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土流失的治理
水土流失的治理
——以我国黄土高原为例(第1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识记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2.通过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气候等,引导学生课后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理解并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重点、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名著《平凡的世界》发生的背景——黄土高原,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然后导出问题:什么是水土流失呢?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造成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又是什么?今天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节课的第一课时,去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体情况。[讲授新课]水土流失的治理(第1课时)
一、水土流失的概述
教师给出水土流失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教师和学生探讨得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自然条件——“地”“气”“水”“生”“土”;
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表植被状况和地貌形态来起作用。
二、黄土高原的概况
通过观看地图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特征、范围和气候特征。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34°N~40°N,103°E~114°E之间。
(2).相对位置:大约位于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古长城、乌鞘岭以南。
(3).海陆位置:我国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地带。
2、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
地形区——黄土高原、汾河谷地、渭河平原(2).地势:地势较高,由西北向东南倾斜。(3).地表形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范围:
东西1000余千米,南北700千米。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及河南等省区。
4、气候特征:
(1).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2).气温特点: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3).降水特点:
年降水量较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多暴雨)。
通过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气候等,引导学生课后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通过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1).地形:地面破碎,沟谷纵横,地形坡度大,地质灾害频繁,地貌形态不稳定。(2).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明显。(3).水文:夏季汛期时,河流冲沟现象明显。
(4).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降低。
(5).土壤:黄土以粉砂颗粒为主,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多,极易受到流水侵蚀。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1).人口迅速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②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轮荒耕作制度。③露天开矿,不合理的工程建设(修路)等。(3).植被破坏:
农业垦荒、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和战争。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水土流失的治理第1课时,首先,我们对水土流失的概念和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了一个大体了解;其次,关于黄土高原的概况:比如它的位置、地形特征、范围、气候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最后,要重点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且在这两大因素中,人为原因是起主导作用的。课堂练习:(略)
第二篇: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经济成效
水土治理绿了山包 鼓了腰包
