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人民版必修3)教案

时间:2019-05-15 02:0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历史:《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人民版必修3)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历史:《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人民版必修3)教案》。

第一篇:高二历史:《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人民版必修3)教案

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3)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教学难点:

(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浪漫主义文学、音乐以及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理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2)过程与方法:

运用历史图表法列出和归纳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音乐、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以便于识记和掌握。

充分使用历史联想法,在学习19世纪上半叶的文学、音乐、美术的相关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内容。

运用阅读法、文献法找到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介绍文献进行阅读和欣赏,从而对这一历史事件形成清晰的印象,便于理解和把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的了解,明白欧洲大陆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军队的影响与冲击之下;再加上工业革命的影响,人们为追求理想世界而产生了浪漫主义,从而培养学生的一重积极向上、敢于斗争的精神风貌。以人为本,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师:文学与艺术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最绚烂多彩的部分,19世纪以后的文学、艺术则更是硕果累累,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本单元内容介绍的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主要是西方的文学艺术。大家可以翻开课本专题八的导语部分,浏览一下。看完我们就来了解这个专题的课标,看它要求我们要掌握什么。

投影:

了解19世纪以来以拜伦的《唐璜》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各自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欣赏凡高和毕加索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以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为例,理解19世纪以来的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了解影视艺术包括电影、电视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理解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师:其实,我们这个专题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四块内容:文学、音乐、美术 和影视艺术,我们并不是要对他们进行专业分析。我们是历史课,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分析这些文学艺术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等等。新课教授:

师:那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是19世纪初的带有浪漫色彩的文学与艺术,第一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课题:

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师:历史是文化的镜子,失去了历史的依托,文化也就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光彩。因而我们在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音乐、艺术、的主要成就,要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下面我们看这课有哪些内容。

投影:课题及子目内容

师:有三个心灵的激荡,说的是文学。浪漫乐章说的是音乐,浪漫主义的狮子是绘画。

一、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师:“浪漫”这个词大家一定很喜欢。大家还记得我们专题六中也有讲到一个浪漫主义吗?请大家翻开课本P99,这里提到的浪漫主义是什么呢?它宣扬人的感情至上。其实我们今天所要讲的浪漫主义也正源于此。

投影:

1.浪漫主义的含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的张扬。

师:我们今天要品味到的浪漫主义,是揭露现实的黑暗,号召人民向着理想而斗争的浪漫。它强调理想,追求自由,因为一切文学艺术都是社会的反映。

因此,这种浪漫主义诞生也有着其特有的时代背景。投影:2.背景

(1)政治:法国大革命震荡了整个欧洲

师: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

投影:

(2)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迅速延伸

师: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世界处在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之中,这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投影:

(3)思想: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理性王国”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师: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3.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师:大家看课本P126—127,书中给我们列举了一些作家。投影:英国:拜伦、雪莱和济慈

法国:雨果 俄国:普希金

德国:霍夫曼、海涅 师:浪漫主义文学发韧于德国,欧洲各国都有积极的成果,而以英法两国成就最高。首先我们来了解英国。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杰出代表是拜伦。

(1)拜伦

投影:代表作、特色

师:他的代表作品有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和《唐璜》。

他的作品特色是: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什么是“拜伦式英雄”呢?课本P126的最后一段第三行就有告诉我们。那是因为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

而《唐璜》是拜伦最著名的一部诗体长篇小说。投影: 《唐璜》通过诗歌的主人公唐璜在欧洲各地的旅行经历,恋爱和冒险的经历,揭示了当时的时代黑影、丑恶、虚伪,向人们展示了当时欧洲社会现实的广阔图景,同时对现实的不满,也使诗人的诗中充满了讽刺、愤怒和战斗性。

师:我们看《唐璜》中的某些诗句,全班一起朗读,希望大家大家带着感情去读。

投影:

伦敦的市民啊,巴黎的市民啊!想一想,战争是一种怎样的神圣的消遣?

