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作文批改方法
浅谈小学作文批改方法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小学作文批改方法。语文教育学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语文能力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对学生来说 ——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另一方面,这项徒劳无功的劳作,又是语文教师繁重的事务,一叠叠作文簿像一座座山,压得教师“苦不堪言”。改变这一现状一直是人们企求而未能得到的。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其实,笔者以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 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我认为最可行有效的手段就是强化作文批改的艺术传统的作文批改,不是“徒劳无功”,也只是“低效劳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对作文批改进行改革,必须彻底改变传统观念,改变教师因包批包改而挤掉其他教学工作的时间,造成时间少,课备不好,教师教不好,学生学不好,结果作文写不好,老师批改的时间更加多的恶性循环,必须把语文教师从低效劳动中解放出来,必须改革作文批改方法,下面是我的几点批改方法:
批改要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所以 “批”重在发现问题,是检查、评定、作出判断。教师的“批”是非常重要的,“批”里面有许多学问。学生改得结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批”得是否准确。这就要求教师讲究“批”的方法。
1、多就少改
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尊重小作者的原意,遵循“多就少改”的原则。批语一定要精当,务求有启发性和导向性,三言两语,切中肯綮,指点迷津,使学生有所知,更有所悟;改笔一定要惜墨如金,多就少改,决不能越俎代庖,按自己的喜好,用“高雅”的改笔来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硬去拔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样每篇改动不多,学生打开作文本,所见的是万绿丛中点点红,他们就会对教师的批改、点拨情不自禁的赏析,从而受到熏陶启迪,获得深刻的教益。斯霞老师改学生作文的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斯霞老师教一年级的时候,一次有个学生写了这样两句话:“今天,有一些法国的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阿姨都是女的。”斯霞老师说:“按我们成年人来说,‘阿姨都是女的’这句话应该删去。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他的一个新发现。他还要把这个意思告诉别人,这句话就是他要表达的意思。”
2、鼓励为主
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过程。当学生辛苦创写的习作得到肯定时,他们就会产生愉快感与成功感。这种积极情感将促使他们快乐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事实上,我们的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重批评、轻表扬的现象却仍普遍存在。发现了问题给予批评,在教师看来似乎挺“客观”,对学生而言却是无情地鞭挞,他们可能因此而失去作文的兴趣与信心。因此,我们要毫不吝惜地把真诚的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进步,也要加以表扬肯定。当然,这也是并不是说对学生作文中暴露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而是从“建议”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看了 表 扬信心倍增,读了批评也能受到激励。就如我班陈鹏 同学的作文从未超过百字,且语无伦次、书写潦草。在作文《难忘的一件事》开头,他却写下了这样优美的语句:“往事多像夜空中可爱的小星星,让我数也数不清,但那颗最亮最亮的,却永远记忆在这的心中……”尽管以下的文字仍让人不敢恭维,尽管这句开头可能是“借鉴”而来,我还是表扬了他,在眉批中表达了我的高兴与期望。陈 鹏 同学大受鼓舞,作文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作文也不断进步。
3、批出创新
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批改亦要体现创新性。批语中应多一些启发性语言,便于开启学生的智慧,拓宽学生的思路。批改形式除了眉、尾批外,尚可灵活地运用“剪贴比较”(剪贴同一内容的作文片段让学生自己比较)、“印花鼓励”(在优秀处印上“真棒”、“咬文嚼字大王”之类的鼓励性语词或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图像)等,作文评语大全《小学作文批改方法》
作文评价提倡“二次评价”,即教师根据学生作文水平作第一次评价,待学生修改后再作二次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样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作文的进步状况。
4、三管齐下:帮助别人,提高自己
古人云: “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须“频改”,而只有习作者本人在“频改”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由此,我们在作文批改中可以把 教师改,学生自改,学生互改,三种批改形式穿插进行,兼之以其他批改形式,慢慢地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1)、教师改,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传统的批改法,教师改过的作文不是因为学生不认真看而收效甚微吗?这得想个办法,让学生认真看。我们的做法可以是:要求学生在批语后面写出百字左右的“对教师评改的意见”来,以督促其认真看改过的作文。评改意见,要纳入作文分数当中计算。(2)、学生自改前,教师要教给自改的方法。教师要把作文批改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上,而这种自改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无数次“改”的实践中获得,在相互交流中领会。
①格式是否正确
