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体备课五上三单元群文阅读
五年级语文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按照整组教学思路进行综合设计,改变传统单篇精讲和阅读和写作分割开来的做法,用习作贯穿整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将“阅读”的过程和“写作”的过程相互融合,从“帮助孩子顺利习作”的需求点出发,将孩子“写作”的过程完全融入到孩子对课本“阅读”的过程中。教材说明
本单元《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是在四年级学习说明文的基础上,延伸与发展的。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通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等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本学期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习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要求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
但是《鲸》《新型玻璃》都是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鲸的认识已经越来越全面了。越来越多的新型玻璃早已问世,因而我们必须拓展课程资源,上网搜集有关的最新资料,扩展学生的视野。教学目标:
1.学习:抓课文要点,把握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2.扩展:在教学内容上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
3.理解: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总体构想
单元主题:阅读和习作的融合总体设计:
模块一:检查预习情况,初写说明文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难读的字 :哺乳、上腭、鳍、过滤、蛰伏、缝隙、榉实、橡栗、勉强、安然无恙、依附 彩虹、日晕、削弱
需要积累的词:锋利、哺乳动物、退化、寿命、乖巧、驯良、身体矫健、机敏、机警、玲珑、蛰伏、苔藓、藕断丝连、调节、安然无恙、噪音、来无影去无踪、古往今来、依附、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单调、湿漉漉
我读不懂的句子
我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我要提出的问题
通过读课文我解决了的问题
2、明确习作要求:生活中有很多的物品很有意思,但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你试着选择一件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自行习作,要求是:文章中不可以出现所写物品的名称,但没有字数的要求。(特别注明:不要谢题目)
3、活动:抽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依据文章内容猜测物品名称。
我是 同学,我觉得你的文章写的是:,我判断的依据是,对于同学的判断,我的意见是。模块二:抓文本中四个说明对象的特点,修改自己文章。
1、课文上的四篇文章分别写的什么,它们所独到的特点是什么,或者说,我们看到某些文字介绍就一定可以判断这是某件物品。
《鲸》这篇文章讲的是,它的特点是,我判断的依据是(我从文章哪些语句看出它的特点。)
在这个步骤中,我们把四篇说明文分成两组:《鲸》和《松鼠》为一组,《新型玻璃》和《假如没有灰尘》为另一组,如:第一组课文两篇都是动物类说明文,两篇课文第一段都是写动物外貌,那么《鲸》只抓住了形体特点——大,而《松鼠》则从面容、身体、四肢、尾巴等方面细致描写,作者的侧重点为何不同?师生探讨得出共识,鲸的外形和鱼的外形大抵相同,最大的区别是形体要庞大得多,所以重点应该写它体形的大,而写松鼠面容的清秀、眼睛的闪闪发光,身体的矫健和缨形的尾巴是为了突出松鼠外形的漂亮,也就是作者侧重点是为了突出他们外形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比照自己文章:我的文章中物品的外形特点是否是独特的,是否可以让同学读完后知道我自己写的是什么物品,用不同颜色的笔加以修改。
2、为什么有的文章可以让我们知道写的是什么,为什么有些同学的文章不能让我们知道?还欠缺什么?试着修改自己的文章:我的文章中物品的特点是否是独特的,是否可以让同学读完后知道我自己写的是什么物品。(注明:这次加上你所写的物品名称)。模块三:了解文本中的说明方法,再次修改作文
一、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
仔细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
(一)以《鲸》的第一自然段为例;
1.划出有关鲸大的有关语句。
2.品味分析说明鲸的有关方法
作比较: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鱼。
列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举例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唱,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3.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二)找出2——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水面,从鼻孔里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三)找出《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几课中的说明方法,品味分析。
(四)比较《松鼠》与《鲸》在表达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欣赏《松鼠》一课中比喻、拟人的句子
(六)完成交流平台的表格
说明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
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
二、把自己的习作和课文中的文章对比,哪些说明方法我也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没有用到,我的文章是可以用到这些说明方法的,再次修改作文。
模块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第三次修改作文。
1、交流分析句子: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无划线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a.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b.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c.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
d.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
e.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后,不会伤人。
f.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树所在的大树,他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2.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用词准确,表达生动形象也是说明文的重要写作特点。3.补充法布尔《昆虫记》中的一段话。
“螳螂相当美丽,它有着苗条的轻盈的腰身,身着俏丽的短上衣,浑身呈现优雅的淡绿色,还有那长长的酷似纱罗的翅膀。这一切都构成了这样一个小动物的温柔。”
《昆虫记》中类似的描写很多,通过阅读可以感受到这样细致的描写离不开仔细的观察。法布尔描写小昆虫时语言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特别是拟人化的写法让文章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二:和课文中的文章相比,我的习作中还有哪些句子用词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形象,第三次进行修改。三:与同学交流,思考:我从同学的文章中学到了什么,?或者我从同学那里借鉴到什么?
四: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我最终的介绍物品的习作是什么。
第二篇:八上语文三单元集体备课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主备教师:陈使用教师:
杰
单元教学计划(第三单元)
单元内容:八年级上册11—15课(课本92页—123页)
单元目标;
1、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初步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学习阅读和写作说明文。
3、阅读课文,明确写作说明文必须准确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
4、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特点
单元重点:
1、文章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特点。
2、抓住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的写作方法。
单元难点:文章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所选的五篇文章中,既有说明文,又有带说明性质的小品。这样安排不仅方便了进行比较教学,又使本单元不至于单调乏味。11、13、14、15课都是比较典范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12课是一篇美学小品。
学情分析:中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建筑作为承载文明的标志之一,已经完全融入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同时,本单元全是说明文,通过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写作说明文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注意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4、可以在开展本单元学习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石拱桥、苏州园林及故宫的图片和资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还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唤起他们对祖国传统建筑的热爱。
课时安排:总课时为12课时。第11课《中国石拱桥》3课时;第12课《桥之美》1课时;第13课《苏州园林》2课时;第14课《故宫博物院》2课时;第15课《说屏》1课时;写作3课时。
11中国石拱桥
第一课时
出示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学习有关举例说明的知识,体会分析举例的典型性。3.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预习导学
新课导入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作者链接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文体链接
一、什么是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叫做事理说明文;阐明事理,叫做事理说明文。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
1.时间顺序:即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事物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1)前后左右、(2)上下高低、(3)东西南北、(4)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 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1)因果关系、(2)层递关系、(3)主次关系、(4)总分关系、(5)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等。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方法定义作用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一个说法,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分类别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说明。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举例子举出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能够反映一般的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通过具体事例,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列数据有些事物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作比较选择有内部或外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单,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打比方运用比喻,增强被说明事物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更能吸引读者。此外,还有引资料、摹状貌、列图表、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字词积累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弧(hú)形拱(gǒng)桥洨(xiáo)河 陡(dǒu)坡和谐(xiã)饮涧(jiàn)桥墩(dūn)郦(lì)道元张鷟(zhuï)匀称(yún chân)惟妙惟肖(xiào)
巧妙绝伦:形容非常灵巧,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伦:同类、同等。
就地取材:就在原地选用需要的材料。
推崇:十分重视,并给以很高的评价。崇,尊重。惟妙惟肖:形容描写、雕刻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石拱桥有什么特征? 2.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特征?
