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4课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第十四课 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叫。。,是„„美术教师,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我今天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中美术鉴赏”选修一册中的第三单元“美术的风格与创新”中的第14课:《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这节课让学生了解20世纪中国新美术发展过程中油画、版画艺术所取得的创作成就。这两个画种主要是将西方的艺术语言运用到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主题,体现了中国当代美术反映时代、面向世界的开阔眼界。
2、教学指导思想:
一、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两全”,即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学习了解20 世纪中国新美术发展过程中油画、版画艺术所取得的创作成就。以及将西方的艺术语言运用到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主题。
二、加强学生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增强对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三、在教学中,紧紧把握一个思想: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
3、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20世纪中国新美术发展过程中油画、版画艺术所取得的创作成就。以及将西方的艺术语言运用到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主题。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20世纪中国新美术的发展中,中西融合,中国当代美术反映时代、面向世界的开阔眼界。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20世纪初的新型学校美术教育产生的意义;鲁迅的艺术审美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区别;延安时期版画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在当时的时代下,关注人生苦难的“悲情”,要高于艺术的“美感”;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力”之作,要重于那些反复雕琢而成的所谓“纯艺术”的“雅”之趣。
5、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二、说教法:
总的来说,我这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我将通过讲授法、师生互动讨论和直观演示的方法,变“教师传授”为“师生交流”,变“灌输”为“引导”,使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欣赏、讨论,体会鉴赏中西绘画作品的乐趣。
三、说学法:
1、根据高中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与合作讨论的方法进
行学习,加强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我是这样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的:
(一)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时间约为5分钟)多媒体展示两幅黑白版画作品:问学生在哪里见过?这时播放抗战群众张贴海报、发传单的视频。提问:国民党的印刷厂会给共产党印海报吗?不会,所以我们就自己用版画来印制宣传单(版画有反复印制的特点。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木板和刻刀,讲解版画制作方法,一起欣赏20世纪的版画作品。
引出课题《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二)讲授新课(时间约为30分钟)
提出问题,然后安排学生速度教材,欣赏作品,分组交流
1、如何理解鲁迅与新兴版画运动的关系? 展示一副传统版画《金刚经》和新兴版画 学生:对比作品和学生阅读学案,中国的社会背景及版画创作的内容符合时代性。
2、延安鲁艺版画创作的特色有哪些?和平年代的版画创作于三四十年代的不同。展示一组延安的木刻作品 古元的《减租会》力群的《饮》(播放歌曲《怒吼吧黄河》
3、和平年代的版画充满了欣欣向荣,那么和平年代的油画是怎样表现时代生活的。分析 《开国大典》的艺术创作。
展示摄影和董希文的作品(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来分析其艺术创作特点)观察——画面中有什么?即人物、场景、色彩等
分析——画面中说什么?即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画面讲述的什么事? 解释——画家为什么这样画?是指让学生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想表达的观念。如:画面上人物形象有何特点?天安门城楼上的红色灯笼和菊花都有什么意义? 评价——你对画面有何感受?即将上面各步骤的资料归纳,综合地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讨论时,老师要特别注意吧问题具体化)
师生讨论: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教师补充,重要的地方加以强调。(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
(一组)学生:都能理解到位当时的社会背景,版画的实用性,尤其课堂上开始学生都已了解到版画的特点。
总结:传统版画——圆润、构图复杂、很高的审美价值。鲁迅—有力、快速、反抗性、“悲”高于“美” 教师适时点拨:鲁迅所说的“悲情”高于“美感”;“力”之作大于“雅”之趣的时代审美,学生发表言论后,要适时点拨。
(二组)学生:对于三四十年代的战争内容,战斗气氛都会把握的很好,以及新时代版画的繁荣、多彩都能感受到的。具体: 三十年代:
学生:选材;抗战、生产、减租减息等; 民间与西方艺术形式相结合。教师总结要确保:战争烟火的风貌、战斗性和宣传性特点。
新时代版画:学生:表现内容歌颂新生活,摆脱了四十年代的战争风貌。多媒体展示代表作欣赏:
1、北大荒套色版画 晁楣的《北方九月》;开垦的北大荒金秋世界红高粱丰收的壮观景色,宏伟的构图,浓重的色彩,豪放的刀法。(提问:描述画面美景)
2、江苏水印版画 吴凡的《蒲公英》;让学生回忆孩提时代的生活,感受画面和谐。(提问:回忆孩提生活)3.四川版画 徐匡的《乡村小学》;描述画面,分析其思想。中国农村小学的简陋,但中国的学子在这样的条件下仍以极大的热情为祖国而刻苦学习,这是作品的主题思想之所在。(提问:分析画面传达思想)
教师总结特点: 细致化 情节化 色彩鲜艳 画面幸福和谐,以及欣欣向荣的气氛。(三组)赏析:《开国大典》 学生:(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见解)
