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阅读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许昌县榆林乡第二中学
刘丽华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们的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教学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因为对学生来说,阅读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汲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既担负着上述重任,又还要学生喜欢阅读、轻松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么如何做呢,下面就谈一下我的浅见:
一、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1、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潜能
环境对人的情绪、思维有重大影响,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会使人心情放松、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反之则心情紧张、死气沉沉。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发挥教学智慧,及时调整、创设和谐的环境,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言语表现潜能,让学生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2、设置适当的话题
一个好的对话话题应是让人觉得有话可说,能自由对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一个好的写作话题则是让人感到有话可写,洋洋洒洒,意犹未尽。这样的话题必然是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综合性、开放性、启发性、时代性。
3、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
高尔基形容自己对书本的喜爱“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的确,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应给学生以自由阅读的空间,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有他们愿读、爱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卷有益”,而“开卷”在无形中便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于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进入一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阅读新境界。
5、上好阅读课(讲读课)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满堂灌,为唯恐知识有所遗漏,但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阅读,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课,学生才能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要以读代讲、以读代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在思考中发现、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乐趣中成长。例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阶段,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读课文,质疑问难阶段,学贵有疑,问题是思维的钥匙,因此,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筛选问题,重点研读阶段,重在指导学生自能读懂课文,自能通过阅读解决问题;整体回顾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领悟思想、升华感情、感情朗读课文。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了文中的情感,感受了文章的美妙之处后,他们会主动地投入,激发起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时需要的就是尽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充分地品味吟诵。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欣赏地读,陶醉地读,美美地读,自由自在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精彩,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语感的培养、情感的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飞跃。各个阶段,都要以尊重学生
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情感为宗旨,总之,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里,多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给他们发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倡在质疑中“标新立异”,发现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有名言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那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也应该给予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书籍,推荐优秀的课外书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都在读书,但开卷未必就有益,读书要有所选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扩大知识面。所以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质兼美的书籍刊物:中外的名著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童年》等,书刊杂志如,《读书》、《课外阅读》、《语文报》等。
2、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培根语)。所以应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读书时摘抄好词佳句、记录读书心得的习惯。而且读书笔记
还可以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把握阅读内容。
3、组织学生观看名著改编的影视剧等
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随着《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搬上荧屏,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高涨,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在班级中开展“看电视,读名著”的活动,鼓励学生交流自己观赏的感受和见解,并在阅读课上对其中的经典段落进行阅读赏析,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水平。
三、设置情景,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1、读一读、讲一讲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书、最喜欢的人物、情节、最感动的片段、读书的感受体会收获等。特别是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所以要经常开“故事会”,给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可以评出“故事大王”。
2、读一读、比一比