„„

不论那巨大的蝗虫,如何地 “毁灭”糟蹋你们碧绿的田野,吃尽你们的庄稼。

面目狰狞的灾荒决不会临近帝王----虽然爱尔兰饿得慌,乔治王却体重二百八十磅。师:大家想想,拜伦在这里想表达什么呢? 答:„„ 师::在这里,他说出了欧洲反动势力进行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说,战争是一种怎样的神圣的消遣?这是一种讽刺的说法。蝗虫,“毁灭地糟蹋你们碧绿的田野,吃尽你们的庄稼,爱尔兰人饿得慌,而乔治王却体重二百八十磅。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于是,他面对人民所受的痛苦,他号召人民要进行斗争。

事实上,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还积极参加殖民革命,号召人民要进行革命。

过渡: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人物是拜伦,那么同样具有突出成就的法国是以谁为代表的呢?

答:„„(2)雨果

<1>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投影:代表作品 师:对,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创作出数量惊人的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著作。

1831年,他完成了著名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它以离奇、紧张的故事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绚烂多彩的场面和浓郁的抒情气氛而成为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1862年,雨果又完成著名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师:英国和法国我们都讲完了,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投影:

<2>特点:(1)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

师: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而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投影:(2)各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英法两国成就最高

师:由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以英法最快,而文化也是如此。

过渡:从我们了解的这些作品来看,浪漫主义文学直指当时的欧洲社会种种黑暗、丑恶、虚伪的现象,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文学家为这战歌写出了词,音乐家为这战歌谱写了曲。

二、浪漫乐章

浪漫主义音乐主要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从文学中去寻找题材,作曲家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灵感。因此,音乐的浪漫主义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晚了数十年。这一时期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一时期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有哪些及他们有哪些代表作品。

1、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师:请同学们先看课本P127—128,然后回答问题。投影:

合作学习: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有哪些?代表作品是什么?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告诉我答案。答:„„

师:很好。下面我们来重点了解贝多芬,一同感受贝多芬。(1)贝多芬 投影:【感受贝多芬】贝多芬(1770—1827),诞生于德意志波恩市一个音乐世家,是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乐圣”),他的作品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声。

1802年以后,他的耳疾日益严重,以致1809年以后最终失聪,他非常痛苦,一度想自杀,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耳聋带来的巨大困难,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同命运抗争。

师:他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师:那你们知道他有哪些作品吗? 答:„„

投影:<1>贝多芬代表作品及特色: 早期:《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 师:贝多芬一生中写的九部交响曲是他最辉煌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他的作品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作品都以英雄为专题,激励人们与命运斗争。

大家知道《第三交响曲》为什么又称《英雄交响曲》吗?

投影:《第三交响曲》原名《英雄交响曲》,创作于1804年,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简称《英雄交响曲》,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但当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十分失望,愤然撕去标题页,改成了现在的曲名。

师:贝多芬以此来向人们展现了他对拿破仑称帝的抗争精神。很明显的,我们可以看出他前期的作品充满时代精神,蕴涵革命力量。

投影:艺术特色:充满时代精神,蕴涵革命力量 师:而后期的作品则开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更多地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的心灵,如后期作品有:《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投影:后期:《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这也许也跟人本身的心态有关。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会更有拼劲,而到了晚年,大多希望过平静的生活,因此也会更倾向于和谐。也正因为这样,他后期的作品才会更多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的心灵。《第九交响曲》 也成为“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

师:贝多芬有如此的成就,可是他的一生却是相当坎坷的。投影:

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师:我们看这是贝多芬的助听器。投影:贝多芬的助听器

师: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对我们而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况?难以想象他还能为后人创作那么多优秀作品。可见他对生活的态度是何等的积极向上。那么我们呢?是不是更应该对生活充满信心,积极的面对未来的生活呢?

