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纪实文本
《维护国家安全》教学纪实文本
一、教学纪实文本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方式,知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2、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
2、学习难点:如何理解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
二、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让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从而引入课题。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学习:
(一)阅读课本,补全知识:
1、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__________。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增强______________,树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2、维护国家安全,_________。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________________,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______________,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__________;既可以______、__________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______________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3、我国________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_______________的义务。
4、认真学习有关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________;
5、每个公民都应_________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________,不断增强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善于____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找出问题,可展开讨论。通过划出知识点,进一步熟悉教材。
(二)阅读课本,找到下列问题并标注出来:
1、为什么说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2、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3、怎样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三、合作探究
1、水葫芦原产于南美,大约是20世纪初传入我国。它降低水产品产量,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甚至威胁周围居民和牲畜生活用水。云南昆明市滇池内连绵一千公顷的水面上全部生长着水葫芦,由于水质污染和水葫芦的疯长,滇池内很多水生生物已处于灭绝的边缘。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至10亿元。思考:怎样避免发生类似的行为,更好地维护生态安全?
2、秦某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有一天,两个老外上了她的车,要去郊外看名胜古迹,但他俩一路拍摄的却都是挂着禁令标牌的军事设施,直至天黑才返回,并约定第二天还要用秦某的车。秦某越想越不对劲,连夜向我国家安全机关反映,结果,人赃俱获。后秦某被国家安全机关重奖。
(1)上述材料告诉我们什么?(2)秦某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3、案例分析:连云港市赣榆区渔民张某在黄海近海海域进行捕鱼作业时,从海底捞获一个不明装置,上面有清晰的外文文字。其渔民朋友万某获知情况后,认为事关国家安全,即刻向国 家安全机关电话举报。国家安全机关接报后高度重视,立即派员带回可疑装置并进行技术分析,发现该装置为国外制造和使用,并具有定位功能。(1)万某获知情况后,采取了何种方式维护了国家安全?(2)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维护国家安全?
4、材料一:小李爱好旅游,有一次在旅游过程中看到一个军用港口,就随意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很快,他就接到了国家安全部门的电话,要求他立即删除。材料二:张明周六放学回家的途中,发现某镇办企业向河中排放污水,立即拍下了照片并向环保部门举报了该镇办企业的行为。(1)这两种行为的性质是否相同?
(2)遇到类似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
5、材料一:黄某,看上去貌不惊人,原本是某涉密科研机构的一名普通职员,然而他却从28岁开始,向国外间谍机构出卖情报,数量之大、范围之广、涉密之深,令人震惊。黄某因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刑。
材料二:不久前,微信上曾被这样一段话刷屏:“不管你在哪里遇到军列、军车、导弹车、军机、战舰等军事设备,请不要拍照、录视频发到朋友圈。你的好奇和无意可能会泄露军事机密。爱国,请为国保密!”(1)材料中的黄某为什么会被批捕?(2)材料二给我们什么启示?
(3)我们应怎样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让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新知,理解掌握知识。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分组整理结论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和自己实际,讨论探究问题
四、当堂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 ②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③只要不影响自身利益就不管 ④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学生小林偶然看到一名陌生男子鬼鬼祟祟在我国某军事基地又拍照又打听有关基地的情况。小林及时将此事报告了有关部门。小林履行了()
A.依法纳税的义务B.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C.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能D.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3、某校大学生徐某被“境外投资咨询公司的研究员”收买,按照对方的要求在某军港拍摄军事设施和军舰,到船厂观察、记录在造在修船舰的情况,并将有船舰方位标识的电子地图做成文档提供给对方。最终,徐某被公安机关依法刑拘。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徐某泄露了国家的军事情报 ②徐某的做法危害了国家安全,触犯了国家法律 ③这说明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④这是一种发财致富的有效途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实践探究题
8、一名中学生在浏览国外某网站时,意外发现其所展示的中国地图上,用橘黄色标示的中国领土不完整。他当即向该网站发出电子邮件,严正指出其错误,并要求该网站立即修正错误。
(1)请你简要评析这位中学生的行为。
(2)这位中学生的行为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五、作业布置
把本节知识点整理到作业本上
六、自我反思
第二篇:教学研讨会纪实一
教学研讨会纪实
“窗外阳光和煦,室内热情高涨”。10月27日,古县小学教学研讨活动正式开始。
“英语学习常态化、课堂教学生活化、情趣化”是古县小学的教学特色。8时整,与会老师开始了为期一天的交流活动。活动期间,三年级的英语教师陈延伟为老师们展示了一节颇具农村特色的英语教学公开课。
阅读教学改革是古县小学的一大亮点。老师们首先观摩了王晓慧老师执教的一节语文随笔交流课。观摩期间,与会领导和教师共同的感触就是:震撼!