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谁朗读得最棒,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通过以上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最大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所有兴趣的诱导都是为了把读书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寻回阅读的自信。当学生以各种读的方式(朗读、默读、抄读、品读、浏
览„„)真正走向文本的时候,他们自然会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读出苍凉,读出豪情;自然会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读出黍离之悲,读出厌战之情;自然会从“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读出别离的凄苦伤感,读出身世的飘零孤苦„„
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如果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学会了阅读,就不再是“苦作舟”,而是“乐作舟”,就会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就会孜孜以求、不辞劳苦地奋力攀登巍巍书山,如痴如醉地徜徉于知识的海洋。
第二篇:舞蹈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题目:舞蹈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论文摘要
如今的学校担负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校舞蹈团的建立与发展,是比较重要的。舞蹈教师除了通过舞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外,更承担着提高学生舞蹈能力。而学习兴趣的培养,正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从舞蹈教学特点出发,围绕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舞蹈教学,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正 文
舞蹈作为一门课程,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单一条件作用的结果,它有着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是多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学习兴趣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学习者“乐”在其中。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生活和活动有着巨大的作用。兴趣会促使人不断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是能主动、积极地去认识、去探究,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更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多方法,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一、兴趣在表扬和鼓励中得到激发
大部分学生在进入舞蹈团以前可能从来都没接触过舞蹈,这一类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可以说微乎其微。虽然学生隐约知道学习舞蹈是枯燥、痛苦的,但是这一类词语在他们脑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当他们真正接触舞蹈时才发现原来是那么的枯燥与痛苦。心理学家提出:经常受鼓励、表扬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独立思考、想象力、创造力、人际交往等方面远远超过受批评的学生。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显得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在课堂上运用鼓励和表扬的教育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舞蹈学习水平。有一名学生由于觉得自己体型较胖,柔韧性也比其他学生差很多,一学期下来,当其他学生能劈叉、能下腰的时候,她离这个目标还非常遥远,于是本来对舞蹈就不怎么感兴趣的她渐渐失去信心。有一次上舞蹈课,看到她练得挺认真,就表扬了她。在接受表扬后,这位学生的脸马上就红了,但是从表情看的出来,她的内心是美滋滋的。课后这位学生非常感动地对笔者说:“老师,谢谢你表扬我,这是我第一次受到表扬。”她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笔者,觉得这一句简单的表扬不仅鼓励了她,还温暖了她的心灵。这时笔者又鼓励他,虽然自身条件不 好,但是经过努力还是能赶上其他学生。在往后的几次课中,笔者又抓住机会对她进行表扬,并在课后不失时机地鼓励她。在以后的练习中,她不仅自信了很多,而且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在这次期末考试中还取得很不错的成绩。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对个别学生进行适时的表扬和鼓励,而且每次学生有一点进步时就对他们进行鼓励。“做的很好”“进步很大”“加油,很不错”“再努力一点”是教师需要经常对学生说的话,渐渐地课堂气氛变得愉快、融洽,久而久之学生不再惧怕舞蹈课,不再讨厌舞蹈课,反而成了他们最喜欢上的一门课。
二、兴趣在美的感染中得到增强
世界文明史生动地表明: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它们犹如鼎之三足,其中一足不济,文明之鼎便会倾斜乃至坍塌。人类对自然美、社会美、工艺美、艺术美乃至人体美、人性美、人格美等不断探索的历史证明,人在孜孜不息地追求着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孜孜不息地追求着美的享受;人不仅努力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努力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舞蹈更是一门美中之美的人体动作艺术。而幼师舞蹈教学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大任务,因此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感受舞蹈的“美”,除了承担美育教育这一使命,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良好的环境是影响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环境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会起消极的作用。因此,在学生学习舞蹈的初期,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说,可以在舞蹈教学中播放舞蹈形体图,让学生观察、模仿,使学生的生活空间充满舞蹈的情趣,由此对舞蹈产生兴趣。平时可以带学生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感知艺术美,让优美的舞姿吸引孩子。
在课堂上进行舞蹈训练的时候,把“美”字融入课堂,融入教学,而不是一味简单地追求学生的舞蹈技术技能。让学生把自己最美的一面表现出来,而这种美可以是多样化的,如古典芭蕾的优雅、高贵之美;中国古典舞的典雅、均衡、和谐统一之美;儿童舞蹈的天真、活泼之美;藏族民间舞蹈的神秘、粗犷之美;等等。女孩子,特别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对美更加敏感,更具追求。教师要让舞蹈的“美”去感染她们,让她们徜徉在舞蹈“美”的海洋中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体态美,心灵美,深切 3 地觉得上舞蹈课并不是累的、苦的,而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兴趣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培养
一直以来舞蹈教学的形式都很单一,“口传身授”是舞蹈教学的传统形式,直到今天,它还是一种主流的,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教学方式。舞蹈的训练,特别是基本功的训练一直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在反复练习一个动作时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那么,教师应如何让课堂的教学变得多样化呢?