刚开始时,我喜欢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随随便便地写,老师只要求同学们作文的格式正确,批改作文时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作文的时候要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全班任何一个人的。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错,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1.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文则为满分,然后签上批改人的尊姓大名。
②卷面是否整洁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③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挑不出来,怎么办?我们就搞流水作业:每人要批四篇文,每篇文要经过甲、乙、丙、丁4个人之手。甲批错别字六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一百字的说明书。丙发现本文错字是八个,那么甲、乙同学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一百字的说明书。学生批改之后,我还要抽查,重点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④有几处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⑤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⑥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我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⑦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一是否围绕中心。二是否符合生活实际。三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⑧看文章的结构
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⑨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他进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芦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⑩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二分。后五条要求,每条5分,不做太具体的减分规定,由批改人酌情处理。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作文批改的艺术性就尤为重要。这只是我的一点浅见,请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走到茶几边,我认出了外婆的杯子,但是哪一个才是妈妈的杯子呢?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真得太不了解父母了。当妈妈为我倒水时,我却不知她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当妈妈为我夹我喜欢吃的菜时,我却没想过他们是爱吃淡一点,还是浓一点。。。2009年到了,意味着过去一年的逝去和新的一年的到来。妈妈为我操劳了一整年,仔细想想,现在的我也应该为她做一点点事了。
于是,我决定先将茶沏好再找杯子。学着爸爸平时沏茶的顺序,我先从茶柜里找出了一罐普洱茶,再往烧水的壶里加入水放在电茶炉上烧,接着,我将爸爸已经掰好的普洱茶片拿了两片放在盖碗里,等了一会,水开了,我小心地将水注入盖碗,将盖盖上,把盖碗里第一遍的茶水滤掉,然后再次注水,盖上盖,焖一会才两手并用地将茶水倒入茶海里,因为第一次自己动手,盖碗的烫手是我所没想到的,手忙脚乱的我弄得茶几上一片片的水渍。重复几次这样的程序后,我先帮外婆倒了一杯茶,因为外婆特别喜欢喝茶。当外婆从厨房走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把茶都给倒好了,这时,外婆才告诉我哪一个是妈妈的杯子。
妈妈起床了,我双手捧着水杯送到她的面前,就像捧着一颗温热的心。妈妈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微笑,她一手接过水杯,伸出另一只手将我拉进了她的怀里,那手轻轻柔柔地在我的头上抚摸着,接着妈妈在我的脸上深深地亲了一口。虽然妈妈经常亲我,但这一刻的亲吻却最让我感到幸福。我抬起头对妈妈说:“妈妈快喝吧,要不茶要凉了。”妈妈仰起了脖子,张着嘴巴,“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大口。看她那甜蜜蜜的样子,仿佛微苦的普洱茶也是蜜一般甜。
我记得在我小学的时侯,就读过一首曹值的七步诗:“煮豆持作梗,辘毂以为汁;秸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时只知其大意,只知道曹操的长子曹丕继位,他在一些奸臣的影响下,担心他的同胞弟弟曹值篡位,便逼迫曹值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处死;结果他的弟弟就在七步之内写出了流传至今的“七步诗”。当时这首诗对曹丕也是一种极大的潮讽。
几个世纪过去了,社会和生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应该说人的素质也应有所提高;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是离不开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有人说: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是,兄弟姐妹的团结并不是真对与他人打架斗殴,在生活上,事业上应是不可或缺的照应;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可见,团结是一种力量,只有团结才有攻不破的堡垒。
然而,就在生活优越的今天,兄弟姐妹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一点利益而你争我斗,反目成仇,甚而相残;我和我的朋友在聊天时有时聊及这个问题,有人这样评论: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不顾亲情,对兄弟姐妹甚至父母于不顾,那他在这个社会上和任何人都不要谈“情”字,特别是友情。
树大分枝,各自成立家庭后,在生活中一些小事是难免发生的,但要看你怎样去对待,把金钱和利益看的太重,那麽,你就会值亲情于不顾;看淡名利,注重亲情才是做人的底线;争则不足,让则有余,在利益和金钱面前,我们何不礼让一点,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有亲情的人呢?