3.作者又是怎样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
4.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还有其他说明顺序吗? 【交流点拨】1.桥洞为弧形、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2.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美观、分布广、许多惊人的杰作。
3.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这是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的例子使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具体化,形象化,增强说服力。
4.(1)逻辑顺序,从一般到特殊,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2)时间顺序: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卢沟桥: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长虹大桥:建成于1961年。
(3)第九段写到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首先”“其次”“再次”——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文本研读
1.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点?
2.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3.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交流点拨】1.异同赵州桥卢沟桥同历史悠久1300多年800多年结构坚固保持雄姿极少出事形式优美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独一无二,美丽的奇观异建造奇特拱肩加拱联拱石桥历史意义世界著名使用到 现在的最古的石桥反帝斗争纪念意义2.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 5 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特征的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这种说明事物的方法称为举例子。)3.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拓展延伸
赵州桥、卢沟桥图片欣赏。当堂训练
第二课时
出示目标
1.学习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预习导学 复习导入
1.本文文体是说明文,作者茅以升。
2.本文先总说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接着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说明,然后介绍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和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这是运用了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
合作探究
(一)探究说明方法
说说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3.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
4.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交流点拨】1.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其形状,突出其形式优美的特点。
2.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的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的特点。3.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拿河堤与卢沟桥作比较,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
4.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充分地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这一特点。2.请在文中再找找,还有没有类似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二)探究说明语言 1.说说下列划线词的作用。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4)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5)(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交流点拨】(1)为了准确地说明情况,没有绝对地说是“最早”出现。这样表达,程度较轻。
(2)“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表示根据现有材料推测,这样说防止了绝对化,语言严密。
(3)“几乎”只是强调石拱桥的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存在没有石拱桥的地方。
(4)“左右”是估计的时间,并不确定。
(5)“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经过限定的结论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2.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去掉“不但”“而且”可以吗?或把“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次序颠倒一下可以吗?
【交流点拨】不可。这两个词表示递进关系,去掉就成了并列关系。不可颠倒。形式优美,是初步的直观印象;结构坚固,是进一步的理性认识。
3.下列关于表述赵州桥的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正确吗?(D)A.大拱的两边有两个小拱。B.大拱的上面有两个小拱。C.大拱的两边的上面有两个小拱。D.大拱的两边的上面各有两个小拱。拓展延伸
1.口头作文:要求:根据学到的有关说明文的知识和自己仔细观察,以“笔”为题进行口头作文。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本地的桥梁,简单记下观察到的各桥的特点,准备下节课发言。
当堂训练
12*桥之美
出示目标
1.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3.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预习导学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里,什么都没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画面肯定是单调的,没有生机的。在这样一片白的背景上,出现了一个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老翁在那儿钓鱼,整个画面都因为他而生机盎然了。这样绝美的意境造就了这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将以这种美学的眼光来审视桥,看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桥美在哪里。
作者链接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现代著名画家。油画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春雪》《长城》等。
字词积累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纤(xiān)细着(zhuï)重 驻(zhù)足脂(zhī)粉 颐(yí)和园前瞻(zhān)后顾 煞(shà)风景矛盾(máo
dùn)赡(shàn)养煎熬(áo)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看图片听范读,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吴冠中是一位画家,那么在他眼中桥的美体现在哪里呢?
【交流点拨】桥之美主要在于和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注意到块、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2.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桥,判断在作者眼中哪些桥是美的? 【交流点拨】 小桥
乌镇苇丛中的石桥 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
水天间的长桥(仿造的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 《清明上河图》中的桥 庄稼地、小径尽头的小桥 铁索桥 南京长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 成昆路上的直线桥 鹊桥 文本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写桥之美的地方作上记号。小组交流,准备用“桥之美,美在”的句式说话。
示例:
桥之美,美在它具绘画的形式美。如“小桥流水人家”,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交流点拨】1.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2.桥之美,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3.桥之美,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4.桥之美,美在风雨桥形式独特。
5.桥之美,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6.桥之美,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同是写桥的文章,本文和《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
《中国石拱桥》《桥之美》内容介绍石拱桥的结构特点。从美学角度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写法用科学、平实、简明的语言向读者解说,很少用修辞手法,是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举例时多用描写和修辞手法,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是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2.我们来收集。
(1)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桥名的由来,如西湖的断桥名因何而起。(2)收集有关桥的诗歌、谜语、俗语、谚语等。(3)收集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3.写一写。
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试以“之美”为题,搜集相关资料,模仿本文,写一个片断。
要求:
(1)抓住事物美的总特征。
(2)用优美的语言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3)不少于400字 当堂训练
13苏州园林 第一课时
出示目标
1.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及文章结构。2.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3.学习三种表达方式及三大文体的区别。预习导学 新课导入
欣赏苏州园林图片,请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 我觉得—苏州园林就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作者链接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1921年,他和茅盾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研讨会,提出“为人生”主张。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字词积累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轩榭(xuān xiâ)重峦叠嶂(luán zhàng)丘壑(hâ)嶙峋(lín xún)镂(lîu)空蔷薇(qiáng wēi)池沼(zhǎo)相间(jiàn)着(zhuï)眼
阅历: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雷同:不该相同而相同。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因地制宜:课文指根据具体地形,设计各不相同的园林。因,依照、根据; 宜,适当、适宜。
文本链接
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盛于明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具有浓郁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被称为“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圆;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有“园中瑰宝”之称的网师圆;有石狮林立的狮子林。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占据二席。苏州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于一身,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1997年12月,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园林有: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
苏州园林面积均不大,但造园艺术极为讲究,在布局结构上更是变化万千,创造了在生活境域园林中体现自然的技巧,以期身居城市,却能享受山林野趣。苏州园林一般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充满江南情趣;在结构上以小巧取胜,以小见大,移步易影;色彩上粉墙黛瓦栗柱,顺应自然;空间处理上时而开明阔朗,时而曲折幽深,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市内布置配以红木家具,名家书画,缀以对联,盆景,显得秀丽淡雅。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读课文,思考
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文章是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 3.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从七个方面紧扣“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总分结构,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1)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2)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
12(3)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4)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5)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6)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7)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
3.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有很多,文中所介绍的只是一些方面。结尾留有余地,给人无穷回味。
文本探究
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除说明之外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记叙:
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2.“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3.“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描绘了游人观鱼的动人情景。)议论: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评价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2.“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评论不讲究对称的美学原理。)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出来。”(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拓展延伸
1.三大文体的区别:
记叙文:重在记叙、描述与抒情,以形象感人,以情动人; 议论文: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以理服人;
说明文:重在实事求是地比较客观的说明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2.苏州园林关于以下内容的图片欣赏
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每个角落、门和窗、色彩。
当堂训练
第二课时
出示目标
1.学习说明文最基本的说明方法。2.学习本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预习导学 复习导入
《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本文按照总分结构,先总说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再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每个角落、门和窗、色彩七个方面分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合作探究
(一)文章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要求: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小组内交流看法。【交流点拨】1.作比较
(1)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2)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
(3)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2.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引资料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4.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5.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二)揣摩语言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是什么意思?)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往往”能去掉吗?)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1.标本原指实物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范本、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影响。
2.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似乎表明是作者细心的观察和体悟。“一切”“决不”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其共同点。
4.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6.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昂然,沁人心 15 脾。
小结:本文说明语言准确而又生动,严密而又精练,表现力很强,使文章充满情趣、画意。作者为我们介绍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给我们再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同时赞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
拓展延伸
试着把你到过的让你记忆最深的景点写成一篇说明文。要求:
1.要运用几种不同的说明方法。2.语言要准确精炼。当堂训练
14故宫博物院 第一课时
出示目标
1.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学习介绍建筑物的说明顺序。3.学习正确处理详略安排。预习导学 新课导入
1.你去过故宫吗?说说你所了解的故宫。
故宫方圆72万平方米,有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藏品,九百多万档案材料。
2.你知道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吗?
