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叙事视角:小说教学的新视界——基于叙事视角的《二十年后》教学尝试
龙翠翠
《二十年后》描写了一对在纽约一起长大的朋友,遵守20年前的约定再次相会,却发现二人已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鲍勃是通缉的要犯,吉米却成为警察,结尾使人感到“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福楼拜曾总结自己的创作时说:“小说家必须像上帝一样,从来不出现在作品中,而同时又让读者感觉到他的身影无处不在[1]”,并在《包法利夫人》中有意识地使用有限的叙事视角进行创作,使小说叙述摆脱了传统的全知视角的限制,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欧·亨利作为世界短篇小说大师,所创作的作品不仅刻画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耐人寻味、主题意蕴深刻,而且具有匠心独运的叙事方法。《二十年后》就是一篇通过运用突破传统的叙事视角,成功塑造了具有复杂人性的两个人物,达到极佳的表达效果的经典作品。小说家詹姆斯曾说:“讲故事至少有五百万种方式”,不同的讲述方式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叙事视角是主体叙述时观察和感知故事的角度及所涉及的视域。传统的小说教学一般仅关注作品的道德意义而忽略其形式技巧,仅重视人物分析而忽略其个性化的表达。《二十年后》常见的教学手段是分析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鲜有基于叙事角度的教学设计。当进行“《二十年后》最吸引你的是什么?”问题调查时,64%的同学对小说峰回路转的情节非常感兴趣,21%的同学对小说中的人物感兴趣,12%的同学关注细节描写,只有3%的同学认为作者的表达很有技巧,匠心独运。可见,大多数同学专注于情节,不能理解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和核心。很少有同学关注作者的个性化表达,更没有从叙事角度解读的经验。可见,要达到“理解和把握人物在小说中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小说鉴赏能力”的教学目标,就要突破“理解情节设置、环境描写和叙事视角的采用对表现人物的意义和价值”这一教学难点。基于叙事视角,对《二十年后》的教学尝试主要体现在梳理情节、感悟人物形象两个方面。
一、梳理情节
在学生初读课文、概括小说情节、梳理小说情节发展顺序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本文采用第几人称叙述?(第三人称)。热奈特认为:“视角的本质是对信息的限制”[2]对故事人物视角的选择就意味着排除了其他视角的信息和所观察的内容。第三人称是全知型视角,叙述者应该知道每一个人物的信息,但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似乎又不完全了解,显然这是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为了使学生了解,设计了几个问题:“警察杰米的名字是由第三人称叙述者告诉我们的,还是由小说人物鲍勃告诉我们的?为什么小说要采用鲍勃的视角来点出杰米的名字?”学生经过阅读发现:在看到便条之前,鲍勃并不知道与自己交谈的警察就是杰米,故事外的叙述者一直将杰米称为“警察”,读者也只能跟着鲍勃的视角走,主人公不知道的事情读者也就无从得知,从而很好地为小说制造了悬念。实际上,《二十年后》的故事似乎可以采用其它的叙事方式,比如以鲍勃的角度叙述、以杰米的所看所想叙述等,但不会起到这样强烈的“意料之外”的震撼效果。
二、感悟人物形象
