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经》声韵结构中的古文学之美
《诗经》声韵结构中的古文学之美
【摘要】《诗经》是我国文学初期的经典之作,作为中国文学的源泉,《诗经》对后人的创作影响十分大。在以往对《诗经》的研究中,大都对《诗经》的意象以及思想情感进行论述。本文以“声韵”这一鲜有问津的层面为出发点,从不同的视角发掘《诗经》声韵结构中的古文学之美。
【关键词】《诗经》; 声韵结构; 意象; 古文学之美
一、关于“声韵艺术”
作为历史悠久、韵感丰富的艺术之一,《诗经》一直被当成一种艺术,笔者认为,《诗经》最美的地方在于它的声韵结构,这是《诗经》在语言上的美,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是在任何语言当中都存在的,也是语言的特殊要素。就中国古典诗歌来说,他们留存的形式通常是停留在书卷中,是静态的诗歌文本。这就导致语音与很多古典诗歌的配乐一样,从人们的视界中消失,消失在历史的暗夜。这对现代研究者来说是十分大的损失。众所周知,像《诗经》之类的诗歌存在极强的韵律感,它们的语音是研究诗歌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维度。
目前已有不少论文就诗歌的声韵进行论述,在《历史地审视中国诗歌的文体特质》中,张中宇的视点是“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特征之一,我们不能放弃和谐优美的韵律(节奏、平仄、押韵),这是诗与非诗的最后界限。”李培荣在《略谈诗歌的文体特征》中指出,“音乐性是诗歌的文体特征,诗歌和音乐紧密结合,一同起源,相互影响,同流发展;诗歌的音乐性表现在节奏和韵律上,离开了音乐性,诗歌就不能成为它自己本身。”
在中国古典诗歌传播中最重要的就是吟咏诵念,这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但就目前诗歌流传的主要方式来说,这一点常常被忽略,导致后世的诗歌研究对象不够丰富,正常的情况是在诗歌研究的范围中加入诗歌的声韵情况。声韵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声韵”,即根据“语音系统”“音韵系统”来总结“声韵”的特点,再进一步解读诗歌文本。音韵学研巧汉语音节的声;韵、调,一个音节包含声母、介音、主要元音、韵尾、声调,这些都是声韵视角应该关注的地方。
二、《诗经》韵读
在《诗经》的韵读方面,由于文化的进步,许多字的读法已经发生变化,读古音还是如今的标准音一直被大家争论不休,笔者的观点是,世间一切事物都在朝着更科学、无止境化去发展,那么古汉语也肯定不例外,之前的十八纽和二十八部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现在的很多研究也是在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并不能代表它们十全十美,现在更适应时代的应当是以现在标准音进行协韵,兼具古音读法。例如在《氓》中,第一章韵脚——“蚩、丝、丝、谋、淇、丘、期、媒、期”,除“谋”、“丘”、“媒”,今音都协韵,不烦追溯古音,这是二十八部“哈”部,韵值为ai。江有浩《诗经韵读》说:“丘音欺,谋、媒,谟丕反”还是承袭陈第的错误。“丘、谋”古读“开、埋”。“媒”同“谋”。第二章韵脚——“垣、关、关、涟、关、言、言、迁”今音可协。第三章韵脚——“落、若”今音已协,古音luk、nuk,读“路、恕”短促一点。转韵一一“葚、耽”古音“葚”读“堪”。转韵——“说、说”今音巳协。古音t’at读“榻”短促.第四章韵脚——“陨、贫”今音已协。古音“魂、盆”。转韵——“汤、裳、爽、行”古韵未变,“行”读“杭”。转韵——“极、德”今音已协,古音“盖、代”,短促.第五章韵脚——“劳、朝、暴、笑、悼”古韵未变,“朝”古读“刀”。第六章韵脚——“怨、岸、泮、宴、旦、反”今音可协。转韵——“思、哉”,古音“思”读“腮”。
三、《诗经》声韵结构中的古文学之美
在《诗经》的声韵中,许多是一些表意象的词,意象指的是具体、单个的以语词为载体的形象,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古文学独特的美,并且一般意象词都表现了古人的图腾崇拜、巫术、风俗、民情等文化背景,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便利。《诗经》中的声韵中除了包含作者的情感和主观思想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审美韵味。在声韵上,《诗经》中各篇章基本都有整齐的结构,以《郑风·子衿》为例,它以章为单位,共分三章,每章四句,章章所用的韵部都不相同,我们可以将《子衿》看成四句为一组,每三组之间就构成换韵的关系。另外,在《子衿》中韵式均是以句首入韵,每章都不例外,它的三个韵部分别是侵部、之部、月部。就《诗经》整体来说,阴声韵部的使用比阳声韵部的使用要多得多,有资料表明,阳声韵部的使用量仅为阴声韵部的二分之一,在韵部的使用方面,根据使用的频繁程度从多至少依次是之部、阳部、鱼部、幽部、职部,其中,有三个属于阴声韵部,一个属于阳声韵。在韵式的使用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很多章存在一韵到底的情况,但是在章与章之间又有换韵关系。这众多的声韵结构特点均代表性的体现了古文学之美。