家和万事兴,团结是一种力量,让我们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为个人的事业、为家庭的生活、为国家的兴盛而看重亲情、友情、爱情;把金钱和利益看淡一些吧!人过留名,雁去留声,希望在几十年之后,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侯,留给后人的不是唾泣,而是美愉。
今天是她父亲的生日,她要回家和父亲一起过生日.我很理解她的想法,更理解她的思念之情.是的,她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为了子女的成长与幸福,含辛茹苦,真的的不容易.话说过来,人一辈子真的很不容易.人年老时非常希望能够和子女在一起,即使不能在一起,哪怕一个电话甚至一个短信,父母也已经很知足了.我由于长期在外,很想念爸爸妈妈.想起过去,心里真的很辛酸,父母亲为了我们的成长真的付出了很多,然而他们现在又生活得怎么样呢?想起过去的一幕一幕,我心里很难受!我很希望做做子女的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让父母担忧,这是最基本的我们应当做的事情.谈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这是一部关于亲情的影片,暂且不管故事的真实性,主要考究它的内涵.主人公齐思甜和哥哥齐忆苦、妹妹奇妙、弟弟齐天生活在一个不富裕却充满温馨和爱的家。然而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他们的母亲旧病复发,咳得吐血了。父亲背她去医院,却出了意外,他们俩都亡故了。次日,另一家人搬进了四个孩子的家。性格刚强的哥哥无法忍受这个新家庭的种种,无奈地带着弟弟妹妹离开了家。他们开始四处奔波,寻找落脚之处。当实在没有能力照顾弟弟妹妹的时候,他把妹妹齐思甜送给一对正要出国的夫妇;把弟弟送给他的舅妈一家;又把小妹妹带到一对老人家中请他们收养。他自己和弟弟妹妹们便各奔东西……20年后,齐忆苦在北京当上了出租车司机;齐思甜出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了音乐家;齐天成为东北大学学生;齐妙却当上了舞厅小姐。在北京的音乐会上,思甜蓦然回首的瞬间,音乐霎时凝固了。他们四人拥抱在一起,泪水顺着另一支悠扬的乐曲落下,听众的掌声久久不息……终于,他们有了一次永久的重逢。
齐思甜的父亲是一个音乐教师,他们一家人都生活在音乐的天堂里,这也为后来思甜成为音乐家打好了基础。父亲说:“人生路上有许多困难的事情,只要有音乐在,你的灵魂便不再寂寞。”这位父亲是伟大的,他乐观开朗,以身作则。尽管他和蔼可亲,但同时又是一个严厉的父亲。有一回,齐忆苦偷邻居家的鸡蛋,是为了满足妹妹小小的心愿。而他却因此挨了父亲的鞭子,还罚他站在雪地里很久。在父亲被分配到别的地方边劳动边教音乐时,他对这“莫须有的罪名”并没有悲愤倒下,而是瞒着家人当搬运工挨家挨户送木材,还干各种各样的粗活。他也没有一丝怨言,还对孩子说:“我没事。”懂事的孩子们也拿起了工具,帮父亲干活。他哼着小调,阳光幸福地洒在他们脸上。
可见,这位父亲是多么伟大,他以他的行动告诉了孩子们音乐的重要性及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
那么,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后来的四个孩子重逢,使他们欢聚,使他们接受心灵的洗礼?
