知不觉中,在他们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常识,形成了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会群体必要价值观念,作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一个重要内容。在人教版就将童话作品主要安排在小学1~3年级,共记28篇。
儿童的思维明显带有童话特点,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能满足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笔者认为教学童话时要遵循其文体独有特点和学生对童话的阅读心理,充分利用童话的幻想性和游戏精神,摒弃对故事的理性分析(过分关注道德教育),根椐不同类型的童话来选择教学策略,方能达成教学实效。
一、个性朗读,独特感受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是心智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读书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标要求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尊重并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要有童心和童趣。
在《酸的和甜的》一课中,有描写狐狸的吃不到葡萄的句子:“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这句话的朗读该怎么处理呢?有学生认为当狐狸吃不到葡萄在葡萄架下急得抓耳挠腮时,它可能会心急如焚,急得团团转,这时他应是焦急的,语气应稍快;而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狐狸边转边想办法如何去摘葡萄,这是在思考时动作应会比较慢,所以语气读得稍慢些。对课文的理解不同体会也就不同,朗读时的语气和语速也就会不同。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理解读读这句话,让他们用稚嫩 纯真的童心自由地去体验,去感受,在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独特感受,二、合作表演,体验童话
1、对于科普类的童话,可用表演激发兴趣。
科普童话是宣传科普知识,培养和激发孩子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感的,这是科普童话创作的根本目的,这类童话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也在渗透一些其他方面的人文教育。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如果只是学习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对孩子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于是,进行这样的表演设计:
先准备了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和壁虎妈妈的头饰,然后找五个孩子分别戴上头饰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小壁虎”按照课文内容,失去了尾巴很难过,接着去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却遭到动物朋友友好的拒绝,“小壁虎”伤心地回到壁虎妈妈身边,高兴地发现自己长出了新尾巴。
表演使课文中抽象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那样生动、形象,还加深了孩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孩子对课文情景的真实体验,满足了孩子喜欢表演的天性,提高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2、对于难理解的词语,可用表演帮助理解
在低年级童话教学中,靠老师口头上的讲解来使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字词,这是很难达成目标的,同时也是学生很反感的一种形式。如在教学中遇到孩子难以理解的词语,可另辟蹊径,采用表演体会的方式来帮助理解。
第三册中的《从现在开始》一文,要孩子理解“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这两个词语,光靠老师的讲解是很苍白无力的,通过表演的方式就可以很好的解决。在演的过程中可以抓住动物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如在理解“叫苦连天”时,“小熊”打着哈欠说:“这叫我怎么办啊?我再也坚持不住了!”“小松鼠”揉揉眼睛说:“不睡觉怎么干活啊?我都快没力气了!”“小孔雀”耷拉着脑袋说:“我都好几天没睡觉了,瞧我这身漂亮的羽毛都失去光彩了!”„„
孩子们在表演中感悟、体会,把抽象的字词转化为形象的表演,在文本与心灵的对话中,不仅理解了词语,而且提高了语文素养。
3、对于多角色的对话,可用表演体验情境
童话故事中一般会有很多的人物和对话,而这些对话往往是促进故事发生或发展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对话进行表演,以增加孩子的情感体验。在二年级《美丽的小路》一课中,兔姑娘、鹿先生和鸭先生对于小路的赞美和惋惜时说的话语是三种不同的句型,朗读的语调也是不同的。“啊,多美的小路啊!”这是感叹句。“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这是疑问句。“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这是祈使句。在熟悉课文语言并能熟练运用的情况下,加上自己的肢体动作,将小动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孩子在创造故事形象的同时,也使自己在故事中走了一回,真正成为了故事中的主人公。
三、利用插图,把握艺术形象
童话课文大多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反映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了他们内在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低年级学生由于受阅读能力的限制,在读课文之前,最感兴趣的是文中色彩鲜艳的插图。他们凭借插图感知人物形象,再现童话的场景,了解故事的梗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象,再现童话中的意境图画,从而更准确的理解故事语言,把握童话中的艺术形象。
如人教版第二册《两只小狮子》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推测哪一只是懒狮子,哪一只是勤狮子?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懒狮子是躺在地上双手抱头闭着眼睛睡觉的那只,有的说是腿架得老高什么也不干,尾巴上扎着蝴蝶结的那只。这时,教师可以趁机引导:懒狮子这个样子就是“懒洋洋”。你们什么时候也会懒洋洋的?这样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懒洋洋”这个词并能运用。学完了第二自然段后,教师再次请学生看插图并想一想,你想对懒狮子(或勤狮子)说些什么?学生有的说:“懒狮子,我想告诉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的说:“你要向勤狮子学习,刻苦练习本领。”还有的说:“勤狮子,你长大后肯定能成为百兽之王的。”教师两次借助插图,把观察、理解词语及说话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进入童话的意境之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看图为了学文。教师正确的使用图画,发挥了图画对学文的作用。
四、学法指导,运用语言。
童话中的语言鲜明、生动、具体、富于形象性,简单、显浅的短句具有音乐感,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有积极的作用。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正处于起始阶段,语言的发展也在敏感期,利用童话的一些语言特点进行学习和迁移,是一项简单而有效的措施。
1、关注语言的优美性
在二年级的童话课文中有一些词语的练习,如“青青的假山、绿绿的草坪、弯弯的小路”这些叠词的运用,具有节奏美。“游来游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等词是反词 义的对立统一运用。“懒洋洋地晒太阳、慢吞吞地说”是ABB式修饰情态的词语。这些词语让学生反复地朗读之外,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说话,进行迁移训练,是对学生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2、关注句子的典型性