答:„„ 投影:

贝多芬代表作品及特色

师: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过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诉诸于阅读,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诉诸于听觉,美术是感观的艺术,诉诸于视觉,浪漫主义之风吹向文学、音乐,也吹向了画坛。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子目——浪漫主义的狮子,这部分实际是在介绍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美术的发展。

现在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把这个子目的内容看完,然后完成屏幕上的表格。师:我请一个同学来告诉我答案。生:„„ 投影:表格

师:下面我们看这幅图——《自由引导人民》,可他还有一个名字,谁会知道? 生:他还有一个名字叫《1830年7有28日》。师:这是画家德拉克洛瓦所作的。从他的作品的另一个名称和这幅图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我们很显然就知道,画家这幅画就是取材于1830年法国人民为推翻波旁王朝而进行的“七月革命”。

师:整幅画场面气势磅礴,用生动的人物造型,丰富炽烈的色彩烘托出一种斗志昂扬的气氛。德拉克的作品荡气回肠,富于激情,而他本人被称为“浪漫主义狮子”。

总结:经过我们对文学、美术、音乐的了解,我们对工业革命时期的浪漫情怀已有所了解,那我问大家,我要把这内容概括起来,用什么方法较好呢?

投影:图表

师:大家来完成图表。(下节课我再提问大家。)

第二篇:《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教学教案设计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讲述的是19世纪初期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文学艺术是需要去欣赏去感悟的,但是教材中资料较少,所以应适当增加一些文学片段、音乐及美术作品的 欣赏,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有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浪漫主义文艺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影响,与必修一政治模块、必修二经济模块及必修三的启蒙运动内容联系紧密,因而要联系相关内容进行适当扩展教学。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能力目标:在教科书基础上,结合课外资料及相关的图片、影像等资料使学生了解并掌握19世纪初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通过对背景及影响的研究,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先阅读高中语文读本中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如《巴黎圣母院》节选,以及课堂中一些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代表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全面而形象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堂上,由教师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自身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以体会当时文学艺术家门创作的心境,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去理解文学艺术作品。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19世纪初期众多文学艺术作品的了解和掌握,充分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对浪漫注意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及特色的分析,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以及对理想及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如高一语文必修三普希金的诗歌《致西伯利亚囚徒》及语文必修四雨果《巴黎圣母院》的节选)及影视作品、媒体资讯等,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已有初步的接触,但学生对浪漫主义的含义,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产生的背景与其特点和影响都未理解掌握。所以本课着重引领学生去分析浪漫主义文艺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影响。【重点和难点】

重点:1.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出现的历史背景及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2.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难点:结合丰富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并进而分析其所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以情境教学模式和合作探究模式展开教学:通过历史课件的制作,将文字、图形、视频等媒体有效整合,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以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探究完成课堂教学。

三、学法指导

要激发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引导和情境创设,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探索、合作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去查阅本校图书馆馆藏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雨果《巴黎圣母院》或是阅读高一语文必修三普希金的诗歌《致西伯利亚囚徒》及语文必修四雨果《巴黎圣母院》(即《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节选,及预习本课内容。【导入】

本节课以浪漫之旅的方式整合课堂内容,融合历史课中文学、音乐、(美术)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既体现文学艺术的时代性,又彰显历史对于文学艺术的强大支撑。老师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到达三个主要景点:

一、英国国家图书馆,感受浪漫主义文学的魅力;

二、维也纳金色大厅,体会浪漫主义音乐的震撼;

三、中国历史博物馆,再现浪漫主义冲击下的中国社会。浪漫之旅,一路探寻,且行且思,从历史的角度探究“浪漫主义”思潮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最后进行“生命的追问”,使学生的思想得以升华。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浪漫的理解,根据学生回答由教师对学生的浪漫理解进行归纳,引出浪漫主义的概念。(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盛行于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文艺的一种基本创作方法和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检视和抨击当时的社会,强调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而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新授课】

第一部分“世纪儿”的“性格特点”