毋庸置疑,是亲情。
寒冷的冬天,四个孩子依偎在车站。他们在为下一餐饭而担心着。“哥,我饿。”、“哥,我冷。”、“哥,我想回家……”弟妹们的话刺痛了哥哥。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让你们受委屈。”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如果不是亲情,他又何必活得如此累呢?他又怎能忘记,那一晚,父母临走时对他的嘱咐:“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生活改变了许多人和事,也改变了他们。但是,亲情是始终不渝的。最小的妹妹齐妙长大后竟成了舞厅小姐!她离开原来的家后,养父母去世得早,加上无人看管,就开始堕落下去了。她在20年后与齐思甜相遇时,大言不惭地对她说她满足于当前腐朽昏暗的生活方式。但是自那以后,她回忆起以前的一点一滴,又不免伤感和懊悔。她发现自己对不起所有爱她的人,她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于是,亲情的归来使她的精神方面的巨人复活了!她的灵魂才得以解放。
亲情给人以新生,亲情又犹如一支镇心剂。
亲情是心中的太阳,照耀着我们;亲情是温柔的春风,抚摸着我们;亲情如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们。
亲情是雪,晶莹剔透;亲情也可以是雷,惊天撼地。
亲情可以是灯,温暖柔和;亲情也可以是微弱的烛光,不亮却很辉煌。不管怎么说,亲情一定是无价的宝藏。
没有了亲情,世界变得荒芜、凄凉;没有了亲情,生命则无法繁衍后代;没有了亲情,生活就单调枯燥;没有了亲情,人间也成了地狱。
亲情是沟通两代之间思想交流的桥梁,是一条连结两颗心的纽带。“兄弟姐妹原是天上掉下的水花,谁也不认得谁。但落在地下后,结成一体,结成冰,化成水,就永远也分不开了。”
“临行密密封,意恐迟迟归”,是亲情。“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也是亲情。无价的亲情呵,愿我们在你的鼓舞下,驶向美好灿烂的明天。关于亲情的影片..我看这部影片时,心情很沉重,流泪了.我想,不论一个人的出身是多么卑微,只要我们能够记住亲情的鼓舞与期待,只要我们我们去刻苦努力,只要我们在心理上能够战胜自己,那么我们就是生活的强者!
第二篇:作文批改方法
“自主互动,赏评结合”的批改方法
一、赏读
请你大声读读好朋友的习作,看看他写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认真读一遍好朋友的习作,标出优美的段落,并在小组内欣赏。
二、赏议
1、好在哪里?可以从题目、开头、结尾、段落、词句、修辞等(先读后说)。
2、指出毛病:字、词对错?句子是否通顺?中心突出?写作顺序有条理?