随着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教育信息技术的出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巨大的信息容量。用多媒体辅助舞蹈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学生学完一个组合,她们的动作、舞蹈感觉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教师通过媒体设备将过程录制下来,直观地放给学生看,让她们马上找到自己的不足。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民族风情的短片,播放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可使学生更深入、更直观地了解该民族的特点,比教师花上一节课的时间去详尽描述要有效得多。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变换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再觉得舞蹈枯燥乏味,反而觉得非常生动有趣,舞蹈课成了她们特别愿意上、特别期待上的课程,学习的兴趣一点点地被培养起来。
四.兴趣在多彩的课余生活中得到升华
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不仅利于身心发展,更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每年都会举办“元旦文艺汇演””等形式的文艺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提高文化了内涵,活跃了学习气氛。特别是幼师生参加这类活动,有着更大的意义,她们可以将课堂所学进行实际运用,激发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也进一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综合能力素质。
通过元旦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学生觉得舞蹈已经不仅仅是她们课堂必修的课程,而且是她们业余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观看的学生,还是参赛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气氛的感染,更能提高对舞蹈的兴趣。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生活和活动有着巨大的作用。兴趣会促使人不断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良好的环境,合理的选材,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即兴这四个方面是培养少儿舞蹈兴趣的重要条件。注重兴趣对少儿舞蹈的重要性,并更多的关注孩子兴趣的培养,才艺的开发,让孩子们快乐自在的享受舞蹈的乐趣,从而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去追求舞蹈的最高境界。
总之,舞蹈训练的成果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体现的,同样,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也需要点点滴滴地累积。培养舞蹈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只有培养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她们才有更大的劲头投入学习,才有更大的热情对待学习,才会更主动、更认真地学习。同时,学生有了这样的精神,教师才能更好地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第三篇:乒乓球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乒乓球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尚志市亚布力林业局第二小校
乒乓球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从项目——课程——文化——品牌,我们已走上了一条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特色成长之路,从中产生的累累硕果也得到了社会和上级部门的一致赞誉,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但随着乒乓特色教育的深入,及学生娇惯不定性得毛病,如何使学生从优越的物质生活中脱离出来,寻找到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快乐所在,培养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是作为教练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加强学生自觉进行乒乓球锻炼,促进早日成才最关键的一步。
什么事,都需要有兴趣,有了兴趣后再去干什么事,才能干得好。同时我们也知道,我们的乒乓球这项活动,是一项周期性较长的运动。怎样让可能从未接触过乒乓球的小学生对乒乓球产生兴趣,并且产生持久而稳定的兴趣,一直是我们小学乒乓球教练员最费心的一个问题。教育心理学同时也告诉我们:人的兴趣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具有可塑性的,同时,能随着人的意志和需要而不断转移。所以,小学生的乒乓球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那么如何在教学训练中培养小学生的乒乓球兴趣呢?结合自己这几年在乒乓球训练中的感悟与认识,在此简单地谈一下。我觉得我们具体可以从以一下几方面入手:
一、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兴趣。
1、介绍国球历史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学生毕竟年龄还小,不可能只通过我们这些简单的理论小知识就让他们对乒乓球这项运动产生足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现代的多媒体教育手段,向我们的学生展示一些我国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的精彩片段,感受我们的国歌在体育馆内奏响,国旗在场内飘扬的激动场面。
2、说明乒乓球运动的好处要让学生知道,乒乓球运动作为我们的国球,确实很值得我们去自豪。但乒乓球运动的本身也有很多的好处。现在的人们称乒乓球运动是“聪明人的运动”。因为据心理学家测试,我国部分省市优秀少儿乒乓球运动员,他们的智力水平、操作能力均优于普通学生,自信心、独立性和思维敏捷性均较强。又因为乒乓球运动集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于一体,具有很好的健身价值。打乒乓球能促进新陈代谢,使人体的循环、呼吸系统的活动大大加强,并能改善心肌供血功能,不仅使心肌变得发达、有力,还能使心脏容量和重量都增加。同时还可以告诉我们的学生,在日本的一些医院就把打乒乓球作为对大脑的康复疗法使用。他们引导一些因车祸偏瘫的患者参加乒乓球运动,每天打乒乓球,以使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打乒乓球还十分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曾经有一位厂长在厂里建乒乓球房,几个多月时间,工人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当然还要让学生明白,其实乒坛运动也是保护我们视力眼保健操之一等等。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告诉我们的学生乒乓球运动的好处。从而真正启发他们内心深处对此项训练的兴趣。
