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综合论文调控教学行为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落到实处[精选]

时间:2019-05-15 02:5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综合论文调控教学行为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落到实处[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综合论文调控教学行为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落到实处[精选]》。

第一篇:高中综合论文调控教学行为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落到实处[精选]

调控教学行为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落到实处

摘要:《化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新课程理念。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利于多层次、多渠道地实施“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学生的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必须通过化学教学行为的合理调控与学生自身的需要相结合起来协调一致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关键词:科学素养;实验教学;探究教学;创新教学

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思想对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作用愈来愈大。事实证明,要增强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离不开对每一个公民所进行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小学正是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纵观近年来各地高考试卷大部分试题都力图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学科知识的考查中,试图直接生硬地考查科学素养的试题已不多见。2008年实行新课程高考的第一年,在化学高考试题中,无处不体现科学素养这一主题。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今天,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是“科学素养”[1]呢?它的最基本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念、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掌握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对事物所做出的各种解释的能力和相关决策的能力等。

多年来,旧的化学大纲中的课程目标是按照基本知识、能力、态度的顺序排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被认为是课程的“重中之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把对学生的“双基”教育看作是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没有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然而,令教育者困惑的是科学素养不是一个知识点,教师讲了学生就会了,可操作性有一定困难。科学素养用化学术语说它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它的培养应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多思考、多探究、多实践、多总结,按照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经多年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去进行尝试:守住“实验教学”主阵地、开拓“探究教学”新领域、释放“创新教学”核动力。

一、守住“实验教学”主阵地 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化学的灵魂。可以说,搞好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同时,通过自主的探究、动手实践,体验和感悟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勇于创新等科学素养。但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就可将更好发挥“实验教学”主阵地作用了。

首先,教师要规范操作演示实验,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补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同时,也诱发、拓宽、深化了学生的思维;其次,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尝试探究性教学,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它们独立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再则,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确了实验改进的必要性,更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精神和能力。还应强调的是科学课应无课内和课外之分。除了利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外,还可使课外家庭小实验来发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课外小实验给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内化过程,内化过程是学生内部因素起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亲身实践的过程,能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选材、自己实验、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动手、动脑、创新、创造的能力,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就有助于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观点、信念、判断和评价,有助于他们科学素养的快速提高。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涉及到“压强差实验原理应用”,如果教师是采用传统教学形式先介绍原理,再演示实验,归纳实验现象,这样的教学程序,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还会产生很多的疑问,且只能死记实验现象,由于此原理的应用相当广泛,若再遇到同类型的习题,学生很容易又会答错,这样一节课可谓无“有效性”可言了。若教师精心设计准备,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主阵地作用,可能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如上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准备生活中有关应用压强差的实例(课外小实验形式),同学会热烈的相互讨论研究,还有的同学可能请教物理老师等。上课时,很多同学拿来了气球充气泵,有的拿来了带吸管的牛奶盒(软包装),有的准备了喷雾器等,教师将上述物品原理与同学们一起做了汇总整理,学生们都非常轻松的明白了压强差的原理。此时,教师将化学实验室中的有关喷泉实验的设计介绍给同学们,是以双孔塞配胶头滴管装置而引发压强差,从而形成美丽的喷泉(演示实验)。接下来,请同学们讨论能用哪些方法替代此套装置也有相同的实验效果?同学们很快就会利用课前教师介绍的产生压强差的原理,并结合自己带来的实物,想出许多方案,经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汇集了许多方案,如有的同学选择下面是一个塑料瓶注入反应液只用一个导管与烧瓶相连,通过挤压的方法达成实验效果;有的同学也想到利用热胀冷缩的方法,在烧瓶上升温,使气体膨胀入反应液,导致压强差而形成喷泉等许多方法,其中难免有些方法雷同,但每位同学都在积极思考。接下来,请同学们课后利用研究课的时间进一步对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究来自己证明方案的可行性(探究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或给学生提供一些复杂实验装置图请他们说出检验气密性的原理等研究性课题。

学生在实验的氛围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效的获得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素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这种既紧张又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开拓“探究教学”新领域

“探究教学”[2]能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探究科学的过程中,能动地获得科学知识,把共有的科学知识转变为“个人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笔者实践,这种教学行为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结合新课程提供的“自主、合作、探究”新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开拓“探究教学”新领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首先,要求教师教学时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科学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这就是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能观察与实验的“条件”,让学生经历科学观念、概念和规律思维的过程。其次,“探究教学”不仅重结果,而且更重过程,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与人类科学探索过程及发展在本质上是基本一致的,要让学生能大致经历科学的探索过程,不仅如此,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全体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最后,要突出强调学生要有“实践意识”,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知识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人才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实事求是。还要指出的是科学探究是“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并不是非要“动手”才算探究教学,强调“动手”的学习活动,不一定是获得科学认识的唯一途径,其他如书本、文章、因特网上的信息以及社会实践和访问,都可引发科学探究活动。