清流县运用治理与保持同步、治理与经济发展同步、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同步的“三同步”机制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取得良好成效。去年,该县完成水土流失治理投资9320万元,完成水土保持措施面积2.45万公顷,为省下达任务数的411%。“这两年,实施了坡改梯,采取大平台、大穴、大肥等标准化种植方式,不但治理了水土流失,油茶也种得不错,盛产后年产值可达800万元左右。”21日,在清流县山珍源油茶开发有限公司的油茶种植基地里,公司老总吴轩毅对记者说。吴轩毅是工商管理学硕士,2010年选中赖坊乡陈家村的一大片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种下了2000亩油茶。“油茶树有固土和防火的功能,对水土治理有特效。”吴轩毅说,“油茶种下后5年开始初产,7年盛产,此后生命周期可达100年之久。”山珍源公司的做法,是清流采取“三同步”机制治理水土流失工作的缩影。清流自然条件十分特殊,森林覆盖率高达84%,却又是全省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尤其是南部乡镇,由于土地贫瘠,树种单一,缺乏灌草植被覆盖,土壤表面裸露程度高,林下水土流失严重,呈现“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景象,是红壤水土流失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新一轮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来,清流采取针阔叶林混交、林下套种以及土谷坊、天沟等措施,重点进行林下水土流失和小河流域整治,并坚持贯穿“三同步”——
治理与保持同步。治理水土流失,首先要保护原有的绿色资源。在灵地镇、赖坊乡、李家乡等水土流失治理重点乡镇,清流实施了改燃禁柴补贴制度,并实行封禁治理措施,关停不符合规定的木材加工厂。同时,规定项目建设必须遵守“三同时”原则——水保方案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生产项目竣工,须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产。
治理与经济发展同步。清流引进滕头园林、永明园艺等一批企业,种植绿化苗木,让水土治理工作既绿山头,又鼓腰包,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位于灵地镇的益晟农林有限公司苗木基地,以前是水土流失严重区。2009年,在滕头园林带动下,当地村民集资4000多万元,利用荒坡地和废弃果园,以坡改梯高标准建设绿化苗木种植园区,种植绿化苗木2000多亩,林下种植大豆等可改良土壤的作物。目前,基地苗木价值已达亿元以上。
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清流对过境河流进行小河流域治理。灵地镇杨源村过境小河原来堤岸低矮且存在垮塌,河床淤积严重。去年,清流采取生态护岸方法,升高河堤,种上桂花、红花枳木等绿化苗木,让这里成了花红柳绿的休闲长廊。
第三篇:教学设计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牟平一中
郝义政
【设计思想】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本节课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教学目的,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学生能够“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以某区域为例”,要引导学生通过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的分析,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思路。【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地貌特点。
2.、理解并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形成原因。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案例的探究,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危害和原因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危害的学习,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重点、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新课导入】:通过播放黄土高原视频,导入课题,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探究一:黄土高原水土了流失的地理背景:
通过预习,学生完成导学案当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理背景”的相关内容,然后交流黄土高原位置、范围、地表特征及成因等相关内容。
(在分析地表特征的时候,要区分黄土高原的形成与千沟万壑形成的外力作用的差别)【承接】:严重的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大屏幕出示材料)【探究二】:水土流失的危害(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据水土保持部门观测,在黄土高原常年平均流失的16亿t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t,这就使黄土地生产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失去生产能力,从而导致和加剧贫困;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致使土地日益变薄,而且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地的透水性、持水力都下降,加剧了干旱的发展。
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植被,恶化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土地和小气候的干旱程度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据甘树生省18个县连续44年的资料,旱年或大旱年17年,占38.6%;其他灾害年份19年,占43.2%
