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统计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完善统计学实践教学是目前高校会计专业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索的课题。充分明确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目的和特点,探讨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实施和应注意的问题,对提高会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案例教学 统计学 课程 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初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的一种具有突出教学效果的实践教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中。统计学作为高校会计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是会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效运用案例教学,直接影响到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效果,关系到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明确统计学案例教学目的及特点
统计学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以案例导入所讲内容,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统计原理和方法,对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解决案例中的问题的活动过程,是一种模拟统计实践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一)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目的
1.培养学生必备的统计思维。正如著名学者Wells所说“统计的思维方法会成为效率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是统计学的目标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统计思维较为缺乏,往往是学完了统计学课程,仍然不会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面对客观现象的各种数据表现,要善于利用统计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发现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从而进行科学的统计预测和决策。
2.提高学生熟练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种典型的案例都是源于社会经济的实际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分析和讨论案例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使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从“理论的学习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经验的学习,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统计数据的能力。统计学是一门信息量大且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实践中需要处理的数据繁多、计算复杂,必须借助于计算机和统计软件计算出结果,才能利用计算结果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常用的统计软件SPSS、SAS、EXCEL、EVIEWS等具有完整的统计分析工具、较强的模拟工具和作图功能,既能实现对现有数据的统计处理,又可以进行各种数据模拟和试验,生动、直观地展示抽象的统计公式、原理和分析结果。通过案例教学,教会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软件,在掌握统计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进行较复杂的计算分析。
(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
一、教学效果不佳的缺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其自身的优势。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统计学的信息量大,内容复杂,表现为一是统计学的概念比较抽象;二是统计原理与数学关系密切,推断统计部分许多公式需要有微积分、概率论等数理知识;三是各种统计分析方法有其特定的应用条件和分析步骤,使统计学成为了一门难学的课程,学生普遍感觉枯燥无味、难学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足。案例教学对实践活动进行真实模拟,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结合真实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既给了学生自主表现的机会,又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讨论中学习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学生之间相互启发,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讲授法注重统计理论和方法的讲解,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案例教学法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案例将分散的信息、复杂的情景加以描述,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调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对其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整理,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独立摸索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统计案例教学使学生从学习者转变为问题的解决者,学会了利用资料来思考、研究并作出判断,在分析案例过程中充分锻炼自己的思维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讲授法中,教师主要是“教”,充当讲解员的角色,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师生间缺乏交流和互动。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从模拟的统计实践活动中“学”,充当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从介绍典型案例开始,指导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问题的本质并筛选有关数据信息,通过对案例的组织、讨论和分析,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对整个讨论情况作出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分析,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通过案例教学,师生都承担了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加强了师生间“双向”的交流和互动。
4.突出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也重视联系实际,但往往由于时间短,联系实际不深入,或者是以干代学,削弱了学校教育的优点,既费时也片面。案例教学的案例来源于社会经济的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教学目的,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动脑动手,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会计专业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实施
(一)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准备
实施案例教学之前,教师和学生不仅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还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1.准备合适的统计案例。合适的典型案例是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准备具有实用性、代表性和针对性的典型案例。首先,案例的内容以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必须密切联系会计专业学生实际和社会经济生活实际。其次,案例必须使学生真正掌握统计原理和方法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最后,案例要围绕学生应掌握的统计基本原理和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经济中的实际问题。
2.熟悉统计案例的内容。教师要阐明案例教学的基本思想,如案例分析的方式、过程、常用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时间和程序安排等,明确案例的核心内容,熟悉案例的重点、难点。对学生提出学习目的和要求,按要求进行案例的预习,了解案例的背景知识,思考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初步形成问题的见解、对策和方案,准备好解决问题必备的知识和多媒体应用技术。