古时人们把天上的星宿划分为三垣(yuán)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三个宫城,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紫薇垣在中间,北斗星的东北方向,于是古人认为这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被认为是天帝之子,故皇宫取“紫”字,又因为皇宫是禁区,所以故宫又叫“紫禁城”。
背景链接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 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作者链接
黄传惕,1934年生,湖南省平江县人,笔名黄羽。中共党员。从小喜欢看书。初中毕业于湖南平江湘北中学,高中毕业于湖南长沙衡湘中学。1953年考入中山大学语言文学系。1954年该系合并到北京大学中文系。195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从事新闻和专题节目的编辑与政治、广教等方面的采访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副主任、主任等职。
字词积累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金銮(luán)殿蟠(pán)龙 鎏(liú)金玉玺(xǐ)妃嫔(pín)湛(zhàn)蓝 上谕(yù)傀儡(kuǐ lěi)翊(yì)坤宫修缮(shàn)击罄(qìng)诏(zhào)书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然后欣赏以下故宫图片,说说你对故宫的整体印象。2.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故宫博物馆的特点。
【交流点拨】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3.作者将故宫的建筑物分为哪两大部分进行介绍的? 【交流点拨】分为“前朝”和“内廷”。文本探究
1.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填写这个图。
【交流点拨】
2.用横线标出文中所有表方位的词。
小结:作者准确地运用方位词语,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条理清晰的向我们 17 介绍了故宫博物馆。
3.文中作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哪些?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交流点拨】作者选择了太和殿作为前朝三大殿的代表而详写;略写中和殿和保和殿,内廷“后三宫”也是略写;这样安排,点面结合,既节省了笔墨,又照顾了全局,且突出了重点。
拓展延伸
按照空间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线。当堂训练
第二课时
出示目标
1.重点探究“太和殿”部分; 2.明确本文说明方法; 3.珍视故宫,热爱故宫。预习导学 复习导入
1.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2.说明对象的特征: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独特风格; 3.说明顺序:空间顺序(从南到北)。合作探究 文本探究
重点阅读“太和殿”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交流点拨】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2.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交流点拨】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案;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3.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
【交流点拨】立足点是正中的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按空间顺序介绍的;按空间顺序写的文字,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立方位。
4.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交流点拨】列数字:准确的说明了太和殿的规模宏大,突出了它的雄伟壮丽。
摹状貌: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太和殿内部装饰的富丽庄严。作比较:突出了建筑物不同的特点。5.我来当导游。
假设你和你的家人或同学去祖国首都旅游,你将作为“友情导游”,带领他们游览太和殿,你将怎样设计导游词呢?
设计要求:
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 有恰当的开场白、过渡语和结束语; 有自己的创意。拓展延伸
1.说一说:以“‘故宫’知多少”为话题,列举你所了解的内容。2.画一画:请你设计一条参观故宫的最佳线路。当堂训练
15*说“屏”
出示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预习导学 新课导入
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 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
作者链接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字词积累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帷幕(wãi)伧(cāng)俗 休憩(qì)韶(sháo)光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1.欣赏各类屏风图片,说说你对屏风的印象。
【交流点拨】屏风是中国古代居室内重要的家具、装饰品,其形制、图案及文字均包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既能表现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也包含了人们祈福迎祥的深刻内涵。各式各样的屏风,还凝聚着手工艺人富于创意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术。
2.读课文,思考:
(1)用文中的原话给屏下一个定义。【交流点拨】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2)文中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交流点拨】屏风的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屏风的分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屏风的设置: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3)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交流点拨】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文本探究
文章引用了许多古诗词,请找出来并理解其诗意。【交流点拨】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作者开篇的引用给我们营造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流露出自己对屏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小结: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拓展延伸
古诗词中,有许多诗句说到屏,你能找出来吗?
1.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2.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3.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4.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5.《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当堂训练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说不尽的桥》
出示目标
1.培养借助网络和图书来查找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较全面地了解有关桥的结构、功能、建材、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预习导学 【活动准备】
将学生按兴趣分成科学、乡土、文学、艺术四个兴趣小组,分别收集资料,并且在每组选出主持人和组长,负责汇总资料及制作课件。各小组进行交流。
合作探究 【新课导入】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说桥。“跨越障碍的通道”,这是“桥”简洁准确的定义。桥梁是人类所建造的最古老、最壮观、最美丽的建筑工程,记录了人类的文明,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这两个星期中,同学们通过上网,查找书籍,询问家长等途径对桥和桥文化进行了学习和探究。今天,就让我们向大家来汇报一下学习成果。
【活动程序】
(一)逐组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与制作的课件。1.科学组
(1)桥的基本构造:桥墩、跨度、承台、承重结构等。
(2)分类:①梁式桥(梁分成简支梁、连续梁以及悬臂梁);②斜拉桥(桥塔与桥面之间有许许多多钢索相连);③悬索桥(容易与斜拉桥搞错,判别方法:观察是否有一根主索与其他钢索相连,若有就是悬索桥)④拱式桥(拱分成上承式拱、下承式拱和中承式拱)(3)建桥的常用建材:钢铁、木料、石料等。(4)桥梁之最
中国最大的斜拉桥上海扬浦大桥
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悬索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 世界上最大的石拱桥湖南凤凰乌巢河桥 中国石拱桥中桥孔最多苏州宝带桥)(5)桥名与其命名方式:
①表扬:安济桥、绩麻桥②纪事:兰亭桥、虎渡桥③抒情:销魂桥、思乡桥④神异:圣女桥、白鹤桥
(6)桥的引申义
①电话——沟通的桥 ②家长——成长的桥 ③老师——知识的桥
④班干部——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 ⑤捐资助学——希望的桥
当你要摆脱困难、跨过厄运时,你所期望的眼前那一座能使你峰回路转、顿入光明之地的“桥”。这也许是“理解之桥”“友谊之桥”“心桥”“智慧之桥”“财富之桥”“命运之桥”“人生之桥”“亲情之桥”„„
2.乡土组
(1)中国十大名桥:
①卢沟桥②广济桥③五亭桥④赵州桥⑤安平桥⑥十字桥⑦风雨桥⑧铁索桥⑨五音桥⑩宝带桥
(2)世界十大名桥: 第一名明石海峡桥(日本)第二名大带桥(丹麦)第三名亨伯桥(英国)第四名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中国)第五名青马大桥(中国香港)第六名费雷泽诺桥(美国)第七名金门大桥(美国)第八名梅克金海峡桥(美国)第九名南备赞濑户大桥(日本)第十名博斯鲁斯二桥(土耳其)3.文学组
(1)与桥有关的成语(濠梁之上、河梁携手、架海金梁)主持人说解释,同学猜成语(桥归桥,路归路;过河拆桥;河梁之谊)(2)介绍与桥有关的对联
①一楼一水一桥,千古文章千卷画;万国万商万旅,满城春色满湖诗。②贯通八百里重湖,浩渺今看联一线;翻遍几千年历史,巍峨那见有斯桥。
③小江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山会两县;大善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④吉利桥横形半月,太平梁峙映双虹。⑤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3)介绍与桥有关的歇后语: ①九曲桥上散步——走弯路 ②烂板子搭桥——白搭 ③烂桩子搭桥——不牢靠 ④配乐诗朗诵《再别康桥》(4)交流描写桥的诗歌。
①鸡声野渡溪桥滑。(《疏影》吴潜)
②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竹枝词》刘禹锡)③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温庭筠)⑤朱桥翠径,不许京城尘飞到。(《谢池春》陆游)⑥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临江仙》陆游)4.艺术组
(1)欣赏富有艺术美的名桥:绍兴纤夫桥、八字桥,泰顺廊桥,扬州五亭桥,广西三江程阳桥,福建泉州安平桥,西安灞桥等。
(2)欣赏画家笔下的桥:孟克《桥上的少女》,梵高《阿尔的吊桥》,达芬奇《蒙娜丽莎桥》等。
(3)欣赏邮票中的桥
(4)介绍有关桥的音乐和电影:《北京的桥》,《卡桑德拉大桥》,南斯拉夫著名电影《桥》,《廊桥遗梦》,《桂河大桥》,《遥远的桥》,《魂断蓝桥》等。
【活动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进行了这次综合性学习后的心得和感受。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思考了桥的内涵,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拓展了思路,学会了探索,懂得了思考,掌握了不少新的学习方法。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跨越各种障碍,去构架属于自己的时代桥梁吧!
