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教学中培养阅读兴趣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阅读兴趣西安外国语学校 马亚军
阅读对于语文学习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有句话说:“得阅读者得天下”。往大处说,阅读对学生的人格精神的塑造也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但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阅读呢?首先一个问题是,怎么使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这是前提。事实上,现在的中学生很少有喜欢阅读的。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网络和电视上,而从这些传媒中,他们大多得到的是明星轶事、错误观念、错别字、毫无深度的内容„„等负面的不利于语文能力提高的信息。论及阅读的内容,大多都是满脑子的玄幻小说、穿越小说、黑帮小说等,而对于正典的阅读少之又少。甚至对正典怀有不屑一顾的态度。而我在这里所讲的阅读就主要指的是正典阅读。学生喜欢网络小说也是有理由的。因为网络小说自由灵活,无拘无束,富有想象力。这是时代氛围和消费文化造成的结果,我们无法扭转。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从他喜欢的网络小说中解脱出来,去读读网络小说相关的历史人物传记。网络小说涉及到历史人物都是任意胡写,几乎不去考虑历史真实。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印象基本上都是漫画式的或简笔画式的。
此其一。即,不要一味地否定和打击学生的阅读趣味。引开他们的视线。可以介绍一些优秀的历史小说,与穿越小说做个比较,然后引导。如苏童的小说《武则天》﹑《我的帝王生涯》﹑《碧奴》等,因为这些历史小说写得幽默生动,情趣盎然,适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
其二,想要学生喜欢上阅读绝非“一日之寒”就可奏效。要在课堂教学中间渗透。有一句说烂了的话讲:“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你这门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个人。”很难想象,一个自己没有读过多少书的老师,如何能让激发学生去阅读?一个自己阅读品位就不高的老师,如何让学生的阅读品位高。相反,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对于名著如数家珍,那么学生多少会心向往之。如果一个老师出口成章,才华满腹,文采飞扬,也会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形成大概是有刺激作用的。所谓的“潜移默化”就是如此。
其三,阅读不可固守一端,一味地强调文学性。这大概很多语文老师的偏见,把阅读弄得急功近利。其实,我们在讲授古典诗词时,一幅古代山水画或人物画也是阅读的内容,国画除过有不完全再现情境的作用外,它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审美对象。在讲《兰亭集序》时候,《兰亭贴》无疑也是借以感受作者心境和风度的媒介,继而也是诱发学生对书法产生兴趣的契机。再比如,教授《曹刿论战》,顺便提及《孙子兵法》,此书虽属军事,然而对于迷恋武器与杀伐的学生来说,也是文之至宝。
第四,作文教学也是渗透阅读的大好时机。笔者曾在批改作文之际,发现一生对贾平凹的模仿可谓能传其神,于是就借此大做文章,效果甚佳。另外,学生在作文中往往道听途说,引错诗句名言,或者,只引用不理解。对此,教师要及时纠正,布置阅读内容,让他们知其然,寻本溯源,明白认真阅读仔细记忆,才能正确引用,增强文采。
第五,教学不分课内课外,渗透阅读要在课外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读什么,为什么喜欢读,想读什么,他们也可能好奇老师在读什么。给学生开了书目,不能光让学生做个读书笔记就算完事,他们阅读之后,肯定希望与人交流,想得到高明深刻的见解,教师在此时就要发挥自己的智慧,主动与之沟通。这样,学生在交流之后,才会有更深入全面的思考,才有可能产生更大的自信和阅读兴趣。
言而总之,阅读非一时一地之功,要有长期的考虑,要找契机,要视野开阔。最主要的是,要根据学生实际,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教学生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第二篇: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范家寨中学岳小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学习兴趣一旦产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会学得活、学得好、获得较大的成功。这样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是十分疲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反之,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就差,甚至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由此可见,在教学中 如果教师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以及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等方面,无疑都是十分有效的。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利用物理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许多定义、定理、定律以及规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显然,观察和实验不仅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好物理的主要途径之一。对绝大多数初中学生而言,出于好动的天性,他们对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既可以演示教学实验又可以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其实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做实验,效果会更佳。一方面由于学生比较熟悉,具有亲切感,易于接受;另一方面这些实验更有利于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我就经常这样去做,比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
验,用纸张和黑板擦或者用钢笔(甩墨水)做惯性演示实验,用饮料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平口玻璃杯、水和硬纸片去做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用牙膏盒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
事实上,每当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尤其是做那些形象直观、效果明显的演示实验时,班上很多同学都伸长脖子全神贯注,后面的同学甚至还会站起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果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安排现象明显,富有趣味的物理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通过使用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对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来源于人类生活以及生产实践,同时又应用于生活与生产,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绪。例如在学习到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是靠大气压强将水抽上来的内容后,我让学生计算,在标准大气压下,如果我们要将水抽到学校背后200米高处的山顶水塔内,抽水机必须放在距离被抽水面不高于多少米的范围之内?客观上,我校所在处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具体抽水时,抽水机的高度应比所算的高度高还是低?离心式水泵在抽水前不往泵壳里灌水不知行否?(出示水泵模型)我们请个同学上来试一试。答案是不行,同学们能找出原因吗?请讨论,然后学生边阅读教材边进行讨论。
三、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