黄土高原大量的水土流失,每年有4亿吨的泥沙被冲刷淤积在河道上,致使河道以很高的速度淤高,从而造成下游河床高出河岸地面,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提示:同学们从水土流失对耕地、生态、河流三个方面的危害进行分析 【活动说明】:本活动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分析,归纳出水土流失的危害,旨在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通过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通过材料的分析与交流,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承接】:水土流失不仅给当地,也给下游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那么如此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如何产生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水土流失的危害。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实验视频,来了解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要素有哪些? 【探究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播放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实验视频,【活动说明】:观看事先录制的实验视频,然后根据实验结果,归纳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分组讨论,完成导学案的表格,归纳得出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要素。【成果展示】:四个小组完成表格后,交流,然后总结出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要素:(植被覆盖率、地形坡度、土壤质地、降水强度。)
【合作探究】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根据给出的相关资料,结合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1、植被状况:通过出示黄土高原自秦朝至今植被覆盖率的变化,结合图片,分析该地水土流失的原因。
2、土质:
出示图片资料:钙质胶结的粉砂质土状沉积物,干燥时坚实,直立性好,遇水容易分散,极易受流水侵蚀。3:地形坡度: 出示黄土高原的地形图片,感知黄土高原许多地区坡度陡,水土易流失
4、气候—降水特点:读延安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分析降水特点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根据延安的降水分布分析)【承转】同学们刚才通过实验结论,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上述四个因素是分析水土流失的共性因素,除了以上四个原因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呢? 5:读中国地震、火山、泥石流分布图(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6:读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图,通过读图分析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过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学生可以从地形、干湿区、植被、农业生产方式的过渡性来分析)
【承转】:地理位置的过渡性,使黄土高原多种地理要素交错,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归纳总结】: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归纳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承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除了自然原因,更主要还有人为原因,我们接下来来一起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播放视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同学交流】:观看视频后,同学们交流从视频中获取的信息,然后教师在同学们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点拨。最后归纳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有哪些方面。【预案】:学生有可能不能完整的回答出所有的原因,需要老师引导。(烧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秦朝最宏伟的宫殿
阿房宫
历史上,接连不断的战争,秦汉以来黄土高原经历了三次滥伐滥垦高潮,“屯垦”(边防军有组织大垦荒)和“移民实边”开垦)通过这些事例,帮助学生来完成人为原因的分析 【归纳总结】:根据刚才的分析探究,同学们归纳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然后交流。【学以致用】: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结合材料,试分析东南丘陵水土流失的成因。“ 东南丘陵是我国分布最广最密集、土地面积最大的丘陵。海拔高度多在200米至500米之间。东南丘陵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的40%以上集中在夏季,还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东南丘陵地区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等需求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发展种植业,强调粮食生产,把只适合林业、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为缓解燃料不足,人们滥砍滥伐森林,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红壤流失。另外,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坡面稳定性降低。【归纳总结】:分析总结东南丘陵水土流失的原因。【课堂小结】:给同学们一点时间,回顾一下本节的内容,然后归纳交流。【结束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经过多年的努力,治理效果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好了,经济也发展起来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多次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相信,未来的黄土高原会出现更多的绿水青山,会出现更多的金山银山。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牟平一中郝义政