二下课文《美丽的小路》一课中,当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文中出现的句子是这样的结构:
(谁)从小路上走过,(动作)说:“
。”
在阅读的过程中,打开学生的思路,说说还有谁会从小路上走过,它可能会怎样地说话。从文本中学习遣词造句的方式方法,探索写话的路径。
3、关注段落的相似性
如人教版第一册《自己去吧》一文,类似的情节反复两次,相同的词语多次出现。在有了图片铺垫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自由地说一说,当然结构不变。我们常说,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给予表现的机会,他们一定能还我们一个精彩。确实是这样,接下来孩子们的创编让人惊讶不已,记录部分如下:
生1:小猫说:“妈妈,您帮我钓鱼好吗?”妈妈说:“小河里有很多鱼,自己去钓吧。”过了几天,小猫学会了钓鱼。
生2:小猫说:“妈妈,您帮我去抓老鼠好吗?”妈妈说:“老鼠的个子很小,自己去捉吧。”过了几天,小猫学会了捉老鼠。
语言教学很重要的一个职能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既引导学生内化了语言,又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因此更是受益终生。
五、引导想象,再创续编。
童话虽然不是诗,但它的意境和语言都像诗一样美,一篇好的童话,具有饱满的情绪和深刻的思想,它色彩鲜明,音律和谐,充分显示了语言的魅力。因此,童话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感情,引起学生的想象。孩子们是好奇的,他们富于想象,希望能到天上,到海底去漫游。在童话里,有许多奇异的情节,有一种自由的、积极的力量来实现人们的美好生活,因此儿童从童话里能寻找到欢乐。他们喜欢读童话,听了都能记住。童话在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方面,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
1、根据文后的提示来改编
如人教版一下《春雨的色彩》一文,文后有一提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学着小鸟争论一下,学生的回答异彩纷呈。大胆的想象改编,引领学生从更高的角度去领悟故事所要带给我们的启示。人教版一上《松鼠和松果》文后有一提示: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 想象空间。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描述在将来的松树林里,小松鼠是怎么生活的?学生的回答异彩纷呈,有大胆的想象,有美好的寄语,在一幅幅幸福而美丽的画面中引领着学生走入童话,走入童心。
2、利用文本中被省略的内容创编
二下教材中《小鹿的玫瑰花》一文中,鹿弟弟在向哥哥惋惜玫瑰花谢的时候,课文中写到“黄莺飞来,微风吹来,劝说并告诉他们玫瑰花的好看、香等”,此时,我们就可以在此拓展补白“还会有谁怎么地来,他会怎么说,说些什么”,让孩子模仿表达方式,以文本句子为范例,学习用上合适的动作、合理的提示语,学习写对话。既是写话练习,也是“栽花是为了给大家带来快乐,而不是仅仅为自己”有更深的理解。理解、品读语言,感悟语言,表达语言。
3、续写童话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童话的语言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在教学《丑小鸭》一文时,可以利用文本,设计了两个想象写作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对故事的解读,进行角色的换位,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他们新的感悟。一是在丑小鸭被迫离家出走时,给家人写一封告别信。二是在丑小鸭变成天鹅之后,让学生写一封报喜信。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续编童话故事。续编童话故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改写童话情节
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敏感期”。在教学中根椐低年级儿童爱想象的特点,不禁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续编或改编故事,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儿童在阅读童话故事时,有对文本的主人公打抱不平,也有对其行为有疑议,还有对故事的发展所“期待”,所以学生往往有这种改变结局或续编的欲望。在教学中可因文本而异抓住这种教学机会,让学生改编故事的结尾或续写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还可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情节美,也有助于学生丰富词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课外链接,拓展延伸
童话,作为一种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学,仅仅在课堂中进行童话的教学是不够的,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对课外阅读(或观看)过的童话作品进行初步的赏析与品评,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去阅读(或观看)一些优秀童话作品。课程资源绝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它应更广泛地包括可以用来教育学生的各种课外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起着比我们的预想 要大得多的作用。因此,我们还要善于了解并利用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影视、网络所接触到的大量童话作品,通过阅读、讨论、讲故事等指导,使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美,进而逐步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一个“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小学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学生能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并得以健康、全面地成长。
如梅子涵先生所说:我们是为童年做事的人。童话,作为一种在儿童的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它作为文学本身的特点,又要注意到它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着高尚的儿童情趣,怀着高位的儿童素养,打着高调的语文意识,引领孩子们走进如果子冰酪般纯净又甘甜,丰富又美好的童话教学中,编织童年最真最美的梦。【参考文献】
1、《特写嘴巴》 梅子涵 《小学语文教师》2009.10
2、《当童话与童年相遇》 《小学语文教师》本月话题 2009.10
3、《把童话教成童话》 彭志祥 《小学语文教师》2009.10
4、倪文锦:语文教育要切实加强语文基础——从语文教材谈起[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5期P33-36
5、张学青:擦亮童话——对小学童话教材和童话教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J],人民教育
第二篇:谈苏教版小学低年级的童话教学
谈苏教版小学低年级的童话教学
【摘要】何谓童话?童话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具有浓郁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结构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夸张、想象、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扬善抑恶,起到教育人的目的。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把童话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阅读体裁,数量之多,深受低年级儿童的喜爱。童话有其鲜明的文本特征,这种文体特征与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此作为出发点,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小学低年级语文的童话教学进行初探。
