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2:4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

第一篇: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

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文化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2)理解世界各民族的长期交融,对现代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3)明确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4)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5)了解文化的传播与借鉴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6)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及其特点

2、能力目标

(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3)在实际生活中传播中国文化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生活动欣赏俄罗斯民歌《卡秋莎》、中国民歌《茉莉花》、韩国《大长今》,谈谈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民歌中体现了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从民族音乐、节日、文化遗产等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二、正文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引: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会集中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

1.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学生活动:学生在预先准备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中国和外国的传统节日,展现文化多样性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举例:我们的祖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它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等。如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龙头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举例:在传统节日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被合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独存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庆祝活动丰富多彩,通过扫尘、守岁、挂年灯、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赏花灯等习俗活动,祝福新的一年团圆发财、万事如意,整个节日期问充满着喜庆的气氛。

(3)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举例:茶道是一种以特有的形式和礼仪进点茶和饮茶的日本传统文化。日本的“茶道”、韩国称为“茶礼”、中国“茶式”。

2.文化遗产: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学生活动:你去过哪些文化遗产,能举例分析一下它们的历史成就和文化特色吗?(世界文化遗产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举例:地震出的丽江古城,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展现了悠久、淳朴的纳西族文化。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有中国的长城、北京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大津巴布韦遗址、埃及金字塔、美洲金字塔、英伦巨石阵、麦加清真寺、比萨斜塔等等。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及表现(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A.不同民族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举例:民

饰、饮

食的多

现(http://www.xiexiebang.com/gb/whcce/node362/)

三、小结

本课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出发,探讨了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等在文化中的作用,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它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在一律平等的原则上加以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就必然存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文化传播具有多种方式和途径,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作业设计:

1.完成《精析精练》相应章节的内容。

2.以某一个文化现象为切入点,收集资料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第二篇: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

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文化的概念 ◇理解:(1)文化的内涵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分析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3)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

(4)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5)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参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2)感受文化的力量,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文化内涵的理解

2.文化对人的素质形成的作用 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序:

1.文科学习的基本要求

(1)上课听的同时必须要参与活动,文科的学习在理解,只有参与才能体会,特别是文化生活的学习,尤其如此。我期末在评价各位的成绩时会加入课堂参与分(10分)。

(2)多积累一些社会关注与我们生活相联系的新闻,特别是对所有公民都有启发意义或是教育意义的现象,请准备一本本子记录,并留有适当的空间作分析记录,要求一个星期记录2个事例。

(3)知识的记忆是基本条件。政治课的学习必须注意平时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这是学习和运用的基础。

(4)练习是必须的,基本要求是同步完成《学习与评价》,并自己准备一本同步的框题练习册,保证足够的练习量。

2.《文化生活》教材的体系结构

《文化生活》的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分别对应了课程标准的四个主题,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来展开。四个单元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成了《文化生活》教材的有机整体。

一、情境导入

学生活动:视频播放“福娃”动画片。你知道“福娃”的设计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特色?

鱼(贝贝)、熊猫(晶晶)、奥运圣火(欢欢)、藏羚羊(迎迎)、京燕(妮妮)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被昵称为“五福娃”。五个“福娃”中,头顶波涛文样的鱼娃“贝贝”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因为水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积聚”,传递的祝福是盛世繁荣;熊猫“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火娃“欢欢”象征着奥林匹克圣火,洋溢着北京2008对世界的热情;藏羚羊“迎迎”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它身手敏捷,表现了奥运的运动特质和体育的灵动;燕子“妮妮”代表燕京以及大陆海洋和天空的统一体,把欢聚盛会的喜悦带给人们。它们以“北京欢迎您”的谐音命名,将北京的祝福带给世界。

中国文化里有五行之说,又有很多用“五”象征的吉祥意义,“福娃”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五环是奥运会的象征,“五福娃”的色彩与奥林匹克五环一一对应,在全世界也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和亲和力,充分体现了奥运文化。

“五福娃”的设计以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福文化作为整组吉祥物的阐释背景、以可爱的儿童作为标准化造型的基型、以外来的奥运圣火作为吉祥物的“老大”、以五个形象组合成一组吉祥物,这都体现出高贵典雅的东方文化与活力四射的现代奥运的完美融合。

其设计既体现了奥运文化的精神,又凝聚了中华文化的风格。

过渡:从奥运吉祥物“福娃”设计所体现的文化理念,可以看出,“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非常亲近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内涵。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这就是本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二、正文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学生活动:结合“福娃”的分析和教材P4的图片,你还能给大家列举一些你所知道的文化形式(现象)吗?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举例:“超女”、“莱卡好男儿”、话剧、舞台剧、杂技、舞蹈、曲艺、音乐、社会主义荣辱观、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仰韶文化”、“玛雅文化”