第三篇: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2013-2014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四篇课文中《小草之歌》《争吵》《小泽征尔的判断》是精读课文,《皮巧根桥》是略读课文。这组课文是对崇高品质的歌颂。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本组课文要求认字21个,会写28个。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5、学会正确表达如何劝说别人,培养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
6、书写生活中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的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书写生活中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的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3、书写生活中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的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五、教具准备:
搜集的资料、课件等
六、课时安排: 十一课时
小草之歌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的字有:渺、惭、愧、丘、娇、辽、涯;会写的字有:计、奉、福、缺、丘、锁、胞、扮、娇、辽;掌握的词语有:计较、奉献、幸福、缺少、沙丘、锁住、同胞、打扮、辽阔。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顺序,说说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小草的,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4.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了解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小草。
教学难点:
感受小草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对小草产生敬佩之情。体会小草的象征意义和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会认的字有:渺、惭、愧、丘、娇、辽、涯;会写的字有: 计、奉、福、缺、丘、锁、胞、扮、娇、辽;掌握的词语有:计较、奉献、幸福、缺少、沙丘、锁住、同胞、打扮、辽阔。3.感悟文章大意,体会文字之美。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讲授法。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师出示谜语:它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它从不寂寞,从不烦恼,它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同学们,你们知道它指的是谁吗?
(二)揭示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宜振的一首诗《小草之歌》。板书课题。(展示课件)
(三)齐读课题后释题:题目中的“之”跟“的”相当,“小草之歌”即“小草的歌”。看到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比如:小草唱的是什么歌?为什么要唱这首歌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二)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认读生字词。(展示课件)
(三)自主交流识记生字,汇报识字方法,教师适时点拨、鼓励。
(四)让学生仔细观察会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展示课件)计、奉、福、缺、丘、锁、胞、扮、娇、辽
(五)生互相提醒最易写错的笔画。
(六)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并范写“福”和“奉”两个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了解大意。
(一)默读诗歌,说一说诗歌是按照怎样的表达顺序来写的。
学生反馈。
(二)小组合作探究: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小草的?(展示课件)
1、学生齐读诗歌。
2、分组读诗歌并讨论本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小草的。
(三)小组长汇报交流情况。
(四)师小结:小草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它能防洪、固沙、美化环境,它的生命力顽强,(五)播放录音,学生小声跟录音读。巩固识记。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词语。
五、板书设计:
17、小草之歌
计、奉、福、缺、丘、锁、胞、扮、娇、辽
教学反思: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了解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小草。
教学难点:
感受小草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对小草产生敬佩之情。体会小草的象征意义和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回顾感知
(一)今天让我们再次唱响这首《小草之歌》(板书课题)(展示课件)
(二)结合上节课学习,说说诗歌是从哪个方面来赞美小草的?
二、熟读诗歌,理解感悟
(一)自读诗歌,读中发现。
1.学生自由读全诗,看看从诗歌中有什么发现?
2.学生交流读书的新发现。
(诗歌中 1~3 小节、4~6 小节在写法和结构上相似;诗中采用拟人手法,把小草当作人来写。)
3.师小结:
这首诗无论是语言还是韵律都很美,诗中还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草当作人,让小草进行自述,显得亲切、生动、易懂。
(二)合作探究,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诗歌的第一至三小节,并出示学习提纲:(展示课件)
(1)从这一部分中你体会到什么?
(2)把不懂的地方跟小组里的同学交流讨论。
(3)读了这一部分,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请用诗歌中的句子说一说。
(4)应该怎样读好这一部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交流学习。
3.生反馈学习情况,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 释疑:“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同时(展示课件)帮助理解。
4.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每小节的前一句时声调要抑,读出小草的自谦,读后一句时声调要扬,以表达出小草的奉献精神。
5.师范读后指名读,师生评议,全班齐读。
6.师小结:小草虽然渺小,但它却能为天地间献一点绿色,为大自然的需要做一丝奉献,向大自然的索取却很少。(板书:奉献)
(三)自主探究,学习诗歌第二部分。
1.师出示第二部分内容。(展示课件)2.引导学生用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来学习。3.学生分小组自主交流学习。
4.全班交流:
(1)从这部分体会到小草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很大。
①怎样理解“大伙拉起手会击退洪水的咆哮”?(展示课件)(板书: 防洪)
②“沙丘被我锁住了手脚”是指什么?(展示课件,同时播放视频)(板书:固沙)
③怎样理解“把祖国的山河打扮得更俏更娇”?(板书:美化环境)
(2)师指导朗读:朗读这一部分时要用比较坚定的语气来读,把小草 击退洪水、锁住沙丘、美化祖国山河的自豪之情表达出来。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师生评议。(重点引导学生从句式排列特点上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6.教师小结:小草在防洪、固沙和美化环境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它值得自豪,令人敬佩。
(四)合作探究,学习诗歌第三部分。
1.齐读诗歌第七小节。
2.生自由谈理解。
3.教师结合课件引导理解“枯槁”(展示课件)和“天涯海角”。(展示课件)
4.生有感情朗读,互相评议。
5.教师小结:小草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所以我国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来赞美小草这种顽强的生命力。
6.师生齐背“离离原上草„„”。
三、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1.创设情境,师生配乐朗诵诗歌,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学生自由练读。
3.师生合作,串背全诗。
4.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出对小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小草虽然渺小,但它却默默地为大自然的需要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小草是多么令人敬佩啊!诗歌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把小草当人来歌颂,大家说说,有哪些人能像小草一样为社会默默地做出奉献的?
