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2:5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思考》。

第一篇:对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思考

赤峰市松山区第五中学 陈彦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步伐逐步加大,2013年新学期,我校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伴随着区域整体推进的步伐,开展的如火如荼,许多教师全心投入到实践中,成绩可圈可点,四名教师被评为区优秀实验教师,学校被评为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语文教学确是发生一些变化。以人为本、厚积薄发,由重知识到重能力的过渡,由重讲授到自主合作探究方向的转变,由海量阅读到主题阅读的转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语文课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是提上日程,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和书面语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以此观之,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开展以来,前后听课40多节,纵观之,教师普遍重视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尤其在课堂教学上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做到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驾驭能力强的教师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内,的确给我们呈现了饕餮盛宴,但不尽然,有的教师的课堂形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给人感觉支离破碎,谈不上能力培养。出现这样的结果,笔者认为,是因为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问题,语文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并非一堂课都能展示。

对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听是前提、读是基础、说是动力、写是运用,每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积极引导,认真对待,进而彼此结合,融会贯通,方能轻松驾驭课堂。这几方面能力培养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为进度而服务,要真正从兴趣出发,从培养入手,才能在一定语境下有突出、有重点的组织教学,逐步培养能力,提高效率。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听”是语文课堂学习的前提条件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听话能力指出,首先是耐心专注的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至于复述转述,则应该完整准确、突出要点,同时能够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的发表意见。过去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主要听老师讲,但是随着语文课堂教学导向的改变,要求教师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因此教师“注意听讲”的口头禅也渐行渐远了,因此我们对语文课堂学生听的能力培养相对忽视了,致使许多同学不会听、或者听不懂,听话找不出要点,理不清头绪,自然也就不能走进大语文的广阔空间。这势必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听的能力进行训练培养。

首先让学生学会“听清”、“听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要概述和初步评论。尤其是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同学们的展示汇报、讨论分析,从中掌握话语的信息,要求是完整的信息,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在许多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侃侃而谈,说内容,说观点,学生们都在听,可是听完之后,没有质疑、没有辨别,有的虽有点评价,也是模式化的,如:此同学说的很好,我也来说一说(我也来比一比),试问好在哪里?(比什么)。课堂上辩证的听、理解的听、听后的质疑,这些声音,在我们语文的课堂很少见,这些“听”反映出来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对听话内容不知辨别,无法理解所听内容的感情色彩或者不能正确理解话语的言外之意,是我们中学生听力水平较低的集中表现。

其次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很多学生在课堂中往往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处于似听非听的状态,即使听话往往也抓不住重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求教师在听之前,必须提出听的要求、重点和听后的反馈,这样引导学生把握听话的动机、目地和要点,同时创设听话的语境,便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把握听的内容。比如:我校宣颖老师在《漫步春天》主题教学中,教师说:首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打开你们的耳朵,敞开你 2 们的心房,用你们的耳朵去聆听录音,用你们的心去感受朱自清笔下春天美之所在。老师提出这样明确的问题,才会让学生走进文本,按照教师的提示,到优美的语境中感受春的气息。听完后学生就很容易说出自己的听的感受。一生听后说:“简直太美了。我已经无法用我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只感觉自己当时就在春天的花园里漫步。绿的草,五彩的花,还有嗡嗡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在我的身边飞来飞去的,春风轻抚着我,阳光亲吻着我,仿佛来到了仙境”。

教师在课前不断要求,课中及时关注,平常积极培养,慢慢的,学生听的能力就会逐步提升。

再次培养学生听的概括能力。学生概括能力不强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学生听往往只局限于细枝末节,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内容,不能听完后把握关键词,组织语言进行很好的概括。在许多语文课堂上,我们学生只注重自己的回答,当发现老师要求回答问题不是自己时,学生就会放松自我,思绪漂浮,根本不在乎其他学生的回答。因此学生听话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课堂上也就缺少互动和交流。这样的课堂我们经常光顾,学生你说你的,他说他的,看似热闹,但实际效果不明显,孩子们的听话能力根本得不到培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引导,去纠正,去规范,比如让听的学生去概述某同学讲的要点,或者用教英语的方法,听完一段话后,进行完形填空的训练等,这样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听,抓住重点的词句去概括内容和情节,长期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二、“读”是语文课堂学习的根本和基础。