作为同样是赴“二十年之约”的人,杰米所表现出的镇定与鲍勃的激动形成鲜明对比,听到“二十年之约”时杰米并没有贸然相认,反而淡然地告诉眼前人那家二十年前的饭店“五年前还在„„后来就推倒翻建了”。杰米这个人物在真相揭晓之前,始终具有一种神秘感,这个看似冷漠、秉公执法的警察的内心究竟在这件事情的过程中经历着怎样的波澜呢?为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让他们尝试以杰米的视角,选择一处进行心理描写: A、警察突然放慢了脚步。(第3节)B、站在门口的人擦了一根火柴点雪茄烟。(第8节)C、“你离开以后没有接到过朋友的信吗?”(第12节)D、“你在西部干得不坏,是吗?”(第14节)E、警察挥挥警棍,走开一两步。(第14节)F、一路继续巡逻下去,对每道门查看一番。(第17节)
有的学生写到:警察杰米巡逻到街区中段处,放慢了脚步,心想:“我和鲍勃约定了二十年后在这儿附近再见,大乔布雷迪餐馆已经改头换面了,不知道他能否找来呢。啊!那儿有一个男人,会不会是他,我过去看看”。欧·亨利并没有用任何表达感情色彩的词语来修饰杰米的话语与行为,到底杰米是忠于友情、选择正义的美的化身,还是虚假伪善、充满反讽的人性?作者有意无意地留下了想象空间,通过以杰米的视角发挥想象“写一写”的过程,学生对作品人物所具有的人性矛盾进行了深思,领悟欧·亨利独具匠心的表达方式。教师提问:对杰米这样惜墨如金的刻画有什么用意?小结:小说通过叙事视角和行动描写的运用淡化杰米在读者脑海中的印象,使读者对杰米的预判和结尾处的真相形成强烈反差,这些都有利于创造杰米这样一个有戏剧性的人物。在学生积累了相关叙事知识,具有叙事角度解读文本的经验基础上,也可以从叙事视角的角度布置相关作业,如“请同学们运用本课学到的叙事视角解读作品的方法思考:小说为什么不用第三人称直接交代便条的内容而用杰米的口吻来揭示真相?”进一步使学生明白:无论是叙述视角的采用还是故事情节的设置,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叙事视角的解读有利于我们在阅读鉴赏中更好地把握小说人物。
第二篇:叙事视角作业
《用生命搏击贫困》叙事视角分析
季永超 2007013589 2007级新闻学 在叙事文本中,必定存在着一个或多个故事的讲述人,即叙述者,将故事叙述出来,“而在叙述的过程中,无论所描述的事件与人物如何表现出来,都一定会经由一个特定的视点”通过这一特定的视点,叙述者将所看到的一切呈现出来,具体到新闻叙事中,就是新闻的叙事视角,新闻叙事视角是指新闻记者从什么角度来叙述新闻事实,记者与叙述者以何种关系出现,新闻记者与新闻事实保持怎样的距离,以什么样的身份来充当新闻事实的叙述者。
新闻叙事视角大致可分为全知视角、限知视角和戏剧视角,本文将以《用生命搏击贫困》为例,详细分析一下新闻叙事视角。《用生命搏击贫困》,主要讲述了铜川市郊区惠家沟村党支书郭秀明的先进事迹,是一则先进人物通讯。在作品中作者主要使用的是全知视角与限制视角。
通讯与消息虽具有新闻文体的共性,但通讯的表达方式更灵活,叙述形式更多元。在消息中,为了保证新闻的客观性,记者通常不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描写,也不直接发表评论;但在通讯中,特别是人物通讯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现人物的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升华主题,记者也常常直接评论。而记者的全知视角在人物通讯运用得最普遍,记者既知道所有人物在事件中的行为、想法,又能根据需要直接展示人物的思想、知觉和情感。比如, “白花、黑幛、花圈、挽联„„郭秀明身上覆盖的党旗,在朝阳下更加醒目如燃。起灵时,从古稀老人到系红领巾的学生,无不号啕。这如潮的哭声,分明是乡亲们寄托哀思的心声:郭书记呀,你为了全村人走向富裕苦了自己,呕尽了心血。如今村里人一天天富起来了,你却匆匆走了,叫我们怎么不痛心?”