观察结果:人物——毛主席 朱德 周恩来等建国领导人 色彩——红色 黄色 蔚蓝的天空等 场景——恢宏壮观
分析结果:事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释结果:人物并排集中左侧,去掉一根柱子,右侧集中表现表现宏大的游行队伍和广阔的蓝天——突出盛况和宏伟壮观。
红色的灯笼柱子地毯——喜庆 黄色的菊花——金秋十月
蔚蓝的天空——晴朗,烘托心情 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补充 评价结果:
感受:学生感受各不相同,确保感受的正面性。
老师补充:学生难理解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与重彩结合的手法。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掌握了美术鉴赏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课堂变得富有亲和力。这一部分我引用了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画面的理解和认识。
1、课堂练习(时间约为5分钟)
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相关练习题,学生巩固知识。
2、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再次强调本课重难点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的成就及与时代的关系。引导学生从以下以下方面进行总结: 1)我学会了什么: 2)我感受到了什么:(美术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在我们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版画这种艺术形式? 板书设计: 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一、峥嵘岁月:
版画 A鲁迅与版画创作
B战争烟火的风貌——战斗性 宣传性 C代表作品:《怒吼吧中国》《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二 和平年代:
新生活的颂歌:版画《北方九月》《蒲公英》《乡村小学》 和谐 幸福 :油画:《开国大典》
第二篇:画油画心得
油画的心得体会
得知这学期要上油画课以后,心情不免有些郁闷。因为它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的陌生。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油画。我曾欣赏过无数中外优秀的油画作品,陶醉于画家笔下那灵动的线条,丰富的情感和栩栩如生的色彩,但通过这次自身的油画课实践,终于明白了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源于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对艺术领域的积极投入。任何优秀的作品并非一朝一夕的历炼,它源于画家毕生心血的投入。所以说,任何成功并非偶然。通过这次的两次模特写生和一次临摹,让我从不会画油画,到会画一点油画,比想象中要简单一点。在此之前一直都没有接触过油画,认为油画很难画,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但画了一幅再到第二幅的时候,慢慢的就得心应手了,就觉得油画充满了情趣。它体现了我们做事的态度。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要仔细观察人物的外部特征,同时要准确地捕捉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喜怒哀乐,并通过造型和色彩将其生动地表现出来。
通过前两张人物写生,我认为色彩的运用很重要,一幅好的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应该内容丰富,感情细腻,色彩充满魅力,一开始我对于色彩的运用很生疏,尤其是人物的脸部色彩把握不好,导致调出的颜色不协调,整个人物看起来是僵硬呆板的,后来,在老师改画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技巧。初学者的我们,太拘,拘拟于造型,所以在绘画过程中忽略了整体的把握,导致画出来的作品缺乏生动性,但老师的绘画手法潇洒而富有活力,很注重整体效果的把握,做到形
中有神,神中有形,神形兼具是画人物画的关键。画最后一幅画的时候,绘画有了感觉,因为是临摹,所以激起了我很大的兴趣,首先从选材上再到上色的时候也是比前面的画更游刃有余。通过临摹,我学到了优秀作品中色彩的运用,画中的色彩统一而不单调,人物生动而富有内心独白。经过一番练习,惊奇的发现画油画蛮有趣的。看着自己认真画出来的作品,心中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
通过这次油画课,我学到了很多画油画的技巧,同时认为做任何事的时候,态度很重要,绘画需要我们观察周围的事物,热爱我们的生活,同时把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艺术。绘画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运用自己的绘画技巧充分的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充分的表达出来。篇二:油画学习心得
油画学习心得
作者:美术高考„ 教学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1780 更新时间:2012-5-31 油画它的概念很容易界定,那就是必须用油彩涂在布上或纸上或板上或是其他物品上成图画的一种绘画形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必须用油画颜料。概念虽然容易界定,它的方式却是五花八门的。我们谈的是写实油画,古典写实也好,新写实油风也好,照相写实主义也罢,有明确的写实手段呈现意图的观念艺术也行,总之,它们在技巧上都有写实功夫这么一个基础。
油画没有标准,好的就是坏的,坏的就是好的,这是中国油画家的幸运吗?算是吧!生存在这个时代,我个人认为无论是观念如何更新,油画总还有 “技术”一说。我喜欢高超技术下所体现的现代观念,也喜欢高超技术下的古典观念。也就是说,它应当首先是好的,好的东西我想永远会是好的。画家可以在画中创造另一个天地,要如何去画,就如何去画,有时要表现现实,有时也不能太顾到现实,这种取舍,全凭自己的思想。画一件东西,不应当要求太像,也不应故意求不想。求它像,当然不如摄影,如果它不像,那又何必画它呢?所以一定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得到物的天趣,才算是艺术。
作画要明白物理,体会物情,观察物态,这才算是到了微妙的境界。由理生情,由情生态,由态传情,这是自然的道理。可以感觉到身边的东西是可以去触摸的,手伸出去以后,却发现它是“无限的”。什么叫“无限”,无限就是你掀开眼前的树枝看到前面有山,再往前走有羊,有更多的树,有鸟,穿过树林有条河。河边有草。。。全部都是细节,这才是无限,绘画的无限。
