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师大版《水妈妈的孩子们》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师:小黑板出示课文第1段,引导学生读。
生:齐读第1段。
师:风伯伯不让孩子们找泉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和海水,这些是不是水妈妈的孩子呢?
生:不是。
生:是。
师:小朋友们再读:但不能找也不能找。再想想,他们是不是?
生:是!
生:不是!(争持不下)
师:出示简图(泉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海水),这些水逐渐变,他们有大有小,就像我们的人有大有小,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那如果他们有妈妈,应该是?
生:水。
师:我明白了,他们的妈妈是水,那他们就是水妈妈的孩子。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从误区中走出。因为学生一读课文后,直观的感觉就是:水妈妈的孩子们就是乌云、彩虹、浓雾等变了形态的水,而从不能找也不能找中误认为泉水、溪水等不是水妈妈的孩子。)
师:好!小朋友们想一想,风伯伯要他的孩子去找水妈妈的孩子来,为什么又不能让他们找泉水、溪水,也不能找江水、河水、湖水和海水?
生1:因为这些水太常见了。
生2:因为它们都是水。
生3:
师:(向生1)常见,你再说明白一点就是
生1:经常看见。
师:经常看见的东西,那要找到它会比较
生1:比较容易找到。
师:小朋友们,好好想想看,泉水、溪水这些好找偏不让找,风伯伯是想干什么呢?
生:是想考考他们。
师:考他们什么?
生:是不是聪明、能干。
(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对于二年级学生却不容易明白。所以弄透这层意思,也是为课文的末尾一段风伯伯夸奖孩子们聪明打下基础。)
师:风伯伯的每个孩子们找到了水妈妈的孩子吗?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找到了。从课文的2~8段。
师:小朋友真聪明。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几个自然段,他们分别找到了什么?
生:齐读2~8段。
师:他们都找到了
生:他们找到了乌云、彩虹、浓雾、露珠、白霜、雪花、冰山。
师:(板书以上词语)他答对了吗?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他们都是水变的。
师:哦!真聪明,知道得这么多。那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他们找到了呢?
生:风伯伯说:你们都找对了,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
师:太对了。你也是个聪明的孩子。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生齐读乌云、彩虹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风伯伯的孩子是怎样一个个把水妈妈的孩子找来的?
生1:大娃回来了,抱着一朵乌云。
师:板书:抱一朵。答得太对了,老师要奖励他,大家欢迎他到讲台来,老师要奖励他一个东西。(生上台,老师拿出制作的一朵乌云图片)来,给我们抱来一朵乌云,并说给大家听。
生演示,背出:大娃回来了,抱着一朵乌云。
师:贴出乌云在黑板上。(然后依次讲解围着一条彩虹、捧着一团浓雾)
师:我们都帮水妈妈找到了孩子,非常能干,非常聪明。大家一起来,看着黑板,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读,行吗?
生:抱一朵乌云;围一条彩虹
(这一环节,通过简易自制的形象图片展示,让学生初步理解数量与名词搭配的准确性,如一层白霜、一片雪花、一座冰山,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性、生动性,也对乌云、彩虹等自然现象有一个更深的印象。)
师:小朋友们都像风伯伯的孩子们一样聪明,找到了水妈妈的孩子们。这些看起来不是水,也是水妈妈的孩子,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他们是水变来的。
师:水为什么会变成这些?你知道吗?
生:水一热就变成了云冷了就变成了冰
师:好聪明!(简笔画)水太热就变成极小极小的水珠升上很高的天空,天空很高的地方很冷,这些水珠就结在一块变成云。下雨之后,太阳一照,这些小水珠在太阳光下就出现七种颜色,成为彩虹。一到天气比较冷时,这些水珠就聚成一团,变成浓雾
师:这节课,我们的小朋友很聪明、能干,知道了水妈妈有哪些孩子,还知道他们为什么是水妈妈的孩子。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多动筋想问题,多读书,我们还会比风伯伯的孩子们更聪明。(下课)
(这一小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点水的三态常识,但又不能从物理学上讲概念,所以通过简笔画方式,直观地感受一下,并结合生活常识进行理解。)
板书设计:
5、水妈妈的孩子们
大娃抱一朵乌云
二娃围一条彩虹
三娃捧一团浓雾
四娃采一颗露珠 五娃披一层白霜
六娃摘一片雪花
七娃背一座冰山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水变为云、雾、虹、霜、露、雪、冰,在生活中常见,但要二年级学生初步明白原理,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这是语文课,又不能上成科学课,因此水的三态原理需通过直观而形象的画面演示,来让学生掌握。这样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的起的作用很大:一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踊跃表达,积极演示;二是直观、形象地理解了抱、捧、摘等动词以及一朵、一片、一层等数量词;三是快速地记住了第2至8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篇:水妈妈的孩子们教案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样的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将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字。
2、初步了解水在自然界是以多种形态存在的特点及水的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愿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词语的合理搭配。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词语搭配游戏卡,根据水的不同状态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观察云、雾、露珠、冰等,从课外书籍中了解它们的形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孩子们读书的声音真是太美妙了。老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知道了自然界的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河水和海水。
3、过渡、激趣:据说水妈妈的孩子不少呢?今天,老师与你们一道同风伯伯的孩子们一起去找一找、认一认。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谈话引入新课,提出本节课的学生任务。
2、上节课,我们把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了。这节课老师要考考大家,看你们能否把课文的意思读懂。
学习提示:
(1)风伯伯要求我们找水妈妈的孩子时,什么不能找?