第一站:文学之颠——英国国家图书馆展厅(了解浪漫主义的概念、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地位)

收集、整理信息:让学生根据概念判断其学习过的语文必修三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是否是浪漫主义代表作品并说出理由,让学生加深对浪漫主义的概念的理解,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对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音乐及美术成就进行归纳,使学生了解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地位。【此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站:音乐之魂——维也纳金色大厅(欣赏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体会其深刻内涵,掌握浪漫主义作品的特点)

1、带领学生欣赏《西风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思考:浪漫主义的取材(内容)具有什么特点?作品有什么重大影响? 得出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 内容反映现实,憧憬未来;强调情感,追寻理想,反对崇尚理性,歌颂本能感情,描绘自然美景,尊重自然。

2、结合《巴黎圣母院》的内容及其中一段文字“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分析《巴黎圣母院》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由此你认为浪漫主义文学还有哪些特点?雨果的作品有什么重大影响? 得出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之: 创作上主要采用对比、夸张、比喻 等手法 ;作品有着想像丰富、情节跌宕、重情感心理描写的特点。雨果的作品热情赞美并歌颂了人类美好的心灵,同时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堕落。

3、分析浪漫主义文学及音乐主要代表作品的出处,得出浪漫主义思潮的特征之三: 发展水平:不平衡,文学英法最高,音乐是德国和奥地利最高。

【此环节通过学生对浪漫主义代表作品的欣赏解析,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问:

1、“世纪儿”体现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2、这种特点的成因分析

第二部分世纪儿性格成因

情境教学:引入下列材料,为学生创设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情境,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自身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以体会当时文学艺术家们创作的心境,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去理解文学艺术作品,最终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理解浪漫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材料一:(动荡的法国)

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

1792—180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1815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1815—1830复辟的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1830—1848七月王朝

1848—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1870法兰西第二帝国(动荡的欧洲)

1820—1823西班牙(反对专制统治)的革命

1820—1821意大利革命

1821—1829希腊独立战争

1825—1826俄国(要求废除农奴制)的革命

1830法国七月革命

1830年比利时革命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材料二:

材料三:启蒙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命,但法国大革命之后,并没有建立起启蒙思想中的社会。相反,暴力、恐怖和战争似乎在嘲弄着人们的理性。材料四: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战争的箴言“博爱”化为竟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嫉妒。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原因:

最终学生探究得出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也迅速向欧洲各国延伸;各国政治生活中争权夺利现象严重;社会不平等现象严重;对启蒙运动中宣扬的“理性王国”的失望;文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是浪漫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此环节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境体验,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提炼概括能力、材料解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世纪儿”浪潮的影响

(通过剖析浪漫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总结浪漫主义思潮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对20世纪初 中国思想界的影响)

合作探究——《新文化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鼓舞人们去改造自己和自己周围的环境,影响社会生活的发展。思考: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浪漫主义文学、艺术,探究浪漫主义思潮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此部分由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介绍自己接触过的浪漫主义作品及那部作品的影响,集思广益,通过合作探究最终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 教师归纳概括: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剖析,深刻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赞美人类美好的心灵和为自己的解放而进行的抗争,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民族民主运动,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有利于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幸福和解放而斗争。【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设计】 1、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成就最高的国家 B A.德国、法国 B.英国、法国 C.法国、希腊 D.俄国、德国

2、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桥梁的是 B

A.舒伯特 B.贝多芬 C.舒曼 D.莫扎特

3、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因此,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欧洲文坛出现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4、英国诗人雪莱在脍炙人口的诗篇《西风颂》中,豪迈地预言:“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是 A.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天来后,春天不久也将到来 B.与“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相近C.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善、美会永存 D.在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

5、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第三篇:高二历史:6.2《人性的复苏》教案(人民版必修3)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二 人性的复苏

导入新课(板书:人)

