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论坛发言稿)

时间:2019-05-15 02:1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论坛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论坛发言稿)》。

第一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论坛发言稿)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校主要由学生和教师组成。学生的目的就是学习知识、提高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使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增强体质。教师的目的是围绕学生的需求达到学生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所做的引导、启发、帮助、科学系统地点拨以及各种教材的选用教法的运用都必须符合学生的主体需求。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就能比较成功地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否则,主动性、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不说明教师的主导性没有发挥出来。这两个目的就确定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学生就是主体性,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主导性。在我们的课堂中把具有主体性的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把具有主导性的教师放在主导位置。这样双面活动起来,顺理成章,各得其所。否则,就会违反了教学的规律,违反了教学规律也就违反了科学,违反了科学必导致教学的失败,所以教师在上课时把自己与学生位置摆正,是上好课的基础。

怎样在课堂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主体不是一句空话,必须有很多东西来实现,包括教师的教法,教材的选用。主体地位主要的一点是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在课堂中学生能否发自内心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表现出高兴、快乐、愉快等等。就如一辆汽车,让它动有几种方法,一种是推着走,一种是马拉着走,另一种是开着走,如同推着走与马拉走一样,这里就没有发挥车的内在动力,那它就会走的又慢又吃力,如果是一个会开车的人去充分调动车的主观能动作用,那么它就会跑的又快又轻松。就如我们的学生一样,但学生与车还不一样,人比车复杂的多,人有思维、想象、有性格、有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动脑去想办法,主动参与学习,与教师的强迫、被动的学生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结果。

一、教师自身要了解和认识到影响人的两种重要因素(1)智力因素:它包括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等……

(2)非智力因素:它包括兴趣、意志、性格、动机、情感、态度等等。

对于智力因素先天性的较多,但非智力因素靠我们后天去培养与塑造我们无法直接改变先天的智力因素,但作为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相当重要的,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也只有非智力因素的提高,才能促进智力因素的提高,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每个班级学生习惯,要求都不一样,这就要时时考虑在这个班级怎么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些学生接受力强,自觉性强,而有些学生正好相反,这就要对症下药,给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后进生,就提出一些简单的乐于接受的问题,偷懒磨滑的就督促组长或课代表及时检查,帮助他们纠正不良习惯。

二、按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法和素材。不论是学校或是班级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根据学校和班级的情况,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素材加以分析,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这次初二年级举行的拔河比赛,各班级比赛成绩不同,我就及时抓住了这一点进行分析。获胜的让他们分析经验,并假设如果失败,因素有什么;失败的分析不足,如果要取胜应该怎么做。这个材料的分析,学生都能很好的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说的很透,体现了主体地位,又很好的把教材的内容得以渗透。另外,学生是农村的孩子,他们身边的事例才最有说服力,所以,我在教学中很多的都运用了他们身边的事例,教学效果体现明显。还有就是农村的一些谚语等都可以用来作为教学素材,使学生感觉教学不再是教材的叙述,而是生活中的再现。

三、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趣味性

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语言是否活泼并具有一定的煽动性等等,这些都要围绕教育的对象进行。比如简单的一些活动:做游戏,绑腿跑,扳手腕等,猜谜语,收集文字或图片等。

(二)目标性

人只有达到目标后,才会感到成就感,心情都会愉悦,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紧紧围绕目标设计问题来推动学生的思维,并由此引申升华,以更好地实现既教学,又娱乐;既活动,又不脱离目标。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得好不好要看学生主体性确立的是否成功,学生的主体性是否真正体现出来要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被调动起来。在课堂中,教师用强制的办法或是被动地、消极地让学生干这干那,那学生就会觉得每项活动都是负担甚至是痛苦的,我们跟本就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如果学生是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之中,那学生真正感受到的将是快乐的、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个人认为一节课是否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以上的这些方面来判断。

第二篇: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摘要: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关键词:何在,阅读教学,体现,学生,主体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怎样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

一、转变观念,创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所思、所想,尊重学生心理,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总以一种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尊容”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把自己摆在学生平等的地位,以朋友谈心式的语气带领学生解决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的教师以各种方式来与学生沟通。如,一位教师在教《挑山工》一课时,以她自然而亲切的教态,对学生流露出真诚的喜爱和尊重,他想方设法创设良好课堂氛围,使学生没有焦虑感,没有恐惧感。他在教学生读书时,不是单纯的让学生齐读,默读,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范读课文时,按一般的范读方法是听教师范读。可这位老师是问学生愿意听谁读。还有不少老师克服了以前教师一直站在讲台上讲的方式,而是有意识地走到学生跟前和学生讲话。学生发言可以举手也可以不举手;学生可以站起来发言,也可以坐在位子上发言;可以按教师指名发言,也可以抢答;学生可以同意教师的说法,也可以不同意;学生还可以轻声和同桌交换意见······。他们这样自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得到了发挥。

二、创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摇篮”,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诱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首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兴趣因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巧妙地设计新课导入,一开始就让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予以高度专注,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更加敏锐,想象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如:有一位教师在教《猴子下山》一课时,用纸板做了一只猴子。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请了一个好朋友,这位老师一边讲一边用耍木偶的方法把小猴子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下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又如一位教师在讲《春雨》一课时,上课伊始,让学生唱《小雨》这首歌,由歌词导入:“小雨、小雨,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电教手段,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以形、声、色的直感,增强艺术感染力。

有位老师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教学中,出示课题后,老师问:“看见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说:“海底到底是怎样的?”老师说:“我们一起来领略海底的风光。”然后播放《海底世界》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看着、听着。时而瞪着眼睛露出惊异的目光、时而会心地笑笑,时而学着动物发出嗡嗡、叽叽、喳喳等各种声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三、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不少教师上课很严肃,老是冷面孔。学生的发言稍有差错。教师便一票否决,老师在无意中挫伤了学生,是学生的心理受到了伤害,灵性受到了扼杀。有经验的老师懂得尊重学生,从不让学生难堪,他们知道怎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信、自尊,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信任、赞赏和期望。如:在《挑山工》一课教学中,经常用“你的想法真棒”、“你真聪明”、“你会像挑山工一样永远向前”、“你能从书本上获取信息,这种学习是很好的方法”。

“志从趣生”。教学中抓准时机,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健康的发挥。

四、开展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儿童好胜,老人好静。”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初生牛犊不畏虎”正是这种好胜心里,作“不畏”的支柱。在世界单项性的球、棋赛史上,许多新手能击败名将的一个原因,就是新手的好胜心强。因此,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教学,将是一个莫大的资源开发,如:再讲《落花生》一课中,课堂最后几分钟精心设计了让学生模拟崔永元,搞一个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学生想做像桃子、石榴那样的人分一组,想做像花生一样人分为一组。两组进行辩论竞赛。第一轮讲自己为什么愿意做那样的人。第二轮讲对方的不足。第三轮讲当代需要什么样的人。要以礼服人,以情动人。教师讲完要求,先分组讨论,后辩论,辩论时只见一个个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脸争得红红的,真是激烈非常,还有一个学生问教师想做什么样的人。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围着教师久久不愿离开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常用“词语接龙”竞赛、读书竞赛活动,利用学生争胜好强、互不服输的心理进行阅读教学,不仅巩固了本节所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阅读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为学生提供材料、创设情景的合作者,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身心得到主动、全面、健康地发展。