这段文字描述了郭秀明葬礼上的群众,进而引出了村民沉痛的心情,这正是记者对人物无人知晓的内心活动的直接展示。罗兰巴特在评述全知视角时这样说道“叙述者既在人物内部,又在人物外部”,这意味着全知视角不仅可以横扫人物的外部世界,还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而一旦这种在新闻报道中深入,“合理想像”便应运而生。例如,“1987年,郭秀明加入党组织,那时他心里“要让乡亲们都过好日子”念头更强烈了。”
在记者的全知视角下,作者还常常站出来,发表有关道德、人生哲理等方面的议论,例如,“1999年,惠家沟从均收入增长到了900多元,虽然这种经济状况和经济发达地区不能相比,但在这块穷山恶壤之上,已是很不容易了,这里边有郭秀明多少心血啊!”“死亡的阴影一天天向郭秀明逼近,郭秀明的身体瘦了一圈又一圈,但他仍然在燃烧自己,以照亮这个刚开始踏上致富之路的山村。”记者将郭秀明比喻蜡烛,这正是对人物的点评,对郭秀明成绩的抒情式肯定,也饱含了记者的情感成分。
在先进人物通讯叙事文本中,虽然用一种主要视角来叙事,但通常也包含多个视角的组合、转换,这增强了叙事的可视性。
在视听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纸质媒体的新闻写作不但要强调可读性,还被赋予了可视化的要求,以此与视听媒体新闻报道相抗衡。先进人物归根到底是讲述人物的先进事迹,叙事视角的组合、转换正是凸现新闻故事画面感的途径之一。“第一次召集村里党员、干部开会,他就和大家一起分析惠家沟穷的原因,从自然条件,说到村民素质,又从村民素质,说到干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说:‘惠家沟人穷,志不能穷。只要上下一心,真抓实干,就一定能脱贫致富。三年不改变惠家沟面貌,我主动辞职!’”除此处,全文还有多处运用了直接引语,直接引语的广泛使用是限制视角叙事的特征之一,它不仅可以详细交代聊天人的身份、聊天的内容,而且可以通过语言和动作交织成的“场”生动地还原了聊天时的情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记者是新闻作品的主要生产者,在采访活动中,记者应力求做一个无所不在的全能者。但在叙事中,应当避免全知视角的滥用。而限制视角可以给读者提供不同角度的信息,消息源引用和新闻场景表述都比较规范和生动,在新闻客观性的集中展示上强于全知叙事,因此,在新闻写作中,要尽量使用限知视角叙事和纯客观视角叙事,有选择地慎用全知视角叙事。参考文献:
王楠:用生命搏击贫困———铜川市郊区惠家沟村党支书郭秀明追记
《陕西日报》2004年1月
黄杰渝:《时代先锋》专栏中先进人物通讯的叙事学研究,2007年3月 顾军:叙事视角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以《狷狂黄健翔》等报道为例,《今传媒》2008年第一期
第三篇:古典小说叙事视角
古典小说叙事视角
在传统的小说文本中,其视角往往是采用全知叙事视角,作者以全知全能的叙述者的身份讲述故事,中国古典小说往往在全知的大框架下实施着视角的变异性操作。
一、人物限知叙事视角
中国古典小说注重情节性,采用的大的叙事框架往往是全知叙事情境,而在全知叙事情境中,又常常插入人物限知叙事视角,在叙述声音与叙事眼光之间形成一种内在的张力,即叙事声音还是叙述者的,而叙事眼光则为作品中人物的,从而达到一种限知的效果。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一些精彩的片断由于采取人物限知视角,在事件原因、过程和结果的发展链条中出现了表现和隐藏、外在事态和深层原委之间的张力,使叙述委婉曲折,耐人寻味。如《水浒传》第八回写鲁智深大闹野猪林,通过两个公人和林冲的视角来引出鲁智深的出场。小说才得以长久地保持这种神秘的感觉,从而起到了波诡云谲、石破天惊的审美效果。
达到对人物内心世界与性格的深层表现,进而表现人物对世界的特殊感知,表现作者对世界的更加深刻而独特的审美把握。如《红楼梦》第六回写刘姥姥见到自鸣钟的描写,叙述眼光是刘姥姥的,从刘姥姥的眼光写大座钟,很好地写出了人物对世界的特殊感知。在整个的刘姥姥进荣国府的叙事内容里面,叙事者不断地从这个乡下老太婆的眼光来看这个繁华世界,使人感到格外新奇。环境和性格的反差度非常之大,从而在两者的撞击下产生强烈的喜剧性冲突。贾府的骄奢淫逸,经过刘姥姥这面折射镜的反射,使人能得到更为清醒的认识。在原有环境里生活的人,常常会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而突然闯进一个局外人,便很可能马上看出各种弊端,发现种种不合理的现象。作者安排刘姥姥进大观园,让叙述者从刘姥姥的眼光来观察,其落脚点即在于此。
二、叙述者旁观叙事视角