在进行高二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节教学时,可以选择实际问题情景如无锡市2007年5月底蓝藻大爆发所引起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导致全市人民饮用水困难的局面为引导展开教学,为学生构建一个现实情景,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探究是与我们生存密切相关的话题,希望每个同学都来出谋划策,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教师可将学习内容按教学层次的不同,结合不同的学习方式灵活开展教学,如第一阶段可利用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弄请不同水的区别、净水一般方法及污水处理所采用原理是什么有什么不同,每种方法最后实现的目的是什么?第二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探究每种净水方法及污水处理教材上未介绍但利用我们所学知识还可以选用其他替代物质有哪些?并评价各自的优缺点。第三阶段开展合作学习将学生分组,要求他们汇总水的净化及污水处理的一般步骤、每一步的原理(包括替代物质或方法)、净化发展趋势(按提供方案合理和可行性进行评估)以上三个阶段均安排在课余时间完成,但一定要选择学生学习任务相对比较轻松的时期布置,还应提供必要社会实践场所,结题时间规定在三个星期左右。教师还可以“锦上添花”,告诉学生:“每一届我们都要组织评比,记录在课题探究中成绩优秀者的方案和姓名在校史上”。为使“探究教学”效果更进一步,教师必须作好课后评估工作,以确认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素养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具体可以这样操作,定期组织小组相互交流、互通信息、互补资料、互相促进;教师加强对学生研究进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分析已获得信息,帮助学生将资料分类整理,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帮助他们培养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科学探究和相关决策的能力等科学素养。

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时,使他们在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对本节教学内容印象会相当深刻,加强了学生的社会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同时,还培养研究自然所需要的探究能力,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真正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

三、释放“创新教学”核动力 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创造”同义与“创新”[3]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主要是指科学家、发明家和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它指的是对人类社会和其他人来讲未必是新的,但对自己来说是初次进行的、新的、前所未有的。中学生的创造主要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去搞发明创造,而是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因此,中学生的创造主要是自我实现的创造。与上述两种途径相同,笔者同样要谈谈这种教学行为操作时的相关事项以利于真正有效的释放“创新教学”核动力。

首先,让学生在平时化学学习中就逐步学会科学研究和科学创新、逻辑推理的一般方法,明确实验是科学推理的重要手段;其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创新的前提,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搞“满堂灌”,教师的讲解不能过细,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空间。再则,教学实行开放式,不搞“一言堂”,提倡教学互动,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开展讨论和争辩。最后,应帮助学生建立宽广的知识面,开展丰富的化学课外活动,如小试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参观工厂和实验室,增强学生的知识积淀,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积极的科学态度为随时开展的“创新教学”作好各方面的准备。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记着亚里斯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以一道看似很复杂的题目切入,就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再经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后,让学生自己解决这道题,使他们在体会到求知乐趣的同时,还可以领会到拥有创新思维后的科学探究其实并不难,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渴望。当然在“实验教学”、“探究教学”中会有更多机会释放学生的创造力,只要教师善于捕捉、引导,这不仅为我们的学生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为人类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不断地创造着条件。这样,我们的学生将有充分的精力把自己的知识、智力用于各领域的创造,会把人类的文明像“核动力”一样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别林斯基说过:“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的手中。青年人往后的一切发展成就,直接影响他的,都以过去各种原始印象,起着强烈的 作用。”由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教师的作用有多么重要了,现代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为“终身学习”准备的教育,其中科学素质的教育又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也正是教师,依赖于教师的先进教育观念和教师的强烈奉献精神,那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就应该在充分挖掘教材、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加强有效的科学素质教育进行不断探索,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化学课程标准》解读[J],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30).[2] 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化学课程标准》解读[J],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114).[3] 蔡日增.《创新原理与方法》[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第二篇:培养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论文

培养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论文

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这是当代社会发展对每个人提出的新要求。我国经历多次对教育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教育改革,都包含了对科学素养的追求。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培养科学素养。但我国在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揭示这些问题,探讨其原因,提出改善科学素养培养的建议,是当前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紧迫问题。