下午,全校8个教学班全部向与会人员开放,崔留军副校长还紧紧围绕“三三五”教学模式介绍了“从管理到教学,从关爱到幸福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
活动最后,高军政校长说,近几年,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在兄弟学校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校教育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殷切期望大家留下宝贵建议。
教学研讨会纪实
(一)古县小学 2017.10
第三篇:《秋思》教学纪实与评析
《秋思》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目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切入主体,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表达方法的归纳与应用。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感情铺陈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我,我为什么有吸引力啊?
生:老师您戴眼镜显得知识渊博。
生:您幽默风趣。
师:是啊,幽默是人非常好的特质,它可以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生:英俊潇洒。
生:仪表堂堂。
师:好了,同学们,谁能用关联词把这些词组成一句话?
生:老师不但英俊潇洒,而且风趣幽默。(生纷纷举手。)
师:看来同学们描述老师意犹未尽啊。来,看看你们该怎样描述一下它呢?(师出示月夜的课件。)
师: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
生:我看见深蓝的天空上有雾蒙蒙的云,在云层之间,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它发出的亮光,从云层之间穿出来,照在大地上。
生:在寂静的月空中,人们看见月亮,觉得内心很温暖。
师:在这美丽的夜空之下,仰望这轮明月,你会想到什么?
生:我会想到团圆。
生:我会想到自己在远方的亲人,因为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人的房子上,会想家。
师:如果身处异乡的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怎样去做呢?
生:会饮酒赋诗。
师:哦,那谁能用学过的古诗,描述一下此情此景?
生:《静夜思》,李白。(生背诵。)
师:这首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感情?
生:思乡情。
师:李白是借助什么来反映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
生:明月。(齐答。)
师:借一种景物而表达一种思想感情,这种表现手法是——
生:借景抒情。
师:《静夜思》表达的都是思乡情,所以他们都是古诗中的一种——思乡诗。好,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板书课题。)
二、设疑诵读,切入主体
1.解题入诗。
师:同学们,请读诗题——
生:(齐读)秋思。
师:你们都懂诗题了吗?
生:是秋天的思念。
师:同学们,“思”是思念家乡,“秋”是秋天,秋季或秋景。谁能把文题的意思再给大家说一说?
生:作者在秋天的景色中思念自己的家乡。
2.初读设疑。
师:哦,诗人是借着秋天的景色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对吗?(在“秋”之前画一个大大的问号。)作者是借着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吗?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来自由读诗。在读诗之前,要听清老师的要求,一定要吐字清晰,字音正确,读通句子,注意停顿。(生自由读诗,师巡视,提醒学生出声朗读,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师:随着声音的减弱,看来大家都准备好了,谁能给我们展示一下?(生读诗。)
师:你先别坐下。诗中有一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你注意了吗?
生:注意了。“意万重”要念成“chónɡ”,不能念成“zhònɡ”。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一些古诗,也出现过这个字,读作“zhònɡ”,那是在哪首古诗中呢?(生思考。)
师: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最后两句。谁想到了?
生:晓看红湿处,花重(zhònɡ)锦官城。
师:非常好!“晓看红湿处,花重(zhònɡ)锦官城”。读“zhònɡ”表示的是“堆积,垒压,代表一种分量”,而“chónɡ”则表示“再、很多”,听懂了吗?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读的是古诗啊,古诗在朗读的时候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要讲究节奏,这种节奏就是古诗所特有的“美”——韵律美!
师:(出示画有节奏的古诗。)谁再能给大家读一下,要注意节奏啊。(生纷纷举手,朗读。)
3.切入主体。
师:大家读得这么好,可千万别忘了老师提的问题啊,诗人是借秋天的景色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吗?
生:是!因为作者看见了秋风,就思念自己的家乡了。
师:哦,这是你的想法。作者是“见秋风”,而表达了“思乡情”。(板书:见秋风、思乡情。)也就是说,这个问号可以擦掉了吧。
生:可以。
师:可以吗?同学们,我们再好好读诗,看看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思念都寄托在什么之上呢?(生默读。)
生:我觉得不是!从全诗来看,诗人并不是借助秋天的景色来思乡的,应该是借助家书。
师:(板书:作家书。)作者借家书抒发——
生:思乡情。
师:作者不是借秋天的景色,而是把对家乡的思念都寄托在家书之中。大家来看,作者写家书,这是一件——
生:事。
师:用事来抒发一种情,这种写作手法应该叫做什么呢?