阅读是语文课程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既是学生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只见对话的过程。可见语文课堂教学,读是根本和基础,这一点已成为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

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方法涉及朗读、默读、略读、浏览、诵读等 3 多种方法和技能的运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效果。这一点许多实验教师都能灵活运用,比如:我校的薛淑梅老师在《储蓄人生》主题学习口语表达展示课上,就很好的运用了多种阅读手段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品读《一千个苦恼和一个苦恼》、《失去四肢的泳者》进行交流汇报(提出三个问题);默读《点燃信念的明灯》概述文章中两个事例的内容要点;朗读《纪昌学射》,畅谈纪昌成功的秘诀;速读《永远坐前排》、《只管向前奔跑》交流两位名人成功的因素。

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朗读,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重视默读,初中学段,要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学习略读和浏览,扩大阅读范围;强化诵读,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每种阅读方法呈现的阅读效果也是不一样的,需要教师认真把握,合理安排。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呈现的阅读方法越多就是好课堂,一定要根据课文内容和要求,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有针对的选择阅读的方法,才能更好的为提高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服务。就拿朗读来说,许多课堂机械的、没有目的一遍一遍朗读,形同复读机,是没有效果的。有些教师为了调动课堂气氛,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一会齐读、一会女生读,一会男生读、一会轮读或小组读,恨不得把所有的形式都用上,其实际效果不明显,应该多注重朗读训练的指导和朗读效果的呈现。

课堂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各地都做了很多尝试,效果明显,尤其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开展以来,大多数教师能够在一堂课上,阅读几篇文章,并能够做到有针对的进行阅读指导和分析,也能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少做题,多读书,由量的积累得到质的提高,这些共识的东西,在这里不多说了。

三、“说”是语文课堂学习的内驱和动力

语文课堂教学的成败,离不开学生的“说”,古人云“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就是这个道理。通过你表现出来的神态,表达出来的语言,4 别人才能了解你。检验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是通过学生的“说”表现出来的。因此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对各年级的说话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信、负责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等,明确的提出了培养学生说的目标和任务。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提前进行课堂设计,明确教学目标,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和培养,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不是课堂上那几个同学在发言,其他同学鸦雀无声,也并不是其他学生不具备一定的说的能力,只是我们教师缺乏引导、鼓励和培养,在这一点上,吉林抚松的仙人桥镇中学于炳娟校长“四读、三说、三写”的模式里提到的“三说”,即敢说、会说、善说,我认为总结的不错,可以借鉴。

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敢于说。戴尔·卡耐基在《语言的突破》一书中指出:任何人都没有天生的演讲能力,当众说话是培养这种能力的第一步。许多成功的演讲家,往往都是在学校里面敢说、能说、善说、会说的培养中逐步走向成功的。我们知道,学生往往不敢说,都是因为心里压力造成的,害怕、胆怯、想说又怕说不对,被人笑话。因此我们教师应该从这一点上对学生的敢说进行培养,尤其是对一些不喜欢说话、不敢说话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引导,降低语音语调的要求,降低问题的难度,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大胆突破不敢说的困境,帮助学生敢于当众说话,大声说话。

其次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就要对他们进行评价和鼓励,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拉近师生之间心理距离。教师不仅要认真的听学生说话,而且要发现学生细微的变化,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进行适当的鼓励,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内化为动力和信心,不断克服 5 胆怯和害怕的心理,使他们逐渐敢于说话。教师在培养过程一定注意个案的分析,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从分析学生的心理入手,这样就会有的放矢,提高效果。

此外,培养学生敢于说话,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最好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按照教师的引导,敢于说,积极说,听到表扬,得到肯定,受到尊重,自然而然他就会对语文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那么语文课堂就会一改以往的沉闷,变得多彩生动,语文课堂效率就高。经常在教师的公开课上发现,有些教师的课堂,学生回答主动,而且声音洪亮,干脆利落,掷地有声,往往可以把课堂设计不是很完美的课上的很精彩,正如吉林抚松韩培华老师到我区进行听评课时说的,有的好课,像薛淑梅老师主题为《最是书香能致远》的课,课堂设计不是很巧妙,教师表现不是多优秀,而是学生表现成就了一堂好课。确实如此,薛淑梅老师在学生刚入学就着手培养习惯,包括坐、立、行,读书、写字、说话、回答等等,坚持两个月后,基本规范了学生习惯,她的学生,不论上谁的课,都有很好的表现,突出了高效课堂。