有人以为画油画很难,有说要生来有绘画的天赋,才能画好。鲁迅先生曾说“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是一首好诗”。学习油画要从最基本的着手,也就是基础。首先是素描,画素描绝不单纯是打轮廓,素描不仅由线条所组成,它还是具有表现力,有内在的形,有画的全局,是艺术的雏形。我知道在素描之后将产生什么东西,它本身包含着全画的四分之三强。阿佩列斯说:“不要虚度哪怕是一天连一根线条也画不出的日子”。他已经说的这样肯定,在研究描绘对象时,首先必须注意整体,向整体要答案。其次,色彩尤其是水粉,我们所要掌握的只有一般规律,即人物的基本解剖知识,基本形体结构,及明暗调子和色彩变化的规律。要表现出物体的质感或人的个性特征,空间感,色调和谐,色彩关系准确等等。我们在水粉写生中,要求形色合一。素描中的黑白灰概念在彩画中要以冷暖色块来代替,用改变色彩冷暖来表现形体的变化。再次,速写。绘画学习方面以速写最为方便,最简便的方式。速写语言简洁,生动,操作直接,方便,趣味的自由变化是它在艺术门类之中不可代替的。应该说,速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观察分析的习惯,有利于锻炼迅速捕捉生活瞬间的能力,增强形象记忆能力与造型能力,保持画家与客观世界的联系与交流,更有利于艺术语言的不断探索和认识,而且,跟不同人的多样实践体会,应有很多特殊的收益。那么最终速写写什么呢?写形,写神,更主要的是写情。
油画人体写生心得 学习了近一个月的油画人体写生,我对油画人体的绘画技巧、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油画的写实塑造绝不仅仅满足于结构、立体、空间等“硬性”指标的实现。首先写实的意义就不在于迎合人们的视觉经验,否则绘画的存在很容易就会被其它更为有效、便捷的形式所取代。虽然我们不可忽视绘画中手工的独特价值,但如果手工的结果是对自身特征的抵消,那么我们将要怀疑它的意义了。绘画中的手工特征是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手迹如心迹,手迹是心灵感受的物化。问题在于艺术中人的心迹是否趋于和自然形式的一致?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我们是处于对自然的模仿性塑造状态,那艺术中的“精准”将会是变异的,只能是降格以求。我们常说要画感觉,何为感觉?“感”是感知,是感官在起作用;而“觉”则是觉悟、发觉,是感知后的反应,即意识。因此怎样塑造,怎样表现心迹便是一种意识。
追求这一切的精神准备都将落实到一点,即“意在笔先”。面对女人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与理解。每个人的意识可以不同,但庇荫在自然形式之下的绘画是失语的,更是失意的„„当然,要达到绘画艺术的至美境界是艰难的,我们都是在追求那一目标的途中,我们虽然还达不到大师般的成就,但我们必须要树立一种意识;虽然我们的笔迹还不能完全对应心迹,但只有意识到才会使这样的距离缩短。
虽然写实是西方的传统,它在中国当代文化生态中是否具有生命力,或许只有历史才能做出正确的评判。我觉得学习传统的精神并不在于恪守,而在于适变。因为任何有价值的传统都是与时代现实血脉相连的,如果只是出于对传统的挚恋,而无视现实的热烈,那么艺术的光芒将会黯淡。今天中国的写实油画必须放在美术史的角度来审视,我们不能以重复西方传统来定位自己的文化,更不能以模仿自然的视觉逼真来暴露我们意识的欠缺。值得乐观的是我们大部分写实画家都各自有自己的认识和探索,我个人体会觉得属于绘画性中的笔意既可以沟通写实绘画与自然的关系,又不失中国传统艺术的逸格。当然这一切不只是出于理念,而是由于油画材料特点及表现意趣,以及我们自身的文化气质所决定的。篇四:油画风景写生心得
油画风景写生心得 10月份中旬,我们开了油画风景写生课程。老师带领我们前往济源王屋山进行写生。下边,首先谈谈我对油画风景写生的理解和看法。
油画风景写生及其意义 :
风景画是以大自然为题材的绘画。其审美价值的高低在于作者是否真实完美地表达出自己的审美理想,使被描绘的景物传达出人的神韵和生活气息,能否体现出民族的审美情趣。通过所描绘的景物来抒发情怀,引导观者的参与共鸣,并给予美的享受。
风景写生是油画家很注重的一种观察,是感受自然,体验生活,历练、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写生不仅仅是画画,更重要的是体验,酝酿心中的意境。为使画面的构成和谐而具有美感,还有地域特点和画家的情感合拍等因素,“删繁就简”、“查漏补缺”是很好的取舍手段。色彩搭配的是否对比响亮、协调美观、情境合理,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优劣。对一个风景油画家来说,积累丰富的写生经验,真实地描绘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对自然的理解、感怀和认识,以此才能抵达美感追求的最高境界。发现美是艺术家的首要任务,艺术家的眼睛是敏锐的,也是具有穿透力的。画家面对大自然时,会在事物表象中发现内在的韵律,这韵律在画家的内心世界中构成美感。
我想要探讨的是油画风景写生作为绘画专业的基础课程——画家到大自然中去“师法自然”,培养画家良好的视觉阅历和高雅的审美能力,同时锻炼画家体会自然、观察自然、归纳自然和表现自然的能力,吸收传统师承方法的宝贵经验——有着其他写生课程所无法取代的意义。风景油画家要达到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需要画家付出千百倍的辛勤努力。艺术是心灵的写真,只有真诚才能动人。我在写生过程中,渐渐对油画风景写生有了一些体会和感受,认为任何一个画家都难以避免原生态景物的“挑战”,如果蔑视自然写生,初学者就会显得很盲目,画得杂乱无章,既没有主题,又无法感染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没有用心灵观察感悟自然;二是掌握色彩基本原理的能力不够;三是绘画基本功粗浅,造成不能够驾驭画面。作为初学者,我认为应该多画多思考多尝试。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经常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二是用心去体会和感受物象,认真观察景物的内在美,从内心深处去感悟自然万物的美好属性;三是多尝试用主观色彩去概括物象,不要一味“对景写生”;四是多看古今中外大师的作品,从中体悟色彩语言的准确表达方法;五是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与油画艺术有关的文学、哲学、音乐学、影视学、戏剧学等书籍,把个人经验汇入整个文化的源流,以此训练自身更高的艺术境界。
油画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 首先,观察是首要因素,在还没有观察之前,不要急于动笔,先观察,后思考,然后再考虑画面的色、光、点、线、面和所承载的意义。实践证明,针对一个要写生的风景时,我们要用近一半的时间静静观察,反复揣摩眼前的物象,通过充分解构与分析,深思熟虑后开始严谨地构图。作为画家,要培养独到的观察力,比如面前的景物,什么地方使你激动,什么使你产生“诗情画意”,要在整个写生的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个令你心动的兴奋点,至于画面中的其他景物皆为陪衬,这样写生起来,就会随心所欲,体味出运笔写诗的感觉。在写生的过程中,善于观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一处极为平常的景致,你也会觉得“有味”,突然产生创作冲动,有种值得一画的欲望。
油画风景写生和室内写生最大的区别在于,油画风景写生可以让画家获得一种既新鲜又兴奋的感受,作画时充满激情。这种感受和激情是单纯待在画室里所难以取得的,它是一种带有个人真挚感情色彩和强烈乡土生活气息的审美体验。油画风景写生和室内静物写生都要求画家对所面对的客观事物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对物象进行具体分析和取舍,根据艺术需要经过归纳、组织,使画面结构与表现语言整体概括,富有生气,达到形体与色彩、刻画与表现,整体与细节等各种因素的和谐统一。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经营画面,运用光与色、明与暗、节奏与韵律等视觉语言,充分发挥主观表现功能,把对客观物象的认识转化为主题的感受和情感的抒发。