二、以成功教学,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
一定的成功能激发人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反之会使人兴趣大减。在我们乒乓球训练的初始阶段,因为我们的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受训练,对于技术性较强的乒乓球练习来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存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训练目标如果定的太高,学生不可能在短时的训练后达到标准或完美,学生就会失去信心,这样就会大大削弱学生进一步训练的兴趣。如果把训练的目标或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分解几段,每一段都设立一个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让学生们每学一段都可以通过自测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效果。使学生看到自己阶梯式的进步,从而产生一种满意的感觉,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例如:在乒乓球训练中熟悉球性这一练习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捉球”游戏的练习。教师拿一些球在手上,逐个抛出去,让学生去捡,在规定时间内刚开始肯定没能捡到几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球性的熟悉,就能慢慢多起来。教师同时要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
三、创新乒乓训练的形式,引导学生的兴趣。变化、新奇、刺激、对比是维持注意的必要因素,同样也是引起兴趣的主要方法,反之,呆板、单调的训练形式,只能使学生感到枯燥、厌烦。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就要根据学生技术水平不断地改革,创新训练的教学形式,从教师的指导到乒乓室的布置都要精心设计,力求有新意。这样的训练必然会使学生情绪饱满、兴趣浓厚。例如:在乒乓室布置这一块内容中,我们的乒乓室中除了粘贴一些著名的 1
乒乓球运动员之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把我们自己乒乓球运动员的照片放上去,要让我们的学生觉得参加乒乓球训练是一项多么有意义的活动;要把我们取得的荣誉放上去,要让学生觉得我们是有实力去争第一的。在平时训练中的教师示范指导固然相当重要,但最好是当教师在讲解完某一技术动作之后,同时向我们的学生展示一下这一技术动作在实战中的运用情况,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更可以通过我们的多媒体更形象地向我们的学生介绍,把优秀运动员这一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学生的面前。使我们的学生对这一动作有一个整体性的感知,而不只是为学这一技术运动而练习这个技术动作。众所周知,乒乓球运动还是一项实战性很强的体育运动。所以在训练中教师除了要贯彻好精讲多练的原则外,平时的实战训练更是不可忽视。从集体的“争皇打”到两人的“五局三胜”,从“星期冠军”到“月擂主”,从“自己乒乓球队”到与“外校球队的交流”。教师一定要注重训练形式的创新,引导好学生的训练兴趣。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保持训练兴趣
我们知道,学生的求知欲都是很强的,而求知欲又是学生探求知识并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的一种内心渴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完成规定动作后,可根据自己的主现愿望运用自己已获得的知识、能进行训练,或者由教师采用启发引导等方法,让学生短时间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达到训练要求。例如在学习“正手攻球”这一技术动作时,教师可先提问,什么样的姿势才能有利于我们这一动作的发挥。在学生充分思考,激励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示范,最后取得的训练效果实践证明是相当成功的。
五、培养坚强意志,强化训练兴趣。
坚强的意志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无论做什么事情,“吃败仗”是避免不了的。特别是当我们的乒乓球改成大球,比分变为11分制时。有时比赛的结果往往会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这时,就应靠意志来强化我们平时的训练兴趣了。有时候,成功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因此我们日常乒乓球训练不但要重视平时各项技术的学习,而且要针对各位学生不同的特点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困难中把意志品质磨炼的更加坚强,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知难而上,勇于迎接并能够战胜困难的人,才能获得优良的成绩。当然,意志的支持并不是盲目的,而是要建立在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否则,产生的兴趣就会因缺乏科学性的指导而变成盲目的行动。如:在进行技术动作训练过程中,我边示范边指导练习,对完成动作有困难的学生,我及时地进行鼓励和帮助。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勇敢的战胜困难,从而激励他们努力训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乒乓运动给人的快乐。从而增强乒乓球训练的兴趣。在具体训练比赛中,适时地采用“追分”的训练形式也能起到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作用。总而言之,在培养学生乒乓球训练兴趣这一方面的方式和手段还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教练能有效地利用手段来调动学生的训练兴趣,学生就可以积极主动地训练。只有这样训练水平才会有所提高,并获得好的成效。
第四篇:剪纸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剪纸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摘要: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要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愿望。”我们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我们要重视成绩忽视需求,孩子虽然也能取得好成绩,其结果却是厌倦学习。孩子好奇天性使然,却独对学习缺乏兴趣,而兴趣恰是学有所成的决定因素。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激发兴趣是我们当下应做之事。
关键词:兴趣;民俗剪纸;激趣教学;自主学习
在激烈竞争的时代,我们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我们重视成绩忽视需求,孩子虽然也能取得好成绩,其结果却是厌倦学习。孩子好动、好奇天性使然,却独对学习缺乏兴趣,而兴趣恰是学有所成的决定因素。如何做才能让学生自主探知、激发兴趣,并在快乐学习的前提下将民俗剪纸引入课堂呢?