当然敢于说是我们创设有效课堂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进而让学生善于说,说的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切实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指导和训练,并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创设环境,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如口头作文、演讲、辩论、表演、课本剧等等,既活跃了气氛,又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如此,学生对语文课堂定会产生兴趣,有了动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提高。

四、“写”是语文课堂学习的实践和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型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既然是综合表现,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学生往往怕写作文,主要是缺少写作素材,不知道写什么,往往作文教学却是在学生无米下锅的时候,不是去让学生找米,而是灌输一 6 些如何做饭的技巧,学生当然做不成可口的佳肴。因此,抓好学生的“写”,必须将听、读、说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写”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校全力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大量的阅读体验,学生课堂上的真知灼见,为写作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说,没有体验就没有写作,但碍于时间和空间限制,不可能放手让学生去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也不可能天天开展体验活动,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通过学生尽情的流露和表达,从中体验包罗万象的文字生活,为“写”做积累和体验,这无疑是写作教学的一条阳光大道。这一点共识在教师的课堂上都有突出的表现,对主题内容积累的广度、挖掘的深度,才会让写作游刃有余、水到渠成,让学生写作不再有无米下锅的尴尬。

宣颖老师的《漫步春天》,宋玉清老师的《走进杜甫》、《品味走陶渊明》、《唐人风采、衣袂飘飘》,薛淑梅老师的《父爱如山》、《储蓄人生》、《点亮信念的明灯》等等这些主题学习实验课的成功,对学生来说,都是语文课堂活动的体验,生成的练笔和作品也让听课的教师感觉到学生其实是能说会写,文思泉涌的。可以说,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很好的把听、读、说、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了,把课堂小练笔与课后大作文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有内容可写,不再害怕写作,进而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堂。我们所经历的海量阅读、主题阅读、课堂上的听、说、读训练培养的过程,其实都是为了写作服务的。有句话说的好,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点。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育专家叶圣陶认为:听和读是一类,说和写是一类。有了听和读的能力,就能吸收人家的东西,化为己有。有了说和写的能力,就能表达自己的心意,让人家完全知晓。这两类能力无论在学习中,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必需的,所以是最基本的能力,非着力培养不可。这两类能力又是相辅相成的,听和读的能力的加强,有助于说和写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亦然。因此,培养的时候宜乎双方兼顾,听、说、读、写四 7 个字中间不偏废任何一个字,才能收相互促进、不断提高的成效。

在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我认为:并不是要求每堂课都面面俱到,有所兼顾,一定要走进文本,根据文章内容和培养目标,酌情考虑所培养的重点,评课标准也不是要求我们一堂课,听、说、读、写都有所表现就是好课,那样往往会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远远达不到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既要考虑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又必须考虑课堂培养的重点。尤其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课堂,把三四篇文章放在一堂课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草草收场,零乱乏味,没有亮点,缺乏新意。因此上好一堂课,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学生的能力、培养的目标、达成的要求,妥善处理好听、说、读、写能力的结合和贯通,这样才能凸显语文课堂的高效。

第二篇:《培养“听”“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

培养“听”“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

福州金山桔园李琼

内容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学习主要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专注地倾听,并通过思考他人(包括老师和同学)的想法和策略,扩展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听取别人说的解题思路或理由,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数学想法,然后能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连贯清楚地向老师、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就是在这 “听”与“说”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获取新知、掌握方法。因此,可以说一堂有实效性的数学课,直接取决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听说互动。

关键词:倾听、数学语言、课堂实效性

正文:倾听,是学生获取和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是学会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倾听伴随着人的整个一生的学习,善于倾听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倾听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所必需的,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等活动中,倾听吸取自己没有的或不准确的知识,并在思考问题中锻炼、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然而,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能力是通过数学语言的表达表现出来的,听与说是密不可分的。所谓的数学语言,是指表述数学名词、术语、定义、定理、法则、公式、思路、方法等的语言。正确、规范的数学语言既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因此,培养“听”“说”能力尤其重要。