油画风景写生的色彩:
对自然写生,首先要采取定什么色彩,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定调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每个人对自然的感受,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画家们对同一个景物写生,表现出来的画面也是不相同的,怎样表达景物,怎样用自己的感受,把自然唯美的表现在画面上,进而达到欣赏者和你产生情感共鸣,重点就在于如何运用色彩语言的表达能力。对自然的感悟深浅程度,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境历练的深浅程度。因此,许多油画家对同一个景物写生后,会出现不同的作品,意境是每个人内在思想的体现,加之画家对大自然抒发的情感,表现的技法,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油画风景注重光影与色调,调子要定准,用色要准确,避免反复描摹,防止匠气,尽量要一气呵成,始终保持画面的通透感,不浪费时间。因为光线透视,很可能在几分钟内,或几秒钟都会影响色彩透视,打乱你最初的意境,色彩微妙变化,也会使你束手无策。比如我们在秋季写生,时间是15∶00点以后,这个时间的自然色彩变化差异是非常大的,而且这个时间的色彩、光线、光影、明暗都是最佳时机。如果我们每个环节都不按写生正确方法操作,这幅作品就会杂乱无章,色彩不明快,画面不生动,所以,进入画家视野的景物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是定调问题。
油画风景创作的提炼 :
大自然赋予我们美的景物,所以我们要用生命去阅读大自然,并在写生中提炼意境和主题。有时我们会面对一片杂乱无章的山间树林、杂草、乱石等无从下笔,这时,应先确定景物的大体走向,并对其适当地予以归类,有时是形的统一,有时是色的组合,均应根据画面的需求加以分析和把握。
多年来,笔者一直坚持风景写生与创作相结合,在写生中进行创作,受益匪浅。对于一些长期在室外写生的画家来说,只有把写生和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创新。把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束阳光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以及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追求。笔者认为,这是写生的最高境界。如果写生只是按部就班,看到什么画什么,很被动地跟着客观事物的形状和色彩走,不加入自己主观的情感和想象,写生将没有任何意义,而创作就更无从下手。那么,怎样才能把写生和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要有量的积累。要多想、多看、多动手画,熟练掌握油画材料的特性。多去体验大自然,做到能够熟练地把大自然中各种美丽斑斓的颜色搭配出来,把千奇百怪的形状表达出来。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的勤奋努力和全身心地投入,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做到“笔不离手”。第二,还要了解古今中外的大作和与其有关文化的源流,提高自己的见识和审美能力,这是写生的基本要求,更
是创作的基本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精神和意志,具备了这样的感受和激情,具备了量的积累,才能真正把写生和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把自己的情感和个性语言真正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第三,把写生当做创作来完成。在写生过程中,不要一味地跟着对象走,在造型上要多变化,大胆取舍;在色彩上主动用主观色彩再现对象,把自己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
寻找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
优秀的油画风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化语言。油画风景中的个性化语言是画家将自己的审美与情感融入到客观自然环境中,并以独特的表现手段呈现出来的视觉形式,它涉及构图、色彩、明暗、笔触、肌理、意境等多种因素。风景油画的个性化语言的形成和完善,则与特定的地域景色、画家的审美观有关。任何一种创作都离不开生活,油画风景的创作也需要从写生中得到灵感,引发错觉。写生时画自己想画的,表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把这种兴奋运用到创作中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写生本身就带有创作的意味,如吴冠中的油画风景有着中国画的韵味,点、线、面的结合、色彩的轻盈等,无不体现出他对景物的理解,在写生中搬动画具,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组织到画面中去,充分体现出他的审美观。贡布里希说过:“绘画是一种活动,所以艺术家的倾向是看到他要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所看到的东西。”我们不可流于外表形式地模仿照搬,应该从提高自身修养入手,在主观内化的前提下才能在创作中流露出来。陈晓明
美教油画2班 101014072篇五:油画创作感想
《银月湖》——我的毕业油画创作
感言:
四年快接近尾声了,心想着自己这四年来的绘画作品,感觉在校基本就是为了完成作业去绘画的,作品中几乎完全没有自己的感想,同时那一大堆都属于写生作业说实话交作业也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好评所以每次考试作业很认真的画给给老师点评。
不过这次系里的毕业创作可是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认真着手的。在毕业创作还未进行时我那时就考虑绘画一幅油画油画风景,不过一般我觉得像我们这么大的男生都喜欢绘画一些美女,不过为了打破世俗我在找素材上花费了很多时间。首先找了一幅满足大众化的漂浮荷叶,我将这素材给了相应的指导老师让他们给于指导,老师看了说这种素材很适合但是可能会花的很平淡。时间过的很快应为外出自己耽误了创作时间学校即将要交毕业作品,这加快了我寻找素材的速度,猛的某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张新意的图片《莲花组图》,这张图片看上去最吸引我的就是那荷叶。看到了这些荷叶荷花我的绘画兴趣来了,创作的激情也随之到来。随后又找了大量关于荷叶荷花的图片。
找到这些图片立即打印到手,买好了相应的绘画材料工具,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到了位。首先我看了这原始图片作了相应的构思,心想绘画时不能按部就班要画出自己的思想,画面面一定要有个吸引别人的转地方。在绘画过程中我省略了很多东西把一些次要的统统都去掉。构图完成后,型打好后就是上颜色和刻画。我沉思了好久后决定画面以绿色为主,整幅画面以蓝绿色调为主,这样突出淳朴的风俗。在刻画细节方面我思考的最多在荷叶刻画上我根据场景需求将枯黄的荷
叶莲蓬荷花刻画成主体,其次我都是统统粗略的带过。在描绘枯黄的荷叶时我心里很矛盾,心想究竟是画水墨画样子还是写实类型?经过一番斟酌,最终决定采取水墨感觉,这样更能充实画面内容。接着就是荷花,这些荷花都是很新鲜的,当画到这里时我想到的就是将鲜嫩的荷花跟莲蓬枯黄的荷叶做对比,这样加强了画面的对比效果。不过在绘画那么多的荷花的时候我只将几朵做了深入刻画其中以单独在外面的那些刻画最深入。