三、赏语(写评语)
本着多写优点,少写缺点的原则。学生写完评语后写上自己的名字、批改的日期。
四、学生自己修改批改后的作文。
五、学生批改后老师再写评语(可以轮流抽批一到两组),老师要打等级、日期,不能放任自流。
六、可把好的作文内容汇编成作文展或上黑板报。
第三篇:作文批改方法
叶圣陶先生有句话说的好“文章要自己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俗话说“佳作常自改中来”,意思是说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自己修改不限于课内作文,要养成习惯,无论写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作文看作一种思维过程,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益的。”
十项作文评分标准及做法:
1、文面是否整洁,书写是否工整。
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美观不扣分,根据书写质量的不同(潦草、不工整)可酌情扣1—3分,每涂改一处扣1分,本项共计不超过5分,(用草稿记在旁边,以防同学查询,从而言之有据,同时也为以后内容多了,便于累计总分)。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文面整洁、书写工整,或加:文面较整洁、书写尚工整,„„欠„„,希望„„。
2、错别字及标点标点问题(主要指:。?!“”等明显错误的标点)
错别字和标点每2个扣1分,扣满5分止。批阅时,必须将错别字标出,并在旁边写出正字,同时画上 1
横线,以供作者订正参考,并由作者自己去组词。如判断错误或被其他同学发现漏判,则批阅者须写50字的书面说明(格式:关于“ ”字误判的说明,写在该生的作文本上),内容主要:从态度、文字结构、读音、对该字的理解、运用等方面找原因,从而导致了误判或漏判。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文字及标点基本功扎实、较好、尚可、注意提高、需提高、急需提高、欠佳。
3、病句的寻找
挑出病句后,必须在下面用横线标明,打上问号,在旁边写出“病”在何处?并在最后写上“病句订正”字样,以便让其本人订正,每一病句扣1分,扣满5分止。
尚通顺、欠通顺,希注意语句通顺„„。
4、看情感是否真实感人
〖友情提醒:看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能让读者感动。〗
5、中心(立意)是否鲜明、集中
中心未必就是主题,可以是中心事件或中心人物,(通过正反举例,以学生习作为例,把握标准,以此充分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表现的主题或中心不分散,始终围绕或表现一点来写,简接流露或直接表达作
者的观点或感情(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始终围绕中心)批阅用语参考格式:主题鲜明、中心突出、或尚明确、不够、平淡、希注意„„
6、选材
选材应围绕中心(主题)、符合生活实际(生活真实)、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做到详略得当。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内容真实具体,围绕中心恰当
选材,事例典型,详略得当,或尚、欠、希„„
7、结构
层次段落是否清晰,(即一段只应表达一个中心意思);②材料安排的顺序(记叙说明)是否合理;③过渡是否自然,是否前有伏笔,后有照应;④首尾是否照应
谨、首尾照应或尚、欠、希注意„„。
8、表达方式
是否符合文体要求,如记叙文应以记叙(包括描写)为主;是否符合特定要求:有的记叙文要求夹叙夹议、有的说明文要求有描写、有的要求叙、议、抒相结合(这是中考作文中的常规要求)且结合得如何?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能以„„为主,并适当与„„有机结合,使人物(中心)„„或能综合运用„„等语言表达方式,使人物(中心)„„或文中缺少必要的„„,使人物(主题)„„
9、语言
语言是否通顺,不重复啰嗦;语言是否流畅、精炼、准确;灵活运用所学的佳词丽句。用波浪线画出好词佳句,并赏析好在哪里。
批阅用语参考格式:文通字顺、语言流畅、精炼,用语(词)准确,能灵活运用所学的佳词丽句、或尚„„欠,希注意„„。
10、内容、形式或立意是否有创新。
备注:
1、要在作文最后写上你对同学作文的总评语,概括地小结优点与须努力的地方。以表扬鼓励为主,指出别人的不足时,注意用语要委婉。
2、不能在同学作文上乱写乱画,否则除写检讨书外还要帮同学另外买一本新作文本。
3、根据你的批改给所改作文打上ABC等级。
4、签上批改人的姓名和日期。
第四篇:批改作文的方法
批改作文的方法:
1.格式是否正确;
2.卷面是否整洁;
3.错别字几个;
4.有几处病句;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7.看文章的选材
①是否围绕中心。
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③是否具有典型性;
8.结构而言
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
②过渡是否自然。
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第五篇:作文批改方法交流
作文批改方法交流
2013.10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作文批改一般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作文的内容。主要是作文素材和自己在文中所持的观点、态度、情感。二是作文的形式。有字词、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准确;语言表达是否具体、流畅、生动;文章的结构、格式是否合理;表情达意的方法运用得是否得当,等等。小学阶段指导学生写作文,一般是写三个方面的专题,如写人的作文要写出这个人的特点、写景的作文一般会采用移步换景的顺序写游记、写事的作文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还有一些作文训练如写童话(想象和拟人)、续写故事情节(要符合学生认知和作者意图)、写书信、写演讲稿(格式)、写读后感(引概议联结)等,都有一定的内容及形式要求。分专题写作文,我们再批改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文符不符合题目的要求,这是大的批改标准,不能跑题咧了大调。其余的批改就看老师能否关注学生更加细腻生动的表达了。指导学生写作文,切忌大而空,小处着笔往往更见功力,如童年糗事之捅马蜂窝,童年趣事之什么等。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很多老师对待学生作文一般的做法是:全批全改,个个写评语。过去的两年,我一直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课,在作文评改上走过弯路。由于所教班级学生多,作文数量大,学校查得紧,有时不得不在作文评语上打点儿折扣,有时候便免不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结果是耗时费力,效果并不见佳。这样坚持批阅了两次,我就感觉吃不消了。怎么解决问题,发挥作文批改的最大效果?
