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5 02:0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商州区杨峪河镇中心小学

柯英利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数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科目,它是承担着培养学生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表述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课程改革指导了方向。如何走进新课程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尤其是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才能走出数学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圈子,这个问题对于我校来说特别重要。我校位于农场,周边是农村,学生来源多数是农家子女,家庭经济不富裕,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人们按一定传统方式生活,这些客观条件都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不利影响。加上传统的原因“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考,学生背”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效果差,课业负担重,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发展。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唯其如此,才能适应课题改革的需要,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把实验研究的突破定位在课堂教学上,选定“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实验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儿童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己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研究的至关重要的前沿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为了使我校的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体系,对现行数学教材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创新意识的教学,如何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性因素,摆脱过去传统陈旧的课堂模式,在新课程下构建新教育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2、让学生学习数学,知道它来源于生活,更贴近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过程和方法的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更好体现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们的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向专家、教育名师、教学强校学习,充实自己的创新教学理念,提升自己驾驭课堂创新教学的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课题迸发出创新智慧的火花,结出创新的硕果。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我校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为我校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平台,提高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改革传统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程下构建创新教育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才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途径。我们采用“激趣(复习)-自学(铺路)-质疑(发现)-探索(释疑)-应用(实践)”教学模式。

因此,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研究“激趣创境,孕育创新思维”。教师如何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性因素(激趣导入、谜语激趣、谈话导入、问题创设、联系生活导入、游戏激趣等导课形式的研究),激起学生学习情感(激发情趣、思考、思维、唤起原知,感知等),扩宽学生视野、思考、探究。

2、研究“自学自想,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如何设计发散性、趣味性、创造性猜想、相关生活实际或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等问题,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验证、认知力,促使学生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

3、研究“质疑自问、开启创新思维”。教师如何设计让学生提出问题,诱发质疑、讨论、发现、比较、见解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感知领域和创造能力。

4、研究“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再创造,去经历原过程,去验证,去体验,去归纳,去合作讨论等学习素材,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5、研究“实践应用,增强创新思维”。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转化思想、类比法、多向方法、发散思维(一题多解、多变)等,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努力探索,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使学生更加喜欢钻研问题,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1年的研究,为了对学生、教师和学校总体效果进行全面深入客观合理的评价,我们从多角度、多方面,并结合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测验和评估。(问卷调查结果用第一次选项进行比较)。

1、成长学生。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学转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课题研究,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品质、技能及其它情感态度得到较大的增强。课题的研究,其出发点是通过科学的探索和研究,找到适合小学生进行有效创新性学习的“桥梁”,其归宿则是通过创新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创新技能以及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最终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课题研究前,我们对学生进行“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学生在创新思维学习策略相关的基本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展开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后,我们又以同样的性质的问卷,对学生进行相关调查,以期得到每年实践来的学生的递进变化,并作为研究成效的依据。(2)创新思维数学对学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3)创新思维教学对学生数学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从以上可以说明,创新性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学生的记忆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成就老师

(1)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校教师通过在实践中探索,教师的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校形成了一股科研实验潮流,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课题组成员自觉地运用创新性教学法进行实验教学,每上完一节研究课后,能自觉集中在一起交流意见,对研究课进行分析、评价、谈体会、写心得。课题组成员不断地研讨、学习、交流,大大改变了教师的头脑中陈旧的教学观念,扭转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和“重结果轻过程”的旧做法,在课堂教学中自觉重视算法多样化,重视方法的指导,创设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经历,操作动手,摸一摸、拼一拼、想一想、动口说一说、议一议、猜一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下结论,真正做到问题的空间、思维的空间、操作的空间、讨论的空间、合作的空间等五大空间的拓展。(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年来,教师们在研究过程中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想结合,边研究边实践,积极参加举办的培训、讲座活动,也从课题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材料,获得了许多直接的经验,有三位教师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等。

(3)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应用经常化

在实际教学中,实验后教师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常为学生布置创新式的作业,经常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常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经常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学生真正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些说明了,教师在实际过程中由实验前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或多或少地运用了创新性教学方法转变为经常性使用创新性教学方法。一句话,教师在教学中真真正正地转变了教学方式。