【结语】作为我国文化历史上的一颗明珠,《诗经》无论在文学审美还是声韵结构上都存在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它的韵律感和音乐性很强,在形式和声韵上也十分自由,在押韵上比较自由,给读者带来朗朗上口的节奏感。
【参考文献】
[1]邓葵.《诗经》押韵及相关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4.[2]王双.新时期《诗经》意象研究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36-39.[3]赵敏俐.乐歌传统与《诗经》的文体特征[J].学术研究,2005,09:141-145+148.
第二篇:1 中古英语文学
中古英语文学
8世纪-15世纪大多数是口述的,异教的《贝奥武夫》被认为是古代英语文学的开端,也是英语语言的最古老的诗歌。诺曼入侵之后,传奇逐渐成为文学的主要形式。
OldEnglish/Alliteration/Epic/Romance/Ballad Geoffrey Chaucer(英语诗歌之父): 14世纪被称为乔叟的时代。The 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集)
King Alfred(英国散文之父,翻译了大量拉丁文文献):
Anglo-Saxon Chronicle(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文艺复兴时期
16世纪-17世纪 这个时期常被称为为莎士比亚时期或是伊丽莎白时代。同一时期佛朗西斯·培根也是著名人物。斯宾塞体、无韵诗、十四行诗
Edmund Spencer(诗人中的诗人):
The Farie Queene(仙后)典型的斯宾塞体
Thomas More
(英国文艺复兴的领导者): Utopia(乌托邦)
Francis Bacon
(唯物主义哲学奠基人,英国第一个散文家):
Of Studies(论学习)/Of Travel/Of Wisdom
Christopher Marlow
(剧作家,属于“大学才子”,首先创造无韵诗):
The Tragic History of Doctor Faustus(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William Shakespeare
(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英语文学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之一,共写过37部剧作,包括16部喜剧,11部悲剧,10部历史剧,154首14行诗): 4
大
喜
剧: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The Merchant of Venice As You Like It(皆大欢喜)Twelfth Night; 4大悲剧: Hamlet/ King Lear/ Macbeth/
Othello;
最著名的历史剧为: Henry 4/Henry5
John Donne
(诗人,玄学派诗人代表人物): The Songs and Sonnets(歌谣与十四行诗)
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别离辞·节哀)
John Milton
(革命时期最伟大诗人): Paradise Lost/
Paradise Regained/
悲剧:
Samson Agonistes(力士参孙)
新古典时期
17世纪中期-18世纪 本时期是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主要为现实主义的特点,散文体为主prose,报纸和杂志开始出现。寓言(allegory)
John Bunyan: The Pilgrim Progress(天路历程)
John Dryden(诗人、剧作家、文学评论家、英语评论家之父,所创造的英雄双韵体成为英语诗歌的一种标准): All For Love(一切为了爱)
Alexander Pope(诗人,18世纪称为Pope时代,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 The Rape of the Lock(夺发记)/ An Essay on Man(论人类)
Samuel Johnson(新古典作家和字典编纂者): 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英语字典)
Daniel Defoe
(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英语和欧洲小说之父):
Robinson Crusoe(鲁宾逊漂流记)
Jonathan Swift
(现实主义小说家): Gulliver’s Travel/
A Modest Proposal(一个小小的建议)
Henry Fielding
(现实主义小说家,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
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ing(弃儿约翰·琼斯的历史)
William Blake
(前浪漫主义诗人): 诗集:
Songs of Innocence(天真之歌)包括著名诗歌: The Lamb(羔羊);
The Experience(经验之歌)包括诗歌: The Tiger/
London/
The Chimney Sweeper(扫烟囱的小孩)
Robert Burns
(前浪漫主义诗人,苏格兰农民诗人):
A red, Red Rose(一朵红红的玫瑰)/Auld Lang Syne(友谊天长地久)浪漫主义时期
18世纪-19世纪中期 开始于抒情歌谣集,以沃尔特·司各特去世为终止。威廉·华兹华斯、塞缪尔·泰勒、罗伯特·骚塞是浪漫主义第一代人,也称为湖畔派诗人。乔治·拜伦、波西·雪莱、约翰·济慈为第二代。
William Wordsworth
(桂冠诗人):
Lyrical Ballads是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共同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华兹华斯的Tintern Abbey(丁登寺旁)和Lines Written in Early Spring(写于早春)。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The Solitary Reaper(孤独的割麦女)
Samuel Taylor Coleridge(伟大的诗人和文学批评家): 和华兹华斯合著诗集,最著名的诗歌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古舟子咏)
Robert Southey(湖畔派诗人中最年轻的,1813年被封为“桂冠诗人”):
The Battle of Blenheim(布莱尼姆之战)
George Gordon Bryon: 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Don Juan(唐璜)/ She Walks in Beauty(她走在美的光影)/ When We Two Parted(昔日依依别)
Percy Bysshe Shelley:
戏剧:
Prometheus Unboun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诗歌:
Ode to the West/To a Skylark(云雀颂)
John Keats: Ode on a Grecian(希腊古瓮颂)/Ode to a Nightingale(夜莺颂)/ Ode to Autumn(秋颂)Charles Lamb
(这一时期最好的散文家):
Tales of Shakespeare(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Walter Scott
(苏格兰历史小说家): Ivanhoe(艾凡赫)
Jane Austin
(英国第一位女性小说家): Pride and Prejudice/ Emma/
Sense and Sensibility(理智与情感)
5维多利亚时期
19世纪早期-20世纪初期 批判现实主义出现,小说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Charles Dickens
(维多利亚时代最著名的作家): Pickwick Papers(匹克威克外传)Oliver Twist
The Old Curiosity Shop(老古玩店)Dombey and Son(父与子)David Copperfield(大卫·科波菲尔)Great Expectation(远大前程)A Tales of Two Cities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Vanity Fair(名利场)
Charlotte Bronte:
Jane Eyre
Emily Bronte: Wuthering Heights Anne Bronte:
Agnes Grey(安格尼斯·格雷)
George Eliot:
The Mill on the Floss(佛洛斯河上的磨坊)
Silas Marner(织工马南传)
Alfred Tennyson
(诗人):
Break, Break, Break(拍岸曲)
Robert Browning:
My Last Duchess(我的前公爵夫人)Meeting at night(深夜幽会)
Elizabeth Browning(前者妻子,女诗人): The Cry of the Children 现代主义时期
19世纪末开始 主要特点是普通英国人的生活,象征主义、意识流、自然主义代替了现实主义。Oscar Wilde(爱尔兰诗人、作家和主要唯美主义者,唯美主义和颓废派代表人物):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道林·格雷的画像)
The Happy Prince(快乐王子)
Thomas Hardy: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卡斯特桥市长)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德伯家的苔丝)
Jude the Obscure(无名的裘德)
George Bernard Shaw(苏格兰剧作家): Man and Superman(人与超人)Major Barbara(巴巴拉上校)Pygmalion(皮革马利翁)