绘画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看着画面就觉得有点不足,感觉画面对比度不够,吸引度不强。通过几天的停手思考终于想到了一些方法,一个想法就是将画面分组成两幅组图各有特色却相互关联而且有过度效果。一幅画面以成熟的荷叶莲蓬将凋落的枯黄荷叶为主,而另一幅则以含苞待放的鲜嫩荷花初生的荷叶尖为主。由左到右逐步变化。让两幅组图更具对比与吸引力。
选题:
荷花在我国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传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荷花的生日,所以古称荷花为“六月花神”。荷花,不骄不躁,宛如一个饱读诗书的女子,处事坦然自若,遇事信心倍足,在她面前,再名贵的花儿也得甘拜下风。她清爽脱俗,不妖不艳,象一个高贵的小妇,静静地为丈夫守候在家门。
我喜欢荷花,因为它美,不论是海棠般的红荷花,小姑娘般的粉荷花,还是那雪一样的白荷花,都那么美。它到哪儿,就会给哪儿增添一丝幽雅。莲与文化关系最深的是中国。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诗人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周敦颐还在《爱莲说》中把莲和各种类型的人物联系起来,“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从古至今,许多人都有这种想法。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莲也有许多不同的名字,最常见的有荷、芙蕖、菡萏等。
中国画以荷花作为夏天的标志,在中国的瓷器、地毯和戏服上也常绘有荷花。荷花盛开是丰收的预兆,也是夏天有代表性的美丽景色。北京故宫附近的北海公园本来是御花园,园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为莲叶所覆,莲叶有时候高出水面将近2米,开着千万朵清雅芳香的花。莲叶下可以行驶小船。
中国有许多与莲有关的话语,莲子代表连生贵子,藕为佳偶。并蒂莲代表一对恋人,藕断丝连是指男女虽然分手,但情意未绝。据说在公元五世纪,南齐东昏候“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因而后人称美人之步为莲步,又称女子之纤足为金莲。没有别的植物可以像莲那样把亚洲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谐而完美地融在一起。
荷花是中国绘画艺术不朽的主题,古来就有“清除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的雅句来形容荷花的清新之美。中国画家更是以不同的笔法诠释和演绎了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荷花艺术,将荷花的恬静温雅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尽管一些新锐的艺术家,在创作国画作品时,艺术效果还不够稳定,但是他们也为中国的绘画艺术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西方也有不表现荷花的经典油画作品,寄予了人们对荷花的美好希望和理想,其中最值得提到的是印象画派。
克劳特-莫奈(1840-1926)法国印象派画家
在这些一流的印象派画家中,我愿举出克劳德·莫奈,他吸吮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乳汁,在对周围事物的礼赞中,他成长起来,并将日臻成熟。
这是作家左拉为画家莫奈写的诗。莫奈 1840 年生于巴黎,是一名杂货商的长子。少年开始习画,临摩名师的作品,他经常在殉道者啤酒馆中高谈阔论,他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及学会的绘画技巧,远胜于任何课堂的教诲。因家人不满他的愤世独行,而断绝了对他的一切财力支持,只得靠朋友们的帮助,后他又不顾家人反对,与卡蜜儿结婚,生活一直窘迫。在印象派第一次画展中,因莫奈有一幅 《 日出印象 》 的油画,被评论家不无讽刺意味地杜撰出“印象派”这个名词。卡蜜儿因病去世后,莫奈又与欧雪德遗孀结婚。随后经济条件有所好转,画界声誉也有提高,但他对此时毫不吝惜的赞誉全然无动于衷,全身心投入绘画之中。尽管晚年的视力不断衰退。莫奈晚年在吉维尼的家中,修建了一个池塘花园,种上了睡莲,成为他油画创作的泉源,创作了一批《睡莲》组画,画面上池中的倒影与水中的光芒相映成为一片合谐的色彩,虚实之间充满了自然的生趣,绿色的合谐。水面正氤氲在浓雾中,而睡莲开放在朦胧中,不确定的弧形轮廓线显示莲花晃荡的动态,不同的笔触在多维视幻觉间保持了一种生动的张力。生命从四面八方涌来,遮挡天空,繁茂得近乎粗俗,转瞬即逝的光影与生机盎然的花叶都一同溶化在一种无序状态之中。莫奈的花园与《睡莲》,是他将对东方艺术的体验转换到花园与绘画上,是出自对东方情境的想象。睡莲池畔的植物,系为了可以透过水面的反射,产生倒影,以营造幻境的气氛。此情此景,马拉美曾写有这样的诗句:“它深浓的白,包含这一个空无不可及的梦,包含着一种永不存在的快乐,我们所能作的只有继续屏息,向那幻影致敬。在意外的脚步声来临前,在我走避的时候、这朵完美的花在升起的水泡中清晰可见 „ „ ”。莫奈的《睡莲》系列呈现出超越物体的表象,直探物体本质,这是对东方思想空无的诠释。
第三篇:油画创作中的光
油画创作中的光
阳光、灯光、烛光,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极平常但不难想到他在我们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世间万物都需要光的照耀,在西方绘画中,物体的体积,形状,颜色,都依附于光的存在。十七世纪开始,科学不断的进步,人们对光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光的颜色,牛顿发现了光谱。艺术家们也开始探索在科学上的这一发现,不在因循守旧的只表现固有色而忽略了光照射下的环境色,印象派率先做了尝试终于让人们认识到绘画中光的存在与地位,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光的表现远远的埋没了物体本身的地位,占据了上风,那是光在绘画中的一次解放性的变革。光在油画中有两大方面的具体体现:一是,光体现了物体的存在,也就是说有了光我们才能看见物体的轮廓、明暗、大小、质感,光与形体如影随形。绘画创作也是采用光来进行形体的塑造的,是通过对光线照射在物体上所造成的明暗变化来表现其立体感的。如果油画只是表现一个物体的轮廓线,那么我们只能说这是在进行装饰绘画的创作称不上是一幅画的油画,是二维的,平面的但如果表现明暗关系,光影效果,那么不仅增加了立体感且有另一番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让观赏者不自觉的发生视觉的错觉,就好比最近几年所流行的三维立体画,使其身临其境,难辨真伪。而且,有了光和光在物体的折射,每一种质感的物体在反射光线时都有其不同的表现,这也是油画创作时区分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即通过对物体受光面局部的观察与描绘,可以充分表现物体的真实质感。第二点,是光与色的关系问题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家都知道光源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没被折射时光是透明的,看起来无色,但经折射后,却是五颜六色的。