=== 让“阅读”成为真正的“悦读”_语文

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它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构成语言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阅读”教学变成真正的“悦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论文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悦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一篇文章,只要反复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要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也会吟”,其中的道理是很明白的。要让阅读成为语文学习的“主旋律”。下文就阅读教育,谈几点拙见: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1、课堂阅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分析课文等等,把更多的知识“填鸭式”生搬硬套塞给学生,而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进行阅读感悟课文,一节课下来,学生甚至还以为上的是“生物课”、“历史课”等。记得有一次,我在听一位老师上《长江之歌》时就发现老师过多进行知识的补充,因此学生的阅读时间反而减少了,不足的阅读使学生对课文缺乏理解,缺乏理解使学生无法感悟文字,体会课文,当然整节课的效果也就差强人意了。

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还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自主地进行阅读。特别是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每次接手新的班级后的一个月,总有学生悄悄告诉我:“老师,我会读了!我快乐读了!”什么样的班主任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教学思维的语文老师也教育出什么样学语文的孩子。为此,我鼓励学生大胆阅读、竞赛阅读、互助阅读„„班级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我的影响下不断提高,呈现出“我要读”的氛围,于是一个个孩子进步了,班级阅读进步了,孩子在班级中进步„„其实,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也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从而实现悦读,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课外阅读,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世界

课堂上其实只能给学生一个很小的阅读时间,真正广阔的阅读世界应该在课外,因此课外阅读更成为我们语文老师关注的一个重点。“班级图书角”成为学生交流阅读书籍的阵地,“每日一诗”我和孩子们一起徜徉在诗歌的海洋,“梦想在这里放飞”成为阅读收获展示的舞台,“故事大王”谁不想一展身手呢?“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让孩子和父母一起陶醉在阅读的天地„„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于是“书香班级”的美名不迳而走。

二、指导丰富的阅读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而定,它要受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的环境等诸因素影响和制约。研究阅读教学的方法,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有效阅读。

1、示范阅读,给学生感受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秀丽自然景物的文章,《烟台的海》、《三亚落日》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阅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跟随老师的阅读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颜色、意境,感受美。如《三亚落日》中“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教师用绘形绘色的阅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真有诗意”啊!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阅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当然在感受美后学生阅读便潜移默化中一气呵成了。在教学中,通过阅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激发他们去想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2、自由阅读,还学生自主美。

在教师、学生和课文三者中,学生无疑是阅读的主体。但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失去了应有的主体地位。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当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自主交流阅读。将课堂空间变成学生可以自由活动的领初读课文时,最好采用自由阅读的形式,这时需要读完全文,扫除语言障碍,并做适当的圈点勾画,达到知其大略。有些教师急于讲解,往往忽略这一步,不给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时间,或时间不够充分,只是流于形式,这是不可取的。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阅读,让阅读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3、感情阅读,让学生表达美。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阅读,充分发挥阅读对理解课文内容、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阅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艺术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真善美因素,让学生与作者、文字产生共鸣,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从中产生共鸣。如我在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在学生整体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品文体会人物感情:司马迁在遭受酷刑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指导学生体会“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的痛苦和绝望;“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顽强编史的坚强毅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自身:“如果是你遭遇后你会怎么做?”这样更加深了学生理解司马迁的“忍辱负重”,让人物的情感理解得更透彻,通过阅读表达得更真切。

4、个性阅读,扬学生特色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对于后者的这种独特的思考教师不应扼杀,应该允许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性地研读课文。如在教学《秦兵马佣》时,在体会各类型兵马俑鲜明形象时,让学生对文中的类型理解,教师不必过多讲解,也不应该要求答案的统一,充分使每个学生“站出来”、“说开来”、“读出来”。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也都有自己的思维,机械的阅读培养不出人才,只有百花其放,百家争鸣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在表达一些人物的语言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去揣测前置语,《望月》中背诗部分时,孩子可以是自信地背、得意地背、脱口而出背„„这样的情景不是反而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么?让文字的意境更无穷么?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阅读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阅读实践中自主探究、张扬个性、发挥特色。

5、拓展阅读,续学生延伸美

怎么把文章读深刻,阅读更全面也是阅读的关键。仅仅局限在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适量的阅读,可以是由课堂知识的延伸《二泉映月》去欣赏其他的名曲,《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去了解爱因斯坦等。

也根据阅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就整篇,也可以就其中的一两句。另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的情节编写故事,自编自演,还可以结合时事展开辩论、讨论、演讲比赛,使学生在不断的运用中,砥砺自己的语言,使之趋向完善。《爱之链》使学生体会乔依形象的伟大,更对他的未来寄予了美好,因此学完后学生情不自禁地就按上了一个个精彩丰富的结尾。唯有博览群书,通过广泛的阅读才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只要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做到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相信阅读的花在语文教学中会越开越美丽,阅读也才能真正被学生“悦读”!在学生自主的“悦读”下实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学好语文必须阅读,更要悦读!

第三篇: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市级论文一等奖

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主体能力

——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河南省息县一高蔡新

内容摘要

本文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的要求,从“建立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尝试探究性教学,发展学生主体能力”两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语

主体性主导性以人为本素质教育探究性教学

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而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要义是使全体学生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是从教育的本质功能出发的,其对立面是“应试教育”。主体教育是针对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弊端而提出的,其要义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它科学地阐述了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主动与受动的关系,其对立面是“客体教育”和“被动学习”。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正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广大教师要进一步更新观念,从基础教育的大教育观出发,把英语教学的基点转移到人的素质培养上来,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Leanljng to knoⅣ’,“Leaming to do”,“Learning t0 live together”“Leaming to be”,即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在课堂上更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以提高教学实效。

对主体性理论的认识

主体性又叫主动性,也就是自觉能动性。它是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特征,也是全面发展的核心和精神实质。主体性是学生内在的属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赋予的。主体性主要是指主体在与客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它集中体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难理解,所说“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对待学习的主体性。就是说,学生不仅是能学习的,而且是“独立、主动和创造”地去学习的,这和人们的共识是一致的:人是能学习的,人没有不学习的,人是想学习的,儿童、少年、青年尤其如此。主体性的对立面是被动性。缺乏主体性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中,简单接受,认可,屈从,甚至逆来顺受,无所作为,没有主见,没有勇气,不敢想,随遇而安。而有主体性的人就完全不同。这种人,在客体面前,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力量。他不盲从,不犹豫、不依赖别人,敢想敢做,充满生气、自觉、自信,是一个能动、自由的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核心目标。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不具有主体性的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学生的素质发展,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一个没有目标追求,对学习缺乏责任感和热情,不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是不能取得包括学习素质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的。所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即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