1.树立正确的学生科学素养观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结果,也是人类本质力量的自我印证。科学是以人为依托的,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也就是从科学角度对人自身素质的一种认识。科学素养,就人的精神而言,是一种内心自由的精神,表明人在处理与他者的关系上,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由的;就人的行动而言,表现为人的创造性,人在行动中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因此,内心自由精神和人在行动上的创造性实际上是同一个事物的两方面。只有创造,才有自由;只有自由,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以科学文化为材料来培养学生内心自由的精神和行动上的创造性,而不是让学生臣服于科学。

2.树立恰当的知识观

尽管后现代主义对科学主义的知识观进行了解读,但从学校教育角度来说,必须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知识观,它至少包括如下三点:其一,知识是人们经验的总结。

这种经验既可能是人们解决生产、生活中具体问题的经验,又可能是人们观察事物得出的经验;因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都有产生知识的可能性,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其二,知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只有在活动中通过与对象的相互作用才可能产生知识,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每个人的创造性只能表现在活动中。其三,知识具有视角性。它是与问题相联系、从某个视角得出来的一整套方法体系,掌握知识就是掌握与某个问题相关的一整套方法系统。因此,培养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培养初中学生创造新的方法系统的品质。

3.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素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才有可能指导学生通过科学研究式的学习形成自己的科学素养。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应实现两个转变:其一,从专业型教师走向综合型教师,实现文理兼顾;其二,从教学者走向教育者,从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教师要实现这两个转变,必须要走研究型教师之路。通过研究论文发表www.xiexiebang.com,使自身得以成长,在内心自由与外在创造性上都有新的发展,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4.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养成的。学生没有一定自由度的活动,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科学素养。因此,学校应建立一个人才选拔与学生发展相结合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创造性地尝试错误;教师也应从注重活动结果转变为注重活动过程,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简而言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需要付出大量劳动的过程,它既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又是学生亲自钻研的过程。学校教育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教育行为,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形成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第三篇: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对于很多科目的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保障学生对于各个教学知识点有良好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研究能力也应当成为课程教学的一个目标,这对于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很有帮助。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于学生教学主体意识的激发,并且要给学生的思维锻炼与能力提升提供更多机会与平台,这样才能够推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构建。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研究能力

科学素养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有效的积累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方法的选择,首先要深化对于学生问题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较好的问题研究能力,才能够对于很多问题展开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这是学生科学素养能够形成的基础所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要将知识的讲授更多地转换为学生自主实现的知识探究与获取。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研究的乐趣,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与深化。例如,在讲“参考系”时,为了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路边的大树、奔驰的骏马、飞流而下的瀑布、川流不息的车辆。汽车里面有一个乘客问:“我动了吗?”司机说:“你没动。”而路边的行人说:“你跑得真快。”我提出思考问题:乘客到底是运动还是静止呢?然后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仅为知识教学形成了铺垫,学生的思维也得到激发。又如,在讲“加速度”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飞机起飞、火车出站、运动员起跑、老虎突然去追鹿、汽车刹车等。让学生观察速度是否变化,变化快慢的程度是否相同,列表把初末速度对应时间填在表中。让学生回答,然后对比速度,进而引入加速度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更加生动直观,学生的思维也能够活跃起来,而且能够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打下基础,提升教学效率。

二、深化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深化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这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很有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时应当掌握基本的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也是对于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锻炼。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于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要透过良好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展开对于相关问题的独立思考,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牛顿管实验,并且自己设计相关实验过程。有的学生设计的实验过程如下:不抽空气,观察现象;抽一部分空气,观察现象;抽成真空,观察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先猜测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发现规律。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研究问题的有效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研究问题的一般思路与展开模式,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知识生成的过程和来龙去脉,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探究能力,促使学生理解与掌握这部分知识。

三、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物理知识并不是孤立于生活而独立存在的,教师要深化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能够发挥的效用。古今中外的众多科学家都在不断利用物理知识来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这不仅是物理知识价值的体现,同样能够深化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并且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式。这不仅能够促进知识教学,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讲“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时,对于常规能源及其保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首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学习了解我国的能源储量与利用情况,让学生记录分析家里常规能源的利用情况,估算出一个县城里能源的利用情况。其次,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节约能源。最后,引导学生调查社会上工厂里的能源利用情况,哪些地方存在浪费现象?可以采取哪些节约措施?在一系列的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学生不仅对于能源的利用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学生头脑中节约能源的观念也在逐渐形成与深化。这种理念同样是科学素养的一种良好体现。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对于很多问题展开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同时,教师要深化对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对于很多问题有更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此外,教师要深化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能够发挥的效用,这不仅能够促进知识教学,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

第四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关注物理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关注物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目标就是学习物理核心概念,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由此可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新课程理念是不仅关注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物理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是高中物理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

一、科学素养的界定

科学素养是指:具备并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知识做出有关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决策。(美国2061中提到)高中物理课程中的科学素养包括: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方法、物理能力、物理思想和物理科学品质。

二、关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对物理学进行认识的过程,因此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每一过程,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的崇高使命。如何做到关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呢?