学生活动:判断“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不对,艺术只是文化的一种形式)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学生活动:请列举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现象与大家分享。(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A.从社会的角度,有了人类社会就有文化的存在

举例:如原始社会的“浙江河姆渡文化”、封建社会的“祭祀文化”、资本主义的“竞争文化”、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文化”

B.从个人的角度,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有文化的存在

举例:出生前的生育文化(中国的多子多孙到优生优育,西方的人本和生命尊重,不许堕胎)、出生时的文化现象(中国的“三朝、满月、百露、抓周”、西方的洗礼等宗教特色)、成长中的文化(中国是严教、呵护,西方的自由成长)、婚姻的文化、死亡的文化等等。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举例:从一个人的生活中也能看出,早晨在家有小区文化、路上有公交文化、上学有校园文化、吃饭有饮食文化、逛街有商业文化、回家有社区文化、晚上偷偷地来个网络文化。

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学生活动:参照P6的内容,选择你熟悉的区域谈谈它们留给你的文化记忆。举例:城市的市井文化、农村的乡土文化、山村的村野文化 学生活动:不同的自然环境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环境,你能举例吗?

举例:江南的婉约、山东的豪爽、四川的热辣;川剧的变脸让人感到神奇莫测;东北二人转,唱出东北人的淳朴豪爽;骑马、摔跤等则体现蒙古人豪迈奔放的性格;等等。

(二)文化是什么

学生活动:前面我们了解了很多的文化现象,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那就是到底什么是文化呢?请阅读P1/6—7,了解什么是文化,它有哪些特点?

1.文化的概念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概念解析:

(1)动态理解: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如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举例:行为艺术它没有具体的静态产品,动态的行为过程就是文化、艺术表演、精神创作等。(2)静态理解:文化是人类具体的精神产品。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文化的理解

(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这就是说,文化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当人类从第一次使用兽皮遮体、保存火种烘烤食物那一刻起,不仅诞生了文化,也从此离不开文化了。

(2)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有文化。也就是说,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

举例:知识-文化-素养-魅力

(3)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但我们观察所有文化现象都主要是着眼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归结为人们的精神生活。

学生活动〔探究作业设计〕请同学们自己选取一个你所熟悉的文化现象,阐述它对个人和社会具有怎样的力量体现。

(三)文化的力量

学生活动:学生成果展示。根据学生作业的情况,选取部分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引导出文化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巨大作用。(来不及的作业,也可以改为课堂的随机发言)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且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学生活动:根据历史知识,说说《共产党宣言》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影响。举例:铁人精神、航天精神

2.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学生活动:选择你最爱的一本好书或是一个其他的文化现象,谈谈它对你的影响。举例:黄色、暴力导致的青少年犯罪率大幅上升;封建迷信的泛滥对人的斗志的消磨(如烧香拜佛、星座血型说等);博彩业的功利主义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超女现象、芙蓉姐姐现象等奢望一夜成名)。

(认识一个人,可以看他的朋友和他爱读的书。)(2)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举例:同样是农民运动,“奴化思想”下是翻身做地主,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马克思主义思想”下是翻身做主人,成为推动社会基本的动力。

希特勒的“人种净化”鼓吹日耳曼民族、消灭犹太人;“文化大革命”、袁世凯复辟、“补资本主义的课”的思潮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毛泽东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推动了生产力的解放,„„

学生活动:“练一练”,由文化部、科学技术部、信息产业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将于2006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本届网博会首次提出了“中国健康网络文化年”的理念,深刻地体现了政府部门在倡导净化网络空间,利用互联网积极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文化,逐步实现“以法治网”和“以德治网”并举,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和网络道德的方针政策。

请用本课所学有关文化道理为打造“中国健康网络文化年”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学生活动:阅读P9材料,对材料中的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

((1)经济活动包括: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开一家小餐馆。政治活动包括: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考虑“我这一票投给谁”;就交通管理或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文化活动包括: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2)旁听一次“听证会”、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两项活动不易归类,因为听证会包括立法听证会、价格听证会等;而到市场购物,也可能是到文化市场选购书籍、艺术品等。

(3)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我们会受到科学的熏陶,感受到文明古国丰厚的文化积淀;参加军民精神文明共建活动,我们会体会到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学生活动:谁能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吗?请举例说明。(所谓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谓政治,就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经济是基础,为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条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离开了经济这个基础,物质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就因失去基础而成为一句空话。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经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学生活动:谁能结合中国经济和政治文化发展的关系,举例分析一下。

举例:小农经济产生的政治是封建政治的盲从愚忠,和小农的封闭文化、自大而狭隘;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治是寡头政治,自由自私的文化;公有制的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政治是民主开放,文化是大众的文化百花齐放。