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全知叙事中,全知叙述者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审美效果,有时还佯装为不了解情况的旁观者来叙事。如《三国演义》中关羽斩华雄一段。全知叙述者对关公战华雄的激烈场面应该是可以进行详尽的描述的,但作者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让全知叙述者作为故事的旁观者,把“他”限制在“帐内”,观察众诸侯的所闻所感,写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却看不见关公华雄交锋时的雄姿,甚至不知道谁胜谁负。叙述者好象也只是个不知情的旁观者,只看到了诸侯们“众皆失惊”。然后再实写“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下,其酒尚温。”在突兀处写出了关羽的神勇。这种限知的叙述,把关羽的神威在不写之中写得淋漓尽致,同时限知与全知有无相生、虚实掩映,取得了特殊的审美效果。
在志怪小说中,全知叙述者为了制造悬念和惊异感,从而达到出人意表的审美效果,其叙述者的旁观化也就更为突出。
三、元叙事与反元叙事
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全知叙事模式中,作家们却习惯于追求一种视角越界的效果,常从现实世界走入艺术世界或从艺术世界走入现实世界。这种越界,我们可以称之为元叙事和反元叙事。
元叙事——站在世界谈论虚构世界
元叙事则使叙述者越出叙事的框架边缘,后退一步而将小说本身作为谈论的对象,即在小说作品中站在虚构世界之外谈论虚构本身,站在现实世界谈论艺术世界,亦即是叙事话语① 人物限知叙事情境是现代小说常用的一种叙事视角,这种视角的运用,意在达到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表现,充分敞开人物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激烈的内心冲突或丰富复杂的思绪。
-①
谈论叙事本身。这种谈论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关于小说的话语。中国传统的小说理论没有关于“元小说”的理论
主要在笔记小说作品中,元叙事技巧是屡见不鲜的,其创作心态往往是比较自由的。一方面,某些不是小说的文字常常夹杂在小说作品里;另一方面,文人兴之所至,或者把自己的志怪作品标为“实录”,或者对小说的虚构技巧评头品足,这就为元叙事作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由于对男女隐秘之情的想象性描写存有戒心和偏见,作家在作品中记录鬼神故事的来源,并在涉及某些男女隐私生活的想象性描写处进行自我解嘲与自我存疑,这就出现了元叙事的视角。元叙事还可以增加作品的视角层面,让叙事者在现实世界与艺术世界之间自由驰骋,从而使作品在亦真亦幻之中,在展示与隐藏之间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反元叙事——站在虚构世界谈真实
叙事者站在虚构世界的深处反过头来谈论作者及其熟人的真实世界的视角变异形式,我们把这种与元叙事相反的叙事方式称为反元叙事。中国古典小说中,比较早的反元叙事可追溯到宋朝洪迈的《夷坚志》,作为笔记小说的游戏笔墨,《夷坚志》中已有作品出现了这种视角。而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孤梦》篇则是典型的反元叙事小说。
元叙事与反元叙事的艺术视角,打破了艺术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界线,在以虚论实与以实射虚之中,使小说形成了真幻交织的特有的审美趣味。
第四篇:探究古典诗词的叙事视角
探究古典诗词的叙事视角
摘要:历来文学研究强调抒情而忽略了叙事,从而错失了古典诗词的精彩。叙事以一个场景或事件的片段来概括社会问题,反应现实生活,进而抒发感情,两者相辅相成。因此若将叙事引入古典诗词的研究当中,将会使古典诗词研究更丰富。
关键词:叙事;情不离事;缘事而发;
人道,触景生情,古代的骚人墨客也不乏喜欢寄情于景者,一朵花能勾出一缕相思,一片湖能引出一种情怀,这一草一石一桥一楼的景所催生的或欢喜,或悲伤,或抿唇,或垂泪的氛围,谓之“情”。
历来文学研究者也好分析作者的感情,仕途不顺者的无可奈何,手握长戟者的国仇家恨.......百千年前,诗人和词曲者心中怀着一种感情,入眼之物便也被设想成含有这种感情,这种现象,约翰·鲁斯金称为“感情误置”,而这在中国诗词中则司空见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谁说若要人知我除非两个我?这东去的流水深知我心啊!不得不说,古诗词曲中不得离情,它既是作者的个性彰显、情绪喷发,也是吸引读者转而让你感同身受的一个妙招,所以不怪乎大家都喜钻研文人骚客的大志情仇,因为诗者,以情养之。以情养诗在时间的积淀下成为了大众的普遍认知,但在这个“主流”的形象下淡漠了光辉的另一种诗词表现方式,是不是真的在中国诗词曲中历来不受宠呢?