一、倾听是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的关键

课堂上的倾听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听教师说;二是学生听学生说;三是教师听学生说。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提高倾听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倾听教师的讲解

老师们之间经常听到这样的牢骚:“同样的题目讲了这多次,反复提醒,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出错!”听起来确实气愤,其实不然:老师提醒最多的,对学生来说往往是难度较高的,反复提醒了还不尽人意,说明学生对你的讲解没有认真的倾听,老师说的筋疲力尽,学生却心不在焉。其中的原因有很多,而最主要的是枯燥的讲解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情境,想方设法的从这种枯燥、乏味的数学题中寻找和创造乐趣。

小学生天生喜欢新奇新鲜,富有挑战性、有趣味的东西。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这分天性,善于创设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倾听。譬如,我在 “平均分”的教学中,根据儿童爱听故事的天性,创设了故事情景,我给同学们讲“熊妈妈分糖果”的故事,同学们都瞪大眼睛认真听着故事的内容,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很容易就理解了什么叫“平均分”,怎样进行“平均分”?

(二)、在生生互动中,鼓励引导学生重视倾听、学会倾听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使他们具有:爱表现,只希望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听别人说的特点。课堂上有同学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好像说得内容与他们无关,只是回答给老师听。特别是在老师没请举手的他而叫了另外一位同学时,往往出现插嘴、故意不听、假听的现象。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教导学生:“听也是读,用耳朵来读。”“一双灵敏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让学生明白“听”的用处,真正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并通过适时表扬部分认真倾听的学生,或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激发调动学生倾听的积极性。如在 “平均分”的教学中,学生已经被“熊妈妈分糖果”的故事吸引住了,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说了一句:“大家听得真认真,把故事中的数学知识一下子都掌握了,如果也能继续认真地倾听其他同学发言,一定能学到更多的本领,那就是老师最喜欢的人!”用这种巧妙迁移的方法,把学生的倾听热情从“听老师”迁移到“听学生”,从“听甲生”迁移到“听乙生”。这样,当一位同学在发言时,其他同学都能做到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并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同时,教师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提高倾听的实效性:

1、倾听优点

引导学生多倾听他人的优点,树立学习的榜样,吸取别人正确的解题思

路或理由,从而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

2、倾听缺点

让学生通过发现他人的不足之处,提醒自己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3、倾听异同

从倾听中发现异同,这样不仅养成学生规范的听说能力,还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听觉的灵敏度,增强对数学语言的敏感度。让学生明白倾听是要带着问题去听,倾听的同时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三)、教师也要倾听,善于倾听学生的所言、所想,加强师生互动。倾听,并不是学生的“专利”。作为表率,教师更应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心,尽力倾听学生的所言、所想,不要因为学生的回答与预期的设想挨不上边,为了尽快达成自己的目标,早早的就打断学生 的发言,其实很多时候学生的回答远比预期设想的还精彩。如四年级上册“认识直线、射线”的特征时,有一位学生说:“用尺子的0刻度线对准射线的端点,可另一端无限延伸无法确定长度,所以射线的长度是不可测量的。”这种形象的表述马上得到全班同学的积极反映。这时教师及时的启发引导,学生很快的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轻松的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目的,获得预想不到的效果。

而且学生在知识构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和“失误”,并在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中暴露出来。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捕捉“错误”的信息,变“错”为宝,从而生成更有效的课堂资源,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很大的作用。如在退位减法的笔算教学时,900-236=?就出现了不同的答案,有的是674,有的是664。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执,这时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可以组织开展临时辩论会,让双方都派代表讲解计算过程,并回答另一方的提问,“个位不够减向哪一位借1?”“十位上是0怎么办?”“从百位上借的1怎么退?”等等。很快正确算法就揭晓了,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退位减法算理的掌握,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

二、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是数学课堂实效性的具体体现

在倾听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做到听、说结合,提高说的质量。通常,说到语言表达,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语文老师的事,其实不然,语文表达力好的同学不一定数学语言表达力就好。数学语言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科学性、简洁性、符号性、抽象概括性等。在新课程中,数学课上的表达尤其重要,纵观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师对说的训练流于形式,指导乏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呢?