【关键词】读趣 描述 表演 续编习作【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将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如何培养呢?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借助童话进行启蒙教学。童话以其丰富的幻想、奇特的情节、优美动人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对于以无意注意为主的低年级孩子,童话无疑是培养孩子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阅读兴趣以及习作兴趣的最佳“诱饵”。因此,学好童话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童话教学呢?从多年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小学低年级的童话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读出趣味,领悟真情。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是读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指导学生读中 领悟,读中体会,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内化体验。苏教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童话,语言非常优美,明快活泼,富有音乐美。内容简明,贴近儿童现实生活,非常富有童趣。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是非常适合低段儿童朗读的体裁之一。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助讲,以演练读,以写促读,达到语言、情感、思想的和谐交融,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可采用教师的示范朗读和学生的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童话的朗读教学:
1、教师的示范朗读,以情传情。
低年级同学的识字量很少,因此他们的朗读能力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教师的示范朗读尤为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以生动活泼、饱含深情、富有童化的语调给学生进行示范朗读,充分展现童话的语言美和蕴含的情感,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童话的故事情节中去,使他们从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与情感,激发想象。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北风和小鱼》一课时,由于课文内容太长,加之学生识字量少,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就很有必要进行教师的 示范朗读。课文写的是西北风呼呼地吹起来,梧桐树、青草、小鸟、小河都怕它,只有水中的鱼儿不怕它,和它抗争到底,最终战胜了北风的事。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决不能退缩,要勇于战胜困难。通过教师动情的示范朗读,并加上动作、表情,学生就可以从老师的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认识到西北风的嚣张气焰和小鱼勇敢顽强的精神。
2、学生的角色朗读,情思交融。
什么是角色读?就是在朗读课文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进入情景充当角色,可戴上头饰,加上动作、表情等,指导学生把童话中的情感在自己的朗读中表现出来,这样有效地把情景融入到读中去。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角色读(师生角色读、小组角色读、指名角色读等),把学生引入到童话的角色中去,达到语言、情感、思想的交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是一篇很好的训练学生角色朗读的范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男生扮演狼的角色,女生扮演小羊的角色,老师读旁白的部分。抓住狼和小羊的两次 对话进行朗读,读出狼盛气凌人、横加指责、蛮横无理、怒气冲冲、穷凶极恶的丑恶嘴脸;读出小羊据理申辩、小心翼翼、竭力申辩、着急害怕的可怜相。通过反复角色朗读,让学生领悟到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对于这样的坏蛋,光讲道理是不行的。
二、动情描述,速进情景。
童话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幻想。童话故事就是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造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的思维带进童话的幻想世界中去,启发学生想象。想象力在小学生的世界,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没有了想象力,学生就会失去了作为孩子的特征,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童话,小学生没有了自己的童话,也就失去了创造力。因此,我们可根据他们爱幻想的特点,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时,通过教师动情的描述,并配上音乐、插图等,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进入到神奇的童话幻想世界。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教师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进入导入:“小朋友们,一天兔妈妈要出门采蘑菇,临走前它告诉它的两个孩子(小白兔和小黑兔)要好好练习跑步。晚上妈妈回来时,要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跑步最出色的孩子。大家想知道是谁得到了最大的蘑菇吗?没有得到大蘑菇的小兔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这样,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还可加上音乐的渲染,图画的再现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到特定的艺术境界中去,进行看、听、想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演中领悟,内化体验。
所谓课本剧表演就是把童话情节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再现出来,以演促悟代替教师的分析讲解。进行课本剧表演之前,学生必须对课文的朗读十分到位。在演的过程中可以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句、段,用神态、动作、表情等形式把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引导学生“演”中“悟”,“悟”中“演”。课本剧表演是一种形式自由、方法灵活的形式,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培养阅读兴趣,张扬个性的效果。苏教版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都是童话故事,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玩”的活动中领悟文章内容。例 如:在进行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谁的本领大》一课的教学时,可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课文写的是风和太阳开始都认为自己的本领最大,经过两次比本领后双方都悟出了道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全面地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指导学生对风和太阳的两次比赛进行表演,以演助读、以演促悟,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领悟了文章的内容,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四、续编故事,读写结合。