这个似“非亲生子”般被冷落的就是中国文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叙事。作为中国文学的两种表现形式,一直以来叙事在人们心中地位失衡,除了上面所说的,抒情在人们的主观意识里已经代表古诗词的特色,还有一点就是作为与抒情相对的另一古诗词表现手法,叙事在诗词中的运用没有抒情来的浓烈,通常是短小精悍,简洁,甚至可以称得上仓促,因此在叙事抒情相辅相成的过程中,人们主观的去渲染诗词所含的颜色和情感而忽略了叙事在其中的应用。
诗不离情,情不离事,每一首诗词的诞生是作者性格心境的缩影,更是作者生活经历的夸时空再现,既有故事,那古诗词的研究能否从叙事的视角入手? 所谓叙事,即客观的描述故事。个人认为作者吟诗作赋抒发感情,必多少先以叙事来“借题发挥”。抒情和叙事同为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甚至可以称其为传统。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了突出的地位。最早的诗歌产生于劳动,是人们在劳动中表达感情、协调力量的一种语言手段,不可避免的以描述劳作表达快乐,以描述现实生活婉述生活的困苦,以美好事物的赞扬歌颂男女之间的纯洁爱情。从《诗经》到《楚辞》, 从古先民再现狩猎和耕作生活的《弹歌》到屈原极尽丰富想象的《离骚》、宋玉的《九辩》,平民创作者和爱国诗人,在抒发悲喜感情时,都离不开对生活,对现状,对环境的本身叙述。继《诗经》和《楚辞》之后,宋代郭茂倩整理编成的《乐府诗集》收录了汉到隋唐的全部乐府作品,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内容深刻反映了汉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各种矛盾。其名篇《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的见闻,寥寥几字暴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底层劳苦大众在兵役制度下的痛苦悲凉跃然纸上。而《孔雀东南飞》在整篇对话中完成叙述,“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借孔雀失偶,完整的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说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木兰辞》、《陌上桑》等名篇,恰恰印证了叙事手法在感情抒发中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叙事正是抒情的依托。
在汉乐府民歌的直接影响下,东汉末出现了五言诗,其语言精练,寓情于事。女诗人蔡文姬的《悲愤诗》、《胡笳十八拍》抒发自身的不幸遭遇,悲怆感人,一字一句慢慢道来自己的身世遭遇,纵使“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却没逃脱背井离乡。曹植的《七步诗》此诗之中有一处平常的特别,说它特别是因为在诗人创作过程中,“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并不是现实或过去发生在当事人身上的,而是诗人想象的生活现实,之所以说它平常,是因为在以后的古典诗词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这种叙事手法,将过去、现在、未来相结合,甚至诗人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以既定的或发展趋势必然造成的事实来寄托自己的感情,这个我们将在后面讨论。再说曹植的这首诗,以生活现实发挥想象,前两句是叙述事件,后两句则点出了自己的无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是手足,为何为了这些过眼云烟置手足之情于不顾,这是个人的幸,还是亲情的不幸啊? 刚才说到曹植在诗中的想象性生活现实,其实不单单是中国古典诗词,元曲明传清小说中也甚多运用此种叙事结构。