(一)、教师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孩子,鼓励其敢说、爱说

我所任教的学校立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差异很大,特别是外来工子女,听普通话都有困难更不用说表达了。因此,教师要有耐心,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孩子,不嘲笑、不讥讽,鼓励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解题方法,即使有许多不成熟,甚至幼稚的地方,教师不要急于评价,更不要压制,坚持不打压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敢讲、爱想,就能呈现出积极的表达交流的学习氛围。

(二)、教师要注意语言规范,做到言传身教

小学生的模仿力很强,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等的示范作用,特别要避免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如“1毛钱、1块钱”,“数学书是长方形的”,“从右边起,个、十、百、千、万,有5个数位。”等,这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三)、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入手,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1、借助图表引导的说

新教材强调数学源于生活,提供了许多学生经常接触的画面,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图表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从图中收集数学信息叙述图意,并开拓数学思维看图编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的意义”时,我利用课件演示池塘里原来有2条鱼,让学生说一句话;再演示游来了1条,让学生说第二句话;接着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引导学生提数学问题,并明确:合起来几条?也就是一共几条鱼?再让学生说第三句话,接着让学生合起来用“原来„„又„„一共„„”把整个意义表示出来。最后学生在理解加法意义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说出算式“2+1=3”所表示的意义。

2、感知实物具体的说

许多学生对概念掌握的不好,容易混淆,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具体实物,让学生感知一些实例,通过语言描述建立起表象,从而理解概念。如二年级学生对克、千克单位常常使用混乱,这是由于学生头脑中缺乏各单位相应的表象所致。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感知实物(1克重的豆子、1千克重的菠萝等)的基础上,抽掉实物,再让学生闭上眼睛默想实物的形象,最后用语言描述就能促进对重量单位的理解掌握。

3、理解算理完整的说

在实际的解题中,普遍存在“会做不会说”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学生不善于运用数学语言说明算理。如二年级学习乘法意义后,问“一本笔记本2元,买4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时,有学生回答:因为笔记本一本2元,买了4本。这种回答等于没说,犯了明显的“逻辑循环”错误。这时,教师可以诱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上理解和表述:4本笔记本,每本2元,就有()个2?如果列成加法算式是:2+2+2+2,求几个几相加也能用乘法计算。这样学生既准确地理解了算式的含义,又能逐步学会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把算理说清楚、讲明白。

4、重视小结概括的说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结的作用不可忽视。在一堂课的最后,引导学生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并能运用数学语言正确地概括出来。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如在学习了“角的认识”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对“角”有了那些认识?”先让学生和同桌或小组的同学说,再举手发言。刚开始学生说的较简单,只是一堂课中的某一部分知识点,但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有专注的听,才会有准确的说,听、说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进行有层次的“听”、“说”训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篇:双语教学听,说,读,写能力的开题报告

提高双语教学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的开题报告.双语教学是发展新疆少数民族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 作为双语教师的我们一起研究了,双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汉语教学作为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汉语既是工具学科,又是基础学科,加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大力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的民汉兼痛 自1998年,经区教育局批准,我校在一年级进行了“双语”实验.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下,“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存在不少对学生

学习汉语

(1)学生入校前缺少用汉语的实践,普遍没有达到入学标准,使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兼顾学生消化知识的能力,又要兼顾教学过渡和讲授的量,还要兼顾同班级基础不同学生学习的“撑”与“饥”的问题,给双语教学增加了难度(2)民族学生对非汉语类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其母语获得的,不可能在教学中一一对应转化为汉语知识,这也影响了学生对汉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由于学生母语的共同性和群体惰性使然,课后很少用汉语读书,更谈不上

两个族学生用汉语交谈了。

(4)学生汉语发音不标准,学完后会读,但不理解。

2、教师自身因素。

(1)教师对学生听、说、读、写均衡能力训练难以落实,四种能力发展失衡,尤其是学生最大弱项听、说能力脱节,这种情形既影响教学质量,又影响教师更

新知识,教学是不利的。

(2)实际教学中,教师们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往往主导过多,无意识地造成教与学颠倒,总担心学生听不懂汉语,边讲边译,挤占了学