生:借事抒情。
师:我们也可以称为——叙事抒情。
三、理清脉络,感知全文
师:万事皆有因啊。是什么引发了作者想要写这封家书呢?
生:可能是作者太想自己的家人了。
师:那想家人,思家乡,总有个由头与原因啊。
生:我觉得可能是凄凉的秋风勾起了作者的思乡情。
师:用诗中的3个字——
生:见秋风。
师:那老师就有疑问了,风本无形,他在那里怎么能看见呢?为什么看见秋风,就想写家书呢?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再细细读诗,思考老师的问题。
生:我想作者应该是感到了凄凉。
师:他看到了什么景物,使他有了这种感觉?
生:我觉得他可能看见了秋天的落叶。秋天的树叶从大树上飘落下来,就像诗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师:他把树看成了什么?
生:自己的家乡。
师:而树叶呢?
生:诗人自己。
生:落叶归根,树叶飘落下来,化作养料来滋润树根。
师:树叶尚能滋育自己的树根,而我呢,只能在外漂泊啊。大家仔细看图,哪个人是诗人呢?
生:穿蓝衣服,年纪大的那个。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猜猜诗人有多大年纪了?
生:五十多岁。
师:是啊,他的背已经驼了。知道诗人在外漂泊多少年了吗?(生迷惑地摇头。)
师: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大家想一想,那时,诗人伫立在街头,看见漫天飞舞的黄叶,他的内心会怎样?你能用一个词来表现诗人的心情吗?
生:他的内心很孤单。
生:寂寞。
师:这么多的愁苦,他该向谁倾诉?
生:家人。
师:该用什么方式呢?
生:写信。
师:现在,你们是否理解他看见秋风想写家书之意了呢?
生:理解了。
师:同学们,写家书是为了表达思乡情,现在请同学们再一次来读诗,找一找有哪些词更能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四、深化体会,品读悟情
(生思考,默读,并圈画。师巡视,了解学生理解的程度后生汇报。)
生:我找到的是“意万重”。
师:你能说说“意万重”是什么意思吗?
生:“意万重”表示的是对家里人想说的意思很多。
师:那你能读一下这一句吗?
生:欲作家书意万重。(读得较为平淡。)
师:谁还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是你该怎样读?
生:我认为应该重读“欲作家书”,因为诗人对家乡思念很深,很沉重,所以应该重读。
师:还有吗?
生:老师,我认为应该重读“家”字,因为这样才能体现作者对家的思念。另外,我觉得“意万重”还有对家乡的情很重的意思。
师:听老师来读“欲作家书意万重”。(重读了“意万重”。)老师这样读与这两位同学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老师重读了“意”和“万”字,因为他想在家书里面说的话太多了,想跟家里人去说。
生:老师强调了这3个字,更能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师:正如你们所说,意万重,万重意,他会在书中写些什么呢?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在这封家书中写哪些意呢?
生:假如我就是诗人,我就会问家人还好吗?
师:要问候一下白发苍苍的老母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
生:还会问候一下家里是不是还好。
师:嗯,因为他离开家已经很长时间了。他走的时候家里怎样?
生:家里很贫困。
师:而现在呢?“春风是否又绿江南岸,明月到底何时照我还”啊!还会写些什么?
生:他会对家人说,这么多年在外漂泊,他已经感到很疲惫了。
师:那么也就是说,他要将自己的愁苦对家人倾诉?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不会将自己的愁苦告诉家人,那样的话,家人会为他担心的!
师:那他会写些什么?
生:他会写一些开心的事,过些日子会把他们接过来,也会给他们寄去一些银子。
师:好了,同学们,这么多的意,“万重意”,你能读出来吗?来,咱们齐读前两句。(生齐读。)
师:老师要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诗人当时是在洛阳城,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啊,那么第一句该怎样读呢?和第二句相比是不是应有所变化呢?
来,用你的朗读告诉给大家。
生: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感情有了变化。)
生:(再读。)第一句低沉,第二句强调“意万重”。
师:好,还有哪些词?
生:还有“说不尽”。
师:“说不尽”,说不尽的是什么?
生:说不尽的是对家乡想说的话。
师:用上一句的3个字,那就是——
生:意万重。
师:因为——所以——
生:因为意万重,所以说不尽。
师:谁能用“之所以——是因为——”再说一下吗?
生:之所以说不尽,是因为意万重。
师:非常好!还有哪些词?
生:还有“又开封”。
师:大家看黑板。“封”什么意思?
生:信封。
师:还有一个意思:封上。这是个表动作的动词。“开封”。
生:把信打开。
师:“又开封”是什么意思呢?