第四篇: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工作经验材料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工作经验材料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协调、可持续发展
*
我们**县地处**岭南端西麓,地势丘陵起伏,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点县份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42.9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4.13。大量的水
土流失不仅使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峻的现实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水土流失现状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遏制,必将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遗害子孙后代。为此,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瞄准生态立县目标,突出人与自然和谐主题,本着“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会战,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全县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4.1万亩,占流失面积的30.84。2003年我县**两条小流域治理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2005年我县国家级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项目也顺利地通过了上级的验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保证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实践证明,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工作力度。为此,我们切实在强化领导上狠下功夫。一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专门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主管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水务、环保等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全县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把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作为生态县建设的重中之重,由部门行为上升为党政行为。县委书记**、县长**同志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我县还制定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通告》、《**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和十多项乡规民约,并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县、乡、村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年初落实任务,半年进行检查,年终严格兑标,从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的工作。为让群众充分认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自觉从传统的思维定式和生产生活方式中冲脱出来,主动投身到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的行动中来,我们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土保持法颁布纪念日等有利契机,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宣传《水土保持法》、《水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环保板报评比、环境警示教育图片展等宣传活动,切实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守土有责”的忧患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三是加大协调配合力度。各乡镇、各部门都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密切配合,合力攻坚。在实施生态修复试点工程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水务、林业、土地、环保等相关业务部门的30多名干部和技术人员,多次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踏查,收集整理基础材料,联合制定实施意见,为科学编制《**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提供了翔实依据。