生思维空间。

(3)没有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在量和度上,讲与练习上安排不合理,突出

量和讲,忽视度与练习。基于上述存在问题,为保证我校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长足发展,经学校研究,确定了“以读为本、在汉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题,旨在从发展“学生主体性”这一个优化素质结构的核心问题入手,挖掘学生的主体因素,探讨促进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

双语阅读教学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为内容,一种以培养学生阅读汉语能力和实践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创设主动读的时间与空间,把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读为本,以学为主,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以此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汉语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双

现实的双语教学中,教师没有放开手脚让学生发挥主动性,从头至尾由老师指挥包办,总是固定在讲-读-问-练习模式下进行教学,缺乏创新,它抑制了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双语教学中,研究如何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培养积极学习汉语的精神,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发现美、领悟美、感受美,从而提高汉语能力与素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及自身现有工作基础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及现代教育、教学论的思想,主

要观

1、人的主体性是人本质的最高层次,发挥主体性应以尊重客体的客观性、规律

性为前提。

2、把教学认识作为一个积极主动创造的特殊认识活动来研究,教学认识的主体是学生,它表现在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

3、以读为本,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传统的语文教学精华。

4、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力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多读、多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读与背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本课题力求于在汉语教学活动中,坚持“以读为本”,在“求真、求实、求话”原则的指导下,使学生进入“情真以悟本,潜心以学文”的境界,使学生学会、会学、善学、乐学,以此构建学习主体,提高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提

高双语教学效率。

目前,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我校已实行民汉一体化建设,在“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推动下,形成了学校教研大组、学科教研大组、学科小组三级教研网络,校领导和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不断增强,确立了“科研兴校”的学校发展战略。我校共有学生498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4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9.5%,专职汉语教师8名,普通话水平和HSK水平均达标,全校13个民族班均开设了汉语

课。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与分析现今双语教学中影响制约学生主体发展的诸多因素。

2、探索双语教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双语教学对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精华的继承与发展,对以读为本与提高学生汉语素质关系的探讨。

3、研究以读为本,于双语教学中构建学习主体的策略,探索以读为本的双语课

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模式。

(1)对读的数量、读的层次、读的时机、读的形式的研究。(2)读在提高汉语素质方面的积极,独特的作用。

(二)实验目标。

1、构建学习主体——乐学、善学、会学、自得、自悟、自能

2、创造以读为本的双语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模式。

3、通过“以读为本”,在双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理

解运用汉语的能力。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1、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有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和教育统计法。最为突出的是整个研究工作是在学校教育的常态下进行。以“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的深入推进为依托,利用民汉合校的资源优势,开展民汉结对子,互拜师活动,把平时的三级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形成群体性学习组织,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完成研究任务,在操作程序上,采取民汉互补,民汉互

促的方式。

(四)研究思路及突破性。

1、研究思路。

本课题通过对全校双语教学情况的整体调研,对全校师生自身状况的全面分析,确立了研究方向,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研究重点,围绕“双语教学中影响制约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因素”,“探索双语教学的一般理论”,“以读为本的双语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等方面开展研究。实验前,组织老师学习实验方案,明确本课题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进行汉语水平能力培训,同时通过调整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民汉互动等手段,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实验中重视信息、交流与反馈,通过校本教研民汉结对子,观摩研讨等方式创设积极参与的研究氛围,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按期召开阶段性的总结交流,取长补短,最终建构起以读

为本的双语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2、主要突破(理论性、应用性、创新性)

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高耗、低效”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的主体性没得到发挥,本课题旨在从转变教学观念入手,探讨于阅读教学过程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舞台让给学生”,使汉语教师“教得累”,学生“学不好”的局面得以改变,坚持“以读为本”,使汉语教学返朴归真。探讨“以读为本的双语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于教学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

四、实施步骤(研究过程、阶段目标、主要措施、理论学习等)

(一)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5年9月)

1、对全校双语教学情况进行调研,确定研究内容。

2、对全校师生双语教学方面的自身因素进行分析。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4、对学生汉语能力与水平的普查。

5、学习教学改革理论及有关“以读为本”的理论。

(二)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9月)