3.必要的数据处理。统计学案例分析经常涉及大量的数据,学生在熟悉案例的同时,必须运用合适的统计软件对相关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做必要的计算和分析,为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做好准备。
(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的组织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是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成功的案例分析活动,除要求学生普遍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组织工作。
1.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首先,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案例预习并获得有关案例问题的见解后,进入小组讨论阶段。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小组成员提出对案例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共同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后,对其中的关键问题再进行重点讨论,比较各种决策方案后形成新的认识。小组讨论完成后,组长准备案例讨论的汇报材料,并在课堂讨论中发言。其次,进行班级讨论。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提出本组解决方案(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发言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学生阐述不同的观点,让其他学生自由提问或是从个人的角度来分析同一案例。
2.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总结。经过认真的案例讨论后,教师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判,在案例课结束前做案例分析小结。分析案例教学法对实现学习目标的意义、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明确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实践的问题,而不是总结个别学生的表现、评价某种观点或是措施的优劣,从而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作方向性的指导,提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深入思考。
3.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为了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案例分析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要求每位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既综合学生在案例课上的各种观点,又可以加入自己的进一步思考。
三、会计专业统计学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编写适合会计专业特色的教学案例
统计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典型适用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是保证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教师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去企业调研,搜集具有真实案例情景的事例,经过反复加工整理,精心设计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其次,结合统计工作的几个阶段,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具有典型意义和时代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编写。如在统计调查阶段选择了对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特征及了解就业状况为目的,制定出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在统计分析阶段结合某企业工资情况、产品质量情况、某地区的物价、税收等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统计分析。最后,案例要“少”而“精”,体现时代特色。也可以让学生独自完成某个案例的搜集和编写工作,如搜集国家和地方统计局、网站等公布的有关统计方面的资料和数据,编写与教学相关的新的案例,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
(二)处理好案例教学中的两个关系
1.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有很多优点,使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实战能力的增强,特别是通过实际情境的模拟,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总结等活动,能引导学生把案例的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的系统传授、教学效率、学生对知识的准确理解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需要与课堂讲授方式相结合,但讲授中要注意理论部分力求少而精,只有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才能充分展开案例教学,二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交流。案例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双向互动式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指导学生进入角色,控制讨论的进程和做好讨论后的总结。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营造宽松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自由发表对问题的见解和试图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观点的自由交流与思想的积极交锋。在讨论中注意因势利导,把握好沟通的时机和方式,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通过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教师既可发现自身的不足,又可从学生那里得到启发,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
(三)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选择统计分析软件
在实施统计案例教学时,通过采用计算机、投影仪、网络等多种现代多媒体手段配合,能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处理,用统计图、统计表来描述统计数据,使原本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在增大课堂信息量的同时,又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必要时结合板书,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统计案例教学离不开对大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恰当选择统计分析软件至关重要。由于EXCEL软件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利用其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完全能够满足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因而是最佳选择。
总之,统计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组织得当,有助于会计专业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经济管理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城.统计学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J].统计教育,2006,(04).2.吴艳丽,徐阳.统计学案例的选择与编写研究[J].统计教育,2007,(04).3.余谦,周传胜.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中的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2).4.张文娟.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探析和改进[J].科技教育,2012,(16).作者简介:
杨金玉,女,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统计与税法。
王海霞,女,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教授,会计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与金融。
第二篇:案例教学在中职会计专业的应用_2281