在我们今天来说,称其为文学作品中的“倒叙”“回忆”“事实叙述”和未来的“假设”。在诗词盛行的唐宋,很多作品便集合了这几个时间点来共同完成故事的叙述。作者奉献给后人的诗词,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是诗的故事,也是作者的故事,说是抒情,直接点可以说是在说事,这也是“借题发挥”。秦观的词风其一清新妩丽,其二女郎诗,这与秦观自己的故事分不开。前期的诗词以游记为主,多为山山水水,彼时的秦观两度漫游三次应举,其他时间则是在家读书,还未卷入党争,这是形成作品风格清新、乐观向上的主要原因。后期仕途坎坷遭遇贬谪,作品中不乏讽刺和哀怨。《千秋岁.水边沙外》:“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同是春游,今日的自己腰带渐宽人消瘦,忆起往昔,乘车游金明池时多么风光。诗人的这种愁绪,通过今日现状的描写,以及对往事的叙述,两相一比较,立刻浮现在读者眼前。此诗中的叙事除了“今日之游”和“昔日之游”以景入情的“感情误置”,还有隐藏的另一个事件:新党上台后,当年同游的伙伴有几人仍在朝?自己受贬,孑然一身,他乡逢春了无兴趣。春游之事谓之“事在诗内”,身逢贬谪谓之“事在诗外”,以叙事来抒情,可谓了解了作者的故事,才能对此情感同身受。
除了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找寻自己的感情平衡点外,诗词也喜将未来和想象融入其中。李商隐的诗便多借形象,集过去、未来、现在于一体来叙述事件,重组场景。《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写给北方妻子的抒情短章,句句也在叙述事件。今夜巴山大雨为“现在”,后两句可理解为怀念以前夫妻间推心交谈的“过去”和盼望能再次相聚秉烛夜谈的“未来”。将三个时间段结合娓娓道来自己对妻子的相思之情,谓之“情、事结合”。因个人经历触动了情,从而激发了自己的创作灵感,诗词正好是一个喷发点,可以很好的借着叙事描物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在叙事中“事在诗内”,“事在诗外”,“情、事结合”这种时间和空间的组合在诗词创作中可以说是俯拾即是。陆游《示儿》:“但悲不见九州同”既是作者的遗恨,也是沦丧国土未被收回的事实;“王师北定中原日”在弥留之际仍对未来抱希望,仿佛已经看到那一天就立在那里,真到了那一天“家祭无忘告乃翁”,抗金大业未成而身先死,沉痛的同时仍坚定期望,可见,此情乃源于此事。
言,情由心生,然心由事动,从叙事的角度来分析作者诗词中所寄托的感情,就不难理解作者在其中注入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想象,正是利用事件本身发生的经历影响造就了作者的性格和诗词风格,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而想象的加入,使得事件的走向有了期待和盼望,不管是淡淡的愁绪还是激昂的热情都在事件本身的前提下得到了很好的表达。抒情和叙事正是这样相互支持,相互融合中,使得中国古典诗词精彩绝伦。
第五篇:二十年后回故乡叙事作文
二十年后回故乡叙事作文
二十年后回故乡叙事作文1
“女士们!先生们!本架飞机已经完全停稳,请您从登机门下飞机。谢谢!”飞机里传来了动听的声音。
我看了看窗外,家,终于到家了。家还是这么美丽,不,应该是更美丽了,我的心里充满了快乐。
刚走出候机楼的大门,我就遭到了“偷袭”,原来,是我最亲爱的爸爸和妈妈,他们抱住了我,争先恐后地问我问题,直到我哭笑不得地告诉他们,我在美国一切都很好,不用他们操心,他们才停止了提问。
我和爸爸妈妈坐上了自动空中轿车,我迫不及待地问他们:“爸!妈!你们说,我们到哪里去玩呢?”
爸爸训道:“野孩子,刚下飞机就嚷着要玩。”
妈妈笑着说:“算了,玩就玩吧,就去西湖好了。”
我应道:“好啊,就去西湖玩吧。”说完,在显示屏上输入“杭州西湖”。
没过几分钟,就到了西湖,空中轿车自动降落,刚下车,就闻到一股香味,往前走,迎面走来一位机器人,它对我说:“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我问道:“这股香味真好闻呀,我在美国还没闻到过呢,这是怎么回事?”
妈妈也发出了疑问:“是呀,这种味道好像不是花香吧?”