William Butler Yeats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
Sailing to Byzantium(航向拜占庭)The Second Coming(第二次降临)Leda and the Swan(丽达与天鹅)When you are Old
D.H.Lawrence:
Sons and Lovers(儿子与情人)The Rainbow(虹)
Women in Love(恋爱中的女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查泰来夫人的情人)
James Joyce
(爱尔兰小说家,意识流的创始人):
Dubliners(都伯林人)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Ulyses(尤利西斯)
Finnegans Wake(芬尼根守灵人)
Virginia Woolf(现代主义代表人物,20世纪创新小说家之一):
Mrs.Dalloway(黛洛维夫人)To The Lighthouse(到灯塔去)
The Wavers(海浪)
A Room of one’s Own(自己的房间)Three Guineans(三枚金币)殖民地时期 16世纪末-17世纪中期
主要记述殖民地时期的历史较多,游记等等。
The Bay Psalmbook(海湾圣诗)北美出版的第一本书,是由希伯来语翻译过来民歌体圣诗集
John Winthrop:
习惯用语
city upon a hill 来源于其作品
John Smith:
A True Relation of Virginia(关于佛吉尼亚的真实叙述,1608年,美国文学的第一个作家)独立革命时期
17时期中期-18世纪末
大多数革命写作都是政治性的,开始出现诗歌。
Benjamin Franklin: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Poor Richard’s Almanac(穷理查德年鉴)
The Autobiography(自传)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The American Crisis(美国危机)
Thomas Jefferson(美国第三任总统):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Philip Freneau
(美国独立革命诗人,美国诗歌之父):
The Wild Honey Suckle 浪漫主义时期
(又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强调感情、感觉,而不是理性和尝试,超验主义是浪漫主义的成熟期)18世纪末-19世纪中后期 Washington Irving
(美国文学之父,擅长短篇小说): Rip Van Winkle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 the Sketch Book(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标志着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开始)
William Cullen Bryant(美国首位浪漫派诗人,美国的“华斯华兹”): To a Waterfowl
Thanatopsis(死亡随想)
James Fenimore Copper(美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Leatherstocking Tales(皮袜子五部曲)
the Last of Mohicans(最后的莫西干人)
Ralph Waldo Emerson
(超验主义中心人物):
Nature(自然)被认为是美国超验主义的宣言
Henry David Thoreau: Walden(瓦尔登湖)
Civil Disobedience(论公民的不服从)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美国第一个写叙述诗歌的诗人): the Song of Hiawatha(海华沙之歌,描写印第安人的第一部作品)Evangeline(伊万杰琳)A Psalm of Life(人生赞礼)曾经翻译过但丁的神曲
Nathaniel Hawthrone(美国科幻小说第一人): the Scarlet Letter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有七个尖角阁楼的房子)
Mosses from an Old House(古屋青苔)
Edgar Allan Poe(美国侦探小说之父): 诗歌:
the Raven(乌鸦)/
Annabel Lee(安娜贝尔·李)To Helen(致海伦); 小说:
the Fall of the House Asher(厄舍古屋的倒塌)
Herman Melville: Moby Dick(白鲸)
Emily Dickinson(其作品的主题主要与宗教、生活和死亡有关):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因为我不能死亡)/ I’m Nobody: Who Are You(我是无名小卒,你是谁?)