童话总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揭示其中的道理,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好奇心非常的强烈,什么事总爱寻根问底。他们在阅读童话故事时,总会对故事的主人公打抱不平,会对主人公的行为起疑议,会对故事的发展有所期待,也会对故事的结果有所猜测……因此,学生会有改变故事结局,续编故事的强烈愿望。这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教学的好机会,指导学生续写故事的结尾或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情节美,有助于学生丰富词汇,培养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想象力,提升写作水平。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和乌鸦》是一篇指导学生续写故事结尾和续编故事的例文。课文写了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的故事,说明了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教学这一课时,可指导学生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续编故事或以“狐狸和乌鸦新传”为题重新改编故事。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突出体现出低年级学生表演欲望强的特点。
五、快乐习作,弘扬个性。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童话情有独钟。鲁迅先生曾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世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况,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们想飞上天空,想潜入蚁穴。”是的,可以说孩子简直是浪漫的童话作家,对童话有着特殊的感悟能力。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符合儿童的天性;童话的表现手法--拟人,符合儿童的思维;童话以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题材为内容,以接近儿童口吻的语言来叙述。因此,小学低年级学生有写童话的本能,他们几乎 能自发地以童话的形式来写童话。指导他们进行童话习作,能使他们拥有广阔的天地,树立足够的信心,使他们快速起步,在通话的世界里快快乐乐地作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童话故事,如《北风和小鱼》《乌鸦喝水》《小松鼠找花生果》《蚂蚁和蝈蝈》《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狐狸和乌鸦》《猴子种果树》《会走路的树》等。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这些童话故事的同时,可进行童话习作的初步尝试,放飞孩子们的想象力,弘扬孩子们的个性,激发孩子们的童心,释放孩子们的童真。让他们在习作中说自己的话,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就可以满足孩子想象的愿望、创造的愿望,激发学生“乐写”的兴趣,培养“善写”的能力,为中高段的作文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小学低年级的童话阅读教学是形式多样而富有个性色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努力使儿童感受到语文是乐趣的源泉,使儿童在人生学习的最初阶段体会到求知的乐趣。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我们教师应该遵循文学本身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 学方式,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将其文学“美”充分地展现出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文学美的熏陶。
参考书籍:
《新编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童话阅读教学》
《走向世界的母语教学》
第三篇:药王庙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
药王庙小学语文识字课教学模式解读
模式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三、互助合作,解决问题
四、指导书写,学以致用
五、整体收获,归纳总结 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因此,只有让识字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才能使学生感受识字乐趣,从而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模式解读:
第一模块: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理论依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颜色、动作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燥无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就能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可利用直观的教具或课件,也可配以风趣机智的语言),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教学有一个好的开端。
操作点:如生活化情境、社会热点情境、实验情境、探究情境等等。通过创设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导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问的欲望,使学生感到确实有问题要问。
注意事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弥补他们生活经验的不足,诱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饱满热情。①用多媒体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感兴趣的事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③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如《胖乎乎的小手》一课,教学初始为学生创设猜谜语的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再让学生把小手拿出来看看,最后再找一名学生把小手画在黑板上,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疑问:课文中的小手是谁呢?全家人为什么会喜欢这双小手呢?这样,让强烈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快乐。再在问题不解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要解决问题就要先扫除文字障碍,这样就唤起了学生学习生字的欲望。这样既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又有了学习生字的动力,与此同时就确立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第二模块: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理论依据: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好问题,关键是要教师创设好的发现问题情境。
