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教学教案[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5 02:1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五夜望月》-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五夜望月》-教学教案》。

第一篇:《十五夜望月》-教学教案

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一、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教师印发《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第二篇:十五夜望月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 《十五夜望月》

教案

学科

语文

备课教师

李晓晓

一导入

背诵默写诗词

二、1、知识梳理

1、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作。

2、理解古诗大意。

3、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4、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别离思聚

2、自主学习一6分钟

1、诵读这首词。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自主学习二5分钟

1、翻译这首诗。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满地;栖:鸟停在树上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洁白的霜雪,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但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呢?

4、自主学习三7分钟

1、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提示:从炼字、修辞、表达方式、情感、写作特点哲理等角度赏析。如:①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②从表达方式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形象地语言,渲染了中秋望月、思深情长的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的委婉动人。

③从情感上:今晚中秋,明月当空。普天之下,有谁不在赏月,有谁不是神驰意远?不知哪茫茫的秋思会飘落到谁的一边?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课堂小结

感悟这首诗的感情。这首诗表达了别离思聚。

堂清检测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第三篇:十五夜望月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十五夜望月》

10级D班

104030213

王晓玲

[案例背景]: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是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科书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情与景之间的关系 ; 2.通过对诗歌的分析,体会作者望月怀人的秋思。

二、能力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 3.学会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三、情感目标

1.通过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引导分析法。[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点拨;

2、学生通过分析,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诗歌中生动、鲜明的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

3、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思维。[过程实录]:

师:我们中国人普遍都有很浓厚的月亮情结,古人很喜欢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与月亮有关的诗歌了,不知大家能不能回忆起来。

生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很好,这些必背篇目大家还记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几首与月亮有关的诗词。请大家翻到课本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现在我们要学习其中的第一首《十五夜望月》。

师: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一下这首诗,朗读时记得把作者和朝代加上,《十五夜望月》王建,唐,起。

生全班朗读。

师:大家的朗读字音准了,也挺流畅的,但是缺乏感情。这没关系,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把这个缺憾补上。

师:在正式进入诗歌学习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讨论另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我要大家画一幅画,这幅画的名字叫温暖,这种温暖是我们触感能感受到的,你会如何设计这幅画?请同学说一下。

生1:我会画一炉火,外面天寒地冻,我们烤火感觉很温暖。生2:我会画一个太阳,因为太阳让我感到温暖。师:很好,这两位同学的设计都能很好地体现主题。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能画出温暖这种东西吗?

生:不能。

师:但是,你们的构思确实体现出了温暖。这是用实物传达出了一种感觉。(师板书:实物——感觉)诗歌与画画有相似之处,只是它的层次比画多一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类诗歌呢就是通过一些景物构成一幅画面,通过画面渲染一种意境,传达一种情感。(师板书:景物——画面——意境——情感)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找出本诗中的景物。生:庭院、月光、树、乌鸦、露水、桂花。(师板书)师:很好,找的非常准确。下面请同学为我们描述一下,这些景物在你脑子里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庭院中铺满了月光,像撒了一层霜一样,树上的乌鸦已经休息了,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桂花。

师:嗯,很好,描述很到位。我们脑子里差不多都是这样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渲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呢?请同学们用一些词语概括一下。

生1:安静。

师:大家想想,平时很聒噪的乌鸦此刻都已经安静了,整个庭院没有一点声音。这应该比安静再深一个层次是吧?(生:是。)那应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呢?

生:寂静、沉静、寂寥。(师板书)

师:很好,这些词语就很恰当了。关于这个意境,你们觉得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

生:„„

师:大家想想,十五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洁白空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很白。

师:说到点上了,但是语言用的还是不到位。我们给它换一个有诗意的同义词——素洁。(师板书)还有吗?

生:„„

师:大家再看看,露水是什么样的啊? 生:冷的。

师:很好,冷露传达出一种寒意,所以呢我们可以说它寒意袭人。(师板书)还有吗?

生:桂花很香。

师:太好了,又抓到点了。在一个月夜,桂花的香味若隐若现的传来是不是很幽远?(生:是。师板书。)

师:很好,已经分析就到这里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情感。大家看看诗人此时此刻是借月亮表达什么样的情?

生:秋思,思念别人。师:大家理解得很到位。诗人写望月怀人的秋思之情,直接写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写这些景物呢?

生:借景抒情。

师:对。这些景物都与作者的情感有一致性。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景与情在此融汇贯通了。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叫做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师:好啦,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本诗的感情有所体悟了。现在,你不是你了,你是诗人王建,现在,你望着圆月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请大家带着思念的心情再来吟诵这首诗。《十五夜望月》,王建,唐,起。

生:全班齐读。

师:这一遍朗诵比上一遍好多了,感情也到位了。好的,这首诗我们就学到这里,请大家背诵这首诗并预习下一首词苏轼的《水调歌头》。[课后反思]:

在诗歌开讲之前,应该首先给大家讲一下什么是意境的,由于这个概念没有讲清楚,所以我感觉孩子们有一点迷茫。

第四篇:《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九年级)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年代】中唐

【体裁】七言绝句

【出处】《全唐诗》

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

二、注释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郎中:官名。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栖:歇,休息。

⑶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⑷落:有些版本作“在”。此处以《全唐诗》为准。

三、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四、诗歌赏析

1.体会“树栖鸦”三个字的特点。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2。可不可以把“落”改为“在”?为什么? 不可以。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3。本诗最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是哪一句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因为这句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5、诗中点明了哪些意像?

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6、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第二句中的“冷”和“无声”有何作用?

第五篇:《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年代】中唐

【作者】王建

【体裁】七言绝句

【出处】《全唐诗》

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

二、注释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郎中:官名。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栖:歇,休息。

⑶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⑷落:有些版本作“在”。此处以《全唐诗》为准。

三、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四、诗歌赏析

1.体会“树栖鸦”三个字的特点。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2。可不可以把“落”改为“在”?为什么? 不可以。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3。本诗最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是哪一句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因为这句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5、诗中点明了哪些意像?

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6、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凄清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

7、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第二句中的“冷”和“无声”有何作用? 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无声”细致地表现出冷露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

李菊芬

下载《十五夜望月》-教学教案[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五夜望月》-教学教案[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十五夜望月》 一、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二、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

    古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练习题

    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练习题1.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中庭/地白/树栖(xīqī)鸦(yāyá),冷(lěnlěng)露(lùlòu)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jìnjìng)望,不知/秋思(sh......

    《中秋咏月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分析:《十五夜望月》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本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民俗文化......

    《中秋咏月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教案郭胜军

    《十五夜望月》教案 教学目标:1、正确且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2、感受本首诗的画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3、学习生动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传统文......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一、教学目的: 1、引导......

    王建《十五夜望月》原文及译文赏析

    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 年代: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注释:1、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郎中:官名。2、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

    十五望月[五篇范文]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①题解:诗题一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郎中,官......

    十五独望月诗歌

    十五独望月十五的夜晚独自走在林荫道散心忽而面前投来几点亮斑我便寻找它的来源寻着,寻着,寻到了天边月挂疏桐圆如日晷,皎似明镜咦,今夜的月为什么有几点瑕疵是生太阳的气吗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