2.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一幅小草图,写上一句或几句赞美的话。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2.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在 《我的采集本》上。
六、板书设计:
小草之歌
奉献
防洪
固沙
美化环境
生命力强
教学反思:
———————————————————————————————————————————————————————————————————————————————————————————————————————————————————————— ——————————————————————————————
18、争吵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感情变化以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那句话的含义。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探究讨论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研读争吵的经过与重归于好的段落,体会克莱谛友好、宽容、高尚的品德。
3、理解“戒尺、胳膊肘、嫉妒、服侍、高尚”等词,会正确书写“缘、承”等字。课时重点:
1、理解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课时难点:
研读争吵的经过与重归于好的段落,体会克莱谛友好、宽容、高尚的品德。教学过程
一、课前迁移,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肯定有很多朋友,肯定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走进一对好朋友争吵的故事,去体会一下他们争吵之中的感受和争吵过后的启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指课题质疑,预设学生提问: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
过渡:那就让我们赶快去带着问题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2、课文很长,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很有耐心。读着读着,你觉得哪一自然段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吗?指名学生选择难度段读。
预设:第1、3、5、7、9自然段。
随机正音:嫉妒、胳膊肘、挨、服侍、哼、线缝
随机指导词义:
⑴ 胳膊肘:摸摸自己的胳膊肘,同学们在上课时要注意姿势正确,胳膊肘放好,特别是在写字的时候,胳膊肘动来动去会影响别人哦。
⑵ 戒尺:请学生谈谈什么叫戒尺,教师补充。
3、读了课文,相信同学们对课文中争吵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了。谁来说说?
⑴ 谁和谁争吵?谁来叫叫两个小朋友的名字──“克莱谛”、“安利柯”,一起叫叫他们的名字。
⑵ 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由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
⑶ 争吵后怎么样了?学生大致说意思。师在课题“争吵”下画箭头并板书:重归于好
过渡:咱们现在就去克莱谛和安利柯的吵架现场,读读他们为什么吵架?
三、研读“争吵经过”
1、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我”和克莱谛吵架谁对谁不对?
2、学生反馈后出示句子:
⑴ 他只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指名读,读出克莱谛的歉意,主动认错的语气。
⑵ 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自由读,你读出了“我”的什么心情来?
指名读,教师用评价语指导学生读出“我”嫉妒、生气的语气。
看来,克莱谛得奖,安利柯并不是无所谓的,而是非常嫉妒他
师:所以我想报复他。──引读“过了一会儿„„”
⑶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被老师看见了,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指名读,读好克莱谛生气的语气。
过渡:两个好朋友就这样你生我的气,我生你的气,各不相理,多么可惜呀!不过,我们可别急,后来他们怎么样了?(和好),在哪几自然段?我们赶快去读读。
四、研读写“克莱谛”的句子
1、默读9~13自然段。想想谁使得他们和好如初,又成了好朋友。
2、指名分角色读对话:
反馈:是克莱谛主动与“我”和好,表现出了友好、宽容的品德。
3、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
反馈出示句子:
“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
“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
再议,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指名读好克莱谛的友好和宽容。4、克莱谛在放学路上主动表示友好,那么在他们争吵后,克莱谛在课堂上还有什么表现?
出示: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⑴ “瞟”是用眼睛怎样看?我们也用眼睛瞟瞟自己的同桌。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膘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⑵ “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⑶ 他这样的眼神,这样的话,他心里想什么呢?
小结板书:宽容 友好
5、联系上文读读,克莱谛的好还表现在哪里?
⑴ 克莱谛是个好人:他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
理解服侍:可以说服侍什么人?反馈:旧式丫鬟服侍小姐等;服侍老人,服侍病人。克莱谛服侍生病的母亲,可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⑵ 克莱谛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他勤劳、善良、孝顺、懂事、宽容,怪不得父亲说克莱谛是——高尚的。
小结:正是克莱谛这么一个高尚的好人,能够宽容友善地对待同学同学,所以他们才重归于好,但是他们的重归于好,安利柯也表现出他自己的特点,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五、写字指导
1、范写“缘”、“承”。
2、学生各写一个。教学板书: 18 争吵
宽容 友好
教学反思: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写“我”的段落,体会“我”在吵架前后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3、理解“挨”、“防御”、“缘故”等词。教学重点:
研读写“我”的段落,体会“我”在吵架前后的心理变化。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自己选择一句写:
克莱谛上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
父亲那么喜欢克莱谛,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克莱谛眼睛里表示出悲哀,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克莱谛与安利柯重归于好,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2、是呀,克莱谛和安利柯重归于好,克莱谛能主动表示和安利柯友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是安利柯就不想和克莱谛和好吗?
二、研读写“安利柯”的句子
1、反复默读第二自然段,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反馈:
吵完架后,安利柯的心里很不安、很后悔,很矛盾。
3、根据学生发言出示句子交流:
⑴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学生交流要点:“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个别读,齐读,读出我后悔的心理。
⑵ 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指名读、齐读,读出安利柯矛盾、好面子的心情。
⑶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是要与我重归于好,“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我”的意思与安利柯一样吗?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 了)。
4、我就这样后悔着,不安着,矛盾着,──出示“终于挨到了放学。”结合上面的内容,说说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5、去读读在放学路上,“我”的表现,你又发现了什么?
⑴ 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理解防御)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⑵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小结:克莱谛与安利柯和好如初,除了克莱谛主动友好外,安利柯的知错认错也是很重要的。
小结:知错 认错
三、研读写父亲的话
1、课文中的安利柯和克莱谛都让我们很感动,课文中还有一个人也很令人感动,令人尊敬,是哪一位?
2、找出写父亲的说的几句话,读读,你能读懂什么?
反馈出示:
应该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出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交流: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指导读好第三句话,“脸一沉”换个词。
小结板书:应该 不应该
3、父亲说的几句意义深刻的话,安利柯哪些做到了,哪些没做到?
4、那么在放学路上,安利柯应该怎么做,才是做到了像父亲说的。想象写放学路上安利柯主动认错和好的情节。指名读,评议。
出示:
终于挨到了放学。
5、小结:
同学们,课文写的虽然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却使我们认识了两个不同寻常的孩子和一位伟大的父亲,两个孩子都那么善良,他们相互理解;父亲呢,如老师一样严格教育孩子。
四、课外拓展
1、你们知道这篇课文出自哪里吗?课件出示《爱的教育》书封面及简介
作者:亚米契斯 意大利作家,(1846~1908)
内容简介:本课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 一译《心》。这本书1886年一经出版,即在意大利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在它出版后的100多年里,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这本书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口吻来写作的。这部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著作,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夏丐尊先生执译并序言:“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文,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庭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教鞭的教师。平时为人父为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得流泪。”
2、布置作业
⑴ 阅读《爱的教育》。
⑵ 抄写父亲说的话。
⑶ 写一件和同学发生的事。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19、小泽征尔的判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和谐、素质、权威、桂冠、判断、果敢、试探”等词语。
会用“全神贯注”“再三”造句。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教学难点:
了解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法学法:朗读感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课外资料等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质疑,继续培养学生阅读中质疑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质疑。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齐读课题,思考:看到题目,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小泽征尔是什么人?他做出怎样的判断?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2、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事情的原委。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词。
①认读生字,指导书写。②指读新词,自读带新词的语句。
三、初读课文: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根据提示,默读课文:尝试解决同学们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记下阅读中不懂的地方。
3、交流初读收获。(不要求都解决,有些可引导读相关部分,有些等进一步学习时解决。
小泽征尔是什么人? 读第一自然段;介绍相关资料 他做出怎样的判断?“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指挥—发现—重奏—还发现在什么情下做出判断?指挥家大赛—决赛—
面对国际大师他判断的对吗?最后一个自然段
4、再读课文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一定感觉到“小泽征尔的判断”很不一般。是的,他的判断使他夺得大赛的桂冠,并由此一举成名,而他的判断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并把学会的新磁记录在“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朗读课文,思考自己未解决的问题。教学反思: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的,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
2、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中,果敢的指出乐谱的错误,获得桂冠经过;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迷信权威,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才会获得成功。
3、会用“全神贯注、再三”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中,果敢的指出乐谱的错误,获得桂冠的具体经过;懂得生活中碰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学难点:
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内容以及做出果敢判断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喜欢听交响乐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交响乐视频请大家欣赏,欣赏中给大家介绍乐队,乐谱,指挥家。引出视频当中的指挥家就是本课文中出现的主人公小泽征尔。
2、板书。
二、检查复习情况
1、复习文中重要词语:
全神贯注 和谐 郑重声明 考虑再三 坚信 判断 桂冠
2、快速回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在欧洲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不迷信权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获得桂冠。)
三、学习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思考:小泽征尔做出了一个什么判断?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2、轻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小泽征尔指挥时的句子并思考:小泽征尔参加了一场什么比赛?(具有国际水平)
3、过渡:小泽征尔在比赛时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齐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4、小组自由讨论,完成表格:小泽征尔分别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做出了怎样的判断?判断的结果又如何?