【案例教学在中职会计专业的应用】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集启发性与实践性为一身的教学方法,会计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需以实践为主导,而案例教学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说会计专业与案例教学法可谓完美组合。本文试以中职学院会计专业为例,阐述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说明案例教学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会计专业;案例教学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课程改革的需要。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中、高级技工成了社会的缺口,这使得职业学院学生的就业前景一片大好,加之国家政策的扶植,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相当乐观。现在职业教育的关键是保证教学质量,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有所成,同时这也是在职业教育的激烈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关键。而办学理念与教育观念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根本,中职学校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必须树立以就业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并以此改变教学的内容与方式。
2.针对中职学生现状的需要。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或是其他原因这些孩子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升入高中,加之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对中职学历并不认可,使他们对自身的定位出现偏差,因此丧失了学习的动力。正是这种沮丧使得厌学、懒散成为了中职学生的显著特征。学生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很难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重新而全面的了解,并付出更多的关爱。同时,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改变甚至颠覆传统的教育理念,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3.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弊端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了学生独立分析与正确判断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与学习都处于被动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在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挑战。
4.就业导向的需要。会计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比较看重实际操作能力。利用具有时代性与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教学,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积累案例处理的经验,为以后的就业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气氛与学生感兴趣的程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传统教学形成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单向知识流动,使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沉闷的课堂犹如一个空旷的舞台,只有老师一个人在表演,而下面观众对台上人的表演丝毫没有兴趣,甚至昏昏欲睡。老师演得起劲,学生睡得舒服,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无疑是雪上加霜。针对这种情况,只有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敢于怀疑的勇气,并且有刨根问底的精神。于是案例分析这种教学模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学生现有认知范围的基础上,以学生生活中的实际见闻为例,来充实教学内容。同时引导和启发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想学,爱学,好学。例如在讲到企业财产清查盘存制度时,我们可以举这样的例子:每个月的月底,你的父亲要了解你这一个月的花销情况,你应该如何计算你这一个月的开支?你剩下了多少钱?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便开始讨论,有人说,数一下身上剩下的钱,用月初家里给的钱减去剩下的钱,就是这个月的花销。有人说,具体的花销都有记录,将买东西的费用统计一下就是这个月的花销,然后用月初家里给的钱减去花销,就是剩下的钱。老师要抓住时机对同学进行点拨,同学所讲的这两种计算方法,就是会计上所讲的“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这样一来,同学们会觉得原来知识是源于生活的,有利于他们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理论结合实际,提高综合能力。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将其发挥出来。案例教学中列举的案例都是源于前人的实践,在对案例的选取上注重典型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就是拉近课堂与社会的距离,通过对社会经验的传授,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例如在学习审计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列举这样的案例:审计人员对某企业进行财务审查时发现有一笔流动资金净损失有待处理,2008年2月20日,该企业第5号账簿记载,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为470000元,贷记原材料为160000元,贷记其他应付款为70000元,进行损益转销处理。审计人员发现会计分录中存在疑点,该企业为何要把70000元计入其他应付款中?于是审计人员对该企业的其他应付款项账目进行了审查,其中一笔支付给另一装饰公司的装饰费用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于是审计人员查看了该企业管理者的办公室,发现装饰一新,而且是近期装修的。但是这笔费用并没有从企业的账目上体现出来。于是审计人员找到了这一装饰公司进行了解,该装饰公司的管理者指出,他们曾为这个企业管理者的办公室进行装修,包工包料。根据这个案例请同学们指出,这个企业的行为哪些是错误的,对于装修这项经济业务,应该如何真实记载。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将复杂知识简单化、系统化的同时,充分地调动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以分析案例为主导的课堂,促使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同时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积累工作方法、社会经验,也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案例教学在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耕.谈谈案例教学法[J].求实,2000,(10).[2]吴湘玲.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行政管理课程教学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2).[3]李松梅.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4]魏学宏,徐玉玲.应注重会计人才的素质教育[J].教育探索,2000,(7).=====本文结束=====TXT&DOC=====2011/2=====
第三篇:“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
浅谈“案例教学法” 在中高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一、背景:
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文化问题上已达成基本共识: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想的对外汉语教学应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文化。众多学者都曾提出: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只有学生掌握了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他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门语言。