二、采取综合措施,务求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坚持预防为主,生态优先,以小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为重点,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治山、治坡、治沟统筹兼顾,工程、生物和农耕措施综合配套,治理、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五位一体,全面加大了治理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规划先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内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程度等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封禁、小治理”、预防与保护兼顾的治理方略。对水土流失严重、群众治理愿望迫切、工程比较集中、示范作用大的区域,规划为重点治理区;对水土流失程度较轻,降水条件适宜,破坏不严重,超坡度耕地退耕还林成活率高,人工林面积比较集中的区域,规划为重点生态修复区;对超坡度的荒山、坡耕地面积比较集中,生态脆弱区域,规划为重点监督管护区。同时,针对不同区域制定了科学的治理方案,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统筹兼顾,全面推进。为了确保治理效果,我们本着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大力推行了适合我县特点的“封、管、建、改、轮、监、创”治理模式。“封”即封禁,通过设立标牌和标志碑、修建工程围栏以及植物围栏等措施,对成片的林草进行封禁保护。“管”即培育管护,对幼林、中龄林进行定期抚育管理,对疏幼林进行补植,对残次林进行更新改造。“改”即改灶、改圈舍,解决封育后的燃料、放牧等问题,大力推行节能灶,提倡种草养畜、舍饲养畜。“建”即建设小型水保工程,在林草与耕地交界处开挖截流沟,减少坡地径流,提高生态修复效果。“轮”即轮牧,根据牲畜数量和草被再生与恢复情况,以不破坏草场再生能力为原则,将项目区草场分成几个小区,实行轮牧。“监”即监测,在项目区内建立了坡地径流观测小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标准样方地,并结合水文、气象等资料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等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创”即围绕绿色、特色经济创办第二、三产业,重点发展加工业、餐饮娱乐、观光旅游业等,推进水保产业化发展。三是突出重点,打造精品。积极对上争取扶持项
目,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先后实施了前头、前六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三个样板示范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前头、前六小流域1999年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十、百、千”示范工程,2003年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前头小流域治理面积达到318.27公顷,新增林地面积146.5公顷,林地覆盖率达到20.55,草地面积达到19.5公顷,林草覆盖率达到23.29。**小流域治理面积达到905公顷,新增林地面积240.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3.25,草地面积达到85公顷,林草覆盖率达到18.2。通过治理形成了网、带、片,乔、灌、草相结合的林草防护体系,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小流域环境。
三、着眼长远发展,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创新思维,创新管理,才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巩固扩大已有的工作成果。实践中,我们主要是坚持做到了“三化”。一是项目管护民营化。对于治理后的区域,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全部落实到各乡镇和林场,再由各乡镇和林场本着“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分期限承包给农民,由承包者进行日常管理,县、乡、村水保专职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除林地到采伐期,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外,其余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归承包者所有。这种方式有效降低了管护成本,提高了管护成效。二是监督执法经常化。把加强监督执法贯穿于工作始终,常抓不懈。县环保局和水务局联合成立了执法大队,全县在项目区内乡(镇)、林场配备了31名专、兼职水土保持执法监管员,形成了自上而下配置合理,分工明确的执法网络,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多年来,我们累计查处了破坏水土保持设施案件3起,乱砍滥伐林木案件5起,毁林开荒案件3起,上山放牧破坏草原案件2起。例如,2004年,**镇一农民故意毁坏水土保持宣传牌,我们对其进行了教育,责令他将宣传设施恢复原状,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了处罚,起到了惩治一人,教育一方的效果。三是项目管理规范化。严格规范项目质量标准,明确项目质量要求及验收标准,成立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加的项目质量管理监督小组,全程进行督办检查。严格项目管理程序,认真执行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建立项目管理簿册,对项目的地址、责任人、质量、数量、业主等具体情况进行登记,做到整齐规范,情况明了。特别是对县域内开发建设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严格审批水保方案,保证项目规范实施。严格项目资金监管,将上级扶持资金与地方配套资金纳入财政专户进行管理,资金审批由主管副县长、相关局的局长“会审”,最后由县长签批。财政、审计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按照上级的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生态县建设目标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使我县的水土保持工作登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秀美和谐的**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边坡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