Walt Whitman(伟大的民族主义诗人,第一个自由体诗人): Leaves of Grass(草叶集)标志着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结束现实主义时期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 Harriet Beecher Stove: Uncle Tom’s Cabin
Henry James
(美国现实主义三位代表人物: 马克吐温、迪恩豪威尔斯、亨利詹姆斯,心理分析小说奠基人):
the Portrait of a Lady(贵妇人画像)/
the Wings of the Dove(鸽翼)/ the Ambassador/ the Golden Bowl/ Daisy Miller
William Dean Howells
(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The Rise of Silas Lapham(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
Mark Twain
(威廉福克纳称其为美国文学之父,乡土文学代表):
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y(卡拉韦拉斯郡著名的跳蛙)/ the Gilded Age/
the Adventure of Tom Sawyer/ 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王子和贫儿)/
the 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n
Stephen Crane
(自然主义代表人物):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红色英勇勋章)
Theodore Dreiser
(最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家): Sister Carrie
An American Tragedy Trilogy of Desire
(Financier/the Titan/ Stotic(斯多葛))
Jack London
(自然主义代表人物): the Call of Nature/
Love of Life(热爱生命)/ Martin Eden(马丁·伊登)
O.Henry
(自然主义作家,短篇小说之父): the Gifts from Magi/the Cop and the Anthem(警察与赞美诗)现代主义时期 20世纪(核心在一二次世界大战之时,标志性运动是意象派)Ernest Hemingway(迷惘一代的代言人,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the Sun Also Rise(太阳照常升起)(第一部小说)A Farewell to Arms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Ezra Pound(美国现代诗歌之父、最重要的意象派诗人之一): 史诗:
The Cantos《诗章》 阅读最多的就是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在地铁站》
Robert Frost(新英格兰诗人,四次普利策奖):诗集:
Mending Wall(修墙)
the Road Not Taken(未选择的路)Stopping by the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雪夜林边小住)
Desert Places(荒芜地带)
T.S.Eliot
(美国出生英语诗人,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The Waste Land
Four Quarters(四个四重奏)
William Faulkner
(20世纪最重要的南方作家,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现代主义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the Sound and the Fury(喧哗与骚动)
Light in August(八月之光)Absalom, Absalom(押沙龙,押沙龙)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
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
Tender is the Night(夜色温柔)
John Steinbeck
(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the Grapes of Wrath(愤怒的葡萄)
Eugene Gladstone O’Neil(剧本作家,1936年货诺贝尔文学奖,4次普利策奖): the Hairy Ape(毛猿)
Pearl S.Buck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家的女性作家):
The Good Earth(大地)取材于中国的农村地区。1945年以来的文学
垮掉的一代 黑色幽默
Allen Ginsberg
(垮掉一代的代表人物): Howl(嚎叫)
Joseph Heller
(黑色幽默的代表人物):
Catch 22(黑色幽默代表作品)
Tennessee Williams
(美国战后最伟大的剧作家): 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欲望号街车)
Arthur Miller
(被称为美国的易卜生): Death of Salesman All My Son
第三篇:书法的结构之美
《书法的结构之美》说课稿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课《书法的结构之美》。现在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一、教材分析:
书法的结构就是点画组合的规范和规律。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结构”指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有结合、构造的意思。教材用形形色色的自然万物和建筑结构等作比喻进行启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 抽象的书法形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字形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按照要求临写不同字体,并且能够表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按照所学书法结构的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四、重、难点:
重点:书法的间架结构以及各种字体的特点。难点:学生对毛笔侧峰以及中锋用笔的把握。
五、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入法,感受体验。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书法的基本笔画。点画是构成书法艺术的基本元素,通过笔墨运用,点画线条产生无穷的变化。那么,这些简单的笔画符号是怎样构成汉字书法优美丰富的形态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书法的结构之美。
二、作品欣赏-----拓展联系,承上启下;
如果把一个字比作一座房屋,我们可以找到柱子、横梁、屋顶和地基等等。汉字中的笔画就像房屋的构件,构驾起虚实相间的结构关系。问题:修建一座房屋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
首先要端正平稳坚固。
问题:房屋由地基、屋顶、墙壁、门窗构成,但真正使用的是哪一部分呢?是由各个构件结构而成的空间。就像汉字的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空白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整体。
中国传统建筑讲求严格的对称,讲究空间分布的实用和通透;中国书法则“计白以当黑”,讲究均衡对称、疏密匀称。分析例字:“山(篆书)”“盖(楷书)”结构对称、布白均匀等特点。
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的抽象形态在自然界随处可见。列举自然形态对应例字,用“端正平稳”“疏密匀称”准则分析教材选取的例字。
三、尝试练习-------观察实践,完成过渡 学生尝试分析小篆“帝”“奉”“无”“暴”。“学习活动一”:临写对称结构的小篆。
组织学生从“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几个方面互相评价习作,交流临写的体会。
提出问题,以议论的形式进行总结:
1、一个字的重心在哪里?楷书的横画略向右上倾斜,为什么同样有平稳的感觉?