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not make himdrink'’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动他们最本质的属性——主体性作为我们落实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着力点,在英语课教学这一主渠道,促学生主体性发展。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实践中,教育价值主体性缺失,首先表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上。众所周知,教育目标是教学的灵魂,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统帅、制约、影响教学的其他因素,是教师选择教材、确定教学方法、决定教案教具和教学计划的根据。既然以传授知识、技能为课堂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上丰富他们的知识,由于教师以知识的传授为教学目标,因而课堂上教师自然把重点放在包括考试内容的练习,并下意识地排除对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等有帮助的训练。尽管学生学得很苦,但他们头脑里塞满的实际上是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学习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显然,以知识传授作为主要目标的当今,教学现实恰恰反映了马里坦所批评的背离了教育真理的两个方面。其次,对学生主体性培养不够重视,教师在教学中最关注的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师无关,教师的任务是教书,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不是任课教师的任务。这种教学任务观完全忽略了受教育者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受教育者的许多兴趣爱好等个性特长被忽略甚至扼杀了,表现了对学生主体人格的极度轻视。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教育家们一直倡导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应不断充电,精心备课。英语课足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英语技能形成依赖于大量的课堂活动。因此教师要善于控制课堂气氛,善于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尽量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努力展示自己的才华,成功地进行大量的课章实践活动,行使主人的权力。如进行写作课时,可让学生先把自己的句子,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然后评出自己认为的最佳句子、最佳文章;也可分组进行评分竞争,体验一下阅卷老师辛苦与欢乐,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长处。在此过程中,„定要避免“一言常”、“满常灌”的传统教法,一味地使学生被动学习,压抑他们的潜能,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一定要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进行语言交流,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英语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对于课堂教学要有独特的理解与准确的把握,一切要以促进课堂效率为标准,不能一味地放任学生在课常上为所欲为,该放则放,该收则收,以体现教师作为“导演”的主导“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这一点呢?我想谈谈我的一些观点。

一、建立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我们在上英语课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局面: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了语言交际的模拟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操练,但总有学生羞于开口,特别是叫他们站在教室前面演示对话时,众目睽睽之下,不远处还站老师监督着,他们更显得局促不安,英语说得语无伦次。老师们免不了感叹:这可怎么办才好,让他说,他不说,时间倒是浪费了不少。的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他们努力为学生创造说和练的机会,模拟各种情境,力图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但苦恼的是:学生不参与!

其实,我们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它有如一棵幼苗,需要师生共同施肥,悉心护理,才会茁壮成长。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心理上的朋友,才能被学生所接纳,彼此才会沟通,课堂气氛才会融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

二、尝试探究性教学,发展学生主体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以个人或团体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科学人文等方面知识及能力的学习方式。探究性教学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应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怎么样”。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探究性学习与一般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这种灵活开放性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活动,它要求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统一。作为教师,在课前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和重新组织,以便将教材内容转变成学生最易吸收的知识结构;课堂上,教师要进行系统的讲授,力求做到“精讲”,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明,力求体现“导”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针对问题,主动地讨论探究,力求做到“多练”,多练这个过程实质是学生参与、内化、运用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刻意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标准性。这样,“精讲多练”就可以促使师生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共振体”。

(一)提问题导读——教师“精讲”体现“主导”

即在授课时设置一个个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提问,它要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得授课有顺势而下、层层递解、最后豁然开朗之功效。如果教师还是停留在照本宣科,是绝不能达到这种效果的。要提出问题,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组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合于学生的问题,学生在寻求答案过程中就能把教师所讲的内容流畅地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1.在导入新课前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话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导入新课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开展探究性教学,用提问的方法导入新课不失为一种较好教学手段,它可以是问题式的,也可以是图片式的,更可以是开展探究性教学,更可以是Free Talk式的,关键是要能引出当堂课的新授内容,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在新目标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一个Language Goa1提示和图片,同学们可以结合它们去思考和学习,来激发学习兴趣。

2.在传授新课时提出问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

学生上课时面对的是一篇篇有具体含义的对话、课文或是听力材料,这些材料就好比一块块宝地,但初读时学生是很难独立找出其中的“宝藏”所在。因而作为教师就需要把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提炼出重点难点,也即“宝藏”所在,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道道紧扣材料的疑点,在授课过程中逐一展示疑点,层层剖析,直至学生豁然开朗,这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高潮。例如第一单元Reading“How do deal with our probIems?“在讲授课文时,我就先提出一些平时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要同学们进行讨论交流,然后由我点评,最后在结合课文,正确的掌握知识点。这样,教师在质疑过程中精讲,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激发他们思维的灵感。

3.在结束新课前提出问题,可以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结束新课前提出问题,不仅可以巩固反馈当堂课新授的内容,还可以为下堂课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预习新课的热情,为下堂课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二)情景交际——学生“多练”,体现“主体”

如果说“精讲”体现教师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那么“多练”正是学生“主体”作用的集中体现。“练”是训练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只有“多练”,学生才能巩固学到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英语课堂中,“练”的最好形式就是“交际”。美国学生崇尚这样一句话

”Tell me.I foget me,I remember:Involve me,I under-stand”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讲解只能给学生带来疲惫和厌烦,只有让同学们动起来,浸泡在一定的语境当中,他们才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巩固所学知识。

A.创设情景,开展游戏:游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把游戏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学习欲望。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放松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B.创设情景,角色表演: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进入中学,教师大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更增加了他们的听课难度。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来,教师就应该根据具体需求来创设情景,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从领读、齐读到分角色朗读,而更多地尝试分角色朗读。这种方法,难度不高,但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们说英语的热情,尽管是分角色表演,但投入的表演他们会更深地领会对话或是课文的旨意。

c.创设情景,自编对话: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理解和运用。如果说朗读对话、课文是一种信息输入过程,那么创设情景,组织同学运用已学句型、语言点自编对话就是一个输出过程。它需要学生把所学信息通过大脑进行加工处理,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编出合情合理的交际对话。

例如,我们的新目标教材中,每个单元中都有许多的pairwork and group work,要求同学们根据听力材料或所给出的一些提示来编组对话,这样就给了学生足够多的机会和自主的发展空间,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结合课文提示组成自己的对话。

总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以课上的自主学习为主。学生的学习结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在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既能提高课堂学习吸收率,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思想的试金石。凡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在外界强迫下被动地学习,而是教师的合作者自主地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责任心和主动性。英语作为”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学科,在新形势下它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应是“Teach students Engli。而不仅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学生是学习的主人,“They are lerning English not from teachersbut with teachersc。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制定一个学期、一个单元具体到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应该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目主学习动机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们会教得轻松,学生会学的愉快;以学生为主体,我们的英语教育一定会走进一个新的天地。