虽然明确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大原则,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中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文化内容多依附于语言教学之中,没有必要,也很难从语言教学中剥离出来。但到了中高级阶段,就有必要开设文化专题课了,而过去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以“教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虽也有其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弊端。首先,从教师教学的难易度来分析,文化因素小像语言点那样容易讲清楚。其次,从学生接受度来分析,学生而对的是完全小同于自己母语文化的异质文化,仅凭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理解起来难度相当大,因而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在中高级阶段的文化专题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将文化专题与提高语言技能巧妙融介,希望以此来开拓、丰富中高级阶段文化专题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 方法。
二、概念梳理:
我们现在研究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于1870年前后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后来被广泛用于其他学科,如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从19世纪70年代起一直到现在,这场教法的改革仍在持续。众多学者如Lawrence, Lang,Kowalski,Shulman等纷纷著书立
说讨论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时至今日,哈佛商学院里已有超过80%的课程是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基于各种理论和相关实践,人们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也各有侧重。柯瓦斯基(Kowalski)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研讨的教学方法。f21它除了可以用来传授资讯、概念以及理论外,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推理、批判思考、问题解决的技巧。舒尔曼(Shulman)定义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做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3]曼莎斯(Merseth)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包括大班级及小团体的讨论、案例里的角色扮演、或案例撰写。[4]哈佛工商学院也曾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而国内的《教育大辞典》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而在教育学中,人们又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以往的应试教育使用的是脱离实际的教条式的学科教材,满堂灌和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当敌人的考试方法。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条件下的信息传输主体单一化的格局(教材+黑板+粉笔)已经被打破,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传播主体,而且也不再拥有惟一的信息话语主导权,变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法势在必行。
三、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阶段文化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从实践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是真实的案例素材,学生需要进入案例所叙述的真实情境中去体味、感悟,进而让学生进行仿真的实践操作。因此有人曾简明地概括案例教学的特征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去”。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与中高级文化课的要求小谋而介。从某种程度来说,针对留学生的文化课并小是单纯的输入性活动,而应是一种师生基于实际情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探讨。从这个角度分析,案例教学的实践性与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要求是相吻介的。
2.从互动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融入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奉献并获得。因此,案例教学提倡“四个自由开放”,即自由设疑开放、自由思维开放、自由讨论开放、自由选择开放。这样就会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多维互动的教学情境。在案例讨阶段,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平等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案例”这个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话。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非常适介于针对中高级留学生的文化专题课。因为本课程针对的是处于异文化圈的留学生,文化课的目的并小是简单的单项灌输,而是在与其本国文化的对比讨论中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从这一点来说,案例教学法所营造的平等、互动的讨论氛围,正可以为文化专题课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3.从适用对象来分析
分析案例教学法,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强调在交流中学习,同时也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如果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会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是初级的汉语学习者,对于案例小能较好地理解,那么也就无从讨论,案例教学法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而在中高级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对于初级阶段有所提高,可以进行有效的讨论,因此引入案例教学是可行的。
四、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优势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收集资料,以便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案例教学法主要以讨论为基础,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参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同时也可以转变学生角色,使之成为问题解决者,而非只是文化课程的学习者。
(三)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可以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使文化教学与语言技能的提高同时并进。
五、案例教学法现存的弊病及其发展方向
尽管案例教学法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具备了诸多优点。但与其他教学方法一样,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彻底贯彻的难点。有下几个方面
在教师中有些人认为案例教学仅仅是以案例为媒介,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目的。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把案例看作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说明和补充,将其本质看作是简单的归纳法而不是发现法,自然就不能从案例中发现一般性的假说,更谈不上对假说的实证分析,这样的理念不能将学生实质性地由学习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此外,案例教学加重教学者负担,教师要花比平常更多的时间准备熟悉教材和案例。目前,适用于相关学科的经典案例有限,主持案例讨论对教师的知识和引领案例研讨的经验和技巧更是一大挑战。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 引领能力,而不是只能喋喋不休向学生进行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
案例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较高。由于案例教学过分侧重于分析案例,学生主要通过课前预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课前准备的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准备不够充分会使学生在案例讨论时陷人困境。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事先做出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准备不够充分的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沉默寡言或发言偏离主题无法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亦或是出现完全相反的局面,发言内容过于分散影响其教学的主题。而且,案例教学课堂对班级人数也要有所考虑,人数过多不利于案例讨论。可现状是大多数的教学课堂人数较多是普遍现象。所以说案例教学法的成效可能因学生背景、学科类型及班级人数而异,中等程度以下的学习者不十分适于参加这样的课堂教学。