(4)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对教学产生了促进作用。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后有更多的老师感到创新意识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积极求知态度、创新能力都有促进作用。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不仅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从创新教学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很不错,增强了信心。调查数据显示,98%的学生在创新中乐于尝试、乐于想象、乐于寻找缘由。知识只有学生自己构造出来的才对他们有意义,才变得可以理解。所以有96%的教师认识到创新意识教学学到的知识比被灌输的知识深刻得多。学生在师生心理相容的创新中,就能真正接受教育,真正把知识弄懂,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绝大多数的教师都发现了创新性教学对学生积极主动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促进作用。这正符合了学生创新性学习要培养创新意识的方法与策略,要大胆实践,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挖掘学生的内在思维潜能。

3、发展学校

(1)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2)提升了了办学水平和规模。实验后,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秀的教学质量吸引了周边的学生来我校就读,在不少学校生源减少的情况下,我校生源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调动了数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课题的研究切实、真实、踏实,教师主动参与,教师们的研究取得了进展,能力有所提高;教学创新,质量提高;成就师生,学校发展”的良好的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思考与建议

1、思考:

(1)研究中注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对特殊学生的研究。有待于加强个案研究,建立起个案追踪档案。

(2)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该长期地搞好自主创新学习。

2、建议:

(1)能够在本校内有组织地推广研究成果,更好地运用课题成果,及时发现不足。

(2)对于课题研究能够有更多的理论支持与政策支持。

第二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 要:创新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作为一门锻炼学生思维的基础学科,在整个的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关键字:创新、引导、培养

创新,是数学课堂文化的灵魂。教师们不能再墨守成规了,要勇于创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有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课堂教学情境,如创设问题情境、形象情境、故事情境、音乐情境等。穆勒说过,“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创设有利用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主动建构,从而获得知识、经验和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才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去探索的课题。数学学科的丰富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判断、推理以及跨越时空的想象力。实践证明,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

一、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解放出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改革落后教学方法,改变陈旧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教师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

在教育学的观点来看,教师的形象、知识、爱好,能力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更加需要完善自我,在不断学习中塑造自己的形象,成为知识渊博,爱好广泛,业务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把现成答案告诉学生,而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主动学习的习惯。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其典型表现就是以教案为本位,实行计划教学。这种以教案为本位,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是一种封闭式教学,这种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沉闷、机械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要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则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独立活动为中心,处理好全班学生共性与个性一般与差异的矛盾。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按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思维去分析教材,设计教案。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良好的学习思维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有意识的培养中形成,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和职责,是指导学生后继行为的重要认知策略,也是学生智慧技能学习的最高阶段。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实验、模拟、推断、计算、交流等活动的综合过程,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利用定理证明与发现的联系激发学生思维。在多种解题思路探求中开发学生智力,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经过中考,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考成功的保障,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学生创新思维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手脑并用,培养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人的思维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离开了实践活动,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就得不到培养,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多求、多问、多想、多动,才能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培养和提高。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要真正落到实处,把美好的愿望化为具体的行动,必须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不失时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尤其是科学地使用教材和巧妙地设计教法,并持之以恒,从小抓起,从平时抓起,使未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得到开发,才能不负于时代重望,担负起培养适应新世纪现代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创新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陈洪平.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江南时报.2007.10.30

[2] 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作者简介:吴学菲,女,贵州晴隆人,单位:贵州省晴隆县紫马中学,职称:中学高级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而创新能力的作用就是教人如何进行创新实践,如何解决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

[]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个性品质,数学思维能力,创新人才

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是学数学的需要,更是时代的要求。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出了阐释。

一、深化理性思维,改善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是构成创新动机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份,是创新的动力源泉。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恰当的引导,适时的启发,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力、兴趣,调整学生学习心理的转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有效的思维意识和思维习惯。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激发创新意识

人们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是与大脑的积极思维分不开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和思考,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属性,并用自己的语言给出定义或命题;让学生发

第 1 页 现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体验思维的形成过程。

例如,将边长为3的正方体的六个面涂上颜色,而后分割成大小均匀的边长为1的正方体,则所得小正方体中只有一个面有颜色的概率是(B)。A.827B.29C.127D.49 分析:“将边长为3的正方体的六个面涂上颜色,而后分割成大小均匀的边长为1的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实物模型—魔方:

所得小正方体中,①三个面有颜色的是位于原正方体八个顶点的八个小正方体;

②二个面有颜色的是位于原正方体十二条棱中间的十二个小正方体;