生:又把信打开。
师:把信合上,打开;再合上,又打开。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作呢?把这个机会留给没有举手的同学。
生:我认为他想念自己的家人,就要一遍一遍地看。
生:我觉得他的信中缺一点东西,之后他就要补上,这样就来回做这两个动作。
生:就是因为有很多的思乡情,所以才又打开。
师:因为“说不尽”。
生:所以“又开封”。
师:大家再来看这幅图。看看诗人的左手做了什么动作,右手在干什么,想想他为什么做这个动作,在做这个动作的同时,他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他的左手在接这封信。
师:是接吗?
生:是要!
师:为什么要?
生:他还要给家人写一些话。
师:要回这封信的同时,他会对邮差说些什么?
(生略有难色。)
师:(模仿邮差。)你怎么如此之麻烦,为何如此反反复复?天色已经不早,我得启程了。
生:我觉得他一定会说,你千万要将这封信送到我的家人手中,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很好。
生:他会说,要是你像我这个样子,你会怎么想?我在外漂泊多年。
师:在外漂泊,与家人联系,只能靠这封家书啊。这封饱含着万重意,价值抵千金,分量沉甸甸的家书,作者怎能轻易地就把它发走啊。在发走之前,他怎能不又开封呢!来,我们齐读后两句——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请同学们闭上双眼,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诗人张籍的思乡情怀。(师配乐范读。生闭目感受。)
师:请同学们睁开双眼,你们是否感受到诗人那浓浓的思乡情怀?谁感受到了,就用你的朗读告诉全场的老师。(生配乐朗读。)
师:大家一起来,用你们的朗读,把这种浓浓的思乡情告诉给普天之下所有在外漂泊的游子吧。(生齐读,感情饱满,真挚。)
师:作者借秋风而起思乡之意,欲提笔却难诉万千离愁。这种离愁你能用背诵告诉给大家吗?(生齐背课文。)
五、归纳总结,比较明晰
师:故乡是游子心中永恒的家,而乡愁又是诗人心中难解的结啊。如果说在本课开始的时候,我们共同回顾了李白的《静夜思》,在这首诗里面,作者是借天上的明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写作手法——
生:借景抒情!
师:那么张籍所写的《秋思》是通过诗人“作家书”而表达了思乡情,这是一个过程。“作家书”是因为“见秋风”,而结果呢,是“又开封”。因此,这是一个完整的事啊,它的写作手法应该是——
生:叙事抒情。
师:这个问号是不是能擦掉了?
生:是!
师:大家来看,我们在表达一种情感的时候,既可以写景,又可以叙事,还可以写景叙事交融在一起。今天的作业就是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要把今天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进去。
六、诵读深化,感悟升华
师:同学们,不管是借景抒情,还是叙事抒情,在这两首诗里面,抒发的都是什么情?
生:思乡情!
师: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亲人的音容笑貌,故乡那逝去的年华与岁月,无不在作者的思念之中。全体起立,让我们再次深情吟诵这首思乡的传世名作——《秋思》。(师生同诵。)
评析:
古诗教学如何在朗读、明意、悟情的基础上探索特色与新意,王汝军老师所执教的《秋思》一课作了有益的尝试。
由于此单元主题就是思乡,所以学生对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并不困难,因此教者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积累、品味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能力上,如通过对“重”字的辨析,关键词语的理解,如“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来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并采用读图,口语交际等多种手段加深这种感受;另外,高年级阅读教学还要体会作者用怎样的表达方法将这种情感抒发出来,也就是叙事抒情这种表达方法的学习与应用。本着这种设计理念,教者用3个带有引领启发性的问题贯穿整个教学,如作者是借着秋天的景色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吗?是什么引发作者写这封家书,为什么?诗中的哪些词语更能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呢?通过这3个问题,学生先抓住了主体脉络,然后再具体深入层层体会,最后又回归主体。学生的思维时刻在跳跃着,大脑在不停地思索着,同时配以有感情的诵读深化体会,使得这节课舒缓有致,跌宕起伏。
《秋思》这一课,尽管是古诗阅读教学,但是教者将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有机而巧妙融合其内,令人耳目一新。同时教者以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近乎诗人的激情,引领学生真正地把心融入诗中,与作者同呼吸、共悲欢,透彻理解诗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此外,教者充分领略了古诗的意境,巧妙地设计出诗化、美化、艺术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富有诗性的意境,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切实提高了古诗教学的效果。
第四篇:《赶海》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材分析:
《赶海》(苏教版第六册)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激趣
师:配乐叙述: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时赶海的趣事。(板书:趣)
生:观看大海潮涨潮落的录像片。
师:(教师点击出示赶海的图片,边叙述):同学们,赶海可有趣啦!你瞧,开始退潮了,海水哗哗往下退,金色的沙滩上留下了无数海洋里的宝贝。有海鱼啦,海蟹啦,海虾啦┄┄还等什么,就让我们迎着腥咸的海风,背起小背篓,赶海去喽!