第四篇:如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武汉市财政学校瞿文华

[摘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目标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法上应力求形式多样,遵循听说领先、读写并重的原则。

[关键词] 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主体性,环境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而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要义是使全体学生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是从教育的本质功能出发的,其对立面是“应试教育”。主体教育是针对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弊端而提出的,其要义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它科学地阐述了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主动与受动的关系,其对立面是“客体教育”和“被动学习”。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展,即怎样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正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

当前,小学英语课在很多方面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如在目标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法上力求多样,并能从视听入手,进行听说训练,教学过程强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一定的层次性等等。但仍然存在着不利于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问题,如: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层次性,教学要求“齐步走”,致使部分学生在小学英语学习上掉队,过早出现两级分化,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造成障碍:在组织教学活动方面注重形式,学生参与的深度不够,效益不高等等。中学英语课在很多地方特别是重点中学则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素质教育,忽视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为此,广大教师要进一步更新观念,从基础教育的大教育观出发,把英语教学的基点转移到人的素质培养上来,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Learning to be”,即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在课堂上更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主体性焕发出来,以提高教学实效。

我们面对的中小学生是处于生长发展过程中的儿童和青少年,他们的主体意识、主动作用于客体的能力都相对于成人较弱,应该说是一个发展中的主体,待进一步开发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是需要培养、提高和引导的,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因此我们把启动人最本质的属性——主体性作为我们落实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着力点,在英语课教学这一主渠道,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不具有主体性的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学生的素质发展,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一个没有目标追求,对学习缺乏责任感和热情,不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是不能取得包括学习素质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的。所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即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疏导者和助学者。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把自身当作认识的对象。

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是:动机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它占14%。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要让每位学生认识到自

己既是“I”也是“me”,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I”的主体意识,帮助“I”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按自己的构思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主体性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尽量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主体性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课堂是由教师设计并负责组织实施的。在课堂上教师的自主权明显大于学生的自主权。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要求完成学习过程。实施主体性教学,核心问题是要改变传统的由教师主宰课堂的模式。尽量地由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新模式。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呢?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抓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现代教学目标,不仅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而且还强调通过知识教学发展能力和渗透思想教育方面的目标。主体性教学的目标,在发展能力上尤其重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渗透思想教育方面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教师在制定一个学期、一个单元具体到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是否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目标,这是关系到实施主体性教学成败的首要问题。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有了明确的自主性教学目标就能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自觉、自动地激发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下面以高一英语(上)《亚伯拉罕.林肯》这篇阅读文章的备课设计为例来说明教学目标 的设立实施。在拟定本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时,我把激发学生追求平等权利,献身正义事业,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学习作为德育教育目标。而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讲述一位总统的事迹,写出一篇名人故事作为能力目标,而确定下来。这样教师和学生的定向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方式方法,结果的评价,都受到这一目标的制约和检测。在教学活动中也就不同于传统的讲课方式。而处处体现师生互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讨论的方式。

二、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传授扮演了课堂的主角,占去绝大多数时间,这样长时间下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以课上的自主学习为主。学生的学习结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在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既能提高课堂学习吸收率,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思想的试金石。

在高一英语第13单元《亚伯拉罕.林肯》的教学设计中,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小组讨论。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学生找出介词和重要的语言点,最后分在四人小组,来运用本篇文章中的语言讲述另外一位总统的事迹。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践提高语言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学生的自主学习靠教师的激励和指导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上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要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法入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语言、教材、板书、实物、挂图、模型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如电视、录相、录音、计算机等)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另外,要想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会的乐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小环节,多台阶;多变化,勤鼓励”。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自主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而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不论课上的还是课后的,主要靠教师的激励和指导。因此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是一级调控主体。他不仅调控制自己的施教活动,还指导全班学生的活动,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二级调控主体,他们是在接受教师指令后进学习活动的自我调控。他们是否能够自主学习要看教师是否给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时间,同时来自教师的激励的语言、赞美的眼神、支持的行为、热情的表彰,都是学生们积极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课堂学习实践中教师要多安排,多指导、多表扬、多激励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淋漓尽致,也只有这样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自主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给学生留有余地”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任何一个人如果总是被要求如何如何,而自己一点自主权力都没有,一切照章办事,那么工作也就没有积极性、创造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可能产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自主检测和评定学习结果,自主补漏和矫正,学生自己就有主动权能把教师的正确要求变成学生自觉的自我要求,把教师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要求和措施变成符合学生实际的要求的措施。凡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在外界强迫下被动地学习,而是教师的合作者自主地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责任心和主动性。

教师“给学生留有余地”的做法体现了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原则,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只有这样智能差的学生才能体验成功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五、精心设计活动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组织活动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主体情况指学生的认知水平、英语基础;客体情况指英语特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环境指英语输入和输出的外部条件。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就是要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把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情况联系起来,并寻找出三者间相互作用的最佳联结点,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听说读写方面的有效训练。

按照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活动可分为:a.呈现活动;b.练习活动;c.交际活动。每一类英语活动都有很多方式,很多活动是可以交叉进行的。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呈现活动的设计要以旧带新,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创造情景,呈现新的教学内容,要力求生动形象,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

(2)练习活动的设计要多层面,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练习活动。无论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参与形式上,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一个机会可锻炼,可自我展示。

(3)交际活动要从头抓起,从培养交际意识到交际能力要循序渐进,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活动、生生活动,使交际活动在模拟的或课堂教学本身真实的环境中展开。

按照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一般过程,可将学习活动分解为理解——操练——表达三部分。教师教学中要抓住教材特点,抓住学生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恰当地选择教法,让学生有效地参与时要兼顾以下几点:

(1)情景中引出教学内容,降低学生理解语言的难度。

(2)操练时要从视听入手,处理好仿说、替换、复用的关系,做到逐层递进。

(3)语言表达设法在情景中进行,激起学生表达情绪,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选择话题,表达思想。参考文献:

1.王建平:“主体性在英语课堂中的实现”,中国园丁网,2003。

2.张和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国园丁网,2003。

3.陈泽诞:“浅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国园丁网,2003。

第五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学习科学、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传授知识,教导学生的主要舞台,在学生的增长知识了解自然社会中占绝对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好与差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绩,同时也间接影响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的角色。

我认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自动性、积极性和活泼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好与差、知识能力掌握的多少直接受课堂教学的影响。学生认识了这种关系,就会产生极强的驱动力,激发一种自动的积极好学的学习欲望,就会由“他律”逐渐转变为“自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硬板的教条式的制度来教育学生,扼杀学生的天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传为辅、学为主”的主导思想,绝不能盲目生硬地将知识灌输于学生,应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做到讲者有神、听者有趣的环境,同时更应做到将只有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讲,即将“一言堂”变为“多方堂”,这样既听取了学生的见解,又调动了学生的自动性、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老师既传授了自己必需传授的知识,又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倾向。这样就会使学生意识到听课是一种享受,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境,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动性、积极性,课堂气氛不由自主地活跃了。