5、反馈学习情况,指名学生汇报。
(第一次判断:不和谐,以为是乐队错了,重奏仍觉得不自然;
第二次判断: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坚信自己正确的判断,得到掌声,大赛夺魁。)
6、过渡:为什么小泽征尔这样一个判断能够获得大赛的桂冠?快速从文中找出答案。理解重点句子: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这种素质”指的是哪种素质?
(不迷信权威,坚信自己正确的判断)
四、总结
1、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像小泽征尔学习敢于向权威挑战,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
2、出示:相信自己这是自信,不相信自己这是自卑,过分相信自己,听不进别人的善意劝告叫自负,我们应该自信,不要自卑,更不能自负。
五、拓展延伸
1、了解小泽征尔个人资料和成就。
2、对于中日关系,我们仍然要对小泽征尔怀有一种崇敬之情。并怀着这种崇敬之情欣赏视频。
六、作业设计.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亲人听。
2、写一篇日记《我心目中的小泽征尔》。板书设计:
小泽征尔的判断
坚定的信心
不迷信权威
夺得桂冠 果敢的作出判断
教学反思:
———————————————————————————————————————————————————————————————————————————————————————————————————————————————————————— ——————————————————————————————
皮巧根桥 教学目标:
1.认识“陡、峭、朽”三个生字,理解“陡峭、危险、朽烂、不约而同”等词语。
2.自读课文,理解皮巧根如何用“爱心”为人们架起一座安全方便的桥。
3.让学生受到爱的教育,学会为别人着想,做一些有益别人的事。
教学重点:
了解皮巧根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他是怎样架桥的,为什么大家一直叫这座桥为“皮巧根桥”。
教学难点:
1.理解大家一直叫这座桥为“皮巧根桥”的原因。
2.让学生学会为别人着想,做一些有益别人的事。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小组讨论法
情感体验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同学们,相信大家对于桥并不陌生,能不能告诉老师你都见过什么桥?今天老师也带领大家去认识一座特别的桥,它叫“皮巧根桥”。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人们为什么把它叫“皮巧根桥”呢?皮巧根是谁?他为什么架桥?他怎样架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听课文朗读,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陡峭
危险
朽烂
不约而同
(二)检查生字词的自读情况。
(三)齐读课文,正音。
(四)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会概括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合作探究
(一)默读感悟,探究问题
(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怎样架桥?
(2)为什么人们有了新桥,还是那样喜欢叫 “皮巧根桥”?
(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怎样架桥?
① 指名读1~8自然段。
②对于孩子们的想法你有什么体会?(空想、不切实际)
③皮巧根是怎么做的?画出来的句子是什么?
a指名读画出来的句子。
他让爷爷帮他把斧子磨快,就动手砍柳树。皮巧根砍了一天、两天,直到第三天才把树砍倒。
大树正好架在了河的两岸上。
现在得把柳树枝全砍掉。
皮巧根拿定主意在木头两边加上栏杆。
(板书:磨斧子→砍柳树→架柳树→砍树枝→加栏杆)
b.指导朗读,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才能表现出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呢?
c.最后他终于建成了一座什么样的桥?(一座又方便、又安全的木桥)
(2)为什么人们有了新桥,还是那样喜欢叫 “皮巧根桥”?
①小组读14~15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为了表示对皮巧根的无限感激)
四、总结全文,鼓励练笔
(一)学完了课文,你觉得皮巧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有爱心,肯努力等)你最想跟他说什么?(你真棒!你乐于助人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啊!)
(二)像皮巧根这么有爱心的人不止是在课文里才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请你睁开聪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 的好人好事。
五
作业:
以“爱心”为题写一篇文章,记住要用一两件事来突出人物的好品质。板书设计: 皮巧根桥
磨斧子→砍柳树→架柳树→砍树枝→加栏杆
教学反思:
———————————————————————————————————————————————————————————————————————————————————————————————————————————————————————— ——————————————————————————————
语文百花园五
教学要求:
1、积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了解相同的单字经过不同的组合,在表达的意思上可能会有所变化。
2、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
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行必要的积累。
4、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短文。
5、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教学重难点:
1、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短文。教
法:
以读代讲法、指导朗读法。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了解相同的单字经过不同的组合,在表达的意思上可能会有所变化。
2、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
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行必要的积累。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词语真有趣。
1、初读练习中词语,初步感受汉语言的的丰富性。
2、自己尝试说出几组这样的词语。如:著名——名著;队列——列队;来往——往来……
3、让学生比较读练习中的两组词语,发现不同。(字的位置变化,意思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化)
4、让学生给自己准备的词语归类。读一读,想一想。
1、讲解“对话”的组成——“文中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2、让学生用不同符号(直线和曲线)标示出练习中所给例句的“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3、读一读标示后的例句,结合“学习小伙伴”的提示,发现规律。小结:提示语在前——“说”后点冒号; 提示语在中——“说”后点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点句号; 没有提示语。
4、到课本中找寻有关对话描写,印证规律。
5、完成一组加标点练习。
6、对练习完成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二、学习“积少成多”
1、诵读本单元学过的或课外收集到的诗歌,简单说说现代诗歌的特点。
2、自由练读《爱的奉献》,班内展示。
3、听歌曲《爱的奉献》,进一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班内交流学习感受,试背诵《爱的奉献》。教学反思: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短文。
2、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短文。教学过程:
一、阅读平台
1、解释“尝试”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曾做过怎样的尝试,结果如何。
2、结合课后思考题,自由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3、通过不同形式交流初读成果。(读出相关内容、概括主要内容、结 合相关语句谈理解等均可)
4、围绕“短文为什么以„尝试‟为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理解短文。
5、自由交流阅读后的心得。
二、能说会道——劝说别人
1、回忆:你和家人在家中有时会做出别人不希望看到或不希望发生的事,周围的人是怎样做的?
