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就业为向导的嵌入式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以就业为向导的嵌入式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结合实践进行的一系列课程教学。本文从当前嵌入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上对深入开展“嵌入式系统”教学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嵌入式教学 特点 存在问题 研究实践
“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个行业的知识集成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通信、自动化、化工、材料等诸多研究领域中。随着信息技术产业正式进入到以嵌入式为核心的后PC时代,嵌入式人才在市场上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合格的、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嵌入式人才,并提升学生就业岗位上的核心竞争力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嵌入式系统教学特点出发,在分析嵌入式系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有助于改进和提高嵌入式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而构建就业核心竞争力与岗位职业能力融为一体的嵌入式专业课程体系。
一、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的特点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而开展的一系列课程教学,特别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模式。嵌入式课程主要包括先修课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以及嵌入式课程《嵌入式系统基础》《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内容,主要围绕目前流行的32位ARM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教学,嵌入式系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系统的开发方法和过程、系统处理器体系结构以及嵌入式系统相关的硬件知识和软件移植等内容。
二、嵌入式系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低
在嵌入式教学中,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能力差和对先修课程知识欠缺,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常让学生对嵌入式这门较新的学科缺乏了解,对它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性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学生学习起来缺乏兴趣与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容易知难而退,最后产生厌学的想法放弃学习。
(二)教材及课程设置有待改进
嵌入式系统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但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经常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难以掌握或无法学以致用。例如,在教材方面,嵌入式教材内容重复,实训内容简略,教材实用性不高。在课程设置方面,嵌入式实训课实验设备较为死板,缺乏灵活实用性,应用面不广泛。在课程安排上,教学中缺乏科学系统的嵌入式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效果不强。
(三)师资水平欠缺
嵌入式系统是一个更新较快的科学领域,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很多院校的嵌入式课程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任教,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际的项目开发经验,在实践能力方面较为欠缺,因此在指导学生实验和实训上过于依赖教材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同时,不同教师在知识点的掌握上有所侧重,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面来设计教学内容,主观性较强。
三、改进嵌入式课程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一)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嵌入式系统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很多学生对它的应用领域及重要性缺乏了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了学习的欲望和动力。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开展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第一课时要让学生了解嵌入式计算机的发展史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将嵌入式计算机服务于我们生活中各个领域的案例展示给大家,这样,学生便会对嵌入式系统产生学习热情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启发式教学、改进教学策略
“嵌入式系统”的课程知识点较多,教师应根据专业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嵌入式系统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及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策略上,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开发方法,从而达到“入门”的目的。其次,要让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前沿发展趋势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性,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其设计方法和编程技术。再次,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着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设计技能训练。
(三)注重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
“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与各个行业紧密结合的知识集成系统。嵌入式系统的教学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嵌入式系统涉及的硬件和软件内容作为重要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开发能力和设计能力。因此,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等院校在开展嵌入式教学中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动手实践能力、软硬件综合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四)建设有力的师资队伍
嵌入式系统是一门强调工程实践的课程,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相关的科研项目中,从项目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科研能力,从而在课堂上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环节,进一步完善嵌入式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嵌入式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更新换代的速度十分迅猛,因此,教师要不断跟踪新技术,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努力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和业务水平,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及提升个人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嵌入式系统设的应用和推广。嵌入式系统作为后PC时代和后网络时代的新秀,越来越成为计算机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社会对嵌入式人才需求的增多,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要以就业为导向,教学中要以提升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不断优化并完善嵌入式系统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同时要建立一支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贵芹.探讨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6,(03).[2]徐友,赵涛.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本文课题名称:就业为向导的嵌入式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JGA431;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
第二篇: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与
实践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推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文章以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为例,尝试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改革,注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自主学习概念源于Knowles提出的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SDL),即在有或没有他人协助下,个体自主判断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评估并利用人力物力资源,选择实施适宜的学习策略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及反馈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是药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之一。药物化学课程的内容涉及化学、生物、药理学等学科知识,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等特点。因此,学生普遍反映该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复杂,内容既枯燥又乏味,学习难度较大。学生作为该门课程的授课对象,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不仅关系到教学方案能否顺利实施,而且将直接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对药物化学课程的自主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我校?物化学教研室教师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药物化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和探索,把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药学人才作为始终坚持的目标,在教学方法方面,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改革,注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现状分析