机器人回答道:“是的,这不是花香,这是空中机器人警察散发出来的。他们在巡逻的时候会散发出这种香味,而且,这种香味既能净化空气,又能使人心旷神怡,还是我们杭州刚刚发明出来的呢。好了,没问题了吧?我走了哟。”
我摆了摆手,和爸爸妈妈坐在了一块草地上,我仰望着蔚蓝的天空,此时的我心中少了一份思念,多了一份喜悦,因为我正坐在故乡的土地上,感受着那日新月异的变化……
二十年后回故乡叙事作文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如今我是一个颇负盛名的科学家了。我不禁思念起我的家乡来,于是我乘坐着我发明的光速飞车向我的家乡飞过去。
故乡会有怎样的变化?二十年过去了,家人是否平安?母校变成什么交了?故乡变成什么样了?我想着,心里分外激动。
没过多久,就来到了家乡,我下了车,"哇,这是我的家乡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从前的平房现在变成了高楼大厦,而且现在都是机器人在工作了,你看,清洁机器人正在打扫卫生呢!
我走进家门,家人都在,我见到他们,鼻子很酸。现在他们都住在别墅里,妈妈对我说:“这二十年,家乡有很大的变化,你出去转转吧!”
我第一件事,就是把家乡转个变,呵,家乡的变化真大啊!汽车变成了太阳能汽车,小土路变成了栢油马路。我来到花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儿,只要你走过去,这些花儿就会亮起来然后按着顺序摆动起来,好像在向你打招呼哩!真不愧是高科技!
我又来到了母校,从前看门的老爷爷已经不见了,现在代替他的是一个智能机器人,要想进学校,还得出示学生证,可是它却像认识我似的,连忙说:“贵客,贵客,快请进。′我走进学校,学校的变化也很大,可是却没有教学楼和操场,这时,机器人打了个响指,教学楼和操场出现了。楼梯,变成了高级电梯,只要你走进去,说你想要去的层数,它就会自动带你去。
二十年后的故乡变化真大啊!故乡你给我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我爱我的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叙事作文3
相别了二十年,我终于次回到了我朝思暮想的故乡——平陆县。
我激情澎湃的来到了飞机场,买下了一张充满思乡之情的机票,坐上飞机,望着窗外,在想:“故乡会变成什么样的呢?”带着疑问我下了飞机。
哇塞!这。这还是我的家吗?一条条宽大的高速公路上,先进发达的汽车像风一样飞了过去,让人看了眼花缭乱!一座座高楼大厦像军人一样时刻保卫着城市,还有那路边上万棵绿油油的树,让人一看就心情愉悦!
再回到我的母校,可。可在哪呢?没关系,我连忙打开GPS定位系统,我在空中手写了“实验小学”突然,一张大红色的空中飞椅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坐上它,嗖的一下,我就来到了母校的大门口。
真漂亮!真气派!当年那个三层教学楼去哪儿了怎么出现在我面前的的是八层的电梯教学楼?当年的木实课桌去哪儿了?怎么出现在我面前的是高科技电子课桌?当年那个臭烘烘的厕所去哪儿了?怎么出现在我面前的是充满香气的漂亮厕所?
突然我想起了我的.老师,他是多么的辛苦为了培育我们,不惜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熬出了条条皱纹,染白了丝丝白发,却毫无怨言。老师我非常感谢你!因为有你了,我们才有了光彩的未来!老师我爱你!
二十年后的家乡真是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我赞美他的从前,赞美她的未来。我爱你!给我童年欢笑的平陆县!