好比一块白色的衬布,我们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就会有很好地发挥空间,因为白色衬布所折射的光线最为丰富。因此印象派画家曾经认为“光既是色”有什么样的光就有什么样的色,光的变化必然会引起颜色的变化。看来那时的人们就已经知道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知道自然是第一性的,一切创造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但印象派之前人们也只是单单对这个未知的客观世界的探索和研究,是科学驱走了我们人类的无知,但人类其实能够任由无知所宰割的呢?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价值与存在,这种存在感表现在油画上就是人们开始利用光原色为自己情感的表达创立新的方式。利用光线的明暗关系、利用光的反射与折射得丰富色彩,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是用语言表达无法比拟的,创作出一幅幅壮丽的史诗,为今天的油画打下基础。我们谈了光,也在第二点里谈到了光色,那么色彩在油画中是怎样被艺术家们所认识和使用的呢?
油画创作中的色
油画是从西方引进中国的,西方的油画家大多会自己研究颜料的研磨,所以每一位画家的用色都不一样,都有其自己的个性特点。文艺复兴时期油画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色彩在绘画中尤其是油画的地位变得尤其重要。首先矿物质颜料的研磨就是一种艺术,颜色要润且不能过分稀释,艳丽但不能刺眼,稳健而透彻,色彩的搭配更是一门学问。色彩的搭配是赋予创作者的感情在内的,也是观赏者感情刺激的共鸣,色彩搭配有明度、纯度、饱和度的考虑,也有冷暖色调、主色面积大小,对比度和调和度的学问在里面。因此想要掌握好油画的色彩绝非易事,在印象派画家研究环境色之前,油画色彩只有固有色的表现因此更需要油画颜料自身的美感,能将这大自然给予世间的颜色充分表现。
油画是明代时期流传到中国的,但和中国画的画法完全不同,聪明的中国人试图找到中西方艺术的结合点,企图能够将油画颜料及颜色运用到中国画里面来,色彩的运用也都偏于中国人的视觉品味,在不断地探索中油画及油画色彩在中国一直处于动荡中求发展,绘画大师们对这一色彩的运用也有诸多争议,直到1977年才真正的开始得到发展,不短的探索让中国人掌握了油画的技巧,掌握了对油画色彩的运用,开创了属于中国人自己风格的油画。中国人的思维与西方人截然不同,中国画的风格亦如此,中国人喜欢在绘画里融汇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对自然、对社会、对自身的赞美或是批判,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华中表达的是意境,在色彩上总是有种迷离的浪漫色彩,诗情伴随着画意。色彩上柔和委婉,不会只考虑毫无感情的光原色和物体的固有色,柔和有亲和力才是中国绘画色彩的主基调。这和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字体是一致的,和谐柔美,共同创造我们的家园,不分民族和人种,热爱和平。中国油画的创作也是也是基于中国社会的,并高于中国人的生活,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绘画创作要回归原始,回归生活,色彩的表现也要和谐的表现现实生活,无论是写实主义还是抽象主义,中国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最引以为傲的,色彩的使用上面也符合人民群众的口味,去除西方的野人味道,吸收西方人的先进科技。为我所用,比如,中国传统的色彩搭配,讲究配合的规律性,一切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先进的中国油画已经打上中国的烙印,被世界认可,这是中国人不断努力的结果,开拓的中国绘画在色彩上的新道路,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第四篇:20世纪40年代中国声乐作品创作叙事
20世纪40年代中国声乐作品创作叙事
摘要: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内忧外患、战火纷飞的时代背景下,歌曲创作以多样的体裁形式和题材内容发挥着宣传思想、鼓舞斗志的功能作用。本文从学术史的视野出发,着重从抗战后期的声乐创作、解放战争时期的声乐创作、流行歌曲创作、艺术歌曲创作进行宏观阐释,旨在为凝练声乐创作经验提供借鉴。
关键词:20世纪40年代;歌曲创作;声乐创作
在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40年代是一段极为复杂和重要的历史时期。国际上,1945年9月2日,在日本东京湾的密苏里战舰上,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号角中结束;在国内,继8年抗战胜利之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国内革命战争的对峙、较量中取得了全面胜利。在这一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历史进程中,声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唱起到了激励军民抗战杀敌、宣传抗日鼓舞斗志的作用。从学术史的视野出发,这些声乐作品和演唱形式也成为我们现今探索、学习、借鉴和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基于此,本文从20世纪40年代中国声乐作品创作的视角,宏观地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声乐作品,旨在提炼学习优秀声乐作品创作的经验,并合理地予以继承与发扬。
一、抗战后期的声乐创作
抗战后期的声乐创作是指以抗日战争为题材而进行的歌曲创作,这是顺应历史潮流而创作出的时代性艺术作品,完美呈现了抗日战争时代背景与音乐艺术的巧妙结合。在抗战的烽火中,声乐作品的创作更多地倾向于表达民族的生死存亡,自发地将“救亡图存”作为这一历史时期声乐作品创作的核心理念。运用声乐作品来唤醒民众,鼓励抗战、争取自由,社会各个阶层以各种形式投入到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民族自救运动之中。作为这个时代中的一员,声乐作家利用声乐作品的创作描绘出一幅全民抗战的历史画卷。他们运用歌词文字的表意性与音乐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诠释了自身寄托在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与思想,记录了社会各阶层抗战的实况,讴歌了为抗战奋斗的仁人志士,谴责了汉奸的罪行,咒骂了侵略者的残酷暴行,激励了全民抗战的实现,为中国抗战胜利提供了文化食粮和精神武器。
20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属于我国抗日战争的后期,以延安、重庆和南京三个政治、文化中心作为辐射点,其每一区域的抗战声乐作品在思想和内容上并不是截然不同。这段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你这个坏东西》 《安息吧,勇士》 《孩子你去吧》 《锄奸谣》 《中华民族好儿女》 《牧羊女》 《战斗生产》 《团结就是力量》 《歌唱二小放牛郎》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古怪歌》等等。这些作品的音乐语言风格具有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特色,通常采用呼唤式高昂音调辅之以动力感的节奏,并采用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交替运用,节奏的强弱关系明显,大调类的作品往往居多。此时的声乐作品大多情绪饱满,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具有感召力。此外,这些抗战声乐作品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时代性的凸显,在创作的过程中音乐家充分重视音乐语言的组合与运用,他们通过歌词的生动形象和旋律的律动感,在吸收民间音乐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展现出了声乐作品所要阐释的团结群众、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思想内涵与全民抗战的理念,表达出民族呐喊的心声,吹响了抗战的号角。