一、忽视学生兴趣发展所带来的问题
卢梭说过:“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道路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导。”孩子对外界的美丽事物都是充满好奇的,从出生开始就被其吸引,不停地在模仿、尝试中探索未知。科学研究发现孩子在挥动画笔涂鸦的行为,是一种探索未知的表现,儿童涂鸦是兴趣所致也是发展的必然,有人认为这种行为毫无意义且浪费时间,还不如学一些“有用”的东西。还有人认为涂鸦也要涂得有规矩,过早要求绘画有透视性、纸面干净、起码要像。因为没有基础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打乱了孩子的发展程式。在学习过程中过多地干涉他们的探索,会桎梏孩子的自由,限制创造力,慢慢失去好奇心和探知欲,更有甚者将曾经喜欢的美术当成仇敌,这种做法只能导致天赋的大门永远关闭。自古有很多神童,因没有正确的引导而夭折,可见重视兴趣发展的重要性。
二、我对孩子的兴趣培养、形成过程
(一)引发兴趣――造梦
桑德柏说:“除非先有梦,否则一切皆不成。”对于一种未知的事物,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无条件地喜欢,虽然儿童的特性是探索未知,但是每个孩子的兴趣点、注意力的侧重点不同。该如何做才能引发孩子对民间艺术剪纸的喜爱呢?经过反复思索,我觉得还是以激发孩子兴趣为出发点,我的第一堂剪纸课是在民间故事中开始的。我为孩子讲《鹦哥救母》的故事,孩子听到鹦哥终于偷得仙丹,眼睛亮亮的、开心地挥舞着小手。当听到王母追捕鹦哥遗失了仙丹的时候,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发出叹息声,焦急地追问后来怎么样了。又听到仙丹落地开出满山花朵,乡亲用根部煮水救活大家,才深深出了一口气。孩子好奇地问:“这是什么花啊?好神奇!”我现场制作牡丹的剪纸,告诉孩子只要认真学习,你们也能剪出美丽的花朵,须先从剪纸的基础扎实学起,并给出几个主题,让孩子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无论选择什么都是为他们造梦的开始。选择孩子乐于接受的形式、内容,利用孩子的兴趣点,引导注意力,每个阶段都有意识地树立一个榜样,设定一个需要努力就能到达的目标,开始为孩子编织触手可及的梦想。
(二)产生兴趣――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的基础
学习兴趣的形成是跟知识掌握的程度相关联的。事物本身并不包含兴趣,兴趣来自于我们自身,凡是我们能做好的事情,我们就喜欢。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不会、觉得困难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差,相反如果孩子觉得简单易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能力就高。每一节课下课之前孩子都会选择一堂他们期待的课程,下一次继续。
如此慢慢培养孩子的探索意识,再教学主线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选择喜欢的内容,从浅至深,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不停地在重复中添加新知识,在复习中发现新问题。每次都在扎实的基础上制造一点悬念,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用成功激励孩子进步,每次都给孩子再深一步的难题让孩子乐于跳起来摘苹果。给他们犯错的机会,给他们探索的时间,充分运用他们的好奇心,适时地引导探索的方向,设定目标。每个孩子都向着这个目标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深入挖掘,互相交流,积攒成功的喜悦,并以此转换为动力进一步探索。
(三)提高兴趣――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自尊心
伊顿公学认为:“父母、教师在一些事情上面表现出来的兴趣会让孩子获得肯定,而有目的地的引导会不知不觉让孩子学会求知的方法。”
圣诞节来临,孩子提出要在爸妈面前展示一下,送个惊喜。我留下了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分头查找有关节日的资料。
下一课在提问环节过后,我拿出了准备的金银彩纸、硬纸筒、彩色丝线。我说:“你想让爸妈书桌上的笔筒也和你一起开心的过圣诞节吗?”孩子高兴地回答:“想。”我拿出提前做好的笔筒展示给学生,他们觉得不可置信,平时都丢弃的东西也能变成工艺品,由此更进一步激发了孩子探索新知识的动力和兴趣,让孩子感觉到知识技能越丰富越能实现梦想。制作的过程是需要耐心细致的,在这期间一定有不能完成的同学,我帮助他解决问题,直到作品慢慢完成。
每一节课上课之前孩子都会骄傲的告诉我,其他班的同学如何羡慕、夸奖他们的作品;当他们的作品送给家长、老师、同学好友的时候,收到礼品的人是多么的开心,他们是多自豪地说:这是我做的。在这样的情绪中,孩子们的心情是愉悦的,有他人的赞赏,表现欲、自尊心得到充分的满足,在这情景下孩子很容易接受新知识、且充满创作的激情,愿意自主探究,兴趣得到了加强。
(四)形成兴趣――困难是促进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认为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够统帅事实和现象,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才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求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强烈。有时家长会委以“重任”,让孩子制作剪纸作品送给即将升职的叔叔阿姨,此时孩子带着忐忑的心情来上课,虽然他没有充分的准备,但有一定要完成的决心,这时就需要临时更换上课内容了。我会选择做出来精致、难度适宜、含义深刻的内容讲解给孩子,他会问:“一个寄托了如此美好寓意的剪纸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该如何布局,做出的剪纸才好看呢?”此时你为他讲解主次关系及创造新纸样应注意的事项,在此基础之上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手动脑克服困难,在过程中他会不由自主地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在未知的吸引下,在期待中,当作品展现到自己眼前的时候,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一次激发了兴趣,也使他更加主动的去学习尝试,就算作品有一些小瑕疵,在教师鼓励的语言、其他同学的成功作品刺激下也会产生再一次完善作品的动力,而不是沮丧。这时的困难已经变得不可怕。他们乐于挑战,让困难变成促进学习的推动力,使之体验到战胜困难、战胜自己其乐无穷。在学习中由他来充当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些都奠定了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基础。
三、结论
儿童自主探索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渐渐有意识地将“学”与“玩”统一起来进行深入学习,使其感受到其中之乐趣,使其好学、爱学,这便是兴趣。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通过了解天才的事例发现,兴趣的意义在于:以快乐的方法获得知识,不单单是因为知识本身有趣,而是许多快乐的成功体验促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不停的进行自我教育。让孩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他主动的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探索未知。这种情景就像一辆行驶的火车,教师只须要扳动道岔引导孩子看到部分美丽的风光,他就会驶向更美的地方,使他们成为好知者、乐知者。