2、分析同学们在书写对称结构的小篆时所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
3、以学生习作为例,讲解以匀称为原则分布点画,把握疏密关系的结体方法的要点。
四、作业展评-----拓宽知识,启迪智慧 1.创作完成后,优秀作品粘贴在展览区。2.师生共同点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鼓励学生的独创性,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展现;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诗经的文学价值
诗经的文学价值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笙诗六篇,有目无辞。《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的文学价值主要表现为它的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从思想内容上看;
首先,诗经是反映生产劳动和恋爱婚姻的诗篇。《诗经》的民歌作者是劳动人民,因此他们的作品要描写从事田猎、畜牧和农业生产的劳动情景,如《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小雅·大田》。而《诗经》中的爱情诗,多方面的反映了男女恋爱生活中的场景和心理描写,也反映了围绕恋爱婚姻问题而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郑风·溱洧》。一对热恋中的情侣,有相会时的欢乐和幸福,也有分离时的痛苦和不安,如《王风·采葛》《秦风·蒹葭》。青年男女正当的恋爱生活,在剥削阶级的社会里,常常遭到礼教的束缚和干预,如《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诗经》民歌中还有一些弃妇诗,反映妇女被丈夫欺凌和遗弃的悲剧,写出婚姻生活的现实。如《卫风·氓》《邶风·谷风》。
其次,反映征战,徭役,社会黑暗和离乱的诗篇;如《齐风·东方未明》,《小雅·何草不黄》等,写出了战争与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这种痛苦还表现在思妇诗中,写出了妻子对出征丈夫的思念,如《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战争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对抵御外族入侵的正义战争,人民总是全力支持的,甚至不惜做出巨大的自我牺牲,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
再次,反映阶级压迫、剥削和社会不公。如《豳风》中的《七月》、《魏风》中的《伐檀》《硕鼠》。这部分诗歌或揭露当时政治腐朽、黑暗,或讽刺统治者的丑恶行为、肮脏的灵魂,如《邶风•新台》,《齐风》中的《南山》《载驱》等。“国风”中还有一些暴露统治阶级残酷行为的诗篇,如《秦风•黄鸟》。
最后,歌颂祖先创业的史诗和古老的祭歌。《诗经》中的一组古老的史诗,它用简朴的语言记载了周人发祥和创业的历史,歌颂了周民族在黄河流域开垦土地、建立家园的光辉事迹,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尊天敬祖的宗教性祭歌,大都是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和祭神的乐歌,大部分保存在“三颂”中。这些颂歌,虽然表面上堂皇庄严,音调铿锵响亮,但是内容空虚肤浅,形式呆板单调。
从艺术成就上看; 首先,《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汉乐府诗缘事而发的特点,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
其次,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诗经》中仅作为诗歌起头协调音韵,唤起情绪的兴,在后代诗歌中仍有表现。《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诗经》中的形象、意境等也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最后,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从文学史发展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发展,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向民间文学学习,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开端而形成。《诗经》可以说主要是一部抒情诗集,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总之,《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第五篇:文学常识《诗经》教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文学常识 《诗经》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
2.欣赏《诗经》中的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经》的基础知识;
2、学习《诗经》的内容;
3、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及其影响。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提示:《诗经》诗歌均为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不同分风、雅、颂三类。
“风”: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共160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大雅》和《小雅》,多是宫廷宴享的乐歌。
“颂”:宗庙祭祀舞曲,分《周颂》、《鲁颂》和《商颂》。
步骤四:了解用诗和传诗。
1、学生思考并讨论:《诗经》在当时有哪些用途? 提示:引诗(引证)、赋诗言志(不歌而诵谓之赋)。
《诗经》编成书后流行于诸侯国,用于祭祀、宴饮等场合,在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孔子以之教授学生,强调其实用价值: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秦火之后,《诗经》为何还能保存下来?