师: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个关于人的话题。请看著名哲学家吕秀才为大家表演的一段情景剧。(播放《武林外传》视频)

师:吕秀才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人和宇宙有必然的联系吗?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这个问题不仅精神错乱的姬无命无法解决,恐怕在座各位也是束手无策。What shall we do?坐而思不如起而行,让我们一起出发去寻找答案吧!有句话说得好:Just do it!Let’s go.(幻灯:欧洲人性之旅)

师: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参加了欧洲人性之旅,希望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的第一站来到了素有“欧洲人的精神家园”之称的古希腊。这儿的哲学家一抓一大把,应该有人能解答我们的问题吧!问:“您怎么看待人和宇宙的关系?”

访问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感觉是世界的标准。” 访问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人的道德才是绝对的标准。”

师:从访谈中我们看出古希腊的学者们把人看作是世界的中心,人取代了神的地位。欧洲的人文精神从此产生了。

(出示幻灯古希腊 人文精神的起源)

师: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呢?到下一站去看看吧!

顺着时间的长河,我们来到了中世纪。面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主教说:人到世上是来赎罪的,必须控制自己的所有欲望,才能上天堂。人间是痛苦的,只有天堂才是幸福的所在。不许享受!不许思考!不许哭!不许笑!否则就等着下地狱吧!这样有多痛苦?我们来实验一下。

(生同桌两人面对面,不许有表情,持续十秒)师:感觉如何? 生答。

师:我们才憋了十秒就憋不住了,欧洲人可是忍了好几百年呢!他们的人性被压抑得快要窒息了。人不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沦为神的奴隶。

(出示幻灯中世纪 人性被压抑)

师:经过刚才的体验我们知道,压抑人性是很痛苦的,也是压不住的。它就像石头下面的草,迟早会把石头顶翻过去。沿着中世纪黑暗的长廊向前走,果然,在14—17世纪我们看到光明取代了黑暗。这是谁发出的光芒? 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师:为什么它能发出光芒。

生:人文主义、复苏人性、重视人等。

师:是的,正是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再次得到了重视,人性得到了复苏,人文主义产生了。

(出示幻灯 14—17世纪人性复苏—人文主义)

(板书:人文主义)讲授新课

师:我们进入旅行的第三站,主题:人文主义。可是到哪去寻找人文主义的踪迹,怎么找呢?请一位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吧!(生读课标点击)

师:谢谢你的介绍。为了方便旅行,咱们把导游说的概况整理一下,方便咱们按图索骥。(师生共同完成教材梳理)

师:按照这个图,咱们得先去哪儿啊? 生:意大利、文艺复兴。

师:好的,目标:文艺复兴,路线:从意大利到英国。出发!(幻灯:文艺复兴)

师:文艺复兴,顾名思义,有无数的文艺作品可以欣赏,这回我们可以大饱眼福了!从刚才导游的介绍里,我们知道意大利有文学三杰、美术三杰。听说薄伽丘的《十日谈》是其中的代表作。咱们找来读一读吧!请看学案。(板书:文艺复兴 文学)

(学生分三组,读《十日谈》故事,说出每一个故事中人的特征。)

一.第二天第四则 追求财富,不择手段 二.第四天第一则 追求爱情,要求平等 三.第九天第二则 教会的虚伪,每个人都有欲望 师:你怎么评价这样的人? 生:优点:解放人性,抨击神权的虚伪;缺点:对人性中的丑陋一面也加以颂扬,会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

师:是啊,解放人性是伟大的,但是如果一味追求人的本能,那么这个人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毕竟,人活着不仅要有物质追求,更要追求真理和美德。莎士比亚的出现弥补了《十日谈》带给我们的遗憾。(生齐读《哈姆雷特》)