二、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基础上,确立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课堂教学要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好、运用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教与学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不仅是在学习知识,而且是在建立自己纯洁的友谊,更应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班上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深浅,感情的好坏对交流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近距离的面对面的交流。良好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友谊,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动性、积极性。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课堂教学机制,培养学生自动好学的优良品德。

课堂教学是一项整体的教育工程。只有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动性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教学机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发挥自己个性、表达自己见解、提高自己的机会。但在实施过程中,绝不能忽略教师的教育,同时,还必须注意班干部的带头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就是让学生成为“好知者乃至乐知者”吗?所以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在中国早就有了。孔子对其的阐述对我们现代的教学很有启发。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好知者”,但是兴趣不足以激发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教师还必须帮助学生习得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习得学习的方法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才能有成就感和自信心,继续学习,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为“乐知者”这样我们才算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么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感受学习的乐趣呢?我想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兴趣所在。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在学习得领域里有着无法克服的(初看起来觉得是这样的)困难和障碍,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就应当越多地关心使他也在其他活动领域中表现自己,以树立自己的道德尊严感,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的自豪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算是一个教育者,因为我们看到了整个花朵。若具体到某个学科,比如我所教的历史,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学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课本更趋于理性化,擅长理性思维,喜欢推理因果联系的学生一般比较喜欢学习历史。而对一些喜欢感性思维的学生而言,历史课本就显得很枯燥。事实上,历史本身有着感性的一面,历史上充满了鲜活的历史人物: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提倡“无为无不为”的老子,力主“兼爱、非攻”的墨子,认为“知识即美德”的苏格拉底,宣扬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的亚里士多德,以及说着“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目的”的康德,与他们有关的历史小故事总会使学生感受到智慧的魅力;精忠报国的岳飞,和生动的历史事实,他们或所以历史教师利用这一点,比如讲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与历史有关的一些现实生活,教师也可利用幻灯片和视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即便我们看到了整朵花朵,我们还必须具备培养他们的技巧。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我们可以借助导学案,使学生明确新授课的基本线索,并搭建引桥解除学生可能存在的思维障碍,也可补充一些参考资料,拓展学生的思维。另外我们还应让学生收集与新授课有关的史料或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史实,使学生习得研究历史的方法。而在课上我们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及思想交流、碰撞的机会。既要让学生在课上自主学习又能让学生积极地合作,比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后,课下的复习,不要一味的布置一些有着标准答案的习题,而应该让学生做一些能自由发挥自己观点并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课后作业。

要想熟练地运用这些技巧,教师必须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应该从智慧人格、道德人格、情感意志人格、和审美人格四个层面完善自己的人格,进而通过自己的人格、修养去感染、熏陶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课上、课下感受到我们的人格魅力,才会乐于接受我们的引导和所授予的技巧,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与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得益彰。

新课改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新课改中来。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前教科书侧重呈现式,呈现了传授内容的过程和结果,而现在的教科书则突出探索的过程,就要求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摸索出结果。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抛弃满堂灌的做法,要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实践、总结。这样,对于备课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节新课,如何铺垫,创设情境,在教师精心备课中无不体现了以生为主,以师为引导作用的新课改要求。在复习巩固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订正。在总结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新的收获?”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创新教法之路,只有教法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二、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个非常融洽的师生关系带来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他们怀着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就充分展示出来。老师怀着对学生的爱在课堂中解疑释惑,循循善诱,指点迷津,教师起引领主导的作用。假如没有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不是一潭死水就是乱哄哄一片,连正常的教学秩序都难以维持,怎能谈得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占主角唱大戏。所以,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教师工作的激情,就没有学生学习的热情,就无法实施新课改条件下课堂教学改革。

三、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1.善于创设情境,设计疑问,让学生有需求感、好奇心,激发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新问题,或者对新知识巧妙的铺垫并适时加以引申,先让学生发现新问题,再通过探究、分析、讨论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2.在课堂上改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绝不可以越俎代庖。让学生在多种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总之,面对新课改,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反思、总结出一条更好的途径,形成高效型新课堂,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几个认识问题

本人近年所上班级较多,但使用同一本教材,教学效果有不同;这是值得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虽然原因很多,但主要在于学生自身的内因上。那么究竟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谈几点教学实践的体会,期望与同行们共商。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内在动力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目标是学生走向成功的真正动力。一个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会坚定而自觉地去追求和努力实现。挖掘古今中外历史发展史中的司马光、爱迪生等人的献身科学、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立志成才,是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首要策略。教育学生祖国的富强才是理想之本,要把热爱祖国的满腔热情倾注在树立振兴中华发奋学习的志向上。教育学生,只有在中学打好基础,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施展个人的才华。

2、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主动性源于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历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的教育,让学生在对人类漫长历史发展,演变过程的探究中,学到更多知识,懂得更多道理,学会怎样做人,还能学会分析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进而变得更加聪明。如在讲授“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时,讲到为什么“劳动是促使古猿进化成现代人类的主要因素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个答道“因为通过劳动,古猿会用火来烤食物”“还会用火来驱赶猛兽”“还能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手脚分工明确”......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是面向全体学生,激励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群体中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如果教师教学程序的安排中照顾了少数学生,疏远了多数学生,势必会挫伤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只限于几个学生的课堂提问、无论师生如何配合,整个课堂气氛也活跃不起来。教师要对全体学生充满真挚的爱,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观念。教师喜欢聪明勤奋成绩优秀的学生是很自然的,但更要尊重、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的温暖、激励强化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开学不久,我首先抓紧时间去记住学生的名字,因为本人任课班级教多,所以课上课下能准确喊出学生名字,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关注他们了。学生被老师尊重,关爱所感动,自然拉近了师生间距离,和谐亲密了师生间情感。如在开学第三周时,在学习到“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讲到春秋五霸时,我提问:有哪个同学知道“春秋五霸”分别是指哪些人吗?由于惯性使然,我把目光自然而然地投落在平时比较积极回答的学生身上。可时间过去了几分钟,教室依然一片寂静。此时我有些急了,之后迅速扫描了一遍整个教室,还是没人响应。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随意地叫了一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起来,没想到这个学生的回答令我感到很意外。于是我特别表扬了他一番。整节课下来,我时不时地往那位学生看,好家伙,上课真认真。

4、不少学生在考试时,分数老提不上来,主要就是课堂没认真听课以及做好笔记。课后又没有及时复习。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顽强的求知欲。这都需要教师去耐心地了解学生,包括心理素质、学习方法、意志品质、学习困难及知识中的难点、薄弱环节等。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认真掌握学生情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只有教师引导得当,才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学生群体的学习主动性要靠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和鼓励,同时也靠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你追我赶。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愉快学习、互相合作的浓厚氛围。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目前从听课中发现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就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教师本来是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只担心漏讲知识或少讲而学生不会。教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处在被动听课状态,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太小,很难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要实现主体教育思想就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把备课要点放在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切入点上。切入点的选择是灵活的,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放得开。