③一个面有颜色的是位于原正方体六个面正中间的六个小正方体;

④没有面有颜色的是位于原正方体正中心的一个小正方体。【评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着重是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过程。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数学问题情景—实物(或模型)—特征分析—归类整理—数学计算—结论。不但起到了巩固固有的思维结构与形式,而且收到了发散结论的思维效果。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创新意识的萌动

创新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第 2 页 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会去探索。如果对某些地方大胆质疑,便可促其深思,以求悟解。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思考、猜测,敢于超越常规;鼓励学生善于生疑,反思。学生质疑越多,求知欲越旺,兴趣会越浓,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就会在质疑、解疑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例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的求法—线面间的距离,这一转化一旦直接提出学生是很难接受的,在其思维活动中必然产生疑虑,促使其利用现有知识去佐证: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的找法,从而整理如下材料。

①a,b为异面直线,过直线b上一点B有且只有一条直线c与a平行;-a∥c;

②过两条相交直线b,c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a∥α; ③过直线a上一点A有且只有一条直线d与平面α垂直于C;-d⊥α即-AC⊥α;

④直线a∩直线d=A,过b,c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β,使得β⊥α于直线e;-β⊥α;

⑤a∥α,a∩β,α∩β=e,则a∥e,又由a∥c知e∥c; ⑥在平面α中,e∥c,b∩c=B则b∩e=D;

⑦在平面β中,a∥e,过D有且只有一条直线f与d平行且f⊥a于E即DE∥AC且DE=AC;

⑧DE⊥a与E,DE⊥b与D则DE即为直线a,b的公垂线段亦

第 3 页 即异面直线a,b间的距离。

结论:异面直线a,b间的距离即为直线a到平面α的距离AC。

【评述】在疑问中探索,不仅能加强思维的形成过程,而且能拓展思维的广度,深度,促进创新意识的原始萌动。3.加强学生个性品质的养成,增强创新意识

个性品质是指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及数学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思维的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心理素质,就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努力创造一个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并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民主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善于适时利用课堂中的每次“意外”,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纵横联系”形成类比,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拓展性,第 4 页 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类比,是一种思维跳跃,借助于类比,可以发现新领域里的新结论。教学中有意识地对相关知识模块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点,以此获得更新,更高的理解,所以说类比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

例如,同一平面中线线位置关系→空间平面与平面;平面向量→空间向量。

2.“往前多走一步”,通过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是通过对特例或事物的一部分进行观察与综合,进而发现和提出一般性结论或规律的过程;归纳能使我们迅速地发现事物的特征、属性和规律,是我们作出科学猜想的基础和依据,是发现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借助归纳是培养学生发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一条基本途径。

例如,求数列的通项的8种模式。

3.“多反思”,通过变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成探索意识

教学中要求学生思考问题时要注重多思路,多方法,换角度;解决问题时要注重多路径,多方式。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横向拓展,纵向深入,去探索、转化、变换、迁移、分析,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

第 5 页 素质。

例如,全集I={1,2,3,4,5},{1,3}?A?I,则符合条件的集合A有()个。

变式1{1,3}?A?I,则符合条件的集合A有()个。变式2{1,3}?A?I,则符合条件的集合A有()个。变式3{1,3}?A?I,则符合条件的集合A有()个。

【评述】变式训练不仅能增强例题的使用价值,强化了固有思维模式极其形成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力,形成探究意识。

综上所述,我们应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核心目标,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科学运用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为一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 6 页

第四篇: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报告(修改稿)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报告

南山实验学校(集团)麒麟小学 张明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中国画教学从内涵到形式,前辈们早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成为后代景仰与效仿的楷模,并形成各自表现与操作程式,固然是成人学习中国画的一条途径。但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假如也按照传统的国画教学模式来教育,不仅难度大而且要求高,很难适应学生的心理年龄和思维水平。所以对当代小学生的中国画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年龄和思维水平以及当代社会实际出发,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直观性和趣味性,选择内容主要是以他们身边的事物为主;教学形式上要注意启发创造,综合多种教育资源,采取适合小学生的方式进行国画教学。通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让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有创新思维的生发。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学国画教学”