〔注〕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举例: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举例: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学生活动:阅读P-1/10,理清文化与经济之间的交融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分析。(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科技是文化中的非意识形态组成,它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愈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举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在向传统产业广泛渗透的同时,催生了新的重要产业。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

(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生产力具有三个重要的环节,即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因素。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今天的知识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

举例:义务教育免费、高校招生扩招从本科到研究生等。

(3)文化消费日益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学生活动:请学生介绍自己家里的文化消费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下结,并补充事例。举例: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杭州的“休(闲)博会”、深圳的“国际文化创业博览会”,人们的文化消费从书本、收音机到影碟机、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艺术演出消费等。据北京、天津、广东、浙江等地统计部门统计显示,2004年,北京市城市居民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达到27%,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广州市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2003年增长17.8%。宁波市旅游、教育、文化、信息等服务性消费支出3190元,增长13.0%。济南市人均休闲娱乐等服务支出800元,同比增长19.7%。

(注: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构成文化生产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一是作为主体的文化劳动者或生产者;二是文化资源,包括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人的文化素质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

一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包括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思想文化等内容。政治文明的发展受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文化素质影响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水平提高了,人们受到的教育、接受的信息就越多,活动的领域就越广,民主法制和权利意识就越强,这些都会影响人们的民主素质和民主水平,使人们更好地进行政治参与,行使民主权利。

举例:代表的提案权、审议权需要代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政治文明建设本身也有文化的内容,如听证会的民主参与、执政为民的人本主义文化思想等。

(2)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举例:文化大片的渗透(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所谓的暴力美学等)、网络文化思想。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过渡: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国都在重视发挥文化的力量,而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也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

学生活动:阅读P3-4/11,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举例:有人说,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已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等等。面对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许多国家忧心忡忡。小国弱国,对强势文化的扩张无能为力。而有一定实力的国家,则以不同方式起而捍卫自己的文化。如以法国为首的法语地区,举起了捍卫法语文化的旗帜。中国以北大为首的汉语言文化、南京的“汉服俱乐部”„„

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学生活动:阅读P12的材料,从科技水平和精神状态两方面,你能看出文化与综合国力有什么关系?并举例分析。

(提示:综合国力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文化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愈益突出的一个方面。材料正表明,我国在科技力较为薄弱的情况下,民族的精神力起到了较好地弥补作用,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学生活动:结合前面的所学,你觉得我国当前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竞争力?(提示:科技创新、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终身学习、文化产业化、本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等)

三、小结

本课做为全书的起始课,对整个文化生活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引子作用。具体包括两个主要层次:第一层次是解决“什么是文化”的问题,为全书的学习起到“引子”的作用;第二层次则进一步指出“文化是一种力量”,对个人、对社会都产生着重大影响,从而为本单元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作业设计:

1.完成《学习与评价》的相应内容。

2.收集本地的典型文化现象,分析它对本地经济、政治的影响;或是选择一本有价值的书,认真阅读后写出对你的启示。

3.例题: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就必然而然地提高了。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是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两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第三篇: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四课教案

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四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文化具有继承性

(2)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影响(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4)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5)科技进步和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6)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能力目标

(1)结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体会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善于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3)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辩证统一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确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二、教学重难点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2.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学生活动:P39的活动材料。

(①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后来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灸法的起源与火的发现和使用有着密切关系,当身体有不适时,用火烘烤得以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针灸早在公元6世纪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现在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已传到世界各地。

②京剧,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同治、光绪年间皮簧班中陆续出现了一批著名演员,他们善于吸取其他地方戏的各种优点,并在艺术形式方面敢于革新尝试,迅速促进了皮簧戏的发展,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近百年来,这个剧种遍及全国,已成为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

③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 000-6 000年左右的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二、正文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什么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学生活动:概念解析:

(1)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带有民族色彩(2)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渗透到各个领域(3)具有相对稳定性

(4)历史到现实──具有继承性特点 2.传统文化的继承

学生活动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展示自己收集的传统文化(分为四个方面,即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并简要分析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主要是在今天的变革与联系)。

(1)传统习俗的继承

A.概念: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B.地位: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例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2)传统建筑的继承 地位:(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以自己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例如:我国的建筑分为宫廷建筑、民用建筑、宗教建筑、桥梁建筑、园林建筑和城市建筑几大部分。

天坛简介:圜丘的尺度和构件的数量集中并反复使用“九”这个数字,以象征“天”和强调与“天”的联系。天坛祈年殿以圆形、以蓝色象征天,殿内大柱及开间又分别寓意一年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古代一天分十二时辰,每时辰合两小时)以及象征天上的星座──恒星等。处处“象天法地”是古代“明堂”(中国古代帝王专用的一种礼制建筑,处处象天法地)式建筑仅存的一例,是中国古文化的载体。