1、关注学生参与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应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和物理学习的全过程中去,养成认真观察实验,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同时不断提出自己的疑问的学习习惯。高效率的物理教学必然是通过课堂教学内容和物理问题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逐步内化和领悟物理实质,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学习和研究物理。所以我们应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物理的过程,充分利用物理内容不失时机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例(1)一个原长为L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着。今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挂在弹簧的下端,用手托住物体将它缓慢放下,并使物体最终静止在平衡位置。问在此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如何变化?此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学生很难入手,于是我们发动学生讨论,观察演示实验,把它和不用手托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功和能的关系,什么力做功改变动能,什么力做功改变机械能。如何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去思考?用什么方法?如果我们能够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认识过程、反思过程和总结提高过程,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及成因,就能适时地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2、关注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内化提高物理能力的一个过程。关注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如何独立思考,应用正确的思想方法,遵循物理内在规律,选取最合理而高效的手段来解决物理问题,这个过程对培养学生物理能力和物理思想至关重要。要解决一个物理问题就必须理清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通过分析和判断确定用什么物理规律来解决,因此物理问题要按照合理的顺序来分析。第一步是边审题边画草图边标出关键词,把数据标在图中相应位置,分析物理过程还原物理情景,关注每一个细节和隐含条件。第二步是选定研究对象,对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物理过程分析、受力分析以及问题特点确定要选用的物理规律。第三步选定物理状态或过程,根据物理规律列方程或方程组,将物理问题变为数学问题。第四步解方程并加以讨论,从数学问题仍回到物理来理解方程的根的物理意义。一般来说一个物理过程(或一个物理状态)对应一种物理规律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例(2)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1

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多大?此物理问题涉及两个状态一个过程,根据两个物理状态的受力情况可以列出两个合力等于向心力方程,再根据动能定理列一个物理过程的方程,三个方程联立即可。关注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了解学生学习物理时的困惑,引导学生高效而规范地分析物理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有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3、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品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将科学探究引入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让学生模仿和经历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探究自然规律时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

①关注学生提出物理问题、从猜想到假设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问题意识。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创设物理情景-引出矛盾与困惑,由学生(或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猜想到科学假设这一过程,学生要经过大量的反思与辨析,其间要用到许多思维方法:如直觉思维,类比思维、归纳思维等。同时要能够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演绎。如果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分析过程和思维过程,适时加以引导、激励和归纳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问题意识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比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它与力、质量、速度、物体的形状和体积等因素有关,如何从一般猜想发展到科学猜想需要教师适度而有效的引导(追问、点拔、实验和推理等),学生的思考与判断。关注这些过程比得出结论更为重要。

②、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科学探究的核心是物理实验设计的思想方法,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如微小量放大法、替代法、比较法、转换测量对象法等。同时要关注和思考每一个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大胆地设计实验,教师要关注学生设计的过程以及全班的比较、分析和判断,鼓励学生的创新设计,引导学生体会各种实验设计的思想,比较各种实验设计的优劣。通过实验设计锻炼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比如要测定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学生设计了近十种实验方案,经过分析和比较,同学们对实验设计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要敢于创新,敢为人先。

③关注学生实施物理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关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误差分析的过程,不仅能够适时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比如学生在做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的探究实验时,发现有的小组动能的增加和重力势能的减少基本相等,有的小组相差很大,有的小组动能增加大于势能减少,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关注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娴熟应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数学不仅仅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对学习物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关注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学会用数学观点来分析物理,用物理观点来应用数学,做到数学与物理的融合。许多物理题目用数学方法和观点来解决,然后又用物理观点来分析,可以达到对物理问题更加深刻的认识。例(3)一小球以初速度V0=20m/s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小球能到达的最大高度?可以由公式y=20t-gt2从数学角度用二次函数求极值;也可以用判别式=0来解决;还可以用v-t图象来解决。如果从物理角度来看用最高点速度为0求出时间,也可以用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来解决。通过比较学生对物理实质理解更加深刻到位。只要做到数学思想与物理思想的融合,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涉及诸多的自然学科,但我们如果有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意识,我们就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很高科学素养、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的人才。