方法一:发挥学生主动性,小组互批互改。(适用于中高年级)
具体步骤:
指导写作方法的同时就是作文的评改方法。这样,既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又解决了怎么写的难题。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在教学这一单元的时候,已经引导学生感悟作家笔下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并领悟作者是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运用了连续的动作描写。(连续运用了很多动词来准确刻画小嘎子争强好胜、富有心计、自负轻敌的特点。
《临死前的严监生》反复描写了一个经典的动作“伸出的两根手指”,四次招牌动作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守财奴的形象。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更见曹雪芹的写作功底。用了外貌描写,披金戴银爱炫耀财富权贵的凤辣子就被勾勒出来了。接着是语言描写,明着夸黛玉的标致气派,实则拍贾母的马屁;明着关怀黛玉嘘寒问暖,实则讨好贾母。一个精明有心计的凤辣子就这样现形了。
《刷子李》一文除了正面描写刷子李粉刷本领强以外,还运用了侧面描写。课文四处描写“黑衣服”,都是从一个侧面间接地表现出刷子李技艺高超。
《金钱的魔力》就更有意思了。马克吐温先生通过描写伙计丑陋的笑和刻薄的语言表现人物以貌取人、刻薄无礼、见钱眼开的特点;刻画老板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把一个在金钱面前拍马吹牛、阿谀奉承、鬼话连篇的“贪财鬼”刻画得淋漓尽致。
习作要求就是要把本单元学习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合理地运用。那在小组评价的时候,就给学生一个评改的公式——
先自评:“我描写的人物是(),我运用了()的方法,表现
出这个人物()的特点。我觉得这篇作文,我在哪一方面受到了谁的表扬(或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还有一个缺点就是()。”
然后小组轮流批阅。“从你的作文里,我感受到了谁的什么特点。我同意(或不同意)你的自评。理由是()。你的优点是(),如果再()就更好了。”
接着小组讨论推荐最佳作文,全班交流。老师根据推荐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是自己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方法二:针对性指导,精练专评。
在批改作文时,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的作文语言都是介绍性或一般叙述性语言,像记流水账,很少有同学能做到有重点地、具体生动地叙事。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的作文选材非常好,但就是读起来无滋无味,原因就是学生没有作文语言,表达能力差。对于这样的作文,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写出“ 叙事没有抓住重点,语言不够生动”的批语,那么这就等于是一句空话,对学生作文没有任何的指导作用,因为学生不知道话该怎样说。对于这一类的选材比较好,语言缺乏生动性的作文,我们应该重视好作文指导课和作文讲评课,让学生知道这个意思该怎样表达?什么样的语言才是生动的语言?