(3)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

(4)传统思想的继承

A.概念: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是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B.地位: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和整个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的核心。

例如:古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事各顺其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将“和”、“合”思想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去掉其将天神化的糟粕的内容,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学生活动:阅读P1-3/42,了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发展具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并举例分析。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A.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稳定性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相对稳定性 学生活动:举例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例如: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南京一中的“正人文明公约”,增加了学生的修身养性。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根基)

学生活动:学生朗读“乡愁”的诗,感受两岸文化的共同性,体现民族性。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3.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和双重作用(1)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能够而且必须因时而变。

例如: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现在的婚礼有巨大的差别。

(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学生活动:前面我们学过的文化具有怎样的双重作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起阻碍作用)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消极作用。

(提示:划分标准不是性质的优与劣,而在于是否变化发展)

例如:前面举例的“和”“合”思想发展到“和谐社会”思想。而忠的思想相对发展的就慢,甚至发展为“义气”,反而是有害于社会。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学生活动:P43的观点,你赞成哪一个,为什么?(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其意义在于)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例如:忠、愚忠、义气;忠、忠于人民(而不是某个人、君主)的利益、以社会发展为己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学生活动:列举一些积极的传统文化内容 例如:宽容、仁厚、诚信

B.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例如: “二十四孝图”中的“刻木事亲”“埋儿奉母”的故事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这些具体做法是不可取的。“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继承与发展是文化发展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学生活动:温家宝总理的“和而不同”与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是什么关系? [继承与发展(上升了层次)的关系]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其本意是指各种学说都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温家宝总理推陈出新,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改造,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在2004年10月10日法国文化年开幕当天,温家宝总理会见法国总统希拉克时,就国家关系又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讲的是文明和文化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对当前国际形势下坚持不同文明和文化和平共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活动:P1-2/44,思考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怎样的关系?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性

(1)继承与发展是文化发展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不断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例如:文化寻根现象就是继承的表现,如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志”研究就是寻根;但是光有继承是不够的,必须发展(或改造或上升)。前面的温总理就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并发展。“五四”运动前后,就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到“文化大革命”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孔子成了“孔老二”,儒家文化备受践踏。

(3)文化传承要求“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例如:山东的阳谷与临清同属聊城市管辖,两地相距不到80公里,近来却因争相开发《金瓶梅》文化旅游,引发恶性竞争。为争夺游客,前者招聘“潘金莲”为景区形象大使,后者则邀请游客参与“武大郎抓奸”等节目。阳谷县作为武松打虎、斗杀西门庆的地方,三年前投资3000多万元人民币,建成占地30多亩的狮子楼旅游城,其中《金瓶梅》文化区为重要部分。另一方面,作为《金瓶梅》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的临清市,今年5月也把《金瓶梅》休闲文化旅游列作主要旅游开发项目,并将城市形象定位为《金瓶梅》故乡,计划五年内建一座《金瓶梅》文化城。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样,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引〕传统文化从古到今呈现出两种趋势的发展,有的经过与时代内容的结合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的则成为文化发展的糟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文化的发展呢?

学生活动:阅读P-1/44—146,思考有哪些因素在影响文化的发展,试举例分析。1.社会制度的更替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外在因素)

──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Why: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就会发生巨大变化,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

例如:封建社会的等级文化;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文化;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创新)

2.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内在因素)

(1)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学生活动:学生举例科学技术进步对文化的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使之成为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强有力工具,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2)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例如:世界文化遗产的网站、名城会网站(域名起拍价50万元)3.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内在因素)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例如:

4.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的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内在因素)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例如:教育是因人而异的,教师风格、学校文化、教育大背景,你们的可悲就在于受到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的甚至是深远持久的。

2.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生活动:P47活动

(各自的特点:①私塾是一种个别化教学,老师逐个向学生传授知识,一个教师只能教几个至多十几个学生;无固定、统一教材,教育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水平。②课堂教学是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班,以班为单位实施教学,每班人数固定,教师按课程表上课;课堂教学有统一和固定的教学内容,按规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有固定的教师,课堂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③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将整个学习活动,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直至教学资源的使用,实现真正的共享和社会化,打破了时空界限,扩大了教育规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通过人机交互等众多途径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实现个别化学习。

(2)影响:私塾这种教育方式依靠老师对学生的教授,将自身知识传给学生,对文化传承起有一定的作用,但规模小,影响有限。课堂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网络学习这种教育方式,使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三、小结

文化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我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从横向上存在文化的交流,纵向上则存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节课就是从纵向上学习了文化的传承,它是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传统文化通过习俗、建筑、文艺、思想等各种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和发展,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发展。而文化的发展则要受到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的影响,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范文]