操作点:孩子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接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需要老师的巧妙设计,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手做,积极参与探索,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注意事项:①让他们自读文本,根据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②借助课本中所提供的图片,或者通过查字典、向别人请教等方式丰富词语的形象。③在感知了词语的丰富、生动和美丽后让学生再自读词语,并在读中产生“画面感”。
案例:在《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中,先是让学生同桌互相合作认读生字,然后抓住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采取小老师引读,老师出示生字卡抢读等形式让学生在争强好胜中认读生字。最后采用同桌间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再在班内与大家分享记忆方法,利用趣味性的识字方法使学生记住这些生字。最后用为生字宝宝找朋友的环节使学生在词语中巩固识字,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
第三模块:互助合作,解决问题
理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组织有效的小组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查生字和词语的认读情况,整理出易读错、易混淆的生字或者词语,并讨论用哪些方法来记住它。
操作点:在朗读课文中巩固识字,学生认识了生字就能深入的理解课文,理解了课文就能很顺利的解决问题。在这一模块中,我们要把生字再次送回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和生字多见面,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识字思想,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注意事项:识字需要不断巩固,否则必会前功尽弃。学与用要结合,识字与阅读要结合。
案例:在《春雨的色彩》一课中,我让学生把生字宝宝带回课文,再读课文,再指名一学生读课文,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做到及时巩固生字,防止学生识字回生,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认识了生字的基础上理解课文从而解决问题,突破本课的难点。
第四模块:拓展链接,迁移应用
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当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又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
操作点:学习了生字,理解了句子,解决了问题,那就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获取的知识进行运用。
注意事项:语文课堂里的延伸必须适度,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理解和把握课文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在最值得拓展延伸的时机、地方去拓展延伸,并掌握合适的“度”,学一学见好就收,拓展切不可不着边际,伤害到语文教学的本体,以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让人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到头来却让语文课只落得个为她人作嫁衣。
案例: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做了如下的拓展延伸: 先是拓展交流:
想一想小壁虎还向谁去借尾巴了呢?请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自由表演。这一环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提取了学生原有知识,让学生在“借尾巴”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再就是课外延伸:
续编故事:
小壁虎会把这件事告诉他的哪些朋友呢?它会怎么说?它的朋友又会说什么呢?想象一下,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再配上漂亮的图画,讲给自己的好朋友或爸爸妈妈听,好吗?这一环节给孩子们充分的发展空间,培养了想象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第五模块:整体收获,归纳总结
理论依据:整体把握思想。让学生谈收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意识,也是一个梳理知识的过程,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也使教师获得了教学反馈信息,便于教师及时反思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操作点: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认识,又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进行总结,使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得到提升 注意事项: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孩子们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更多的关注方法的学习,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案例:在《荷叶圆圆》一课中,把收获环节放到最后,目的在于学习了识字记字的方法,要做一个识记方法的总结。从而得到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个整体的梳理。
第四篇: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
启文小学
王雪莉
进入课改之后,由于低年级教材特别加大了学生的识字量,致使识字教学成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为了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困难,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我们课题组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了多次的研讨、交流与实践。现在,大部分教师都掌握了识字教学的基本方法,识字效率提高了不少,但仍有部分教师识字课堂耗时低效,学生收获寥寥。为此,我们将课题组探索出来的“识字教学模式”总结如下,以便和各位老师进行交流,以促进我校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
反复再现 自主识字
(一)激趣导入
识字对于好奇心比较强的低年级小学生是一项比较枯燥的差事,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可利用直观的教具或课件,也可配以风趣机智的语言),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教学有一个好的开端。
(二)自主识字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很大,教学时,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使学生从整体上自主识记,巩固生字。这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环节,具体分为以下几步:
1.语境之中,初步识认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的集中识字课,一种是阅读课中的识字。无论哪种课型的识字,学生只有在具体可感的语境中,借助于图画、拼音和词句,才能对要学的生字有一个正确的初步印象,为更进一步的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识字课中,教师 1
要利用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让学生借助图画与拼音充分认读词语;在阅读课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多种途径(可借助拼音、查阅字典、伙伴互助等)进行识记。
2.反复再现,自主识记