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上,有很多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以此为良好的契机,进行必要的诱导与点拨。如:在学习压强知识时提出同样重的书包用细绳做带子和正常的书包带有何不同?说明什么?坐硬板登与坐沙发给人的感觉明显不同,为什么?让学生将铅笔笔尖和笔尾分别顶在自己的拇指和中指指尖保持静止,问:铅笔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吗?平衡。两手的感觉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学到大气压强时,用一空玻璃杯,上面盖住纸片后倒过来,看到纸片落了下来,再将玻璃杯盛满水后,用同样的纸片盖住,然后倒过来,问:玻璃杯里有水,且重力比刚才大多了,为何纸片和水都又不往下掉呢?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四、通过教师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现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其中,教师讲课时如果能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既显得诙谐、风趣,又不乏逻辑性和科学性,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那么,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的。如在讲到光的反射定律时,按物理含义,不能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但若直接告诉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而且很难记住,我就举了一个例子:甲乙父子两人十分相象,我们经常说儿子像爹,而不会说爹很像他儿子,为何?(学生笑)。适当停顿之后,我接着讲,因为先有爹,才有儿子,我们只会说后来的像原来的,而不会说原来的像后来的,同样道理,在光的反
射现象中,是先有入射角,才有反射角,我们也只能采用类似的说法。
五、利用适当的物理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虽然物理知识是有趣而且适用的,但并不排除一些因比较枯燥而难以记住,实际当中却不得不记忆的内容。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我总在有意收集或自编一些识记方便且容易理解的物理口诀,每当学习完相关内容并小结之后,及时“交”给学生。以帮助他们更为轻松地记下相应内容。如对平面镜成像,可总结为:“同大、等距、连线垂直、是虚像”。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为:“一倍焦距看虚实,内虚外实;两倍焦距看大小,外小内大。”对二力平衡条件我让学生记:“同体,共线,等值,反向。”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我让学生记的是:“动者无力永动,静者无力永静;衡力等于无力,动静参照而定;动态变化必受力,受力未必是动因。”当然,所有的记忆都只能是在学生理解的前提下记,若碰到有学生不理解的口诀,我情愿不教授于他们。
六、利用必要的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一些在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便能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便获得成功的满足。此时,教师则应抓住学生的成功处给予适时鼓励,巧妙地用好激励语言,比如,对一般学生可用: “思路清晰”“解法巧妙”“见解独到”。对已获成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用言语刺激:“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还有更巧的方法吗?”经常这
样坚持下去,学生的兴趣自然能够长期保持。
总之,在日常物理教学活动中,作为老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情感与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情感与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教育家赞可夫也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却有几种不良的倾向:注重教师最优化的教,忽视学生最优化的学;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深深地体会到,注重了情感培养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激情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呢?本人结合平时的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 展示数学美,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兴趣
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外在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数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信息简洁形象的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艺术的美,作用美等。这些都给学生以美感,因此,教师要依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感。如教学黄金分割过程中,通过向学生揭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女青年腰带扎的最理想的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及应用价值,学生兴趣浓,就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动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探索事物的底蕴,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智力的发挥。有的学生怕数学,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了解数学的真谛,缺乏学好数学的耐心和毅力。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数学的历史,讲解数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要根据具体情况讲述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钻研的感人故事及他们对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介绍我国中学生在国际数学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美好愿望,要用教师自己勤奋进取的工作作风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用班级中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为榜样,让其他学生学习,使他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好数学的毅力。
列宁说:“学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渴求真情,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功欲。我们要善于将学生好学上进的热情、欲望转化为他们持久的情感、永恒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要善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握学生的动情点,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关心成绩较差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点燃他们学好数学的火炬;要减少一点“威严”,增加一份“亲切”,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事实上,一个亲切的表情、一句热情的话语、一件生动的事例,都会给学生一种愉悦的学习体验。
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动机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说明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他最喜欢的老师所任的学科,这也是本人对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所作的调查的结果。因此,要使学生对教师所教的课感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对自己有一种钦佩感,只有教师教得好,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外,自然亲切的教态、幽默精练的语言、简明工整的板书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要注意自身激情的调控。如果教师表情冷漠、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激情从何而来?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以些来感染学生的情绪,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师的学识水平,口头表达能力和是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对学好当前的课程,而且对学生的未来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如:在平面几何《解直角三角形》一单的引入时,我不是照课本中的引例(“铺