二十年后回故乡叙事作文4
吃完饭,我心想:二十年后故乡是什么样的呢?慢慢的,我来到了20xx年。
来到这里,我看见人们都在半空中行走迎面来了有个一个机器人对我说‘‘:你的同学请你参加同学会’’‘‘是吗,我去’’我现在没有想它是不是好人,反正我毫不犹豫的去了我们来到了像一个电话通一样的地方,刷了一下卡,只见白光一闪,我们来到了哪里,真方便,要是以前不堵车也要几分钟呢!我自言自语道,我们五7班同学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我们班的胖子成瑶说‘‘好饿,我们吃饭吧’’,‘‘成瑶,难怪你现在还这么胖’’吕步凡说,我们大家都笑了。我们按了一下电扭,原本空空的桌子伸出了美食,正好陈老师来了,陈老师还没开口,我们惊呼起来‘‘陈老师……’’正当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王轶龙说‘‘这是我发明的细胞嫩肤,它能使人焕发青春,我现在已经请成老师代言了’’吃完饭后,他们带我参观了果园,这里有一种星星果,它不但漂亮,还很甜,让人想起童年的味道……
第二天,我来到我家,我家已经换了高科技了,家里还多了几个机器人,妈妈一见我就说‘‘我年轻了吗?’’原来妈妈也用了王轶龙发明的护肤产品,我连说‘‘年轻了,好看’’
第三天,我又回到了现实生活,那段回忆,还在脑子里荡漾……
二十年后回故乡叙事作文5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过了二十年,我已经当上了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中秋节,一轮皎洁的月光升上了天空。那月光,让我经不住想起了那二十年没见过的故乡。于是我决定要回故乡。
我坐着飞机来到了故乡。一下飞机,我惊呆了!二十年后的故乡到处都是蓝天。坑坑洼洼的路,已经变成了平路。矮小的平房,变成了高大的大厦。母亲河不再肮脏,已经变得清澈见底。故乡变得干净明亮了。
故乡的科技也有了巨大的发展,汽车在空中飞行着;所有的门锁都变成了人脸鉴别……
我走着走着,看着故乡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渐渐地入迷了。不知不觉中我想到了小学时代的点点滴滴;那一张张笑脸和付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不禁想起了母校。
于是我骑上自动自行车,来到了母校——安阳实小,走进母校”滴答滴,林熙瑞本校毕业生,于20xx年毕业。“?原来是自动门锁的声音。大门徐徐地打开。哇!学校扩大了好几倍。教学楼变成了环形。我走进了教学楼,教室的黑板不是普通的黑板,而是智能黑板,这是一种高科技产品。老师再也不用到教室来上课了,老师只用将这节课的知识传到黑板就可以了。
突然,一个姑娘走了过来,我竟然认不出她竟是我的同桌——何亦殊。她告诉我现在她是个钢琴演奏家。她告诉我今天刚好有个同学会。
到了同学会,同学们左聊聊,右说说,好不热闹。他们的变化可真大。有的成为企业家,有的成为科学家,有的还成为舞蹈家……付老师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了一位白发苍苍、波纹满额的老人了。
中秋放假已过,我该回去了。我希望?下次来看到更美的家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叙事作文6
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我现在在北京的科学院担任一名科学技术人员。最近有一名同事决定在国庆长假回故乡,因此我也有了一点回故乡的念头。
第二天,我收拾好了行李,坐上了空间转换仪,这个机器故名思议,功能就是让你从一个地方一下子飞到另一个地方。这之间的时间只需要一秒钟。
工作人员按下了启动开关,只见眼前一亮,我就从北京科学院一下子飞到了温州。可是我呆的地方竟然是厕所!但我一闻这气味,一点也不臭!(好像有一丝天然茶香)当时我实想不到改变竟如此之大!以前的厕所可是臭气熏天。
我走出厕所。又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路边的绿化带种的是香气扑鼻的薰衣草。大家开的都是最新发明的禁鸣太阳能环保车,这种车可比放臭尾气的汽车好多了。
我坐着环保电力公交车准备去看看以前一年级春游过的地方,那就是江心屿。下了车,我看到牌子上写着“江心码头”这四个字。我到周围打听了一下,原来这个码头是20xx年12月31日建的,我却不知道。
我走到售票处说要买票,结果里面的人都笑了起来。我正奇怪,一个人走了过来,在我边上的本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就坐上了一条船等待出发。原来这个江心码头坐船是不用给钱的。而且,他们的船还是太阳能环保船。
说罢,我坐着船来到江心屿,发现双塔没有变化。我又打开随身带的背包式直升飞机飞起来一看,发现整个江心屿完全无变化。
这次回温州果然没白来,要是不来就真不知道有这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