师:莎士比亚眼中的人有什么特征? 生:理性、才能、文雅、智慧„„

师:从《十日谈》到《哈姆雷特》,人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从本能到理性

板书:文学——解放人的本能→理性

师:与文学相比,美术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在下面的几幅画里,你又会看到什么样的人呢?(幻灯播放: 艺术作品)《纱罩圣母》母性之美 《蒙娜丽莎》人体之美 《雅典学院》智慧之美

师:从美术三杰的笔下,我们又发现了人性之美。(板书:艺术——发现人性之美)

师:英国学者佩森说:“文艺复兴是甜蜜与力量的结合。”古典文化从中世纪的沉睡中苏醒,这种睡美人被吻醒的甜蜜加上资产阶级刚从人间发现的人的物质与精神的力量,对中世纪神学展开了猛烈的冲击。神权的花岗岩大厦开始出现裂缝。

离开意大利和英国,下一站的目的地是哪里? 生: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师:欧洲几乎全民信教。中世纪以来,天主教会的恶行已是罄竹难书,尤其是德意志,成为了教皇的奶牛。在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影响下,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日甚一日,宗教改革已势在必行。(幻灯:宗教改革)

师: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罗马教廷正是这样的疯子,它贪得无厌,利用“赎罪券”聚敛财富。是可忍,孰不可忍。德国神学教授马丁·路德终于按捺不住,发出了愤怒的呐喊。(链接到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辩论)马丁·路德在维登堡教堂门口贴了一纸战书,名叫《九十五条论纲》。大家都知道,这其实是一份针对“赎罪券”的辩论纲领。我们假设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大教堂中,路德和教皇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德国各阶层代表赶来观战。辩题是“赎罪券”是否能赎罪,辩论双方:正方 罗马教廷;反方 路德。请两位辩才出众的同学分别扮演教皇和路德,根据学案上的素材准备辩词。(幻灯打出字幕)

辩题:“赎罪券”是否能赎罪

正方 罗马教廷 反方 马丁·路德

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学生活动:辩论

师:谢谢两位的精彩辩论。咱们班果然是藏龙卧虎,两位同学不论是神态、风度还是论点论据,都表现得恰到好处,当然,亲友团功不可没。从论辩的内容和结果来看,在当时情况下,路德的信仰就能得救虽然不可能彻底打败教皇,但是他敢站出来公开反对教会,并且得到这么多人支持,就已经使教廷颜面扫地。宗教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如果说文艺复兴是上层阶级的阳春白雪,那么宗教改革从一开始就是下里巴人。越来越多的人民聚集在路德身边聆听他的教义。宗教改革的声势越来越大。

请看学案并思考,路德在这下面两部著作中阐述了哪些宗教主张? 生(阅读学案材料,讨论)

板书:宗教改革 教义(幻灯 播放材料)

一.《论善功》 信仰得救;廉洁教会

二.《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王权高于教权;自由读《圣经》 师:如果你是生活在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个普通人,你发现生活有哪些变化? 生答(农民、商人等)

师: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居然真的发生了!真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老百姓终于发现,思想一旦解放,人会有这么大的力量。(板书:宗教改革 教义——解放人的思想)

师:就像教皇说的那样,马丁·路德这个“闯入葡萄园的野猪”,在欧洲引起了连锁反应——瑞士、英国纷纷展开宗教改革,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幻灯 回到知识结构)师:从人的肉体到精神,从天上的神到世俗的人,14—17世纪的人文主义进行了如此全面的人性解放。它使欧洲度过了漫长的冰河世纪,又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人间景象。人再次成为世界的中心,欧洲人把对神的敬畏转为对人的敬畏,神性至上变成了人性至上。(板书:→人性至上)(幻灯 回到人性之旅)

师:今天的旅行就先告一段落了。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次旅行的收获吧!在三站旅行中,我们的问题得到了三个答案:古希腊时以人为中心,以感觉或者道德为标准;中世纪以神为中心,人是微不足道的;14—17世纪,人再次成为世界的中心,当然这里的人不是对古希腊的简单重复,他的身上有着时代的烙印,复苏的人性已经换了一颗资产阶级勇敢的心。