如讲到“科举制的创立”一课时,与其直接向学生灌输古代当官的途径,不如教师作适当引导,出一些思考题,如,需要考试吗?考试的内容又是什么?今天政府的官员又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才能成为国家公务员的?今天的考试制度与过去的考试制度有何不同?......让学生自己学习、总结,然后进行学生间讨论辨析,这就增大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

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电教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业务不熟、流于形式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告别一支粉笔走天下,只落得两袖清风一身粉笔末的形象,应该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趋势,把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制作课件、运用网络,达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所需要求。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我们教师教学的成败。

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课堂情境,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倡导合作探究、自主感悟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不再是“听讲”的课堂。我教《黄山奇石》,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两处奇石,着力了解,反复诵读,然后由学生分别做导游介绍,并回答其他同学(游客)的提问。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情感的共振。教《难忘的泼水节》时,放手让学生充分看图学文,在图文中探究发现,从而“自得”。从教学效果看,是比较成功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钻研,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边信息交流中,获取文本输出的知识信息,刺激了获取各种信息的疑问,开拓了更开放的课堂思维空间。

2、分层次要求,激励学生信心。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刻激励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即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进生。启发引导他们克服适当的困难开始,不断地迈向成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让 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便会自觉地想去再啃“甘蔗”,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在课堂上,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叫学生进行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如学习了《松坊溪的冬天》一文后,我这样设计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优美句段。

2、有感情德地背诵课文,默写优美句段。

3、仿照课文,写一处景色优美的片断。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因而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激励质疑,启迪思维。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目的威信也大打折扣。

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例:在教学课文《少年闰土》“跳鱼儿”这部分内容时,突然有个学生向我提问:“课文中介绍的跳鱼儿真有趣,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而且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老师,我从来没看见过跳鱼儿,它到底是什么样儿的?”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一下子把我 “问倒”了,开始我只是惊呆,无言以待。后来我坦诚地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老师也没有看见过这种鱼,我们同学中谁见过这样的跳鱼儿?”这一问学生们立刻趣味盎然,他们见多识广,有几个学生回答说,这种鱼像现在菜场上会跳跃的弹涂,再多两只青蛙似的脚一样的鱼。由于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其实,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不可能万事精通,被学生“问倒”之后,教师要表现出“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能怕尊严而训斥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号下课,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的创见之疑,创见之问。这样,自主学习就落到实处,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打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平台

课改理念纷繁复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深感应接不暇,疲于学习,疲于应对,而再看课堂现状,总感课堂发展步伐缓慢,究其因,我认为大量的课改信息扑面而来,导致教师难于建立一种稳定的理念认知,难于形成个性化的执教模式,难于分清理念的主次和缓急。另一方面,作为培训机构,今天请西家,明天请东家,没有建立起系统性知识体系,往往带有重复性,单调性,也缺乏针对性。再者,理论学习多与课堂操做,给一线教师立的课堂案例少,培训总是和课堂贴不近。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有必要给教师建立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操作平台,为课改的落实寻找更简洁的途径。为此我选择了更小的切入点,即如何建立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平台。

该课题在整个课改理念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挑战型,它是对传统教学最有力的推翻,它彻底矫正了课堂方向,它明确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界限,它找准了课堂最鲜活的元素,它直击教学对象,没走错路与弯路,它是整个课改理念中最核心的部分。这是我对课改现象整合后的认识之一。我更认为对课堂的这一突破最为关键。

报学生看成主人,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主人的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和学生的交往中大量获取代表学生各种水平,能力的信息,对学生团队有真实,准确,客观的认知,这是教师上课的基本基础。如何获取信息呢?认真分析作业和试卷,透过现象分析基础知识,运算,逻辑推理,记忆,文字概括,自主性,习惯性,发现问题,表现力等。进一步分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对学生有准确评估。多渠道深入学生学习生活,跟踪学习过程,从过程中发现学生最真实的水平。建立比较爱机制,比记忆,比发现,比概括,比速度等,进一步确认评估的准确性。

教师和学生课堂功能不同,教师的职能是:引领,点拨,启发,指导。而学生是学习的直接参与者,学生不是观众,不是容器,不是奴隶,不是服从。教师把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做,把认识教给学生让学生体会,把观点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把方向交给学生让学生追索。学生把困惑交给老师让老师答疑,把想法交给老师让老师评析,把结果交给老师让老师欣赏,把进步展示给老师让老师鼓舞,把错误呈现给老师让老师矫正。老师必须坚持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做,学生做不了的事老师给与适度的指点,始终不包办。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尊严相同,面对课程内容,教师和学生有不同的分工,其中也有必须的合作,教师有先知的经验,有相关联知识的储备,有为人师者的特殊地位之自然是优势。但学生有鲜活的思想,有冲破习惯认识的新思维,有对知识过程进行创新的个性做法,对老师和教学能提供更真实而深刻的提示,从另一层面上看学生是老师获知的老师,学生身上有无尽的教育资源。因此,老师要尊重学生的见解,尊重学生的成绩,包括尊重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相应的课堂职能。

在课堂关系上,老师和学生是共同工作的合作伙伴,有平等的身份,这种认识定位具有出人意料的课堂影响力。首先它是信任的基础,师生间心心相印,坦诚交流,排除了交流障碍。其次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自由,热情的氛围,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发挥。再者教师回馈的信息真实,互动效应强,能有效提高问题效益。

课改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而且隐蔽性强,稳定性差,结构成分复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工作原则,突破技术瓶颈,走技术引领之路,摈弃传统观念中落后思想,使课改理念尽快转化为课堂实用技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一对最主要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基础和有利手段,教师只有同学生建立了和谐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才能体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呢?

1.1尊重、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一旦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认知技能就会受到压抑和阻碍。因而,教师只有把学生作为具体的人来对待,以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亲近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关心学生的进步,满腔热忱地培植他们正当的兴趣和爱好、专长,期望他们成才,并甘当他们“登高望远”的阶梯,才能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使课堂得到感情的滋润。

1.2讲求教学民主。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激励评价法对学生的看法、独到的见解,给与热情而中肯的评价,对于学生答错的问题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坐下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发表。

1.3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观点,敢于挑战权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说“不”,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主动引导学生以个性化的观点提出见解或疑问,教师和学生之间有足够的探讨和交流,教师不要回避师生在认识上的矛盾而是抓住学生的疑问作为契机,把学生创造性的主体活动与主导作用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课充满活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与该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比较抽象、枯燥,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教师只要能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的需求,用各种符合心理和生理的手段,如讲幽默、典故、寓言故事、名言警句;利用多媒体手段、时事述评、主题论坛、小品表演、辩论赛、演讲赛等教学形式,去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同样能唤起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的主动追求。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