二年级起写话就有了具体的要求。可以从二年级起逐步进行作文的专题辅导,有了专题的写作,就会有专题的作文评改,针对性强,效果显著。
1、学习写人物的对话。一般有这样几种形式:旁白在前;旁白在后;旁白在中间:没有旁白。
二年级上册出现的是旁白在前和没有旁白的对话。
如:《父亲和鸟》。
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味,没有闻到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父亲又说:“听,鸟要唱歌了。”
二年级下册就出现了旁白在后和旁白在中间的对话。
如:《画家和牧童》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如:《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课只看见一个儿子。”
2、学习写拟人句。
拟人句应该是儿童最擅长的语言。在二三年级应该强化训练,指导运用这种方法。
太阳睡觉以后,灯就起床了。月亮害羞的跑到云里躲起来了。
橡皮,你怎么跑了呢?
《风 》
风最讨厌了,每次都偷偷的掀起我的裙子。然后在旁边大叫,羞!羞!羞!真是气死我了。
《螃蟹》 螃蟹!螃蟹!你为什么嘴巴吐白沫? 是不是刚刚吃过午餐,正在刷牙漱口? 是不是在流口水,想吃我手里的大苹果?
3、写观察日记。参与全过程,看谁观察得最仔细,写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生豆芽、种土豆、养水仙花;扳手腕,贴鼻子等。
4、指导写具体,写生动。
并不是成语用得多,文章就好。名家文章很少有华丽的辞藻,但表达却很贴切。成语的使用也要谨慎,能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等表达出一个成语意思的时候尽量不要用书面化的成语。
语言贵在推敲。在评价作文时,可以直接旁批“这个词用得太恰当了。”“这个句子好在什么地方”导向评价,会让学生更加关注优点,把学生带入老师希望他作文继续进步的方面。
语文教材中描写儿童生活的文章很多,但堪称回忆童年生活的经典文章要数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可惜确是一篇略读文章。作者的描述语言有灵性,孩童的心思、细腻的表达。“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借景抒发自己热爱自由的情感。这篇文章作者详略得当的写法更值得借鉴学习。萧红在园子里做了那么多想做就做的事,可唯独一件事写的最详细?是哪件?理由是什么(人物对话了,有动作了,有表情了)?“铲地”这件事写得最详细,为什么?(粮食作物养家糊口之用,被孩子糟蹋,祖父却仍笑着,体现了乐园和祖父的疼爱)还有一件事写得比较详细是——“浇菜”(有人物动作语言)
课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这样表达的用意,会对学生有一个很好的启迪作用。有了范例的引导,再去运用所学的这种详略得当、具体描写,生动的用我口说我心的写作方法
方法
三、互动对话,引导表达。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最好的方法其实是写日记。日记是学生倾吐内心的很好的途径。现在受教材体文章的影响和老师强势的指导。很多学生一写作文就是总分总,写景就是春夏秋冬,再加个“总之”,全被框架绑架了。而真正的好文章、好书读起来是没有框架的,都是水到渠成自然的文笔。日记就是让学生随着自己的想法去写。
在评价的时候可以用对话的方式交流,提前告知学生老师的疑惑一定要帮助解答,最好用以整篇日记的形式——如老师的评语“你写的这件事我没明白,我想知道事情的起因、过程或结果。”、“哦,原来这么回事!”
或者对以前的日记内容表示出持续的关注,“这几天,你没写你家的小狗,它又有什么变化了?”“你还在生谁的气吗?你俩这几天关系怎样?”
《亲爱的汉修先生》一书就是讲了在作家汉修先生的引领下雷伊最终成为小作家的故事。当雷伊第一次写日记遇到困难时,汉修先生建议他假装自己是在给某个人写信。他还给雷伊提出了10个问题,让他回答。这10个问题与雷伊的生活紧密相关:你是谁?你长什么样子?你喜欢上学吗?你有什么烦恼?等等。虽然他并不喜欢写日记,可是在写完每封信回答完了这些问题以后,他明白了日记怎么写,而且也愿意把其他的喜怒哀乐写在日记里。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帮助学生度过彷徨期,让他们知道写什么内容?改怎么去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