提示:因易于记诵的特点,靠口耳相传得以保全。汉有齐、鲁、韩、毛“四家诗”,今天我们读到的是《毛诗》。
三、学习《诗经》的内容
《诗经》内容广泛,形象深刻的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社会生活各方面,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情况的珍贵资料。
步骤一:学习周民族史诗,祭祖颂诗。
《诗经〃大雅》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诗,记述了从周世祖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的一些传说和英雄事迹。
教师简述《生民》等诗歌内容,请学生讲述后稷故事,了解周王朝开国历史。黑格尔说:“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史诗。胡适曾断言:“汉民族没有神话史诗”,对比《荷马史诗》,谈谈你的认识。
步骤二:学习农事诗。
周王朝以农业立国,重视生产。《豳风〃七月》是《国风》中最长的诗,共8章,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面貌,及农夫与公家的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
步骤三:学习燕飨诗。
燕飨的特有功能:亲亲之道,宗法之仪,统治阶层的内部人际关系协调。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天子宴群臣、宴宾客:《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引用)
兄弟之会:《小雅·常棣》: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步骤四:学习怨刺诗。
古诗素有“美刺”传统,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毛诗序》:“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揭示了怨刺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伦理因素。
举例: 《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步骤五:学习征役诗。写征战、徭役所见、所闻、所感,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1、正面(肯定战争的正义价值):《秦风·无衣》。
2、反面(厌战思乡):
战士角度:《小雅·采薇》、《豳风·东山》。
思妇角度:《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
*赏析:《小雅·采薇》:以采薇起兴,最后写战争结束,战士归来悲喜交加的心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千古名句!后世折柳赠别的诗源于此。
*赏析:《君子于役》:写傍晚怀人,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妻子的思念和关切,情景交融,缠绵悱恻。
三岁兮!
歌唱专一:《郑风·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2、婚姻诗。
《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与子偕老。幸:《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宜其室家。
不幸:《卫风·氓》以哀伤情调,描述婚恋悲剧,揭示了妇女的悲惨命运,对叙事诗发展有促进作用。
三、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及其影响
《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之祖,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1、赋、比、兴的手法。成为古诗歌的基本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艺术,是中国诗歌民族风格的重要特征。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理解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
A 赋: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灵活多变,包括写境、抒情、对话、形态描绘。
B 比:比喻,有明喻、暗喻。个别比喻以外,还有通篇用比,如《硕鼠》。
博喻: 《卫风·硕人》写庄姜之美:手如柔荑,„领如蝤蛴,齿如瓠犀,„美目盼兮。C 兴:本意是“起”,托物起兴,借对自然界的事物描写,引出诗人内心情感。多放在诗的开头,比兴融合。
起象征、联想、比拟作用:《关雎》以鸟成双成对和鸣,相依相恋情景,引起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联想;《桃夭》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年轻貌美。
起创设意境、烘托气氛作用:如《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了一幅清秋凄清的意境,渲染烘托了主人公求偶不得的失望心情。
2、句式和章法。
四言二拍,节奏感强。重章叠句,回旋往复,一唱三叹。一般隔句押韵,韵在偶句。
3、《诗经》的影响。
轻叙事重抒情:抒情诗传统。
诗歌内在精神:风雅精神与文学革新。
举例: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古风一);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戏为六绝句六)
诗歌艺术手法:比兴手法的深远影响。
四、小结,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