综合上述分析,从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史,人们给予的各有侧重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我们应该可以确定,该教学方法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我们应该理性地去实践。我们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其要旨,另一方面也要明了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更要为如何解决目前能够胜任案例教学的师资缺乏,典型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足,考评学生困难等问题找到解决办法。21世纪教育的中心必须由知识的系统积累转变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法确实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之所以有一定的空间能在教学中运用,是因为知识和能力不是经由别人告诉而得来的,必须经过学习者的主动接受,积极反思内化而得。
第四篇:案例教学法在旅游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在旅游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在课堂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本文就案例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在中职学校旅游类课程中的应用,论述了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等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学生;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技能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它的实质应该看成是一种全新的、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所追求的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新的学习方式。其目标是不以终端结果为满足,而在于使学生学会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规律,并发现新的生长点,发展并不断完善其知识体系,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从而使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在中职学校旅游类的相关课程中,我们可以选取以讲授为主、偏理论性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来进行案例教学,如《旅游概论》、《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
一、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的优势:
1、学生感兴趣,并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讲授课上,我们教师不难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只能集中一小会儿。在采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由于变换了教学形式,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占“主导”地位。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的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
2、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点。
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有时是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又不明白了。而案例教学旨在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材料,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归纳和获得新的知识。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这样就能更好的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
3、方便学生对每一个知识要点的记忆。
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的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易于学习和理解,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容易记住此知识点,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死记硬背。
4、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只有学生自己清楚,而且学到的都不是活学活用的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教师给以引导,教师还要根据每组学生的不同理解而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这样,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不仅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学生也能及时地从教师那里得到正确的引导。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
一个很好的互动交流中。
5、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
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都是为以后步入社会作铺垫的,学习的理论知识也是为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的。采用案例教学,用真实的案例作引导,学生就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这就可以缩短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差距。不至于导致“学生学了很多东西,但就是不会用”的现象。
二、旅游类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实践和应用
在旅游类课堂上应用案例教学,实质上是为学生提供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一个很好的机会,这有效地缓解了学生接触实践少的矛盾。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懂得了如何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如何把知识原理应用到实践上。通过案例教学所学到的知识不再是课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案例的介入,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选用恰当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根据授课内容收集的,选用时要因“ 课”而异,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选用恰当的教学案例。选用的案例要紧扣我国经济发展的脉搏,反映世界旅游经济发展的动态,并突出实用性。在选择时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和适用性。
2、课堂案例讨论的组织工作。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与在传统的讲授教学中的作用一样重要,在组织学生认真讨论案例、做好讨论后的总结等方面起主导作用。在讨论中,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展示自己的观察、沟通和决策能力,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发言,鼓励必要的争论和创新观点,使学生的课堂讨论得以有序进行。案例的讨论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讨论前的准备。(2)、小组讨论。(3)、全班讨论。
(4)、案例讨论的总结归纳。
3、小组结论展示。
这是小组讨论的一个结果或成果展示。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将自己组上经过讨论并归纳、总结后得出的结论,用绘制海报的方式,每组绘制一张海报张贴在班级的张贴栏,供全班同学浏览,用作全班的交流。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案例教学的热情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记忆。
(一)、实例应用:
1、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选用恰当的教学案例。
根据(第三章第二节:旅游资源)的教学内容,选取了一个能反映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的典型案例,案例虽小,但非常恰当。