【评析】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后果。
教学伊始,教师利用自身生动的语言配以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描述了一幅有趣的赶海图。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使学生对赶海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体验,完全陶醉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起了学生强烈地阅读课文的愿望。
找趣
师:请同学们轻轻把书打开,默读课文2、3自然段,动笔划出你认为课文中写得有趣的地方。
生:边默读边划出有关句子。
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一位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的信息与体验都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现了个性化阅读。此外,重视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精神。默读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如果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就能够提高阅读的效率。
读趣
师:同学们,你们刚刚学得可真认真呀!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些写得有趣的地方读得有趣呢?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读到哪里想到哪里,读慢些,留给自己想象的时间,谁想象得好,谁就能把这篇课文读得好。下面,就请大家放声朗读你刚刚划出的有趣的地方,相信你一定会给老师一个惊喜。[
生: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评析】课堂上,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不仅让学生会读而且懂得怎样去读好,教给学生边读边想这一重要的读书方法。
师:刚刚老师看见赵臻同学划出了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她觉得很有趣。我们就先请她来读读这一句话。(指读)
师:老师提醒你一下,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的闹字。同学们读到这个字,有没有想起自己平时吵着闹着要爸爸妈妈满足自己某项要求的情景。我们不妨来演一演我是怎样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的。老师来演舅舅,谁来演我的小外甥或小外甥女。谁闹得最厉害,我就带谁去赶海,先准备一下!
生:练习表演。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谁自告奋勇上来演一演。
师生:合演闹着赶海的情景。.师:这个小外甥闹得可真够厉害的,连说带拉,一个劲地耍赖,我这个舅舅真拿他没辙,只能带他去赶海了。我们一起把第一句话读一读,特别注意这个闹字。
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评析】新课程下的课堂十分重视生命的体验,没有生命体验就不是成功的教学。体验有直接和间接体验,教学必须符合这种体验,符合新时代、新生代的要求。在读到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时,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生活积累的仓库,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让学生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经验演一演我是怎样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的,把语言交际和理解课文内容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这样一闹,不光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而且学生对整堂课都会终生难忘。
师:这一小节中,你还划出了哪些觉得有趣的句子,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我划出了这句话: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
师:老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了,浪花舍不得离开,去了又回来,真可爱呀!你们还划出其他句子了吗?
生:我划出了这句话,(生有声有色地朗读):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从他的朗读中,你们听出什么没有?
生:我听出了,小作者飞跑着追赶浪花,十分兴奋。
师:你说得真好!你愿不愿意也来读一读?(生读,结合评议)[
师小结:是呀!海水一浪一浪往下退,小朋友最喜欢在海边玩水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板书:追赶)是多么有趣呀!这时,你在这群孩子中的话,你觉得有趣吗?(有趣)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
(生齐读后面三句话)
师过渡: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我和小伙伴也正忙着赶海呢!可有趣拉!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这一自然段中划出了许多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有的同学甚至把整段都划下来了。下面,就请你美美地去读读你划出来的句子,读出其中的乐趣。这一遍读的时候,你可以边读边做动作,脸上还可以带上表情;你甚至还可以走下座位,读给你的小伙伴听,互相提提意见,老师也很乐意为你提供帮助。
生:练读。(教师周围围得水泄不通,小伙伴一起读得兴致盎然)
【评析】教学中,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而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伙伴,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师: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读得可专注啦!有的同学读得摇头晃脑,脸上还带着丰富的表情呢!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你觉得哪里有趣,就读哪里。想读的同学起立!这么多同学要读,真爱表现自己。好,我就先请你读吧!
生:我划出了这句话,觉得写得很有趣,我来把它读一读: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
师:你的摸呀摸呀读得真不错,老师把它写下来。(板书:摸)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你为什么这样读呀?
生:因为摸螃蟹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要小心地摸,慢慢摸。
师:你体会得真好!你再读一遍,让大家跟你学一学。
生:范读: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
师:这么小心地摸,有没有摸到螃蟹呢?谁来读读下半句话。(指读)
师:一只小螃蟹被你抓住了,应该很高兴的呀!你怎么还不够高兴呀?老师教你一个办法,笑着读,你试试?