边坡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
(深圳市盐田区农林水务局防洪排涝设施管理所 李映波)
摘 要:本文结合我区边坡水土流失治理情况,介绍了几种边坡治理的方法,如三维植被网、喷混植生、格构护坡、锚喷支护等,供广大从事水土保持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边坡治理;水土流失;生物护坡;工程护坡
1.前言
深圳市自1995年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十多年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市获得“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作出了巨大贡献。
盐田区地处深圳东部,处于亚热带—热带的过渡地带,全区65%的陆地面积为山地。随着我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基本建设的飞速开展,城市建设、公路、房地产开发等工程逐年增加,水土流失面积有扩张的趋势,其中大部分是边坡水土流失。如深盐第二通道、盐排高速等,均是通过大量开挖山体形成的。此外,盐田区为滨海城市,台风季节高强度的降雨容易引起山体滑坡,水土流失较严重。大量高强度的水土流失,不仅影响我区生态景观,而且危及我区基础设施和防洪安全,对我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每年区政府都十分重视边坡治理工作,投入大量资金,责成区农林水务局做好边坡治理工作,防止水土流失。
2.边坡治理现状
目前,常用的边坡治理大致可分为工程护坡和生物护坡两种方法。以往土木工程师们单纯从力学角度出发,定量分析边坡的稳定问题,往往采取石料或混凝土挡墙和护面,或采用格构防护、锚喷支护。这样做能克服边坡带来的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但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如视觉污染,生态失衡等。
生物护坡就是利用生物(主要是植物),单独或与其他构筑物配合对边坡进行防护和植被恢复的一种综合技术。它包含绿化景观、固土保水、防止浅层滑坡、塌方等生物环境的基本内容。显然,边坡生物治理是跨越多个学科的边缘领域,它需要土木工程学、工程力学、农学、林学、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特别是水土保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相关学科的发展,直接影响人们对边坡治理的认识。近年来发展出种类繁多的边坡防护绿化方法,如普贴草皮、液压喷播植草、三维植被网、喷混植生等。
下面我将结合我区的工程实例,谈谈我区边坡治理常用的几种方法。
3.三维植被网
3.1三维植被网概述
三维植被网植草护坡适用于坡比为1:1~1:0.75的土层瘠薄的母质边坡。三维植被网植草护坡,是国内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集坡面加固和植物防护于一体的复合型边坡植物防护措施。该技术采用的三维植被网是由多层塑料凹凸网和高强度平网复合而成的立体网结构。底层为一个高模量基础层,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强度,可防止植被网变形,并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面层外观凹凸不平,材质疏松柔韧,留有90%以上的空间可填充土壤及沙粒,将草籽及表层土壤牢牢护在立体网中间。采用该技术的工程实例有:大梅沙-上坪水库防汛道路边坡治理和东湾石场局部边坡治理工程等。
3.2三维植被网施工要点
结合坡面清除孤石、危石、碎石及松散土,使之尽可能平整;三维网在坡面延伸100cm埋入截水沟或土中,然后自上而下平铺设,相邻网与网之间搭接15~20cm,网紧贴坡面,纵向每隔100cm用U形钉固定;播洒适合本地环境的草籽;人工回填细砂质营养土,厚度不超过网厚一半,再洒草种回填土满网轻压实整平;如气候干燥,采用草袋或无纺布覆盖并浇水养护,在植被发育期,每天浇水两次,养护期约为10d,植被生长成型,即可撤去草袋。
3.3三维植被网主要特点
(1)弹性高、贴地性能好,早期有助于植被生长,植被形成后,植物的根系与网交织缠绕形成一层保护层,对边坡坡面形成永久性保护,避免雨水对坡面造成的冲刷,有效保护边坡的稳定。植物根系扎入泥土,与网、泥土三者形成一个牢固的复合整体,起到固土蓄水的作用,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2)在边坡表层中起到加筋加固作用,从而有效防止表层土层的滑移;(3)可做成草毯进行异地移植,能快速防护。
3.4三维植被网的创新技术
当坡面较破碎时,这类边坡往往存在许多不稳定性因素,坡面时有碎石滑落,此时,单纯依靠三维植被网的防护已不能恢复其稳定性或恢复效果较差。因此将镀锌铁丝网(或土工网)与三维植被网结合运用。一方面,该技术利用了三维植被网的固土保土功能,为表层土壤加筋加固,有效防止表面土层的滑移;另一方面,又利用了铁丝网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加入锚杆等工程护坡技术,增加了不稳定坡面的整体性,为绿化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该技术在边坡治理、堤坝和公路护坡中广泛使用。
4.喷混植生
4.1喷混植生概述
坡面喷混植生技术适用于坡比为1:1~1:0.25的非光滑岩坡面。该技术利用特制喷混机械将土壤有机质、肥料、保水剂、植物草本、粘合剂等混合干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喷射到岩石上,形成一层既保障植物生长发育而种植基质又不被冲刷的多空稳定结构层,从而达到快速恢复植被景观,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采用该技术的工程实例有:大水坑裸露山体综合整治工程和盘山公路高边坡治理工程等。
4.2喷混植生主要施工工序(1)边坡修整,清理松石、凸面,修填凹坑;(2)锚杆、挂网。坡度越大,对锚杆、挂网要求越高。一般坡度在50~70,锚杆ф=10~22mm,L=800~1600mm,按斜坡行间距1000×1000(mm),长短间隔布置。挂网一般采用机编镀锌网,规格:50×50(mm),φ=2.2~4mm ;(3)然后在网上喷挂两层有机植生土。第一次喷射厚度约8~10cm作为基质(最薄处要求6cm以上),以覆盖镀锌网为宜,第一层侧重于防护;第二次喷射混有草种及灌木种子的混合基质材料2~3cm,第二层侧重于植生;(4)喷射后覆盖无纺布以防雨水冲刷;(5)局部凹缓坡面处可植乔、灌木;(6)灌水养护一段时间后,从有机植生土中长出的草就覆盖整个坡面,绿化见效又快又好。