在药学领域,知识的更新、岗位的变换以及人们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更是决定了药学专业人才必须依靠自身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药学学科的飞速发展。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目前国外众多院校已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纳入教育目标范围。我国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制定并颁布了《世纪初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文件,强调教育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药物化学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围绕已有的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理解和掌握。教师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而药物化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药物化学理论知识基础上,为药物的分析、制剂、贮存、运输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并指导安全、合理用药,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药物化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把陈述性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药物化学内容繁杂,如何利用有限课程学习,协调好学生接受知识与学会学习之间的平衡关系?自主学习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和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习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自主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历史上,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特征经历了从“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再到“教师即科学文化知识传递者”的演变历程。教师角色的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新的世纪里,教师的角色特征亦随之发生新的变化: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生生交往、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研究、丰富课程的过程。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向学生提供药物化学课程的参考书目、数字化期刊、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课件,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学习的平台。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帮助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加强自我设计和管理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短期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教师要创造宽松的课堂环境和心理环境,这是发展学习自主、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教师主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与讨论,并采取分组、调配等措施促进与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动,推动学生积极体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填鸭式的教学下学生被动地学习,而是相互合作,共同学习。这更加强调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所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教师是平等的关系,但是从知识层面来讲教师仍然是学生的指导者。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合理的辅助,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活动的准备、开展和结束等环节来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具体采用问答、课堂练习、测试、竞赛活动等方法,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认真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自我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为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考核,考核形式不拘一格,除了传统的考试外,还可以创新性地增加其他考核项目,例如学习心得体会,学习成果展示等。
(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严格管理者。这就限制了学生思维,丝毫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合作与沟通,共同构建、推进、生成课程,相互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和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积极促进学生间的协作与互助,保证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更充分的行为和情感的参与。教师的参与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并促进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配合,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开发团队应变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和社会交往技能。
三、开展药物化学自主学习
学生作为该门课程的授课对象,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不仅关系到教学方案能否顺利实施,而且将直接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培养学生对药物化学课程的自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一)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药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并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药物代谢的过程中含有羟基的药物的代谢方式时,讲解乙醇的代谢生成乙醛,进一步代谢生成乙酸排出体外,但是部分人因缺少乙醛脱氢酶无法将乙醛代谢成乙酸,表现出乙醛刺激血管和肝脏毒性;讲解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时与神经递质多巴胺相比较,介绍多巴胺与人们表现出的冲动购物、一见钟情等情绪有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培?B质疑精神
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质疑精神和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并用于提出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勇于对所学知识提出为什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解GABA衍生物普罗加胺临床上用作抗癫痫药物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GABA不能直接作为抗癫痫药物应用于临床?将GABA制成普罗加胺前提药物的目的是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和解决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开展新兴的学习方式
网络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网络化的今天,教师将学习资源上传到教材,从一种被认为是静态的信息逐步开始包含动态的交互的信息。利用网络资源,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们已经建立药物化学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平台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在网络上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进行网上的答疑、批阅作业等工作,使药物化学的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时间,丰富学生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总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推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依据药物化学课程特点,在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药物化学课程。更重要的是,在知识和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的时代,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学到新知识和新技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1981.[2]蒋坤,魏晔.探析药物化学课程中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05):817-820.[3]刘丽群,欧阳志.路径依赖:教师角色转变的深层困境[J].教育学术月刊,2012(06):74-77.[4]尹振东.高校课改理念下自主学习模式创新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5):152-154.[5]孙伟,张彦通.自我决定理论视域中的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J].江苏高教,2012(05):92-94.