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

课 题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阐述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分析文化多样性存在的意义 3.理解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能力目标 1.通过介绍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通过分析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其表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重点

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难点

世界文化多样性;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活动,多媒体教学

导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了解了文化与经济与政治,文化对人的影响,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教 学 过 程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课堂探究: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建筑艺术、语言文字,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请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探究提示:(1)就建筑艺术方面举例加以证明。北京故宫是明清24代帝王的宫殿,充分体现了帝王的尊严感和君临天下的气势。印度的建筑艺术光彩夺目,其基本特点是与宗教密切相关。而佛教的佛塔、佛寺、石柱、石窟、古代印度建筑艺术的精华所在。

结论: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1、民族节日: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举例:在传统节日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被合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3)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课堂探究:圣诞节、春节

◇探究提示:展示圣诞树、春联等欢度节日的不同方式,加强探究活动趣味性。引导学生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内涵和韵味,“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立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老师还可引导学生进行其他节日的对比,比如中国的七夕节和西方的情人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西民族文化的差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搜集《世界民族节日集锦》,办好《世界民族节日集锦》板报展示活动。

2、文化遗产

(1)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保护文化遗产: 由于岁月侵蚀、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正面临被毁坏的危险,这些为历史创造的遗产无法再造,因而成为不容替代的珍品。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有计划地实施保护措施。

◇课堂探究:(1)丽江古城、复活节岛巨石人像、努比亚遗址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遗产?

(2)你还能说出哪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探究提示:(1)丽江古城,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展现了悠久、淳朴的纳西族文化。

复活节岛是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或酋长而建,他们把石像当成了自己精神上的守护神。然而这些守护在石海边的巨人脸上带着忧郁的神情,似乎见证了小岛曾经接踵而至的灾难。复活节岛上有一种奇怪的象形文字,称为郎格郎格,意思是“会说话的木头”。但认识这种符号的人早已死亡殆尽。准确破译这些符号,是打开复活节岛秘密的一把钥匙。金字塔和神庙是古代埃及建筑艺术的典范。

(2)如中国的长城、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埃及金字塔。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1.文化多样性及表现

◇课堂探究:各国民歌演唱,让学生欣赏。备选曲目:俄罗斯、非洲民歌◇探究提示:(1)民歌中的文化多样性,不仅仅表现为内容、曲调方面的差异,而且还表现为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民族性格的多样化。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

(3)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互相区别开来。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 1.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1)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2)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如西方殖民者对非洲文明的怀疑,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炸毁举世闻名的巴米扬大佛);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如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明)。

意义: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各民族人民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举例:中国儒家的修养理论影响最为深远。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思想,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在儒家道德的熏陶下,中华民族的无数志士仁人躬身践行,以仁爱为核心,不断衍生出许多道性的规范,如宽恕、节俭、礼让等。这些传统美德,已经和整个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民族文化。◇课堂探究:出示17、27、28届奥运会会徽

要点提示:(1)比较第17届、第27届、第28届奥运会会徽的异同,你能理解它们的文化印记吗?

(2)用文化的眼光看,奥林匹克运动为什么会从希腊走向世界?

(3)从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上,你能否感悟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探究提示:(1)会徽,是每一届奥运会的图腾。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主办国家及城市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

(2)1896年4月6日,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这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3)伴随着现代奥运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奥运会会徽也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与进化。城市与民族的痕迹都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届奥运会会徽的上面,让人感悟到了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中国人民的四大发明,古希腊人的哲学与艺术成就,古代印度人民在宗教和数学方面的成就等,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

◇课堂探究:(1)对那些面临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有人反对进行抢救和保护,认为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你同意这种看法吗?(2)我们还有哪些独特的文化形式可以申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探究提示:(1)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从文化意义上标识出一个民族的个性和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体现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所以对那些面临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要进行及时有效地抢救和保护。

(2)如原生态民歌、古藏戏、长阳土家哭嫁歌,西安鼓乐、川戏中的变脸等。

课堂总结

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世界文化繁荣的要求。

实例探究

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是要求在文化交流中做到()①尊重差异②理解个性③和平相处④不分你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反 思

课 题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

2.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说说他们各自的特点。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大众传媒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做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

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难点

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导入 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交流、传播的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课堂探究:(1)这些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特点?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文化传播?