小学国画教学是中国基础教育当中学生美术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智力特点,选择适当教材教法,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运用一些他们能够接受和容易掌握的方法表现他们生活中的事物,并逐步进行创造的教学活动。我们研究中所指的小学国画教学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国画教学,除了传统的笔墨情趣的内容,它还包括现代生活环境下,新材料、新技法综合运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可以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创新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态,因此既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有其自身特征。与常规思维相比,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而这些特性的产生在与巧妙地发挥了人脑思维的潜能,特别是与右半脑的功能密切相关。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我们在美术教学中除了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励、指导学生大胆创作,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联想、想象之外,还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在美术活动中,在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 1 技能。知识越丰富,技能越熟练,人的视野也越开阔,创作思维也越活跃,作品也越具有创造性。

另一方面是要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则要开展创新性的国画教学。创新性的富有魅力的课,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大的作用。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在2011年新版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条件下,通过对小学国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过程、策略等方面共同作用的条件下,所形成的模式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高所需的基本课程实际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期望达成以下的目标:

一是在卓越理念指导下探索出构建小学国画教学的新模式。

二是使学生能更加认同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国画知识欣赏水平和创作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美术技能和对美的感悟、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地自我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四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研究内容

以2011年新版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现在正在使用的美术教科书(岭南版)为主,辅之以教学参考书和教学光盘中的中国画内容。同时参考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湖南美术出版社所出版的部分美术教材。通过水墨游戏、彩墨情趣、国画写生、国画创意绘画使学生能更加认同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国画知识欣赏水平和创作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美术技能和对美的感悟、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地自我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探索小学国画教学的新模式。

四、研究过程

通过对小学中国画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的探索,我们建立了一套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小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计划和方法体系。围绕水墨游戏、彩墨情趣、国画写生、国画创意绘画和国画欣赏五个大模块分层级由低到高螺旋形渐进式的教学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索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发展水平,采用合适的方法,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创作能力及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

1、小学低年级水墨游戏教学。

人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兴趣是学生成才的起点和动力,也是老师教与 学生学的纽带。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就必须选择一些与他们生活密切联系的事物或者现象作为他们的学习内容。学生从早期的水墨游戏中认识和了解国画工具:毛笔、墨汁和宣纸的特性,感受这些工具所带来的与其他绘画形式不同乐趣,在游戏中体验和学习用笔和用墨的基础知识。这一阶段学生练习的是纯粹的墨色浓淡和线条的粗细。

一是通过点线面不同的组合和交织表现孩子们心中的大自然,例如开发的课题有《下雨了》、《黑龙探海》、《跳舞的线条》等等。

二是表现他们自己看到的事物,例如城市、森林、同学或者是其他的动物等。

三是学生自己参与和体验过的活动,如春游、放风筝、体育比赛等等。

2、小学低年级彩墨情趣教学。

在开放式的彩墨游戏中体验、感受国画色彩和水墨变化,了解学习彩墨的表现方法。还可以通过欣赏吴冠中经典的中国画彩墨作品,在欣赏中受到陶冶和熏陶,了解中国画笔墨情趣的表现方式。例如开发的课题有《彩墨飞舞》、《巨鸟》、《城市的夜晚》、《下雪了》等等。

3、小学国画写生教学。

《论画》中指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进此当以天地为师”。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一方面我们逐步开始尝试由钢笔线描写生过渡到用毛笔对比较简单并熟悉的物象进行写生,另一方面我们把学生自己钢笔写生的内容抽出一些写生对象的局部或者全部,加以整合进行国画创作,创作的形式、材料和技法可以综合运用。艾纳斯指出:“任何一种艺术问题都不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都可以作多种解释。没有什么法则能告诉学生究竟是他好还是她好的解释才正确“。因此。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创作作品,要承认学生个性基础上所形成作品的差异,再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在意水墨为主体的基础上创作形式多样性的作品。

从写生对象的选择可以有静物写生、风景场面写生和人物写生等。静物写生可以让他们画画心爱的玩具、书包、鞋子、盆花、自行车等等,风景场面写生可画画爸爸的工作台、厨房的炊具、卧室一角,人物画是写生的最好题材,父母亲友、小伙伴都是极好的写生素材。写生不仅让儿童感到自然的美,更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美的灵感注人到他们的绘画中。同样一件事物,通过观察写生,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画的画就丰富多彩。这样在绘画活动中,逐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加强学生写生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的习惯,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更是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的造型原则,毛笔工具更将线条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生的基础上有了想象的原型,学生的创造想象也就有了源头。