第三篇:我校课程与教学研究
我校课程与教育教学研究
我校是湖南省最早招收智力障碍学生的学校,启智部创办于2000年9月,十年的风风雨雨,十年的坎坷,我校智障教育也犹如一颗嫩芽茁壮成长起来了,现已将自己的教育优势跻身于湖南特教行列的前列,初步形成了智障教育的办学特色。
一、启智课程改革的发展历史 1、2000年9月—2002年7月,以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六个领域——沟通、认知、劳动、运动、娱乐等设置课程。
(不足:课程设置不配套,目标内容不具体,教师评价不配套)2、2002年9月——2004年7月,实行主题教学,以“生活经验取向型”作为课程模式,其中综合主体单元侧重于节日、季节、校内外活动,生活单元课程的设计侧重于居家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等。
(优点:能教授孩子较完整的生活经验,利于孩子有效的应付现实生活综合学科知识,利于孩子形成实际的知识经验,贴近学生生活,能提高学习兴趣;不足: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技能。)3、2004年9月——2005年7月,以《全国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设置课程,课程体现了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综合化,减少了文化课程,增设了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课程。4、2005年9月,根据学生智力程度分成了四个班。即轻度班、中度班、重度班;轻度班、中度班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设置课程,重度班采用顺德的“人性化”课程教育模式。5、2007年9月以《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第三期中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置课程。
(不足:对所开设的课程没有具体的大纲和教材。)
三、启智教材的使用
(一)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
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它是以轻度智力障碍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教科书。这套教科书有《语文》、《数学》、《常识》、《音乐》、《美术》,整套教材完整,知识全面,对学生要求高,难度大,为学生提供生活实践经验的内容极少。为了很好的利用这套轻度教材,2005年9月在我校轻度班使用。当时我们的教师在使用这套教材过程中,特别是《语文》、《数学》,教师上课上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吃力,但是效果不明显,往往是一学期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而下学期的教学又很难以进展,并且学生好不容易掌握的知识对自己今后融入社会的指导性也不大。另外,在提倡全纳教育的今天,中、重度智障学生已经成为了特殊教育学校招生的主要对象。这些学生注意力差,思维迟缓,容易遗忘,有的甚至连生活自理都不会。这套教材已越来越不适应现在的教育对象了。可是目前,特别是音乐和美术,我校没有找到合适的教材,现在仍旧使用全国轻度培智教材的《音乐》和《美术》。
(二)顺德启智学校“人性化”教学设计
顺德启智学校“人性化”教学设计,2005年9月在我校重度班使用。当时采用顺德教学模式,实行主、助教协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搬顺德的“教学设计”,可是,由于我们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生活、学习环境等很多方面都不同于顺德的学生,这样很多的“教学设计”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显得“水土不和”。这样我们的教师也试着自己设计“教学设计”,可是“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对学生们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三)北京海淀“单元主题”教材
北京海淀“单元主题”教材,2005年9月在我校中度班使用。这套教材以“单元主题”为主,教材内容侧重于学生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各个阶段都注重了文化知识、康复、生活实践、技能发展的训练,各主题都是以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为主,找出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形成单元主题,比较适合于学生,但难度偏大,且教材没有形成体系。
(四)上海卢湾辅读学校教材
上海卢湾辅读学校教材,以中度智障学生为教育对象,教材主要有《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本套教材的建构建立在奥苏伯尔提出的课程组织应遵循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的基础上,以人为本、根据中、重度弱智教育大纲由浅入深,从低向高,最大限度地补偿弱智学生的缺陷,挖掘潜能,帮助他们生存于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成为一名半自立于社会或自立于社会的人。《实用语文》围绕生活单元主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识字、写字、说话、阅读等方面的教学和训练。低年级课本偏重识字教学,围绕《生活》教材的内容,通过单元主题的横向联系,选择了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字词和句子作为课文,同时注重了字词的复现率,穿插了识字部分。课文还选择了大量的儿歌,通过跟读,以达到语音训练与语言文字训练的结合。
1、教材的设计
(1)教材字体相对较大,插图真实、清晰,所有这些人性化的设计便于中度弱智学生学习和使用。(2)《实用语文》低年级段分为三年,每年有两册,每册教材有八个单元和四个综合练习,并适当安排了集中识字,每课后面安排多种类型的练习,如:“听一听、读一读、说一说、练一练„„”进行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等方面的教学与训练。《生活》也安排了适当的练习。
(3)教材内容有个人卫生、着装、进餐、安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劳动生活、社会生活这些单元主题及相关内容,围绕弱智学生解决生活技能的各方面,每个训练内容都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安排。如:第五册安排的是 《勤洗手 勤洗澡》,第六册就安排了 《洗脚》《常换鞋袜》,不断提高训练、教学要求,体现了训练、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有序性。