《团结就是力量》(牧虹作词、卢肃作曲)是1943年夏天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从这首歌曲的旋律中可以看到,歌曲较多使用四度音程的跳进、接连六度的大跳,休止符和附点音符穿插其中,C大调明亮的色彩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进行曲风格。这首歌曲不但色彩鲜明,歌词也朗朗上口,在歌曲旋律旋法中虽然是进行曲的风格,但是整首歌曲充分利用了我国民间音乐五声音阶的素材,具有强烈的民族因素。因此,《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抗战歌曲在音乐的创作上是中西方音乐文化巧妙结合运用的成功实践,歌曲中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在历史的行进中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为人们广为传唱。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声乐创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走到了命运的分叉路口,面临着两条道路的艰难抉择。在和平、民主、独立与内战、独裁、卖国的两种势力较量下,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声乐艺术也悄然生长,出现了新的景观。它运用生动而富有韵律感和战斗性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解放战争的历史素描画卷。毛泽东在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到: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所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根据这一思想的指导,共产党所领导地区的声乐作品创作获得了全面丰收,创作出一批有影响力、有群众性的声乐作品,像《辽沈战役组歌》 《淮海战役组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说打就打》 《打得好》 《我为人民扛起枪》 《咱们全是子弟兵》 《战斗进行曲》 《人民的坦克兵》 《炮兵进行曲》 《解放区的天》等等。这些歌曲有的描述了打垮国民党反动势力解放全中国,有的歌颂塑造了人民解放军不怕牺牲的英勇形象,有的表现了军民一家亲连亲。
著名的《战斗进行曲》就描绘描述了战士战斗前慷慨激昂、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战斗中英勇的表现,用生动的语言表现描述了我军战士的精神风貌。歌曲采用G大调的明亮色彩,运用五声音阶配置以果断有力的音乐动机,辅以通过模进的手法,使乐曲的情绪激昂高涨。第二乐段通过旋律的重复对比和节奏型的有力巧妙配合,有效地刻画了战士的高昂气势和必胜信念。
解放战争时期,许多的音乐工作者深入战区,体验战士生活,密切配合战斗形式,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声乐作品,这些作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且充足的精神食粮。随着歌曲创作的逐步发展,很多的声乐作品创作者声乐作品的构思上和表现形式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创作出一批高水平的大型声乐作品。像《大别山联唱》 《西北人民歌唱毛主席》 《将革命进行到底》 《八一大合唱》等等。这些大型声乐作品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声乐作品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为建国后军队音乐的发展乃至我国整体的音乐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40年代的流行歌曲创作
40年代的中国虽然处在兵荒马乱、战火纷争、民不聊生的战争时期,但是流行音乐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有着很大的突破,打破了黎锦晖早期创作的单一局面,创作的题材和体裁都更加广泛,传播媒介所需要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感受也更加丰满。尤其是上海,因其特殊的交通位置和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流行歌曲迎来了辉煌发展的一个新高度。
谈到40年代的流行声乐作品创作,不得不提到两位流行声乐作品的创作者――黎锦光和陈歌辛。这两位才华横溢的流行歌曲创作者风格独特且不默守陈规,将纸醉金迷的梦幻糅进浪漫的歌曲旋律与内涵之中。歌唱家王人美、白虹、龚秋霞、周璇、白光、姚莉争奇斗艳的表演也为流行歌曲的历史性发展缔造了一个时代。这一时期创作的歌曲有《夜上海》 《渔家女》 《相思谣》 《春天的降临》 《苏州夜曲》 《河上的月色》 《寻梦曲》 《关不住的春光》 《知音何处觅》 《爱神的箭》等等。歌曲创作通常使用一些常见的手法,如重复和模进等等,像歌曲《夜上海》的第1、23、4小节和3、41、2小节运用相同的尾部而结尾不同的头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同尾换头”的变化重复,这种手法使其中的对比效果鲜明。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则采用较为鲜明的模进手法。
我们只有在欣赏40年代歌曲的音响时,才经常可以深刻感受到这种音乐手法所带来的魅力。这一时期流行声乐作品的创作因其商业属性的需要多以表现男女间的爱情故事作为歌曲的题材内容,这些早期流行音乐家的歌曲创作思路为当下流行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这一时期流行歌曲的研究对于促进当下音乐文化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40年代的艺术歌曲创作
40年代艺术歌曲的发展由于受到战争环境的影响,一直处于被冷落的低谷时期,其发展势头虽然不及革命歌曲、群众歌曲这些主流音乐,但是对于艺术歌曲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虽然从作品的整体上来看不及以往,但也不乏优秀作品存在,像运用古典诗词进行创作的有陈田鹤的《江城子》、贺绿汀的《菩萨蛮》 《夜思》、刘雪庵的《红豆词》 《春夜洛城闻笛》、林声翕的《满江红》、谭小麟的《正气歌》 《春风春雨》、冼星海的《竹枝词》 《忆秦娥》、马思聪的《残阳》 《相见难》、江文也的《江村即事》 《春景》等等。这些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体裁、题材充分运用了历史中各个朝代著名的诗人、词人的作品,从这些作品的创作中可以看到其旋律的发展更加注重民族化,很多歌曲积极吸收民间歌曲、戏曲、说唱音乐的元素;同时,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发展继续秉持吸收国外先进的音乐作曲技法,将中国的优秀古诗词和传统的民族调式与西方音乐优化组合,通过动听的音乐旋律、流畅的音乐织体烘托出中国语言的音乐美,以此达到托物言志、借曲抒情的效果。