(2)你能归纳出文化传播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吗? ◇探究提示:(1)这些现象都属于文化传播,通过这些活动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等。生活中朋友聚会、参加娱乐活动、在家上网看电视等,都属于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主要方式有: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文化娱乐活动等。1.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2.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活动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例:丝绸之路

◇课堂探究: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探究提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不但保留了原有的文化传播功能,而且在文化传播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有利于推动当今社会文化交流与传播。例:广告(2)人口迁徙

◇课堂探究:我同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清你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指出它们对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

◇探究提示:两晋之际,永嘉之乱后的人口流动,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涌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随着大批北人南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以风俗习惯为例,南迁的北人给南方带去了很多新的风俗习惯,促进了南北风俗的融合,如南宋都城·临安,即使是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方人吃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方风尘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总之,人口的迁徙,对文化的融合和文化的变迁起了重要作用。(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牛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外留学生更是对传播各自民族的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及其发展

所谓传媒,就是传播媒介。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2)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课堂探究: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你还能提供哪些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 ◇探究提示: 7世纪初,日本遣使与隋通好。唐朝时,日本共派来遣唐使近20次,最大规模时一次派遣约650人,最少时也有120人。赴日本的唐朝僧人鉴真和尚几经波折,终抵日本,带去了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医药及文学方面的知识。

元朝时,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20年,回国后写出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成为有史以来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2.做传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1)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2)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课堂总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知道了文化在各种交往活动中传承、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文化的传承有重大作用,要推进全球文化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实例探究

反 思

第五篇:高二文化生活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新课导入2]: 探究活动:

师:不同的建筑艺术、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及语言文字和服饰等,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加以说明。

首先啊我们看建筑艺术方面:北京故宫是明清24代帝王的宫殿,已有近700年的历史。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位于故宫中央,在汉白玉台基的衬托下,红墙黄瓦、飞檐翘首的三大殿犹如天宫仙阁,是故宫中最雄伟庄严的部分,充分体现了帝王的尊严感和君临天下的气势。印度的建筑艺术光彩夺目,其基本特点是与宗教密切相关的。泰姬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心爱的废纸于1631年至1648年建成的。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帕特农神庙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矩形建筑物,神庙矗立在卫城的最高点,这就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农神庙,又名巴特农神庙。这座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帕特农神庙也译为“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白宫是美国总统的官邸和办公室。白宫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拥有,是“总统公园”的一部分。二十美元纸币的背面图片就是白宫。

体育运动方面:有足球(世界杯)、中国武术、篮球(NBA)、以及滑雪(冬奥会)。语言文字方面。服饰方面。

旅游景点。巨石阵(stonehenge)由巨大的石头组成,每块约重50吨。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约建于公元前4000~2000年,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址,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2008年3月至4月,英国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巨石阵的准确建造年代距今已经有4300年,即建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

中外文化方面: 英汉两种文化在对事物的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如使用英语的人对年龄、收入、体重、婚姻状况等问题都要回避,而中国人对这些事情都是公开的,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的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和“你在干什么?”在英语中就成了刺探别人隐私和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会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的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师:由刚才的图片说明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文化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色彩

推进新课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师:世界上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集中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生活在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出了形形色色,具有鲜明标识的民族文化,构成了多样性的世界文明与文化。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1、民族节日

(1)含义: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

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它们反映了各族人民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等。

在传统节日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被合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这些节日来临的时候,无论身在何处的中国人都要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方式来庆祝,许多客居他乡的人还要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首先我们先来看春节,大家在春节一般家里会做些什么呢?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春节活动从腊月过小年开始,经过除夕、春节,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春节活动一般有以下内容:办年货、做新衣、扫尘、祭灶祭祖、贴春联、吃团圆饭、守岁、拜年等。总之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汉族和绝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其次是中秋节和端午节)。

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中国56个名族,有很多少数名族啊也有着他们独特的传统节日。比如(回族:开斋节,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开斋节在穆斯林国家通常是回历的10月1日,我国回族、维吾尔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等都是按照我国农历10月1日举行的。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当代,此节在历书上有标志。此日穆斯林们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和庆祝活动,恭贺“斋功”胜利完成,互道节日快乐,并馈赠礼品。提问:看完中国的特色文化,你知道外国有哪些民族传统节日呢? 比如;圣诞节(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用红、绿、白三色来装饰,红的是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的是圣诞树,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圣诞节期间,人们唱圣诞歌,送圣诞卡,吃圣诞大餐)、感恩节、万圣节、复活节等。可以感受到民族中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领略西方文化的不同韵味。中国人过年注重的是合家团聚、热闹互敬。而外国人过圣诞节更注重一种宗教的气氛

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保存有各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精华,在促进民族成员间相互理解与信任,促进民族聚合力,以及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都曾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

2、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广东的开平碉楼与村落顺利通过表决,成为中国第三十五处世界遗产。

2009年6月26日中国山西五台山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其他国家的呢?