。4.3喷草技术要求及草种的选择
喷草植草利用特制喷射机以水为载体,将土壤与草种混合物喷射到坡面上,土壤和草种混合物在压力作用下与坡面紧密结合,在较短时间内生长覆盖坡面的绿化防护措施。喷射基层1~2cm,喷射中加入混合草种,草种应为适合本地环境的草种、藤本和灌木混合物。适合深圳的草种有狗牙根、百喜草、竹节草、假俭草和多花木兰等;藤本有爬山虎、劈荔、猫爪花、五爪金龙、金银花等;灌木选用叶紫薇、银合欢、金合欢、五色梅、桃金娘等。经过国内外大量工程实践证明:乔灌藤草的搭配,可以形成物种丰富,层次复杂的复层群落结构。因为运用种类多样的高中低植株构成复层的,生长稳定的乔灌草群落结构,一方面能提高绿地的三维绿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绿色植物的自然生产功能,并能增加群落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另一方面能丰富植物景观的立面层次,使得城市绿化景观更加丰富。
5.格构防护
5.1格构防护概述
格构防护适用于风化较严重的岩质边坡和坡面稳定的较高土质边坡。格构防护是用混凝土、浆砌块(片)石等材料,在边坡上形成骨架,对滑坡体表层坡体起保护作用并增强坡体的整体性,能有效地防止边坡在坡面水冲刷下形成冲沟,防止地表水的渗入坡体和坡面风化,同时,提高了坡面地表粗度系数,减缓了水流速度。使得一般冲刷仅限于格构内局部范围。格构护坡具有结构物轻,材料用量省,施工方便,适用面广,设置坡顶坡底排水沟和纵向排水沟进行系统排水,格构内喷草穴植乔灌木,提高了防护效果,同时美化了环境。
5.2格构防护形式
格构形式主要有正方形、菱形、拱形、主肋加斜向横肋或波浪形横肋以及几种几何图形组合等形式,格构及横肋宽0.4~0.6m,主肋宽一般1m左右,格构间距2.5~3.5m。
5.3格构防护实例
深盐路海滨药厂北侧边坡治理采用钢筋混凝土格构+锚杆护坡。该工程横向57m,边坡水平高度高达25m,坡底原有2m高的浆砌石挡土墙,治理时以水平高度8m一级削成三级边坡,坡比为1:0.75,每级设置1.5~2m的平台,每级坡顶坡底设置b×h=0.35×0.6m的M7.5浆砌石排水沟,纵向设置4条b×h=0.35×0.6m的M7.5浆砌石排水沟。
格构梁采用40×40cm、混凝土强度等级C25,节点中心3m的方形格构,节点处设置ф25及ф28,长8~12m的锚杆,每级坡顶坡底压顶梁和格构梁配筋为别为8ф20和4ф20。所有格构梁完全嵌入坡体。支护完成后,随即在格构内播草籽穴植灌木(1.5×1.5m),在平台种植乔木一排间距2m。形成锚杆格构梁内播草籽穴植灌木一体的永久护坡。
6.锚喷支护
6.1锚喷支护概述
锚喷支护是靠锚杆、钢筋网和混凝土层共同工作来提高边坡岩石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减小岩(土)体侧向变形,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防止边坡岩石继续风化,保护边坡不发生落石崩塌。主要适用于边坡易风化、裂隙和节理发育、坡面不平整的岩石边坡,但因视觉污染、生态失衡等,一般只在人流量较少的地方采用。
6.2锚喷支护工程实例 盐田区大梅沙后山截洪沟是2000年开挖山体形成的,开挖时裸露了大量边坡,当时仅做了简单支护,经过多年的使用,2005年又出现多处边坡失稳,需要及时支护。截洪沟西端边坡根据现场勘查采用锚喷支护进行边坡支护,下面就以该工程为例讲述锚喷支护的施工工序。
6.3锚喷支护的施工工序
(1)搭设脚手架;(2)清除风化碎渣、孤石和风化土层;(3)坡面设置泄水孔,L=500@2m×2m,孔径φ50mm,根据现场情况仰角一般10~15,最下一排泄水孔距坡脚不得小于20cm;(4)锚杆钻孔、注浆。锚杆ф25,L=4m@2m×2m,倾角以垂直坡面为准,锚杆外露10cm~15cm,便于挂网喷护,锚杆之间可采用2ф16钢筋加固。孔径φ50mm,孔深应大于锚固深度20cm,采用压力泵将1:1~1:2的水泥砂浆固结;(5)挂网。网筋采用钢筋φ6@200×200,网和岩石面保持3~5cm间距,交结点用22号铁丝捆绑,钢筋网与锚杆外露头点焊牢固,保证喷射混凝土时钢筋网不变形和晃动;(6)用清水将坡面冲刷干净,湿润岩层表面;(7)喷射混凝土。采用干拌湿喷的方式进行喷射C20混凝土10~15cm,水泥选用425#硅酸盐水泥、中细砂和成熟度较高的砾石,加入速凝剂3%。喷射机选用HPUZ-5B型喷射机。喷射时,喷射路线做直线循环运动,自下而上喷射。喷射角基本保持与岩面垂直,并不小于75°,喷射距离基本控制在60-100cm,掌握好加水和加浆量,减少回弹,以不流不淌并有光泽为标准;(8)喷射后及时养护,防止开裂,提高喷射混凝土层的强度和表面光洁度。
。7.结论
上述的4种护坡方法都符合我区边坡治理的实际情况,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近年来,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工程措护坡与生物护坡相结合,并尽可能多的使用生物护坡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在边坡治理方面提倡少用混凝土、浆砌石,大力推广乔灌藤草近自然立体化护坡新技术。
参考文献:
[1]杨京平卢剑波.生态恢复工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刘树坤.中国生态水利建设[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3]市水保办.2005年深圳市水土保持工作摘要[J].深圳市水土保持简报,2005,(12):15-21.[4]周颖 曹映泓 廖晓瑾 崔建刚 王克舫.喷混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岩石边坡防护和绿化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1,(3):353-356.[5]许文年 叶建军.岩石边坡护坡绿化技术应用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 2002,(7):35-40.[6]叶建军 许文年 周明涛.南方岩石坡地生态恢复[J].水土保持研究,2003,(4).[7] 任予峡 王联明 武移风.石质路堑边坡锚喷防护的设计与施工[J].山西交通科技,1997,(2):7-12.[8]张国红.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治理对策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1995(5):10-14.[9]水利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S].北京.1996.[10]叶建军.边坡生物治理回顾与展望[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