2、结合自身经历,说说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劝说、讲道理,你更愿意接受哪一种形式?说明理由。
3、组织读题析题,把握练习要求。
[重点分析第二部分文字中的前两句,明确“劝说别人”需要注意的。]
4、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练习前准备:先说说你们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两个人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进行模拟表演,并根据出现问题及时调整。
5、班内展示,同学进行评价。
三、笔下生辉
1、连接本习作内容,做好选材准备。先进行同学间自由交流,相互启发,再认真回忆个人经历,2、明确习作要求,确定习作材料。
比较分析所选事例,看看哪一件是印象最深的,为什么会有如此深的印象。
3、树立事件发展过程,确定习作重点。
先引导学生体会“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再让学生回忆清楚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应比较,确定自己习作重点内容。
4、学生完成习作。
动笔前,可以组织学生把主要部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指导重点放在“怎样叙述事件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6、个人根据评议情况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反思:
———————————————————————————————————————————————————————————————————————————————————————————————————————————————————————— ——————————————————————————————
第四篇:一年级三单元集体备课[模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
孟华
1、“ai ei ui”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分别是什么? 教学目标:(1)学会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调,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3)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ai、ei、ui的发音与ai、ei、ui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
2、教学“ai ei ui”时应如何激发学生主动识记的积极性? ai、ei、ui 的形可借助发音方法识记,也可以借助图画记忆,还可以通过编顺口溜的方式进行识记。ai的声调标在 a 上,ei 的声调标在 e 上,ui 的声调标在 i 上,i 上的点去掉。标调方法不要求学生掌握,只需要了解,以帮助正确抄写音节。
3、如何教学“ai ei ui”?
教学时,可以结合图画,整体认读后再教给发音方法:从前一个字母快速滑向后一个字母,一气呵成。如,发 ai 时,先张大嘴巴发 a 的音,口形由大到小很快滑向 i,a 读得重,i 读得轻,中间气不断,一口读成 ai。ei 的发音方法与 ai 大致相同。发 ui 时,先发 u 的音,接着发 ei(不是i),口形由圆到扁。
4、如何在四线格中书写音节?
本课是第一次要求在四线格中书写音节,除强调按规格写好每个字母外,要着重指出:(1)音节的几个字母要靠紧,写得紧凑、匀称;(2)按顺序写完一个音节的所有字母后再标调号;(3)不要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要看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
5、“ao ou iu”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分别是什么?
教学目标:(1)学会复韵母aoouiu 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2)学会声母与三个复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3)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教学重点:aoouiu的发音、声母与它们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
6、“ie
üe er”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什么? 教学目标:(1)学会复韵母ie、üe,学会特殊韵母er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yue。(2)能使学生正确熟练的拼读声母与复韵母ie üe er组成的音节。(3)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体会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ie üe er的发音、声母与üe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教学难点:er的发音。
7、如何教学er的发音?
er的发音,可以借助手势(手伸平,四指上翘,表示卷舌)帮助发音。了解er不能与任何声母相拼,只能为汉字注音的特殊性。可以借助口语中的“儿、耳、二”等字音帮助读准er的音。
8、“an en in un
ün”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什么?
教学目标:(1)学会前鼻韵母in、un、ün 3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uan yin、yun。(2)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略规则。(3)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韵文,了解看图时的方位顺序。看图读儿歌。
教学重点:前鼻韵母的发音、整体认读音节的识记、声母和前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教学难点:三拼音节的拼读。
9、如何教学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n yun,可以同前鼻韵母iu ün进行比较,以加强记忆:(1)yin和in yun 和ün读音相同,可借助in ün读整体认读音节yin yun.(2)字形相近。整体认读音节yin yun 前面都有大有,iu ün前面没有大y.yun中的ü的两点省掉了。(3)用法不同。整体认读音节是独立的音节,不再和其他声母组成新的音节,必须和声母一起组成音节。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n yun,可以让学生在五个前鼻韵母中找找他们的“孪生兄弟”,说说为什么,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识记yin yun.10、“ang eng ing ong”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什么?
教学目标:(1)学习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学会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3)认识9个生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
教学重点:后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
教学难点:enging的发音和三拼音节的拼读。
11、本单元的识字教学应注意什么?
(1)“ai ei ui”和aoouiu的教学认字可结合句子、儿歌的教学进行。(2)ie üe er的识字教学要结合语言环境随句子、儿歌进行,并尽可能与熟字连成词,通过读词语加深记忆。如,家(大家、小家);河(小河、河水)。
(3)“an en in un
ün”的教学要发挥图画的提示作用,从图入手,把字的认识与事物、图画、韵文结合起来。
(4)“ang eng ing ong”的教学可以在学生学习短文、儿歌的过程中进行。
第五篇:单元集体备课
苏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一专题一集体备课
时间:2011.8.25下午 地点:学校集体教研活动室
参加人员:杜建海、秦荣平、王永杰、赵鹏连、曹海瑞、闫永霞、韩平、郭继全
组织主备:秦荣平记录人:韩平
活动内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专题一集体备课
模块一初备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 本文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3、了解词的有关常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有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二、背景介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诵读欣赏
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 长沙》,听朗读录音。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遍”“漫”“争”“击”“翔”字,体会其作用,抓住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如“独”“立”“洲”,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全 词作用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力求背诵全篇。
(二)整体感知
1、思考: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
讨论、明确:
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四、再读课文,诗歌鉴赏
(一)写壮景,抒豪情
1、研习“湘江秋景”图(“看”字所领的7句)提问: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呢? 明确:远眺: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静)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2、研习“中流击水”图(最后三句)
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二)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2、“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 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3、“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与明处对比
4、“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三)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四)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沁园春 雪》,《沁园春 雪》上阙描绘北国风光,下阙评古论今,抒发壮志豪情。
五、赏读结束
放投影片毛泽东诗词手迹,听配乐朗诵带。请朗诵水平好的同学朗读全词,要求读出感情。组织小组交流,加强感受。附:板书设计
相信未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语言,把握诗歌主旨。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遣词造句的艺术,培养独立鉴赏新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相信未来》,体会其中所蕴涵的青春忧伤和对美好明天的不懈追求,培养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热爱生命,追求真善美。
【重点、难点】
1、通过解读朦胧意象,把握全诗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新诗鉴赏能力是重点。
2、初步理解自由体新诗的一些写作技巧是难点。【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 品读 诵读 讨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幻灯片打出如下字幕】 请相信,青春是一首诗 【齐读】 【师】请相信:
【生】青春,是一首美妙绝伦的诗!
二、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PPT投影】 【写作背景】
三、诗之美味在于读【幻灯片打出如下字幕】
1、自由读【可反复阅读自己喜欢的诗节】
2、配乐读【可只读前三节,也可读全诗】
3、全班读【限前三节,注意停顿和重音】
4、名家读【不看教材,全心投入倾听中】
三、揣摩语言、意象
4、自由阅读第一至三诗节,找出诸如“蜘蛛网”、“炉台”等诗歌意象,结合诗句,说说某句或某段,诗人想要表达何种情感?在今天读来,这种情感有普遍性吗?
【明确】
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5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的 第6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四、好诗不厌百回改【幻灯片打出如下字幕】 【改写】有人认为,全诗的第四至六诗节,“不太像诗”,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请大家讨论:
不同意,请说明理由;
同意,请大胆修改,并说明理由。
注意:不要改变诗歌的主旨以及情感基调。
五、结语:请相信,未来是一首诗【PPT投影】
无论高考写作是否“诗歌除外”,别忘了,要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诗心!要相信诗歌!
无论人生之路是平坦还是崎岖,别忘了,要持久拥有一种乐观的心态!要相信未来!