生:笑着朗读:嘿,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
师:进步真大!这下可把小作者抓住小螃蟹的兴奋劲全读出来了。特别是嘿这个字,读得又轻又高,看得出小作者是多么高兴呀!(板书:嘿)有谁想和他比赛读吗?(生赛读)
师:我们都把小手拿出来,一起来摸摸这只小螃蟹。[
生:齐读。
师:除此以外,你还觉得哪里有趣,谁来读一读。
生:我划出了这句话,觉得写得很有趣,我来把它读一读: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的哎哟一声读得特别有味道!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呀?
生:因为被螃蟹用大螯夹住了手,很疼。所以我这样读。
师:有没有谁想和他较量一下?
生1:朗读
生2:朗读
师:较量真够激烈的。你们都是赢家,高兴吧!
师:你还觉得哪里有趣,来读给大家听好吗?
生:我划出了这句话,觉得写得很有趣,我来把它读一读: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不知在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向我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师:这可是一只不甘束手就擒,正想着法儿四处逃窜的小螃蟹!你好像很乖,就甘心束手就擒了!谁不甘心束手就擒?
生1:朗读
生2:朗读
师:好一只不甘束手就擒的小螃蟹!所以小伙伴只向我努努嘴儿,不作
声,可不能惊动了它。谁来做做努努嘴儿的动作。
生:上台做努努嘴儿的动作。
师:我们一起边做这个动作边读这句话,好吗?(师生一起读)
师:你还觉得哪里有趣,愿意来读一读吗?
生:我划出了这句话,觉得写得很有趣,我来把它读一读: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师:你读得很认真,都读对了。老师建议你读咦和哦这两个字时,可以脸上带上表情读,这样就能读得更好!(板书:咦,哦)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给机会吗?(教师范读)你们学着老师的样,练一练,同桌可以互相提提意见。
生:练读。
生:指名上台表演读。
师:哪里也是有趣的,请谁再来读一读?
生:我划出了这句话,觉得写得很有趣。我来把它读一读: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师:你尽力去读了!如果想读得更好一点,有谁给他出点好点子吗?
生:我有一个点子,他读的时候,可以把手拿出来,边读边做摇摆着两条长须的动作,就一定能够读好。
师:你采纳一下他的建议,读读看。(生读)[
师:哇!真够威武的!好像你就是一员武将!这个点子真不错,你真要好好谢谢他。进步这么大,就奖励你继续往下读。
师:哈哈,你可真牛。只一捏这三个字,读得太好了。谁来做一个捏的动作?
生:上台做捏的动作。
师:对!捏就是这样,又轻又快。谁也想来俘虏这只大虾,尝尝胜利者的滋味?(指读)
师:我捏大虾可真有趣!下面,让我们起立,一起来捏一捏这只大虾。
师生:齐读。
师总结:是呀!赶海是多么有趣呀!摸螃蟹,捏大虾,就算给螃蟹用大螯夹住了手,也觉得高兴。难怪我要闹着舅舅带我去赶海呢!让我们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来到海边领略一下赶海的乐趣!
生:齐读。
师:叙述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并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学生久久沉醉在优美的课文和抒情的音乐中,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起来。)
【评析】阅读教学姓读,但读不是一种单一,机械的行为,贵在教师引导得法,便可令学生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在这段教学中,教师毫不吝啬地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整堂课,书声琅琅,以朗读贯穿全课,语言的感知,理解,积累十分充分。其次,教师在学生自由的展示中轻松点拨,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互相交流的平台。教师不断地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学生读得怡然自得,醉在其中,在阅读中既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到了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真可谓一箭双雕。
四.延趣.师总结: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享受了小作者赶海的乐趣,共同享受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我们每一位同学的童年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老师相信大家肯定有各自说不完的开心事。下面,谁愿意把你的开心事与大家分享?