(2)除此之外你们找到了水妈妈的孩子吗?
(3)它们各叫什么名字?用○标出。
3、经过刚才的自学讨论,谁愿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1、孩子们已经把课文读懂了,现在,让我们美美地朗读课文,好吗?
2、我们把课文读得非常流利了,但是要读出感情,读出我们的理解,大家还得加把劲儿。
老师建议:同学们再好好读读课文中找水妈妈的孩子的内容(2~8段),你喜欢水妈妈的哪个孩子就读那部分。读完后请你把自己喜欢的水娃娃是怎么找到的,讲给大家听,还要把你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读给大家听,让伙伴们评一评你的吐字清楚不清楚,有没有读出感情。
3、老师这里有七个神奇的娃娃玩具,只要得到了它,就是水妈妈乖孩子中的一名。谁想得到玩具,请把课文的情境表演给大家看。
4、孩子们刚才的表演真是棒极了!我相信,如果大家也能很快找出水妈妈的孩子的话,你们的表演会更出色。我们来试试(出示课件,看图连线)。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在读演练的过程中内化语言、积累语言。
四、拓展延伸
1、课文中水妈妈的孩子们太可爱了,它们给人类带来幸福和快乐,它们带来了美丽的世界。
2、你们再找找,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水妈妈的孩子,讲给大家听。(如冰棒、冰雹)
五、作业设计
你们喜欢水娃娃吗?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眼中的水娃娃吗?课后你们可以画一画这些水娃娃。也可采用写的方式来夸一夸这些水娃娃
第三篇:《风》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有趣快乐,贴近生活,有利创新。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风车,你看它多么漂亮啊!谁会玩?
生:我!我!
师:是谁让风车转动?
生:我。我跑风车就转动。
师:你站在老师这里,你不动老师也能让风车转动!
生:(站住了,教师用书扇风,风车转动。)
师:谁还有更好的办法让风车转动?
生:(学生活跃了,想出很多让风车转动的方法,并且争先恐后地要用自己的方法使风车转动。)
师:(教师赞同,风车确实转动了。)风车为什么会转动呢?聪明的孩子你能想出来么?
生:(学生议论,有知道的孩子高喊着)风,老师我知道是风吹动风车的。
一、由观察自然,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师:小朋友请看窗外,是谁让红旗飘动?是谁在推开关住的门窗?是谁在摇动树木?谁让花儿点头?又是谁让尘土飞扬?聪明的孩子你知道么?
生:(看窗外)风,是风儿!
师:(窗外正好有风吹过,教师把风车放在窗外。)同学们看,风把风车吹得飞转。
师:风是什么样子你看见过么?他这么顽皮!
生:(不说话了)
师:风啊,是什么样子呢?谁也没有见过。但是它是个顽皮的孩子,他一来我们能知道他在哪里了。
二、引导读文,学习读书和评论。
1、自由读文,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师:在课文《风》中叶圣陶告诉我们怎么找风。我们读读课文。生:(打开书)七嘴八舌地读起来。
师:(有意给时间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不急于讲课,到座位中听孩子读书,看孩子是怎么读通课文的。)
生:(自己拼读课文。)
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值得运用的教学资源。指导弱差生读通课文,尽量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小组中的优秀者帮助弱差生读通课文。)
生:(读熟课文以后,他们会想听老师说什么,有的学生会忍不住要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同伴,他们有的会停下声音,有的会议论。)
2、谈读书感受,体现个性学习。
师:(在这个时候教师要灵活调控。)小朋友读了《风》你想做什么?