【齐读】
相信诗歌,相信自我;
相信社会,相信生活!
模块一讨论交流
杜建海:本板块选择了一组吟唱青春的诗歌,让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青春旋律的歌唱中,礼赞青春生命,体验青春激情,明确青春使命,实现精神的成长。应该指导学生富有感情的吟诵、积极的思考和主动的体验,应该在阅读鉴 赏中,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王永杰:要能够结合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理解并说出这组诗的主要意象和思想感情;说出自己对青春的理解,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性。理解《沁园春•长沙》创造的雄奇壮美的艺术境界,能说出雄壮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理解概括《相信未来》所表现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赵鹏连:还需要了解有关作家作品以及词和新诗的基本常识,积累整理一些词语,如百舸、寥廓、峥嵘等。本板块应围绕“吟诵”“思考”“体验”展开活动,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体验。
曹海瑞: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朗诵诗歌能够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吟诵,就是要以恰当的声音形式表现诗歌内在的情感旋律;思考,就是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体验,就是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对青春的认识。
闫永霞:在具体教学中,要分析相关作品的内在情感旋律,把握诗歌的意象,这有助于加深理解诗作内容,有助于寻找传达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音形式。
韩平:另外,朗诵要防止纯技术性指导的倾向,也要反对任何形式主义的表达。课堂上既要听学生怎样读,也要让学生交流为何这样读,并把二者的统一性作为评价的标准。郭继全:诵读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分组朗读、朗诵会等都可以采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面向群体朗诵的机会。教师应该参与诵读活动,引导学生总结诵读的心得。
模块二初备 十八岁和其他
教材研究
《十八岁和其他》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向青春举杯”这个专题里的一篇文章。它是台湾作家杨子在长子东东十八岁生日来临之际,以自己深刻而具体的人生感受,围绕十八岁所关涉的人生话题而作的一篇散文佳作。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在学习方式上需采用教科书建议的“活动体验”;同时编者的意图是想利用这篇课文创设两代人对话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以自我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与同学、教师、父母进行交流,加深对青春、人生话题的感受与思考,从而促进精神成长,完善自我人格。基于这三方面的考虑,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分组交流,重点探讨;借鉴吸收,课外延伸。切实地将自主与合作、整体与部分、课 内与课外有机地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把握书信体文章的行文方式和语言特点。
2、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青春、人生的思考与认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父母对渐渐长大成人的子女的一份特殊的爱。
2、正确处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理性认识读书的苦与乐。
3、学习谈话式的行文方式以及运用小标题来组织文章结构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激情导入
十六岁是花季,十七岁是雨季,那么十八岁又是怎样的季节呢?当十八岁生日来临的时候,你想收到怎样的礼物呢?是一款时尚的MP3还是一双高级的运动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一位父亲在长子十八岁生日之际,送给儿子的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封充满关爱的生日贺信。这便是杨子先生的《十八岁和其他》。(板书课题和作者)2.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其目的在于通过柔和的音乐、动情的朗读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3.概括说明课文四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二、分组交流,重点探讨
1.教学过程
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围绕教师提示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组内讨论时,要求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用记录关键词的方式写下相关的讨论内容。教师在学生讨论时,需倾听学生发言,并就一些问题给予相关指导。然后全班再就某些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探讨,真正做到师生、生生的信息互通、观点碰撞、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问题设计:
第一部分:
(1)面对步入十八岁的孩子,作者的心情是怎样?文中哪些语句表明了他的心情?
明确:
文章第一部分有三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表达了作者一份特殊的心情。
第一段:矛盾、失落的心情。即“孩子长大了”的欣慰与似水流年的迷惘相交织。
第二段:担忧的心情。怕因自己的不经心或任性等,给 孩子造成伤害。
第三段:高兴、满意开怀的心情。即“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了”。
第二部分:
(1)作者认为造成两代人矛盾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怎样的解决办法?
明确解决办法:①孩子们要避免受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影响,避免轻率地对父母下评判。②父母要更新思想,追上时代的步伐。③双方要像朋友般把问题摊出来谈谈,共享喜乐,分担忧愁。
(2)在生活中,你们是否与父母发生过矛盾?当有了矛盾后,你与你的父母又是如何处理的?
(3)朗读第二部分的第三、四段。如果将它改成:“我有错误,你也有许多错误,你必须在踏进反抗的年龄时,不要受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感染,不要摭拾一些概念、术语、不要轻率地对父母下判断。……你们兄妹必须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你觉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第三部分:
(1)在孩子面临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时,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2)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谈一谈你读书的苦与乐,想一想读书的苦和乐一定是对立的吗? 第四部分:
(1)作者对步入十八岁的孩子提出了哪些希望?
(2)在第四部分的第一段中,作者用“十八岁使我想起……使我想起……”这样的句式表达了他对青春的感受。你们能否也仿照上面的句式,写一段话来表达对青春的理解呢?
(3)读完全文后,你能否总结出这篇文章的行文方式和语言特点?
我的四季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总体把握文章的思路,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
2.体会文中形象、生动的词语及富有哲理的语句,从而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在充分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生命四季”的深刻寓意。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人说人生像一本书,从第一页写到最后一页;有人说人生像一部影集,满载着不同生命阶段的照片;有人说人生像一台戏,没有彩排,一开始便是正式演出;而在女作家张洁看来人生如同一年的四个季节,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张洁的《我的四季》。(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介绍作者
三、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张洁的《我的四季》。(朗读后,可以适当提示一些值得注意的字词)
四、在朗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①文章开始就以“生命如四季”点明题旨,那么春、夏、秋、冬各用来比喻人生的那些时期?
②作者给“四季”赋予了深刻的含义,结合文章的内容,思考每个季节各自有怎样的生命特点?作者对各个季节又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前后左右小组讨论,填写关键词完成表格内容,然后我将请同学发表意见。
个性解读: 这篇文章中有不少富有生活哲理的句子,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请同学们划出自己喜欢的、有所触动或者启示的句子,然后前后小组彼此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读后又有怎样的启示或共鸣,之后向全班做汇报。(如果时间来不及就不讨论,思考几分钟直接请同学发言。)
五、经典语句揣摩: ①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作的土地。
②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决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③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④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⑤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者是不值得。
(这五个句子最好都要得到解读,如果在课堂上未能完成,可以将部分留为学生的家庭作业。)
朗读:我们对张洁《我的四季》基本上有了一个较深刻的理解,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想请同学来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朗读的时候,注意体会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将自己的理解融入朗读之中。
六、教师课末总结。
模块二讨论交流
杜建海:学习要求上,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十八岁和其他》一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够说出 《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哲理、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王永杰 : 根据教科书编写的意图,《十八岁和其他》主要用来创设两代人对话交流的平台,期待用这一材料引发家长的共鸣,引导学生以自我经验与文本展开对话。
郭继全:促成两代人就青春与人生的有关话题,真诚、平等而深入地交流,进而使学生获取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赵鹏连:《我的四季》也可以安排在课外阅读。应避免用“文本研习”的方式组织教学,对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解读,想想自己对这些句子所蕴含的人生道理的真切体验。
曹海瑞:作为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两个方案中的“专题讨论”对加深理解、感悟有着重要作用。
韩平:教师组织“专题讨论”要预留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发言,必要时可以要求按讨论题目写出发言要点。
闫永霞:采用多种形式,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将小组讨论的要点向全班报告、交流;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全班交流,都要求记录发言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