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写教案和试教等。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由学生自已确立教学目标,并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使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统一起来,使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活动的“大脑”和“心脏”。让学生参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过程,是提高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是学生把握学习主动权的过程。由学生自己确定重点和难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他们在参与中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性。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和“润滑油”。根据选定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求科学的教法和学法,将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效果。写教案是教学活动的“剧本创作”。让学生参与写教案的过程是根据教学内容,在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选择好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全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信息进行汇聚和编织成知识网的过程。

而试讲则是教学活动的“排练”,是让学生担任“小先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参与度,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充实,知识和能力掌握的程度更广、更深、更活、更全面。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导演,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归宿

叶圣陶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不教”,教师的“教”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因此,政治课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它具有主导性和长效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是要先预习后听课。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两种水平,第一个水平是实际发展水平,第二个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儿童在他人的帮助或同伴合作的条件下所达到的发展水平。在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区域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走在学生的前头。因此应先学后教。在预习中,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教材的部分知识,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二是先思考后提高。陶行之先生认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可见提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提什么问题”、“如何提问”、“什么问题才是有深度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好习惯,提升学生分析的能力。

其次,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主题设疑导入,制造悬念,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思考,努力探求,有所发现,有所进步;也可通过演示直观教具导入,唤起学生表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积极进入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或者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设置情景导入,引导学生在情景中积极思维。良好的提问和回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感情,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设计问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设问的难度要适宜。如果设计的问题过高,超出了学生现有的认知范围,则挫败了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过于简单则浪费了时间,所设计的问题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才能启发学生领会知识,提升学习的能力。同时,设问要有一定的梯度。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因此,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有“跳一跳”就要“摘到”的感受,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而对于同一问题,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问,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角性、求异性。

总之,教学活动作为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作为教师,无论是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还是启发式、讨论式等,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如何思维、如何理解、掌握和探求知识。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必须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回顾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分得非常清楚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老师的讲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统治地位,学生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被动地听什么。然后,学生就老师讲解的例题完成作业,老师再讲评作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往往是分开的。老师讲得累,学生也学得苦。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老师直接传授的,有点死记硬背的感觉。虽然我们的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过分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强调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和系统性,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应该是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是老师永远不可能教完给学生的,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学生的不“教”。

随着我国改革的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社会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一个民族就没有希望,就不可能实现中民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学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我们普教战线。教学改革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希望。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交流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力开发出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把平常在数学教学中是怎么进行的讲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过去教学目标是“精英教学”,为培养国家的高级人才服务的。从过去培养“英才”升学为主的教育转向为大众提高素质为主的教育。为了一切人的数学成为数学教育的主流。因此,在平常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我们教育方向要面对全体学生。充分考虑人人都可以学数学,人人都可以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可以学好自己的数学。这样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情况时才不会乱了方寸。

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键是学生要学。如果学生不学习数学。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又怎么能体现呢?要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有成功一半的机会了。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讨论社会的需要和学生将来择业的需要,结合心理学家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能使学生学好数学,而且能使他们热爱数学,会学数学。

三、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放下惟我独尊的思想,老师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的服务者,交流者,合作伙伴,允许在课堂上与老师讨论,争论数学问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发表,并且充分的让学生阐述他们的理由。学生发表见解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体验的过程。让他们有展示的机会。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民主。只有学生喜欢你这个数学老师,他们才能喜欢你所教的数学,为学生学好自己的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师应给学生敢于发问的机会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分析探究问题,并且对有些结论可以质疑老师。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话语提出问题,杜绝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要使学生敢于提问老师,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老师面前没有拘束感,为学生敢于发问奠定基础。学生的发言不论好还是不好,老师都要积极鼓励他们,不要用批评的语言埋没了一个“伟大”的发现。让学生找到成功成名的感觉,这也是 充分体现教学中学生为主人的观念。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鼓励学生成功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放手发动学生自己讲,自己做,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定理、法则的由来都是他们自己经过 努力发现出来的,让他们感到自己很能干,有成功的喜悦,有成功的自豪,才有学好数学的自信。过去我们提得很多的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一个学生老是失败,他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就可能没有了,还有什么激情来学习数学。可能他全想的是失败,从而厌恶数学。老师创设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胜利走向胜利。成就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催化剂。例如我教授“同底数幂的运算时,与学生一起复习有关乘方的意义。让学生做、观察、分析、总结出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am.an=am+n(m、n是正整数),然后再让他们看书。看到他们发现的结果与教材上完全一样,学生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总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效率的方法很多,以上是本人一孔之见,仅供参考。欢迎同行朋友一起讨论数学教法。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把课堂教学比做一个过程,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应由各方面综合而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传递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多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主动产生学习愿望,以积极主动并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那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学习应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归纳总结适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有序和谐,师生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进而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产生协作关系的过程,是师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从而产生思想火花的过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教师的教学位置,而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常常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运作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教师们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发挥需要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生对于所教内容的不同反应适时改变教学策略,找到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不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教学的意义,那么这样的教学只是单方面的教,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对于所讲内容表现出疑惑的神情,教师应把握机会,从学生都熟悉的内容开讲,逐步引导到新的知识点上,或大家进行课堂讨论,共同论证新的知识点等方法,解决学生的疑惑,完成学习目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的民主,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前提。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见解。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课堂讨论,进行课堂案例分析引出新的知识点,综合小组意见,阐述不同观点。教师对于这个过程积极引导,从而有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知识。良好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能够有效的配合,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发挥,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授业解惑的一种方式,课堂的教学需要教师积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课堂教学良好有序的开展,对于教学的质量是一种保证,对于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建立也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不同情况下,教师应发挥指导作用,比如在检验学习成效中,学生之间或许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竞争环境,教师需要引入良性的竞争机制,有效地利用学生这种竞争的心理状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不同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学习精神,寻找各自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优点应积极的倡导和表扬,而对于不足之处应教导学生及时改正,对于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并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在试卷评讲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知识的查漏补缺,在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扬长补短,教师可从中获得学生的学习的不同阶段,以便于下一阶段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应材施教,跟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遇到教学的问题要和学生一起商讨,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上进行换位思考,发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在课堂上多给他们表现得机会。对于学习进步者及时鼓励表扬,提高学习兴趣。

在当代社会,教育是人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保证,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学的有利开展,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方面,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对教学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有序和谐,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明确认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意义

在思想认识上教师要十分明确:你的工作对象是“人”(不是“物”),你的工作任务就是要认真研究人、了解人、关怀人、尊重人和精心培养人。并且要看到:

你的学生在入学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是“社会的现实的人”了。这就是说,教育过程不同于其他物质生产过程,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促使学生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外因,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则是他们获得发展的内因。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使教师的教育要求被学生接受并内化他们自身的需要,以使学生的活动产生教师所预期的效果。