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山东泰山、北京故宫等。柬埔寨的吴哥窟、埃及的金字塔、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截止2008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878处,其中文化遗产679处,自然遗产174处,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合体(双重遗产)25处,这些遗产共分布在全世界145个国家和地区。自2007年11月起,已经有18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世界遗产公约。

2、什么是世界遗产?什么是文化遗产?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P30)

(1)含义:指在历史、艺术或者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等方面有着

重要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

思考为什么要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

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作用: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态度: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世界遗产的分类:P30相关链接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问题探究2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陵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坑内陪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你认为秦始皇陵兵马俑有何研究价值?答案就在课本

p30里,请同学们找一找。

(2)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3)保护文化遗产:

由于岁月侵蚀、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正面临被毁坏的危险,这些为历史创造的遗产无法再造,因而成为不容替代的珍品。为了使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于1972年,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呼吁各国采取一致行动,保护人类的共同财富。同时设立保护基金,在全球范围内对列入名录的各项遗产有计划地实施保护措施。我国在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至2005年7月,中国已有31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2项,自然遗产4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1项。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遗产大国。

教材P30相关链接,注意区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双重遗产。图片展示。

对于这些面临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有人反对进行抢救,认为应该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并且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

拉斐尔名画《雅典学院》。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文化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民族的根基,是历史的纪念碑。文化遗产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所以对那些面临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要进行及时有效地抢救和保护。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和表现

(1)文化多样性含义

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总结:文化多样性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居住的环境不同,需要面对不同的气候、地形和水源条件,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人口规模、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会存在差异,并且影响到了他们的人生态度、习俗、艺术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就世界范围而言,有中国儒家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东阿拉伯文化等。就某一国家而言,如中国,则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同时也可见诸多种多样的语言、深邃超世的宗教信仰、形形色色的礼仪禁忌、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绚丽多姿的传统节日、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鲜明独特的思想理论等各个方面。

材料一:从节日中往往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在农业社会,对于各民族来说,农业社会科技不是很发达,人们只有靠天吃饭。风调雨顺时,人们往往要用节日感谢上苍;风雨不济时,人们也要祭祀祈求降福。

例如:中秋节的由来是老百姓选在八月半庆祝丰收,许多地方通过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吃月饼等形式庆祝中秋;感恩节始于1621年,那年秋天,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的英国移民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狂欢三天。现在,人们用火鸡和南瓜饼来纪念这个节日;开门节是傣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节日这天,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点孔明 灯、唱歌跳舞;纳顿(七月会)是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节日,节日这天,男女打扮一新,车载驴骑,浩浩荡荡行进在乡间的路上。

比较中秋节、感恩节、开门节、七月会有何异同?

不相同:就“方式”上讲,这些不同民族往往采取不同的方式 庆祝。

相同:就“由来”上讲,这些不同民族的节日都是为了庆祝丰收。各民族节日出现异同的原因是什么?

各民族文化出现差异的原因:各民族的经济、历史、地理等因素各具特色

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的原因:在科技还不是很发达的农业社会里,各民族的人们往往是靠天吃饭,所以人们要感谢和庆祝上天赐予的丰收。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性的规律。

P31课堂探究

探究提示: 民歌中的文化多样性,不仅仅表现为内容、曲调方面的差异,而且还表现为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民族性格的多样化。比如……(材料内容)

服饰之所以能够在人们心中引发多重感受,唤起认同或排斥感,源于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当我们看到阿拉伯女人外出时从头到脚遮得严严实实,戴脸罩和头罩,不管天气多热,也不会撩开一丝。我们尊重她们的信仰与习俗,却不会简单地效仿她们,这是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当我们看到前来中国旅游的洋人身穿皇帝的龙袍,或头戴皇后的凤冠霞帔双双摄影留念时,常常感到滑稽,这主要是洋人的气质与中国服饰所蕴涵的文化特质格格不入。从某种意义上讲,某个民族的服饰文化是某一地区特定生活风尚的表现。例如:中国的唐服、日本的和服、阿拉伯民族的长袍表现出各民族生活风尚的不同。

饮食方面。筷子、刀叉折射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人进餐习惯用筷子,而西方人则习惯于刀叉。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而且影响了东西方人的生活观念。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西方人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有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使中国人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筷子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象征。华人去了美国、欧洲,还是用筷子,文化根深蒂固;而外国人在中国学会了用筷子,回到自己的国家依然会重拾刀叉。

(过渡)师:从上述可见,不同国家和民族,有自己不同的文化。文化首先是民族的,那么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否意味着文化只有民族的差异没有任何共同性呢?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因素各具特色。(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个性))文化是民族的。

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性的规律(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共性))文化是世界的。(学生阅读P31最后段)

结论: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过渡)师: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每天都有大量具有古老文化渊源、蕴涵独特文化特性的遗产正在消逝。如此,人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呢?下面我们看一则材料。

材料二:近年来,“洋节日”在我国越来越受欢迎。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已经成为了中国的热门节日。这些节日让人们学会了感恩,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生活。但同时,我国传统的节日如清明、端午等却很“冷”,甚至很多人认为年味没有以前浓了。