师:(让学生自己做)谁想告诉老师你读过后想做什么?(看举手的抽一个。)
3、大胆读书,学习评价。
生:(有想读书的)我想读书,我把课文读一次。
师:好啊。我和同学们倾听你读书。
生:(读课文。读完课文以后。)
师:读得真不错!不过,有个地方需要注意啊!如果这样就会更好。(指导该注意的地方)
生:(再读一次。)
师:真不错啊!你学的真好!有没有其他小朋友想读课文啊?
生:(很多人举手争取)
师:抽一个小朋友读。读了以后小朋友们来评评她读得怎么样好吗?
生:(读书。倾听。在书上做上记号。在评同学读得时候发言才有根据。)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评论。)
师:(指导评论别人的语言和态度。)
师:你能示范一下该怎么读呢?
生:(读。)
师:(引导学生评论,并讨论该怎么样读。)
师生:(一齐练习读通顺,读懂。)
4、范读课文,评价老师,不迷信老师。
师:听老师读一次好么?听完之后给老师评论好不好?
生:好。
师:(范读《风》。)
生:听。做记号等给老师评论。
(在做记号的时候,学生学习了认真倾听,认真做笔记,对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认识的字在听读中能正音。)
师:(读完后观察学生举手情况。抽人给自己评论,了解自己的朗读在学生中地位,看学生能不能,敢不敢给老师的朗读评论。在评论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不要迷信老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敢说自己的见解。)
生:(评论教师的朗读。)
师:谢谢!谢谢你给老师的鼓励,我将努力练习读得更好啊!你们练习后一定会比老师读得更好的。在小组中读给同学听听并互相评论一下好么?
生:(在小组中读课文,评论。)
三、认识课文中生字词,训练基本功。
师:刚才我们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表现真不错。读得好评的认真啊!老师觉得你们能干呢。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先在小组中认识一下。并想办法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告诉同学们用什么办法记忆最好。
生:小组中认识生字。讨论记忆方法。
师:抽认生字。学生告诉同学们生字记忆方法。
师:生字举例:用yong记忆方法1:月字多一竖。记忆方法2:月亮里面竖根竿。
3、一月不是月,两月共半边。
四、读懂课文,联系多媒体感受风。
1、把手教学,学习做笔记。
师:(引导读课文第一节,让学生看屏幕;幻灯1微风吹树叶。):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在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板书:风吹树叶颤动风在那儿
师:(指导学生做记号。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以便学生自己学习后面两节,和学习写风。)这一节诗告诉了们我们见什么知道风来了啊?
生:当我们看见树叶颤动的时候就知道风来了。它把树叶吹动了。
师:你说的真好啊!
2、牵手乐学,自由发言
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二节)在多媒体课件引导下,让学生从风弄得声音,风摇动的树枝了解风)同学们看大屏幕!
师:(多媒体课件打出风摇树枝图。以及风吹树枝发出的声音。)请小朋友说出自己看见的风在图中是什么样的好么?
生:风在摇动树枝。
生:我没有看见风的样子。可是我看见树枝在摇动。
师:是风在摇树枝啊!风在那里了。
生:齐读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在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师:就是啊,你看风拂过林木。林木就点头了。小朋友们认识风了么?
生:认识了。
师:你们把那些词划圈了? 生:(七嘴八舌议论然后举手告诉大家。)
师:板书:风走过树林林木点头风在那儿。
3、放手自学,自由漫步。
师:(引导读第三节)小朋友,书上说风还到过那里呢?能告诉老师么?
生:书上说风好到过小河。
师:你能读给老师听么?
生: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师:你找得真准呀!我们来一齐读读课文第三节。
生: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当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师:(多媒体屏幕打出河水被风吹得起波的图片,从动态的图片知道风吹河水起波。)小朋友看见风在和水游戏,你看,河水起波了。
师:板书:风吹过河水起波风在那儿。
五、课堂总结,学习怎样看见风。
师:小朋友,可问告诉我们谁也没有看见过风的样子,现在我们能找到风了。我们齐读课文知道怎样能看见风。
生:齐读课文。
师:小朋友谁能告诉我课文告诉我们在那些地方什么时候可以找到风。(留时间给学生议论)
生:(议论)树叶颤动的时候、林木点头的时候、河水起波的时候。(学生有可能会几个人才能答全。)
六、阅读欣赏,拓宽视野。
师:同学们真不错。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古人的一首诗《风》
师:(多媒体课件幻灯范读:)《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生:(跟着媒体声音读诗。)师:小朋友,这首诗写出了在那些地方能看见风?
生:(讨论)
七、课堂实践,到现实生活中感受风,练习说话。
师:我们读了两首诗。知道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风。小朋友,你喜欢风么?我们到教室外面去,你能找到风么?找到就告诉同学和老师好么?