设水管”)讲解,而是将其改成生活实际的设计问题(求水管的铅直高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一下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开始讨论,制定方案,有的作全等三角形,有的用相似三角形等方法,我首先肯定了这些解法在理论中是不错的,但有的在实际中却是不可行的。那么是否有简单易行的方法呢?此时学生沉默了,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仿佛有豁然开朗之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于是这一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表现很积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为后续学习直角三角形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巧妙设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四、鼓励与肯定,增强学习信心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就会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讨论问题就会更加激烈,课堂情绪就会始终高涨。如在上述问题中有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抢先回答,他答得不太准确,有的学生就笑了。此时如果加以批评或否定,无形之中就会给这位学生,甚至是不太自信的学生以打击,给后面回答问题的同学心理压力。于是我并没有直接否定他的答案,而是先表扬了他积极发言的表现,接着告诉他已经答对了一部分,如果再有象他一样勇敢的同学加以补充,那就更完美了。听到这番话,他很自豪地笑了,之前笑他的同学也都举起了手,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见,鼓励与肯定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老师的表扬会如和风细雨般呵护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五、教法变换更新,调节学习情绪
教师上课犹如一幕精彩的戏剧,既是导演,又是编剧,还是演员。因此,要使玛丽扣人心弦,耐人寻味,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总体设计要科学,每节课型的教学方法要精心策划,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不断变换教学手段,让课堂更具魅力。
如:讲《垂径定律》一课时,我采用“试验观察法”,要求学生在课前用小纸片剪一个圆,课堂上通过“动手画”、“动手叠”、“仔细看”、“认真想”,即“试验——观察——猜想——论证”的教学模式。整堂课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效果良好。
又如:讲《解直角三角形》时,我采有了“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讨论解直角三角形的各种类型,然后将9种类型归为几大类,最后由学生出题,学生讨论,学生制定解决方案,最终在诸多方案中评选最优方案,这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所学的知识在讨论中掌握,在讨论中吸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同时还可以在课前进行小测试,课中开展小竞赛,课后参与数学活动课等,调节学生的情绪,从而做到质“优”减“负”,让数学课成为多姿多彩,有声有色的快乐天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第四篇:浅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浅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者:朱丽
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
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众所周知,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
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部和高部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还要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比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这些课文,我就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学了《示儿》,我就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陆游的其他古诗;学了《将相和》,我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再次,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样,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而教师在知道学生记笔记时,大可不必统一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什么书,在笔记上记下
篇名、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阅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一朵小花,或一课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鸟兽虫鱼,这样,给阅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才能真正地获得能力,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第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在这么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中,其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了。因此,我们教学工作者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
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你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第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能自主地进行阅读,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
进行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个从肤浅到深刻,从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理解,从被动记背结论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因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阅读的方法归结主要有以下三个:
1、按顺序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每读一篇文章,先按一定的顺序朗读,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起,先说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试着找出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或段,细细体会这些词、句、段表达了作者什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什么语速、语调或语气朗读就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感情。
2、分步朗读,评读赏悟。通读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应分步赏读文章。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养成以适当地提出问题的习惯:“这本书大概讲什么?”“主题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意义?”“给我们什么启迪?”并且明确地告诉学生,仅仅会提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用笔在字里行间、文章的空白之处圈点重要的词,划出重要的段落,或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大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第五篇: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对学习兴趣培养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对学习兴趣培养
荣县乐德职业中学校 晏文斌 电话:***
【内容摘要】充分展现化学的魅力,培养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热情。重视平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观察、了解和培养,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指导。采用多媒体教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性。如何培养,以及一些培养技巧。
【关键词】培养兴趣 能力培养 因材施教 多媒体 体验成功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去认识和感知周围的世界、并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心理倾向。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实验探究,钻研问题,开阔视野。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化学学习的动力源泉。对于乏味枯燥、令学生望而却步的化学来说,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呢?本人在这几年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问题初步探讨。