生:交流各自的童年趣事。
师:是呀,我们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这些童年趣事将成为我们心底里最甜蜜的回忆。下课以后,大家模仿《赶海》这篇课文,把你的童年趣事写下来,它一定会成为你童年最珍贵的一份收藏。
【评点】结束之余,仍不忘把自主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活动中轻松愉快的交流延续下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快乐,在生活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全课总评】
课堂即生活。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宽松,愉悦,融洽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自身极具亲和力。教师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生命体,而不是认知体,如同是自己的朋友一般去尊重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言行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可亲近的大姐姐。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人人都全身心地投入,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看,听,说,读,演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阅读实践;在兴致盎然的阅读实践中,感受成功带来的阅读乐趣;在具体形象的阅读实践中,初步了解和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卢梭,在这里得到了印证。
第五篇:《说说我自己》习作教学纪实
《说说我自己》习作教学纪实
从精致回到烂漫《说说我自己》绘本辅写(三年级)福州教育学院何捷
一、简单的介绍自己,激趣学生问好时,都坐着。师:你们的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班长:老师这么要求,我们就这么做了。您需要我们怎样,我们可以按您的来。师:答非所问。我只是想知道老师们让你们坐着问好的原因。副班长,你告诉我?副班长:教室里空间小,站起来凳子会响,所以就坐着。师:你们的老师是正确的,看来任何一件事存在都有一个道理。你们用的是人教版吗?生:我们用的是北师大版的。师:看来,今天要学的内容,你们是没有学过的。转过来,看屏幕。读题目。生:《从精致到烂漫》师:从精致到烂漫,这是给老师看的,读了你也不懂,读你自己懂的。生:《说说我自己》绘本辅写。师:学习的题目是:说说我自己。我先来个自我介绍(屏幕出示):大家好,我叫何捷。/其中“捷”字,代表爸爸、妈妈希望做事不拖拉。第一句说的是什么?(名字)第二句说的是什么?生:第二句话,代表了老师名字中“捷”字的涵义。师:我一看就知道你语文学得很好。因为你长得就是语文学得很好的样子。以后大家有问题时,看着他就知道答案了。(生笑)师:来,说说你的名字。生:大家好,我叫陈若琳。生:大家好,我叫朱……师:谁知道自己名字中一个字的含义的,请起立。(生举手,找上来两男两女)生:我的名字叫李轩屹。师:不好,连问好也没有。生: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李轩屹。我爷爷想让我屹立在东方,为了国家富强。师:你爷爷到底想让你干什么?生:屹立在东方。生:大家好,我的名字叫……。予,是“给予”的意思,希望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帮助他。师:你把东西都给了别人了,你还剩下什么?生:没有了,我再打拼。师:很乐观。(面向听课教师)老师们,看到困难的同学实际没什么困难,乐观的同学也要小心点。生:段可欣。我的名字里边的“可欣”,我奶奶希望我很可爱,还很聪明。师:很奇怪,明明有父母,为什么奶奶起名字?生:因为爷爷奶奶是长辈。师:真的是这样,这就是伦理。生:大家好,我是……,其中 “哲”字代表哲学。师:其他不用听了,什么叫“哲学”?生:就是哲理。师:你下去找找看,肯定没有一个同学知道答案。(生走向全班学生,请教什么是“哲学”)其中一生:这个问题我真不知道。师:了不起!哲学就是什么也不知道。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哲学就是什么也不知道。”我走后,这个学生一定很得意。
二、明确写作要求师:请读一读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写作要求,请特别关注蓝色部分(课件出示要求)要求:这次习作,根据自己说的和同学的评价,写一写自己,写最真实的自己。师:要求里最核心的词是什么?生:真实。师:(出示)“真实”的简单写法我的名字;名字的含义;爱好特长,优点缺点;长相……师:对这些有不知道的吗?(几生举手)师:你是来捣乱的吗?生:我不知道名字的含义。师:不知道有妙招,回去自己猜。生:我不知道自己长相。师:你是真懂,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你来描述一下自己的长相?生:我的眼睛比较大。师:乱讲。你的眼睛比较大,那我的眼睛呢?(师生比眼睛)生:对小孩子来讲,我的眼睛大。师:(又找一生上台,站一块看)就算你眼睛大,那鼻子呢?(生答不出来了)师:掌声欢送。师:长相难写。老这么写有意思吗?今天前面说的这些我们就不写了,空下一段,回去自己写。我们从第二段开始写,把第一段空几行。(指起一名女生)师:请你面向老师,像这个女生长相就特别难写,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太标致。(走向学生中)师:而你、你、你,特别好写外貌。比如,我写你,一句话就行:此人开着天眼,二郎神投胎。有这么说你的吗?生:他们说我是……师:一定记住,这是老天给你的记号。