生:好。
师生:(到教室外面感受风)
师:我看见了,风在和红旗玩耍,他正吹得红旗飘动。
生:我看见风了,他在和花儿玩找朋友,花儿在点头跳舞呢!
生:我看见风了。风把塑料口袋吹上了天空,你看,塑料口袋在空中飘来飘去,他很害怕也。快掉下来了,会摔痛的。
生:我看见风了。真可恶,把沙吹进我眼睛里了。
生:风把我的纸飞机吹到河对面去了。
生:风在吹贝贝的头发,看贝贝的头发飘起来了。
生:我感觉风在抚摸我的脸。轻轻的。真好玩。
生:老师,夏天,电扇能吹风,有了风很凉快。
生:老师,冬天的风很冷。
师:小朋友,这是春天,你感觉春天的风怎么样?
生:很大,把树上的枯枝都吹掉下来了。
师:是啊!春风摧枯拉朽。你看春风把树枝吹发芽了耶!
八、课外延伸,写风、画风,多元感受。
师:小朋友,我们看见过风在玩耍,你能写出来、画出来么?今天的课后作业就是画风、说风或写风,你喜欢做什么啊?自己选择!老师很喜欢看你们的作品哟。
第四篇:* 全球孩子们,早上好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了解诗的结构,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字词,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播放儿歌《早上好》,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吗?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保加利亚作家安盖洛夫送来了一首美妙的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首歌吧!(板书课题:全球的孩子们,早上好)。
二、新授
(一)自由读文,初步感受。
1.DVD光盘范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把你认为难读的语句和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二)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1.分小节来读一下这首诗。(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按小节顺序来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正确、流利)2.在刚才读诗的课程中,同学们遇到了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请先在小组里谈一谈你们的理解,然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再读全诗,理解诗的内容及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1.投影出示思考问题:
(l)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作者主要用什么手法来表达他这种感情?
(3)“美丽的鲜花到处开放,用来制造子弹的金属,都变成银亮银亮的,发射卫星的火箭:, ”这几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 2.小组讨论交流。3.全斑交流。
4.教师指导、归纳、明确。
(1)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全世界孩子的美好祝愿,祝愿他们能拥有一个和平安宁、自由美丽的成长环境,表现了他热爱和平的感情,也体现了他善良、博爱的宽广胸怀。诗中的“我愿”、“我要”、“我希望”这些词语所引起的诗句,就是作者感情的直接表露。此外文中“信任”、“善良”、“和平”这些词也是作者感情的表白。
(2)作者主要用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这种感情。先把“我”的歌比做一群鸟儿飞到孩子身边,接着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写了这支歌表达的种种愿望。
(3)作者希望全世界的孩子常能拥有一个美丽如花的环境,永远不要发生战争。人类应致力于科学研究,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理解了“鲜花”、“子弹”、“卫星”这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的含义,就不难理解这几句诗的含义。
(四)激发想象,引起共鸣。
1.指导朗读,激发想象力。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朗读体验,升华情感。通过多次的朗读体验,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3.DVD 光盘播放二次世界大战的短片,让学生感触战争的冷漠残酷。4.教师小结。这首诗作者用问候和祝愿的方式,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亲切而又深情地表达了热爱和平、希望世界各国的儿童能拥有一个和平、安宁、美丽自由的成长环境的感情,体现了作者善良、博爱的宽广胸怀。)
课堂小结
当今世界,还很不太平,有些国家某些地区的上空,还时常笼罩着战争的阴霾。在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莫过于儿童了。因此,作者怀着一颗善良的博爱之心,对全世界的孩子们发出了亲切的问候:全球的孩子们,早上好!同时也向全球的孩子们寄去了自己美好的祝愿。
课后习题
1.写一写本课的生字生词。2.熟读课文。
板书
21.全球的孩子们,早上好 地球平安
环境优美
和平“我”的歌→鸟→祝愿→善良 没有战争
博爱
第五篇:西师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25、鹬蚌相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读懂寓言,正确理解寓意,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教学重点:
品析语言,比较词语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教学难点:
读懂寓言,正确理解寓意,读与想象相结合,并适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启发。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动画激趣,了解鹬、蚌,导入新课
1、看动画激趣。导语: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小动画,有兴趣吗?(播放动画)这段动画有趣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课件打出课题)
2、了解鹬和蚌,出示“鹬”和“蚌”的图片,引导学生介绍鹬和蚌。
3、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或者说你想知道些什么?