不知道你对哪一个答案感到满意,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是,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复苏的人性——14—17世纪的人文主义。请问,你对它有何看法呢? 生谈看法。

师:谢谢各位同学的独到见解。我把同学们的观点归纳一下:

积极: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价值观念。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和勇于创造的精神,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启蒙运动的开展,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胜利开辟了道路。

消极:此时的人文主义过于强调个人,容易形成个人主义。后来成为了殖民扩张和种族屠杀的理论依据。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宗教的排他性使各教派之间矛盾重重,甚至爆发战争,生灵涂炭。

师: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人。唐太宗说过:“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那么从14—17世纪的人身上,我们用“人”的眼光看出了这些得失之后,你会怎样去做呢?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生答

师:谢谢各位同学。我想把我的感悟也同大家一起分享。(幻灯 音乐 雨果的名言)

大文豪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

人心的宽广并不在于可以占有一切,而在于可以包容一切。人性中最宝贵的不是理性、更不是本能,而是爱。每个人都生活在爱的包围之中,大爱无言,你感觉不到并不是因为它不存在,而是你没有用心去体会。我就是一个被爱包围的人,每当工作到深夜的时候,家人都会给我加件外套;看到我工作太忙脸色不好,妈妈想着法子给我做好吃的;听说我要来泰州参赛,我的学生写了贺卡给我加油„„有一首老歌是这样唱的:“我们要在爱心中大声的歌唱,再把爱的幸福带进每个人的身上。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感谢大家!

第四篇:2012年高二历史练习:3.2 新文化运动 (人民版必修3)

补弱: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1. 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2.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 3. 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4. 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5.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6.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性的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7. 2002年4月28日正式开馆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以原北京大学红楼为基址。这主要是考虑到()A.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B.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C.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全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 D.《青年杂志》创刊于北京大学 8.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说明他()

A.提倡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 B.主张进行文学革命

C.推崇“兼容并包”的治学方针 D.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9.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读者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10.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1.陈独秀号称是“文化伟人”、“政治伟人”。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①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 ②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③率先宣传十月革命,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④发表《文学革命论》,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中国现代化方面的小论文,结果在百度搜索到以下一段文字:“这是一位让人回味的思想者:诗人、教授、社会活动家、校长、院长、驻美大使„„他倡导社会改良、文学改良和白话文,他的名字纠缠着20世纪中国史,纠缠着艰难的现代化进程。”这个人应该是()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郭沫若

13.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思想准备 C.打破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 D.宣传文学革命

26. “共和制不过是空招牌,作为现代国家基础的新国民,并没有伴随民国而自然产生。因此,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似乎已经刻不容缓。”为此,先进的中国人()

A.进行维新变法 B.发动武昌起义

C.宣传实业救国

D.掀起新文化运动

27.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王韬 B.康有为 C.粱启超 D.陈独秀

28.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一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批为“一派胡言” 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 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D.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9.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这种言论最早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30.蒋廷黻说:“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摘引自《中国近代史大纲》)下列与“追求近代化”相悖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二.材料题

3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⑶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补弱:新文化运动

1、答案 B。解析 从材料中的“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可以看出李大钊反对尊孔复古。

2、答案 B。解析 西学的传播应该始自明末清初,大力倡导科学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他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应该是西方的民权。

3、答案 A解析 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总司令”一词的含义是解题关键。总司令即起到了领导作用而非亲自参与,由此排除B、C选项,建立党的早期组织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情,故排除。

4、答案 C解析 此文出自陈独秀为《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从1916年9月起《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青年杂志》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5、答案 D解析 题干反映了一战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视角的变化。“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即一战的影响。

6、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因此,救亡之道是首先要打倒中国的封建思想和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7、答案 B解析 《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故A、D错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也不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故C错误;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故B符合题意。

8、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而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就是民主和科学。