1、申请开题论证。

2、根据前期学习、分析与研究,制定构建学习主体的主要策略,并逐步加以完

善。

3、健全校本研究各项制度,在校本研究活动中进行课题研究。

4、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民汉结对子等活动,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

5、根据研究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三级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学科小组)、观摩交流(校级)、校本教研(教研大组)。

6、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策略不断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重点放在课

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及时总结。

1、实验教师写专题研究论文、整理教案、教学反思、录制优质课。

2、收集整理学生成果作品。

3、对两年来学生在双语学习中主体性发展水平进行测试。

4、对两年来实施课题研究中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变化进行分析。

5、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6、聘请专家进行课题研究成果鉴定。

五、研究组织机构:

以科学研究的认真、求实、苦干、创新的态度去实践,才能准确实现研究目标,才能使实验研究不只局限于学校这个小圈子、小空间里。因此,我校成立了课题

研究组织投入到课题实验研究中。

1、加大培训力度:外请专家、培训骨干、自我培训。

2、硬件保证:充分利用语音室、配齐录音机。

3、在家长会上宣传本课题的现实意义,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六、结题成果展示形式。

1、结题研究报告。

2、论文。

3、公开课。

4、典型资料展示。

七、负责人:双语教师阿斯古丽

第四篇: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谈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如何在课堂上全面提高英语水平

中学英语教学应在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训练其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理论所要求的,也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课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又如何通过课文教学达到综合训练听、说、读、写技能的要求呢?课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完整的课文教学,把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因此,要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以课文教学为中心,听、说、读、写各方面全面推进。

一、课文教学与听技能训练的关系

听,位于英语教学的四项基本技能之首,它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习得一门语言技能的基础和手段。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听,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是先会听,后会说。

既然听在英语学习中占有这样重要的位置,怎样把听能力的训练贯穿于课文教学中呢?在课文教学中,听能训练主要是围绕某些语言形式进行,以听辨为主。按照教学要求,课文教学中的一些基本技能对听能的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课文教学中的“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与听技能中的“抓住主题大意”、“辨认语段标记”的技能训练都有着密不分的关系。听技能中辨认语段标记的技能指根据语段标记如 forexample、however、inotherword 等判断上下文关系及话题的延续和转折技能,而这些技能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何为概括性句子,何为语段标记及语篇等,从而达到通过课文教学促进听技能的发展的目的。

二、课文教学与说技能训练的关系

对一门语言的学习,其最终目的是要会运用这门语言进行交际,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同时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际能力,因此对说技能的训练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用心爱心专心 1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课文教学是训练说技能的最好语言材料,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为了同时达到说技能的训练,首先要遵循“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原则,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课堂气氛,平时尽可能用英语和学生进行交谈,以帮助学生树立开口说英语的信心;其次,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内容丰富有趣等特点,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语言环境,把语言形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然或模拟的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例如,在进行高中英语第一册 lesson14Travel的课文内容教学时,可根据内容设计话题:Doyouliketravelling ?和 Wheredidyoutravelontheholiday ?让学生根据话题回答问题并加以发挥;在进行对话形式的课文教学时,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使学生贴近课文内容进行说技能的训练。此外,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说技能的很好方法和途径,教师要经常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背诵一些常用的口语和记住一些常用的句型结构及应用场合,如:Howareyou?、Howdoyoudo ?、Thanks!、Whatmatterwith you?、Youhadbetter.........、Iamgoing(want)

to........等。这样既抓好了课文教学,又很好地训练了听的技能。

三、课文教学与读技能训练的关系

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注重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是要利用这门语言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这就要求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了,就能够广泛地、大量地、快速地阅读更多的语言材料,丰富词汇和语法,扩大知识面,从另一个角度促进运用语言的能力。中学英语中的课文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教师如果能够在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把阅读的各种技能和方法教给学生,同时指导或带领学生进行一些专门阅读训练和快速阅读训练,那么就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例如:在进行高一第一册 Lesson46ENGLISHONTHEAIR 课文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提一些回答Yes/No或 WH 的问题,如:1)ArethereanyEnglishprogrammesontheair ?2)Do you thinkitisusefulto watch EnglisprogrammesonTV ?3)What people isBBCEglishfor ?等,要求学生利用快速阅读的技能对课文进行掠读,回答以上问题;接下来教师对课文进行分段讲解,分析文章重点,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内容找出各段主题句或规纳性的句子,总结出课文的中心大意,并做一些相应的练习,如:多项选择、正误判断或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子等。通过以上方法既很好地完成了课文教学,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四、课文教学与写技能的训练关系