4、小学国画创意绘画教学。

我们所遵循的学校美术教学理念是美术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而不是为了培养 小画家。所以在小学国画教学过程中,我们围绕水墨游戏——彩墨情趣——国画写生——国画创意绘画,分层级由低到高的渐进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传统国画教学方法捆住了儿童的手脚,使他们不能很好地表达他们的情感世界,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规避了现在清一色的学习西方美术教学模式,为培养未来中国美术大师奠基。

国画创意绘画教学的题材和内容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的线描创意绘画作品,其次来源于学生的写生作品,再次是充分的综合各位学生作品或者进行重新的组合。

4、小学国画欣赏教学。

小学美术的欣赏课经常得不到重视,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在本次课题实验中我们予以充分的重视,在没一个阶段的国画课中都认真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中国历代名画给学生讲解其中的故事和来历以及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欣赏教师自己的国画作品和全国其他学生的优秀国画作品。这样的积累中,学生的眼界也宽了,心境也高了,平时的作业也就更具有目标和热情。

当然在这个实验中所有的国画教学形式和内容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即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小学生的中国画童稚味浓厚,彩墨效果强烈,与其他工具钩线填色相比个性更为自由舒展,对绘画语言的应用及儿童的创造性培养均有促进作用。在以后的美术课程中我们将更多的尝试和实验。

五、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以及实施步骤

研究对象

本校一至五年级学生。研究方法

本课题坚持从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运用如下几个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儿童美术教育方面的理论,了解儿童绘画活动心理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有关儿童国画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分析其研究动态,从而提高本课题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

2、行动研究法:在小学国画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调节,提出改进措施,修正研究方案并付诸行动。

3、观察法: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绘画活动中的创作能力、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发展情况。

4、个案研究案例分析法:跟踪观察、记录、分析个别学生的表现情况,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

此外,还将辅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开展实践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5月——7月):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1)建立课题组。(2)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分析现状,确定课题并完善研究制度,提高研究能力。(3)讨论、制订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实践阶段以及全面实施阶段,研讨,教学实践。运用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程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把实现研究内容的措施转化为学习方式构建的工作行为,在研究教程中步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随即相应调整、修改及补充,对已有的经验进行筛选,以求研究的实效性,形成新的教学思路。主要完成:(1)经常性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研究情况。(2)开出实验教研课2—3节(3)课题第一阶段小结。(4)分析阶段性经验、修正方案。在日常教学活动常总结、勤反思。利用经验总结法,定期进行课题阶段小结,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碎的初步认识成果进行汇总。边实践边总结,一是活动总结,每次研讨活动后及时总结、反思,二是学期总结,围绕子课题,研究成员写一份有质量的专题总结或论文。三是结题总结。主要完成:(1)开展系列教学观摩活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广泛运用并开展展示活动。运用实验研究法,积极开展课题教育实验,探索教育规律,验证和检验研究假设;(2)完成课题第二阶段小结;(3)继续修改实验方案。

第三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2月)总结阶段,成果展示、课题推广。将基本已经成熟的课题研究经验边实践边推广,利用教研活动、集体整课等机会向同行展示。主要完成:(1)分析整理资料;(2)撰写研究报告,撰写实验论文。

六、研究成果

从课题立项以来,我经过深入研究,认真制定研究计划,利用现有条件开设课程,认真、扎实的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并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初步形成了一套国画教学模式。通过课题的研究,课堂教学得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性思维有较大发展, 学生在创作中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获国家级奖励三人,十五人次的作品参加了国家级的展览,市级比赛获奖二十五人次。例如,有的学生用油画棒和水墨进行创作,效果很好,其中三年级学生黄金璠的一幅《读到情深处》作品获得市级一等奖。在最近的南山区创意美术作品展览中,我们创新性地集合三十四名学生作业重新构图成作品参加展览获得了一等奖,使得学生参与面大大增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国画的兴趣。另外,我们正在筹备学生作品展览和编辑学生作品集,学生也在此项活动的开展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在个性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也真正体现了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七、课题研究中注意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是由于美术课时有限的特点,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开展次数和开展的时间没有得到更好的保障;二是由于经费等条件所限,学生在创作中的工具材料还得不到完全的保障;三总结经验及反思还不够极时、到位,在实践活动中,有许多好经验,好方法,应该认真总结形成文字材料,更好的运用到实际教育活动中;四是在学生实践活动中辅导及评价还不够及 7 时、准确,值得反思和改进。今后,我们会将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进行积极的推广,继续扎实有效的开展科研工作,为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总之,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教师要让一切教学活动变得更活泼、更自主、更和谐、更创新。激发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在学习传统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6 [3]李于昆《越界——当代艺术研究》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专著2007.10 [4]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5]徐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国画家》2005.1 [6]宁佳录、卢桂兰《儿童国画入门》 [7]尹沧海《再提中国画的写意性》《国画家》2005.2 [8]吕嘉惠《教儿童学国画》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wuyi