9、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陈独秀创办的刊物是《新青年》,为拯救中国,他主张中国人在思想观念上抛弃儒家思想,提倡民主和科学。

10、答案 D解析 辛亥革命的失败、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促使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想西方学习的不足,从而在内容上开始由学习资本主义理论向社会主义理论转变,实践方式上开始与工农运动相结合,从而揭开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篇章。

11、答案 C解析 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是陈独秀在政治方面的贡献,李大钊率先宣传十月革命,高举社会主义大旗,故②③项错误,排除。

12、答案 B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提取有效信息,如:“他„„社会改良、文学改良和白话文„„”陈独秀主张的是文学革命;鲁迅不可能担任驻美大使;郭沫若在时间上不符,故答案选B项。

13.C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批判封建的正统思想,打破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为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奠定舆论基础。A是其后期的内容之一。14.B从“无论何种学派”“ 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表面看来D项符合,这只是现象,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来看,这样做实质是鼓励符合历史潮流的新文化在北大传播。

15.D 文献A是1859年提出的,文献B是1897年严复等在天津创办的,文献C是同盟会1905年创办的机关报,文献D是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由此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16.C 考查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对于旧道德,教材有明确的叙述,它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即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17.C 解答本题时应紧密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戊戌变法时康有为将孔子奉为变革先师是为了减轻变法的阻碍;新文化运动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从思想上彻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18.D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认为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而代之以西方文明。可见,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全盘否定的倾向。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展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与列强侵略的关系,则没有直接论述。19.A从“一战期间”“ 陈独秀”“ 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等即可判断属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该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求变”的关键是变革思想观念。

20.【答案】D21.【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性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22.【答案】B 【点拨】洋务运动引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近代的开端,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动摇了封建正统思

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⑵“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⑶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32、⑴观念变化:改变了“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主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⑵合理。理由:《纽约时报》认为维新变法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发动和依靠群众,揭示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脱离人民群众的弱点。

⑶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变化:在宣传民主和科学的基础上,一些先进分子开始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影响: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五篇:历史:2.7《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⑴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⑵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⑶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授课类型】 新课。【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教具媒体】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

(教师过渡)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重要阶段。那么,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呢?我们先探究第一个问题。(板书第一标题)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下列问题自主学习)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工业革命何时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3.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部门?

(学生学习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形成如下要点)

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需要。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珍妮纺纱机)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一系列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情况,并理解纺纱与织布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

(教师强调瓦特制成的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机是动力之源;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3.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指导学生看书,举出火车、轮船的发明者和第一辆火车(汽船)的名称,认识火车、轮船的发明重大意义)

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

(引导学生知道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理解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主要从三方面总结认识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拓展思考: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板书设计】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需要。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 珍妮纺纱机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3.轮船和火车的发明

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下载高二历史:《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人民版必修3)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历史:《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人民版必修3)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2课教案

    篇一:2012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识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掌握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

    高二历史必修3 电影与电视[全文5篇]

    高二历史必修3 电影与电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电影电视的诞生及其发展历程,知道卢米埃尔兄弟、格里菲斯、卓别林、贝尔德等人在不同领域对电影、电视的发展作出的重......

    《宋明理学》教案(人民版必修3)(共5篇)

    三、宋明理学 【内容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

    高二历史必修三孔子与老子教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孔子与老子教案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

    必修3教案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2010.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理解它们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提高分析历史......

    历史 必修3 总结(5篇)

    《伤寒杂病论》简史 219年,张仲景去世。失去了作者的庇护,《伤寒杂病论》开始了它在人世间的旅行。在那个年代,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流传开来十分艰难。 时光到了晋朝,《......

    高二英语必修5 unit 3 教案(大全)

    Teaching Plan for Book 5 Unit3 Life in the Future Teaching Goals: 1. Predicting the good and bad changes in the future. 2. imagine the alien creatures. Teaching......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四复习教案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概述: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1949—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缩小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