2、教材的使用
(1)明确教学重点和要求。低年级《实用语文》教材的重点是进行语言、生活技能、认知能力、交往能力的训练;要求学会汉字笔画、部首和简单汉字、词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写字习惯等。通过游戏、儿歌、实物、情景练习,进行语言、思维和动作的训练;学习跟读句子、儿歌;学习用铅笔写字,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并学会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
(2)适当选择和制作教具。
准备教具时,始终坚持直观性原则。能采用实物的就用实物;能演示的,就提供场景,如:《红灯 绿灯》、《对不起》;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就用图片或录像进行教学。另外,还将需要孩子掌握的字词制作成卡片进行教学。
(3)设计恰当的活动方案
由于本套教材是以中度智障学生为教育对象,而目前我校每个班级学生都是以中、重度智障学生为主,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在每堂课都有所收获,我们在使用《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三科教材时,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就将全班的学生分成A、B、C三类,再根据A、B、C三类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所收获。
四、我们的追求
继续坚持以科研精神开办启智教育,走“医教结合”的道路,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个别化教学、药物治疗和感统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高尚情操,使其成为一个“社会人”。建立训练中心、发展中心、职教中心、教学资源中心,实现智障学生从早期训练到职业训练的全过程,形成科学、全方位的智障教育体系。
1、注重校本教材的研究,探索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乡土教材。
2、完善课程、教学目标评价体系,促进启智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努力探索一套有本校智障教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继续加强学生的个案研究,积累智障教育经验。
5、注重学生的康复训练,使学生在学校得到有效的发展。
6、发展特奥运动,打造学校品牌。
7、重视对学生进行“休闲娱乐”方面的培养。通过教育,使我们的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娱乐休闲方式。
8、努力探索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职业教育体系。
启智部现有在校学生50多名,共5个教学班级,其中高年级1个班,中年级1个班,低年级3个班。先后有30多名智障儿童从这里步入了社会,其中2名学生参加了工作,8名学生转入普通小学。学生毕业后发初中文凭,已毕业的学生大部分能够做到了自食其力,还可以帮家庭分担经济负担。
我们坚持以科研精神开办启智教育,走“医教结合”的道路,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个别化教学、药物治疗和感统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高尚情操,使其成为一个“社会人”。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国家教育部培智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了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音乐、体能、美术、劳动技能、感统训练、语言康复、生活技能等课程,另外,为了我们的学生今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被社会接纳,我校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先后开设了种植、洗车、穿珠、四门职业教育课程。
学校实施了湖南省首例IEP个案训练试验,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不仅实现了科研融资10万元,还为智障教育积累了推广性的经验。此项试验的得到了家长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现有17名教师和护理人员服务于启智部,全体教师都分别到北京、重庆、广东等接受了智障教育的专职培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得到了保证。启智部实行班级包班制、办公教学一体制、学科考核制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启智教育管理模式。广大教师注重教学研究,积极撰写了论文,多次获得在国家级和省级论大奖。本部门多次被评为了“优秀教研组”。湘潭都市、湘潭新闻、《湘潭晚报》、《湘潭日报》等媒体报道了启智部的优秀事迹。作为全国奥林匹克示范性学校和全省特奥训练基地,我校长期重视对智障学生的特奥训练,学生多次参加国家和国际的特奥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4年,代表湖南在东亚特奥足球运动会上获男子足球铜牌。2005年,代表湖南在全国特奥会上获地滚球金牌一枚,银牌三枚,铜牌三枚;高尔夫球金牌一枚,银牌二枚。2006年代表湖南参加全国特奥会,获男子足球金牌一枚,滚球金牌三枚,金牌三枚,铜牌一枚;高尔夫金牌一枚,铜牌一枚。2007年,代表中国参在北京举行的世界特奥会,获高尔夫金牌一枚,铜牌一枚,女子足球银牌一枚。2008年参加东亚区特奥足球运动会,获男子足球金牌。
我们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党和政府对特殊孩子的关心和重视,有一群“甘为春泥护弱花”的特殊园丁的默默奉献,只要充分挖掘各种有利因素和条件,开展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科学探究,智障教育的路子会越走越宽,这群孩子的明天定是美好的!
第四篇: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史彩娥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郑州 450000)