写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另外一种形式,是英语综合能力的最好体现。写作能力是指学生用笔头表达意思、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结合课文做的各种书面练习和用书面形式表现的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写的训练可用来学习语言,检查学习效果,培养表达能力,而中学英语课文是很好的写作范文,它包含了写作所要求的各种技能和常识。

结合写作的重要性和课文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技能的训练,可从最基本的听写、造句、扩句、缩句、句子改写、补充句子、连词成句到改写课文、规纳课文主题、句子互译、命题作文等循序渐进地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例如:结合高一第一册 Lesson 14ATRAVELDIARY 的教学,可要求学生首先进行用词语 travel、haveagoodtrip、getback、bemadefrom等进行造句练习;其次可让学生做扩句练习,如 Wecanhearthesounds.—— Wecanhearthesoundsofwildbirdsandanimals.—— AllnightlongWecanhearthe

soundsofwildbirdsandanimals.改写句子练习,如:Wecanseethemflingalongtheriver.—— Theycanbeseenfling

alongtheriver.连词成句,如:How / travel / around / country / ? / you /——How do youtravel aroundthecountry ? 接下来让学生课后做命题作文MYJOURNEYONSUMMERHOLIDAY,要求用上所学的一些句子和短语。这样既熟悉了课文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综上所述,在课文教学中韵含了听、说、读、写各种技能,同时各种技能之间又相互关系着。要会说、读、写,离不开听,读得多了就会说,就会写.

第五篇: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多采用“填鸭式”教学。大多数教师是“满堂灌”,老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老师教给学生的仅仅是死板的书面知识。忽视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的实质相悖。现代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其真正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学生直观认识事物的一种手段,观察能力是一种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语文教材中设计了很多配合教材的图画,这些图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画,先阐明观察的目的,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篇看图学文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俄国著名的画家列宾的油画中十一位纤夫的外貌、神态、动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起学生对沙俄统治的强烈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从而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学生写好作文。学生只有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注意观察周围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才能掌握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

《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这就充分揭示了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在平时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思想上要有足够的认识:“怎么读都不过分”。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十年后学生很少记住教师精彩的讲解,而对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会记忆犹新。”的确,这充分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把阅读付诸于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的阅读,让学生有大量的时间来读,也就是说,教师要精讲,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齐读、重点读、带着问题读、有感情地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会读,才能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比如学习《荷花》一文,教师要根据这篇课文写得非常优美的特点,设计大量的阅读练习,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教学切忌让学生无目的地读。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有的放矢,精心设计好教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阅读的效果。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

现行语文教材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着明确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阅读课例、读写例话和基础训练当中。教师在进行这三项内容的教学中,要做到大胆地“放”,“放”中有“扶”,主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来阅读、自己来练习解决问题,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进行思维的能力。通过自学,让学生找出重点句子,重点词语,并加深理解,然后从理解中谈出体会,最后再通过读来加深认识。如此,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就逐步提高了。

另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突出训练的重要地位。过去的语文课多是教师讲,学生听,忽视语文训练,这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功能和性质。叶圣陶先生指出:“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这就告诉我们,语文课应该突出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发展思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完成语文课的任务。教师要彻底更新观念,不要对学生“不放心”,要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运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下载对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摘要]本文试着从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有效组织课堂、设问、及时进行教学评价、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等方面,探讨了新课标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初探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说”的能力培养途径

    初探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说”的能力培养途径 李 勇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缜密性,语言的连续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

    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 刘建芳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那么,语文课程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那就是“语文课程......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在校生和毕业三年的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的调研数据分析,深入了解了就业能力的内涵、作用和内容,并提出高校辅导员培养学生就业能......

    小议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小议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主题词:课堂教学自主能力 摘 要: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教师到独立自主的过程。因此,教......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特级教师 朱 瑛 时下,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就整体而言,在朝着理想......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从语文教学的三大任务的完成情况看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