三、“真实”的创意写法,给第一个支架出示:继续写,让自己与众不同。1.“我”知道而“你”不知道的一个秘密。2.“我”能做到而“你”做不到的一件事情。3.“我”拥有而“你”却没有的一个特色。要求:从第二段开始,从三点中选择其中一点写出一个特色。(学生写作时,何老师穿插报告。一般教写作,都是我刚才让学生跳过的部分,长相、喜好、优缺点,不同的是四年级可能举一到两个例子,五六年级再加润色,再加上他人的评判,认识,体现他的成长。但最核心的,属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言语表达力没有增长。一个写作样本出台之后,学生套用,看上去内容增加了,看起来语句变美了,而影响写作实质的思维没有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一直教到毕业写作也就如此的问题。今天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处理,运用惯性思维写作的内容一律不写,因为我们在上课,课堂的教写时间,不是浪费在我能写、我会写、我擅长写的内容上。从今后,你不要这么做了,因为即便在家里,这些东西也能写成。因此,把课堂时间放在“陌生化”。能撞击思维的,一定出现在陌生领域,也就是“最近发展区”的理念。到了中国有一个特别形象的说法“跳一跳摘果子。”怎么跳呢?我给他搭建“问题支架”。当学生不能到达目标时,给学生一个梯子,来源于建筑学。其中一种叫“问题支架”,还有“例子支架”。我今天是一次涉险,因为来到陌生的学校、学生,都不知道学情。学情,对于我来说,目前是空白的。目前,我仰仗的是原老师过往的积累。这个班的老师是谁?台下的许老师站了起来。)师:(面向学生)停!许老师,我对你的敬仰,就是学生习惯的培养。谁来读你刚才写的?生:我有一个小秘密,因为原来我家有一只小狗,不久爸爸给我买了一只小鸟。……小鸟会把小狗的鼻子一叨,像叨瓜子一样。有一天,小狗被惹急了……师:狗一急,猜猜结局怎样了?生:狗追着鸟跑……生:小鸟飞了……师:他写的你给几分?生:十分生:五分师:给高了。因为让你写人,你写得是“狗”和“鸟”。如果换个要求也能给十分。学霸,你说为什么?生:换个角度:他知道的秘密。另一生:我有一个特长,这是许多人都坚持不下来的。师:你闺蜜来了吗?看友谊的小船是不是翻了?闺蜜:练钢琴师:接下去读。生:我练钢琴。有的人说:练钢琴有什么用呢、不就是高考时加个分吗?我一生气的时候……师:生气的时候,你谈什么曲子?生:……师:高兴的时候,谈哪首曲子?生:……师:看来,你是真懂钢琴。
四、我给你们一篇文章,《“我”能做的一个事》。给例子,给第二个支架出示例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师:修改自己段落,让自己的习作更生动。(师穿插报告:开始走进专业化的训练。三年级最重要的是夯实段落教学。这就是我和两位班主任最重要的本领。这种能力,我们用可视的色彩,关注思维过程。当学生知道段落的构成,加上自己的生活,就有了一定的言语表达框架。中小学写作的当务之急,不是文从字顺,不是修辞手法,不是写作方法,而是给予具体的、有真实情境的言语表达框架。任何一个老师,不要试图去教语言,即使你能够口吐莲花,妙语联珠。语言不是教得的,而是习得的。)
五、“真实”还有一种写法,一种写都写不完的写法。一种烂漫又轻松的写法。给第三个支架师:读绘本《我不知道我是谁》,学习烂漫写法。出示: 继续写,看谁写得有意思。1.几句“可以吗”是对“不知道”的追问,是有联系的。2.希望去探索的“不知道”,应该有趣,而且充满正能量。记住:写“不知道”,为的是让大家喜爱或钦佩自己。例:我不知道作文怎么写好。可以写很少吗?可以自由写吗?可以一个字都不写吗?(学生创作)生:我不知道数学怎么学好。可以只学数学吗?可以只做算术题吗?可以不学数学吗?生:我不知道怎么弹钢琴,可以用锤子敲吗?(就砸碎了)
可以边走边弹吗?(站起来,手够不着琴键)
可以一个音都不弹吗?(那你弹啥咧)师:马上就解决。弹钢琴的同学请你过来。马上解答。生: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超能力。
我可以飞吗?
我是超人吗?
我是外星人吗?师:我今天一走,很多人会发生变化。尤其是你,有超能力。生:我也不确定。师:你怎么看?(指向另一生)生:他认准了能行,就会付出努力;他觉得不行,就失去信心了。师:平时怎么学的,都这么厉害?生:在一年级学习不好,妈妈批评我,我就去看心理学的书,自己调节。师:你爸爸干什么去了?生:爸爸忙。(穿插报告:课堂教学的核心秘密:教思维。“素养中的核心”——思维。未来的10年,关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变革。因为上层建筑没有建设好,下面做的事情跟时代没法接轨。认定范围:我可以做什么?做前指导:开启写作的闸门。如何与众不同?共享氛围,写作是安全的。我们有些老师喜欢给孩子上死亡课,喜欢悲情,但早了些。不知生,怎么去谈死呢。刻意续习理论:目标、高频、反馈、陌生。思维像肌肉,练才会强壮。小孩子的写作就是当堂反馈。不用担心有没有跟所有的学生谈,跟一个人谈所有的人都会共享。比如狗和鸟的事,一个学生跑题,其他同学都知道了,又一同学换角度思考,可以得满分。这就是角度。语句不通。读一读,能通就帮忙疏通。要是还不通呢?算了,下次再说,时间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