[参考书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四大支柱》---------余文森 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年9月

2、《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

3、从猜想到假设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假设----史硕阳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9年8期

4、高中学生物理问题意识的缺失与对策------孙福如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9年6期

5、中学物理(学科素质教育丛书)--------阎金铎

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年8月 31999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学校和家长都开始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课程,日益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推崇,良好的科学素养也是学好小学科学的关键。本文主要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是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课程,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最紧密的学科。良好的科学素养有助推动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主动探究科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慢慢进行。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小学科学老师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也为学生日后科学学科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是科研研究的第一步,古今中外,有无数的科学成果是通过仔细观察科学现象发现的,观察力也是科学学习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比如,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现象受启发而发现的,傅课通过观察简单的单摆现象发现地球其实是自传的。良好的观察习惯,不仅有利于小学科学的学习,还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的意识。例如,在教学《校园的植物》这一节时,可带领学生去观察校园内的各种植物,包括大树、小草、花朵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植物的世界有初步的了解,方便日后的深入教学,如下一节《大树和小草》及最后一节《植物的共同特点》,就可根据学生的观察来开展教学;而对于《观察水生植物》这一节,由于校园内没有这个环境,科学老师可准备一个养了水草的鱼缸,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也可让学生在课后回家自己观察,有条件的还可以带学生到自然水域进行观察。同样,《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章的学习也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来学习。

二、培养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科学教育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通过发挥创造性思维去探究科学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唯有如此,科学教育才能顺利进行。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小学教育过于重视考试科目的学习,而忽视了小学科学的学习,虽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科学得到了重视,但教学方式不合理,未能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另外,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教育也忽视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没能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现阶段,我国小学科学的教学,大都是通过语言讲述或演示实验将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算是实验课,学生也大都是按照老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机械地进行实验,完全没有发挥探究性思维,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科学老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习惯,遇到问题,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等待着老师的解释。比如,在学习《我们看到了根》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植物没有了根还能活吗?植物的根是否会喝水?遇到这类问题,学生应该首先独立思考这些问题,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来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一开始就向老师求解问题的答案。当然,这也并不意味老师不管学生的学习,而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予以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三、培养学生提出质疑的习惯

问题意识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科学成果也是通过提出问题,然后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的,问题意识是科学创新的前提。为此,科学老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下学习,敢于提出质疑。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怕被老师和同学笑话,这就需要老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比如,在教学《金鱼》这一节时,可为各学习小组准备一个小鱼缸,里面放几条金鱼,为学生创设好问题情境,让他们通过观察后提出问题。

(1)为什么金鱼在水里不会死?

(2)金鱼吃什么

(3)金鱼在水里游动时为何要不停地摆动尾巴?

(4)为什么水会变浑浊?

在提出这些问题后,老师要及时予以鼓励,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或是通过分析来解决问题,如果问题实在太难,老师可对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即使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似很幼稚,老师也不应嘲笑他们,否则会打击他们的自信。

四、培养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察习惯、探究习惯以及问题意识,还需要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的习惯。不少小学生喜欢“动手”却不喜欢“动脑”,事实上,“动手”知识一种手段,将“动脑”和“动手”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教学《磁铁有磁性》时,可让学生先动脑,思考磁铁为何有磁性,可吸附那些物体等问题,原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来验证这些问题。总之,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直观重要,小学科学老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观察习惯、探究习惯、质疑习惯和动手动脑习惯等。

参考文献:

[1]雒鹏程.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改革与开放,2009,09:133+135.[2]刘艳荣.在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70.

下载高中综合论文调控教学行为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落到实处[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综合论文调控教学行为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落到实处[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论文

    摘要:科学素养培养要依靠科学课堂上开展的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的,摆在我们每一个科学教师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上构建出一个个高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小学科学......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川省兴文县富安小学 杜开永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基本理念之一。“生物学素养”主要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经历探究过程_培养科学素养000

    2012年论文评比浅谈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单位:文昌小学 教师:葛永霞 时间:2012.2.12 邮编:073100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

    企业管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论文(范文)

    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在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及时迅速的作出判断,对事件进行有效及时的控制,这是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企......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随着再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全面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师所肩负的使命就是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

    健美操教学中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调控论文

    论文摘要:分析了健美操教学中大学生产生拘谨及胆怯等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如何克服和消除学生这些心理障碍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学中保持积极自信的心理情绪,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

    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热爱学生,投身于学生之中,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在多年从事大学辅导员期间,我尽心尽责地做好辅导员的每一项工作,捧出一颗真诚的心,奉献一份诚挚的爱,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