摘要: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式有:同伴互助,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和评价,建立学校与大学的伙伴关系,校本研究的组织保障。其中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方式,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没有大学专家的“专业引领”课改教师就不可能有专业发展。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设作为当地实验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使校本研究得以顺利进行。
新课程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场全面、深刻的变革,是推进素质教育,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教育制度的重大举措。随着新课程的铺开和推进,实施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许多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所难以解释和应付的,学校和教师从未遇到过如此巨大的挑战。教学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是当今世界教学研究发展的共同趋势。实施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全面提升学校和教师自我的研究能力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也因此被摆上议事日程,成为新课程推进的一项紧迫任务。校本教研活动如何开展才能保证新课程实施的有效进行,在实施中如何具体地运作才能使之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动力,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所在。
一、什么是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是在学校层面上展开的学校行为。旨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自己的问题。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二、校本研究的基本方式
(一)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方式
教师的团队工作是“同伴互助”的重要方式之一。校本研究致力于解决学校层面所面临的问题,即教师所碰到的共性问题;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全做得到的,它需要借助团体的力量,所以,校本研究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依靠教师团体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最终达到研究目的。同伴互助强调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教学工作水平,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办出学校的特色。
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是教师团队工作的核心。教师内部相互促进的教学成长的合作方式,其效果远远优于外部或行政式的评价方式,且更容易为教师所接受。如灵活运用同质或异质分组的原则,将教师形成若干小组一起交流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在合作中,教师思想交流是自由的,许多实用和创新的想法正是在合作中生成的;他们在合作中不断受到一些启发。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反思的教学实践,已逐渐成为学校促进教学的有效内部组织形式;也是建立统一的教学研究管理系统的重要措施。传统的教师合作强调行政化,统一规格,重在教学规范的组织内涵;新课程改革要求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合作,这种合作有助于激发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的内在潜能和动力。同时,跨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工作在校本研究中,将备受关注。
就校本研究发挥作用的机制而言,唯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研究的文化和学校教师共有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
(二)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和评价
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和集体评价是其表现方式之一。其长处在于,教师有了互相切磋教学问题的伙伴,教师之间可以分享备课资料和课堂教学技巧,可以共同分析教学情况,共同磋商教学改进策略,以加强教师对自我教学的关注和改进,同时也可以学习同伴的教学经验。同伴之间在教学上的互相支持正是发展优质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有利于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示范课展示,是学校内部或学校之间教师同伴互助的常见形式,是教师和专家之间的听课和交流。它使教师有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有助于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和学生,提高教育质量。活动的宗旨应该把这种方式作为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途径,避免成为变相的评价手段或者作为背离教师专业发展的展示活动,真正对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推动作用。教师之间的互相观摩和指导,应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理念要更新,行为要落实,要有教学评价活动,重视教学反思过程。
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指导,如“老带青”、“结对子”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