把生字从具体的语境中提出来,逐步加大识字难度,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识记。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可以先带音认读,也可以直接认读。注意,学生认读生字时,可以先交流哪些字是原来就已经认识的,是怎样认识的(如从电视、广告牌、食品袋、故事书上认识,在游乐园、幼儿园时认识的等),以此引导、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识字渠道;然后,重点识记较难的生字,提高课堂识字效率。
②要重视学生的自主识字,让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充分识记。其间,要注意识字方法的渗透(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编顺口溜、编小故事等)、小组内的合作互助(互帮、互查、互赛等)、字与词的结合(读字、组词、个别常用字说句),以增强识字效果。
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检查生字识记情况时,创设有趣的情境,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体现情境中学、游戏中学、玩乐中学的课改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生字回文,再读巩固
生字由具体的语境中来,还要回到具体的语境中去。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练读课文,加深对生字的熟悉程度。
(三)指导书写
汉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低年级起步阶段,一定要打好学生的写字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识字能力,重点指导,严格要求。
1.观察字形
可让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笔顺规则、关键笔画以及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以便指导书写时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范写指导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规范书写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要有重点地在田字格中书写示范。
3.描红临写
教师范写后,要让学生在课本上先描红再临写。此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巡视学生的书写方法,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促使学生养成提笔即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与正确的书写姿势。
4.展评激励
学生练写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书写进行展评,及时给予鼓励与帮助,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第五篇: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
进入课改之后,由于低年级教材特别加大了学生的识字量,致使识字教学成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为了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了多次的研讨、交流与学习。
(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颜色、动作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燥无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就能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可利用直观的教具或课件,也可配以风趣机智的语言),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教学有一个好的开端。
(二)自主识字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很大,教学时,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使学生从整体上自主识记,巩固生字。这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环节,具体分为以下几步:
1、语境之中,初步识认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的集中识字课,一种是阅读课中的识字。无论哪种课型的识字,学生只有在具体可感的语境中,借助于图画、拼音和词句,才能对要学的生字有一个正确的初步印象,为更进一步的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识字课中,教师要利用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让学生借助图画与拼音充分认读词语;在阅读课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多种途径(可借助拼音、查阅字典、伙伴互助等)进行识记。
2、反复再现,自主识记
把生字从具体的语境中提出来,逐步加大识字难度,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识记。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可以先带音认读,也可以直接认读。注意,学生认读生字时,可以先交流哪些字是原来就已经认识的,是怎样认识的(如从 电视、广告牌、食品袋、故事书上认识,在游乐园、幼儿园时认识的等),以此引导、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识字渠道;然后,重点识记较难的生字,提高课堂识字效率。
②要重视学生的自主识字,让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充分识记。其间,要注意识字方法的渗透(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编顺口溜、编小故事等)、小组内的合作互助(互帮、互查、互赛等)、字与词的结合(读字、组词、个别常用字说句),以增强识字效果。
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检查生字识记情况时,创设有趣的情境,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体现情境中学、游戏中学、玩乐中学的课改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生字回文,再读巩固
生字由具体的语境中来,还要回到具体的语境中去。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练读课文,加深对生字的熟悉程度。
(三)指导书写
汉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低年级起步阶段,一定要打好学生的写字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识字能力,重点指导,严格要求。
1、观察字形
可让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笔顺规则、关键笔画以及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以便指导书写时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范写指导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规范书写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要有重点地在田字格中书写示范。
3、描红临写
教师范写后,要让学生在课本上先描红再临写。此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巡视学生的书方法,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促使学生养成提笔即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与正确的书写姿势。
4、展评激励
学生练写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书写进行展评,及时给予鼓励与帮助,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