二、爱护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要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你的学生,不要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奋进、不断完善自己的内部动力,要像马卡连柯那样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高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了,总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信任。如果教师能以爱心去了解他们,信任他们,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他们,就能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师的要求,并内化为自发的需要,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都是怀着好好学习的忠诚愿望跨进学校的大门,并盼望着在学习中取得成绩,期望着早日成长为有用的人才。要努力去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请记住:促进儿童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当儿童心里有这股力量的时候,你就是教育的能手,你就会受到儿童的敬重。而一旦这种不能以任何东西相比拟的精力力量的火花熄灭之时,你就变得无能为力了,即使有影响儿童心灵的最英明、最精细的手段,它们都会成为死的东西。

三、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既然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他们必定具有各自的认识、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习惯,这就决定了,我们所培养的人,既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又应该是具有不同个性的特长的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极其个别差异,以便从各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四、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在对学生的管理上,要改变那些专制式的控制、保姆式看守或者放羊式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这些管理学生的方式,都是忽视或不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这样做,只能培养出没有自信心和进取精神的驯服工具,而不可能发现、诱导、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与创造才能。高中生渴望自己有更多的独立自主性,能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各项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他们还不成熟,但他们的独立活动能力已明显提高。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是可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这就要求教师为他们提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为他们创造独立活动的条件,引导他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总之,在如何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们往往单纯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而在研究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上却做得很不够,这正是我们违背教育规律的表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否定的,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表现在满足孩子们对爱和尊重的需要上,应该表现在焕发出学生的自信、自重、自强的精神上,应该表现在启发、引导学生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而不应该禁锢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条件探析

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在我国目前的教学理论研究中,重“教”的研究轻“学”的研究,教学实践中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致使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一教学原理仍停留在教育哲学的理论层面上,因而,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把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研究是我们今后重点解决的问题。

学生主体性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总结我国多年从事一线教学教师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策略选择上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营造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利环境等方面加以重视。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动力基础。有关的实验还证明,学生学业不佳的原因之一是学习品质不高,即集中注意、坚持不懈及对挫折的耐受性等意志和情感方面的品质较差。动机的作用正是通过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增强这些重要的品质来保证学习质量。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性是布鲁纳所刻意强调的,也是我们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时必须给以极大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建立稳定的学习动机?

第一,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想学。这种由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为内在动机,内驱力较强,维持时间也较长。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

第二,创设探索问题的情境。提高学习动机的适宜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活动方面,而不是动机本身。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主动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立足于对学生实际情况把握,精选背景材料,采用启发讲解、温故知新、设疑激趣等方式,通过录像剪辑、音乐欣赏、实况拍摄、动画制作等途径提出教学目标或创设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提倡内在的奖励,慎用外在的奖励。尽管奖励可作为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但值得提倡的是内在的奖励,外在的奖励和竞争对长远的学习过程并无裨益,不宜过分重视。

二、形成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根本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整理知识信息的能力,迁移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能力。

自主性学习要求把发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在进行自主性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研究者发现,高学习成就的学生会为自己设置更为明确的具体目标,使用更多的学习策略,对学习过程有更多的自我监控,而且更系统地根据自己的学习结果来调整所投放的精力。”[1]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学习,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规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让学生感受到拥有学习的自控权,而这种感受又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机的主要源泉。” [1]

近些年来,广大教师经过辛勤探索,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自主式教学模式。例如,讨论式、导学式、探究式、“三三六”式(杜朗口中学)等。这些教学模式都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核心和灵魂。

讨论式教学就是一种基于现代教学观念而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达成目标,是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式课堂教学结构(即一种课型)。讨论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思维的广泛性(发散性)和深刻性,使课程焕发出生命活力。通过学生间相互合作探索,使学生相互吸收、相互完善,激发思维碰撞,产生思想火花,在活动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认知、探索和创新,同时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

讨论课追求的是主体性、探索性、信息加工的自主性以及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交互性和相互启发性。在学习方法上,讨论课以生生间、师生间和文本间的对话讨论为中心,融启发式、活动式、研究式学习为一体,个人学习、小组学习以及班级学习相互补充,参与学习(个体)与合作学习(集体)相互结合,为学生适应未来创造条件。教学活动由双边教学转向多边教学;对学习的评价也应该由学到了什么转向会学什么;评价的标准也从鉴定式评价转向发展性的评价。评价过程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导学式和探究式的共同点是通过引导创设问题环境、师生平等探索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评价总结巩固成果、求异探新等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而且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归纳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评价解决问题成果和进一步探索新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方式得到科学引导,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上,而且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程度和方式,由学生自主控制来完成,这是由他律向自律方向发展教学模式。“导学式”是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较好地突破了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个性特长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发展。

三、营造学生主体性地位发挥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就需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营造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知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氛围和环境。

(一)充分信任、理解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主体参与的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智力潜能。

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教学目标,并以学生的学为落脚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尽可能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造机会。在营造民主氛围时,做到把学习的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把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步骤,学会独立策划学习活动,自己学习同类知识,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从发现中创设让学生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从而体验享受收获的快乐。

(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形式。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育就会变得高度有效。”为了选择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情。教师作为引导者、设计者,精心备课,要从备新课标、备教材,转向更多地备学生;从备教法转向备学法,备如何为创造问题情境,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何处理教材,进行创造性劳动。在教学实践中,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因此,要求自主式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整理知识信息的能力,迁移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注意丰富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精选背景材料,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方式及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报告中指出:“教师的职责是激励学生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拿出现成真理人。”近年来教育理论研究发现,人的主体性包括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而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

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总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把教师的外部控制转变成学生的自我控制的过程,也就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这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角,开展现疑、析疑、辩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去感受,去收获知识真理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科学治学态度,以及良好学习习惯,接受成功与挫折的体验。这对增强学生学好的自信心,培养意志品质、交往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进而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为“可持续发展”和“终生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下载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论坛发言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论坛发言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途径5则范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途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多年来都会不自觉地走回教学的老套路:以老师为中心,在老师的管控下,学生跟着老师走,然后完成一系列设计好的教学步骤,达到......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新课程标准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个体生为主体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个体生命全面关怀,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

    在平凡中体现价值[最终定稿]

    在平凡中体现价值 -----学习爱国戍边楷模陆兰军有感 观看了视频播放陆兰军先进事迹报告会。一段段生动的视频短片,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言,一个个闪现出光芒的数字,彰显出陆兰军......

    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占主体地位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在有限的时空中,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在于学生学得是否......

    强化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风建设 陈楠 陈西府 赵兴博 周海 (盐城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224051) 学风指的是学校治学及学生学习的精神与风气,它是一所高校灵魂与气质的体现。学风......

    军人通信工具在严格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

    文章标题:军人通信工具在严格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移动通信工具的管理,是困扰基层带兵人的难点问题。笔者在某部调研时发现,这个部队除有关领导按条令规定使用手机外,营以下部队战......

    军人通信工具在严格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

    移动通信工具的管理,是困扰基层带兵人的难点问题。笔者在某部调研时发现,这个部队除有关领导按条令规定使用手机外,营以下部队战士都不使用手机。为了满足战士信息沟通的需求,......

    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