探究:你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启示:优秀的外来文化能够弥补民族文化的不足。但是,民族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绝对不能被外来文化取代。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

p32课堂探究:

(1)奥运会在不同的国家举办,每一届奥运会都有不同的会徽,在会徽的设计上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印记。

2004年奥运会的会徽是橄榄枝回归爱琴海。爱琴海是古希腊文明的摇篮。橄榄枝是和平与荣耀的象征,也是雅典市的市树。而会徽所使用的蓝、白两种颜色在拥有蓝色大海、白色建筑的希腊是最常见的颜色。

悉尼奥运会整个会徽的色彩语言极具象征意义: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太阳和沙滩,红色代表内陆土地,突出了澳大利亚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北京奥运会会徽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涵中国文化的同时,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2)奥林匹克的精神是和平与交流,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强。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这种精神不仅属于民族,而且属于世界,所以它能从希腊走向世界。

过渡: 通过不同国家设计的奥运会会徽看不同国家的文化,可以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是由多样性的文化组成的,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和独特魅力,应该尊重和保护不同民族的多样文化。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32页第一段第三行起)

在历史上,人们对异文化的态度有着不同的表现,既有虚心学习不同文 化、与异国平等交往的例子,举例:如唐代玄奘西天取经;也有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的情况,如西方殖民者对非洲文明的怀疑,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炸毁举世闻名的巴米扬大佛;还有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现象,如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明。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p32第二段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举例: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进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民族文化。

举例:中国传统的安身立命观念最注重个人的自我德性修养,其中,儒家的修养理论影响最为深远。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思想,孟子注重仁义并举,为了实现仁的理想,主张“舍生取义”。在儒家道德的熏陶下,中华民族的无数崇道贵德的志士仁人躬身践行,以仁爱为核心,不断衍生出许多道德性的规范,如宽恕、节俭、礼让等。这些传统美德,已经和整个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举例: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炸毁举世闻名的巴米扬大佛。巴米扬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立佛,距今已有1500多年,过去曾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信徒和旅游者,为巴米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曾有很多国家的科学、文化、艺术和宗教界知名人士强烈呼吁,要注重保护这一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塔利班政权说巴米扬大佛雕像是崇拜偶像的行为,以炸药及坦克炮火摧毁这座古迹。战争炮火摧毁了巴米扬的佛像,也摧毁了巴米扬的旅游业,摧毁了巴米扬的经济。

3.尊重文化多样性应遵循的原则

P33课堂探究 答案参考《创新设计》

目前我国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和文化遗址已经遭到破坏;昆剧、京剧、粤剧等民俗艺术不时要面对观众流失、传统剧目失传、演员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除夕、清明、端午、七夕、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已然被拿来文化的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等冲得七零八落。

(4)如何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呢?(教材P33)(3).尊重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意义)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的多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观点说明的是什么道理?

答:(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各美其美”是指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3)“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

(4)“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课堂小结

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国家、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这使世界文化呈现出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我们要从中体会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和意义。

(世界八大奇迹中国:万里长城。约旦:佩特拉古城。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像。秘鲁:马丘比丘。墨西哥尤卡坦:奇琴伊察金字塔。意大利罗马:罗马竞技场。印度:泰姬陵。埃及:吉萨金字塔)

2.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杰作遍布世界各地,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如中国的故宫、印度的泰姬陵、麦加神庙等,它们的不同风格体现了(A)

A.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B.建筑文化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C.建筑文化的趋同化倾向 D.建筑文化的积极作用

解析:不同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建筑文化的多样性。B、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不科学。3.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B)

A.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 B.该国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 D.该国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现

解析:文化遗产只是一个国家全部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故A项舍去。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故C、D两项舍去,应选B项。

7.宗教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种最普遍的社会现象,自它产生以来对人类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来讲,宗教具有协调社会关系的功能、认同功能、凝聚力的功能、调节情感的功能。这说明(①③)

①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②民族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民族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且表述正确,入选。宗教对社会发展的不可忽视作用不等于决定作用,故②舍去。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下载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想政治_文化生活范文

    思想政治—文化生活 一. 文化与生活 (1) 文化与社会 1.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三观等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 2. 经......

    文化生活第三课第一框 世界文化多样性教案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知道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理解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意义,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

    高二《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2015年高二《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1.文化 ⑴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

    《文化生活》第三课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文化生活》第三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三教案集体备部分题第三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中心发言人备时间第二周上时间第......

    文化生活第三课练习题.成品(合集五篇)

    文化生活第三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里讲的“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 ) A.尊重文化的......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1、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

    思想政治会考必修三文化生活

    政治-----《文化生活》会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也是......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一、课程间介: 高二政治课以素质教育的实践性为根本目的,以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教育为直接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