新诗词歌曲创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形成的一种社会风尚,这一时期新诗体裁的艺术歌曲受到当时运动中文学领域变革提倡白话文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国内的文学领域的重要变革扩散到诗词领域的标志就是旧体诗被逐渐解体,风格自由、韵律自然的新体诗逐渐占据诗词的重要领域。这些诗词的内容侧重于表现诗人的个人情感,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音乐家选取这些新体诗词作为歌曲的歌词,决不是源于猎奇之心,而是源于对诗中所表现内容的肯定和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从20年代赵元任的《新诗歌集》的创作到30年代黄自创作的《思乡》 《玫瑰三怨》,以新体诗作为题材的艺术歌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40年代艺术歌曲虽然在这一时期不及群众歌曲受欢迎,但是也有一大批精品,像马思聪的《控诉》、黄晓庄的《花》、汪秋逸的《淡淡的江南月》、罗忠?F的《山那边哟好地方》、谭小麟的《彭浪矶》等等。40年代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真实地呈现了当时所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现状,歌曲内容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更加缤纷多彩。
总体而论,20世纪40年代的声乐作品创作主要是受时局所迫,音乐家拿起笔杆致力于群众歌曲和革命歌曲的创作,其缘由在于爱好音乐的同时又不得不将其作为斗争的武器。因此,该段创作主要集中于革命歌曲、流行歌曲、艺术歌曲等诸多方面。当然,像儿童歌曲、合唱、歌剧在这一时期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从影响程度上来看,40年代的声乐作品还是主要集中于上述几种体裁的创作之中。我们通过对这一时期歌曲创作的研究,不仅仅是要挖掘这一段历史时期歌曲创作的功绩,更多的是在回顾历史的同时总结其创作追求及为当下声乐创作带来启示。
责任编辑:钱芳
参考文献:
[1]张伟.20世纪中国声乐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5.[2]唐慧霞.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3]郝建红.诗乐相融 古为今用――二十世纪40年代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7.[4]侯阿妮.陈田鹤音乐创作及未发表作品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2.[5]李静.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对中国专业声乐教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6]刘露.浅谈20世纪50年代声乐文献对当今声乐发展的意义――读20世纪50年代《人民音乐》有感[J].金田,2013(3).[7]龚馨.中国近现代20―40年代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特点及演唱技巧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8]李雪梅.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风格微探[D].上海音乐学院,2010.[9]郑彤.赵元任艺术歌曲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10]石惟正.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声乐史述[J].中国音乐学,1997(1).[11]徐利萍.20世纪初中国声乐发展概述[J].职业,2009(32).[12]吕琳,王爱国.肇始与演进――我国20世纪20―40年代艺术歌曲创作[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4).[13]居其宏.论陈田鹤20世纪30―40年代的艺术歌曲创作[J].音乐研究,2011(5).
第五篇: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楚雄创作基地挂牌(本站推荐)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楚雄创作基地挂牌
[日期:2011-10-18 来源:市委宣传部 点击:228 评论:0]
2011年10月17日上午,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楚雄创作基地在楚雄龙江公园江心楼市文化馆正式挂牌。
来楚雄进行实地采风创作的中国美术学院金阳平教授师生一行;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长姜扬;中共楚雄州委常委、楚雄市委书记、市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袁鹏;州招商局局长朱梅品;州文联主席张林敏;州文体局副局长张殿洪;州书画院院长、州书法协会主席李剑明;州美术协会主席周智;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周志远等领导和来宾以及州市部分美术家、书法家参加了挂牌仪式。
挂牌仪式上,中国美术学院金阳平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楚雄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楚雄繁荣发展的文化事业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对楚雄各级党委政府对艺术创作的关心支持支达了衷心的谢意。表示将拓展创作灵感,以艺术的形式宣传好楚雄、引介好楚雄。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周志远在致辞中对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将楚雄作为创作基地表示感谢,并指出,楚雄市将借助此类艺术载体和平台,进一步繁荣我市的文化创作事业,加大对楚雄的宣传推介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楚雄、了解楚雄、热爱楚雄。
仪式上,金阳平教授、姜扬部长、袁鹏书记共同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创作基地揭牌。此次金阳平教授师生一行将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分赴禄丰恐龙谷、州博物馆、红墙小学、彝人古镇等地进行实地采风创作,将楚雄的风土人情展示给世人,为楚雄对外宣传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