在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满足感、表现欲不断得到肯定的推动中,孩子的兴趣、好奇心占有主动权,会在对未知事物探知的热情中不知疲惫,遇到问题乐于克服,不断地发现。作为教师应给他们创造这种环境,在不偏离教学主线的前提下尽可能在求知的道路上让孩子成为舵手。在发现的途中我们是助推器,不停地推动孩子向前,知识的岛屿越大、好奇的海岸线就越长。好奇的目光总能让他们看到比其希望看到的更多的风景。让孩子内心感受学习知识的愉悦克服困难的快乐。用良性循环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快乐和成功的体验不停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不可小觑,它将有益于孩子的一生。
参考文献:
[1]黄卫红.伊顿公学的教育[M].西苑出版社,2011.[2]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3]孟四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
【摘要】: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词句训练为基础,通过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阐述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实践阅读兴趣培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学生是阅读的主人,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的兴趣。因此,革新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型课堂模式势在必行,在改革的大背景下,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抓住课文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点,进行教学预设是调动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鼓励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义。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小学生也是如此。要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小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二、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一)教会学生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读书笔记。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二)抓住课文内容与学生阅读兴趣的相关点
1、预设悬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设置阅读悬念就是让学生产生对读物的期待与向往,对读物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结局的关注,对故事人物的命运的关切。从而产生对读物的强烈阅读愿望和期盼。
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本着从整体入手的原则,在教学伊始,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读准、读通的前提下,检查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以及对“将”“相”“和”三字的理解。然后由“和”字引出“不和”。此时设疑激趣: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了呢?学生带问题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最后通过讨论,初步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是事情的结果。设置阅读悬念就是让学生产生对读物的阅读期待,学生的“阅读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阅读是否深入。在“阅读期待”中,满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取向。
2、预设表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生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课本剧的感悟品味,通过自己的朗读和角色扮演充分表现出来,让文本在愉悦的实践活动中悄无声息地进入学生的心里,努力创设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互相对话的交互情景。通过表演,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班内产生了良好的反应。实践证明,表演同学们搭起一个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创造生命的精彩,品尝成功的喜悦的舞台,为群体阅读兴趣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环境。
3、预设争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那么这一过程正为预设争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了可能。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文时,课前预习时我放手让学生提出与教师、与教材不同的观点质疑。我在课堂上这样问学生:“同学们非常认真地阅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也体会到了作者呼吁人们增强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而且谈起环境保护,同学们都有亲身感受。那么,你们在读课文时有没有与作者不同的想法?有没有你想到而作者没有想到的地方?”一个学生回答:“既然矿产资源是不能再生的,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就会越来越少。那么,有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不是照样会越来越少吗?我认为课文对这句话阐述得不够清楚明白。”还有的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我的家乡环境的破坏就是因为过度开发矿产资源造成的。我觉得,课文应从过度开发矿产资源会造成森林、生物、大气等再生资源破坏来说明环境保护的意义„„”在展开争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会受教材的限制,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预设争论,悄然点燃阅读之火。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是产生阅读兴趣的原动力。有了这种原动力其兴趣才有持久性。
(三)实践练习,拓展创新。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求索。“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阅读教学要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读书,在独立阅读中大胆地质疑,从而培养学
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四)总结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词句训练为基础,通过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