一、充分展现化学的魅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开始。第一堂化学课尤为重要,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既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课题《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时,我为学生设计了以下两个趣味实验。水能灭火,难道还能点火?播放实验视频:取少量干燥的蔗糖粉末和氯酸钾粉末在石棉网上混合,用玻璃棒搅匀,堆成小丘,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滴水,半分钟后,小丘冒出白烟,很快起火燃烧。用火烧过的手帕居然烧不坏?
播放实验视频: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与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只镊子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这时会发现手帕依旧完好如初的杯子里冒出白烟?生活的关系,了解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以此激励同学们发奋图强,将来为我国的化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生动有趣的绪言课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就顺利的结束了。
二、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来培养和激发兴趣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而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不能生动、活泼、主动和自然地发展。教师上课习惯了“一讲到底”,而学生则是“一听到底”。作为教师尽最大努力设法使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引导他们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体验成功后的快乐。从而使学生逐渐建立稳定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1.创设趣味实验进行科学探究,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就会觉得很累,甚至不堪重负。
当然,教师在化学实验中一定要做好适当有效的指导,学生才能真正动手起来,对所学知识进行组合加工,灵活运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取得成功的满足感。既为学生创新奠定了基石,又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传统化学演示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缺少创新和探究。将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让学生成为了实验的探究者和发现者,使他们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起的作用是验证性实验所无法替代的。
3.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由学生自己来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要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辅导和鼓励。从而发挥教者的主导作用。
4.开发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 2 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水的净化》时,可做一个“自制净水器”的趣味实验。在讲《酸碱指示剂》时,可做一个“自制指示剂”的趣味实验。将学生带入无比美妙、新奇的化学世界,使他们从这些妙不可言、贴近生活的现象中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望之情。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三、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情感保障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接受乃至欣赏学生的不同意见;即使当时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也可以跟学生平等地、心平气和地去探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为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教师也要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也需要有威信。但这种尊严和威信要靠自己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教学能力去以及真诚对待学生的态度去赢得。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真诚的关爱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从内心喜欢上你和你所教的学科。
四、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手段 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呢?我认为首先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渐会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并让学生学会质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千万不能去讽刺和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这样学生质疑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五、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有着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集文字、声音、图象、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把它们灵活地组合到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让学生亲临其境,亲历其中,得到体验,渲染气氛,以良好的交互性为老师与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流的教学环境,较好地完成教与学、学与练的全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具有极佳的教学效果。在初中阶段进行实验的时间是有限的,空间也是有限的,特别是 3 一些焰色现象以及危险性较大的爆炸性实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借助于多媒体模拟手段,可以使实验形象、逼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氢气的燃烧及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爆炸、硫燃烧、一氧化碳燃烧和还原实验等。再如:第三章《分子和原子》的学习中“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用两个大小不同的球分别表示汞原子和氧原子,两个大小不同的球挨在一起表示一个氧化汞分子。通过计算机的flash动画功能动态的模拟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单质汞和氧气的粒子运动过程,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再分原子的重新组合。Flash动画把微观世界宏观化、形象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六、用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能够长久保持。
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取得一次好成绩,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乐于学习化学,甚至终生热爱化学。
总之,在教学中,应尽量采取多种方式,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学得活泼、生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 吴俊明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新课程教学设计》曹家忠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心理学》韩永昌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 作/译者:袁振国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4