内容提要

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教育与创新是当今教育的本真。因此教育在今天已经不能只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与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模仿与继承,不思考不创新的层面上,教育应该点燃学生的探索欲望,开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关键词

创新思维、课程改革、情境、创造、全面发展、想象 论文正文: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而创新素质的体现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强,那么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淡几点体会。

一、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文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转变师生角色,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组织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视学生思维的激励,尽可能展现思维的过程,允许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质疑,敢于向教师挑战、向课本挑战,对现成结沦表示怀疑,特别要肯定他们敢碰、敢闯、敢冒尖的勇气。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实现“再创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

二、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

(1)创设民主、和谐的探究新知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活动,从本质上看,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而我们已经进入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张扬个性注重人格的回归的人文教育时代,崭新时代的崭新教育,呼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成为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认识的升华,能力的提升,充满笑声,充满睿智,充满情趣的乐园。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表现的欲望,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关爱的互相信赖的“伙伴式”新型关系,要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因为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才可能成为学生畅所欲言的好朋友,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营造有利于学生亲自参与、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课堂心理环境,从根本上触发学生的创新火花。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事实上,学生们都希望自己时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这种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可见,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关键,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训练思维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再创造”,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实际上,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给学生搭建一个探索的舞台,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将思维聚集再探索的方法上。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将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地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质疑问难,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和求异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之中去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所能。

开放教育的核心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教会学生从小敢问、能问、善问。鉴于此,课堂组织教学应以激发学生“问”的兴趣,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培养学生“问”的意识,开掘学生“问”的潜能。使“问”的主线不再在传统教师讲和教师问的轨迹上滑行。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对于数学开放题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条件开放、问题开放、思路开放、结论开放等等。像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都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具体体现,要让学生在“猜想”中学习新、奇的解题思路;在“变通”中学习巧、活的解题思路。从而发散学生的解题思维。并注意保护学生丰富的想象,不断鼓励他们求异的思维,以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3)让学生的直觉思维活起来。

直觉思维是一种从感性材料中直接捕捉,迅速领悟到问题的意义和解决途径的思维,具有快速、跳跃、直接等特点。它是创造力的起点,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感性而又带有启发性的题目,鼓励学生进行猜测——验证,从而激活学生的直觉思维。

(4)让想象张开腾飞的翅膀。

想象作为一种非逻辑的思维形式,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在创新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可以说创新思维是思维和想象有机整合的结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从心理成分来说,创造的主体是思维,而使它腾飞的翅膀却是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新思维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的支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及时启发学生的想象。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通过改变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课堂教学是一种生命的动态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富有个性的、体现多样化的学习需要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提倡在实践操作中学数学、在探究中学数学、在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总之,面对着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应解放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领会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将先进的课程理念和真情实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而努力。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真正实现新课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爱华与活的数学课堂》,黄爱华编著,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2、《小学数学教育》杂志2006年1-2期,辽宁教育杂志社出版。

3、《小学数学课程理念与实施》,周日南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小学数学心育艺术》,薛剑刚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5、《给教师的建议》,【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县**镇三店小学:***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双创人才是当前社会需求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教学目标之一。而小学......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刘柱红 (遵义县虾子镇南坪中学563125) 【摘要】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在中学数学教......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 (转载) 英文中的创新(Innovation源于拉丁语,原意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被尊称为"管理学之父"的美国学者彼得·......

    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年级: 专业:数学教育 学号:姓名:赵侠【内容提要】《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

    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新时代下的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5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要】在素质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数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初中学生的思......

    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美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绘画知识和技巧,而且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在新的教育环境下,美术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