教师之间的互相观摩和评价这种文化活动在我国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如果我们在实践中能够遵循教学观摩活动的真实目标,一个良好的观课文化环境必将为我们教师之间的专业分享和合作提供巨大的发展动力。
(三)建立学校与大学的伙伴关系
研究发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越来越重视“专业引领”——这种学校外部的支持网络形式。实验学校与大学及专家与课改教师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一个基本的做法,在当今中国也已经蔚然成风。因为教育理论专家有自己的局限,学科老师缺少理念,两者有机结合是发展方向。目前有关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效果已经为大家所认可。其基本做法为:建立研究或实验基地、指导实验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推行研究者的实验成果。实践证明,大学专家和实验学校的合作性质,应该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合作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大学专家与实验学校的合作,体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这种“专业引领”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专家与课改教师的合作关系,在这种合作关系中,专家只是在幕后提供技术性和专题性的咨询和指导,采用的策略是提问、咨询、讨论和发展。这里的专家不是以权威自居、事事先入为导、发指示的专家模式,也不是以既定的方案手把手要求课改教师如何做,研究的起点来自课改教师自身工作中的问题,而非出自外部专家的理论设计和假设;这是大学的专家和实验学校教师之间的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是真正平等合作的发展模式。在这种合作中,专家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没有专业引领课改教师就不可能有专业发展,没有专业引领课改教师不可能有实质上的提高。这种合作应该是预设性和生成性相结合的过程。专家引领教师,让教师感觉到自己需要提升;引领的结果要求形成教师自己的语言和理念,在研究中要让教师把学到的理念化为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成果。
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模式,应重在研究如何使教师在改革中成长,在改革中自己解决问题;自己摸索需要很长的时间,必须有强有力的指导。
校本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除了大学与学校的平等合作以外,还要注意校际间的交流;为保证这一工作正常化,建议学校把它制度化。
三、校本研究三个核心要素的关系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在三要素中,自我反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校本研究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指出: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和评价,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
过去的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提升教学水平。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四、校本研究的组织保障
为使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成为实验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并且能正常有序地开展,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把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设作为当地实验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建立相应的制度;各级督导部门要把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设作为重要的评估内容,督导的指标体系应调整,应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校课程的进行,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建立促进教师教研活动的评价制度;各级教研部门要确立以校为本的教研观念,切实转变教研工作方式,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协助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评课制度;教科部门要关注解决学校层面问题的课题,改变过去只关注教师科研论文和科研课题的现象,而应关注教师教研活动是否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引导实验学校建立实质性的课题组以及确立校际课题,为学校开展研究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机构应转变观念,按需培训,培训内容要以新课程为核心内容,联系中小学教学实际,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培训方式要提倡平等参与,以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为目的;各级师范院校应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牢固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主动与中小学建立伙伴关系,应把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首要任务,推动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学中重视培养师范生实施新课程的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能力,为将来从教工作打下基础。