4、梳理问题.导语: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梳理了几个典型的、有价值的问题(课件出示)
(二)初读课文
【导语:好,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10页,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读,再接着往下读,并边读边想,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好吗?(好)好,开始】
1、检查字词【导语:⑴、刚才看到同学们读书非常的认真,老师感到十分的高兴(课件出示生字)那课文中的这些生字同学们都扫清了吗?(扫清了)谁想来试试?每个字读一遍,(指名读)读得真好,全班一起读读,每个字读两遍。(师注意纠错)请同学们看这些字当中笔画又多又最不好记的是哪个字(出示“鹬”)⑵、这课的词语你们都会读了吗?(会)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每个词读一遍(课件出示词)】
2、检查读书情况。【导语: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扫清了拦路虎,非常棒。哎,那你们读了课文你还有了哪些收获?你知道了些什么?(生回答)(“嗯,不错”、“嗯 非常棒”、很好、好谢谢你的回答......)】
(三)品读过程,探究相争原因
1【导语过渡: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使河蚌张开蚌壳进入梦乡,也因 此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这时的河蚌本能反应合拢蚌壳,鹬鸟的嘴被钳住,鹬、蚌相争由此开始(板书“相争”。鹬蚌刚开始相争时河蚌 想了些什么?鹬鸟又想了些什么呢?
A、从这两段中你体会到什么?(河蚌很生气,鹬鸟很懊悔)(嗯,很不错)B、那河蚌为什么生气?
C、所以河蚌想到这些是越想越气,那它究竟想了些什么呢?
D、这时的鹬鸟在懊悔,懊悔在这里怎么解释?它又在懊悔什么?(它用尽全力也不能将嘴拔出来)它是真的觉得自己做错事了而感到懊悔吗?那它是什么情况下感到的懊悔?
E、“无计可施”是什么意思?
F、指导朗读【导语:鹬啄蚌,蚌很生气,蚌夹鹬,鹬无计可施,很懊悔,谁愿意来试一试读读这两段,读出河蚌的生气和鹬鸟的懊悔。(个别读,评价再 读,)好我们再一起试着读一读】
2、就这样它们相持着,它们相争的时间久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从 这句话知道了什么?
3、眼看一天就要过去了,难道鹬鸟就真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了吗? 那它想到了什么办法?鹬是怎么说的?指名说(出示句子,指名读)谁来读读。鹬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饥肠辘辘)饥肠辘辘是什么意思?鹬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鹬自己觉得它的话能让河蚌松口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它为什么暗自得意?河蚌要喝水,长期离开水就会受不了,这就是河蚌的(弱点)这也说明鹬抓住了河蚌弱点对它进行(威胁、恐吓)哪位同学想来挑战它一下用威胁、恐吓的语气来激一激河蚌(指名读)读得真棒,大家都会了吗,一起来读读。(齐读)
⑵、听了鹬的话,河蚌会服气吗?它又是怎样回应鹬鸟的?(出示句子,指名读)(反唇相讥)道。。这里的“反唇相讥”是什么意思?可见河蚌面对鹬也是毫不示弱、反唇相讥,好下面请同学们用毫不示弱、讥讽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齐读)
(3)、同学们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到了鹬和蚌正争得不可开交,我想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鹬和蚌再读读,再来感受他们激烈的争斗场面。(指名分角色读)真好,全班同学来一遍,也许会争得更激烈。男同学扮演鹬,女同学扮演蚌。(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
(4)、过渡:鹬用尽了办法,蚌都不放,鹬和蚌就这样争吵着,相持着,这就是课文里的一个词——(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甚至是(怒目相视)它们这样互不相让的目的是什么?
(四)、探究,明确其中的道理。
1、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结果是怎样?(渔翁得利)(教师相机板书:渔翁得利)渔翁同时抓住鹬和蚌费力气没有?书中用了哪个词语?师板书:轻而易举
2、请同学们试想一下,鹬和蚌在刚开始相争时都让一步还会有这样的结果吗?就如一句名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课件出示
(五)美读海景,了解故事起因
1、师导语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这个故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更深的印象。下面我们稍作休息来欣赏一幅图片,(课件出示图片)谁来说说你从图片看到些什么?
2、指名说,课文中哪些段对这幅画进行了描写,是怎样描写的,谁愿意读出来给大家听听,(生读)(师导读:多美的景致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好吗?
3、师导语过渡:正因为有这样的美景,河蚌才来到了沙滩上晒太阳,鹬鸟们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才发生了下面这段另人深思的故事。
(六)感悟道理,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个故事,我想对你的学习,生活一定有所启发,今后,你会怎么做?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为一个成语,像这样成语还有很多,比如:(课件出示)下去过后请同学生去积累一些好吗?
3、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出示图: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板书: 鹬 蚌
相争
(互不相让)
渔夫得利
(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