案例:杭州作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当地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世纪之初,杭州市政府郑重向世人承诺,还原真正属于人民的西湖,再现“一湖映三塔,三堤凌碧波”的全景。2002年雷锋塔重建,西湖南线整修环湖景区全部贯通;2003年杨公堤恢复,重现300年前的西湖全景,环湖所有公园景点免费开放;2004年,西湖又添北山街15个新景点;2005年西溪湿地对游客开放,西湖景区每年有新意,请结合(第三章第二节:旅游资源)的相关内容,分析此案例,并归纳出在旅游资源开发时,应遵循的原则?
2、课堂案例讨论的组织工作。(1)、讨论前的准备。
教师先把教学案例发给学生,确定并列举出本节案例分析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要求学生首先通读案例,获取基本信息,然后阅读和查找课本上与案例有关的资料并做好充分准备,2
以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2)、小组讨论。
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阅读、研究、分析获得自己关于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将全班同学分组,便可进入小组讨论阶段。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认识及解决对策的机会。讨论中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做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补充。在小组讨论阶段,小组成员做一些简单笔记,把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见解、合理建议、有争议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提交到下一阶段进一步讨论。(3)、全班讨论。
首先把小组讨论的结果每组选派一名代表陈述,然后进行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它一方面解决小组讨论阶段各小组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引导讨论的重要问题。全班交流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班学生经验与知识共享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4)、案例讨论的总结归纳。
在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教师应注意认真倾听,做好问题的摘录;在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案例过程中,教师适当地进行几次阶段性小结或点评是很有效的教学办法。在激烈的案例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在这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对案例讨论的重点重申一下,以达到加强记忆的效果;也可以对学生在讨论中不够深入的问题或遗漏的重点指出来,并结合案例中的任务、环境、事件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如: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学习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3、小组结论展示。
学生绘制海报并张贴在教室的宣传栏。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堂良好的案例教学课应配合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每个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与其课程平时考核成绩挂钩。案例分析的成绩的评定取决于学生事前的准备、讨论时的参与及课后的总结。这就要求学生如实记录案例分析的情况、如实记录小组讨论的情况。学生在充分讨论后,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作为本次课的作业。
通过在中职学校旅游类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的实践探索证明,案例教学的确是课堂教学创新性教学实践的一种好方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值得在中职学校旅游类课程(理论讲授课)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肖锋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年2月第二版;
2、《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 张民杰著
九州出版社
2006年10月出版;
3、《学习论》
施良方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2月出版;
第五篇:浅谈统计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统计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数学,工程,物理科学,投资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的工程中也有统计学应用的例子。这篇文章将从我们都很熟悉的《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00版》内截取一例,以及在工程资料和预应力计算方面统计学的应用来说明统计学在工程方面的应用。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00版》第199页附录F-4 混凝土配
n制强度计算里面应用如下公式RP=R+1.645σ(1), σ=(2)。
Ri12inRn2n1公式(2)取自样本标准差计算公式,(注意:因为混凝土试件仅仅是混凝土结构总体的样本,故规范采用的是样本标准差计算公式,而
n不是总体标准差计算公式:σ=
Ri12inRnn2)。
而公式(1)为何以混凝土强度等级加1.645σ,这个公式到底包含的怎样的内容,以下做简略介绍:
我们配置混凝土,要求其至少达到设计强度,这样,混凝土的强度就成为一个数学期望值为设计强度R,分布幅度为σ的正态分布f(x)=1(x)2222e其中μ为设计强度,x为混凝土样本的强度。如图:
yμx
图1 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是大于等于混凝土设计强度μ的混凝土样本,这样就存在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按照设计强度配制混凝土,那么,很容易发现,配制的混凝土大于设计强度和小于设计强度的概率均为50%,无法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于是,我们人为提高混凝土的数学期望值为μ+1.645σ如图2:
y以设计强度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分布曲线以提高后的强度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分布曲线μμ+1.645σx
由图可见,当按提高后的强度的配置的混凝土样本强度保证率由原来 的50%,提高到了。那么提高f(x1.645)d(x)(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了1.645σ的混凝土样本有多大的保证率呢,换句话说也就是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到底是多少呢。
1、查标准正态分布表1.64的概率为0.9495,1.65的概率为0.9505,内插可知1.645的概率为0.95,2、使用定积分计算f(x1.645)d(x)=
f(x)d(x)输入5800或4850
1.645计算器,其中σ和μ可以任意取值,本人用5800计算器σ=3,μ=30,计算结果为0.9500,(使用计算器验算时需要注意∞取值由于计算器硬件原因不宜取值过大,否则不能计算出结果,同时由于正态分布曲线的规律,在x较大的情况下著)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按照R+1.645σ配制的混凝土能够达到R的概率为95%。
在统计学也能应用在工程资料方面,例如辨别资料造假。现在的现场质检资料基本都由技术员在办公室完成,很少实际现场测量后填入实测数据,比如钢筋间距,对于胡乱填写在规范范围内的数据,一组两组也许不能说明问题,看不出是否真实(不包括明显的日期,时间,数据是否合理)。但是,当大量的数据汇总后,这些数据就是一组样本,例如钢筋间距的相对值(也就是我们说的正负误差)是满足数学期望值为0,σ为钢筋间距样本标准差的正态分布曲线,因此,当我们通过样本的统计,绘制出曲线后,我们可以将样本与样本曲线
f(xx)d(x)-f(x)d(x)差值并不显
比对,如下图:
-1-2-30123这是合理的间距分布图,而下图是不合理的间距分布图。
-1-2-30123在将来的质量事故调查中,辨别检查数据的真假也许可以引入统计学的知识,帮助工程管理人员发现问题。
在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计算千斤顶油表的读数也有统计学的应用在里面,首先我们知道油表读数与张拉力是一次线性相关的,于是我们建立了Y=aX+b(Y是油表读数,X是张拉力)的回归方程,当试
验室使用千斤顶达到各阶段的压力时,记录下油表读数对应的张拉力,如下图:
油表读数样本yx=a+b千斤顶压力
取得一系列样本后,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相关系数a和常数b(现在可以使用4850或5800计算器的DATA功能很方便的求出),利用这个方程,我们便可以方便的求出在任何压力下,油表的读数值。
本文仅仅从工程技术的几个小方面浅谈了一下统计学的应用,只要我们在工作中不光知道要怎样做,还能仔细去想想为什么这样做,那么我们一定会发现在工程中渗透着各种各样的分支学科。工程并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只凭经验,经验只是个人的工作总结,而书本上的知识则是大量前人的工作总结。希望本文对各位工程技术人员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