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从改革实践中提出教研课题,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措施;校长要整合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的力量,使之具备促进和指导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职能,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综上所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应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人本主义为目标,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以每个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归宿,以促进教师的成长为关键,强调团队精神,同伴互助、教师的反思和专家的“专业引领”,最终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第五篇:汉语拼音教学研究与实践
汉语拼音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关于汉语拼音教材的编排
目前正在全国38个实验区分别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套实验教科书,为体现课程标准中有关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问题,与以往的教材编写相比,有两点根本性的突破。
1、拼音、识字双轨进行,两者互为补充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材 一律采用开学集中学习汉语拼音,然后再学习汉字的方式来编排,这似乎已成为一种定律。刚入学的儿童,要用几个星期的时间,整日为学汉语拼音而学汉语拼音,拼音学习的工具性不能得到及时的体现。为此,三套实验教材的编者们,打破陈规,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拼音、识字同时进行的方式来编排教材,这是汉语拼音教学史上的一次创新。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三套实验教材均是以拼音、识字双轨运行的编排来落实汉语拼音工具性的问题。但呈现的方式却有所差别:人教版、苏教版都是以拼音为主线,拼音识字为辅线安排教学的。不同的是,苏教版采用单元集中归类拼音识字的呈现方式,人教版则采用随文拼音识字的呈现方式。北师大版则另辟蹊径,力求采用识字带拼音、拼音带阅读识字的双向互动的呈现方式。尽管三套教材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但拼音、识字同时进行的创意,却能给今后的汉语拼音教学带来互为补充且相得益彰的勃勃生机,这是因为:
第一,拼音识字,让学生及早尝到了学拼音的成就感,而在识字的过程中又巩固了拼音的能力。
第二,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语音符号,和儿童的心理图式确有一段距离,但揉进了汉字的学习,情况就不一样了。汉字的部件大多具有物象,识别的信息模块与儿童思维模块容易匹配、连通,因而就能够激发儿童学习欲望。儿童一旦愿意多识字,那么,他们就必定愿意尽快掌握拼音这个工具。
第三,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活化石,他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仍在使用的古老文字,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生生不息,其旺盛的生命力为世人所惊叹。孩子们早点接触汉字,就早点接触了中华文化,也就早点进入了母语教育的内核。而母语教育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根基。
2、在言语实践中学拼音,在拼音练习中培养语文综合素养
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例如:儿童学拼音前,虽不认识a、i、b等字母,但以这些字母标识的语音却在儿童口语中经常出现,如:“阿姨、爸爸”中的“a、i、b”。因而教学拼音,就是把儿童熟悉的语音与之相对应的不熟悉字母进行沟通,再组成有意识的语言单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运用。这就是音素不离音节,音节不离词语,词语不离句子的“糖葫芦”串连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几十年共同实践的成果。
三套实验教材的编者一方面继承了这一成果,另一方面又有所创新:他们在每组拼音后面均附上一个完整的语言片断(或小故事、或儿歌、或童谣、或古诗)以此用来进行拼音练习,培养拼音能力。其实,任何一种能力 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任何一种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由于语言片断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生活意象,其中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所以,诵读这些语言片断,不仅复习巩固了拼音,还起到了综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例如:
苏教版将同一组字母纳入一幅“情景图”中,并配上相应的语境歌。如b、p、m、f一课的情景图便是:大家爬上山坡(po)去看大佛(fo)。这时一个小朋友想要上前摸(mo)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里正广播(bo):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与之相匹配的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这样将文字寓于一个小故事中进行教学,并辅以语境儿歌,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锻炼了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还渗透了爱护文物的教育。
人教版在学习d、t、n、l时,课本上出现这样一幅图:一匹枣红色马驼着一袋大米,奔驰在辽阔的土地上,小兔紧紧追赶,满头大汗的劝说枣红马不要踩疼了小草。图下还配有一首儿歌,供学生朗读:“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这样既学了声母,又学了汉字,还在儿歌的诵读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北师大版在集中学习21个声母后,让学生集中练读儿童诗《大家都说普通话》:“鸟有鸟的话,风有风的话,有的像唱歌,有的像吵架。说话不能猜谜语,大家都说普通话。”声母全用红颜色标注,学生一方面边看拼音边读出;另一方面学生诵读全诗,有明白了大家都要说普通话的道理,以及拼音对说普通话的作用。
二、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要求。这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功能作了明确的定位,即为了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由此决定了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为“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的拼读汉语拼音,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这样的定位缓解了小学生刚入学就长时间的学习枯燥乏味的汉语拼音而造成的沉重负担。
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席的过程。因此,教师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经验,是使教学化难为易,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汉语拼音教学主要包括字母的发音、音节的拼读、字母和音节的书写这三方面。
(一)声母、韵母教学趣味化
兴趣是学好知识的首要因素,让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充满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在拼音教学中,如果总是授之以鱼,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怎么读、怎么记、久而久之必定会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那就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求乐趣。在开始教汉语拼音时,每个字母都变成一句儿歌,便于学生记住他们的音和形。教师可根据教材设计的表音表形图、情景图使所学字母与儿童的口语经验和认识的事物相匹配,指导学生读准音、认清形。如a,发音同阿姨的“阿”,它的形与阿姨圆圆的脸形,微微上翘的发梢的组合极为相似。阿姨的脸a,a,a。教师从指导发现到指导迁移,让学生始终在富
有趣味的探究活动中学习。
字母的发音是教学难点,尤其是复韵母、鼻韵母。教师可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让学生认真听老师发音,仔细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形变化以及表示口形变化的手势,指导学生模仿,掌握发音方法。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情景图以及学过的发音方法尝试发音。如“ao、ou、iu”这一组复韵母,苏教版教材由提供“一群冬泳健儿破冰游泳”的情景图引入。教学可先从观察情景图入手,借助“袄”、“游”“鸥”的读音来认读三个复韵母。(情景图的目的是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出要学习的三个复韵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时要防止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占用的时间过多,造成本末倒置。)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刚学过的“ai、ei、ui”是怎样发音的(读第一个字母,向第二个滑行)“谁不用老师教,就能读准它们?”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教学声调时,教师可结合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声调示意图,让学生在听老师发音和自我练习中体会四声的高低升降变化,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掌握的日常用语练习发音,或设计有趣的故事练习发音。如:教学ba的四声时就是用故事穿插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聪聪,聪聪喜欢吹喇叭,练习;聪聪出去玩,看见一个女孩在打靶,练习;聪聪接着走,看见一个男孩在拔萝卜,练习;聪聪回家告诉爸爸自己看见的有趣的事,练习。一个故事讲完,学生的兴趣盎然,ba的四声也学会了。开始先按顺序练读,再打乱顺序边别认读。
(二)拼读音节的教学要把学生拼读能力作为训练重点
拼读的要领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如果遇到声母、韵母中间有介音的情况,则采用“三拼法”、“声轻、介快、韵母重,三音相连猛一碰”。一开始,教师可以领读,然后更换声母或韵母让学生尝试拼读,如b-a→bab-o→bop-a→pa„„拼读多了,学生自然悟出规律,其他音节也能触类旁通了。练习时应该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避免简单的重复,可以采用转盘式教具、找朋友等灵活多样的游戏方式。一段时间后待拼读熟练了,就不需要再给声母、韵母一一“点名”,而是直接读出音节。拼读带声调的音节,这里可选用张庆老师向我们介绍的三种教法:音节数调法、音节定调法、韵母定调法来指导学生。在按顺序读准音节四声的基础上,再打乱顺序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要领。
(三)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也是教学要求之一
汉语拼音四线格分上、中、下格。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示范书写时,要结合书中的笔顺图示告诉学生字母的笔顺。学生描红或临写时,教师要耐心、细致的指导。对学生容易混淆的教师除了不厌其烦的提醒、指导外,还要把问题“还”给学生解决,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如b、p、q、g这四个字母,都是由“l”和一个半圆组成,怎么区分?学生有的剪出部件,不断变化组合方式来辨认;有的编成儿歌“右下半圆bbb, 左下半圆ddd,右上半圆ppp,左上半圆qqq;有的找周围与字母相像的事物来记忆。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不会厌烦,而且越学越有味。
总之,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